
1个回答
2011-02-23
展开全部
红楼梦版本介绍
点击进入“辨别”红楼梦版本介绍
下面介绍一下《红楼梦》版本、脂本和脂研斋的情况,本人虽看了许多,但感觉还是有点乱,所以整理一下网上收集的前人研究后的资料,供诸红友们参考参考:
乾隆十九年抄本-甲戍本
乾隆二十四年抄本-己卯本
乾隆二十五年抄本-庚辰本
抄本-蒙古王府本
抄本-列藏本
石印本-戚序本
石印本-舒序本
石印本-梦觉本
《红楼梦》究竟有多少版本(这里版本一语取广义,包括刻印本和写本),据一粟《红楼梦书录》著录所及计,达一百二十余种,其中,刻印本近七十种。更值得注意的是钞本。程伟元"程甲本"《序》中讲到当时此书有"置于庙寺"者,又程伟元高鹗"程乙本"《序言》中,有"坊间缮本"语,可见《红楼梦》在传抄流传阶段,写本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到今天,多数本子已散佚,即使如此,一粟的著录也还达五十余种之多。
《红楼梦》的这诸多版本,红学研究者们把它们分为:脂砚斋评本系统和程高刻印本系统两大类。这种分法,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一、乾隆五十六年(辛亥)以后,《红楼梦》的流传进入以梓本为主的阶段。而这些本子的最初祖本,都是程本。从版本的源流来说,它们都是程本的衍生本。各本之间的差异情况,据接触过的几个本子看,几乎都是程本范围内的问题,比较集中,而不象初期抄本那样五花八门错综复杂了。二、这些本子都是以一百二十回"全本"形式出现,即它们都承袭程本旧观,与后四十回续作合并付刻。三、由于各本都是一百二十回全本,为了与后四十回续书的内容想连贯统一,自程本开始,对前八十回的某些人物和情节也相应地作了较大改动,虽然程甲本所据的底本是梦觉本,但与梦觉本又有很大的差异。二者之间是一种又同又不同的特殊状况。因此,在版本的分类上,把程本和它的大量衍生本单列为一类,是有道理的。
但这种分类的名称,尤其是把乾隆五十六年前的各钞本合称为之脂评本系统,却又有不甚严密之处。迄今发现的各早期钞本,固然都是来自脂砚斋评本,但是,一、《红楼梦》的流传本,最初都是来自脂评本。上文已及,程甲本的底本是梦觉本。分类中,把梦觉本列于脂本,而程甲本则不算,这是很难圆通的。程甲本及其派生的各本,究其初源,也是脂评本,而今将其列为一类,是可取的,但与脂评本系统并肩对举,似又有不妥之处。二、《红楼梦》的流传本,都是脂砚斋评本。这是此书创作流传中的一个特殊情况。曹雪芹对《红楼梦》作修改定稿的过程,也是脂砚斋等人的批阅过程。《红楼梦》的各种本子,可以说都是来自脂砚斋评本。所以,把"脂评本"这一统概全部《红楼梦》本子的用语。用来单指其中带有限定意义的一个分类,这是不太科学了。
定出一个合乎版本实际,又为红学同好乐于使用的名称,不是一个冥思苦索所能达到,而是需要同好者共同寻求。这里,暂时还沿用"脂本""程本"这此旧称。
属于脂评本系统的,通常是指以下几种本子:书名题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有甲戌本、已卯本、庚辰本。题为《石头记》的,有王府本、戚序本(包括张开模原藏本、有正书局石印大字本和小字本、宁本)、郑本。题为《红楼梦》的,有杨本、舒序本、梦觉主人序本。此外,还有靖本和在苏联的一个本子。以上,共十四个本子。这些本子,版本现象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但是,从总的情况来看,它们还是不同程度地保持曹雪芹原著的面貌,版本价值要比程本系统的各本为高。
属于程本系统的本子,一粟《红楼梦书录》著录所及,不下百余种,数量很多,不能一一列出。其中,研究者常常提到的有:程甲本(萃文书屋辛亥活字摆印本)、程乙本(萃文书屋壬子活字摆印本)、本衙藏板本,藤花榭本、双清仙馆王希廉评本、妙复轩评本、桐花凤阁评本,以及易名《金玉缘》的三家(王希廉,张新之,姚燮)合评本,此外,还有程丙本,等等。这一些本子,都是程甲本的衍生本,尽管经过多次改动,与曹雪芹原著相去较前述的初期钞本为远,但长期以来,翻刻频繁,广为流传。绝大多数读者,就是通过这一类本子来了解认识《红楼梦》的。因此,使这部伟大巨著能得以广泛流传,深入人心,这些刻本所起的积极作用,也是值得肯定的。
红楼梦的脂评本,主要是指前些年先后发现的多种清乾隆嘉庆年间的钞本,虽然主要的几种多少存在一些残缺,但因其中有相当多的正文很可能最为接近曹氏原著,对于了解《红楼梦》一书的原貌,分析原著修改和演变过程都大有益处,而且好几还有九种版本载有脂砚斋等人的评语,对于了解作者的身世,素材来源,创作过程,时代背景,后四十回的某些情节,表现手法并从而了解原著的思想内涵也是相当有参考价值的。所以脂评本是研究和喜爱红楼梦的人不可不备,不可不阅读的书。接下来分几点介绍一下脂本和脂研斋。
一、 什么是脂批?
在说明这个问题之前,必须了解我国文艺批评上评点这种特殊形式。明代中叶以后,李卓吾、金圣叹等人,对我国的戏曲、小说进行评点。这些评点,或针对全书,或指书中的某一章节、段落甚至某个字句,发一些议论。议论的内容,又是包罗万象,诸如对作品的理解,对作品中人物的评价,艺术表现的特点,遣词用语的优劣,以及评点者本人由书中某些人事引起的感慨,等等,无不入评。评点的形式也极为灵活,有的类似一篇小文章,有的则简至一句话,甚至一两个字。《红楼梦》中的脂批,基本上也是这个路数。
脂批与传统的戏曲、小说评点,也有一点小小的不同,这就是脂批中除了上述的内容处,还涉及一些曹雪芹的创作过程和《红楼梦》的取材等第一手材料。此外,还透露了八十回以后的某些情节。这是由于脂砚斋等人是曹雪芹的亲友,有着特殊的关系。因此,研究脂批,对于解决《红楼梦》本身的许多问题,也有特殊的意义。
不过,通常所说的脂批,不单是指脂砚斋的批。现在几个脂评本中所见的批语,多数没有署名,而署名的,也很复杂,除了脂砚斋外,还有畸笏叟、梅溪、松斋、常村以及鉴堂、绮园、立松轩、玉兰坡和左绵痴道人等。这众多的批者,从批语的内容和出现的状况看,有的是与曹雪芹关系比较密切的亲友,如脂砚斋、畸笏叟、松斋、梅溪、常村等;另一些批者,可能是后来的藏书家和读者,如鉴堂、绮园、立松轩、玉兰坡。左绵痴道人,可以确定是咸丰同治间人孙桐生。因此,对这些批语,要有所厘剔,把后人的批语区别出来。但即使如此,曹雪芹亲友所作的批语,也还不全是脂砚斋的批。
二、 脂砚斋是谁?
曹雪芹亲友中,作批最多的是脂砚斋和畸笏叟。关于畸笏叟,有人认为他与脂砚斋是同一个人,只是在作批时署不同的名字。随着对脂批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他们不是同一个人,如果是一个人,为什么在对同一部书作批署两个不同的名字,看不出必然的理由。据传是靖本中畸笏的一条批说:前批知者聊聊。不数年,芹溪、脂砚、杏(松)斋诸子皆相继别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杀。这条批语如果可靠,脂砚斋的名字出现于畸笏叟的批语中,显然他们不是同一个人。
那末,脂砚斋究竟是谁呢?
关于脂砚斋是谁,各家的意见分歧更大,大致上可以说有四种说法:一是堂兄弟。这是胡适的最初看法,认为脂砚斋是曹雪芹的堂兄弟。后来,胡适又改变了主意,认为脂砚斋即是那位爱吃胭脂的贾宝玉,即是曹雪芹自己。这也就是第二种曹雪芹本人说。三、史湘云的艺术原型说。周汝昌先生在否定胡适的曹雪芹本人说时,根据脂评的内容,认为作批者是一位女性,即曹雪芹的续弦夫人,也就是史湘云的艺术原型。四、叔辈说。吴世昌先生又根据裕瑞的《枣窗闲笔》,认为脂砚斋是曹雪芹的叔叔。各家都提出一些支持已说的理由,但也各有不尽完满的地方。看来,这个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畸笏叟是曹雪芹的长辈,看来问题不大。第十三回甲戌本的一条回末总批,虽无署名,其中老朽云云,是畸笏的口气,下面有因命芹溪删去语,用命字,不会是同辈人。但究竟是谁,说法也有不同。俞平伯先生认为畸笏是曹雪芹的舅父。庚辰本第二十四回有一条批,针对贾芸受娘舅的气而作,说余二人亦不曾有是气似乎可以作为了解畸笏的线索。不过,近年戴不凡又提出畸笏是曹頫,颇得一些人的赞同。
三、 什么是脂批本?
脂批本(有时简称脂本)是《红楼梦》的版本名称。曹雪芹在创作修改《红楼梦》的过程中,脂砚斋不仅为之作批,而且也还出过一些修改主意,书名定为《石头记》,就是采取脂砚斋的意见。另从甲戌本中的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一语,可知他还担负誊写的任务。起着相当于最初出版者的作用。据梅节先生研究,个别地方,还出于脂砚斋的手笔。如凤姐点戏一段。所以,所谓脂批本不仅仅指本子上有脂砚斋等人的批。而更主要的是正文也经过脂砚斋的校阅。所以脂批本在版本上的地位几乎相当于曹雪芹的手稿本。
但是,现在用脂批本这个名称所指的各个本子,都不是脂砚斋当年的手批本。当年手批本,迄今了无音响,很可能早就散佚了。现在所说的脂批本,实际上都只是一些过录本。
这些过录本也是情况各异:有的,正文和脂批一起过录,甚至版面形式也按照原样不变;有的,则略去脂批,仅过录正文。由于脂砚斋作批不是一次完成,比较集中的就有四次,即所谓凡四阅评过。而且,作批者也并非仅他一人。因此,这些批语就不是集中于一个本子上。有的本子在过录完成后,在别本上又发现一些与此本不同的批语,于是又补录上去。这样,就形成了脂批的错综复杂的现象。各本的正文(包括脂批)的异同情况也很复杂,有过录传抄过程中的误植,也有因后人作了某些修改整理。因此,这些过录本与脂砚斋最初的手批本之间,又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有时两个本之间差异很大。但是,这些本子无论具体情况如何,由于它们的最初祖本都是脂砚斋批本,所以我们仍还称这些本子为脂批本,准确地说,应该是脂批本系统的各衍生本。这样看来,有无脂砚斋等人的批语(过录的),并不是称为脂批本的决定性标志。
脂评本系列(抄本)
脂砚斋评石头记80回文本
点击进入“辨别”红楼梦版本介绍
下面介绍一下《红楼梦》版本、脂本和脂研斋的情况,本人虽看了许多,但感觉还是有点乱,所以整理一下网上收集的前人研究后的资料,供诸红友们参考参考:
乾隆十九年抄本-甲戍本
乾隆二十四年抄本-己卯本
乾隆二十五年抄本-庚辰本
抄本-蒙古王府本
抄本-列藏本
石印本-戚序本
石印本-舒序本
石印本-梦觉本
《红楼梦》究竟有多少版本(这里版本一语取广义,包括刻印本和写本),据一粟《红楼梦书录》著录所及计,达一百二十余种,其中,刻印本近七十种。更值得注意的是钞本。程伟元"程甲本"《序》中讲到当时此书有"置于庙寺"者,又程伟元高鹗"程乙本"《序言》中,有"坊间缮本"语,可见《红楼梦》在传抄流传阶段,写本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到今天,多数本子已散佚,即使如此,一粟的著录也还达五十余种之多。
《红楼梦》的这诸多版本,红学研究者们把它们分为:脂砚斋评本系统和程高刻印本系统两大类。这种分法,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一、乾隆五十六年(辛亥)以后,《红楼梦》的流传进入以梓本为主的阶段。而这些本子的最初祖本,都是程本。从版本的源流来说,它们都是程本的衍生本。各本之间的差异情况,据接触过的几个本子看,几乎都是程本范围内的问题,比较集中,而不象初期抄本那样五花八门错综复杂了。二、这些本子都是以一百二十回"全本"形式出现,即它们都承袭程本旧观,与后四十回续作合并付刻。三、由于各本都是一百二十回全本,为了与后四十回续书的内容想连贯统一,自程本开始,对前八十回的某些人物和情节也相应地作了较大改动,虽然程甲本所据的底本是梦觉本,但与梦觉本又有很大的差异。二者之间是一种又同又不同的特殊状况。因此,在版本的分类上,把程本和它的大量衍生本单列为一类,是有道理的。
但这种分类的名称,尤其是把乾隆五十六年前的各钞本合称为之脂评本系统,却又有不甚严密之处。迄今发现的各早期钞本,固然都是来自脂砚斋评本,但是,一、《红楼梦》的流传本,最初都是来自脂评本。上文已及,程甲本的底本是梦觉本。分类中,把梦觉本列于脂本,而程甲本则不算,这是很难圆通的。程甲本及其派生的各本,究其初源,也是脂评本,而今将其列为一类,是可取的,但与脂评本系统并肩对举,似又有不妥之处。二、《红楼梦》的流传本,都是脂砚斋评本。这是此书创作流传中的一个特殊情况。曹雪芹对《红楼梦》作修改定稿的过程,也是脂砚斋等人的批阅过程。《红楼梦》的各种本子,可以说都是来自脂砚斋评本。所以,把"脂评本"这一统概全部《红楼梦》本子的用语。用来单指其中带有限定意义的一个分类,这是不太科学了。
定出一个合乎版本实际,又为红学同好乐于使用的名称,不是一个冥思苦索所能达到,而是需要同好者共同寻求。这里,暂时还沿用"脂本""程本"这此旧称。
属于脂评本系统的,通常是指以下几种本子:书名题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有甲戌本、已卯本、庚辰本。题为《石头记》的,有王府本、戚序本(包括张开模原藏本、有正书局石印大字本和小字本、宁本)、郑本。题为《红楼梦》的,有杨本、舒序本、梦觉主人序本。此外,还有靖本和在苏联的一个本子。以上,共十四个本子。这些本子,版本现象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但是,从总的情况来看,它们还是不同程度地保持曹雪芹原著的面貌,版本价值要比程本系统的各本为高。
属于程本系统的本子,一粟《红楼梦书录》著录所及,不下百余种,数量很多,不能一一列出。其中,研究者常常提到的有:程甲本(萃文书屋辛亥活字摆印本)、程乙本(萃文书屋壬子活字摆印本)、本衙藏板本,藤花榭本、双清仙馆王希廉评本、妙复轩评本、桐花凤阁评本,以及易名《金玉缘》的三家(王希廉,张新之,姚燮)合评本,此外,还有程丙本,等等。这一些本子,都是程甲本的衍生本,尽管经过多次改动,与曹雪芹原著相去较前述的初期钞本为远,但长期以来,翻刻频繁,广为流传。绝大多数读者,就是通过这一类本子来了解认识《红楼梦》的。因此,使这部伟大巨著能得以广泛流传,深入人心,这些刻本所起的积极作用,也是值得肯定的。
红楼梦的脂评本,主要是指前些年先后发现的多种清乾隆嘉庆年间的钞本,虽然主要的几种多少存在一些残缺,但因其中有相当多的正文很可能最为接近曹氏原著,对于了解《红楼梦》一书的原貌,分析原著修改和演变过程都大有益处,而且好几还有九种版本载有脂砚斋等人的评语,对于了解作者的身世,素材来源,创作过程,时代背景,后四十回的某些情节,表现手法并从而了解原著的思想内涵也是相当有参考价值的。所以脂评本是研究和喜爱红楼梦的人不可不备,不可不阅读的书。接下来分几点介绍一下脂本和脂研斋。
一、 什么是脂批?
在说明这个问题之前,必须了解我国文艺批评上评点这种特殊形式。明代中叶以后,李卓吾、金圣叹等人,对我国的戏曲、小说进行评点。这些评点,或针对全书,或指书中的某一章节、段落甚至某个字句,发一些议论。议论的内容,又是包罗万象,诸如对作品的理解,对作品中人物的评价,艺术表现的特点,遣词用语的优劣,以及评点者本人由书中某些人事引起的感慨,等等,无不入评。评点的形式也极为灵活,有的类似一篇小文章,有的则简至一句话,甚至一两个字。《红楼梦》中的脂批,基本上也是这个路数。
脂批与传统的戏曲、小说评点,也有一点小小的不同,这就是脂批中除了上述的内容处,还涉及一些曹雪芹的创作过程和《红楼梦》的取材等第一手材料。此外,还透露了八十回以后的某些情节。这是由于脂砚斋等人是曹雪芹的亲友,有着特殊的关系。因此,研究脂批,对于解决《红楼梦》本身的许多问题,也有特殊的意义。
不过,通常所说的脂批,不单是指脂砚斋的批。现在几个脂评本中所见的批语,多数没有署名,而署名的,也很复杂,除了脂砚斋外,还有畸笏叟、梅溪、松斋、常村以及鉴堂、绮园、立松轩、玉兰坡和左绵痴道人等。这众多的批者,从批语的内容和出现的状况看,有的是与曹雪芹关系比较密切的亲友,如脂砚斋、畸笏叟、松斋、梅溪、常村等;另一些批者,可能是后来的藏书家和读者,如鉴堂、绮园、立松轩、玉兰坡。左绵痴道人,可以确定是咸丰同治间人孙桐生。因此,对这些批语,要有所厘剔,把后人的批语区别出来。但即使如此,曹雪芹亲友所作的批语,也还不全是脂砚斋的批。
二、 脂砚斋是谁?
曹雪芹亲友中,作批最多的是脂砚斋和畸笏叟。关于畸笏叟,有人认为他与脂砚斋是同一个人,只是在作批时署不同的名字。随着对脂批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他们不是同一个人,如果是一个人,为什么在对同一部书作批署两个不同的名字,看不出必然的理由。据传是靖本中畸笏的一条批说:前批知者聊聊。不数年,芹溪、脂砚、杏(松)斋诸子皆相继别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杀。这条批语如果可靠,脂砚斋的名字出现于畸笏叟的批语中,显然他们不是同一个人。
那末,脂砚斋究竟是谁呢?
关于脂砚斋是谁,各家的意见分歧更大,大致上可以说有四种说法:一是堂兄弟。这是胡适的最初看法,认为脂砚斋是曹雪芹的堂兄弟。后来,胡适又改变了主意,认为脂砚斋即是那位爱吃胭脂的贾宝玉,即是曹雪芹自己。这也就是第二种曹雪芹本人说。三、史湘云的艺术原型说。周汝昌先生在否定胡适的曹雪芹本人说时,根据脂评的内容,认为作批者是一位女性,即曹雪芹的续弦夫人,也就是史湘云的艺术原型。四、叔辈说。吴世昌先生又根据裕瑞的《枣窗闲笔》,认为脂砚斋是曹雪芹的叔叔。各家都提出一些支持已说的理由,但也各有不尽完满的地方。看来,这个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畸笏叟是曹雪芹的长辈,看来问题不大。第十三回甲戌本的一条回末总批,虽无署名,其中老朽云云,是畸笏的口气,下面有因命芹溪删去语,用命字,不会是同辈人。但究竟是谁,说法也有不同。俞平伯先生认为畸笏是曹雪芹的舅父。庚辰本第二十四回有一条批,针对贾芸受娘舅的气而作,说余二人亦不曾有是气似乎可以作为了解畸笏的线索。不过,近年戴不凡又提出畸笏是曹頫,颇得一些人的赞同。
三、 什么是脂批本?
脂批本(有时简称脂本)是《红楼梦》的版本名称。曹雪芹在创作修改《红楼梦》的过程中,脂砚斋不仅为之作批,而且也还出过一些修改主意,书名定为《石头记》,就是采取脂砚斋的意见。另从甲戌本中的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一语,可知他还担负誊写的任务。起着相当于最初出版者的作用。据梅节先生研究,个别地方,还出于脂砚斋的手笔。如凤姐点戏一段。所以,所谓脂批本不仅仅指本子上有脂砚斋等人的批。而更主要的是正文也经过脂砚斋的校阅。所以脂批本在版本上的地位几乎相当于曹雪芹的手稿本。
但是,现在用脂批本这个名称所指的各个本子,都不是脂砚斋当年的手批本。当年手批本,迄今了无音响,很可能早就散佚了。现在所说的脂批本,实际上都只是一些过录本。
这些过录本也是情况各异:有的,正文和脂批一起过录,甚至版面形式也按照原样不变;有的,则略去脂批,仅过录正文。由于脂砚斋作批不是一次完成,比较集中的就有四次,即所谓凡四阅评过。而且,作批者也并非仅他一人。因此,这些批语就不是集中于一个本子上。有的本子在过录完成后,在别本上又发现一些与此本不同的批语,于是又补录上去。这样,就形成了脂批的错综复杂的现象。各本的正文(包括脂批)的异同情况也很复杂,有过录传抄过程中的误植,也有因后人作了某些修改整理。因此,这些过录本与脂砚斋最初的手批本之间,又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有时两个本之间差异很大。但是,这些本子无论具体情况如何,由于它们的最初祖本都是脂砚斋批本,所以我们仍还称这些本子为脂批本,准确地说,应该是脂批本系统的各衍生本。这样看来,有无脂砚斋等人的批语(过录的),并不是称为脂批本的决定性标志。
脂评本系列(抄本)
脂砚斋评石头记80回文本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