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2011-02-24
展开全部
京剧流派的繁荣是京剧艺术的成熟的结果。在京剧逐渐成熟之时,由于艺术本身的积累、竞争机制的形成以及师承体制的完善,艺术上的追求成为一种自觉行为,许多演员在表演上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也逐渐被观众认可;另外一些演员主动去效仿某一风格的演员,并在此基础上独特发挥,于是就形成了众多的流派。早在19世纪末,老生演员谭鑫培就在表演方面形成自己的风格。他初随程长庚等人学唱老生,后博采众长,改革旧的老生唱腔,创造出细腻婉转的谭派唱腔。梁启超盛赞谭鑫培"四海一人谭鑫培,声名廿载轰如雷"。谭鑫培在演唱上运用"云遮月"的嗓音,声调悠扬婉转,长于抒发低沉哀怨之情;在做工上发挥武生特长,身段灵活洒脱、干净洗练。他把青衣、老旦、花脸众行唱法及昆曲、梆子、大鼓等音调有机地融入老生唱腔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后有许多人以谭为宗,人称谭派传人。此后,京剧在武生行、旦行都有不少演员形成自己的风格,如武生行早期的俞(菊生)派、黄(月山)派、李(春来)派,旦行早期的王(瑶卿)派。时至20年代,京剧流派如雨后春笋般涌起。老生行中有的余叔岩的余派、言菊朋的言派、高庆奎的高派、马连良的马派、周信芳的麒派、杨宝森的杨派、奚啸伯的奚派等。20年代,余、马、言、高在剧坛有"四大须生"之称。旦行的流派发展也很迅猛,如梅兰芳的梅派、程砚秋的程派、荀慧生的荀派、尚小云的尚派、于连泉的筱派、黄桂秋的黄派、李多奎的李派等。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发起评选旦角演员的活动,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获得前四名,被人们称为"四大名旦"。除了个人流派的繁荣以外,因地域文化之别也形成了一定的流派。京剧的"京派"、"海派"就是这样形成的。京派以北京为中心,亦称"京朝派";后者以上海为中心,包括南方地区的京剧,亦称"南派"或"外江派"。京派讲究严谨的艺术规范、严格的师承、完美的表现,但又有拘泥成规之弊;海派讲究艺术上的革新,敢于突破旧范、大胆创新、追求新奇效果,但又易流于粗疏。京剧流派的形成,是京剧走向繁荣的标志。众多的流派把京剧表演艺术发展得淋漓尽致,丰富了京剧表演艺术的欣赏层面,京剧艺术本身也在流派的形成和繁荣中走向中兴。同时,也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观众对戏曲艺术的审美价值取向。京剧流派的繁荣虽刺激了京剧的发展,但又使戏曲艺术疏离了文学的追求,偏于一隅向前发展,使戏曲艺术流于技艺的开拓而失去了应有的文人色彩。
京剧有很多派,我们常听到“某某是学哪一派的”“某某是某派的传人”等等,感觉非常的高深,其实并非我们想象中那么复杂,我们从京剧的行当说起,就可以略见一斑了。
我们知道,京剧总的来说分为四个行当,即生、旦、净、丑。最早期在元朝时,是生、旦、净、末、丑,后来将末行划入生行,成为现在这样。
生:在京剧中表现男子,有小生、老生(即是末)、武生等等。如图:
生
┏━━━━━━╋━━━━━━━━━┓
小生 老生 武生
┏━━┻┓ ┏━━┻┓ ┏━━━┻━━━┓
小生 武小生 老生 武老生 长靠武生 短打武生
小生:用来表现年青的男子,唱腔多用假嗓,在京剧中行话叫做“小嗓”。这类角色非常多,如《白蛇传》中的许仙,《玉堂春》中的王金龙等等。代表派有叶派,叶盛兰开创。
武小生:顾名思义,就是以打为主的小生角色,《群英会》中的周瑜即是例子。代表派有叶派,叶盛荣开创。
老生:用来表现老年男子,可以根据胡须的颜色来区分他们的年龄。代表派非常多。
马派:马连良
谭派:谭鑫培
余派:余叔岩
杨派:杨宝森
奚派:奚啸伯
麒派:周信芳(艺名七龄童,麒麟童,故称麒派)
言派:言菊仙
马连良、杨宝森、奚啸伯、谭富英称为四大须生。
武老生:顾名思义,是以打为主的老生角色。
长靠武生:表现武将时,身后插的四杆小旗,称之为靠。长靠武生,就是指这种扎着长靠以打为主的行当。如《挑滑车》中的高宠。
短打武生:同样是武生,但不扎靠,穿薄靴。以短打为主的武生,《三岔口》就是比较经典的短打武生戏。代表派有盖派:盖叫天。
旦:古写“狚”,是一种擅饰的小兽。在京剧中,为女性角色。如图:
旦
┏━━┳━━━╋━━━┳━━┳━━┓
武旦 花旦 刀马旦 老旦 青衣 彩旦
在过去尚有正旦,又有副旦、贴旦、外旦、小旦、大旦、色旦、搽旦等等。
武旦:相当于生中短打武生,轻装以打为主的女性角色,《十三妹》中的十三妹就是此行当。
刀马旦:相当于生中长靠武生,扎靠重装的以打为主的女性角色,如《七星庙》中的佘赛花,《天门阵》中的穆桂英。
花旦:性格活泼的年轻女性,如《红娘》中红娘。代表派有荀派:荀慧生
彩旦:一般饰演媒婆等角色,如《法门寺》中的刘媒婆,可以说是旦角中的丑行,也是一出戏中出嚎头的地方。
青衣:性格文静的年轻女性,因为一般寒门女子,穿青皂色长裙故而得名。代表派有:
梅派:梅兰芳
荀派:荀慧生
程派:程砚秋
尚派:尚晓云
张派:张君秋
其中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尚晓云被称作“四大名旦”
老旦:年老的女性,如《岳母刺字》中的岳母,《打龙袍》中的李皇后等等。代表派有李派:李多奎
净:俗称“花脸”,京剧中脸谱就是由此诞生的。因为满脸涂抹油彩,非常不净,反其意故名为“净”,净中都有那些行当呢?如图:
净
┏━━━━━━╋━━━━━━┓
铜锤花脸 架子花脸 武花脸
铜锤花脸:因为在《探皇陵》、《二进宫》中的徐延昭怀抱铜锤而得名,主要以唱功为主,发音多用鼻音和脑后音。包拯、黄盖、徐延昭、尉迟恭等等都是以这种行当来表现。主要派别:裘派,裘盛荣。
架子花脸:也就动毋就会“哇呀呀”的那种性格较暴燥或诙谐的那种。如张飞、李逵、牛皋等等。代表有金派:金少山,袁世海先生也是此派。
武花脸:以打为主的花脸。
在一出戏中,如果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花脸,主要的以唱为主的,称之为“大花脸”,其它的则是“二花脸”。
丑:鼻端涂白,滑稽可笑的角色。
丑
┏━━┻━━┓
文丑 武丑
文丑:较多,通常意义的丑,如《苏三起解》中的崇公道、《法门寺》中的刘公道、《群英公》中的蒋干等等
好了,京剧的行当和派大概就是如此,希望您从这里可以有所了解。◆程长庚 (京剧早期老生)
程长庚,名椿,字玉珊,安徽潜山人。京剧早期老三杰之一。是对京剧形成和发展有重要贡献的人物。长庚自幼坐科徽班,出科后随父入京,搭三庆班,曾向米喜子问艺,以演《文昭关》及《战长沙》显露头角。
◆谭鑫培 (京剧老生的流派)
谭鑫培,老生"新三杰"之一的谭鑫培在程长庚、余三胜、王九龄及卢胜奎诸家演唱艺术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谭派",是京剧有史以来传人最多、流布最广、影响最大的老生流派,以技艺全面、精当,注重刻划人物性格为主要特色。
详细介绍
◆梅兰芳(京剧旦角流派)
四大名旦之一梅兰芳创立的“梅派”艺术体系,在唱、念、做、舞、音乐、服装、扮相和剧目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丰富的不断创造和发展,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将京剧旦行的唱腔、表演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成为旦行中影响极其深远的流派。
详细介绍
◆侯喜瑞[京剧花脸(净行)流派]
侯喜瑞承暮年的黄润甫,得其苍迈沉郁,又根据个人的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的艺术创造,建立了侯派蓊脸艺术表演体系,是现代净行三大家中唯一专擅架子花脸的流派。侯派特色主要体现在身段、工架和念、做方
详细介绍
◆杨鸣玉(京剧早期 丑角流派)
杨鸣玉(1815-?),江苏扬州人,因排行第三,固人称杨三。自幼入苏州科班学昆生后改昆丑。奠定扎实的文武戏的功底。道光年进京后搭四喜班,武戏能演《盗甲》、《问探》等,文戏能演《借靴》、《测字访鼠》、《风筝误》等。与朱莲芬合演《活捉三郎》,表演生动,功夫非凡,被称为双绝。由于其艺术高超,名声远播,在他病故后有"杨三一死无昆丑"的说法,足见一斑。
京剧有很多派,我们常听到“某某是学哪一派的”“某某是某派的传人”等等,感觉非常的高深,其实并非我们想象中那么复杂,我们从京剧的行当说起,就可以略见一斑了。
我们知道,京剧总的来说分为四个行当,即生、旦、净、丑。最早期在元朝时,是生、旦、净、末、丑,后来将末行划入生行,成为现在这样。
生:在京剧中表现男子,有小生、老生(即是末)、武生等等。如图:
生
┏━━━━━━╋━━━━━━━━━┓
小生 老生 武生
┏━━┻┓ ┏━━┻┓ ┏━━━┻━━━┓
小生 武小生 老生 武老生 长靠武生 短打武生
小生:用来表现年青的男子,唱腔多用假嗓,在京剧中行话叫做“小嗓”。这类角色非常多,如《白蛇传》中的许仙,《玉堂春》中的王金龙等等。代表派有叶派,叶盛兰开创。
武小生:顾名思义,就是以打为主的小生角色,《群英会》中的周瑜即是例子。代表派有叶派,叶盛荣开创。
老生:用来表现老年男子,可以根据胡须的颜色来区分他们的年龄。代表派非常多。
马派:马连良
谭派:谭鑫培
余派:余叔岩
杨派:杨宝森
奚派:奚啸伯
麒派:周信芳(艺名七龄童,麒麟童,故称麒派)
言派:言菊仙
马连良、杨宝森、奚啸伯、谭富英称为四大须生。
武老生:顾名思义,是以打为主的老生角色。
长靠武生:表现武将时,身后插的四杆小旗,称之为靠。长靠武生,就是指这种扎着长靠以打为主的行当。如《挑滑车》中的高宠。
短打武生:同样是武生,但不扎靠,穿薄靴。以短打为主的武生,《三岔口》就是比较经典的短打武生戏。代表派有盖派:盖叫天。
旦:古写“狚”,是一种擅饰的小兽。在京剧中,为女性角色。如图:
旦
┏━━┳━━━╋━━━┳━━┳━━┓
武旦 花旦 刀马旦 老旦 青衣 彩旦
在过去尚有正旦,又有副旦、贴旦、外旦、小旦、大旦、色旦、搽旦等等。
武旦:相当于生中短打武生,轻装以打为主的女性角色,《十三妹》中的十三妹就是此行当。
刀马旦:相当于生中长靠武生,扎靠重装的以打为主的女性角色,如《七星庙》中的佘赛花,《天门阵》中的穆桂英。
花旦:性格活泼的年轻女性,如《红娘》中红娘。代表派有荀派:荀慧生
彩旦:一般饰演媒婆等角色,如《法门寺》中的刘媒婆,可以说是旦角中的丑行,也是一出戏中出嚎头的地方。
青衣:性格文静的年轻女性,因为一般寒门女子,穿青皂色长裙故而得名。代表派有:
梅派:梅兰芳
荀派:荀慧生
程派:程砚秋
尚派:尚晓云
张派:张君秋
其中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尚晓云被称作“四大名旦”
老旦:年老的女性,如《岳母刺字》中的岳母,《打龙袍》中的李皇后等等。代表派有李派:李多奎
净:俗称“花脸”,京剧中脸谱就是由此诞生的。因为满脸涂抹油彩,非常不净,反其意故名为“净”,净中都有那些行当呢?如图:
净
┏━━━━━━╋━━━━━━┓
铜锤花脸 架子花脸 武花脸
铜锤花脸:因为在《探皇陵》、《二进宫》中的徐延昭怀抱铜锤而得名,主要以唱功为主,发音多用鼻音和脑后音。包拯、黄盖、徐延昭、尉迟恭等等都是以这种行当来表现。主要派别:裘派,裘盛荣。
架子花脸:也就动毋就会“哇呀呀”的那种性格较暴燥或诙谐的那种。如张飞、李逵、牛皋等等。代表有金派:金少山,袁世海先生也是此派。
武花脸:以打为主的花脸。
在一出戏中,如果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花脸,主要的以唱为主的,称之为“大花脸”,其它的则是“二花脸”。
丑:鼻端涂白,滑稽可笑的角色。
丑
┏━━┻━━┓
文丑 武丑
文丑:较多,通常意义的丑,如《苏三起解》中的崇公道、《法门寺》中的刘公道、《群英公》中的蒋干等等
好了,京剧的行当和派大概就是如此,希望您从这里可以有所了解。◆程长庚 (京剧早期老生)
程长庚,名椿,字玉珊,安徽潜山人。京剧早期老三杰之一。是对京剧形成和发展有重要贡献的人物。长庚自幼坐科徽班,出科后随父入京,搭三庆班,曾向米喜子问艺,以演《文昭关》及《战长沙》显露头角。
◆谭鑫培 (京剧老生的流派)
谭鑫培,老生"新三杰"之一的谭鑫培在程长庚、余三胜、王九龄及卢胜奎诸家演唱艺术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谭派",是京剧有史以来传人最多、流布最广、影响最大的老生流派,以技艺全面、精当,注重刻划人物性格为主要特色。
详细介绍
◆梅兰芳(京剧旦角流派)
四大名旦之一梅兰芳创立的“梅派”艺术体系,在唱、念、做、舞、音乐、服装、扮相和剧目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丰富的不断创造和发展,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将京剧旦行的唱腔、表演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成为旦行中影响极其深远的流派。
详细介绍
◆侯喜瑞[京剧花脸(净行)流派]
侯喜瑞承暮年的黄润甫,得其苍迈沉郁,又根据个人的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的艺术创造,建立了侯派蓊脸艺术表演体系,是现代净行三大家中唯一专擅架子花脸的流派。侯派特色主要体现在身段、工架和念、做方
详细介绍
◆杨鸣玉(京剧早期 丑角流派)
杨鸣玉(1815-?),江苏扬州人,因排行第三,固人称杨三。自幼入苏州科班学昆生后改昆丑。奠定扎实的文武戏的功底。道光年进京后搭四喜班,武戏能演《盗甲》、《问探》等,文戏能演《借靴》、《测字访鼠》、《风筝误》等。与朱莲芬合演《活捉三郎》,表演生动,功夫非凡,被称为双绝。由于其艺术高超,名声远播,在他病故后有"杨三一死无昆丑"的说法,足见一斑。
展开全部
京剧
京剧耐人寻味,韵味醇厚。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 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当然,同时也相应地使它的民间乡土气息减弱,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因而,它的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则不以火爆勇猛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20世纪的第一个50年,是中国京剧的鼎盛时期,著名的“四大名旦”、前后“四大须生”都产生于这个时期。但是,很多京剧名家也都凋谢于这个时期,后人欣赏他们的艺术,只能靠他们当时留下的一大批老唱片了。当时有名的演员,大都在高亭、百代、蓓开、胜利等唱片公司灌有唱片传世,种类繁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技术的进步,这些老唱片也渐至于湮灭,大部分变得不可考了,为后人欣赏、学习前辈名家的艺术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先后有中国唱片等公司把一部分老唱片翻录在磁带或者其他介质上予以出版,但是却一直没有对整个老唱片音乐资料进行过系统整理,就是翻录过的东西,也大多市面无售了。不过,网络和数字技术的成熟也给我们这些老唱片的普通爱好者带来了希望,使我们有了尽可能全面整理这些老唱片的可能性。
京剧耐人寻味,韵味醇厚。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 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当然,同时也相应地使它的民间乡土气息减弱,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因而,它的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则不以火爆勇猛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20世纪的第一个50年,是中国京剧的鼎盛时期,著名的“四大名旦”、前后“四大须生”都产生于这个时期。但是,很多京剧名家也都凋谢于这个时期,后人欣赏他们的艺术,只能靠他们当时留下的一大批老唱片了。当时有名的演员,大都在高亭、百代、蓓开、胜利等唱片公司灌有唱片传世,种类繁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技术的进步,这些老唱片也渐至于湮灭,大部分变得不可考了,为后人欣赏、学习前辈名家的艺术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先后有中国唱片等公司把一部分老唱片翻录在磁带或者其他介质上予以出版,但是却一直没有对整个老唱片音乐资料进行过系统整理,就是翻录过的东西,也大多市面无售了。不过,网络和数字技术的成熟也给我们这些老唱片的普通爱好者带来了希望,使我们有了尽可能全面整理这些老唱片的可能性。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2088.htm#1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京剧艺术特点,京剧讲究唱、念、做、打,字正腔圆,京剧里有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用各种脸谱表现人物的性格、忠奸。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