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农历二月初二称:龙抬头。名人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春雨贵如油",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同时,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蠢动,疫病易生,人们祈望龙抬头出来镇住毒虫。 正月,春节,元宵节过后,农历的二月二日又是一个民间传统的节日,称做“龙抬头”日。这天,习惯上要吃炒豆豆,爆米花和“棋子豆”。小时候,孩子们只为这谗人的豆豆雀跃,绝不顾什么“龙抬头”之类,以至于吃了几十年的豆豆,也没明白过来,为何要吃这个? 其实,正月一过,春气萌发,百物新生,此时的农人们都要准备一年的春耕生产了。而此时,节气以近惊蛰,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各种虫类也开始苏醒了,最典型的当属惊蛰这天,蚂蚁就开始出洞了,小时候,无数次看蚂蚁打架,忘记了吃饭,而在惊蛰之前,你是绝不会看到蚂蚁的。 古时候,人们对自然界的病虫害无法防治,只能企求至高无上的吉祥物,来降伏百虫,使上天风调雨顺,而“龙”恰恰是中国百姓心中最高的吉祥物,是天地主宰的化身,因此,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以各种祭祀,敬拜的方式,来希望龙出现,给百姓带来好运。 因此,二月初二这一天,全国好多地方都有“引龙回”的风俗。明人沈榜《宛署杂记》中说:“都人呼二月二日为龙抬头,,乡民们用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就是说,用草木灰洒成弯弯曲曲如龙的形状,并从屋后开始,一直洒到屋内,认为这样可引出真龙,降伏百虫,并带来春雨。所以这一日的风俗是不能扫地,以免弄脏了龙眼睛。北方妇女这一日的一大早,就要用棍子敲打锅沿,意为“震虫”,并用彩纸穿成串,悬在房梁上,称作“穿龙尾”。 而陕西一带,用面做的“棋子豆”,炒好后给孩子吃,谓之“咬虫”,用意是杀死肠道中的寄生虫,吃炒豆子,意谓咬掉蝎子的尾巴,因为蝎子是五毒之首,意在辟邪,驱虫。江苏的一些地方,百姓这一天要炸玉米花,认为此举可炸瞎害虫的眼睛,使它们不在伤害人和农作物。 当年老北京人有"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没处藏"的说法。人们出于对龙抬头出来兴云化雨并威镇百虫的祈望,二月二这天就尽量用龙来称呼食物和各种活动。如吃饼叫吃"龙皮",吃小饺叫吃"龙耳",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儿童这天剃头叫"剃龙头",妇女这天不做针线活计,说为避免伤了"龙眼"。 此外,还有家家吃凉粉,并用青灰围撒粮囤的做法。部分村庄还有撤青灰防五毒之说。 农历二月二吃炒豆吃凉粉风俗的形成,据说和一则民间传说有关。相传武则天夺唐室江山以后, 改国号为周,自称周武皇帝。天上玉帝知道后大发雷霆,命太白金星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这一下可苦了天下百姓,人们怨声载道,不禁失声痛哭。司管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遭难,喝足天河水,喷洒人间,拯救万民。玉帝得知此事,将玉龙打下了凡界,压在山下,并立石碑一通,上写:"玉龙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百姓为救玉龙,想尽了办法。这年的农历二月二,人们发现玉米和黄豆都是金黄闪亮,很像金豆。如将豆一炒,不就是金豆开花了吗?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各家各户都炒了许多玉米和黄豆,有的供到院里,有的端到玉龙身边。镇压玉龙的大山是太白金星的拂尘,这天,太白金星发现天下金黄一片,以为金豆开花了,便收了拂尘。玉龙这才腾空而起,回到了天上。此时,正是春雨贵似油的季节,玉龙不顾玉帝禁令,又"哗哗"下起雨来。 此后,民间便形成了习惯,每到农历二月初二,人们都有要炒玉米和吃凉粉.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