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语》的问题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3.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闻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在这三次对话中,每个人的问题是一样的,但是为什么孔子的回答不一样?请详细分析。 展开
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3.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闻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在这三次对话中,每个人的问题是一样的,但是为什么孔子的回答不一样?请详细分析。 展开
展开全部
1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著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於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於自己,难道还在於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於礼的不要看,不合於礼的不要听,不合於礼的不要说,不合於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评析】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於什麼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裏,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裏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於《论语》一书的始终。
2【注释】
(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严肃。
(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邦,诸侯统治的国家。家,卿大夫统治的封地。
(3)事:从事,照着去做。
【译文】
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评析】
这里是孔子对他的学生仲弓论说“仁”的一段话。他谈到了“仁”的两个内容。一是要他的学生事君使民都要严肃认真,二是要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做到了这两点,就向仁德迈进了一大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成为后世遵奉的信条。
3 樊迟问仁的概念。孔子说:“爱人。”问知的概念。孔子说:“理解人。”樊迟还不理解。孔子说:“把直的木头放在弯木头上面,能使弯木头变得直起来。”樊迟走了出来,碰到子夏,说:“刚才我向老师问知,老师说:‘把直的木头放在弯木头上面,能使弯木头变得直起来。’什么意思呀!”子夏说:“意义多么深远的话啊!虞舜治理天下时,在天下挑选人才,他发现并提拔了皋陶,那些不仁德的人就再也难以得势了。商汤治理天下时,在天下挑选人才,他发现提拔了伊尹,那些不仁德的人就远离了他,难以再得势了。”
(任用仁德之才,是孔子为政以德的主要内容之一,重用提拔仁德之才,处于下面的人要想被重用提拔,当然要追求仁德了。何愁没有一个好的干部队伍!反之,歪风邪气盛行,道德首先在干部中败坏,因而出现不仁德不正直之人因坑蒙拐骗贪污受贿行贿等等而致利致官者受到人们崇尚和尊敬咄咄怪事!我看,这里似乎应该再添上一句:举枉错诸直,能使直者枉!一些不正直没有仁德的人被提拔重用做尽坏事,其所作所为就会让人崇尚!就会让下边的好人以及老百姓们不以学坏跟着做坏事为耻辱。这也似乎是一些地方社会正气难以树立起来的根本原因所在!)
【评析】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於什麼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裏,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裏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於《论语》一书的始终。
2【注释】
(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严肃。
(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邦,诸侯统治的国家。家,卿大夫统治的封地。
(3)事:从事,照着去做。
【译文】
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评析】
这里是孔子对他的学生仲弓论说“仁”的一段话。他谈到了“仁”的两个内容。一是要他的学生事君使民都要严肃认真,二是要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做到了这两点,就向仁德迈进了一大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成为后世遵奉的信条。
3 樊迟问仁的概念。孔子说:“爱人。”问知的概念。孔子说:“理解人。”樊迟还不理解。孔子说:“把直的木头放在弯木头上面,能使弯木头变得直起来。”樊迟走了出来,碰到子夏,说:“刚才我向老师问知,老师说:‘把直的木头放在弯木头上面,能使弯木头变得直起来。’什么意思呀!”子夏说:“意义多么深远的话啊!虞舜治理天下时,在天下挑选人才,他发现并提拔了皋陶,那些不仁德的人就再也难以得势了。商汤治理天下时,在天下挑选人才,他发现提拔了伊尹,那些不仁德的人就远离了他,难以再得势了。”
(任用仁德之才,是孔子为政以德的主要内容之一,重用提拔仁德之才,处于下面的人要想被重用提拔,当然要追求仁德了。何愁没有一个好的干部队伍!反之,歪风邪气盛行,道德首先在干部中败坏,因而出现不仁德不正直之人因坑蒙拐骗贪污受贿行贿等等而致利致官者受到人们崇尚和尊敬咄咄怪事!我看,这里似乎应该再添上一句:举枉错诸直,能使直者枉!一些不正直没有仁德的人被提拔重用做尽坏事,其所作所为就会让人崇尚!就会让下边的好人以及老百姓们不以学坏跟着做坏事为耻辱。这也似乎是一些地方社会正气难以树立起来的根本原因所在!)
追问
我在问有什么不同,你给我翻译做什么?
追答
解析中不就说了么,第一个就是孔子对仁的核心思想,第二个是从君主角度说的,第三个是从爱惜人才说的!大概就这样吧,角度不同,解析自然不同!
再看看颜渊其品德与学业均翘居群首,是孔子多次赞许的弟子,仲弓,其德行为孔子称赞,孔子甚至说他从政可以做君王,季桓子使仲弓为宰,故孔子从君主角度说任,而樊迟樊迟是孔子七十二贤弟子内的重要人物,继承孔子兴办私学,所以从爱惜人才角度说仁!!!
2011-02-26
展开全部
孔老先生精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