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写出好的作文?
展开全部
一、 作文三步法的提出
传统的作文教学和辅导,把字、词、句教学和语言训练放在首要位置的原因 , 就是他们对人类写作能力结构有着错位的理解 它给人的错觉是 : 好作品就是由这些东西成就的 , 使我们忽略了藏在语言、词汇背后的更具核心意义的因素 : 作文能力结构。 准确地说前者是末 , 后者是本 , 前者是登台亮相的 " 皮影 ", 后者是操纵 " 皮影的手。传统 作文教学所走的路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 :舍本逐末 。
作文三步法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建立作文能力结构,用尽可能短的时间 , 极俭省的力量协助学生构建作文能力结构。我们的研究证明 , 这一教学过程约需 72 学时左 右 , 在专门人员指导下一年即可完成一个完整的培训周期 , 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即可使能力稳步提升。此项工作完成以后,学生作文障碍宣告解除。无论是写人、写 景、写物,还是记事、议论、抒情 ; 无论是写静物 , 还是写动物。都会自然顺畅 , 得体到位。
孩子之间的天然资质不同,有些可能写得精彩动人,有些写得平静直白 , 但有一 点可以预见 : 所有的孩子都不再惧怕作文了。 你会猛然发现 , 你的孩子面对作文题目不再如临大敌 , 如遇虎狼。
二、作文三步法的理论根基 : 作文能力结构论
(一)作文能力结构模式
1 、基本构成
按名词理解 , 作文就是文章。按动词理解 , 作文就是做文章。这里 , 我们取后者。所谓作文能力,就是指学生按照一定的价值判断在思维和情感的支配下 , 运用语言 文字进行表情达意活动的能力。
作文能力由三种基本要素构成 : 感觉能力、思维能力、情感。这三种要素是从诸 种能力要素中提取出来的构成作文能力的最一般成份 , 是作文能力的“基本质” , 作 文能力就是由它们合成的。三种要素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 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和特点。从而又形成了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三个作文能力子结构 。
第一层次 : 基本能力结构
包括 : 感觉能力、认知思维和原情感
这是人类在孩童时期即可形成的能力 , 最佳发展期为 6 岁 -12 岁。只有这一结构形成 , 才有可能递进到更高层次的能力系统。有些大器晚成的作家跳过了这一阶段 , 但后期几乎都经历了痛苦的“补课”过程。
第二层次 : 深层能力结构
包括 : 感知能力、多维思维和再生情感
这是在基本能力结构基础上,随着一般智力水平,抽象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而形成的能力。最佳发展期为12岁 -25岁,它是向顶端能力过渡的必由之路。中学生、大学生能否通过作文关,关键要看这一能力结构是否形成。
第三层次 : 顶端能力结构
包括深度感受能力,语言——思维同步表现力和情感审美能力。 这一能力结构是区分作家和一般作者的分水岭。
它的形成是在深层能力结构的基础上经过理性提升而形成的超然物外的审美态度 , 敏锐而丰富的感受性 ( 对社会、对人类、对自然 ), 并且达到语言表达和思维同 步 , 最终经过个人不懈的努力以及与社会的整合 , 推出优秀作品 , 造就作家。
这三个层次按先后顺序依次形成,从时间的角度它们分别对应于三个时期 :
基本作文能力结构——儿童时期 ( 小学 )
深层作文能力结构—— 青年时期 ( 中学、大学 )
顶端作文能力结构—— 成年时期 ( 作家 )
2 、结构特点
(1)动态性
从构成成分来看,该结构是静态的,就其作用特点来看,是个动态结构。主要表现在阶段能力结构不是一成不变 ,而是双向发展。低层次可以向高层次演化,高层次也可能向低层次滑落。例如有些作家到了晚年,他的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全方位下降 , 而有些作家却人到暮年感觉益发敏锐 , 激情勃发。我们常看到一流作家和三流作家到了晚年相互位换。
(2)双向开放性
从宏观上看作文能力结构呈倒梯形,底窄顶宽。从微观上看,三个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子结构也呈现倒梯形。各个结构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互为开 放。底窄顶宽意味着子结构一旦形成,向上发展的概率比向下滑落的概率大 , 同时越往上放程度越高。
(3)不可逆性
逐级上升 , 依次提高 , 不可跳跃。
每一个子结构都是上一个子结构得以建立的基础。高层次结构是从低层次结构 逻辑地演化而来的。各子结构的位置相对固定,从而决定了它们的发展顺序具有不可逆性。
(二)作文能力结构模式的提出
该模式的提出,基于以下二项工作 :
首先 , 是对各国优秀文学作品的广泛研究。
潜藏在作品当中的能力诸要素被——摘取出来用心理学的方法进行分析、识别 , 再把它们放到各自的范畴当中去 , 反观其他文学作品 , 认证这些能力要素存在的广泛性和发生作用的重要性。具体做法是 :
1、从 36 部经典文学作品中寻找并列举反复出现的若干种能力要素 ,共计 41 种。
2、对 41 种能力要素在另外 36 部经典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次进行统计分析,发 现有 8种能力要素排在了最前面:观察力、想象力、视昕分辨力、语言理解力、思维敏 捷性、概括能力、情感审美能力、情绪洞察力 。 这 8种能力可归为三类:感觉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能力 。
3 、随机选取36位世界知名作家,对其代表作进行多角度分析,发现在其作品中表现出具备上述 8 种能力要素的竟达 29 位 !
为此 , 我所研究的作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俄罗斯文学:从沙皇时代到十月革命前后 , 直到苏联时期 , 共计 38篇优秀作品 。 欧洲文学 :英国、法国、意大利、丹麦、希腊等国的优秀文学作品共计51篇。中国文学:先秦诸子作品 、 明清时代作品 、 近代作品和现代作品共计 460篇 , 这些作品有力地支持了我 。 从字里行间 , 我找到了作者成就 这些作品所需要的智力、个性、情感和审美能力。
其次 ,是对各国优秀作家的个案分析。
我收集并研究了 260 多位中外著名作家的传记和年谱。他们的作品风格迥然不同 , 但都为人类留下了不朽的传世之作。他们的成功经历更是不尽相同 , 但有一点却惊人的相似 :几乎一致的能力结构模式。我提出来的人类作文能力结构模式 , 特别是顶端部分 :作家能力系统实际上就是从他们身上剥
三)作文能力结构的工作机制
1 、交互决定论
作文能力结构由三个基本原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而成 , 绝非随意排列 , 构成方式是由它们之间的关系决定的 , 反过来又决定着它们发挥作用的方式。研究这些 , 有助于从本质上把握作文能力结构的构成规律。目前有许多专家对作文能力的构成要素提出各自的看法 , 但对各要素内在的、本质的联系的认识还停留在浅层次上 , 还不够深入和全面尤其是对各要素的关系及工作机制的认识就更显得不够充分了。
在研究各家观点的基础上 ,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认识 :交互决定论。 把作文能力结构中三个基本要素 : 感觉、思维、情感看做是相互影响地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动态 系统。就一般而言 , 这三者相互包涵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之中, 某一个因素起支配作用 。
在这一交互决定的模式里,感觉、思维和情感都是作为相互交错的决定因素而起作用的, 而且这些决定因素双向地相互影响。交互性并不意味着这种影响的双边具有同等的强度,他们之间作用力度及表现方式会因不同写作对象、不同的写作背景、不同的写作时间以及不同的写作文体而不同 。通常来讲三原素的相互关系是以下面的方式来表现的 。
( 1)感觉与情感
情感的经常状态叫心境特殊状态叫激情和应激。当处于特殊状态时,人的感觉常常遵从情感摆布,追随情感变幻,此时的感觉器官不一定能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面目。 比如 , 人在心情灰暗时 ,会把太阳看成是灰色的,人在兴奋时,看到路边的鲜花也在微笑。此时感觉器官忽视了客体的真实却尊重了情感的真实。这也正是文学家、艺术家所追求的真实同科学家追求的真实的不同之处 。
情感无论以何种方式表达 , 却始终是以感觉的原始积累为基础的 ,日积月累的 感觉铺垫是情感赖以滋生并存在的土壤。比如我们在某些书上或电视里看到蓝天和绿草就会产生赏心悦目的情绪 ,那是因为生活当中它们曾给过我们旷达和清新的感觉刺激。情感偏离感觉仅仅是特殊状态下才发生的。情感来自于感觉,忠实于感觉。这是由情感产生的心理机制决定的,人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外界刺激,传入中枢,经过分析整合,产生行为或发生情感反应。前者是变化的根据后者则是变化本身。
(2)思维与感觉
一切思维形式始于感觉经验。感性认识是理论认识的基础,感觉材料的多寡决定着思维活动能否正常进行。思维的核心是概括,概括是对一定感觉材料的概括。扎扎实实 , 丰富有效的感觉经验是概括的最重要的依据。当然,感觉材料并非全部来自于亲感实受,有些是通过阅读或观察别人的感受而获得的这叫间接感受。它通常建立在一定的直接感受经验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学生总是通过教科书或课堂接受许多现成的价值判断、理性结论 , 它们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间接感受 ,另一方面却滋长了学生感受事物的惰性,淡化了思维对感觉的依赖。一切都可以从书上找到 ,何必去亲自感受呢?慢慢地书本成了他们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感受“器官”,其结果是学生只会贩卖别人的感觉成果,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判断力 。
感觉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认识 , 思维的任务在于通过对感觉材料的科学抽象 , 把握事物的本质 ,换言之 , 思维来源于感觉 , 统领感觉。在思维的指导下 , 感觉会更深入准确。它契合了哲学上的著名命题 :只有感觉到了的东西 , 才能真正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 ,才能更深刻地去感觉它。注意 , 我们这里所谓的“指导”或“统领”并不意味着思维能代替感觉或规范感觉应该是感觉服从于思维,思维服务于感觉。这一点上 , 文学艺术不同于科学研究 ,就文学艺术而言,表现感觉本身就是目的,而在科学研究当中 , 感性认识如果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 , 它的存在价值就要大打折扣 。
(3) 情感与思维
情感是思维的伴生物 , 它无力从根本上扭转或控制思维 , 但是可以极大地影响思维 ,这种影响常常表现为促进或阻滞。
而思维对情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程度上而且体现在质上。凭借思维对人或物做出价值判断由此产生好恶之情并在此基础上分化出其它形式多样的情感和情绪 , 这是在质上的影响 。 对喜欢的东西所包含的真善美的发现会加深这种喜欢 , 这是程度上的影响。当然 , 并非所有万事万物须思考过才会对其产生情感 , 我们常常体验到那种莫名其妙的不满和说不出理由的喜好。思维对情感可谓是“ 快又恨 ” ,时而牢牢地控制着它,时而又只能听任它,望情兴叹, 为情所困。当情感向思维发难时 ,体现在写作 中所进行的概括、分析、抽象等活动都不免带着情感的印痕 , 甚至完全是围绕情感展开的 。
当情感归顺思维时,思维往往能将情感带向理性的深处可惜这种“归顺”并不多见 , 这也正是文学的魅力所在。
(4) 交互作用的类型
三种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咬合、相辅相成 , 缺一不可 ,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作文能力结构的整体功能、动力和工作状态它们之间的作用形式构成了四种互动类型。 决定着作文质量。
契合型 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 , 三种能力要素基本形成 , 三要素同步成长 , 同步激活 , 和谐渗透 , 联动共振。常常以一种能力为主导, 引发其他能力的互动 , 频繁的互动使各能力要素配合达到了默契的程度形成自觉联动这是三因素相互作用的理想境界。一流的作文就是在这样的境界中产生的。文学大师的作品无一例外都给人们展示着其敏锐细致准确入微的感觉,入情入理、有张有驰的思维和深厚勃发 , 跃然纸上的情感。三种特点不论哪一种出现时,都有其他两种作为支撑。就像一支高水平的足球队 , 相互之间的配合达到了自觉互动的程度, 带球队员的水平发挥建立在 其他队员的跑动配合上,破门得分的机会,是在这种互动的配合中创造的 。
传动型 三要素同步成长,不同步激活。当三种能力要素同时具备时 , 面对写作 对象 , 有的要素容易被激活 , 有些通过引导 , 启示或自我感悟才能够被激活。这一过程难度较大 , 一旦完成,被激活的能力要素与其他能力可以形成等同于契合型的合作方式。二、三流的写作人多属此类,他们的作品产生速度、深度以及震撼力较之第 一类作家略逊一筹。
畸合型 三种要素正常发育,但相互独立 ,“ 各自为政”彼此间的壁垒没有打通 , 表面上和谐 , 实质上相克。这样的人下笔写作文并不困难 , 但常常表现为两种情况 :思维结果、情感体验与感觉印象不一致,相互不支持;感觉证明不了思维 , 或情感不接纳感觉 , 或思维不赞称情感。这时所抒发的常常不是真情感 , 连自己都打动不了;所表述的往往是假道理连自己都说服不了 。
馈乏型 三种要素部分或全部发育不良,彼此之间的互动关系乏力,甚至构不成真正意义上的互动。目前我国的中小学作文教学对三种能力培养的忽视,造成了严重的感觉能力馈乏症或思维能力馈乏症或情感馈乏症。大家知道这几种能力特别是感觉能力培养具有极强的时效性,最佳年龄段大体在 7 岁至 15 岁 ( 小学 ) 期间,同时,它又是其他能力的生长点。制约着思维和情感的发展倾向。儿童时期作文基本能力结构的形成制约着中高层作文能力结构的形成 , 进而又制约着顶端能力的形成。我们所见到的形形色色的作文障碍:兴趣障碍、能力障碍、情绪障碍,都来自于馈乏型的互动关系。
(四)作文能力形成的三个阶段
作文能力的形成遵循特定的规律 , 认识并把握这些规律是有效提高作文能力的必由之路。这里我们首先要摒弃两种认识 :一是 “ 决定论”,一是 “自然成熟论” 。 “决 定论”认为 , 写作是高度复杂的创造性活动 , 作家在写作时 , 大脑里发生的一切,是一个不可探知的黑箱,作家本人都不得知。有着较高写作能力的人通常具有相应的遗 言尊赋 ,他们的神经活动类型和认知模式都是由先天决定的,环境对其的影响只是起“唤醒”,或“强化”的作用,不能从根本上转变它。“决定论”的另外一种主张就是:作家或作品完全是由时势造就的,特定的时代造就了作家和作品 ,人的作用是微不 足道甚至是无所作为的 。
“成熟论”则认为: 随着人的自然成长通过传授知识增长阅历不断进行实践,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作文能力 , 他们信奉“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而没有意识到还有至关重要的中间环节这一过渡的完成还需要能动的、科学合理的方法。作文能力的形成需要相应的内外在条件。 内在生理和心理因素为其提供必要的前提,知识积累、社会实践、生活 感受、时代呼唤等都是重要的外在成因。科学辩证的作文理念,顺此训练方法, 则是作文能力形成的重要凭籍。 顺此规律实施操作, 作文能力可由基本能力结构上升到深层能力结构直至顶端能力结构。如果对作文能力的形成过程进行系统的心理学分析不难发现其大体需要经历三个重要的阶段。
1、操作技能阶段
作文能力最初是以技能的形式来表现的:感觉技能、思维技能和情感技能。技能是经过反复多次熟练化的行为。心理学家认为技能形成的核心是掌握规则:感觉规 则、思维规则、情感规则 。 在规则指导下对同一问题以同一方法多次重复练习 , 当确定规则已经被掌握的情况下 , 接下来进行变式练习 , 所谓变式练习就是对同一问题以不同题目进行训练。比方训练感觉物的能力 , 可以由感受小草 ,转到感受大树 , 老虎 , 白鼠等。感受对象变了 , 但距离原来的感受对象并不远 ,学生很快就可以适应。变式训练的结果是促进技能完全形成并得到巩固 。 用信息加工理论解释 , 这一过程就是信息输入和编码的过程 , 从发生认识论的观点看 , 就是旧图式对新图式进行同化的过程。如果变式训练获得理想结果 , 就证明技能已经形成。这一技能尽管 , 属于能力范畴的东西 , 但由于它有着较强的可操作性 , 故称为操作技能。
2、定势固化阶段
操作技能的形成并不能直接发展成为作文能力,中间还要经过定势固化过程。定势这一概念来源于心理学这里特指高度熟练化直至达到自动化程度的操作技能。它 是写作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 , 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续作文技能的趋势和形成。定势可以确保技能在写作对象面前以极其快捷、稳定的方式表现出来而不必经过长时间的回忆、调动。比如全方位感受人的基本技能 , 一旦形成定势 , 随便呈现一个人或物 , 写作 人就会下意识地打开所有感觉器官同时朝向他 (它),而元需做更多的提示。定势的形 成 , 主要依靠不断重复的变式训练强化在这里起主化在一种熟练国自如的运衍轨道里 , 成为下意识的一部分 , 挥之即来 , 任凭差谴。
3、迁移变换阶段
将作文技能的使用由此对象转移到彼对象就叫迁移。例如由于学会感受小学生 ,从而也会感受一座水塔或高山 。 这种转移跨度较大 (如果跨度小就叫变式),技能一旦发生了迁移、说明能力形成了 。 由此看来 , 作文能力形成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链 : 技能变式训练——定势——迁移训练能力。迁移在这里起着关键的作用。然而作 文技能的迁移不能靠自发实现 , 不排除有些学生能举一反三 , 甚至“无师自通 ” , 绝大多数学生需要实施正确的迁移训练 :大跨度变换写作对象 , 增加变换的频次 , 这样反复若干次 , 再测查迁移是否形成 , 你会发现通常要经过数次反复 , 才能在一定比例内达成目标。根据我们的实验表明 , 在小学 4-5年级里 , 重复训练并配以指导 , 经过二 次大跨度变换写作对象的测验,最后能够实现技能灵活迁移的人通常在 76%毛左右。也正是因为这样 , 迁移格外依赖定势。越是熟练的东西越容易发生迁移 , 只有迁移了的东西才更俱价值。
传统的作文教学和辅导,把字、词、句教学和语言训练放在首要位置的原因 , 就是他们对人类写作能力结构有着错位的理解 它给人的错觉是 : 好作品就是由这些东西成就的 , 使我们忽略了藏在语言、词汇背后的更具核心意义的因素 : 作文能力结构。 准确地说前者是末 , 后者是本 , 前者是登台亮相的 " 皮影 ", 后者是操纵 " 皮影的手。传统 作文教学所走的路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 :舍本逐末 。
作文三步法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建立作文能力结构,用尽可能短的时间 , 极俭省的力量协助学生构建作文能力结构。我们的研究证明 , 这一教学过程约需 72 学时左 右 , 在专门人员指导下一年即可完成一个完整的培训周期 , 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即可使能力稳步提升。此项工作完成以后,学生作文障碍宣告解除。无论是写人、写 景、写物,还是记事、议论、抒情 ; 无论是写静物 , 还是写动物。都会自然顺畅 , 得体到位。
孩子之间的天然资质不同,有些可能写得精彩动人,有些写得平静直白 , 但有一 点可以预见 : 所有的孩子都不再惧怕作文了。 你会猛然发现 , 你的孩子面对作文题目不再如临大敌 , 如遇虎狼。
二、作文三步法的理论根基 : 作文能力结构论
(一)作文能力结构模式
1 、基本构成
按名词理解 , 作文就是文章。按动词理解 , 作文就是做文章。这里 , 我们取后者。所谓作文能力,就是指学生按照一定的价值判断在思维和情感的支配下 , 运用语言 文字进行表情达意活动的能力。
作文能力由三种基本要素构成 : 感觉能力、思维能力、情感。这三种要素是从诸 种能力要素中提取出来的构成作文能力的最一般成份 , 是作文能力的“基本质” , 作 文能力就是由它们合成的。三种要素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 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和特点。从而又形成了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三个作文能力子结构 。
第一层次 : 基本能力结构
包括 : 感觉能力、认知思维和原情感
这是人类在孩童时期即可形成的能力 , 最佳发展期为 6 岁 -12 岁。只有这一结构形成 , 才有可能递进到更高层次的能力系统。有些大器晚成的作家跳过了这一阶段 , 但后期几乎都经历了痛苦的“补课”过程。
第二层次 : 深层能力结构
包括 : 感知能力、多维思维和再生情感
这是在基本能力结构基础上,随着一般智力水平,抽象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而形成的能力。最佳发展期为12岁 -25岁,它是向顶端能力过渡的必由之路。中学生、大学生能否通过作文关,关键要看这一能力结构是否形成。
第三层次 : 顶端能力结构
包括深度感受能力,语言——思维同步表现力和情感审美能力。 这一能力结构是区分作家和一般作者的分水岭。
它的形成是在深层能力结构的基础上经过理性提升而形成的超然物外的审美态度 , 敏锐而丰富的感受性 ( 对社会、对人类、对自然 ), 并且达到语言表达和思维同 步 , 最终经过个人不懈的努力以及与社会的整合 , 推出优秀作品 , 造就作家。
这三个层次按先后顺序依次形成,从时间的角度它们分别对应于三个时期 :
基本作文能力结构——儿童时期 ( 小学 )
深层作文能力结构—— 青年时期 ( 中学、大学 )
顶端作文能力结构—— 成年时期 ( 作家 )
2 、结构特点
(1)动态性
从构成成分来看,该结构是静态的,就其作用特点来看,是个动态结构。主要表现在阶段能力结构不是一成不变 ,而是双向发展。低层次可以向高层次演化,高层次也可能向低层次滑落。例如有些作家到了晚年,他的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全方位下降 , 而有些作家却人到暮年感觉益发敏锐 , 激情勃发。我们常看到一流作家和三流作家到了晚年相互位换。
(2)双向开放性
从宏观上看作文能力结构呈倒梯形,底窄顶宽。从微观上看,三个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子结构也呈现倒梯形。各个结构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互为开 放。底窄顶宽意味着子结构一旦形成,向上发展的概率比向下滑落的概率大 , 同时越往上放程度越高。
(3)不可逆性
逐级上升 , 依次提高 , 不可跳跃。
每一个子结构都是上一个子结构得以建立的基础。高层次结构是从低层次结构 逻辑地演化而来的。各子结构的位置相对固定,从而决定了它们的发展顺序具有不可逆性。
(二)作文能力结构模式的提出
该模式的提出,基于以下二项工作 :
首先 , 是对各国优秀文学作品的广泛研究。
潜藏在作品当中的能力诸要素被——摘取出来用心理学的方法进行分析、识别 , 再把它们放到各自的范畴当中去 , 反观其他文学作品 , 认证这些能力要素存在的广泛性和发生作用的重要性。具体做法是 :
1、从 36 部经典文学作品中寻找并列举反复出现的若干种能力要素 ,共计 41 种。
2、对 41 种能力要素在另外 36 部经典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次进行统计分析,发 现有 8种能力要素排在了最前面:观察力、想象力、视昕分辨力、语言理解力、思维敏 捷性、概括能力、情感审美能力、情绪洞察力 。 这 8种能力可归为三类:感觉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能力 。
3 、随机选取36位世界知名作家,对其代表作进行多角度分析,发现在其作品中表现出具备上述 8 种能力要素的竟达 29 位 !
为此 , 我所研究的作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俄罗斯文学:从沙皇时代到十月革命前后 , 直到苏联时期 , 共计 38篇优秀作品 。 欧洲文学 :英国、法国、意大利、丹麦、希腊等国的优秀文学作品共计51篇。中国文学:先秦诸子作品 、 明清时代作品 、 近代作品和现代作品共计 460篇 , 这些作品有力地支持了我 。 从字里行间 , 我找到了作者成就 这些作品所需要的智力、个性、情感和审美能力。
其次 ,是对各国优秀作家的个案分析。
我收集并研究了 260 多位中外著名作家的传记和年谱。他们的作品风格迥然不同 , 但都为人类留下了不朽的传世之作。他们的成功经历更是不尽相同 , 但有一点却惊人的相似 :几乎一致的能力结构模式。我提出来的人类作文能力结构模式 , 特别是顶端部分 :作家能力系统实际上就是从他们身上剥
三)作文能力结构的工作机制
1 、交互决定论
作文能力结构由三个基本原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而成 , 绝非随意排列 , 构成方式是由它们之间的关系决定的 , 反过来又决定着它们发挥作用的方式。研究这些 , 有助于从本质上把握作文能力结构的构成规律。目前有许多专家对作文能力的构成要素提出各自的看法 , 但对各要素内在的、本质的联系的认识还停留在浅层次上 , 还不够深入和全面尤其是对各要素的关系及工作机制的认识就更显得不够充分了。
在研究各家观点的基础上 ,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认识 :交互决定论。 把作文能力结构中三个基本要素 : 感觉、思维、情感看做是相互影响地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动态 系统。就一般而言 , 这三者相互包涵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之中, 某一个因素起支配作用 。
在这一交互决定的模式里,感觉、思维和情感都是作为相互交错的决定因素而起作用的, 而且这些决定因素双向地相互影响。交互性并不意味着这种影响的双边具有同等的强度,他们之间作用力度及表现方式会因不同写作对象、不同的写作背景、不同的写作时间以及不同的写作文体而不同 。通常来讲三原素的相互关系是以下面的方式来表现的 。
( 1)感觉与情感
情感的经常状态叫心境特殊状态叫激情和应激。当处于特殊状态时,人的感觉常常遵从情感摆布,追随情感变幻,此时的感觉器官不一定能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面目。 比如 , 人在心情灰暗时 ,会把太阳看成是灰色的,人在兴奋时,看到路边的鲜花也在微笑。此时感觉器官忽视了客体的真实却尊重了情感的真实。这也正是文学家、艺术家所追求的真实同科学家追求的真实的不同之处 。
情感无论以何种方式表达 , 却始终是以感觉的原始积累为基础的 ,日积月累的 感觉铺垫是情感赖以滋生并存在的土壤。比如我们在某些书上或电视里看到蓝天和绿草就会产生赏心悦目的情绪 ,那是因为生活当中它们曾给过我们旷达和清新的感觉刺激。情感偏离感觉仅仅是特殊状态下才发生的。情感来自于感觉,忠实于感觉。这是由情感产生的心理机制决定的,人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外界刺激,传入中枢,经过分析整合,产生行为或发生情感反应。前者是变化的根据后者则是变化本身。
(2)思维与感觉
一切思维形式始于感觉经验。感性认识是理论认识的基础,感觉材料的多寡决定着思维活动能否正常进行。思维的核心是概括,概括是对一定感觉材料的概括。扎扎实实 , 丰富有效的感觉经验是概括的最重要的依据。当然,感觉材料并非全部来自于亲感实受,有些是通过阅读或观察别人的感受而获得的这叫间接感受。它通常建立在一定的直接感受经验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学生总是通过教科书或课堂接受许多现成的价值判断、理性结论 , 它们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间接感受 ,另一方面却滋长了学生感受事物的惰性,淡化了思维对感觉的依赖。一切都可以从书上找到 ,何必去亲自感受呢?慢慢地书本成了他们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感受“器官”,其结果是学生只会贩卖别人的感觉成果,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判断力 。
感觉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认识 , 思维的任务在于通过对感觉材料的科学抽象 , 把握事物的本质 ,换言之 , 思维来源于感觉 , 统领感觉。在思维的指导下 , 感觉会更深入准确。它契合了哲学上的著名命题 :只有感觉到了的东西 , 才能真正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 ,才能更深刻地去感觉它。注意 , 我们这里所谓的“指导”或“统领”并不意味着思维能代替感觉或规范感觉应该是感觉服从于思维,思维服务于感觉。这一点上 , 文学艺术不同于科学研究 ,就文学艺术而言,表现感觉本身就是目的,而在科学研究当中 , 感性认识如果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 , 它的存在价值就要大打折扣 。
(3) 情感与思维
情感是思维的伴生物 , 它无力从根本上扭转或控制思维 , 但是可以极大地影响思维 ,这种影响常常表现为促进或阻滞。
而思维对情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程度上而且体现在质上。凭借思维对人或物做出价值判断由此产生好恶之情并在此基础上分化出其它形式多样的情感和情绪 , 这是在质上的影响 。 对喜欢的东西所包含的真善美的发现会加深这种喜欢 , 这是程度上的影响。当然 , 并非所有万事万物须思考过才会对其产生情感 , 我们常常体验到那种莫名其妙的不满和说不出理由的喜好。思维对情感可谓是“ 快又恨 ” ,时而牢牢地控制着它,时而又只能听任它,望情兴叹, 为情所困。当情感向思维发难时 ,体现在写作 中所进行的概括、分析、抽象等活动都不免带着情感的印痕 , 甚至完全是围绕情感展开的 。
当情感归顺思维时,思维往往能将情感带向理性的深处可惜这种“归顺”并不多见 , 这也正是文学的魅力所在。
(4) 交互作用的类型
三种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咬合、相辅相成 , 缺一不可 ,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作文能力结构的整体功能、动力和工作状态它们之间的作用形式构成了四种互动类型。 决定着作文质量。
契合型 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 , 三种能力要素基本形成 , 三要素同步成长 , 同步激活 , 和谐渗透 , 联动共振。常常以一种能力为主导, 引发其他能力的互动 , 频繁的互动使各能力要素配合达到了默契的程度形成自觉联动这是三因素相互作用的理想境界。一流的作文就是在这样的境界中产生的。文学大师的作品无一例外都给人们展示着其敏锐细致准确入微的感觉,入情入理、有张有驰的思维和深厚勃发 , 跃然纸上的情感。三种特点不论哪一种出现时,都有其他两种作为支撑。就像一支高水平的足球队 , 相互之间的配合达到了自觉互动的程度, 带球队员的水平发挥建立在 其他队员的跑动配合上,破门得分的机会,是在这种互动的配合中创造的 。
传动型 三要素同步成长,不同步激活。当三种能力要素同时具备时 , 面对写作 对象 , 有的要素容易被激活 , 有些通过引导 , 启示或自我感悟才能够被激活。这一过程难度较大 , 一旦完成,被激活的能力要素与其他能力可以形成等同于契合型的合作方式。二、三流的写作人多属此类,他们的作品产生速度、深度以及震撼力较之第 一类作家略逊一筹。
畸合型 三种要素正常发育,但相互独立 ,“ 各自为政”彼此间的壁垒没有打通 , 表面上和谐 , 实质上相克。这样的人下笔写作文并不困难 , 但常常表现为两种情况 :思维结果、情感体验与感觉印象不一致,相互不支持;感觉证明不了思维 , 或情感不接纳感觉 , 或思维不赞称情感。这时所抒发的常常不是真情感 , 连自己都打动不了;所表述的往往是假道理连自己都说服不了 。
馈乏型 三种要素部分或全部发育不良,彼此之间的互动关系乏力,甚至构不成真正意义上的互动。目前我国的中小学作文教学对三种能力培养的忽视,造成了严重的感觉能力馈乏症或思维能力馈乏症或情感馈乏症。大家知道这几种能力特别是感觉能力培养具有极强的时效性,最佳年龄段大体在 7 岁至 15 岁 ( 小学 ) 期间,同时,它又是其他能力的生长点。制约着思维和情感的发展倾向。儿童时期作文基本能力结构的形成制约着中高层作文能力结构的形成 , 进而又制约着顶端能力的形成。我们所见到的形形色色的作文障碍:兴趣障碍、能力障碍、情绪障碍,都来自于馈乏型的互动关系。
(四)作文能力形成的三个阶段
作文能力的形成遵循特定的规律 , 认识并把握这些规律是有效提高作文能力的必由之路。这里我们首先要摒弃两种认识 :一是 “ 决定论”,一是 “自然成熟论” 。 “决 定论”认为 , 写作是高度复杂的创造性活动 , 作家在写作时 , 大脑里发生的一切,是一个不可探知的黑箱,作家本人都不得知。有着较高写作能力的人通常具有相应的遗 言尊赋 ,他们的神经活动类型和认知模式都是由先天决定的,环境对其的影响只是起“唤醒”,或“强化”的作用,不能从根本上转变它。“决定论”的另外一种主张就是:作家或作品完全是由时势造就的,特定的时代造就了作家和作品 ,人的作用是微不 足道甚至是无所作为的 。
“成熟论”则认为: 随着人的自然成长通过传授知识增长阅历不断进行实践,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作文能力 , 他们信奉“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而没有意识到还有至关重要的中间环节这一过渡的完成还需要能动的、科学合理的方法。作文能力的形成需要相应的内外在条件。 内在生理和心理因素为其提供必要的前提,知识积累、社会实践、生活 感受、时代呼唤等都是重要的外在成因。科学辩证的作文理念,顺此训练方法, 则是作文能力形成的重要凭籍。 顺此规律实施操作, 作文能力可由基本能力结构上升到深层能力结构直至顶端能力结构。如果对作文能力的形成过程进行系统的心理学分析不难发现其大体需要经历三个重要的阶段。
1、操作技能阶段
作文能力最初是以技能的形式来表现的:感觉技能、思维技能和情感技能。技能是经过反复多次熟练化的行为。心理学家认为技能形成的核心是掌握规则:感觉规 则、思维规则、情感规则 。 在规则指导下对同一问题以同一方法多次重复练习 , 当确定规则已经被掌握的情况下 , 接下来进行变式练习 , 所谓变式练习就是对同一问题以不同题目进行训练。比方训练感觉物的能力 , 可以由感受小草 ,转到感受大树 , 老虎 , 白鼠等。感受对象变了 , 但距离原来的感受对象并不远 ,学生很快就可以适应。变式训练的结果是促进技能完全形成并得到巩固 。 用信息加工理论解释 , 这一过程就是信息输入和编码的过程 , 从发生认识论的观点看 , 就是旧图式对新图式进行同化的过程。如果变式训练获得理想结果 , 就证明技能已经形成。这一技能尽管 , 属于能力范畴的东西 , 但由于它有着较强的可操作性 , 故称为操作技能。
2、定势固化阶段
操作技能的形成并不能直接发展成为作文能力,中间还要经过定势固化过程。定势这一概念来源于心理学这里特指高度熟练化直至达到自动化程度的操作技能。它 是写作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 , 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续作文技能的趋势和形成。定势可以确保技能在写作对象面前以极其快捷、稳定的方式表现出来而不必经过长时间的回忆、调动。比如全方位感受人的基本技能 , 一旦形成定势 , 随便呈现一个人或物 , 写作 人就会下意识地打开所有感觉器官同时朝向他 (它),而元需做更多的提示。定势的形 成 , 主要依靠不断重复的变式训练强化在这里起主化在一种熟练国自如的运衍轨道里 , 成为下意识的一部分 , 挥之即来 , 任凭差谴。
3、迁移变换阶段
将作文技能的使用由此对象转移到彼对象就叫迁移。例如由于学会感受小学生 ,从而也会感受一座水塔或高山 。 这种转移跨度较大 (如果跨度小就叫变式),技能一旦发生了迁移、说明能力形成了 。 由此看来 , 作文能力形成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链 : 技能变式训练——定势——迁移训练能力。迁移在这里起着关键的作用。然而作 文技能的迁移不能靠自发实现 , 不排除有些学生能举一反三 , 甚至“无师自通 ” , 绝大多数学生需要实施正确的迁移训练 :大跨度变换写作对象 , 增加变换的频次 , 这样反复若干次 , 再测查迁移是否形成 , 你会发现通常要经过数次反复 , 才能在一定比例内达成目标。根据我们的实验表明 , 在小学 4-5年级里 , 重复训练并配以指导 , 经过二 次大跨度变换写作对象的测验,最后能够实现技能灵活迁移的人通常在 76%毛左右。也正是因为这样 , 迁移格外依赖定势。越是熟练的东西越容易发生迁移 , 只有迁移了的东西才更俱价值。
展开全部
多读,多写,多背,重点是多读一些经典著作,无形之中写作水平就会提高上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作文要写具体。
1、“多视角”观察。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是苏轼一句充满哲理的名言。这句名言精辟地道出了客观事物具有多侧面多角度的固有特征。因此我们观察必须采用与之相应的多角度方式。在观察事物时必须要全面细致。对静止的事物构成它的各个部分都要看全,每一部分的各个方面要看细。每一具体事物,总是由几部分构成的。如果我们在观察的时候遗漏了某个部分,那么观察到的事物就是不完整的。例如,我们观察一盆茉莉花,我要注意到他是有根、茎、叶、花四部分组成的。特别是可以看得见的茎、叶、花。在观察时是不能遗漏的。如果遗漏了,我们观察到的茉莉花就是不完整的,表达出来就不能使人清楚的知道它的整体。如果我们不注意观察它的茎的质、色和形,就很难搞清它的茎的特点,如果我们不仔细观察它的花色、形、味,也很难弄清花的特点。反之,如果我们把这几方面的情况都观察得很细,那么对茉莉花的认识就不是笼统的,而是具体的。当然不仅对静止的事物,对变化的事物整个过程也要看全,每个发展阶段也要看细。
2、“多方面”思考
我们在写作文时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方面去认识,去思维。记事的作文,离不开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果这一发展变化过程。写人的作文也离不开具体的事。因此我们在写这一类的作文时,要注意写好事情的发展变化。事件是伴随着实践的推移和地点的更替而变化的。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都有哪些不同的情况。我们把这些情况有主次的记叙下来,写出的作文就具体了。同时,记叙一件事总离不开人的活动。因此写作文时,必须注意对有关的人物进行描写。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态、语言和心理描写,使作文充实。例如,《记一次乒乓球赛》为例,想一想:从比赛双方看,他们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各怎么样?从观战者的角度看,他们在比赛过程中有什么议论、举动?
我们这样对事物进行思考和分析,就为文章写具体作了准备。但是要求把文章写具体,并非是要写成一篇“流水账”,写文章最忌说空话,言之无物最要不得。一些同学认为要把作文写具体就是字写得越多越好。常见一些同学时间、地点、人物都交待了,事情起因、经过、结果也都很清楚,可就是平平淡淡,给读者的印象不深,也不感人。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内容不具体。怎样才能把内容写具体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注意写的主要人物在事情发展的重要阶段的表现,要多想一想他在这件事中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怎样想的。不能满足于对事情发展过程的陈述。
二、作文要有条理
文章的条理,是属于文章的整体的问题,是指文章内部的组织结构。他就像一个人的骨架有力的支撑着文章的整体。文章的条理外部表现就是指文章的顺序。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的重点就是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描绘景色的美丽。就其组织结构来说,文章的条理内部表现则主要指作者行文的思路、线索。小兴安岭景色美丽、物产丰富,既是大花园, 又是宝库。这片写景物的文章,作者写作时,则是以小兴安岭的树木和其他景物一年四季的生长顺序进行描写的,这既符合动植物的生长特点, 又符合人们认识景物的规律,更有利于表现文章的中心。
在动笔前,先将作文的材料在脑子里象演电影一样过一遍,理全所有材料过程。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条理清晰。例如,一位同学写“西红柿炒鸡蛋”的过程。只写了买、洗、切、炸,却丢掉了打鸡蛋的过程, 使人读了感到莫名其妙:什么时候锅里出了鸡蛋。
作文写的有条理是同学们写好作文的重要基本功。文章写的有条理,可以使文章层次合理化,主题鲜明化。这样的文章不仅让人读懂还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三、作文要有中心。
写文章不仅是让读者知道了解一个人或一件事,主要是向人们表明自己的思想感情。具体说,就是向人们表明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意见,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也就是通过字面,使读者看到作者的所思所想。这就是平时所说的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是文章的灵魂。
作文有个明确的中心,它对作文的选材、结构、表达都有直接的影响。古人说“意在笔先”是有道理的。所以要写好一篇作文首先必须确定中心。一篇作文里面只能有一个中心思想。叙事的作文,不管写一件事,还是写几件事,都应该做到在一篇作文中,一个中心思想贯穿全文,都应该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去写,不能有几个中心。深刻的的中心能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和教育,而有些同学在记人叙事时,往往是罗列现象,对所写的内容没有动脑去分析、去理解,没有注意所写事情本身所包含的思想意义,这样中心就不深刻,没有新意。例如,有个同学写蚂蚁“铺路”他们没有停留在对这件事情的表面认识上,而是从蚂蚁铺路,想到实现四化之路。从蚂蚁反映出来的齐心合力不畏艰难,想到我们要早日实现四化也要发扬这种精神。这样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比就事论事深刻多了。
四、作文要抒真情。
情,即情感,就是用文字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的表达出来。因此,我们必须热爱生活,积极、热情、主动地去感受周围的一切,用自己的心去感触人、事、物、景。这样,你就会从平平凡凡的生活中敏感的发现美,感受美,被沸腾的生活感染。激起自己感情的波澜。产生“不吐不快”的作文欲望。这样写出的文章内容才能真实,入情入理,自然就会有真实情感。但是很多同学在观察写作时,只注意事件的发生过程,人物的言行心理。如,人物的情感怎样,自己又有了什么感情?这些感情有什么变化?随着事情的变化,情感又怎样变化?因此,尽管人物在当时当地、动了情,也受到了感动。但是没有观察到,捕捉到,只是记叙内容,而缺乏情感。作家刘白羽说过一句话:“如果作者不把血、感情注入到文章里,文章又怎么能有燃烧的热情、有光彩呢?”可见,有了情还要会抓住它,才有可能把这些真实丰富、变化的情感随着所写的内容注入到字里行间之中。使文章产生燃烧的热情和光彩。当然,抓住了情感,还要学会把这些情感真实的写进文章里,在叙述人、事、物、景的过程中流露出人物的情感变化,渗透进作者的感情。
五、作文必须要语句通顺。
我们写作文都是通过一个一个句子表情达意的。每一句话能不能清楚明白的表达一个意思,是直接影响作文质量的基础。句子通顺,就是要做到句内没毛病。无论是表达“谁”或“什么”“干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都能做到用词准确,词序排列合理。同学们写作文时,常常会不自觉地表现出以下几种语言表达的毛病。
1、写病句。说和写之间有一定距离。有的同学心里想说的意思,一落到笔头就走了板,变了样。可是自己并不觉察,因此经常写出句子中用词不当、词序颠倒、词语重复、矛盾、指代不明等毛病。我们经常做的修改病句的练习就是为了训练大家少写或不写病句。很多同学在做这方面的练习时正确率很高。可是一写起作文来,病句却照常出来。这主要是一些同学对句子通顺的要求不够重视。特别是高年级同学,常在审题、立意选材等方面动脑筋,忽视了作文表达的问题。
2、句间不连贯,句与句之间不连贯是同学们表达最突出,最严重的现象。例如,句间顺序颠倒、句间关系不当、句间意思跳跃、句子意思重复罗嗦、句子表达缺少变化等。上面几种表现,都是语句方面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语句通顺呢?我认为除主观因素外,学生应该学习掌握句间连贯的一些写作技巧,以克服因此而造成的不同顺的毛病。
总之,要写一篇作文并不难,但是要写一篇好作文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只有在小学阶段打好最重要的作文基本功,才能写出一篇生动、具体、感人的好文章。
1、“多视角”观察。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是苏轼一句充满哲理的名言。这句名言精辟地道出了客观事物具有多侧面多角度的固有特征。因此我们观察必须采用与之相应的多角度方式。在观察事物时必须要全面细致。对静止的事物构成它的各个部分都要看全,每一部分的各个方面要看细。每一具体事物,总是由几部分构成的。如果我们在观察的时候遗漏了某个部分,那么观察到的事物就是不完整的。例如,我们观察一盆茉莉花,我要注意到他是有根、茎、叶、花四部分组成的。特别是可以看得见的茎、叶、花。在观察时是不能遗漏的。如果遗漏了,我们观察到的茉莉花就是不完整的,表达出来就不能使人清楚的知道它的整体。如果我们不注意观察它的茎的质、色和形,就很难搞清它的茎的特点,如果我们不仔细观察它的花色、形、味,也很难弄清花的特点。反之,如果我们把这几方面的情况都观察得很细,那么对茉莉花的认识就不是笼统的,而是具体的。当然不仅对静止的事物,对变化的事物整个过程也要看全,每个发展阶段也要看细。
2、“多方面”思考
我们在写作文时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方面去认识,去思维。记事的作文,离不开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果这一发展变化过程。写人的作文也离不开具体的事。因此我们在写这一类的作文时,要注意写好事情的发展变化。事件是伴随着实践的推移和地点的更替而变化的。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都有哪些不同的情况。我们把这些情况有主次的记叙下来,写出的作文就具体了。同时,记叙一件事总离不开人的活动。因此写作文时,必须注意对有关的人物进行描写。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态、语言和心理描写,使作文充实。例如,《记一次乒乓球赛》为例,想一想:从比赛双方看,他们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各怎么样?从观战者的角度看,他们在比赛过程中有什么议论、举动?
我们这样对事物进行思考和分析,就为文章写具体作了准备。但是要求把文章写具体,并非是要写成一篇“流水账”,写文章最忌说空话,言之无物最要不得。一些同学认为要把作文写具体就是字写得越多越好。常见一些同学时间、地点、人物都交待了,事情起因、经过、结果也都很清楚,可就是平平淡淡,给读者的印象不深,也不感人。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内容不具体。怎样才能把内容写具体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注意写的主要人物在事情发展的重要阶段的表现,要多想一想他在这件事中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怎样想的。不能满足于对事情发展过程的陈述。
二、作文要有条理
文章的条理,是属于文章的整体的问题,是指文章内部的组织结构。他就像一个人的骨架有力的支撑着文章的整体。文章的条理外部表现就是指文章的顺序。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的重点就是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描绘景色的美丽。就其组织结构来说,文章的条理内部表现则主要指作者行文的思路、线索。小兴安岭景色美丽、物产丰富,既是大花园, 又是宝库。这片写景物的文章,作者写作时,则是以小兴安岭的树木和其他景物一年四季的生长顺序进行描写的,这既符合动植物的生长特点, 又符合人们认识景物的规律,更有利于表现文章的中心。
在动笔前,先将作文的材料在脑子里象演电影一样过一遍,理全所有材料过程。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条理清晰。例如,一位同学写“西红柿炒鸡蛋”的过程。只写了买、洗、切、炸,却丢掉了打鸡蛋的过程, 使人读了感到莫名其妙:什么时候锅里出了鸡蛋。
作文写的有条理是同学们写好作文的重要基本功。文章写的有条理,可以使文章层次合理化,主题鲜明化。这样的文章不仅让人读懂还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三、作文要有中心。
写文章不仅是让读者知道了解一个人或一件事,主要是向人们表明自己的思想感情。具体说,就是向人们表明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意见,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也就是通过字面,使读者看到作者的所思所想。这就是平时所说的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是文章的灵魂。
作文有个明确的中心,它对作文的选材、结构、表达都有直接的影响。古人说“意在笔先”是有道理的。所以要写好一篇作文首先必须确定中心。一篇作文里面只能有一个中心思想。叙事的作文,不管写一件事,还是写几件事,都应该做到在一篇作文中,一个中心思想贯穿全文,都应该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去写,不能有几个中心。深刻的的中心能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和教育,而有些同学在记人叙事时,往往是罗列现象,对所写的内容没有动脑去分析、去理解,没有注意所写事情本身所包含的思想意义,这样中心就不深刻,没有新意。例如,有个同学写蚂蚁“铺路”他们没有停留在对这件事情的表面认识上,而是从蚂蚁铺路,想到实现四化之路。从蚂蚁反映出来的齐心合力不畏艰难,想到我们要早日实现四化也要发扬这种精神。这样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比就事论事深刻多了。
四、作文要抒真情。
情,即情感,就是用文字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的表达出来。因此,我们必须热爱生活,积极、热情、主动地去感受周围的一切,用自己的心去感触人、事、物、景。这样,你就会从平平凡凡的生活中敏感的发现美,感受美,被沸腾的生活感染。激起自己感情的波澜。产生“不吐不快”的作文欲望。这样写出的文章内容才能真实,入情入理,自然就会有真实情感。但是很多同学在观察写作时,只注意事件的发生过程,人物的言行心理。如,人物的情感怎样,自己又有了什么感情?这些感情有什么变化?随着事情的变化,情感又怎样变化?因此,尽管人物在当时当地、动了情,也受到了感动。但是没有观察到,捕捉到,只是记叙内容,而缺乏情感。作家刘白羽说过一句话:“如果作者不把血、感情注入到文章里,文章又怎么能有燃烧的热情、有光彩呢?”可见,有了情还要会抓住它,才有可能把这些真实丰富、变化的情感随着所写的内容注入到字里行间之中。使文章产生燃烧的热情和光彩。当然,抓住了情感,还要学会把这些情感真实的写进文章里,在叙述人、事、物、景的过程中流露出人物的情感变化,渗透进作者的感情。
五、作文必须要语句通顺。
我们写作文都是通过一个一个句子表情达意的。每一句话能不能清楚明白的表达一个意思,是直接影响作文质量的基础。句子通顺,就是要做到句内没毛病。无论是表达“谁”或“什么”“干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都能做到用词准确,词序排列合理。同学们写作文时,常常会不自觉地表现出以下几种语言表达的毛病。
1、写病句。说和写之间有一定距离。有的同学心里想说的意思,一落到笔头就走了板,变了样。可是自己并不觉察,因此经常写出句子中用词不当、词序颠倒、词语重复、矛盾、指代不明等毛病。我们经常做的修改病句的练习就是为了训练大家少写或不写病句。很多同学在做这方面的练习时正确率很高。可是一写起作文来,病句却照常出来。这主要是一些同学对句子通顺的要求不够重视。特别是高年级同学,常在审题、立意选材等方面动脑筋,忽视了作文表达的问题。
2、句间不连贯,句与句之间不连贯是同学们表达最突出,最严重的现象。例如,句间顺序颠倒、句间关系不当、句间意思跳跃、句子意思重复罗嗦、句子表达缺少变化等。上面几种表现,都是语句方面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语句通顺呢?我认为除主观因素外,学生应该学习掌握句间连贯的一些写作技巧,以克服因此而造成的不同顺的毛病。
总之,要写一篇作文并不难,但是要写一篇好作文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只有在小学阶段打好最重要的作文基本功,才能写出一篇生动、具体、感人的好文章。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高考作文得了
55分
只要你愿意看书``
愿意拿着笔记本记录好的句子
段落
多读那些有情境的
会让你联想出好的画面的文章
还有一点就是要用心去写文章
才会表达出来自己的情感~~
55分
只要你愿意看书``
愿意拿着笔记本记录好的句子
段落
多读那些有情境的
会让你联想出好的画面的文章
还有一点就是要用心去写文章
才会表达出来自己的情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多看书,杂志一星期一本,小说一个月2本。然后写的东西要真实,假东西看的都没意思。新概念作文是不能看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