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一语文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1.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________特点...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 但馀钟磬音。
1.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________特点。
2.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心境。
3.“万籁此俱寂”与“但馀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展开
常建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 但馀钟磬音。
1.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________特点。
2.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心境。
3.“万籁此俱寂”与“但馀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展开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1、 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 幽雅、清静、清幽 的特点。主要运用了 以动写静 的手法。
2、 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 欢快与空灵 的心境。
3、 "万籁此都寂"与"但闻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传来不绝于耳,有赖于万物之音全部消失,禅院的空寂可见一般,这就是"以声称静"的妙处
2、 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 欢快与空灵 的心境。
3、 "万籁此都寂"与"但闻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传来不绝于耳,有赖于万物之音全部消失,禅院的空寂可见一般,这就是"以声称静"的妙处
2011-02-27
展开全部
这种题最好不要问吗,自己就是扣根地想,要想读懂每一句的意思,就先了解作者的意思,然后身临其境地投入诗的意境中,就算用词不当,基本意思也就差不多了,要大胆地去想,要敢写。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