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是有强迫症啊??? 5
我找一个东西找不到的话,即使刚才心情很好,也会变得很烦,而且即使那个东西很便宜,很容易买到,我还是想找出来,没找出来我就很难受;找到后面烦了还会乱丢东西,怎么办?...
我找一个东西找不到的话,即使刚才心情很好,也会变得很烦,而且即使那个东西很便宜,很容易买到,我还是想找出来,没找出来我就很难受;找到后面烦了还会乱丢东西,怎么办?
展开
展开全部
我的理解
强迫症是说脑神经进入了这样一种异常反应状态:
A
容易感到某种对什么觉得[不确定的焦虑感],
容易认定这种焦虑必须优先于任何事尽快处理,
在采取相应的某些[行为/心理活动]进行[确定]
或[使其回到可以确定的状态]以求消除焦虑后,
[暂时]得到缓解,之后依旧会[再次感到不确定]
B
当引发不确定感的是某些[特定的敏感事物/情况],
而消除焦虑的方法也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模式],
并且这样[反复循环了一段时日]仍然没有好转的话,
患者就差不多意识到患了强迫症,这些是[强迫症状]
人们通常也是根据上面B段的特征来判断是否强迫的,
别忘了B只是容易被注意到的表像,A才是强迫症的本质。
也就是说,通常人们问的“我的这些个表现是强迫症吗”
实际上应该是“我的这些表现是在A状态的主导下产生的吗”
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强迫症,
只有透彻觉察主观感受配合专业的心理测评才能准确诊断,
单看“症状”是否符合常见特征就就下结论可能会失误的,
看起来不正常的表现也可能是在正常(广义)的价值观念,
个人习惯,性格,情绪,生理因素,环境因素等等作用下
发生的呢。
像“找不到不怎么重要的东西就烦躁,一定要继续找”这种
除了强迫症还有很多可能性,随便说几样一时间联想到的:
①完美主义/控制欲强,不能接受生活中的小事脱出自己的预期和掌控中;
②正因为重要的东西能掌控得很少很少,进而将这种需求投射到小物品上;
③观念刻板/过度节俭,要求充分利用已经有的资源,不愿意买多余东西;
④由于环境或认识的改变,对自身要求过于严格了,找东西是其中表现之一;
⑤过得太不顺或太压抑,将物品不见当做“生活”这个假想敌的戏弄而忿怒;
⑥或者由于某些可能没有意识到的原因才开始有了上述以前并不曾有的倾向;
“找不到会乱丢东西”就更正常了,我姥爷妈妈都这样。
到此为止只是在回答你的标题“我是不是有强迫症”……不一定。
下面是“怎么办”:
先假设你有强迫
情况①
你平时没有异常,唯独当需要某样东西却没找到时有强烈的焦虑被触发,
你感觉到除非找到它来使焦虑的心安定下来不然什么事都不能安心去做。
情况②
你平时有不确定的感觉,总是有意无意的通过确认物品位置来寻求[确定],
一旦找不到,焦虑感更严重的被触发,于是你更迫切的找那样东西来缓解,
在此种程度的焦虑下,你感觉到除非找到它不然什么事都不能安心去做。
前者的强迫行为是[必须找到],后者是[找并必须找到],哪种都好,当强迫
患者顺从着缓解焦虑的压力,一次次的重复强迫行为时,实际上也在不知觉
中助长了心理对[确定]的依赖,对[不确定]的畏惧,害怕的越多,[不确定]
的感觉越容易产生,这种恶性的循环积累是同时就是强迫症的正面发展。
反过来,勇敢去面对[不确定],才是让强迫症真正去往消减过程的良性积累。
不过所谓面对[不确定],并不是说找出哪些是强迫行为后下决心坚决不再照做,
患者很容易被已成定势的强迫式思维带入歧途,强迫自己避开一切引发焦虑的
要素和症状所涉及的事物与行为,例如不再找以前经常找的东西,甚至害怕触
碰或看到,这其实是把变向的强迫当做了反强迫,结果害怕的范围比以前更大,
产生的焦虑更频繁了,接着在混乱和不知所措中或是回到从前或是形成新的症状。
不是拿勇气驱散焦虑不安,那一时不可能,而是有勇气接受焦虑在这儿,不管它。
强迫症的发生既然是焦虑主导了选择和判断,结束就可以是勇气一步步取代了焦虑。
总结一句就是[把一切心理的负面感受排除在判断怎样处理当前情况的依据之外,
假设它不存在的话根据常识该怎样,就怎样,接下来不管什么都拿出勇气去承受]
森田的书我没看过,“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或许就是说得这个意思吧。
下次什么找不到了,
别急着跟随解除烦躁不安的迫切需要去找,
想想你本来要不要找。
找也行,不找也行,
找到了就把它放在该放的地方,记住
找不到就从心里暂且放下它,做其它该做的事。
另一种可能更简单了:
如果你没有强迫症呢,也该这样。别想复杂了,
找不到的是手机,钱包,卡证的话属于正常反应,
与其把时间和好心情浪费在找不重要的东西上面,
不如用相同的时间做比找东西更让你不心烦的事呀。
强迫症是说脑神经进入了这样一种异常反应状态:
A
容易感到某种对什么觉得[不确定的焦虑感],
容易认定这种焦虑必须优先于任何事尽快处理,
在采取相应的某些[行为/心理活动]进行[确定]
或[使其回到可以确定的状态]以求消除焦虑后,
[暂时]得到缓解,之后依旧会[再次感到不确定]
B
当引发不确定感的是某些[特定的敏感事物/情况],
而消除焦虑的方法也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模式],
并且这样[反复循环了一段时日]仍然没有好转的话,
患者就差不多意识到患了强迫症,这些是[强迫症状]
人们通常也是根据上面B段的特征来判断是否强迫的,
别忘了B只是容易被注意到的表像,A才是强迫症的本质。
也就是说,通常人们问的“我的这些个表现是强迫症吗”
实际上应该是“我的这些表现是在A状态的主导下产生的吗”
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强迫症,
只有透彻觉察主观感受配合专业的心理测评才能准确诊断,
单看“症状”是否符合常见特征就就下结论可能会失误的,
看起来不正常的表现也可能是在正常(广义)的价值观念,
个人习惯,性格,情绪,生理因素,环境因素等等作用下
发生的呢。
像“找不到不怎么重要的东西就烦躁,一定要继续找”这种
除了强迫症还有很多可能性,随便说几样一时间联想到的:
①完美主义/控制欲强,不能接受生活中的小事脱出自己的预期和掌控中;
②正因为重要的东西能掌控得很少很少,进而将这种需求投射到小物品上;
③观念刻板/过度节俭,要求充分利用已经有的资源,不愿意买多余东西;
④由于环境或认识的改变,对自身要求过于严格了,找东西是其中表现之一;
⑤过得太不顺或太压抑,将物品不见当做“生活”这个假想敌的戏弄而忿怒;
⑥或者由于某些可能没有意识到的原因才开始有了上述以前并不曾有的倾向;
“找不到会乱丢东西”就更正常了,我姥爷妈妈都这样。
到此为止只是在回答你的标题“我是不是有强迫症”……不一定。
下面是“怎么办”:
先假设你有强迫
情况①
你平时没有异常,唯独当需要某样东西却没找到时有强烈的焦虑被触发,
你感觉到除非找到它来使焦虑的心安定下来不然什么事都不能安心去做。
情况②
你平时有不确定的感觉,总是有意无意的通过确认物品位置来寻求[确定],
一旦找不到,焦虑感更严重的被触发,于是你更迫切的找那样东西来缓解,
在此种程度的焦虑下,你感觉到除非找到它不然什么事都不能安心去做。
前者的强迫行为是[必须找到],后者是[找并必须找到],哪种都好,当强迫
患者顺从着缓解焦虑的压力,一次次的重复强迫行为时,实际上也在不知觉
中助长了心理对[确定]的依赖,对[不确定]的畏惧,害怕的越多,[不确定]
的感觉越容易产生,这种恶性的循环积累是同时就是强迫症的正面发展。
反过来,勇敢去面对[不确定],才是让强迫症真正去往消减过程的良性积累。
不过所谓面对[不确定],并不是说找出哪些是强迫行为后下决心坚决不再照做,
患者很容易被已成定势的强迫式思维带入歧途,强迫自己避开一切引发焦虑的
要素和症状所涉及的事物与行为,例如不再找以前经常找的东西,甚至害怕触
碰或看到,这其实是把变向的强迫当做了反强迫,结果害怕的范围比以前更大,
产生的焦虑更频繁了,接着在混乱和不知所措中或是回到从前或是形成新的症状。
不是拿勇气驱散焦虑不安,那一时不可能,而是有勇气接受焦虑在这儿,不管它。
强迫症的发生既然是焦虑主导了选择和判断,结束就可以是勇气一步步取代了焦虑。
总结一句就是[把一切心理的负面感受排除在判断怎样处理当前情况的依据之外,
假设它不存在的话根据常识该怎样,就怎样,接下来不管什么都拿出勇气去承受]
森田的书我没看过,“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或许就是说得这个意思吧。
下次什么找不到了,
别急着跟随解除烦躁不安的迫切需要去找,
想想你本来要不要找。
找也行,不找也行,
找到了就把它放在该放的地方,记住
找不到就从心里暂且放下它,做其它该做的事。
另一种可能更简单了:
如果你没有强迫症呢,也该这样。别想复杂了,
找不到的是手机,钱包,卡证的话属于正常反应,
与其把时间和好心情浪费在找不重要的东西上面,
不如用相同的时间做比找东西更让你不心烦的事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是有强迫症,我以前比你更严重,都没怎么在意,还以为是细心的表现,结果有一次我妹妹跟我说这是强迫症的表现,我才意识到是有那么一点不正常。其实,你不用担心,最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的信赖力,要有点心里暗示。相信自己做一遍就好,不用去重复,克制自己想去做第二遍的念头。慢慢就好了,切忌不可操之过急,慢慢改。我现在就好多了。锁门再也不会倒回去锁第二次了。呵呵……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74385355.html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74385355.html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看强迫症书,让你更强迫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只要你习惯把东西放在你通常可以拿到的位置就好。。。人心平就好...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