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回答
展开全部
十二生肖,为什么排在首位的偏偏是小小的鼠,而不是腾云驾雾的龙,也不是百兽之王的虎?为什么不看中强劲温顺的牛?为什么不选出灵巧异常的猴?众说纷纭,其中有「道教玉帝说」,有「佛祖如来说」,有「先祖黄帝说」,有「天象星宿说」,有「原始部落图腾说」等等。我认为,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是古人依据十二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活动特点来安排的。
天文学家将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什么以这几个字定时辰呢?分析一下这十二个字的原形和本义,我们就会看得十分清楚。
子:为 。像孩子在襁褓之中。子的本义为:幼小的、卵。古代指儿女。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正是夜深人静的午夜时分,正是今明两天的临界,也可以说「明天」这个「产儿」就要诞生,或者已在襁褓之中。子时,是孕含着什么孵化着什么的时刻。
丑:为 。「扭」的本字,像手指抓住一物而扭动。扭,也作转动讲。子时过后,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夜正深,但「第二天」已经开始了。无形之中,似乎有一只大手在转动天体--夜幕即将被转过去,白天即将被扭过来。
寅:为 。有说像黄泉欲出,又说像双手捧矢,即「引」的古字。引,可释为牵引、引导、引起、离开。黎明前的三点至五点为寅时,正是黑夜即将离开,熹微即被牵引而来的时刻。
卯:为 、 。有说为冒,像开门之形,又有 之体,又说像断物形,为刘的本字。黎明时分的五点至七点为卯时,天亮了,太阳冒出来了,人家的门该打开了。卯时,黑、白不再混淆,而是断然分开的。
辰:为 。有说像贝壳形,「 」的本字;又说为「 」,有 之体。我以为它有托出云气之意。云气之上有日,为「晨」;无日,则云气弥漫。夏日的早晨,七点至九点,大雾茫茫。
巳:为 、 。有说像胎儿形突出头部和蜷曲的身体;又说为蛇的象形。上午九点至十一点,雾气消失,正是暖融融的时刻,蛇从洞穴中爬出来了。
午:为 、 。有说像木杵之形,「杵」的本字;又说为「牾」,抵牾为矛盾。将一木杵立在日光下,木杵没有影子,因为日光是从头顶之上照射下来的。古人依形造字,又依形取义,以形、义命物。由此,日中的时候,即十一点至十三点为午时。
未:为 、 。像树木枝叶重叠,物长成后才有滋味。「味」的本字。午后十三点至十五点未时,示意只有经过阳光的强烈照射,树木才会枝繁叶茂、果子才能成熟。成熟的果子,才会有滋有味。
申:为 、 。有说像闪电形,又说为「神」。十五点至十七点,风雨带着闪电和雷鸣来了。古人不知闪电和雷鸣为何物,以为神在天上为之。
酉:为 、 。像装酒的坛子,「酒」的本字。十七点至十九点,傍晚时分,劳作了一天,此时正是吃饭的时候,就简称「酒时」吧。
戌:为 、 。人、戈会意,指人持戈(武器)守护。十九点至二十一点,酒足饭饱以后,一家老小该入睡了。但是不能大意,还要预防外敌或野兽的侵害,所以要手持武器进行护卫。
亥: 、 。有说像猪,「豕」字的变体。有草根-说。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主人被猪拱槽的声音搅醒了--要想猪肥,就得夜半起身给它添食。此外,草根与植物的块茎有关,那是猪的饲料。
十二时辰的十二个字,竟是记述并描绘了一幅夏日的古代农家生活作息图!就连自然景观也历历在目,可谓言简意赅。
从出土文物来看,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有了以天干、地支计纪岁的方法。干、支先用来纪日,后来发展为纪月、纪年。
那么,十二时辰是怎么与十二生肖相结合的呢?
观天象的最佳时机应是夜深人静、繁星满天的时候。子夜时分(二十三点至一点),古人(天文学家或道家)仰望天空良久,忽然听得周围有细碎的声音,低头一看,原来是老鼠在活动。天长日久,古人发现鼠类出没频繁的时刻是子时。于是,子时便与鼠联系在一起,成了「子鼠」,并按一天的起始,排在属相的第一位。
「马无夜草不肥」,牛当然也是如此。农家以牛耕田,喂好牛是农家的大事。丑时(一点至三点),农家自会起身喂牛。牛与丑时联系在一起,便成了「丑牛」。
凌晨三点至五点,昼伏夜行的虎最凶猛,农家常常会在此时听到不远处传来虎啸声。于是,虎与寅时相联系,有了「寅虎」。
五点至七点,天亮了,兔子跑出窝,去吃带着露水的青草。于是,兔子与卯时相联系,便有了「卯兔」。
七点至九点,是容易起雾的时刻。据说龙能腾云驾雾,大雾之中才会「神龙见尾不见首」。不过龙是传说中的动物,或者说是人用几种动物的「零件」拼凑起来的「人造动物」,在现实中看不到,只有大雾蒙蒙之中,人们才会产生龙的幻象。如此,龙才会在辰时的雾中「出现」。龙和辰时相联系,便有了「辰龙」。
九点至十一点,大雾散去,艳阳当空。体温不恒定的蛇从洞穴中爬出来晒太阳。无论有毒还是没有毒的蛇,都是可怕的,蛇最活跃的时刻,便是「巳时」。在造字时,「巳」被画成了一条蛇的象形。「巳蛇」,是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的。
十一点至十三点,烈日当头。这「烈」,使人想到了人类「得力助手之一」的马。红鬃烈马是良驹,但它的性子就像午时的太阳一样火烈。马与午时相联系,就有了「午马」。
十三点至十五点,未时,骄阳已把草上的露珠晒乾,可别忘了这正是放羊的好时光。于是,「未羊」应运而生。
十五点至十七点,申时,太阳偏西,或者雨过天晴,天气显得清爽起来。这时候,猴子最喜欢在树林里玩耍啼叫,人们听到了,记在心里,便把这一时刻与猴子联系在一起,于是有了「申猴」。
十七点至十九点,酉时,太阳快落山了,家养的鸡该回窝了;再不回窝,天一黑就会找不见。农妇着急了,四处呼唤着,轰鸡入窝。这吃饭喝酒的时刻,也与家鸡入窝相连,于是就有了「酉鸡」。
十九点至二十一点,戌时,人们在临睡之前要巡视一番;跟随他们的,是人类的另一个「助手」--狗。巡视的时刻与狗联系起来成为「戌狗」,恰到好处。
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深夜可以听到肥猪拱槽的声音,主人很高兴。不过要想猪长得肥壮,还得起身为它添食。亥时,自然与猪相连,于是有了「亥猪」。
表示十二时辰的十二个字与十二生肖相结合,便有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期以来,不少人将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名著《论衡》视为最早记载十二生肖的文献。《论衡·物势》载:“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种生肖,所缺者为龙。该书《言毒篇》又说:“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这样,十二生肖便齐全了。
《周礼·春官·冯相氏》载:“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时间的分割以十二累进,一纪十二年,一年十二个月,一日十二时辰。
《国语·晋语四》载:“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甚至天子妻妾也有“十二女”之说。
《后汉书·荀爽传》:“故天子娶十二妇,天之数也;诸侯以下各有等差,事之降也。”
近年,在神农架地区发现了汉族创世史诗《黑暗传》,其中有一个讲述干支来历的故事:“开天辟地之初,玄黄骑着混沌兽遨游,遇到女娲。女娲身边有两个肉包,大肉包里有十个男子,小肉包里有十二个女子。玄黄说:‘这是天干革命地支神,来治理乾坤的。’于是,为他们分别取名,配夫妻,成阴阳。男的统称天干,女的则为地支。”这一创世神话故事,讲干支,讲玄黄神、女娲神,讲乾坤阴阳,将干支的“身世”推溯得十分久远。
古代历来以天为主、地为从。十天干又叫十母,对应的十二地支则别称十二子。汉代蔡邕《月令章句》:“大桡采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于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支。干支相配,以成六旬。”大桡是黄帝时代的大臣,这里的配成六旬,即六十甲子,取了天干十和地支十二的最小公倍数。干与支按顺序相配合,由甲子乙丑……一直排至癸亥为第六十对,正好干、支均用最末一位,再排便是重由甲子开始,这一循环称为一个甲子。其中,每个天干出现六次,每个地支出现五次。
十二生肖的产生,有着天文学的背景。在原始时代,先民们体验着寒暑交替的循环往复。
宋代洪皓《松漠纪闻》载:“女真旧绝小,正朔所不及,其民皆不知纪年,问则曰‘我见青草几度矣’,盖以草一青为一岁也。”
宋代孟珙《蒙鞑备录》也记:“其俗每草青为一岁,有人问其岁,则曰几草矣。”
后来,又有观天者发现月亮盈亏周期可以用来丈量岁的长短,发现十二次月圆为一岁,这一发现,是初期历法最精度的成果之一,“十二”便视为传达天意的“天之大数”。天干需地支为伴,日月相对,天地相对,就非“十二”莫属了。子鼠丑牛……戌狗亥猪。天下动物很多,古人为何选择了这十二种动物为属相?
清代刘献《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霞馆赘言》:
“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
地辟于丑,而牛则开地之物也,故丑属牛。
人生于寅,有生则有杀。杀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可畏莫若虎,故寅属虎。
犯者,日出之候。日本离体,而中含太阴玉兔之精,故犯属兔。
辰者,三月之卦,正群龙行雨之时,故辰属龙。
巳者,四月之卦,于时草茂,而蛇得其所。又,巳时蛇不上道,故属蛇。
午者,阳极而一阴甫生。马者,至健而不离地,阴类也,故午属马。
羊啮未时之草而茁,故未属羊。
申时,日落而猿啼,且伸臂也,譬之气数,将乱则狂作横行,故申属猴。
月出之时,月本坎体,中含金鸡之精,故本属鸡。
亥时,猪则饮食之外无一所知,故亥属猪。”
另一种说法,十二生肖的选用与排列,是根据动物每天的活动时间确定的。
我国至少从汉代开始,便已经根据太阳升起的时间,将一昼夜区分为十二个时辰并采用十二地支计时法来记录这十二时辰(大时),每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这样一昼夜便是现在所称的二十四小时。
夜晚十一时到凌晨一时是子时,此时老鼠最为活跃。
凌晨一时到三时,是丑时,牛正在反刍。据说也是牛开始耕田的时刻。
三时到五时,是寅时,此时老虎到处游荡觅食,最为凶猛。
五时到七时,为犯时,这时太阳尚未升起,月亮还挂在天上,此时玉兔捣药正忙。人间的兔子也开始出来觅食。
上午七时到九时,为辰时,这正是神龙行雨的好时光。
九时到十一时,为巳时,蛇开始活跃起来。
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一时,阳气正盛,为午时,正是天马行空的时候。
下午一时到三时,是未时,羊在这时吃草,会长得更壮。
下午三时到五时,为申时,这时猴子活跃起来。
五时到七时,为酉时,夜幕降临,鸡开始归窝。
晚上七时到九时,为戌时,狗开始守夜。
晚上九时到十一时,为亥时,此时万籁俱寂,猪正在鼾睡。
天文学家将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什么以这几个字定时辰呢?分析一下这十二个字的原形和本义,我们就会看得十分清楚。
子:为 。像孩子在襁褓之中。子的本义为:幼小的、卵。古代指儿女。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正是夜深人静的午夜时分,正是今明两天的临界,也可以说「明天」这个「产儿」就要诞生,或者已在襁褓之中。子时,是孕含着什么孵化着什么的时刻。
丑:为 。「扭」的本字,像手指抓住一物而扭动。扭,也作转动讲。子时过后,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夜正深,但「第二天」已经开始了。无形之中,似乎有一只大手在转动天体--夜幕即将被转过去,白天即将被扭过来。
寅:为 。有说像黄泉欲出,又说像双手捧矢,即「引」的古字。引,可释为牵引、引导、引起、离开。黎明前的三点至五点为寅时,正是黑夜即将离开,熹微即被牵引而来的时刻。
卯:为 、 。有说为冒,像开门之形,又有 之体,又说像断物形,为刘的本字。黎明时分的五点至七点为卯时,天亮了,太阳冒出来了,人家的门该打开了。卯时,黑、白不再混淆,而是断然分开的。
辰:为 。有说像贝壳形,「 」的本字;又说为「 」,有 之体。我以为它有托出云气之意。云气之上有日,为「晨」;无日,则云气弥漫。夏日的早晨,七点至九点,大雾茫茫。
巳:为 、 。有说像胎儿形突出头部和蜷曲的身体;又说为蛇的象形。上午九点至十一点,雾气消失,正是暖融融的时刻,蛇从洞穴中爬出来了。
午:为 、 。有说像木杵之形,「杵」的本字;又说为「牾」,抵牾为矛盾。将一木杵立在日光下,木杵没有影子,因为日光是从头顶之上照射下来的。古人依形造字,又依形取义,以形、义命物。由此,日中的时候,即十一点至十三点为午时。
未:为 、 。像树木枝叶重叠,物长成后才有滋味。「味」的本字。午后十三点至十五点未时,示意只有经过阳光的强烈照射,树木才会枝繁叶茂、果子才能成熟。成熟的果子,才会有滋有味。
申:为 、 。有说像闪电形,又说为「神」。十五点至十七点,风雨带着闪电和雷鸣来了。古人不知闪电和雷鸣为何物,以为神在天上为之。
酉:为 、 。像装酒的坛子,「酒」的本字。十七点至十九点,傍晚时分,劳作了一天,此时正是吃饭的时候,就简称「酒时」吧。
戌:为 、 。人、戈会意,指人持戈(武器)守护。十九点至二十一点,酒足饭饱以后,一家老小该入睡了。但是不能大意,还要预防外敌或野兽的侵害,所以要手持武器进行护卫。
亥: 、 。有说像猪,「豕」字的变体。有草根-说。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主人被猪拱槽的声音搅醒了--要想猪肥,就得夜半起身给它添食。此外,草根与植物的块茎有关,那是猪的饲料。
十二时辰的十二个字,竟是记述并描绘了一幅夏日的古代农家生活作息图!就连自然景观也历历在目,可谓言简意赅。
从出土文物来看,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有了以天干、地支计纪岁的方法。干、支先用来纪日,后来发展为纪月、纪年。
那么,十二时辰是怎么与十二生肖相结合的呢?
观天象的最佳时机应是夜深人静、繁星满天的时候。子夜时分(二十三点至一点),古人(天文学家或道家)仰望天空良久,忽然听得周围有细碎的声音,低头一看,原来是老鼠在活动。天长日久,古人发现鼠类出没频繁的时刻是子时。于是,子时便与鼠联系在一起,成了「子鼠」,并按一天的起始,排在属相的第一位。
「马无夜草不肥」,牛当然也是如此。农家以牛耕田,喂好牛是农家的大事。丑时(一点至三点),农家自会起身喂牛。牛与丑时联系在一起,便成了「丑牛」。
凌晨三点至五点,昼伏夜行的虎最凶猛,农家常常会在此时听到不远处传来虎啸声。于是,虎与寅时相联系,有了「寅虎」。
五点至七点,天亮了,兔子跑出窝,去吃带着露水的青草。于是,兔子与卯时相联系,便有了「卯兔」。
七点至九点,是容易起雾的时刻。据说龙能腾云驾雾,大雾之中才会「神龙见尾不见首」。不过龙是传说中的动物,或者说是人用几种动物的「零件」拼凑起来的「人造动物」,在现实中看不到,只有大雾蒙蒙之中,人们才会产生龙的幻象。如此,龙才会在辰时的雾中「出现」。龙和辰时相联系,便有了「辰龙」。
九点至十一点,大雾散去,艳阳当空。体温不恒定的蛇从洞穴中爬出来晒太阳。无论有毒还是没有毒的蛇,都是可怕的,蛇最活跃的时刻,便是「巳时」。在造字时,「巳」被画成了一条蛇的象形。「巳蛇」,是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的。
十一点至十三点,烈日当头。这「烈」,使人想到了人类「得力助手之一」的马。红鬃烈马是良驹,但它的性子就像午时的太阳一样火烈。马与午时相联系,就有了「午马」。
十三点至十五点,未时,骄阳已把草上的露珠晒乾,可别忘了这正是放羊的好时光。于是,「未羊」应运而生。
十五点至十七点,申时,太阳偏西,或者雨过天晴,天气显得清爽起来。这时候,猴子最喜欢在树林里玩耍啼叫,人们听到了,记在心里,便把这一时刻与猴子联系在一起,于是有了「申猴」。
十七点至十九点,酉时,太阳快落山了,家养的鸡该回窝了;再不回窝,天一黑就会找不见。农妇着急了,四处呼唤着,轰鸡入窝。这吃饭喝酒的时刻,也与家鸡入窝相连,于是就有了「酉鸡」。
十九点至二十一点,戌时,人们在临睡之前要巡视一番;跟随他们的,是人类的另一个「助手」--狗。巡视的时刻与狗联系起来成为「戌狗」,恰到好处。
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深夜可以听到肥猪拱槽的声音,主人很高兴。不过要想猪长得肥壮,还得起身为它添食。亥时,自然与猪相连,于是有了「亥猪」。
表示十二时辰的十二个字与十二生肖相结合,便有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期以来,不少人将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名著《论衡》视为最早记载十二生肖的文献。《论衡·物势》载:“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种生肖,所缺者为龙。该书《言毒篇》又说:“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这样,十二生肖便齐全了。
《周礼·春官·冯相氏》载:“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时间的分割以十二累进,一纪十二年,一年十二个月,一日十二时辰。
《国语·晋语四》载:“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甚至天子妻妾也有“十二女”之说。
《后汉书·荀爽传》:“故天子娶十二妇,天之数也;诸侯以下各有等差,事之降也。”
近年,在神农架地区发现了汉族创世史诗《黑暗传》,其中有一个讲述干支来历的故事:“开天辟地之初,玄黄骑着混沌兽遨游,遇到女娲。女娲身边有两个肉包,大肉包里有十个男子,小肉包里有十二个女子。玄黄说:‘这是天干革命地支神,来治理乾坤的。’于是,为他们分别取名,配夫妻,成阴阳。男的统称天干,女的则为地支。”这一创世神话故事,讲干支,讲玄黄神、女娲神,讲乾坤阴阳,将干支的“身世”推溯得十分久远。
古代历来以天为主、地为从。十天干又叫十母,对应的十二地支则别称十二子。汉代蔡邕《月令章句》:“大桡采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于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支。干支相配,以成六旬。”大桡是黄帝时代的大臣,这里的配成六旬,即六十甲子,取了天干十和地支十二的最小公倍数。干与支按顺序相配合,由甲子乙丑……一直排至癸亥为第六十对,正好干、支均用最末一位,再排便是重由甲子开始,这一循环称为一个甲子。其中,每个天干出现六次,每个地支出现五次。
十二生肖的产生,有着天文学的背景。在原始时代,先民们体验着寒暑交替的循环往复。
宋代洪皓《松漠纪闻》载:“女真旧绝小,正朔所不及,其民皆不知纪年,问则曰‘我见青草几度矣’,盖以草一青为一岁也。”
宋代孟珙《蒙鞑备录》也记:“其俗每草青为一岁,有人问其岁,则曰几草矣。”
后来,又有观天者发现月亮盈亏周期可以用来丈量岁的长短,发现十二次月圆为一岁,这一发现,是初期历法最精度的成果之一,“十二”便视为传达天意的“天之大数”。天干需地支为伴,日月相对,天地相对,就非“十二”莫属了。子鼠丑牛……戌狗亥猪。天下动物很多,古人为何选择了这十二种动物为属相?
清代刘献《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霞馆赘言》:
“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
地辟于丑,而牛则开地之物也,故丑属牛。
人生于寅,有生则有杀。杀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可畏莫若虎,故寅属虎。
犯者,日出之候。日本离体,而中含太阴玉兔之精,故犯属兔。
辰者,三月之卦,正群龙行雨之时,故辰属龙。
巳者,四月之卦,于时草茂,而蛇得其所。又,巳时蛇不上道,故属蛇。
午者,阳极而一阴甫生。马者,至健而不离地,阴类也,故午属马。
羊啮未时之草而茁,故未属羊。
申时,日落而猿啼,且伸臂也,譬之气数,将乱则狂作横行,故申属猴。
月出之时,月本坎体,中含金鸡之精,故本属鸡。
亥时,猪则饮食之外无一所知,故亥属猪。”
另一种说法,十二生肖的选用与排列,是根据动物每天的活动时间确定的。
我国至少从汉代开始,便已经根据太阳升起的时间,将一昼夜区分为十二个时辰并采用十二地支计时法来记录这十二时辰(大时),每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这样一昼夜便是现在所称的二十四小时。
夜晚十一时到凌晨一时是子时,此时老鼠最为活跃。
凌晨一时到三时,是丑时,牛正在反刍。据说也是牛开始耕田的时刻。
三时到五时,是寅时,此时老虎到处游荡觅食,最为凶猛。
五时到七时,为犯时,这时太阳尚未升起,月亮还挂在天上,此时玉兔捣药正忙。人间的兔子也开始出来觅食。
上午七时到九时,为辰时,这正是神龙行雨的好时光。
九时到十一时,为巳时,蛇开始活跃起来。
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一时,阳气正盛,为午时,正是天马行空的时候。
下午一时到三时,是未时,羊在这时吃草,会长得更壮。
下午三时到五时,为申时,这时猴子活跃起来。
五时到七时,为酉时,夜幕降临,鸡开始归窝。
晚上七时到九时,为戌时,狗开始守夜。
晚上九时到十一时,为亥时,此时万籁俱寂,猪正在鼾睡。
2023-06-28
展开全部
十二生肖最早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占星学和民间传说。由于具有月亮和太阳的周期特征,人们相信时间可以分为不同的周期,每个周期对应一种动物。根据古代占星学家和哲学家的观察和研究,最终确定了现在所熟知的十二种动物,它们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和猪。至于具体是谁排定了十二生肖的顺序,历史上并无确凿的记载或相关文献。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十二生肖的排列和顺序在中国文化中流传已久,并且成为人们研究周易、占卜、民间传说等方面重要的内容。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中国的农历和天干地支的组合,十二生肖也与五行相配合,每个动物对应五行中的元素,以及特定的方位和属性。这些因素都对十二生肖的定位和排列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龙是真的,以前30年代辽宁曾出现过,后来那只龙的遗体被日本带回,前些日子CCTV10都播出过,而且关于十二生肖应该是什么传说之类的吧,就像小时候看过的一部动画片<十二生肖>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古人想像出来编排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