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春水》一诗的释义和写作背景,急!谢谢!“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5

 我来答
由悠悠yoyo
高粉答主

2019-07-24 · 就这样吧。
由悠悠yoyo
采纳数:324 获赞数:306353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1、原诗

《春水》
【唐】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

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2、释义:

春天到来了,春雨把池里的水涨满了,小草生机勃勃的生长。人们高兴的喝着新酿的酒,鸟儿尽情的歌唱。古人用如此简短的四句话,就在我们眼前呈现了一派生机盎然的春的景象。首联“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意思是,三月春汛,桃花浪起,江流恢复旧时的痕迹。

桃花浪,即桃花水,春季冰雪消融,雨水渐多,河水上涨,春汛之谓也。此时正值桃花开放,遂名之为桃花汛,简称桃汛。此是叙笔。颔联“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写水势之大,一早就见桃花水淹没了沙洲之尾,碧绿的春色惊动了柴门。显然是夸张的笔法,并化静为动。

缕,是指钓鱼的线,饵,是指钓鱼的饵料,“接缕垂芳饵”是指接上细细的鱼线,挂上香香的鱼饵,在那柔柔的春水边,静静地等着鱼儿上钩。最后两句,运用了拟人、比喻、象征等手法。

3、写作背景:

此诗是伟大诗人杜甫在公元761年出游新建时所作。那时,正值春光明媚,川西春色令人流连忘返,而诗人又游兴正浓,恰见小河边有架通体用竹子造的“大纺车”在不紧不慢的旋转,上面吊了许多大竹筒,随轮转动。杜甫脚步立止,饶有兴味的观看起来。后写下此诗。

扩展资料:

杜甫经典诗词赏析:

1、蜀相

唐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注释:

蜀相:指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指成都。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一事。频烦:同“频繁”。两朝:指先主刘备、后主刘禅两朝。开济:开创基业,匡危济难。出师句:蜀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出师伐魏,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

(2)赏析:

这首诗是礼赞诸葛丞相的名篇,诗中深情写道:问起在哪里才能找到诸葛丞相的祠堂,它就坐落在锦官城外古柏森森的地方。那映衬着台阶的小草每到春天空自呈现着碧绿春色,那隔着枝叶的黄鹂徒然唱出好听的歌声。

诸葛丞相因为感激刘皇叔的三顾之恩而出山谋划天下大计;开创基业,扶危济难,先后辅佐了刘家父子两朝。只是他出师未捷就因积劳成疾而病死,千古以来,天下的仁人志士,无不为此泪洒衣裳。

2、客至 

唐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注释:

舍:居舍。缘客扫:因为有客要来而打扫。盘飧(sūn):饭食。兼味:两种以上的味道。醅(pēi):没有过滤过的米酒。肯:能否。余杯:余下来的酒。

(2)赏析:

此诗写于成都草堂落成之后。新居落成,虽有绿水环绕、群鸥相伴,心中仍不免感到寂寞。那一天友人来访,诗人不禁唱出了“花间小径还不曾因为客来而扫,长闭的柴门今天要为你而大开”的诗句。

因为家境清贫,住的地方又离市集很远,所以招待朋友的饭食非常简单,酒也是旧日所酿。但这些都不影响主客二人把酒言欢,诗人还高声招呼着邻翁共饮作陪,可见主客之间是何等地兴高采烈,他们的情谊又是多么地质朴纯真。

纯与唇12
2019-07-27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91
展开全部

原文: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

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注释:

同上年。江淹《别赋》:“春水绿波。”

三月桃花浪①,江流复旧痕②。朝来没沙尾③,碧色动柴门④。接缕垂芳饵⑤,连筒灌小园⑥。已添无数鸟⑦,争浴故相喧。

(《英华》作:不知无数鸟,何意更相喧。上四春江水涨,下四春江景事。水深则线短,故钓须接缕。水高则近岸,故车可连筒。鸟浴声喧,得水为乐也。)

①《汉·沟洫志》:来春桃花水盛。注:《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盖桃方华时,既有雨水,川谷冰泮,众流猥集,波澜盛长,故谓之桃花水。桃花水又见《杜钦传》。赵曰:《韩诗》于“溱与洧,方涣涣兮”注云:“谓三月桃花水下时也。”

②王粲诗:“率彼江流,爰逝靡期。”

③曹毗赋:“飞鹭下乎沙尾。”

④《别赋》:“春草碧色。”

⑤《黄石公记》:“芳饵之下,必有悬鱼。”

⑥李实曰: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与物同春之意。分明是沂水春风气象。⑦朱超《独栖鸟》诗:“寄语故林无数鸟,会入群里比毛衣。”

写作背景:

《春水》当系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春,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所作。是年成都春汛时,杜甫看见浣花溪溪水猛涨,一夜之间涨了二尺以上,担心酿成洪灾,淹没农田、村庄或草堂,因此写下这首诗,以抒其忧思。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水

百度百科-杜甫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高倩1204
推荐于2017-11-25 · 超过12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61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35.5万
展开全部
这首题为《春水》的小诗,是伟大诗人杜甫在公元716年出游新建时所作。那时,正值春光明媚,川西春色令人流连忘返,而诗人又游兴正浓,恰见小河边有架通体用竹子造的“大纺车”在不紧不慢的旋转,上面吊了许多大竹筒,随轮转动。杜甫脚步立止,饶有兴味的观看起来。只见竹筒转动低处便把河水舀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Lvtianyu倾城
2016-09-16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80
展开全部
碧色动柴门一句中什么字传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