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孩子小学一年级,写字习惯不好,姿势也很差,想找个书法学校让孩子学习写字,请指点。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写字习惯不好,姿势差不一定要找书法学校让孩子学习写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写字习惯的养成训练:
一、培养学生正确坐姿及握笔的好习惯
《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中明确指出:“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有利于把字写端正,而且有利于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视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1、编写儿歌。把正确坐姿及握笔的要点编成儿歌,如:“写字时做到‘三个一’即手离笔尖寸一,眼离书本尺一,胸离书桌拳一;身做正,腰直挺,认真写,字匀称;执笔方法是:手腕贴纸面,掌心里面空,拇指食指捏,中指下面贴,笔杆向后倾,笔尖朝左前。”把儿歌编成后再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明白其所以然后再熟记成诵,并印发给家长,让家长配合学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做写字操。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做到每次写字前先做“写字操”:闭眼、握笔、写字、足安。真正做到“练字先练姿”。
3、师示范,生体验。在培养正确的执笔和书写姿势时教师不仅善于示范,现身说法。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反复抓,抓反复,尤其要引导学生亲自体验,自悟问题的缘由,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写字时抓学生坐姿、握笔要做到“三个一”,至于为什么要“三个一”,学生就不得而知了,常常难以坚持。现在,我把工作做到细微处,先让他们执笔写字时靠近笔尖,学生立刻就会发现这样执笔是看不见笔尖的,为了看到笔尖,身体就得往前倾头向左偏,时间久了,学生感到很不舒服。告诉学生这样不仅人易疲劳,而且容易造成近视和脊柱弯曲。再让学生手应离笔尖稍远些,他们就能感到腰板可以挺直了。胸部就能与桌沿一拳的距离了。这样,使学生在体验中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4、拍照鼓励。结合教学给坐姿和握笔姿势非常正确的同学拍照,展示给大家看,让身边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学生。别小看贴在墙上的一张小小的照片,它站在那可象神一般,虽不开口却胜过老师的千万句批评和警告。
5、家长配合。让家长把自己孩子的正确姿势拍照放大,贴在孩子的书桌前,时时提醒自己。这样老师、家长、齐抓共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写好规范字的好习惯
要掌握千变万化的书写线条,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学好规矩,循序渐进。”写字技巧的学习离不开这条基本原则。为此,在培养习惯上我是这样做的。
1、观察联想,活化字形,感知字形美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弄清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指导观察时,如果引导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加以联想,活化汉字字形,汉字字形就会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中。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汉字由抽象的笔画组成。如何让一年级的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字形产生兴趣,如何让学生对写字感兴趣呢?除了故事、儿歌以外,比喻是个好办法。“撇”像扫把,“捺”像剑,“点”像小雨点。“横”像小扁担……比如“伞”:同学们看像什么呢?有的说像大蘑菇,有的说像大树,生动的比喻,再加上形象的电脑画面的显示,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汉字的形体美,而且让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字形顿感兴趣,产生了写字的欲望。例如教学“入”,“入”很简单,一撇一捺写起来却十分不易。由于不知道运笔方法,学生写出来的“入”字,就像一位驼背老人拄着一个拐棍。我引导学生观察电脑画面上的笔画,让学生想象看看这“撇”像什么,“捺”像什么,有了生动视觉感受,有了如此形象的比喻,“入”这个字在孩子的心中已经不再抽象了,而变得生动可感起来,充分激起学生写字的热情,再遇到生字时他们充满智慧,小脑袋会想象出许多有趣的形象的比喻来,然后自己尝试着写起来。
2、会读帖,比较观察、示范演示、体会书写美
读帖是指临摹者在写前对字帖静观默察,细想体味,对范字形成清晰的印象,做到成“字”在胸,意在笔先。在教学中,学生常常不读贴,或对字帖稍作浏览,就匆匆下笔,以至顾此失彼,徒劳无功。要提高写字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读贴能力和习惯。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临笔画,临间架结构,临行气,临章法等。如临笔画,引导学生观察笔画的位置,起笔和收笔的方圆,藏露,笔画的长短、精细、俯仰、斜正、曲直等。让学生养成“整体把握,细致观察”的读帖习惯。
小学生写字往往眼高物低。原因在于,相对于某一个人来说,其观察审美能力比较强,但实际动手书写的能力还不够,还没有很好的把观察审美能力转化为书写审美能力。一年级起步阶段,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尽量要求。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教师都要笔笔指导到位。教师的范写很重要,示范是写字教学的先导。在指导学生整体认知之后,教师向学生展示写字的全过程。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仅仅范写还远远不够,由于受到观察能力的限制,学生的临摹并不能一步到位。此时,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较运笔方法:教学“一”我让学生观察老师正确的运笔之后,我要求学生进行临摹,将学会比较“悬针竖”和“垂露竖”的写法的不同,并加以示范。
比较间架结构:教师还应该着重指导汉字的间架结构。例如:教学“皮”,在观察“皮”后,我让学生临摹,学生写出来的“皮”字,五花八门。这时我将他们这些字在黑板上“公开亮相”和书上的范字进行比较,并逐一帮助他们找到“病因”,指出“治病良方”,欣赏着自己的“杰作”,孩子们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比较之后的书写,效果令人满意。
通过教师的悉心和学生的仔细领会,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学以致用逐步写成规范的正楷字了。
三、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相互学习的好习惯。
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人,也不存在完全一样的字,“三人行,必有我师”。课堂上,我采用板演,用幻灯片等手段展示学生习作。课后我们在教室办学生作业专栏,将他们的作品上墙 “公开发表”,比比谁上榜次数多,师生共同对作业进行评价。这样学生就可以经常了解自己的进步情况,了解自己在班中的位置,而且时常能听听同学的建议。这样的竞赛虽无物质鼓励,但同学们依旧兴致高昂,有时因没有上榜,会嘀咕半天,眼中流露出的尽是悔恨。这足以证明每个学生都有可贵的上进心。潜移默化中,学生有了竞争意识、学习意识,从而也产生了写字的兴趣,他们在相互交流中学会了欣赏,学会了评价,促进了自我提高.
四、培养学生“勤学苦练”的习惯
勤学苦练是古今书法家的共同之处。如何让学生做到这一点,我的做法是讲故事,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爱听故事是小孩的天性,自古到今有许多书法家或书法爱好者练字的轶事趣闻,我在写字课中有重点地介绍他们勤学苦练书法的事迹,如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为了洗笔方便,索性就到庭院的池塘边去写,在池塘边洗笔。天长日久,那水塘里的水就变成黑的了,成了后人传为美谈的“墨池”。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看到晋古碑,在碑前观了三天才离去。这样既教育学生学习他们勤学苦练的精神,又激发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与处自己的惰性做斗争,我坚持识字、写字有机结合,即教学生字时有机地进行写字指导。当然,仅靠一周一节写字课,学生是不可能把字写好的,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练字的计划,确定每天练字的时间,每天第六节课留出15分钟练字,回家练15分钟,并要求家长督促,真正落实“天天练”因为有了老师的指导,家长的督促,学生进步更明显了,兴趣更浓了。
五、明书写意义,促习惯养成。
1、让学生明确写字也是培养一种做事的态度与习惯。它会让我们形成一丝不苟、从容淡定、扎实稳重的行为习惯。所谓的“一笔一画的写”就是让我们养成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做每一件事。
2、是审美能力的培养。在训练和培养学生正确书写的同时,让学生发现每一个字的结构特点,从中发现每个字的和谐对称的美。让学生知道审美是一门学问,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布局每一个字的每一个笔画,才能把字的美体现出来,也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
3、写好字也是一种爱国的体现。汉语作为一种丰富的语言,是我们中国人所特有的财富。在学习和书写汉字的过程中,了解祖国灿烂的历史和文化,从而热爱祖国、了解祖国,是爱国的一种体现。通过列举外国人对中国书法的热衷,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书法作为艺术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从而增强学生对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树立写好字的自信心。
习惯是一种惯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的人,要比那种没有养成写良好习惯的人具有巨大的潜在能量。要培养学生写出一手好字非一日之功,这个过程除了要求老师有过硬的基本功和指导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持之以恒地指导,持之以恒地严格按照提出的要求去检查,督促学生,抓住小学阶段的最佳时期,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一、培养学生正确坐姿及握笔的好习惯
《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中明确指出:“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有利于把字写端正,而且有利于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视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1、编写儿歌。把正确坐姿及握笔的要点编成儿歌,如:“写字时做到‘三个一’即手离笔尖寸一,眼离书本尺一,胸离书桌拳一;身做正,腰直挺,认真写,字匀称;执笔方法是:手腕贴纸面,掌心里面空,拇指食指捏,中指下面贴,笔杆向后倾,笔尖朝左前。”把儿歌编成后再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明白其所以然后再熟记成诵,并印发给家长,让家长配合学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做写字操。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做到每次写字前先做“写字操”:闭眼、握笔、写字、足安。真正做到“练字先练姿”。
3、师示范,生体验。在培养正确的执笔和书写姿势时教师不仅善于示范,现身说法。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反复抓,抓反复,尤其要引导学生亲自体验,自悟问题的缘由,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写字时抓学生坐姿、握笔要做到“三个一”,至于为什么要“三个一”,学生就不得而知了,常常难以坚持。现在,我把工作做到细微处,先让他们执笔写字时靠近笔尖,学生立刻就会发现这样执笔是看不见笔尖的,为了看到笔尖,身体就得往前倾头向左偏,时间久了,学生感到很不舒服。告诉学生这样不仅人易疲劳,而且容易造成近视和脊柱弯曲。再让学生手应离笔尖稍远些,他们就能感到腰板可以挺直了。胸部就能与桌沿一拳的距离了。这样,使学生在体验中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4、拍照鼓励。结合教学给坐姿和握笔姿势非常正确的同学拍照,展示给大家看,让身边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学生。别小看贴在墙上的一张小小的照片,它站在那可象神一般,虽不开口却胜过老师的千万句批评和警告。
5、家长配合。让家长把自己孩子的正确姿势拍照放大,贴在孩子的书桌前,时时提醒自己。这样老师、家长、齐抓共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写好规范字的好习惯
要掌握千变万化的书写线条,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学好规矩,循序渐进。”写字技巧的学习离不开这条基本原则。为此,在培养习惯上我是这样做的。
1、观察联想,活化字形,感知字形美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弄清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指导观察时,如果引导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加以联想,活化汉字字形,汉字字形就会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中。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汉字由抽象的笔画组成。如何让一年级的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字形产生兴趣,如何让学生对写字感兴趣呢?除了故事、儿歌以外,比喻是个好办法。“撇”像扫把,“捺”像剑,“点”像小雨点。“横”像小扁担……比如“伞”:同学们看像什么呢?有的说像大蘑菇,有的说像大树,生动的比喻,再加上形象的电脑画面的显示,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汉字的形体美,而且让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字形顿感兴趣,产生了写字的欲望。例如教学“入”,“入”很简单,一撇一捺写起来却十分不易。由于不知道运笔方法,学生写出来的“入”字,就像一位驼背老人拄着一个拐棍。我引导学生观察电脑画面上的笔画,让学生想象看看这“撇”像什么,“捺”像什么,有了生动视觉感受,有了如此形象的比喻,“入”这个字在孩子的心中已经不再抽象了,而变得生动可感起来,充分激起学生写字的热情,再遇到生字时他们充满智慧,小脑袋会想象出许多有趣的形象的比喻来,然后自己尝试着写起来。
2、会读帖,比较观察、示范演示、体会书写美
读帖是指临摹者在写前对字帖静观默察,细想体味,对范字形成清晰的印象,做到成“字”在胸,意在笔先。在教学中,学生常常不读贴,或对字帖稍作浏览,就匆匆下笔,以至顾此失彼,徒劳无功。要提高写字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读贴能力和习惯。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临笔画,临间架结构,临行气,临章法等。如临笔画,引导学生观察笔画的位置,起笔和收笔的方圆,藏露,笔画的长短、精细、俯仰、斜正、曲直等。让学生养成“整体把握,细致观察”的读帖习惯。
小学生写字往往眼高物低。原因在于,相对于某一个人来说,其观察审美能力比较强,但实际动手书写的能力还不够,还没有很好的把观察审美能力转化为书写审美能力。一年级起步阶段,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尽量要求。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教师都要笔笔指导到位。教师的范写很重要,示范是写字教学的先导。在指导学生整体认知之后,教师向学生展示写字的全过程。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仅仅范写还远远不够,由于受到观察能力的限制,学生的临摹并不能一步到位。此时,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较运笔方法:教学“一”我让学生观察老师正确的运笔之后,我要求学生进行临摹,将学会比较“悬针竖”和“垂露竖”的写法的不同,并加以示范。
比较间架结构:教师还应该着重指导汉字的间架结构。例如:教学“皮”,在观察“皮”后,我让学生临摹,学生写出来的“皮”字,五花八门。这时我将他们这些字在黑板上“公开亮相”和书上的范字进行比较,并逐一帮助他们找到“病因”,指出“治病良方”,欣赏着自己的“杰作”,孩子们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比较之后的书写,效果令人满意。
通过教师的悉心和学生的仔细领会,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学以致用逐步写成规范的正楷字了。
三、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相互学习的好习惯。
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人,也不存在完全一样的字,“三人行,必有我师”。课堂上,我采用板演,用幻灯片等手段展示学生习作。课后我们在教室办学生作业专栏,将他们的作品上墙 “公开发表”,比比谁上榜次数多,师生共同对作业进行评价。这样学生就可以经常了解自己的进步情况,了解自己在班中的位置,而且时常能听听同学的建议。这样的竞赛虽无物质鼓励,但同学们依旧兴致高昂,有时因没有上榜,会嘀咕半天,眼中流露出的尽是悔恨。这足以证明每个学生都有可贵的上进心。潜移默化中,学生有了竞争意识、学习意识,从而也产生了写字的兴趣,他们在相互交流中学会了欣赏,学会了评价,促进了自我提高.
四、培养学生“勤学苦练”的习惯
勤学苦练是古今书法家的共同之处。如何让学生做到这一点,我的做法是讲故事,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爱听故事是小孩的天性,自古到今有许多书法家或书法爱好者练字的轶事趣闻,我在写字课中有重点地介绍他们勤学苦练书法的事迹,如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为了洗笔方便,索性就到庭院的池塘边去写,在池塘边洗笔。天长日久,那水塘里的水就变成黑的了,成了后人传为美谈的“墨池”。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看到晋古碑,在碑前观了三天才离去。这样既教育学生学习他们勤学苦练的精神,又激发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与处自己的惰性做斗争,我坚持识字、写字有机结合,即教学生字时有机地进行写字指导。当然,仅靠一周一节写字课,学生是不可能把字写好的,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练字的计划,确定每天练字的时间,每天第六节课留出15分钟练字,回家练15分钟,并要求家长督促,真正落实“天天练”因为有了老师的指导,家长的督促,学生进步更明显了,兴趣更浓了。
五、明书写意义,促习惯养成。
1、让学生明确写字也是培养一种做事的态度与习惯。它会让我们形成一丝不苟、从容淡定、扎实稳重的行为习惯。所谓的“一笔一画的写”就是让我们养成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做每一件事。
2、是审美能力的培养。在训练和培养学生正确书写的同时,让学生发现每一个字的结构特点,从中发现每个字的和谐对称的美。让学生知道审美是一门学问,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布局每一个字的每一个笔画,才能把字的美体现出来,也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
3、写好字也是一种爱国的体现。汉语作为一种丰富的语言,是我们中国人所特有的财富。在学习和书写汉字的过程中,了解祖国灿烂的历史和文化,从而热爱祖国、了解祖国,是爱国的一种体现。通过列举外国人对中国书法的热衷,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书法作为艺术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从而增强学生对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树立写好字的自信心。
习惯是一种惯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的人,要比那种没有养成写良好习惯的人具有巨大的潜在能量。要培养学生写出一手好字非一日之功,这个过程除了要求老师有过硬的基本功和指导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持之以恒地指导,持之以恒地严格按照提出的要求去检查,督促学生,抓住小学阶段的最佳时期,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展开全部
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如你希望的那么负责的 关键还是你有时间就提醒 监督 ,总提示他 告诉他什么时候发现自己坐的不直的时候提醒自己改过来 , 好的坐姿利于发育 也预防近视
执笔嘛大拇指和食指捏住距离笔尖1.5厘米的位置,中指的第一个关节(略靠近指甲也没关系)抵住笔杆, 食指的关节不要因为太用力而弯曲为宜 笔杆靠在虎口处或者食指的最后一个关节也行
基本就是这样了 孩子还小 改过来很容易的 四五年级都不成问题 贵在坚持 家长多提醒
有学习练字的问题 有时间可以详细的给你些建议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执笔嘛大拇指和食指捏住距离笔尖1.5厘米的位置,中指的第一个关节(略靠近指甲也没关系)抵住笔杆, 食指的关节不要因为太用力而弯曲为宜 笔杆靠在虎口处或者食指的最后一个关节也行
基本就是这样了 孩子还小 改过来很容易的 四五年级都不成问题 贵在坚持 家长多提醒
有学习练字的问题 有时间可以详细的给你些建议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是的……现在的小孩子比较活泼,吃饭、写字等习惯非常不好。这对小孩健康不好。书法这不要强求孩子,大人一定做好引导。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