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钢筋混凝土结构箍筋加密区箍筋间距如何确定?
6个回答
展开全部
瓶颈是结构抗震设计
具体解决方案:梁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截面宽度不小于200mm;
2 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4;
3 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采用梁宽大于柱宽的扁梁时,楼板应现浇,梁中线家瑟柱中线重合,扁梁应双向布置,且不宜用于一级框架结构。扁梁的截面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并应满足现行有关规范对挠度和裂缝宽度的规定:
b_b≤2b_c` (6.3.2-1)
b_b≤b_c+h_b` (6.3.2-2)
h_b≥16_d` (6.3.2-3)
式中`b_c`——柱截面宽度,圆形截面取柱直径的0.8倍;
`b_b、h_b`——分别为梁截面宽度和高度;
d——柱纵筋直径。
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且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3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3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梁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沿梁全长项面和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在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12;
2 一、二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矩形截面柱,不宜大于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对圆形截面柱,不宜大于纵向钢筋所在位置柱截面弦长的1/20。
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
柱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截面的宽度和高度均不宜小于300mm;圆柱直径不宜小于350mm。
2 剪跨比宜大于2.
3 截面长边与短边的边长比不宜大于3。
柱轴压比不宜超过表6.3.7的规定;建造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柱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减小。
注:1 轴压比指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结构,取无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力设计值;
2 表内限值适用于剪跨比大于2、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60的柱;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轴压比限值应降低0.05;剪跨比小于1.5的柱,轴压比限值应专门研究并采取特殊构造措施;
3 沿柱全高采用井字复合箍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间距不大于100mm、直径不小于12mm,或沿柱全高采用复合螺旋箍、螺旋间距不大于100mm、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2mm,或沿柱全高采用形螺旋箍、螺旋净距不大于80mm、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0mm,轴压比限值均可增加0.10;上述三种箍筋的配箍特征值均应按增大的轴压比由本节表6.3.12确定;
4 在柱的截面中部附加芯柱,其中另加的纵向钢筋的总面积不少于柱截面面积的0.8%,轴压经限值可增加0.05;此项措施与注3的措施共同采用时,轴压比限值可增加0.15,但箍筋的配箍特征值仍可按轴压比增加0.10的要求确定;
5 柱轴压比不应大于1.05。
6.3.8 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柱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8-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建造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表中的数值应增加0.1。
注:采用HRB400级热轧钢筋时应允许减少0.1,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应增加0.1。
2 柱箍筋在规定的范围内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间距和直径,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一般情况下,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8-2采用;
注:d为柱纵筋最小直径;柱根指框架底层柱的嵌固部位。
2) 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柱根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6mm;四级框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3) 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柱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宜对称配置。
2 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3 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
4 一级且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5 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发震作用组合产生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
6 柱纵向钢筋的绑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柱的箍筋加密范围,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 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三者的最大值。
2 底层柱,柱根不小于柱净高的1/3;当有刚性发面时,除柱端外尚应取刚性发面上下各500mm。
3 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取全高。
4 框支柱,取全高。
5 一级及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柱箍筋加密区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至少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约束;采用拉筋复合箍时,拉筋宜紧靠纵向钢筋并钩住箍筋。
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应符合下列要求:
`ρ_v≥λ_vf_c/f_(yv)` (6.3.12)
式中`ρ_v`——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一级不小于0.8%,二级不应小于0.6%,三四级不应小于0.4%;计算复合箍的体积配箍率时,应扣除重叠部分的箍筋体积;
`f_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强度等级低于C35时,应按C35计算;
`f_(yv)`——箍筋或拉筋抗拉强度设计值,超过`360N//mm^2`时,应取`360N//mm^2`计算;
`λ_v`——最小配箍特征值,宜按表6.3.12采用。
注:1 普通箍指单个矩形箍和单个圆形箍;复合箍指由矩形、多边形、圆形箍或拉筋组成的箍筋;复合螺旋箍指由螺旋箍与矩形、多边形、圆形箍或拉筋组成的箍筋;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指全部螺旋箍为同一根钢筋加工而成的箍筋;
2 框支柱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最小配箍特征值应比表内数值增加0.02,且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5%;
3 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2%,9度时不应小于1.5%;
4 计算复合螺旋箍的体积配箍率时,其非螺旋箍的箍筋体积应乘以换算系数0.8。
柱箍筋非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加密区的50%;箍筋间距,一、二级框架柱不应大于10倍纵向钢筋直径,三、四级框架柱不应大于15倍纵向钢筋直径。
框架节点核芯区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宜按本章6.3.8条采用,一、二、三级框架节点核芯区配箍特征值分别不宜小于0.12、0.10和0.08且体积配箍率分别不宜小于0.6%、0.5%和0.4%。柱剪跨比不大于2框架节点核芯区配箍特征值不宜小于核芯区上、下柱端的较大配箍特征值。
其余注意事项,如下:
结构体系及工程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
结构体系的适用范围
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混合结构工程
抗风、抗震设计方法
风荷载和风洞试验
反应谱方法
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弹塑性时程分析)
静力弹塑性分析(推覆分析)
震害分析
国内外大地震的一般情况
场地、地基与结构震害
结构刚充和震害的关系
结构双向刚度不均匀造成的破坏
结构平面刚度不均匀造成扭转破坏
结构竖向刚度不均匀或承载力不均匀造成的薄弱层破坏
结构顶部刚度减小造成的鞭梢效应
结构碰撞造成破坏
结构赘余度不足造成的震害
短柱、角柱、节点区箍筋不足以及弱柱强梁造成的柱破坏
剪力墙结构的地震破坏
结构概念设计
结构刚与矛的选择
结构平面布置宜刚度均匀,减少扭转
结构沿竖向刚度宜均匀,避免软弱层,减少鞭梢效应
预先估计结构的破坏形态,调整承载力以加强或削弱某些部位
重视构件承受竖向荷载的安全
加强结构整体性——缝的设置
关于填充墙布置和材料选用
规范对结构平面及竖向面置的要求
钢筋混凝土框架构件设计
延性梁
延性柱
强节点、强锚固
剪力墙设计
悬臂翦力墙
联肢剪力墙(规则开洞的剪力墙)
剪力墙墙肢的加强措施
连梁的延性和设计
筒体结构
加强层与转换层
具体解决方案:梁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截面宽度不小于200mm;
2 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4;
3 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采用梁宽大于柱宽的扁梁时,楼板应现浇,梁中线家瑟柱中线重合,扁梁应双向布置,且不宜用于一级框架结构。扁梁的截面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并应满足现行有关规范对挠度和裂缝宽度的规定:
b_b≤2b_c` (6.3.2-1)
b_b≤b_c+h_b` (6.3.2-2)
h_b≥16_d` (6.3.2-3)
式中`b_c`——柱截面宽度,圆形截面取柱直径的0.8倍;
`b_b、h_b`——分别为梁截面宽度和高度;
d——柱纵筋直径。
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且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3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3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梁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沿梁全长项面和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在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12;
2 一、二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矩形截面柱,不宜大于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对圆形截面柱,不宜大于纵向钢筋所在位置柱截面弦长的1/20。
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
柱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截面的宽度和高度均不宜小于300mm;圆柱直径不宜小于350mm。
2 剪跨比宜大于2.
3 截面长边与短边的边长比不宜大于3。
柱轴压比不宜超过表6.3.7的规定;建造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柱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减小。
注:1 轴压比指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结构,取无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力设计值;
2 表内限值适用于剪跨比大于2、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60的柱;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轴压比限值应降低0.05;剪跨比小于1.5的柱,轴压比限值应专门研究并采取特殊构造措施;
3 沿柱全高采用井字复合箍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间距不大于100mm、直径不小于12mm,或沿柱全高采用复合螺旋箍、螺旋间距不大于100mm、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2mm,或沿柱全高采用形螺旋箍、螺旋净距不大于80mm、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0mm,轴压比限值均可增加0.10;上述三种箍筋的配箍特征值均应按增大的轴压比由本节表6.3.12确定;
4 在柱的截面中部附加芯柱,其中另加的纵向钢筋的总面积不少于柱截面面积的0.8%,轴压经限值可增加0.05;此项措施与注3的措施共同采用时,轴压比限值可增加0.15,但箍筋的配箍特征值仍可按轴压比增加0.10的要求确定;
5 柱轴压比不应大于1.05。
6.3.8 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柱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8-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建造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表中的数值应增加0.1。
注:采用HRB400级热轧钢筋时应允许减少0.1,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应增加0.1。
2 柱箍筋在规定的范围内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间距和直径,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一般情况下,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8-2采用;
注:d为柱纵筋最小直径;柱根指框架底层柱的嵌固部位。
2) 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柱根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6mm;四级框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3) 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柱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宜对称配置。
2 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3 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
4 一级且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5 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发震作用组合产生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
6 柱纵向钢筋的绑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柱的箍筋加密范围,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 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三者的最大值。
2 底层柱,柱根不小于柱净高的1/3;当有刚性发面时,除柱端外尚应取刚性发面上下各500mm。
3 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取全高。
4 框支柱,取全高。
5 一级及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柱箍筋加密区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至少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约束;采用拉筋复合箍时,拉筋宜紧靠纵向钢筋并钩住箍筋。
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应符合下列要求:
`ρ_v≥λ_vf_c/f_(yv)` (6.3.12)
式中`ρ_v`——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一级不小于0.8%,二级不应小于0.6%,三四级不应小于0.4%;计算复合箍的体积配箍率时,应扣除重叠部分的箍筋体积;
`f_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强度等级低于C35时,应按C35计算;
`f_(yv)`——箍筋或拉筋抗拉强度设计值,超过`360N//mm^2`时,应取`360N//mm^2`计算;
`λ_v`——最小配箍特征值,宜按表6.3.12采用。
注:1 普通箍指单个矩形箍和单个圆形箍;复合箍指由矩形、多边形、圆形箍或拉筋组成的箍筋;复合螺旋箍指由螺旋箍与矩形、多边形、圆形箍或拉筋组成的箍筋;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指全部螺旋箍为同一根钢筋加工而成的箍筋;
2 框支柱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最小配箍特征值应比表内数值增加0.02,且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5%;
3 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2%,9度时不应小于1.5%;
4 计算复合螺旋箍的体积配箍率时,其非螺旋箍的箍筋体积应乘以换算系数0.8。
柱箍筋非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加密区的50%;箍筋间距,一、二级框架柱不应大于10倍纵向钢筋直径,三、四级框架柱不应大于15倍纵向钢筋直径。
框架节点核芯区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宜按本章6.3.8条采用,一、二、三级框架节点核芯区配箍特征值分别不宜小于0.12、0.10和0.08且体积配箍率分别不宜小于0.6%、0.5%和0.4%。柱剪跨比不大于2框架节点核芯区配箍特征值不宜小于核芯区上、下柱端的较大配箍特征值。
其余注意事项,如下:
结构体系及工程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
结构体系的适用范围
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混合结构工程
抗风、抗震设计方法
风荷载和风洞试验
反应谱方法
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弹塑性时程分析)
静力弹塑性分析(推覆分析)
震害分析
国内外大地震的一般情况
场地、地基与结构震害
结构刚充和震害的关系
结构双向刚度不均匀造成的破坏
结构平面刚度不均匀造成扭转破坏
结构竖向刚度不均匀或承载力不均匀造成的薄弱层破坏
结构顶部刚度减小造成的鞭梢效应
结构碰撞造成破坏
结构赘余度不足造成的震害
短柱、角柱、节点区箍筋不足以及弱柱强梁造成的柱破坏
剪力墙结构的地震破坏
结构概念设计
结构刚与矛的选择
结构平面布置宜刚度均匀,减少扭转
结构沿竖向刚度宜均匀,避免软弱层,减少鞭梢效应
预先估计结构的破坏形态,调整承载力以加强或削弱某些部位
重视构件承受竖向荷载的安全
加强结构整体性——缝的设置
关于填充墙布置和材料选用
规范对结构平面及竖向面置的要求
钢筋混凝土框架构件设计
延性梁
延性柱
强节点、强锚固
剪力墙设计
悬臂翦力墙
联肢剪力墙(规则开洞的剪力墙)
剪力墙墙肢的加强措施
连梁的延性和设计
筒体结构
加强层与转换层
追问
能不能举个例子呢?具体说明一下啊?
参考资料: 百度一下
宏卓钢结构工程
2024-11-27 广告
2024-11-27 广告
钢结构人行天桥施工需精心组织,确保安全与质量。广东宏卓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采用先进工艺,从材料采购到加工制作,严格把控每一环节。现场安装时,遵循规范流程,精确对接构件,加强焊接质量,确保结构稳固。同时,注重施工安全,落实防护措施,保障人员安全...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宏卓钢结构工程提供
展开全部
箍筋作用是斜截面抗剪,所以箍筋直径和间距通过抗剪计算确定;箍筋加密区按照规范和构造手册确定,主要是加强梁柱核心区抗震能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看图纸 一般的箍筋都会有 200/100间距 这个100就是加密箍筋的间距!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按构造加密
抗剪计算满足要求,只需按构造加密
2、按计算加密
箍筋作用是斜截面抗剪,所以箍筋直径和间距通过抗剪计算确定;箍筋加密区按照规范 和构造手册确定,主要是加强梁柱核心区抗震能力。
具体间距100mm150mm、200mm按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取值。
抗剪计算满足要求,只需按构造加密
2、按计算加密
箍筋作用是斜截面抗剪,所以箍筋直径和间距通过抗剪计算确定;箍筋加密区按照规范 和构造手册确定,主要是加强梁柱核心区抗震能力。
具体间距100mm150mm、200mm按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取值。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看图纸啊 图纸上都有数据 会数数会除法运算就能算出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