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科幻片,太空题材的

讲述了俄美两国科学家搭载同一艘美国飞船在太空考察,但是飞到一半时,两国关系恶化,于是需要两国的科学家分道扬镳,太空中正好有还停有一艘俄国飞船没人,于是美国飞船找到了这艘飞... 讲述了俄美两国科学家搭载同一艘美国飞船在太空考察,但是飞到一半时,两国关系恶化,于是需要两国的科学家分道扬镳,太空中正好有还停有一艘俄国飞船没人,于是美国飞船找到了这艘飞船,并且把俄国人转移到上面,我记得片中的俄国飞船好像是链球状的 展开
 我来答
zkftxz
2011-03-04 · TA获得超过5127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190
采纳率:60%
帮助的人:2038万
展开全部
是《2010太空漫游记》2001的续集,上海译文刚出过全套的书克拉克写的一共4本2001,2010,2061,3001.
片名:2010太空漫游
译 名 2010:威震太阳神
◎片 名 2010
◎年 代 1984
◎国 家 美国
◎类 别 科幻/惊秫/动作/神秘
◎语 言 英语
◎字 幕 中文字幕
◎文件格式 HDRIP-RMVB
◎视频尺寸 752 X 320
◎文件大小 2CD
◎片 长 116 Min
◎导 演 彼得·海姆斯 Peter Hyams
◎主 演 坎迪丝·伯根 Candice Bergen .... SAL 9000 (voice)
海伦·米伦 Helen Mirren .... Tanya Kirbuk
罗伯·巴拉班 Bob Balaban .... Dr. R. Chandra, HAL's Inventor
Keir Dullea .... Dave Bowman
约翰·利特高 John Lithgow .... Dr. Walter Curnow
罗伊·谢德 Roy Scheider .... Heywood Floyd
玛多林·史密斯·奥斯巴内 Madolyn Smith-Osborne .... Caroline Floyd
Arthur C. Clarke .... Man on Park Bench (uncredited)
Elya Baskin .... Maxim Brajlovsky
Larry Carroll .... Anchorman on TV
Cheryl Carter .... Nurse
Mary Jo Deschanel .... Betty Fernandez, Bowman's Wife
Dana Elcar .... Dimitri Moisevitch
Taliesin Jaffe .... Christopher Floyd
Saveli Kramarov .... Dr. Vladimir Rudenko

◎简 介

2001年,大卫·鲍曼在土星受到神奇的异化。现在,在2010年,费洛伊德博士率领另一支控险队前往士星,他和队友们的任务是重新启动具有人类思维的电脑“哈尔—9000”,找出当年大卫鲍曼和飞船遭遇的真相。迎接他们的将是同样令人窒息的震惊……

影片评价
如果愿意,可以把本片当作是《2001:太空漫游》的姐妹片,因为它是“太空漫游”系列科幻作家克拉克的第二部作品,接着还有“2061”和“3001”两部小说面试。而此“2010”在1984年,由彼得海姆斯执导,虽不可能和大师库布力克的“2001”相提并论,但也获85年奥斯卡最佳音响、最佳视觉效果等5项提名。 在此找到了台湾科幻文学学者叶李华的“从二○○一到三○○一:克拉克的千年叙事诗”,截取该文部分,顺带介绍克拉克这位作家。

作家生平:

亚瑟.克拉克 (Arthur Charles Clarke) 于一九五○年代崛起英语科普科幻文坛,引领风骚长达半世纪,与艾西莫夫 (Isaac Asimov, 1920-1992) 及海莱因 (Robert Heinlein, 1907-1988) 鼎足而立,如今是廿世纪三大科幻小说家中唯一健在者。

这位大师的前半生相当平凡:一九一七年生于英格兰的索美塞特(Somerset);中学毕业后来到伦敦,在政府机构当公务员,公余时间活跃于科幻迷的圈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自一九四一年起在英国皇家空军担任雷达教官;一九四六年退伍后,才进入伦敦的国王学院,两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取得学士学位。

克拉克自小即对尖端科学极感兴趣,天文学及太空科学尤其是他的最爱,这奠定了他日后写作科普与科幻的基础。一九五○年,他出版了科普处女作《行星际飞行》(Interplanetary ***ht),次年又出版《太空探索》(The Exploration of Space),这两本书使他成为提倡太空旅行的权威。后来他又写了很多这方面的科普书籍及文章,对宣传太空旅行简直不遗余力。

由于克拉克博学多闻,并且对科学与技术的互动十分了解,因此长久以来,他对许多政府的科学决策都很有影响力。例如早在一九四五年,他就在<地球外的转播>这篇论文中倡导同步通讯卫星,而成为这个科技领域的先知(这篇历史性的论文发表于《无线电世界》)。除了写作之外,他还制作电视科普节目,对于西方世界的科学普及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因而获得联合国及许多国家颁发的学术奖项。
而身为一位科幻作家,克拉克亦享有极高的声誉。他曾获得三次雨果奖 (Hugo Award) 与三次星云奖 (Nebula Award),两者皆是科幻文坛的最高荣誉。包括一九八六年,以终身成就所荣获的星云科幻大师奖。

虽然很早就开始习作科幻,但克拉克直到一九四六年才正式发表科幻短篇。一九五一年,他的第一本长篇科幻《太空前奏》(Prelude to Space) 问世,同年又出版第二本长篇科幻《火星之沙》(The Sands of Mars)。值得一提的是,克拉克早期的科幻小说无论长篇或短篇,大都是以太空探险为主题。

从一九五六年起,克拉克定居斯里兰卡。热爱海洋的他认为这个岛国是人间天堂,他向往海底的奇妙世界,对潜水活动尤其著迷。一九五七年出版的长篇科幻《深海牧场》(The Deep Range),便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移居斯里兰卡之后,他还花了不少时间研究东方哲学。此后在他的科幻作品中,除了太空这个主题,海洋与东方文化也开始扮演重要角色。

相当耐人寻味的是,虽然克拉克是一位博古通今的科普科幻作家,又是一位硬科幻小说的基本教义派,笃信科技与人性都具有无穷的潜力,可是在他的作品中,却仍然不时出现“神”的形象与意象。重要的例子包括《童年末日》(Childhood's End)一书中的外星主宰,以及本文主题“太空漫游系列”中的神秘石板。

就科幻小说的文学面而言,克拉克受古典科幻宗师威尔斯 (H.G. Wells, 1866-1946) 的影响最深,因此在文字上较注重文学性,总是以优美的文笔娓娓道来。另一方面,由于本身的学术背景,他对科技细节的描写也是精确无比,给人一种身历其境的真实感。至于故事性与戏剧张力,反而不是他强调的重点。换句话说,克拉克是以散文诗的语体来撰写科幻小说,且执著于哲理上的探讨与科学上的考证,因此读者必须细细咀嚼,才能品尝出其中特有的浓郁香醇。

一九六四至六八年,克拉克与名导演库伯力克 (Stanley Kubrick, 1928-1999) 合作,拍摄了一部举世闻名的科幻经典之作《二○○一:太空漫游》。这部电影改编自克拉克于一九四八年撰写、一九五一年发表的科幻短篇<岗哨>(Sentinel,故事叙述月球山峰上发现数百万年前外星人留下的神秘建筑),剧本由克拉克与库伯力克联合执笔。在电影杀青时,克拉克也写出了同名的长篇小说。许多年后,克拉克陆续为这本书写了三本续集,分别是《二○一○:太空漫游》(一九八二年出版)、《二○六一:太空漫游》(一九八七年出版)、《三○○一:太空漫游》(一九九七年出版)。如今在全球科幻迷心目中,此一“太空漫游系列”已经成了克拉克的代名词。

从《二○○一》到《三○○一》,克拉克用抒情的笔调、精准的文字,写出自成一格的科幻叙事长诗。如果身为读者的您对这个系列并不熟悉,下列简介足以提供充分的前情提要,能让您以最短时间跨越千年时光,直接探索三○○一年的神秘星空。

本片涉及作品介绍:《二○一○:太空漫游》(2010: Odyssey Two)

二○○一年的“木星任务”失败之后,美国积极赶造“发现二号”,用以寻找仍在环绕木星的“发现号”。然而在“发现二号”完工前,无人操纵的“发现号”就有坠落木星的危险。

幸好俄国及时建好一艘“里欧诺夫号”,并善意地提出合作计画,邀请美国共同远征,一来取回“发现号”上的电脑资料,二来探索木星上空那块巨大的黑色石板。促成这次合作的美方代表,正是《二○○一》主角之一的佛洛依德博士。

于是美国派出三位代表,连同俄国的七名宇航员,组成一支十人太空远征军。三位美方代表包括佛洛依德本人,以及哈儿的设计者——印度裔的强德拉博士。

经过两年漫长的太空旅程,他们在来到木星的前夕,竟然发现有另一艘太空船后来居上。这艘命名为“钱学森号”的太空船由中国政府秘密建造,目标也是“发现号”上的资料。“钱学森号”之所以速度惊人,是因为并未携带返航的燃料。来到木星附近后,它并未直接与“发现号”会合,而是先降落到木卫二这个冰封的世界,以便汲取热核反应炉所需的燃料——纯水。
眼看中国太空人要成功之际,降落木卫二上的“钱学森号”忽然传来紧急呼叫。这紧急讯号由一位张教授发出,呼叫的对象是“里欧诺夫号”上的佛洛依德博士,因为他们两人曾有一面之缘。张教授以流利的英语,反覆强调木卫二上存在生命;他说那个生物长得像一棵巨大的榕树,被“钱学森号”的灯光引出水面,进而爬上那艘太空船。但它带上来的冰雪却压垮了“钱学森号”,如今张教授成了唯一的生还者。可是“里欧诺夫号”上的成员爱莫能助,“钱学森号”最后终于全军覆没。

又经历了千辛万苦,“里欧诺夫号”总算与“发现号”接合。强德拉博士开始忙著修理哈儿,佛洛依德等人则在近距离研究那块“老大哥”黑石板。虽然来自美俄两国,但成员相处得十分融洽,彼此的合作也极有默契。

就在这个时候,忽然有一颗“流星”从木星射向地球。其实那并非什么流星,而是自“老大哥”石板中苏醒、变成一种无形生命的鲍曼。他飞到地球上空,首先将半空中一颗氢弹引爆,消弭了一场人间浩劫。接著,他又造访了自己的女友与卧病的母亲。

这个“鲍曼”在回到木星附近后,又藉著哈儿的显示幕,警告佛洛依德“必须在十五天内离去”。而为了取信,他甚至利用尘埃塑造出自己的“原形”,证明自己已经是个超级生命体。

不过“里欧诺夫号”剩余的燃料有限,二十六天后才有适当的发射时机。但是基于上述的警告,他们想出了另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里欧诺夫号”与“发现号”绑在一起,先用“发现号”当推进装置,在半途将“发现号”抛弃后再正式点火。只是这样一来,就无法带哈儿回地球去。

在准备过程中,附近星空那块黑石板突然消失无踪!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坚定了船长的决心,于是“里欧诺夫号”立刻启程。与此同时,木星上竟然出现一块大黑斑,而且还在不断扩大。原来那是上百万个不断自我复制的石板,正在吞噬木星上的氢元素。

在“发现号”燃料用罄遭到抛弃后,“鲍曼”来到这艘太空船,利用哈儿发出一次又一次的讯息:“这些世界都是你们的,只有木卫二例外,别试图在那里登陆。”

不久木星整个被黑斑包围,接著发生一场惊天动地的大爆炸,距离木星不远的“发现号”也因为这次爆炸而粉身碎骨。不料“鲍曼”发觉哈儿仍在自己身边,原来哈儿也转变成类似的超级生命。

从此天空中多了一颗太阳,它就是木星爆炸后的产物;木卫二也不再是冰封的世界,而有希望发展出更复杂的生命。至于这颗新太阳的名字,大家最后的决定是“魔星”(Lucifer,亦正亦邪的光明使)。

这本小说也曾拍成电影 (2010:The Year We Make Contact, 1984出品),中文片名是“威震太阳神”。虽然也是一部十分精采的科幻片,但由于不是库伯力克执导,并未跳脱好莱坞的科幻窠臼,因此在艺术价值与知名度上略逊一筹。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