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大王哈默的资料。急。

简单一点,概括他事业取得成功。... 简单一点,概括他事业取得成功。 展开
 我来答
121176272
推荐于2016-11-09 · TA获得超过25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3万
展开全部
  亚蒙·哈默是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西方,他是点石成金的万能富豪,而在苏联和中国,他却是家喻户晓的“红色资本家”,因为他是第一个与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合作的西方企业家,被列宁亲切地称为“哈默同志”;他又是第一个乘坐私人飞机访问中国的西方企业家,被邓小平誉为“勇敢的人”,《哈默自传》在中国更是成了颇受欢迎的畅销书。
  哈默是俄国移民的后裔,于1898年5月21日生于美国纽约市。他的曾祖父弗拉基米尔是俄国犹太人,曾在沙皇尼古拉一世时以造船而成为巨富。到哈默的祖父雅各布娶妻生子时,一场台风引起的海啸把家财冲刷得荡然无存。1875年,雅各布带着妻子和儿子朱利叶斯移居美国。朱利叶斯长到15岁时,就放弃了学业,到一家钢铁厂当铸造工,以补贴家用。他年轻力壮,在工人中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参加了社会劳工党,组织工会,成为积极的社会主义者、朱利叶斯19岁时,去应聘当了药剂师。几年后,他用积攒下的工资买下了老板的药店,后来又开了两家分店,办了一家制药厂。就这样,这个年轻的社会主义者成了年轻的资本家。但是,朱利叶斯并没有放弃他的信仰,依然是美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忠实追随者。1897年在一次社会主义者郊游中,朱利叶斯与一个年轻的寡妇罗丝一见钟情,不久即结婚。一年后,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朱利叶斯特地给儿子起名为亚蒙·哈默,据称这取意于美国社会劳工党的旗徽“手臂(Arm)与锤子(Hammer)”。
  哈默出生后仅4个月,父亲朱利叶斯考上了哥伦比亚医学院。在后来的4年中,朱利叶斯既要经营药店和制药厂,又要攻读他的医学课程,但他不愧是铁打的汉子,做到了学业和事业两不误,终于在1902年毕业。这一成就的取得,对后来哈默的成长影响很大。
  朱利叶斯认为治病救人比做买卖赚钱更高尚,便毅然将药店和制药厂卖掉,在纽约市布朗克斯地区办了一家诊所,成了一名医生。他行医一生,曾拯救了5000多个婴儿的生命。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们长大了。哈默是三兄弟中最不听话的,但也是最富有创造精神的一个。他逃过学,经过父亲的教育,他变了,学习从中不溜上升到第一,课余还学会了摆弄无线电,制造飞机模型,并在高中毕业班演讲竞赛中获得了金质奖章。此外,他还迷上了诸如洛克菲勒、卡内基等白手起家的美国著名企业家的传记,开始四处寻找赚钱的门径。16岁那年,他正在读高中,就成功地做了第一笔“大买卖”。一天,他在百老汇大街看见一辆双座旧敞篷车在拍卖,决心要买下来。他向在药店售货的同母异父哥哥哈里借款,并胸有成竹地保证不久就偿还他。原来,他已从报纸的广告中找到可做的工作了,即用汽车为一个糖果商送货,每天可得到20美元的酬金。果然,两周后,他不仅如数还清了哥哥的钱,获得了这辆汽车,而且口袋里还有钱币在叮当作响。
  3年后,即1917年,哈默在完成两年的医学预科课程的基础上,踌躇满志地来到久负盛名的哥伦比亚医学院,递交了入学申请。主管注册的工作人员上下打量他后说:“你是朱利叶斯医生的儿子吧?1898年你出生的那年我办理了你父亲入学的申请,今天我又在这里欢迎你。”就这样,哈默自豪地成为哥伦比亚医学院的学生,命运之舟载着他似乎正沿着子承父业的方向前进。
  然而,有一天,父亲来到校园找到哈默,告诉儿子一个坏消息:他倾其积蓄投资的制药公司濒临破产。而且他本人因身体不好,特别是还想继续行医,没有精力去顾及公司的管理;因此,他要求儿子去当公司的总经理,但不许他退学。他强调说:“儿子,我过去就是这么于的,你也可以这样子。”
  其实,父亲的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哈默早就跃跃欲试。他极其兴奋地迎接了这样的挑战。为不误学业,哈默邀请一个家境贫困而学习优异的同学住在一起,免费供给对方食宿,条件是这位同学每天去上课,做大量的笔记,晚上带回给他,供他应付考试和写论文。有了这个学习的“替身”,哈默就可以专心致力于公司的经营了。他改革了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推销方法,组织了一支强有力的推销员队伍,并把公司名字也改为响亮的“联合化学制药公司”。哈默终于把岌岌可危的公司从破产边缘拯救过来,雇员从十几人发展到1500人,产品畅销全国,公司开始跨身于制药工业的大企业行列。
  时隔不久,哈默成了哥伦比亚医学院,乃至全国院校中独一无二的正在大学攻读的百万富翁。1919年美国的平均收入是625美元,而那一年哈默个人的净收入超过1亿美元。在学习上,他的大多数考试成绩是“A”,并被评为毕业班里“最有前途的学生”。1921年6月,他取得了童年时就梦寐以求的医学博士学位。从此,人们始终尊称他为博士,尽管他以后从未正式行过医。
  这时,哈默决定利用从课业结束到实习开始之间短短半年的间隔,做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即去苏联访问。十月革命后,哈默的父亲作为美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对苏联十分关注,并向被封锁的布尔什维克政权提供过必需品。但由于一次医疗事故,1920年6月,哈默的父亲受审入狱。这一突然变故,使年轻气盛的哈默决心完成父亲未遂的愿望,到父亲出生的国家,去帮助苏联战胜正在那里蔓延的饥荒和伤寒。
  于是,哈默以200万美元的售价卖掉了制药公司,而花了十几万美元买下一座野战医院以及与之配套的医药用品和医疗器材,还花了1.5万美元买了一辆救护车,在车身侧面刷上“美国赴莫斯科医疗团”字样。他要把这些作为见面礼物送给苏联人。当时的苏联与大多数西方国家隔绝,因此在许多人看来,哈默此行无异于到月球上去探险。就这样,23岁的哈默走上了一条将从根本上改变他的生活的道路。
  这位年轻的百万富翁一路上历尽艰辛,终于在1921年初夏到达苏联。由于旅途劳累,他病倒了。但他毫无怨言,谢绝特殊优待,与苏联人民一起过着战时凄苦的生活。他每天坚持背诵和学习使用100个俄语单词,以便能很快开始工作。
  1921年8月初,哈默随一个代表团到乌拉尔地区考察。这里的情况令他大惑不解:一方面蕴藏着巨大的宝藏,物产丰富,白金、宝石、毛皮等贵重物品几乎应有尽有;另一方面饥荒严重,饿殍遍野,最起码的生活必需品奇缺。于是,他问带队的苏联人:“为什么你们不出口这些东西换口粮食?”“那不可能,”他们回答,“欧洲刚刚解除对我们的封锁,要卖出这些东西,进口粮食,所需时间太长。而且要使乌拉尔地区的人民免于饥饿,至少需要100万蒲式耳的粮食。”这时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哈默头脑中形成。他联想到当时美国粮食大丰收,粮价已跌到每蒲式耳1美元,便提出建议:“我有100万美元的资金,可以在美国紧急收购100万蒲式耳的小麦,海运到彼得格勒,卸下粮食后,再将价值100万美元的毛皮和其它货物运回美国。”哈默的建议很快传到莫斯科,列宁亲自回电表示认可这笔交易,并请哈默速返莫斯科。
  到达莫斯科的第二天,哈默就被召到列宁的办公室。为使年轻的苏维埃得到休养生息,列宁当时正实行新经济政策,因此对哈默的提议格外重视。列宁从办公桌边站起来欢迎哈默,并用英语与他亲切交谈。当列宁代表苏联政府向哈默表示诚挚的感谢时,这位伟大的革命家竟激动地流下了热泪。从此,他们之间结下了真挚而深厚的友谊。列宁鼓励哈默投资办厂,允许他开采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棉矿,从而使他成为布尔什维克苏联第一个取得矿山开采权的外国人。
  美苏的易货贸易由此开始。哈默组织了美国联合公司,沟通了30多家美国公司,他俨然成了苏联对美贸易的代理人。后来,由于一次偶然的发现,哈默在苏联办起了铅笔厂。一天,他顺便走进一家文具店想买铅笔,但店里只有价格昂贵的德国货。他灵机一动,发现制造铅笔是一项新的有利可图的事业。他本人并不懂得怎样制造铅笔,但他懂得如何使用懂行的人。他以高薪从德国和英国聘来技术人员兴办铅笔厂,用美国的计件工资制度来管理生产,结果短短七八个月,就奇迹般地投入生产,第一年就达到了250万美元的产值。几年后,哈默不仅满足了苏联铅笔、钢笔市场的需要,而且把20%的产品出口到英国等十几个国家。这家工厂很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铅笔厂之一,给哈默也带来了几百万美元的收入。
  哈默在莫斯科度过了将近10年,苏联成了这位亿万富翁的发迹地,同时他也用自己的努力支持了年轻的苏维埃政权。
  然而,哈默一生中最活跃的时期却是1931年从苏联回美国后开始的。他四面撒网,点石成金,不管从事哪种行业,都取得了成功。他就像一名万能的魔术师,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从大礼帽里变出一只又一只兔子来。他的经营范围令人眼花缭乱,除了从事艺术品买卖之外,他还涉足无线电广播事业、黄金买卖和慈善事业;而最能显示他的才干的,却是从事威士忌酒和种牛生意。
  哈默回到美国时,正值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但他却认为是赚钱的机会到了。他的眼睛虽然盯着艺术品销售的生意,可他的耳朵却在倾听四面八方的信息。他捕捉到一个清晰的信息:罗斯福正在走向白宫总统的宝座,如果他一旦当选,实施他的新政,那么,1919年颁布的禁酒令将被废除。这将意味着全国对啤酒和威士忌的需求激增,酒桶数量也会呈现出空前的需求,而当时市场上却没有酒桶出售。哈默当机立断,立即从苏联订购了几船优质木材,在纽约码头设立了一座临时的桶板加工厂,并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座现代化的酒桶厂。禁酒令废除之日,也正是哈默制桶公司的酒桶从生产线上源源滚下之时,他的酒桶被各制酒厂用高价抢购一空。哈默不满足于当一名酒桶供应商,又插手制酒业,开始经营威士忌酒生意。他接连购买了多家酿酒厂,采取大幅度削价和大做广告等手段,很快战胜了所有的竞争对手。他的丹特牌威士忌酒一跃而成为全美第一流名酒,年销售量高达100万箱。
  酒桶把哈默引进了威士忌酒行业,而他爱好吃牛排的习惯又把他引入了另一个领域,即养牛业,并同样大获成功。
  哈默闯入养牛业也纯属偶然。有一次他埋怨市场上买不到优质牛排,他的一名雇工就建议去买头牛杀了吃。牛买回来了,却是一头怀上小牛的母牛。哈默认为自己还不至于馋到杀怀孕母牛的地步,于是就把牛放养在庄园里。恰好哈默的邻居是一位养牛专家,专门培育安格斯良种牛,他不仅替哈默买回的那头母牛顺利接产,而且时隔不久又让这头母牛与他的公牛交配,生下了具有安格斯种牛优良品质的小牛。哈默对养牛专家感动之余,也对养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他的头脑中闪现出新的商业脑电波:以酿酒的副产品饲养种牛,不失为化残渣为黄金之举。
  说干就干,哈默迅速筹建了一家繁殖种牛的大牧场,并花上10万美元买下了本世纪最好的一头公牛——“埃里克王子”。在随后的3年中,仅靠埃里克王子就繁殖了1000头牛犊,其中包括6头世界冠军,为他赚了200万美元。哈默也从此由养牛的门外汉变为种牛业公认的领袖人物。
  1956年,哈默58岁。他在商战中积累的财富,多得连他自己也数不清。他确实打算从商界隐退,携他的第三任新婚妻子,举家迁往加利福尼亚,准备平平静静地安享晚年。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充满诱惑力的石油业把他征服了,他又开始过起“人生始于六十”的新生活,一跃成为举世闻名的石油巨子。
  当时在加利福尼亚州有一家濒临破产的西方石油公司,其实际资产只有3.4万美元,3个雇员和几口快要报废的油井,公司的股票每股只卖18美分。哈默的一个远亲,是洛杉矶远近闻名的会计师,他向哈默建议,投资这家石油公司。因为根据美国政府对石油业的倾斜政策,用于尚未出油的油井的资金无须报税。对于赋闲的哈默来说,他无意收购这家公司,但却愿意借给西方石油公司5万美元,让他们再打两口井。如能出油,双方各得50%利润,如果不出油,哈默投人的这笔资金可作为亏损从应缴税款中扣除。出乎意料的是,两口井都出油了。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一下子涨到每股1美元,哈默也尝到了甜头,开始涉足石油业。不久,哈默成了这家公司的最大股东,1957年7月当选为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
  哈默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冒着巨大的风险,开始建立一个石油王国。他招兵买马,物色到最优秀的钻井工程师和最出色的地质学家,1961年终于在加利福尼亚钻探到两个巨大的天然气田。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价格一跃上升到每股15元,公司的实力也足以与那些世界上较大的石油公司分庭抗礼了。
  那时,世界上的大部分富饶的大油田,早已是号称“七姊妹”的西方七大石油公司的天下,哈默难以染指。于是,具有冒险精神的哈默,顶住公司内外的压力,把赌注押在利比亚。在别的石油公司放弃的没有希望出油的两块租借地上,哈默锲而不舍,1966年底,终于发现了石油大矿脉,开出两个盛产高级原油的新油田。西方石油公司在哈默的经营下,业务蒸蒸日上,利润逐年上升,石油勘探范围不断扩大,从国内到国外,从陆上到海洋,先后在中东、北海、南美以及巴基斯坦、中国南海等地找到了丰富的油源。尤以在北海地区取得的成绩最为明显:他的公司进去最晚,却最早出油。1974年,他的西方石油公司年收入为60亿美元。到1982年,西方石油公司已成为全美第12个大工业企业,成为紧挨着“七姊妹”的世界第8个最大的石油公司。
  为了更好地适应风云变幻的商界需求,哈默经营的诀窍之一就是从来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实行多方位经营。这是他久盛不衰的法宝。
  年年底,西方石油公司在利比亚发现石油后不久,哈默就以8800万元的股票先后买下珀米安与麦克伍德公司、加勒特研究与发展公司。1968年1月,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上涨到每股100美元以上,哈默及时将每一老股改为三个新股,后来每一新股的价格又升到55美元。哈默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以公司的股票当货币使用,发展煤炭和化工制品等多种经营。
  1968年初,西方石油公司以1.5亿美元的代价买下美国排名第三的煤炭公司——岛溪煤矿公司。该公司年销售额1.5亿美元,原煤蕴藏量达35亿吨。1974年,岛溪煤矿公司的净利润已近1亿美元。
  1968年7月,西方石油公司又以8亿美元优先股的代价买下胡克化学与塑料制品公司,这是美国前所未有的最大一笔兼并买卖。
  到了70年代,哈默的目光又转向更广阔的领域。
  1972年,经过许多政治波折和变化后,哈默与苏联做成了一项长达20年的200亿美元的化肥生意,把美苏贸易推向高峰。
  1979年5月,应邓小平同志的邀请,81岁的哈默成为第一个乘坐私人飞机访问中国的西方企业家。此后,西方石油公司与我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经济合作协议。其中,年产1533万吨原煤的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是哈默博士与我国合作的最大项目,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
  1981年,西方石油公司同美国两家主要的肉类加工企业合并,这就使西方石油公司同时成为美国规模最大的生产肉制品的企业。
  就这样,西方石油公司的业务构成已由单一的石油企业发展成为包括煤炭、化学、肥料、金属处理等多种类的综合企业。迄今为止,它已在世界5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销售额近200亿美元。
匿名用户
2011-03-05
展开全部
阿曼德·哈默(Hamer Armand,1898~1990,也译亚蒙·哈默)美国石油公司主管,企业家和艺术品收藏家 阿曼德·哈默(1898年——1990年),美国石油公司主管,企业家和艺术品收藏家。 1898年5月21日,阿曼德·哈默出生于美国纽约曼哈顿区。他的一生对前苏联、利比亚、秘鲁等国和本土的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等州的经济有着巨大影响。 这位亿万富翁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他曾经涉足过很多完全不同的领域,如铅笔制造、酿酒、养殖良种牛,每个行业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功,直至最终投身石油业,成为主宰世界石油业的几大巨擘之一。哈默的辉煌成就绝非偶然,他丰富的人生经历是一个信念坚定、勇于冒险、不断开拓、独具商机慧眼的人的生动写照。 16岁的哈默在读高中时就开始了他一生中第一笔巨额生意,他用从哥哥那借来的钱买了辆旧敞篷车,在圣诞节期间为某公司运送糖果,在两个星期内他便还清借款,除拥有了那辆车还有剩余的钱。哈默初露锋芒是在哥伦比亚医学院就读时期,为拯救父亲投资的古德制药厂出现的危机,哈默一边上学一边接管这个制药厂,经过改革药品包装和交货方式,使古德制药厂不但度过了难关,而且规模日益壮大,年轻的大学生哈默也很快成了百万富翁。 1921年,在当实习医生之前,哈默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刚刚经历一战重创、处于饥荒之中的俄国。他花10万美元购买了一座一战遗留下来的野战医院并配备了价值7万美元的物资器材,带着这些礼物哈默来到了莫斯科,在那里会见了列宁并得到这位领袖的支持。1924年,哈默决心在苏联筹建铅笔制造厂。通过对当时老牌铅笔制造商法伯铅笔公司的调研,哈默了解到法伯家族实行封闭严厉的管制,于是他用高薪和自由平等来吸引其精干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莫斯科郊外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铅笔厂。1926年,该厂铅笔年产量接近一亿支,钢笔猛增至9500万支,这不仅满足了俄国的需要,而且百分之二十的产品出口到十几个国家。 敏锐的嗅觉和睿智的判断力使哈默有机会走进开始完全陌生的威士忌酒行业并取得非凡的成就。哈默预见到罗斯福终将登临白宫宝座并实行新政,届时禁酒法令就会被废除,随之而来的将是对威士忌酒桶空前高涨的需求。果然,哈默订购并加工成的大量酒桶在禁酒令废除时被抢购一空。此后,哈默又购买了美国制酒公司的股票,并在一位化学工程师的建议下,用巧妙的办法把作为股息的3000桶威士忌酒变成了15000桶。之后,哈默建成几家制酒厂将这些酒罐装成瓶并取得“丹特”等商标,在全国推广“丹特”品牌并用低廉价格抢占市场,从而只用了两年就使“丹特”牌威士忌酒一跃成为美国一流名酒,每年销售量高达一百万箱。 不久后,厌倦了威士忌酒事业的哈默又奇迹般成为了安格斯良种牛养殖业公认的领袖人物。他购买了大批安格斯良种牛,用制酒厂副产品土豆浆渣养殖,在新泽西州雷德班克建立名为“幻影岛”的牧场,并拍卖这些良种牛,赚取了高额利润。 阿曼德·哈默
在这位商界奇才的胸膛里燃烧的是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哈默的一生从未停止超越。他在晚年使自己毕生的事业达到了鼎盛,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成为主宰世界石油业的“石油七姐妹”之一。在利比亚经过千辛万苦,西方石油公司成功勘探出日产高级原油十万桶的奥吉拉油田以及两个巨大的石油矿脉,西方石油公司以日产原油72000桶而一跃成为当地最大油井的拥有者。接着,哈默又收购了欧洲几家大型石油运输、加工销售公司,成为当时西方著名的石油大亨。 哈默同时又是一位著名的艺术品收藏家。1990年他在洛杉矶创建了阿曼德·哈默艺术博物馆,以收存他的大量珍藏。 1990年12月10日,哈默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洛杉矶去世。
编辑本段访问苏联
美苏贸易
阿曼德·哈默这时,哈默做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去苏联访问。十月革命后,哈默的父亲作为俄罗斯后裔,且 阿曼德·哈默
又是美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对苏联十分关注,并向被封锁的苏联红色政权提供过生活必需品。但由于一次医疗事故,1920年6月,哈默的父亲受审入狱,年轻气盛的哈默决心完成父亲未遂的愿望,到父亲出生的国家,去帮助苏联战胜正在那里蔓延的饥荒和伤寒。 1921年初夏,哈默到达苏联。在看到苏联马拉尔地区大量的白金、宝石、毛皮卖不出去,而粮食又严重短缺的时候,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哈默头脑中形成。他联想到当时美国粮食大丰收,粮价下跌,便提议:以100万美元的资金,在美国紧急收购小麦,海运到彼得格勒,卸下粮食后,再将价值100万美元的毛皮和其他货物运回美国。哈默的建议很快被苏联高层采纳,列宁亲自回电表示认可这笔交易,并请哈默速抵莫斯科。 到达莫斯科的第二天,哈默就受到了列宁的接见。为使年轻的苏维埃得到休养生息,列宁格外重视哈默的提议。从此,他们之间结下了真挚而深厚的友谊。列宁鼓励哈默投资办厂,允许他开采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棉矿,从而使他成为苏联第一个取得矿山开采权的外国人。 美苏的易货贸易由此开始。
种牛业
哈默组织了美国联合公司,集中了30多家美国公司,他俨然成了苏联对美贸易的代理人。 哈默在苏联度过了将近10年,苏联成了这位美国青年从百万富翁变为亿万富翁的发迹地。 但是,哈默一生中最活跃的时期却是1931年从苏联回美国后开始的。哈默返美时,正值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但是,他却认为赚钱的机会到了--他捕捉到一个准确的信息:罗斯福正在走向白宫总统的宝座,如果他一旦当选,那么,1919年颁布的禁酒令将被废除。这将意味着全国对啤酒和威士忌的需求激增,酒桶的市场将会呈现空前的需求,而当时市场上却没有酒桶出售。哈默当机立断,立即从苏联订购了几船优质木材,在纽约码头设立了一座临时的桶板加工厂,并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座现代化的酒桶厂--禁酒令废除之日,也正是哈默制桶公司的酒桶从生产线上源源不断地滚下之时,他的酒桶被各制酒厂用高价抢购一空! 哈默乘胜追击,进军制酒业,开始经营威士忌酒生意。他接连购买了多家酿酒厂;采取大幅度削价和大做广告等手段,很快就战胜了所有的竞争对手。他的丹特牌威士忌酒一跃而成为全美一流名酒,年销售量高达100万箱。哈默有爱吃牛排的习惯--是这一习惯,把他引入了另一个领域,即养牛业,并大获成功。 哈默闯入养牛业颇为偶然。有一次他埋怨市场上买不到优质牛排,他的一名雇工就建议去买头牛杀了吃。牛买回来了,却是一头怀上小牛的母牛。哈默认为自己还不至于馋到杀怀孕母牛的地步,于是就交代人把牛放养在庄园里。正巧哈默的邻居是一位养牛专家,专门培育安格斯良种牛,他不仅替哈默买回的那头母牛顺利接产,而且时隔不久,又让这头母牛与他的公牛交配,生下了具有安格斯种牛优良品质的小牛。有了这一事件的启发,哈默头脑中闪现出新的商业脑电波:以酿酒的副产品饲养种牛,岂不是化残渣为黄金之举么? 哈默迅速筹建了一家繁殖种牛的大牧场,并花了10万美元买下了20世纪最好的一头公牛--"埃里克王子"。在随后的3年里,仅靠"埃里克王子"就繁殖了上千头牛犊,其中包括6头世界冠军,为他赚了200万美元。哈默也从此由养牛的门外汉变为种牛业公认的领袖人物。
编辑本段凝造帝国
阿曼德·哈默1956年,哈默58岁。他在商战中积累的财富,多得连他自己也数不清。他确实打算从商界隐退, 阿曼德·哈默
安享晚年。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充满诱惑力的石油业又把他吸引住了,他又一跃成为扬名世界的石油巨子。
背景
当时,在加利福尼亚州有一家濒临破产的西方石油公司,其实际资产只34万美元,还有3个雇员和几口快要报废的油井,公司的股票每股只卖18美分。有人向哈默建议,投资这家石油公司。因为根据美国政府对石油业的倾斜政策,用于尚未出油的油井的资金无须报税。对于想退休的哈默来说,他无意收购这家公司,还借给了西方石油公司5万美元,让他们再打两口井。如能出油,利润由双方对半分成;如果不出油,哈默投入的这笔资金可作为亏损从应缴税款中扣除。意想不到的是,两口井都出油了。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一下子涨到每股1美元,哈默也尝到了甜头,开始涉足石油业。不久,哈默成了这家公司的最大股东。
石油事业
1957年7月当选为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 哈默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冒着巨大的风险,开始建立起一个石油王国。他招兵买马,聘请到最优秀的钻井工程师和最出色的地质学家,1961年终于在加利福尼亚钻探到两个巨大的天然气油田。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价格一路上涨到每股15元,公司的实力也足以与那些世界上较大的石油公司抗衡了。1974年,他的西方石油公司年收入为60亿美元。到1982年,西方石油公司已成为全美第12大工业企业。有人向哈默讨教致富的秘决: "为什么你从制药到制造铅笔,从酿酒到经营艺术品,从饲养奶牛到开采石油等都能经营?""生意有其内在的联系,一件连着一件,抓住机会,把握时机,努力奋斗,你就会取得成功。"哈默同时解释,他的成功还在于:一个人要有特别敏锐的商业嗅觉,能把握商业良机,能在不熟悉的领域内抓住关键问题并善于处理。 哈默有3辆罗尔斯--罗伊斯高级轿车和一架价值数百万美元的私人喷气式飞机,拥有数艘豪华游艇。在洛杉矶、纽约的格林威治村、伦敦、莫斯科等地都有豪华的别墅和公寓。
哈默与艺术
他喜欢收藏艺术品,"这些艺术杰作使我们得以净化,得以升华"。他的收藏品至少值1亿美元。 他以举办珍藏品展览来扩大外事活动,"在沟通西方与东方的艺术与文化交流方面,我可以自诩是当今最有影响的人了"。 1972年,74岁高龄的哈默与苏联做成了一项长达20年的200亿美元的化肥生意,把美苏贸易推向高峰。 1979年5月,81岁的哈默应邓小平的邀请,成为第一个乘坐私人飞机访问中国的美国企业家。此后,美方石油公司与我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经济合作协议。其中,年产1533万吨原煤的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是哈默与中国内地合作的最大项目,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
编辑本段哈默定律
哈默定律:天下没有坏买卖 提出者:西方石油公司董事哈默 点评:天下没什么坏买卖,只有蹩脚的买卖人。 哈默定律的由来 犹太人阿曼德·哈默1898年生于纽约,1917年在医学院学习期间掌管了父亲的一家制药工厂。由于经营有方,他成为当时美国惟一的大学生百万富翁。他在20世纪20年代与苏联进行了大量的易货贸易,无论从生意上还在和苏联领导人的关系上都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后来他又涉足艺术品收藏与拍卖、酿酒、养牛、石油等行业,在每一个领域里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功。无论从哪个方面说,他都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以九十岁的高龄仍然在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的位置上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每年都在空中飞行几十万公里。1987年他完成了《哈默自传》,这是他一生成功经验的浓缩,在这本书里,就有哈默定律。哈默定律说的是:天下没什么坏买卖,只有蹩脚的买卖人。
经典案例
1924年1月16日列宁逝世,这对哈默继续在苏联的活动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就在他考虑是否有必要继续留在那里的时候,他随便走进一家商店,想买一枝铅笔。售货员给他拿了一枝德国造铅笔。在美国这种铅笔只值两三美分,在苏联却值26美分。哈默大度地花了一美元买下了这枝铅笔。在他的头脑中,已把这枝铅笔同百万美元的生意联系起来了。他跑去问当时的苏联教育人民委员克拉辛:“您的政府是不是已经制订了要求每个苏联公民都得学会读书和写字的政策?”“当然,我们认为这是我们的基本任务之一。”“假如是这样的话,我想要获得一张生产铅笔的执照。”事情就这样办成了,而此时的哈默还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制造铅笔。他跑到德国和英国,花高薪聘请制造铅笔的行家里手,随后哈默回到莫斯科选址建厂。虽然他深切地感到,他在列宁保护下的黄金时代已发生巨大变化,但他历经艰苦,工厂终于办起来了,而且提前几个月开工,以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铅笔工厂。 还有一个卖梳子的故事。经理考验推销员,给他们一天的时间去向和尚推销梳子。第一个人宣传梳子质量如何好,对头发是如何好,还可以按摩,最后他骗了一个头上长癞的小和尚说梳子可以抓痒,终于卖出了一把。第二个聪明一点,他提醒和尚说香客们的头发被风吹乱了是对佛大不敬,而和尚如果听之任之的话就是一种罪过了,结果他卖出了十把——每座佛像前一把。第三个竟然卖出了三千把!经理问是怎么做到的,他说:我到了最大的寺庙里,直接跟方丈讲,你想不想增加香火钱?方丈说想。我就告诉他,在寺最热闹的地方贴上告示,捐钱有礼物拿。什么礼物呢?一把功德梳。这个梳子有个特点,一定要在人多的地方梳头,这样就能梳去晦气梳来运气。于是很多人捐钱后就梳头,这样又使得更多的人去捐钱。三千把一下就卖光了。
管理启示
从这两个故事可以看出: 或取或舍显高下,一买一卖见智愚。 要克服恐惧与忧虑,请保持忙碌。
编辑本段世界公民
哈默的一生经历了一个世纪的9/10,他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也是一位为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和平使者。 1987年9月13日邓小平会见哈默
苏联结缘
在苏联最困难的时期,他是第一个伸出援助之手,并沟通了苏美贸易渠道的西方商人。由于他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领导人都保持着友谊,便经常奔波于不同的国家传递和平信息、奔走于世界各国首脑之间进行私人外交活动。他曾设法促进美苏两国进行会谈,共同研究“星球大战”计划,共同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决定。 他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和平与人权会议”的发起者和赞助人。他经常慷慨解囊支持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他创办癌病研究中心,担任美国总统3人癌症研究顾问小组主席。他亲自率领医疗小组,去苏联抢救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受害者。
中国之交
不仅如此,他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盛赞哈默当年对列宁的帮助,并邀请他到中国访问,希望哈默能为中国经济建设做出贡献。80高龄的哈默于当年便应邀访问中国,以后又多次来华,开始为中美贸易铺路搭桥。1982年,他与中国有关部门签订了山西平朔露天煤矿的可行性意向,并于1986年正式破土动工,这是当时最大的一项中外合资项目。此后,他的石油公司投标开采中国海洋石油资源,成为取得中国近海勘探石油权的第一家美国公司。1982年3月,哈默把他珍藏半个世纪之久的艺术珍品带到中国,在北京举办了“哈默藏画五百年原作展览”,为中美文化交流打开一扇窗口。
捐助
像这样的事情,哈默做了很多很多,他一生捐赠出去的钱自己都数不清了,为犹太人,为反法西斯,为和平,为教育……他永远没有停止自己的步伐。1990年11月12日,阿曼德·哈默这本精彩纷呈的书终于合上了最后一页,这位百战百胜的“经营之神”、走遍世界各地的公民因病逝世,享年92岁。
编辑本段石油大王
尊严的含金量--美国石油大王哈默 阿曼德·哈默
尊严的含金量 80多年前的一个冬天,美国南加州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的流亡者。镇长杰克逊大叔给一批又一批的流亡者送去粥食。这些流亡者,显然已好多天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接到东西,连一句感谢的话语也来不及说,就个个狼吞虎咽,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只有一个人例外。当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的面前时,这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问:先生,吃您这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杰克逊大叔想,给一个流亡者一顿果腹的饮食,每一个善良的人都会这么做。于是他说: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您来做。 那个流亡者的目光顿时黯下去了,他硕大的喉结剧烈地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便不能随便吃您的东西,我不能没有经过劳动,便平白得到这些东西!杰克逊大叔想了想又说: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您帮忙。不过,等您吃过饭后,我就给您派活儿。 不,我现在就做活儿,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那个青年站起来说。杰克逊大叔十分赞赏地望着这个青年人,但他知道这个年轻人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又走了这么远的路,可是不给他做些活儿,他是不会吃下这些东西的。杰克逊大叔思忖片刻说:小伙子,你愿意为我捶捶背吗?说着,就蹲在那个青年人跟前。青年人只好也蹲下来,十分认真而细致地给杰克逊大叔轻轻地捶背。 捶了几分钟,杰克逊大叔十分惬意地站起来说:好了,小伙子,你捶得棒极了,刚才我的腰还直犯困,可现在,它舒服极了。杰克逊大叔说完,将食物递给那个青年人。青年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杰克逊大叔微笑着注视着那个青年说:小伙子,我的庄园现在太需要人手了,如果你愿意留下来的话,那我可就太高兴了。 那个青年人就留下来,并很快成了杰克逊大叔庄园里的一把好手。过了两年,杰克逊大叔还把自己的女儿玛格珍妮许配给了他,杰克逊大叔告诉女儿说: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阿曼德·哈默
20多年后,那个青年果然拥有了一笔让所有美国人都羡慕的财富。这个青年人就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 美国企业界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曾被称为“经营之神”、“幸运之神”。在大学时就成为美国第一位在校的百万富翁,后成为美苏贸易代理人,与东西方政界的领导人都有深厚交情,在全世界享有盛誉。 他曾经投资过一家要倒闭的石油公司,现在已经世界第八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柏清廉
2011-03-05 · TA获得超过90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1万
展开全部
亚蒙·哈默是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西方,他是点石成金的万能富豪,而在苏联和中国,他却是家喻户晓的“红色资本家”,因为他是第一个与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合作的西方企业家,被列宁亲切地称为“哈默同志”;他又是第一个乘坐私人飞机访问中国的西方企业家,被邓小平誉为“勇敢的人”,《哈默自传》在中国更是成了颇受欢迎的畅销书。
哈默是俄国移民的后裔,于1898年5月21日生于美国纽约市。他的曾祖父弗拉基米尔是俄国犹太人,曾在沙皇尼古拉一世时以造船而成为巨富。到哈默的祖父雅各布娶妻生子时,一场台风引起的海啸把家财冲刷得荡然无存。1875年,雅各布带着妻子和儿子朱利叶斯移居美国。朱利叶斯长到15岁时,就放弃了学业,到一家钢铁厂当铸造工,以补贴家用。他年轻力壮,在工人中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参加了社会劳工党,组织工会,成为积极的社会主义者、朱利叶斯19岁时,去应聘当了药剂师。几年后,他用积攒下的工资买下了老板的药店,后来又开了两家分店,办了一家制药厂。就这样,这个年轻的社会主义者成了年轻的资本家。但是,朱利叶斯并没有放弃他的信仰,依然是美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忠实追随者。1897年在一次社会主义者郊游中,朱利叶斯与一个年轻的寡妇罗丝一见钟情,不久即结婚。一年后,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朱利叶斯特地给儿子起名为亚蒙·哈默,据称这取意于美国社会劳工党的旗徽“手臂(Arm)与锤子(Hammer)”。
哈默出生后仅4个月,父亲朱利叶斯考上了哥伦比亚医学院。在后来的4年中,朱利叶斯既要经营药店和制药厂,又要攻读他的医学课程,但他不愧是铁打的汉子,做到了学业和事业两不误,终于在1902年毕业。这一成就的取得,对后来哈默的成长影响很大。
朱利叶斯认为治病救人比做买卖赚钱更高尚,便毅然将药店和制药厂卖掉,在纽约市布朗克斯地区办了一家诊所,成了一名医生。他行医一生,曾拯救了5000多个婴儿的生命。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们长大了。哈默是三兄弟中最不听话的,但也是最富有创造精神的一个。他逃过学,经过父亲的教育,他变了,学习从中不溜上升到第一,课余还学会了摆弄无线电,制造飞机模型,并在高中毕业班演讲竞赛中获得了金质奖章。此外,他还迷上了诸如洛克菲勒、卡内基等白手起家的美国著名企业家的传记,开始四处寻找赚钱的门径。16岁那年,他正在读高中,就成功地做了第一笔“大买卖”。一天,他在百老汇大街看见一辆双座旧敞篷车在拍卖,决心要买下来。他向在药店售货的同母异父哥哥哈里借款,并胸有成竹地保证不久就偿还他。原来,他已从报纸的广告中找到可做的工作了,即用汽车为一个糖果商送货,每天可得到20美元的酬金。果然,两周后,他不仅如数还清了哥哥的钱,获得了这辆汽车,而且口袋里还有钱币在叮当作响。
3年后,即1917年,哈默在完成两年的医学预科课程的基础上,踌躇满志地来到久负盛名的哥伦比亚医学院,递交了入学申请。主管注册的工作人员上下打量他后说:“你是朱利叶斯医生的儿子吧?1898年你出生的那年我办理了你父亲入学的申请,今天我又在这里欢迎你。”就这样,哈默自豪地成为哥伦比亚医学院的学生,命运之舟载着他似乎正沿着子承父业的方向前进。
然而,有一天,父亲来到校园找到哈默,告诉儿子一个坏消息:他倾其积蓄投资的制药公司濒临破产。而且他本人因身体不好,特别是还想继续行医,没有精力去顾及公司的管理;因此,他要求儿子去当公司的总经理,但不许他退学。他强调说:“儿子,我过去就是这么于的,你也可以这样子。”
其实,父亲的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哈默早就跃跃欲试。他极其兴奋地迎接了这样的挑战。为不误学业,哈默邀请一个家境贫困而学习优异的同学住在一起,免费供给对方食宿,条件是这位同学每天去上课,做大量的笔记,晚上带回给他,供他应付考试和写论文。有了这个学习的“替身”,哈默就可以专心致力于公司的经营了。他改革了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推销方法,组织了一支强有力的推销员队伍,并把公司名字也改为响亮的“联合化学制药公司”。哈默终于把发发可危的公司从破产边缘拯救过来,雇员从十几人发展到1500人,产品畅销全国,公司开始跨身于制药工业的大企业行列。
时隔不久,哈默成了哥伦比亚医学院,乃至全国院校中独一无二的正在大学攻读的百万富翁。1919年美国的平均收入是625美元,而那一年哈默个人的净收入超过1亿美元。在学习上,他的大多数考试成绩是“A”,并被评为毕业班里“最有前途的学生”。1921年6月,他取得了童年时就梦寐以求的医学博士学位。从此,人们始终尊称他为博士,尽管他以后从未正式行过医。
这时,哈默决定利用从课业结束到实习开始之间短短半年的间隔,做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即去苏联访问。十月革命后,哈默的父亲作为美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对苏联十分关注,并向被封锁的布尔什维克政权提供过必需品。但由于一次医疗事故,1920年6月,哈默的父亲受审入狱。这一突然变故,使年轻气盛的哈默决心完成父亲未遂的愿望,到父亲出生的国家,去帮助苏联战胜正在那里蔓延的饥荒和伤寒。
于是,哈默以200万美元的售价卖掉了制药公司,而花了十几万美元买下一座野战医院以及与之配套的医药用品和医疗器材,还花了1.5万美元买了一辆救护车,在车身侧面刷上“美国赴莫斯科医疗团”字样。他要把这些作为见面礼物送给苏联人。当时的苏联与大多数西方国家隔绝,因此在许多人看来,哈默此行无异于到月球上去探险。就这样,23岁的哈默走上了一条将从根本上改变他的生活的道路。
这位年轻的百万富翁一路上历尽艰辛,终于在1921年初夏到达苏联。由于旅途劳累,他病倒了。但他毫无怨言,谢绝特殊优待,与苏联人民一起过着战时凄苦的生活。他每天坚持背诵和学习使用100个俄语单词,以便能很快开始工作。
1921年8月初,哈默随一个代表团到乌拉尔地区考察。这里的情况令他大惑不解:一方面蕴藏着巨大的宝藏,物产丰富,白金、宝石、毛皮等贵重物品几乎应有尽有;另一方面饥荒严重,饿殍遍野,最起码的生活必需品奇缺。于是,他问带队的苏联人:“为什么你们不出口这些东西换口粮食?”“那不可能,”他们回答,“欧洲刚刚解除对我们的封锁,要卖出这些东西,进口粮食,所需时间太长。而且要使乌拉尔地区的人民免于饥饿,至少需要100万蒲式耳的粮食。”这时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哈默头脑中形成。他联想到当时美国粮食大丰收,粮价已跌到每蒲式耳1美元,便提出建议:“我有100万美元的资金,可以在美国紧急收购100万蒲式耳的小麦,海运到彼得格勒,卸下粮食后,再将价值100万美元的毛皮和其它货物运回美国。”哈默的建议很快传到莫斯科,列宁亲自回电表示认可这笔交易,并请哈默速返莫斯科。
到达莫斯科的第二天,哈默就被召到列宁的办公室。为使年轻的苏维埃得到休养生息,列宁当时正实行新经济政策,因此对哈默的提议格外重视。列宁从办公桌边站起来欢迎哈默,并用英语与他亲切交谈。当列宁代表苏联政府向哈默表示诚挚的感谢时,这位伟大的革命家竟激动地流下了热泪。从此,他们之间结下了真挚而深厚的友谊。列宁鼓励哈默投资办厂,允许他开采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棉矿,从而使他成为布尔什维克苏联第一个取得矿山开采权的外国人。
美苏的易货贸易由此开始。哈默组织了美国联合公司,沟通了30多家美国公司,他俨然成了苏联对美贸易的代理人。后来,由于一次偶然的发现,哈默在苏联办起了铅笔厂。一天,他顺便走进一家文具店想买铅笔,但店里只有价格昂贵的德国货。他灵机一动,发现制造铅笔是一项新的有利可图的事业。他本人并不懂得怎样制造铅笔,但他懂得如何使用懂行的人。他以高薪从德国和英国聘来技术人员兴办铅笔厂,用美国的计件工资制度来管理生产,结果短短七八个月,就奇迹般地投入生产,第一年就达到了250万美元的产值。几年后,哈默不仅满足了苏联铅笔、钢笔市场的需要,而且把20%的产品出口到英国等十几个国家。这家工厂很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铅笔厂之一,给哈默也带来了几百万美元的收入。
哈默在莫斯科度过了将近10年,苏联成了这位亿万富翁的发迹地,同时他也用自己的努力支持了年轻的苏维埃政权。
然而,哈默一生中最活跃的时期却是1931年从苏联回美国后开始的。他四面撒网,点石成金,不管从事哪种行业,都取得了成功。他就像一名万能的魔术师,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从大礼帽里变出一只又一只兔子来。他的经营范围令人眼花缭乱,除了从事艺术品买卖之外,他还涉足无线电广播事业、黄金买卖和慈善事业;而最能显示他的才干的,却是从事威土忌酒和种牛生意。
哈默回到美国时,正值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但他却认为是赚钱的机会到了。他的眼睛虽然盯着艺术品销售的生意,可他的耳朵却在倾听四面八方的信息。他捕捉到一个清晰的信息:罗斯福正在走向白宫总统的宝座,如果他一旦当选,实施他的新政,那么,1919年颁布的禁酒令将被废除。这将意味着全国对啤酒和威士忌的需求激增,酒桶数量也会呈现出空前的需求,而当时市场上却没有酒桶出售。哈默当机立断,立即从苏联订购了几船优质木材,在纽约码头设立了一座临时的桶板加工厂,并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座现代化的酒桶厂。禁酒令废除之日,也正是哈默制桶公司的酒桶从生产线上源源滚下之时,他的酒桶被各制酒厂用高价抢购一空。哈默不满足于当一名酒桶供应商,又插手制酒业,开始经营威士忌酒生意。他接连购买了多家酿酒厂,采取大幅度削价和大做广告等手段,很快战胜了所有的竞争对手。他的丹特牌威士忌酒一跃而成为全美第一流名酒,年销售量高达100万箱。
酒桶把哈默引进了威士忌酒行业,而他爱好吃牛排的习惯又把他引入了另一个领域,即养牛业,并同样大获成功。
哈默闯入养牛业也纯属偶然。有一次他埋怨市场上买不到优质牛排,他的一名雇工就建议去买头牛杀了吃。牛买回来了,却是一头怀上小牛的母牛。哈默认为自己还不至于馋到杀怀孕母牛的地步,于是就把牛放养在庄园里。恰好哈默的邻居是一位养牛专家,专门培育安格斯良种牛,他不仅替哈默买回的那头母牛顺利接产,而且时隔不久又让这头母牛与他的公牛交配,生下了具有安格斯种牛优良品质的小牛。哈默对养牛专家感动之余,也对养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他的头脑中闪现出新的商业脑电波:以酿酒的副产品饲养种牛,不失为化残渣为黄金之举。
说干就干,哈默迅速筹建了一家繁殖种牛的大牧场,并花上10万美元买下了本世纪最好的一头公牛——“埃里克王子”。在随后的3年中,仅靠埃里克王子就繁殖了1000头牛犊,其中包括6头世界冠军,为他赚了200万美元。哈默也从此由养牛的门外汉变为种牛业公认的领袖人物。
1956年,哈默58岁。他在商战中积累的财富,多得连他自己也数不清。他确实打算从商界隐退,携他的第三任新婚妻子,举家迁往加利福尼亚,准备平平静静地安享晚年。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充满诱惑力的石油业把他征服了,他又开始过起“人生始于六十”的新生活,一跃成为举世闻名的石油巨子。
当时在加利福尼亚州有一家濒临破产的西方石油公司,其实际资产只有3.4万美元,3个雇员和几口快要报废的油井,公司的股票每股只卖18美分。哈默的一个远亲,是洛杉矶远近闻名的会计师,他向哈默建议,投资这家石油公司。因为根据美国政府对石油业的倾斜政策,用于尚未出油的油井的资金无须报税。对于赋闲的哈默来说,他无意收购这家公司,但却愿意借给西方石油公司5万美元,让他们再打两口井。如能出油,双方各得50%利润,如果不出油,哈默投人的这笔资金可作为亏损从应缴税款中扣除。出乎意料的是,两口井都出油了。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一下子涨到每股1美元,哈默也尝到了甜头,开始涉足石油业。不久,哈默成了这家公司的最大股东,1957年7月当选为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
哈默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冒着巨大的风险,开始建立一个石油王国。他招兵买马,物色到最优秀的钻井工程师和最出色的地质学家,1961年终于在加利福尼亚钻探到两个巨大的天然气田。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价格一跃上升到每股15元,公司的实力也足以与那些世界上较大的石油公司分庭抗礼了。
那时,世界上的大部分富饶的大油田,早已是号称“七姊妹”的西方七大石油公司的天下,哈默难以染指。于是,具有冒险精神的哈默,顶住公司内外的压力,把赌注押在利比亚。在别的石油公司放弃的没有希望出油的两块租借地上,哈默锲而不舍,1966年底,终于发现了石油大矿脉,开出两个盛产高级原油的新油田。西方石油公司在哈默的经营下,业务蒸蒸日上,利润逐年上升,石油勘探范围不断扩大,从国内到国外,从陆上到海洋,先后在中东、北海、南美以及巴基斯坦、中国南海等地找到了丰富的油源。尤以在北海地区取得的成绩最为明显:他的公司进去最晚,却最早出油。1974年,他的西方石油公司年收入为60亿美元。到1982年,西方石油公司已成为全美第12个大工业企业,成为紧挨着“七姊妹”的世界第8个最大的石油公司。
为了更好地适应风云变幻的商界需求,哈默经营的诀窍之一就是从来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实行多方位经营。这是他久盛不衰的法宝。
1966年年底,西方石油公司在利比亚发现石油后不久,哈默就以8800万元的股票先后买下珀米安与麦克伍德公司、加勒特研究与发展公司。
1968年1月,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上涨到每股100美元以上,哈默及时将每一老股改为三个新股,后来每一新股的价格又升到55美元。哈默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以公司的股票当货币使用,发展煤炭和化工制品等多种经营。
1968年初,西方石油公司以1.5亿美元的代价买下美国排名第三的煤炭公司——岛溪煤矿公司。该公司年销售额1.5亿美元,原煤蕴藏量达35亿吨。1974年,岛溪煤矿公司的净利润已近1亿美元。
1968年7月,西方石油公司又以8亿美元优先股的代价买下胡克化学与塑料制品公司,这是美国前所未有的最大一笔兼并买卖。
到了70年代,哈默的目光又转向更广阔的领域。
1972年,经过许多政治波折和变化后,哈默与苏联做成了一项长达20年的200亿美元的化肥生意,把美苏贸易推向高峰。
1979年5月,应邓小平同志的邀请,81岁的哈默成为第一个乘坐私人飞机访问中国的西方企业家。此后,西方石油公司与我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经济合作协议。其中,年产1533万吨原煤的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是哈默博士与我国合作的最大项目,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
1981年,西方石油公司同美国两家主要的肉类加工企业合并,这就使西方石油公司同时成为美国规模最大的生产肉制品的企业。
就这样,西方石油公司的业务构成已由单一的石油企业发展成为包括煤炭、化学、肥料、金属处理等多种类的综合企业。迄今为止,它已在世界5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销售额近200亿美元,从而跻身于美国有名的大企业的行列。
哈默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与众不同的是,他的经营时常与政治联系在一起,他视金钱如浮云,似乎更关心人类的和平。在他的办公室里,摆放着许多珍贵的相片,中间的一幅是有列宁亲笔题词的照片,此外还有他与几届美国总统、外国首脑的合影。他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和平与人权会议”的发起者和赞助人。他经常乘坐自己的飞机,从一个国家飞到另一个国家传递和平信息,呼吁并极力促进美苏最高领导人举行会谈,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经常慷慨解囊支持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他创办癌病研究中心,担任美国总统3人癌症研究顾问小组主席。他亲自率领医疗小组,去苏联抢救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受害者。他乐善好施,四处捐款,1988年,他向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捐款2万美元。
这位年逾九旬的健康老人,生命力极其旺盛,看上去像60岁,工作起来犹如正值盛年的中年人。他一如既往,四处奔波,过着万花筒般忙碌的生活,不断有新的追求,不断地攀登高峰,被世人誉为20世纪最令人不可思议的大富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摇纵魚45
2012-02-23 · TA获得超过7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2万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905万
展开全部
亚蒙·哈默是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西方,他是点石成金的万能富豪,而在苏联和中国,他却是家喻户晓的“红色资本家”,因为他是第一个与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合作的西方企业家,被列宁亲切地称为“哈默同志”;他又是第一个乘坐私人飞机访问中国的西方企业家,被邓小平誉为“勇敢的人”,《哈默自传》在中国更是成了颇受欢迎的书。
哈默是俄国移民的后裔,于1898年5月21日生于美国纽约市。他的曾祖父弗拉基米尔是俄国犹太人,曾在沙皇尼古拉一世时以造船而成为巨富。到哈默的祖父雅各布娶妻生子时,一场台风引起的海啸把家财冲刷得荡然无存。1875年,雅各布带着妻子和儿子朱利叶斯移居美国。朱利叶斯长到15岁时,就放弃了学业,到一家钢铁厂当铸造工,以补贴家用。他年轻力壮,在工人中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参加了社会劳工党,组织工会,成为积极的社会主义者、朱利叶斯19岁时,去应聘当了药剂师。几年后,他用积攒下的工资买下了老板的药店,后来又开了两家分店,办了一家制药厂。就这样,这个年轻的社会主义者成了年轻的资本家。但是,朱利叶斯并没有放弃他的信仰,依然是美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忠实追随者。1897年在一次社会主义者郊游中,朱利叶斯与一个年轻的寡妇罗丝一见钟情,不久即结婚。一年后,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朱利叶斯特地给儿子起名为亚蒙·哈默,据称这取意于美国社会劳工党的旗徽“手臂(Arm)与锤子(Hammer)”。
哈默出生后仅4个月,父亲朱利叶斯考上了哥伦比亚医学院。在后来的4年中,朱利叶斯既要经营药店和制药厂,又要攻读他的医学课程,但他不愧是铁打的汉子,做到了学业和事业两不误,终于在1902年毕业。这一成就的取得,对后来哈默的成长影响很大。
朱利叶斯认为治病救人比做买卖赚钱更高尚,便毅然将药店和制药厂卖掉,在纽约市布朗克斯地区办了一家诊所,成了一名医生。他行医一生,曾拯救了5000多个婴儿的生命。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们长大了。哈默是三兄弟中最不听话的,但也是最富有创造精神的一个。他逃过学,经过父亲的教育,他变了,学习从中不溜上升到第一,课余还学会了摆弄无线电,制造飞机模型,并在高中毕业班演讲竞赛中获得了金质奖章。此外,他还迷上了诸如洛克菲勒、卡内基等白手起家的美国著名企业家的传记,开始四处寻找赚钱的门径。16岁那年,他正在读高中,就成功地做了第一笔“大买卖”。一天,他在百老汇大街看见一辆双座旧敞篷车在拍卖,决心要买下来。他向在药店售货的同母异父哥哥哈里借款,并胸有成竹地保证不久就偿还他。原来,他已从报纸的广告中找到可做的工作了,即用汽车为一个糖果商送货,每天可得到20美元的酬金。果然,两周后,他不仅如数还清了哥哥的钱,获得了这辆汽车,而且口袋里还有钱币在叮当作响。
3年后,即1917年,哈默在完成两年的医学预科课程的基础上,踌躇满志地来到久负盛名的哥伦比亚医学院,递交了入学申请。主管注册的工作人员上下打量他后说:“你是朱利叶斯医生的儿子吧?1898年你出生的那年我办理了你父亲入学的申请,今天我又在这里欢迎你。”就这样,哈默自豪地成为哥伦比亚医学院的学生,命运之舟载着他似乎正沿着子承父业的方向前进。
然而,有一天,父亲来到校园找到哈默,告诉儿子一个坏消息:他倾其积蓄投资的制药公司濒临破产。而且他本人因身体不好,特别是还想继续行医,没有精力去顾及公司的管理;因此,他要求儿子去当公司的总经理,但不许他退学。他强调说:“儿子,我过去就是这么于的,你也可以这样子。”
其实,父亲的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哈默早就跃跃欲试。他极其兴奋地迎接了这样的挑战。为不误学业,哈默邀请一个家境贫困而学习优异的同学住在一起,免费供给对方食宿,条件是这位同学每天去上课,做大量的笔记,晚上带回给他,供他应付考试和写论文。有了这个学习的“替身”,哈默就可以专心致力于公司的经营了。他改革了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推销方法,组织了一支强有力的推销员队伍,并把公司名字也改为响亮的“联合化学制药公司”。哈默终于把岌岌可危的公司从破产边缘拯救过来,雇员从十几人发展到1500人,产品畅销全国,公司开始跨身于制药工业的大企业行列。
时隔不久,哈默成了哥伦比亚医学院,乃至全国院校中独一无二的正在大学攻读的百万富翁。1919年美国的平均收入是625美元,而那一年哈默个人的净收入超过1亿美元。在学习上,他的大多数考试成绩是“A”,并被评为毕业班里“最有前途的学生”。1921年6月,他取得了童年时就梦寐以求的医学博士学位。从此,人们始终尊称他为博士,尽管他以后从未正式行过医。
这时,哈默决定利用从课业结束到实习开始之间短短半年的间隔,做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即去苏联访问。十月革命后,哈默的父亲作为美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对苏联十分关注,并向被封锁的布尔什维克政权提供过必需品。但由于一次医疗事故,1920年6月,哈默的父亲受审入狱。这一突然变故,使年轻气盛的哈默决心完成父亲未遂的愿望,到父亲出生的国家,去帮助苏联战胜正在那里蔓延的饥荒和伤寒。
于是,哈默以200万美元的售价卖掉了制药公司,而花了十几万美元买下一座野战医院以及与之配套的医药用品和医疗器材,还花了1.5万美元买了一辆救护车,在车身侧面刷上“美国赴莫斯科医疗团”字样。他要把这些作为见面礼物送给苏联人。当时的苏联与大多数西方国家隔绝,因此在许多人看来,哈默此行无异于到月球上去探险。就这样,23岁的哈默走上了一条将从根本上改变他的生活的道路。
这位年轻的百万富翁一路上历尽艰辛,终于在1921年初夏到达苏联。由于旅途劳累,他病倒了。但他毫无怨言,谢绝特殊优待,与苏联人民一起过着战时凄苦的生活。他每天坚持背诵和学习使用100个俄语单词,以便能很快开始工作。
1921年8月初,哈默随一个代表团到乌拉尔地区考察。这里的情况令他大惑不解:一方面蕴藏着巨大的宝藏,物产丰富,白金、宝石、毛皮等贵重物品几乎应有尽有;另一方面饥荒严重,饿殍遍野,最起码的生活必需品奇缺。于是,他问带队的苏联人:“为什么你们不出口这些东西换口粮食?”“那不可能,”他们回答,“欧洲刚刚解除对我们的封锁,要卖出这些东西,进口粮食,所需时间太长。而且要使乌拉尔地区的人民免于饥饿,至少需要100万蒲式耳的粮食。”这时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哈默头脑中形成。他联想到当时美国粮食大丰收,粮价已跌到每蒲式耳1美元,便提出建议:“我有100万美元的资金,可以在美国紧急收购100万蒲式耳的小麦,海运到彼得格勒,卸下粮食后,再将价值100万美元的毛皮和其它货物运回美国。”哈默的建议很快传到莫斯科,列宁亲自回电表示认可这笔交易,并请哈默速返莫斯科。
到达莫斯科的第二天,哈默就被召到列宁的办公室。为使年轻的苏维埃得到休养生息,列宁当时正实行新经济政策,因此对哈默的提议格外重视。列宁从办公桌边站起来欢迎哈默,并用英语与他亲切交谈。当列宁代表苏联政府向哈默表示诚挚的感谢时,这位伟大的革命家竟激动地流下了热泪。从此,他们之间结下了真挚而深厚的友谊。列宁鼓励哈默投资办厂,允许他开采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棉矿,从而使他成为布尔什维克苏联第一个取得矿山开采权的外国人。
美苏的易货贸易由此开始。哈默组织了美国联合公司,沟通了30多家美国公司,他俨然成了苏联对美贸易的代理人。后来,由于一次偶然的发现,哈默在苏联办起了铅笔厂。一天,他顺便走进一家文具店想买铅笔,但店里只有价格昂贵的德国货。他灵机一动,发现制造铅笔是一项新的有利可图的事业。他本人并不懂得怎样制造铅笔,但他懂得如何使用懂行的人。他以高薪从德国和英国聘来技术人员兴办铅笔厂,用美国的计件工资制度来管理生产,结果短短七八个月,就奇迹般地投入生产,第一年就达到了250万美元的产值。几年后,哈默不仅满足了苏联铅笔、钢笔市场的需要,而且把20%的产品出口到英国等十几个国家。这家工厂很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铅笔厂之一,给哈默也带来了几百万美元的收入。
哈默在莫斯科度过了将近10年,苏联成了这位亿万富翁的发迹地,同时他也用自己的努力支持了年轻的苏维埃政权。
然而,哈默一生中最活跃的时期却是1931年从苏联回美国后开始的。他四面撒网,点石成金,不管从事哪种行业,都取得了成功。他就像一名万能的魔术师,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从大礼帽里变出一只又一只兔子来。他的经营范围令人眼花缭乱,除了从事艺术品买卖之外,他还涉足无线电广播事业、黄金买卖和慈善事业;而最能显示他的才干的,却是从事威士忌酒和种牛生意。
哈默回到美国时,正值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但他却认为是赚钱的机会到了。他的眼睛虽然盯着艺术品销售的生意,可他的耳朵却在倾听四面八方的信息。他捕捉到一个清晰的信息:罗斯福正在走向白宫总统的宝座,如果他一旦当选,实施他的新政,那么,1919年颁布的禁酒令将被废除。这将意味着全国对啤酒和威士忌的需求激增,酒桶数量也会呈现出空前的需求,而当时市场上却没有酒桶出售。哈默当机立断,立即从苏联订购了几船优质木材,在纽约码头设立了一座临时的桶板加工厂,并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座现代化的酒桶厂。禁酒令废除之日,也正是哈默制桶公司的酒桶从生产线上源源滚下之时,他的酒桶被各制酒厂用高价抢购一空。哈默不满足于当一名酒桶供应商,又插手制酒业,开始经营威士忌酒生意。他接连购买了多家酿酒厂,采取大幅度削价和大做广告等手段,很快战胜了所有的竞争对手。他的丹特牌威士忌酒一跃而成为全美第一流名酒,年销售量高达100万箱。
酒桶把哈默引进了威士忌酒行业,而他爱好吃牛排的习惯又把他引入了另一个领域,即养牛业,并同样大获成功。
哈默闯入养牛业也纯属偶然。有一次他埋怨市场上买不到优质牛排,他的一名雇工就建议去买头牛杀了吃。牛买回来了,却是一头怀上小牛的母牛。哈默认为自己还不至于馋到杀怀孕母牛的地步,于是就把牛放养在庄园里。恰好哈默的邻居是一位养牛专家,专门培育安格斯良种牛,他不仅替哈默买回的那头母牛顺利接产,而且时隔不久又让这头母牛与他的公牛交配,生下了具有安格斯种牛优良品质的小牛。哈默对养牛专家感动之余,也对养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他的头脑中闪现出新的商业脑电波:以酿酒的副产品饲养种牛,不失为化残渣为黄金之举。
说干就干,哈默迅速筹建了一家繁殖种牛的大牧场,并花上10万美元买下了本世纪最好的一头公牛——“埃里克王子”。在随后的3年中,仅靠埃里克王子就繁殖了1000头牛犊,其中包括6头世界冠军,为他赚了200万美元。哈默也从此由养牛的门外汉变为种牛业公认的领袖人物。
1956年,哈默58岁。他在商战中积累的财富,多得连他自己也数不清。他确实打算从商界隐退,携他的第三任新婚妻子,举家迁往加利福尼亚,准备平平静静地安享晚年。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充满诱惑力的石油业把他征服了,他又开始过起“人生始于六十”的新生活,一跃成为举世闻名的石油巨子。
当时在加利福尼亚州有一家濒临破产的西方石油公司,其实际资产只有3.4万美元,3个雇员和几口快要报废的油井,公司的股票每股只卖18美分。哈默的一个远亲,是洛杉矶远近闻名的会计师,他向哈默建议,投资这家石油公司。因为根据美国政府对石油业的倾斜政策,用于尚未出油的油井的资金无须报税。对于赋闲的哈默来说,他无意收购这家公司,但却愿意借给西方石油公司5万美元,让他们再打两口井。如能出油,双方各得50%利润,如果不出油,哈默投人的这笔资金可作为亏损从应缴税款中扣除。出乎意料的是,两口井都出油了。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一下子涨到每股1美元,哈默也尝到了甜头,开始涉足石油业。不久,哈默成了这家公司的最大股东,1957年7月当选为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
哈默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冒着巨大的风险,开始建立一个石油王国。他招兵买马,物色到最优秀的钻井工程师和最出色的地质学家,1961年终于在加利福尼亚钻探到两个巨大的天然气田。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价格一跃上升到每股15元,公司的实力也足以与那些世界上较大的石油公司分庭抗礼了。
那时,世界上的大部分富饶的大油田,早已是号称“七姊妹”的西方七大石油公司的天下,哈默难以染指。于是,具有冒险精神的哈默,顶住公司内外的压力,把赌注押在利比亚。在别的石油公司放弃的没有希望出油的两块租借地上,哈默锲而不舍,1966年底,终于发现了石油大矿脉,开出两个盛产高级原油的新油田。西方石油公司在哈默的经营下,业务蒸蒸日上,利润逐年上升,石油勘探范围不断扩大,从国内到国外,从陆上到海洋,先后在中东、北海、南美以及巴基斯坦、中国南海等地找到了丰富的油源。尤以在北海地区取得的成绩最为明显:他的公司进去最晚,却最早出油。1974年,他的西方石油公司年收入为60亿美元。到1982年,西方石油公司已成为全美第12个大工业企业,成为紧挨着“七姊妹”的世界第8个最大的石油公司。
为了更好地适应风云变幻的商界需求,哈默经营的诀窍之一就是从来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实行多方位经营。这是他久盛不衰的法宝。
年年底,西方石油公司在利比亚发现石油后不久,哈默就以8800万元的股票先后买下珀米安与麦克伍德公司、加勒特研究与发展公司。1968年1月,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上涨到每股100美元以上,哈默及时将每一老股改为三个新股,后来每一新股的价格又升到55美元。哈默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以公司的股票当货币使用,发展煤炭和化工制品等多种经营。
1968年初,西方石油公司以1.5亿美元的代价买下美国排名第三的煤炭公司——岛溪煤矿公司。该公司年销售额1.5亿美元,原煤蕴藏量达35亿吨。1974年,岛溪煤矿公司的净利润已近1亿美元。
1968年7月,西方石油公司又以8亿美元优先股的代价买下胡克化学与塑料制品公司,这是美国前所未有的最大一笔兼并买卖。
到了70年代,哈默的目光又转向更广阔的领域。
1972年,经过许多政治波折和变化后,哈默与苏联做成了一项长达20年的200亿美元的化肥生意,把美苏贸易推向高峰。
1979年5月,应邓小平同志的邀请,81岁的哈默成为第一个乘坐私人飞机访问中国的西方企业家。此后,西方石油公司与我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经济合作协议。其中,年产1533万吨原煤的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是哈默博士与我国合作的最大项目,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
1981年,西方石油公司同美国两家主要的肉类加工企业合并,这就使西方石油公司同时成为美国规模最大的生产肉制品的企业。
就这样,西方石油公司的业务构成已由单一的石油企业发展成为包括煤炭、化学、肥料、金属处理等多种类的综合企业。迄今为止,它已在世界5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销售额近200亿美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极限战士kun
2012-02-29 · TA获得超过15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8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3.5万
展开全部
阿曼德·哈默(Hamer Armand,1898~1990,也译亚蒙·哈默)美国石油公司主管,企业家和艺术品收藏家 阿曼德·哈默(1898年——1990年),美国石油公司主管,企业家和艺术品收藏家。 1898年5月21日,阿曼德·哈默出生于美国纽约曼哈顿区。他的一生对前苏联、利比亚、秘鲁等国和本土的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等州的经济有着巨大影响。 这位亿万富翁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他曾经涉足过很多完全不同的领域,如铅笔制造、酿酒、养殖良种牛,每个行业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功,直至最终投身石油业,成为主宰世界石油业的几大巨擘之一。哈默的辉煌成就绝非偶然,他丰富的人生经历是一个信念坚定、勇于冒险、不断开拓、独具商机慧眼的人的生动写照。 16岁的哈默在读高中时就开始了他一生中第一笔巨额生意,他用从哥哥那借来的钱买了辆旧敞篷车,在圣诞节期间为某公司运送糖果,在两个星期内他便还清借款,除拥有了那辆车还有剩余的钱。哈默初露锋芒是在哥伦比亚医学院就读时期,为拯救父亲投资的古德制药厂出现的危机,哈默一边上学一边接管这个制药厂,经过改革药品包装和交货方式,使古德制药厂不但度过了难关,而且规模日益壮大,年轻的大学生哈默也很快成了百万富翁。 1921年,在当实习医生之前,哈默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刚刚经历一战重创、处于饥荒之中的俄国。他花10万美元购买了一座一战遗留下来的野战医院并配备了价值7万美元的物资器材,带着这些礼物哈默来到了莫斯科,在那里会见了列宁并得到这位领袖的支持。1924年,哈默决心在苏联筹建铅笔制造厂。通过对当时老牌铅笔制造商法伯铅笔公司的调研,哈默了解到法伯家族实行封闭严厉的管制,于是他用高薪和自由平等来吸引其精干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莫斯科郊外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铅笔厂。1926年,该厂铅笔年产量接近一亿支,钢笔猛增至9500万支,这不仅满足了俄国的需要,而且百分之二十的产品出口到十几个国家。 敏锐的嗅觉和睿智的判断力使哈默有机会走进开始完全陌生的威士忌酒行业并取得非凡的成就。哈默预见到罗斯福终将登临白宫宝座并实行新政,届时禁酒法令就会被废除,随之而来的将是对威士忌酒桶空前高涨的需求。果然,哈默订购并加工成的大量酒桶在禁酒令废除时被抢购一空。此后,哈默又购买了美国制酒公司的股票,并在一位化学工程师的建议下,用巧妙的办法把作为股息的3000桶威士忌酒变成了15000桶。之后,哈默建成几家制酒厂将这些酒罐装成瓶并取得“丹特”等商标,在全国推广“丹特”品牌并用低廉价格抢占市场,从而只用了两年就使“丹特”牌威士忌酒一跃成为美国一流名酒,每年销售量高达一百万箱。 不久后,厌倦了威士忌酒事业的哈默又奇迹般成为了安格斯良种牛养殖业公认的领袖人物。他购买了大批安格斯良种牛,用制酒厂副产品土豆浆渣养殖,在新泽西州雷德班克建立名为“幻影岛”的牧场,并拍卖这些良种牛,赚取了高额利润。 阿曼德·哈默
在这位商界奇才的胸膛里燃烧的是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哈默的一生从未停止超越。他在晚年使自己毕生的事业达到了鼎盛,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成为主宰世界石油业的“石油七姐妹”之一。在利比亚经过千辛万苦,西方石油公司成功勘探出日产高级原油十万桶的奥吉拉油田以及两个巨大的石油矿脉,西方石油公司以日产原油72000桶而一跃成为当地最大油井的拥有者。接着,哈默又收购了欧洲几家大型石油运输、加工销售公司,成为当时西方著名的石油大亨。 哈默同时又是一位著名的艺术品收藏家。1990年他在洛杉矶创建了阿曼德·哈默艺术博物馆,以收存他的大量珍藏。 1990年12月10日,哈默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洛杉矶去世。
编辑本段访问苏联
美苏贸易
阿曼德·哈默这时,哈默做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去苏联访问。十月革命后,哈默的父亲作为俄罗斯后裔,且 阿曼德·哈默
又是美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对苏联十分关注,并向被封锁的苏联红色政权提供过生活必需品。但由于一次医疗事故,1920年6月,哈默的父亲受审入狱,年轻气盛的哈默决心完成父亲未遂的愿望,到父亲出生的国家,去帮助苏联战胜正在那里蔓延的饥荒和伤寒。 1921年初夏,哈默到达苏联。在看到苏联马拉尔地区大量的白金、宝石、毛皮卖不出去,而粮食又严重短缺的时候,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哈默头脑中形成。他联想到当时美国粮食大丰收,粮价下跌,便提议:以100万美元的资金,在美国紧急收购小麦,海运到彼得格勒,卸下粮食后,再将价值100万美元的毛皮和其他货物运回美国。哈默的建议很快被苏联高层采纳,列宁亲自回电表示认可这笔交易,并请哈默速抵莫斯科。 到达莫斯科的第二天,哈默就受到了列宁的接见。为使年轻的苏维埃得到休养生息,列宁格外重视哈默的提议。从此,他们之间结下了真挚而深厚的友谊。列宁鼓励哈默投资办厂,允许他开采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棉矿,从而使他成为苏联第一个取得矿山开采权的外国人。 美苏的易货贸易由此开始。
种牛业
哈默组织了美国联合公司,集中了30多家美国公司,他俨然成了苏联对美贸易的代理人。 哈默在苏联度过了将近10年,苏联成了这位美国青年从百万富翁变为亿万富翁的发迹地。 但是,哈默一生中最活跃的时期却是1931年从苏联回美国后开始的。哈默返美时,正值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但是,他却认为赚钱的机会到了--他捕捉到一个准确的信息:罗斯福正在走向白宫总统的宝座,如果他一旦当选,那么,1919年颁布的禁酒令将被废除。这将意味着全国对啤酒和威士忌的需求激增,酒桶的市场将会呈现空前的需求,而当时市场上却没有酒桶出售。哈默当机立断,立即从苏联订购了几船优质木材,在纽约码头设立了一座临时的桶板加工厂,并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座现代化的酒桶厂--禁酒令废除之日,也正是哈默制桶公司的酒桶从生产线上源源不断地滚下之时,他的酒桶被各制酒厂用高价抢购一空! 哈默乘胜追击,进军制酒业,开始经营威士忌酒生意。他接连购买了多家酿酒厂;采取大幅度削价和大做广告等手段,很快就战胜了所有的竞争对手。他的丹特牌威士忌酒一跃而成为全美一流名酒,年销售量高达100万箱。哈默有爱吃牛排的习惯--是这一习惯,把他引入了另一个领域,即养牛业,并大获成功。 哈默闯入养牛业颇为偶然。有一次他埋怨市场上买不到优质牛排,他的一名雇工就建议去买头牛杀了吃。牛买回来了,却是一头怀上小牛的母牛。哈默认为自己还不至于馋到杀怀孕母牛的地步,于是就交代人把牛放养在庄园里。正巧哈默的邻居是一位养牛专家,专门培育安格斯良种牛,他不仅替哈默买回的那头母牛顺利接产,而且时隔不久,又让这头母牛与他的公牛交配,生下了具有安格斯种牛优良品质的小牛。有了这一事件的启发,哈默头脑中闪现出新的商业脑电波:以酿酒的副产品饲养种牛,岂不是化残渣为黄金之举么? 哈默迅速筹建了一家繁殖种牛的大牧场,并花了10万美元买下了20世纪最好的一头公牛--"埃里克王子"。在随后的3年里,仅靠"埃里克王子"就繁殖了上千头牛犊,其中包括6头世界冠军,为他赚了200万美元。哈默也从此由养牛的门外汉变为种牛业公认的领袖人物。
编辑本段凝造帝国
阿曼德·哈默1956年,哈默58岁。他在商战中积累的财富,多得连他自己也数不清。他确实打算从商界隐退, 阿曼德·哈默
安享晚年。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充满诱惑力的石油业又把他吸引住了,他又一跃成为扬名世界的石油巨子。
背景
当时,在加利福尼亚州有一家濒临破产的西方石油公司,其实际资产只34万美元,还有3个雇员和几口快要报废的油井,公司的股票每股只卖18美分。有人向哈默建议,投资这家石油公司。因为根据美国政府对石油业的倾斜政策,用于尚未出油的油井的资金无须报税。对于想退休的哈默来说,他无意收购这家公司,还借给了西方石油公司5万美元,让他们再打两口井。如能出油,利润由双方对半分成;如果不出油,哈默投入的这笔资金可作为亏损从应缴税款中扣除。意想不到的是,两口井都出油了。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一下子涨到每股1美元,哈默也尝到了甜头,开始涉足石油业。不久,哈默成了这家公司的最大股东。
石油事业
1957年7月当选为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 哈默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冒着巨大的风险,开始建立起一个石油王国。他招兵买马,聘请到最优秀的钻井工程师和最出色的地质学家,1961年终于在加利福尼亚钻探到两个巨大的天然气油田。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价格一路上涨到每股15元,公司的实力也足以与那些世界上较大的石油公司抗衡了。1974年,他的西方石油公司年收入为60亿美元。到1982年,西方石油公司已成为全美第12大工业企业。有人向哈默讨教致富的秘决: "为什么你从制药到制造铅笔,从酿酒到经营艺术品,从饲养奶牛到开采石油等都能经营?""生意有其内在的联系,一件连着一件,抓住机会,把握时机,努力奋斗,你就会取得成功。"哈默同时解释,他的成功还在于:一个人要有特别敏锐的商业嗅觉,能把握商业良机,能在不熟悉的领域内抓住关键问题并善于处理。 哈默有3辆罗尔斯--罗伊斯高级轿车和一架价值数百万美元的私人喷气式飞机,拥有数艘豪华游艇。在洛杉矶、纽约的格林威治村、伦敦、莫斯科等地都有豪华的别墅和公寓。
哈默与艺术
他喜欢收藏艺术品,"这些艺术杰作使我们得以净化,得以升华"。他的收藏品至少值1亿美元。 他以举办珍藏品展览来扩大外事活动,"在沟通西方与东方的艺术与文化交流方面,我可以自诩是当今最有影响的人了"。 1972年,74岁高龄的哈默与苏联做成了一项长达20年的200亿美元的化肥生意,把美苏贸易推向高峰。 1979年5月,81岁的哈默应邓小平的邀请,成为第一个乘坐私人飞机访问中国的美国企业家。此后,美方石油公司与我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经济合作协议。其中,年产1533万吨原煤的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是哈默与中国内地合作的最大项目,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
编辑本段哈默定律
哈默定律:天下没有坏买卖 提出者:西方石油公司董事哈默 点评:天下没什么坏买卖,只有蹩脚的买卖人。 哈默定律的由来 犹太人阿曼德·哈默1898年生于纽约,1917年在医学院学习期间掌管了父亲的一家制药工厂。由于经营有方,他成为当时美国惟一的大学生百万富翁。他在20世纪20年代与苏联进行了大量的易货贸易,无论从生意上还在和苏联领导人的关系上都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后来他又涉足艺术品收藏与拍卖、酿酒、养牛、石油等行业,在每一个领域里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功。无论从哪个方面说,他都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以九十岁的高龄仍然在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的位置上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每年都在空中飞行几十万公里。1987年他完成了《哈默自传》,这是他一生成功经验的浓缩,在这本书里,就有哈默定律。哈默定律说的是:天下没什么坏买卖,只有蹩脚的买卖人。
经典案例
1924年1月16日列宁逝世,这对哈默继续在苏联的活动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就在他考虑是否有必要继续留在那里的时候,他随便走进一家商店,想买一枝铅笔。售货员给他拿了一枝德国造铅笔。在美国这种铅笔只值两三美分,在苏联却值26美分。哈默大度地花了一美元买下了这枝铅笔。在他的头脑中,已把这枝铅笔同百万美元的生意联系起来了。他跑去问当时的苏联教育人民委员克拉辛:“您的政府是不是已经制订了要求每个苏联公民都得学会读书和写字的政策?”“当然,我们认为这是我们的基本任务之一。”“假如是这样的话,我想要获得一张生产铅笔的执照。”事情就这样办成了,而此时的哈默还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制造铅笔。他跑到德国和英国,花高薪聘请制造铅笔的行家里手,随后哈默回到莫斯科选址建厂。虽然他深切地感到,他在列宁保护下的黄金时代已发生巨大变化,但他历经艰苦,工厂终于办起来了,而且提前几个月开工,以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铅笔工厂。 还有一个卖梳子的故事。经理考验推销员,给他们一天的时间去向和尚推销梳子。第一个人宣传梳子质量如何好,对头发是如何好,还可以按摩,最后他骗了一个头上长癞的小和尚说梳子可以抓痒,终于卖出了一把。第二个聪明一点,他提醒和尚说香客们的头发被风吹乱了是对佛大不敬,而和尚如果听之任之的话就是一种罪过了,结果他卖出了十把——每座佛像前一把。第三个竟然卖出了三千把!经理问是怎么做到的,他说:我到了最大的寺庙里,直接跟方丈讲,你想不想增加香火钱?方丈说想。我就告诉他,在寺最热闹的地方贴上告示,捐钱有礼物拿。什么礼物呢?一把功德梳。这个梳子有个特点,一定要在人多的地方梳头,这样就能梳去晦气梳来运气。于是很多人捐钱后就梳头,这样又使得更多的人去捐钱。三千把一下就卖光了。
管理启示
从这两个故事可以看出: 或取或舍显高下,一买一卖见智愚。 要克服恐惧与忧虑,请保持忙碌。
编辑本段世界公民
哈默的一生经历了一个世纪的9/10,他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也是一位为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和平使者。 1987年9月13日邓小平会见哈默
苏联结缘
在苏联最困难的时期,他是第一个伸出援助之手,并沟通了苏美贸易渠道的西方商人。由于他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领导人都保持着友谊,便经常奔波于不同的国家传递和平信息、奔走于世界各国首脑之间进行私人外交活动。他曾设法促进美苏两国进行会谈,共同研究“星球大战”计划,共同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决定。 他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和平与人权会议”的发起者和赞助人。他经常慷慨解囊支持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他创办癌病研究中心,担任美国总统3人癌症研究顾问小组主席。他亲自率领医疗小组,去苏联抢救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受害者。
中国之交
不仅如此,他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盛赞哈默当年对列宁的帮助,并邀请他到中国访问,希望哈默能为中国经济建设做出贡献。80高龄的哈默于当年便应邀访问中国,以后又多次来华,开始为中美贸易铺路搭桥。1982年,他与中国有关部门签订了山西平朔露天煤矿的可行性意向,并于1986年正式破土动工,这是当时最大的一项中外合资项目。此后,他的石油公司投标开采中国海洋石油资源,成为取得中国近海勘探石油权的第一家美国公司。1982年3月,哈默把他珍藏半个世纪之久的艺术珍品带到中国,在北京举办了“哈默藏画五百年原作展览”,为中美文化交流打开一扇窗口。
捐助
像这样的事情,哈默做了很多很多,他一生捐赠出去的钱自己都数不清了,为犹太人,为反法西斯,为和平,为教育……他永远没有停止自己的步伐。1990年11月12日,阿曼德·哈默这本精彩纷呈的书终于合上了最后一页,这位百战百胜的“经营之神”、走遍世界各地的公民因病逝世,享年92岁。
编辑本段石油大王
尊严的含金量--美国石油大王哈默 阿曼德·哈默
尊严的含金量 80多年前的一个冬天,美国南加州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的流亡者。镇长杰克逊大叔给一批又一批的流亡者送去粥食。这些流亡者,显然已好多天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接到东西,连一句感谢的话语也来不及说,就个个狼吞虎咽,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只有一个人例外。当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的面前时,这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问:先生,吃您这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杰克逊大叔想,给一个流亡者一顿果腹的饮食,每一个善良的人都会这么做。于是他说: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您来做。 那个流亡者的目光顿时黯下去了,他硕大的喉结剧烈地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便不能随便吃您的东西,我不能没有经过劳动,便平白得到这些东西!杰克逊大叔想了想又说: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您帮忙。不过,等您吃过饭后,我就给您派活儿。 不,我现在就做活儿,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那个青年站起来说。杰克逊大叔十分赞赏地望着这个青年人,但他知道这个年轻人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又走了这么远的路,可是不给他做些活儿,他是不会吃下这些东西的。杰克逊大叔思忖片刻说:小伙子,你愿意为我捶捶背吗?说着,就蹲在那个青年人跟前。青年人只好也蹲下来,十分认真而细致地给杰克逊大叔轻轻地捶背。 捶了几分钟,杰克逊大叔十分惬意地站起来说:好了,小伙子,你捶得棒极了,刚才我的腰还直犯困,可现在,它舒服极了。杰克逊大叔说完,将食物递给那个青年人。青年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杰克逊大叔微笑着注视着那个青年说:小伙子,我的庄园现在太需要人手了,如果你愿意留下来的话,那我可就太高兴了。 那个青年人就留下来,并很快成了杰克逊大叔庄园里的一把好手。过了两年,杰克逊大叔还把自己的女儿玛格珍妮许配给了他,杰克逊大叔告诉女儿说: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阿曼德·哈默
20多年后,那个青年果然拥有了一笔让所有美国人都羡慕的财富。这个青年人就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 美国企业界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曾被称为“经营之神”、“幸运之神”。在大学时就成为美国第一位在校的百万富翁,后成为美苏贸易代理人,与东西方政界的领导人都有深厚交情,在全世界享有盛誉。 他曾经投资过一家要倒闭的石油公司,现在已经世界第八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0)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