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托物言志文章600字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1-03-05
展开全部
竹 子 精 神

张兴旺

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对梅花不知倾注了多少情。南宋诗人陆游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佳句,把梅花推到了群芳之首。然而,梅必竟有“花”。而竹呢?她既具有梅花笑迎风霜雪雨的坚强品格,更以文静、高雅、虚心进取、高风亮节、乐于奉献的美德而给人留下完美的形象。我爱竹、欣赏竹、崇拜竹、赞美竹,不仅是因为竹的万般风情给人以艺术的美感,而是因为竹的自然天情和独特品格给了我哲理的启迪和人格的力量!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可说把竹子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写得淋漓尽致。竹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无论是峰峰岭岭,还是沟沟整整,她都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尽管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凉,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但她始终“咬定青山”、专心致志、无怨无悔。千百年来,竹子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为人师表、令人崇拜。
竹子刚劲、清新,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竹笋 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对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照。当春风拂去层层笋衣,她便象个活泼的小姑娘,婷婷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到了盛夏,她舒展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临风起舞,炯娜多姿。暑尽寒来, 她仍绿荫葱葱,笑迎风霜雪雨。难怪白居易在《题窗竹》中留下这样的佳句:“千花百草凋零尽,留向纷纷雪里看。”竹, 拥有永不消失的春天。
松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高大的槐树,使人想起了将军;而修竹呢她使人想起了隐者。竹轻盈细巧、 四季常青,尽管有百般柔情,但从不哗众取宠,更不盛气凌人,虚心劲节,朴实无华才是她的品格。竹不开花,清淡高雅,一尘 不染,她不图华丽,不求虚名的自然天性为世人所倾倒。清代诗人郑燮这样赞美道:“一节复一节,千校攒万叶;我自不开花, 免撩蜂与蝶。”竹子心无杂念,甘于孤寂,她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千百年过去了,却终成这瀚海般的大气候。
置身万倾碧波的竹海,只见苍翠挺拔的老竹,如同甲胄裹身的武士,而弯弯新竹,却又象柔情似水的少女;举目望去,那成方成阵的竹林,就象一队队,一排排跨马飞戈的兵团,而当漫步两旁茂竹夹道,竹叶轻轻拂面,又显得万般温柔,宁静和幽雅。刚柔相济能屈能伸,这又是竹的另一品性。“莫嫌雪压低头,红日归时,即冲霄汉;莫道土埋节短,青尖露后,立刺苍穹。”这副对联,道出了竹子的博大胸怀与豁达开朗的性格。
那怕是在条件艰苦的破岩中,竹子也能顽强生存;她不求索取,只有奉献。竹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竹笋做的佳肴,为人类所食用;用笋衣缝的布鞋,忍辱负重,默默承受着煎熬。竹子制作的竹凉席、竹家俱、竹胶板、竹筷、竹厅、竹工艺等要有尽有。在成宁竹乡,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一说,道出了竹乡人与竹密不可分的关系。竹乡人打的是竹伞、戴的是竹笠、住的竹楼、坐的是竹椅、睡的是竹床、吃的是竹笋……竹子还以她残留的校丫扎成扫帚,为人类清除污垢,就是竹沫、竹头等,也在 灶底燃烧,发挥光和热。有幅对联这样写道:“竹头虽微餐餐灶底炊肴馔,器皿虽小户户厨中要斗筲。”竹与人类结下不解之缘, 竹为人类奉献了自己的全部。这真是“出世予人惠,捐躯亦自豪。”
修竹千竿,情牵历代诗人,丹管一枝,写尽人间春色。竹是一首无字的诗,竹是一曲奇妙的歌。竹子精神在华夏文明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参考资料: 这篇写得很好,参考一下吧。

管青宇
2011-03-07 · 超过18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8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0.4万
展开全部
给你发一篇参考文章

我家的院子里种有一小片竹子。
在古人的眼里,竹子的空心象征虚心好学;它又有节,象征着有节操。再加上竹子形态秀美、亭亭玉立,临风摇曳、楚楚动人,若是月影粉墙,则更加有诗情画意了,所以竹子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晋代王子猷曾指着竹子说:“何可一日无此君?”东坡居士也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言传世。
但父亲并不懂得“不可居无竹”的雅训,虽然那时侯家里经常“食无肉”。事实上,父亲到了十二三岁才开始上学,读了不到一年就匆匆辍学,跟人学篾匠活去了;而对于一个篾匠来说,竹子总是不可或缺的原料。所以家里的那片竹林,与苏东坡无关。
父亲有两个很突出的特点,其一是喝酒的时候——不管是白酒还是啤酒,也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只要是一开始喝酒,他就会浑身冒汗,转眼间衣服都湿掉了。父亲的酒量很好,大概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吧,这比武侠小说中那些用内功把酒逼出体外的所谓大侠要强多了。可惜这一点没有遗传给我。还有一个特点是,父亲只要一躺下,不出三分钟就立刻鼾声大作。这可能是因为以前干活太累吧,他只能是利用尽快睡着来恢复体力。没想到这一无奈的习惯竟会一直保持到现在。
然而,比这两个特点更出名的,是父亲做的篾匠活。在村里,父亲的手艺是数一数二的,一做起篾匠活来隐隐然有一种大家风范。在父亲宽大的手里,那把又厚又重的篾刀被运用得轻松自如,一棵完整的竹子到了他的手里,瞬间就能变成又薄又光滑的篾条了。农村里凡是用竹子做成的东西,比如箩筐、篮子、竹席、笊篱、鸡笼等,都曾经在父亲的手里诞生过。父亲做活计的时候,我总会站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看着,期盼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拥有如此精湛的技艺。村里人说起我的时候,总是会说“那个篾匠的儿子”——这曾是最让我觉得自豪的称呼!
而父亲不做活的时候,那片竹林就成了我经常光顾的游乐场。于是那些原本在此休憩的鸡们便自觉地让开了——其实我一直都很愿意和它们一起玩的,可它们好象很怕我的样子。
我经常在竹林里抓一种被我们称作“竹知了”的甲壳虫。这是一种竹子的害虫,它们的头上有一个很规则的图案,很像是扑克牌里的黑桃、红桃、梅花或者方块,其中有黑桃图案的虫子特别稀少。只是到现在为止,我也没有把四种“花色”抓齐过,因为前面抓到的虫子总是很快就被我烤熟吃进肚子了。那种香脆美味的感觉,直到现在还是会让我垂涎不已。
不抓虫子的时候,我会折些竹枝来编帽子。戴着编好的帽子,我便一本正经地端坐在石头上,摘片竹叶来吹奏。可不知什么原因,吹来吹去都只有一个音调,而且声音也不大,倒是把腮帮子吹得发疼。于是后来,我干脆用竹子做了个竹哨来吹,虽然还是只有一个音调,但声音高多了,而且吹起来也不费力。
偶尔我也会做出一些比较调皮的事情来,比如在两棵竹子之间翻筋斗,或者爬到竹子上头去荡秋千。当然,这些比较危险的“高难度”动作都是在避开大人耳目的情形之下完成的。如果是在夏天,那就免不了要用竹子做一把水枪,找人在竹林里大战一翻。
不过最让我开心的时候还是在春天。“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伴着这样的童谣,再放飞一个自己亲手做的风筝,是我那时侯最向往的事情。于是,砍来竹子,劈开,削平,扎好骨架,糊上纸,再绑上些纸条作为尾巴,然后从母亲那里拿来一些缝衣线,成了我每年的必修科目。一段段快乐的时期就这样被打造出来了。其实每年做的风筝样子都差不多,可我每年都会很投入地去做,而每年体会到的快乐又似乎都不一样。
可惜每年只是在春天的时候才会去放风筝,而人生的春天却早已经匆匆过去。现在的农村里,大部分的东西也都是买现成的了,所以父亲很少再有机会去展示他的手艺了。我当然也没有成为篾匠,只有那片竹林,依然长得郁郁葱葱,仿佛在晚风中诉说着些什么。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