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碗少年》这篇课文,首先先说出自己的感叹,后又具体写少年的两次失败后成功,最后总结全文,揭示中心。
这句话与课文开头的第一句相照应,突出这次杂技表演给作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中间文章对少年前两次的失败作了详细的描绘,而描写最后的成功却只是寥寥数语,这样安排,使文章层次更加清晰、主题更加鲜明。而句末的省略号是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耐人寻味。首尾相照,使文章结构严谨,主题鲜明。
这篇文章通过讲述少年经历了两次失败,但仍敢于拼搏的故事,说明了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他人的鼓励和支持,要敢于面对困难,告诫我们在艰难困难中要敢于坚持拼搏,才能获得成功。
扩展资料:
《顶碗少年》这篇文章记叙了一个小男孩做高难顶碗动作失败后不气馁,最终成功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顶碗少年坚持不懈精神的敬佩,告诫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敢于坚持拼搏,才能获得成功。
《顶碗少年》的创作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后,顶碗作为中国传统杂技,开始了飞跃发展,创造出各种高难动作。作者在上海看杂技表演时,见到了一个小男孩做高难顶碗动作失败后不气馁,历经三次表演后成功的这样一件事,后时常想起,二十多年后,已到中年的赵丽宏有了许多的人生经历,更是深有感慨,因此写了这篇文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顶碗少年
文章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
(1)抓住少年表演时的动作、神情进行描写,表现顶碗表演动作的高难度;
(2)具体描写了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应,突出表演的扣人心弦;
(3)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对“碗”进行描写,不仅体现了表演的难度之大,还烘托了表演的紧张气氛。作者主要抓住“少年、观众、碗”具体描写,突出表现了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二是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三是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难点是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然段。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准备:一杯水和几枚硬币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和对课文的理解,讲解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准备一杯水和几枚硬币)在上课之前,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一个实验,
谁愿意上前面来演示一下,把硬币放在水面上保持5秒钟不掉下去就表示你成
功了。(请学生上前演示,有不成功的就多给几次机会最终一定要成功)大家
都看到了,无论你是经过几次最终我们都成功了,这个实验也就告诉了我们什么
道理呢?(只要你敢于不断
地去尝试、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的!)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 自由读课文
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教师巡视指导)
2、 检查词语理解情况
优雅 惊羡 颓丧 迷惘 座无虚席 不知
(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3、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分段,总结段意
第一部分:1——5 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
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二部分:6、7 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自由读第一部分
思考:顶碗少年失败了几次,失败后他是这样做的?最后怎样了?
(小组讨论学习)
(3)集体学习:画出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情景,又是谁给了他成功的信心。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第二部分内容,结合课文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使学生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坚持下去就一定可以成功的。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扎实训练
1、自由读第一部分
找一找:“一叠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
(充分地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
2、自由读第二部分
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 (小组讨论学习)
3、理解句子的含义 (出示投影)
“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
(在小组内结合课文理解、讨论)
4、指导用词语造句
座无虚席 不知所措
(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造句)
二、指导朗读、背诵
三、谈一谈:读完课文后你的感受。(根据学生学习课文的情况来说出自己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抄写词语 背诵6、7自然段
板书设计:
1、顶碗少年
失误——努力 失误——努力 ====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