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情人节的由来
:
情人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的2月14日。在这一天,男女会互送巧克力、鲜花等来表达爱意,以庆祝情人节的到来。情人节的由来,源于公元3世纪的罗马帝国。
相传,罗马帝国的皇帝为了让更多的男人无牵挂的走上战场,便宣布废弃所有的婚姻承诺。但是有一个叫瓦仑丁的神父,没有遵照皇帝的旨意,而是继续为相爱的人在教堂举行婚礼。罗马皇帝知道后,把瓦仑丁神父在2月14日这天,送上了绞架绞死。瓦伦丁为正义、为纯洁的爱而牺牲自己的精神受到了大家的尊重,后来,基督教徒为了纪念瓦伦丁,将他临刑的这一天定为圣瓦伦丁节,后人又将这天改为了情人节。
作为西方最受欢迎的节日之一,情人节现已成为欧美各国青年人喜爱的节日。
情人节的传说
情人节据说起源于古罗马。传说古罗马在每年的二月十四日都要举行盛大的典礼来庆祝“牧神节”(Lupercalia)。
情人节传说
牧神节实际上是对即将来临的春天的庆祝。也有人说这个节日是庆祝法乌努斯神(Faunus),他主要管畜牧和农业,类似于古希腊“人身、羊足、头上有角的”潘神(Pan)。后来,人们把“牧神节”(Lupercalia)和“瓦伦丁日”(Valentine's Day)放在一起来庆祝。
据《天主教百科全书》(The Catholic Encyclopedia)指出,公元496年,教宗圣基拉西乌斯一世在公元第五世纪末叶废除了牧神节,把2月14日定为圣瓦伦丁日。”这个节日现今以“圣瓦伦丁节”——亦即情人节的姿态盛行起来。
但是在第2次梵蒂冈大公会议后,1969年的典礼改革上,整理了一堆在史实上不确定是否真实存在的人物以后,圣瓦伦丁日就被废除了。现在天主教圣人历已经没有圣瓦伦丁日(St. Valentine's Day)。
关于情人节的故事有:
故事一
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皇帝克劳迪乌斯二世在首都罗马宣布废弃所有的婚姻承诺,当时是出于战争的考虑,使更多无所牵挂的男人可以走上争战的疆场。一名叫瓦仑廷的神父没有遵照这个旨意而继续为相爱的年轻人举行教堂婚礼。事情被告发后,瓦仑廷神父先是被鞭打,然后被石头掷打,最后在公元270年2月14日这天被送上了绞架被绞死。14世纪以后,人们就开始纪念这个日子。现在,中文译为“情人节”的这个日子,在西方国家里就被称为ValentinesDay,用以纪念那位为情人做主而牺牲的神父。
故事二
据说瓦伦丁是最早的_之一,那个时代做一名基督_着危险和死亡。为掩护其他殉教者,瓦沦丁被抓住,投入了监牢。在那里他治愈了典狱长女儿失明的双眼。当暴君听到着一奇迹时,他感到非常害怕,于是将瓦沦丁斩首示众。据传说,在行刑的那一天早晨,瓦沦丁给典狱长的女儿写了一封情意绵绵的告别信,落款是FromyourValentine(寄自你的瓦伦丁)。当天,盲女在他墓前种了一棵开红花的杏树,以寄托自己的情思,这一天就是2月14日。自此以后,便把2月14日定为情人节。
故事三
在古罗马时期,2月14日是为表示对约娜的尊敬而设的节日。约娜是罗马众神的皇后,罗马人同时将她尊奉为妇女和婚姻之神。接下来的2月15日则被称为“卢帕撒拉节”,是用来对约娜治下的其他众神表示尊敬的节日。在古罗马,年轻人和少女的生活是被严格分开的。然而,在卢帕撒拉节,小伙子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心爱的姑娘的名字刻在花瓶上。这样,过节的时候,小伙子就可以与自己选择的姑娘一起跳舞,庆祝节日。如果被选中的姑娘也对小伙子有意的话,他们便可一直配对,而且最终他们会坠入爱河并一起步入教堂结婚。后人为此而将每年的2月14日定为情人节。
西方情人节又叫做圣瓦伦丁节,正如我们中国的情人节“七夕”节背后有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一样,瓦伦丁节背后也流传着一个带着浪漫色彩的悲剧故事。
关于瓦伦丁节背后的故事,流传下来的版本有很多,讲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版本。
一、瓦伦丁节的故事
版本一、神父瓦伦丁
克劳迪乌斯二世是罗马帝国一位军人出身非常强势的君王,虽然他在位只有两年,但在他的任期内,他击败了哥特人、收复了西班牙,并征服了高卢一部分领土,换言之他是个崇尚战争的君主。
公元270年,克劳迪乌斯二世下达了一条命令:为了鼓励青年参加战斗,不准青年人结婚。
在古罗马时期,2月15日的牧神节是男女青年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人节,克劳迪乌斯二世的命令打破了一些情侣的计划,引起了不少年轻人的不满。
基督教神父瓦伦丁便站了出来,他告诉情侣们,你们可以选择在我的教堂结婚。
当时罗马人的信仰还是以罗马教为主,基督教那时候还不是合法的教派,直到公元313年,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后,基督教才被允许在罗马传教,而此时还早着呢。
瓦伦丁连续触犯两条法令的行为,引起了罗马皇帝的不满,皇帝便下令杀死了瓦伦丁。
后来,基督教为了纪念瓦伦丁,便将2月14日瓦伦丁遇害的日子,当作情人节。
版本二、基督徒瓦伦丁
基督徒瓦伦丁因为信仰问题,被罗马帝国抓入了监狱,瓦伦丁却在狱中,治好了监狱长盲人女儿的双目。
这一奇迹引起了当局的担忧,他们认为这会动摇罗马人对罗马教的信仰,转而去信基督教,当局决定关起来已经不足以解决这件事了,便对他判处了死刑。
瓦伦丁在临死前,给监狱长的女儿写了一封告白信:From yourValentine。
监狱长的女儿被瓦伦丁的情谊感动,她便每年都在2月14日瓦伦丁忌日之天,前往他的墓前探望。
二、瓦伦丁节的节日习俗
两个版本的瓦伦丁故事,都体现了罗马时期基督教徒为了维护人类对于爱情的追求,勇于牺牲的精神。
瓦伦丁节得以流传下来,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在漫长的历史中,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了人们约定习俗的节日。
瓦伦丁节的来历是一个带有浪漫兼悲剧性色彩的故事,后人在纪念瓦伦丁时,想了不少有趣的习俗,来冲淡节日的悲剧蕴意,更加强调它的浪漫色彩。
1、抽签谈恋爱
瓦伦丁节是在古罗马牧神节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因之,它也保留了一丝牧神节的风俗。
到了2月14日这天,单身的男女青年便会聚集到一块来,女青年将自己的名字写在卡片上,然后扔到盒子里。
接下来,便由单身男子们从纸盒中抽出女青年的名片,抽到名字的女青年便需要在这次活动中担任男方片刻的女朋友。
如果活动结束后,这对男女青年对对方产生了好感,那么双方便可以在这之后继续交往。
2、根据花瓣开花方向测婚
在古罗马时期,瓦伦丁节兴起后,小青年们想到了一个浪漫的方式来度过自己的情人节。
首先,两人先分别挑选一种含苞待放,且花名第一个字母和自己名字第一个字母相同的花,然后两人只需要等待花瓣开花,再根据花开的方向确定,自己的婚姻是否幸福。
比如花瓣的朝向相背,则意味着夫妻俩婚后情感不和。
3、维多利亚时代:根据花开得灿烂与否,确定婚后是否相爱
到了维多利亚时代,贵族们还是很流行情人节养花的活动,只是这一次,他们换了一种评判标准——由根据花的朝向、大小改为根据花开得好不好。
举个例子,情侣俩选的花儿开得很茂盛的话,就意味着夫妻俩会有一段美好的婚姻。反之如果有花朵凋零,则意味着一方可能要先去世。
4、点根蜡烛等你来
如果追求浪漫的话,白金汉郡的人们发明了一种更加有趣的习俗——点蜡烛。
点蜡烛之前,需要先准备好两枚细针,然后一边心中默念着自己和恋人的名字,再一边将细针从蜡烛底部插入。
这两根细针象征着自己和恋人,将其插入蜡烛中,再点燃蜡烛任其燃烧的寓意寄托着两人的爱情经得起烈火的考验,可以长长久久之意。
一、情人节的由来
西方情人节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瓦伦丁节(valentine'day )。和圣诞节、感恩节之类的西方传统节日一样,情人节最初起源于基督教,是为了纪念一位在罗马帝国时代被无辜处死的基督教徒瓦伦丁。
瓦伦丁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可是在他生活的时代,罗马帝国还处在反对基督教的时期,因此他的信仰自然得不到法律保护。后来瓦伦丁因为帮助基督徒举行婚礼而被捕入狱。
在被羁押监狱中的日子里,瓦伦丁认识了典狱长的女儿,那是一个美丽善良,但却双目失明的姑娘。在狱中,瓦伦丁治好了姑娘的眼睛,而她也一直对瓦伦丁非常照顾,使他免于遭受狱卒的虐待。
之后的故事大家也都能猜到了,两个年轻人互生情愫。在瓦伦丁即将被处死的这一天前夜,他在监狱里写了一封很长很长的信,来表达自己对典狱长女儿的爱慕,这封信后来被称为“情书”。落款是“来自你的瓦伦丁(from your valentine)。
公元269年2月14日,瓦伦丁被处死,后世为了纪念瓦伦丁和那位姑娘的凄美爱情,特地将瓦伦丁殉难这一天定为情人节。
二、情人节与巧克力
巧克力不易储存,1861年,吉百利为了推销多余的巧克力而把巧克力设计成爱心的形状,包在礼盒里在情人节这天售卖。结果反响非常好,成功在一天卖完了所有存货。由于吉百利没有为心形巧克力申请专利,第二年,这种心形巧克力被巧克力生产商们争相模仿。巧克力也在商业营销中逐渐和玫瑰花一起,成为了爱情的象征和情人节的必备单品。
拜这种营销所赐,在西方文化的基础上,日本女性被要求在情人节这一天给所有自己认识的异性送巧克力。当然,这项习俗现在也受到很多日本女性的抵制,毕竟不是每个人都那么有钱的。
三、中国情人节
比起西方的情人节,我们中国的情人节——七夕,实际上从一开始就更加具备浪漫和喜悦的恋爱氛围。在我们的民间故事里,七夕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的日子。在这一天,喜鹊会帮助他们跨越滔滔银河。
在中国情人节这一天,古代的女孩们会在月光下穿针乞巧,乞求自己有一双像织女一样的巧手。还会在小盒里放一只蜘蛛,祈望它织出细密的大网。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而得巧越多的女孩,也预示着越有机会觅得如意郎君。
传说用七夕这天的河水洗澡,不仅祛病消灾,还能带来桃花运。在皎洁的月光下,未婚的女孩们祈祷着姻缘。已婚的夫妻则在期许着婚姻生活的幸福和家人的平安。
人类有两个永恒的主题,一个是爱情,一个是死亡。我不知道什么是爱情,一如我们永远说不清什么是死亡。我们只能依稀看见一些爱情的影子。
爱情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倾慕,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期盼,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纠结,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不舍,是“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悲伤。各个国家的情人节日期都不同,风俗也不同。但每个国家对爱情都是认同的。爱情,最能让人感受到爱与被爱的快乐。
每年2月14日,是西方传统的圣瓦伦丁节(Valentine's Day),又称“情人节”。
版本一:
公元三世纪时,古罗马有一位暴君叫克劳多斯(Claudius)。离暴君的宫殿不远,有一座非常漂亮的神庙。修士瓦伦丁(Valentine)就住在这里。罗马人非常崇敬他,男女老幼,不论贫富贵贱,总会群集在他的周围,在祭坛的熊熊圣火前,聆听瓦伦丁的祈祷。
古罗马的战事一直连绵不断,暴君克劳多斯征召了大批公民前往战场,人们怨声载道。男人们不愿意离开家庭,小伙子们不忍与情人分开。克劳多斯暴跳如雷,他传令人们不许举行婚礼,甚至连所有已订了婚的也马上要解除婚约。许多年轻人就这样告别爱人,悲愤地走向战场。年轻的姑娘们也由于失去爱侣,抑郁神伤。
瓦伦丁对暴君的虐行感到非常难过。当一对情侣来到神庙请求他的帮助时,瓦伦丁在神圣的祭坛前为它们悄悄地举行了婚礼。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来到这里,在瓦沦丁的帮助下结成伴侣。
消息终于传进了宫殿,传到了暴君的耳里。克劳多斯又一次暴跳如雷,他命令士兵们冲进神庙,将瓦伦丁从一对正在举行婚礼的新人身旁拖走,投入地牢。人们苦苦哀求暴君的劾免,但都徒劳而返。瓦伦丁终于在地牢里受尽折磨而死。悲伤的朋友们将他安葬于圣普拉(St. Praxedes)教堂。那一天是2月14日,那一年是公元270年......
版本二:
传说中瓦伦丁是最早的基督徒之一,那个时代做一名基督徒意味着危险和死亡。为掩护其他殉教者,瓦伦丁被抓住,投入了监牢。在那里他治愈了典狱长女儿失明的双眼。当暴君听到着一奇迹时,他感到非常害怕,于是将瓦伦丁斩首示众。据传说,在行刑的那一天早晨,瓦伦丁给典狱长的女儿写了一封情意绵绵的告别信,落款是: From your Valentine(寄自你的瓦伦丁)。
历史学家们更愿意刨根揪底,他们关于情人节的演绎似乎令人信服。其实远远早于公元270年,当罗马城刚刚奠基时,周围还是一片荒野,成群的狼四处游荡。在罗马人崇拜的众神中,畜牧神卢波库斯(Lupercus)掌管着对牧羊人和羊群的保护。每年二月中,罗马人会举行盛大的典礼来庆祝牧神节。那时的日历与现在相比,要稍微晚一些,所以牧神节实际上是对即将来临的春天的庆祝。
也有人说这个节日是庆祝法乌努斯神(Faunus),它类似于古希腊人身羊足,头上有角的潘神(Pan),主管畜牧和农业。牧神节的起源实在是过于久远了,连公元前一世纪的学者们都无法确认。但是这一节日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例如史料记载,安东尼(Mark Antony)就是在公元前44年的牧神节上将王冠授与凯撒(Julius Caesar)的。
每年的二月十五日,修士们会聚集在罗马城中巴伦丁(Palantine)山上的一个洞穴旁,据说在这里,古罗马城的奠基者(Romilus and Remus)被一只母狼扶育长大。在节日的各项庆典中,有一项是年轻的贵族们,手持羊皮鞭,在街道上奔跑。年轻妇女们会聚集在街道两旁,祈望羊皮鞭抽打到她们头上。人们相信这样会使她们更容易生儿育女。在拉丁语中,羊皮鞭被叫做februa,鞭打叫做fabruatio,实际上都含有'纯洁'的意思。二月的名字(February)就是由此而来。
随着罗马势力在欧洲的扩张,牧神节的习俗被带到了现在的法国和英国等地。人们最乐此不疲的一项节日活动类似于摸彩。年轻女子们的名字被放置于盒子内,然后年轻男子上前抽取。抽中的一对男女成为情人,时间是一年或更长。
基督教的兴起使人们纪念众神的习俗逐渐淡漠。教士们不希望人们放弃节日的欢乐,于是将牧神节(Lupercalia)改成瓦伦丁节(Valentine's Day),并移至二月十四日。这样,关于瓦伦丁修士的传说和古老的节日就被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这一节日在中世纪的英国最为流行。未婚男女的名字被抽出后,他们会互相交换礼物,女子在这一年内成为男子的Valentine。 在男子的衣袖上会绣上女子的名字,照顾和保护该女子于是成为该男子的神圣职责。
有史可查的现代意义上的瓦伦丁情人是在十五世纪早期。法国年轻的奥尔良大公(Duke of Orleans)在阿根科特(Agincourt)战役中被英军俘虏,然后被关在伦敦塔中很多年。他写给妻子很多首情诗,大约60首保存至今。用鲜花做瓦伦丁节的信物在大约两百年后出现。法王亨利四世(Henry IV)的一个女儿在瓦伦丁节举行了一个盛大的晚会。所有女士从选中她做Valentine的男士那里获得一束鲜花。
版本三:
一本英语辞典上注释说,范泰伦节(情人节)二月十四日,来源于古罗马的牧神节。据说鸟类在这一天开始交配。那时的风俗是:在牧神节期间,每个青年男子从一只盒子里抽签,盒子里放的是写有青年女子姓名的条子。抽到谁,谁就成为那个青年男子的心上人。后来这个节日改为纪念一位叫瓦伦丁的基督教圣徒。
古罗马青年基督教传教士圣瓦伦丁,冒险传播基督教义,被捕入狱,感动了老狱吏和他双目失明的女儿,得到了他们悉心照料。临刑前圣瓦伦丁给姑娘写了封信,表明了对姑娘的深情。在他被处死的当天,盲女在他墓前种了一棵开红花的杏树,以寄托自己的情思。这一天就是2月14日。现在,在情人节里,许多小伙子还把求爱的圣瓦伦丁的明信片做成精美的工艺品,剪成蝴蝶和鲜花,以表示心诚志坚。姑娘们晚上将月桂树叶放在枕头上,希望梦见自己的情人。通常在情人节中,以赠送一枝红玫瑰来表达情人之间的感情。将一枝半开的红玫瑰作为情人节送给女孩的最佳礼物,而姑娘则以一盒心形巧克力作为回赠的礼物。
就这样,延续着古老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习俗,我们得以在每年的二月十四日向自己的朋友传递爱的信息。鲜花,心形糖果,用花边和摺穗掩盖了送物人名字的信物,不仅仅是代表着一份份真挚的爱,更是对敢于反抗暴政的瓦伦丁修士的最好缅怀。
◆爱情鸟:
最经典的爱情鸟鸳鸯游水嬉戏,最顾家的爱情鸟黑颈天鹅守候家园,一对一对的牡丹鹦鹉站立枝头“夫唱妻和”,最疼妻子的爱情鸟琉璃金刚鹦鹉,时常与伴侣卿卿我我、交颈抚摩。而最恩爱的鸟儿原来是冠鹤!
公元3世纪时,古罗马有一位暴君叫克劳多斯。离暴君的宫殿不远处,有一座非常漂亮的神庙,修士瓦伦丁就住在这里。罗马人非常崇敬他,不论男女老幼、贫穷贵贱,总会群集在他的周围,在熊熊圣火前,聆听瓦伦丁的祈祷。古罗马的战事一直连绵不断,暴君克劳多斯征招大批公民前往战场,人们怨声载道,男人们不愿离开家庭,小伙子不忍与情人分开。克劳多斯为此暴跳如雷,他命令人们不许举行婚礼,甚至连所有已经订了婚的也要马上解除婚约。许多年轻人就这样告别爱人,悲愤地走向战场,年轻的姑娘们也由于失去爱侣而默然神伤。
瓦伦丁对暴君的虐行感到非常难过。当一对情侣来到神殿前请求他的帮助时,瓦伦丁在神圣的祭坛前为他们悄悄地举行了婚礼。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都来到这里,在瓦伦丁的帮助下结成伴侣。消息终于传进了宫殿,传到了暴君的耳里,克劳多斯又一次暴跳如雷,他命令士兵们冲进神殿,将瓦伦丁从一对正在举行婚礼的新人身边抓走,投入地牢。人们苦苦哀求暴君赦免,但都徒劳而返。瓦伦丁终于在地牢里受尽折磨而死。
悲伤的朋友们将他安葬在圣普拉教堂。这一天是公元270年2月14日。为了纪念这位高尚的修士,人们将这一天定为情人节,也称瓦伦丁节。另一个传说: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皇帝克劳迪乌斯二世在首都罗马宣布废弃所有的婚姻承诺,当时是出于战争的考虑,使更多无所牵挂的男人可以走上争战的疆场。
一名叫瓦仑廷(Sanctus Valentinus)的神父没有遵照这个旨意而继续为相爱的年轻人举行教堂婚礼。事情被告发后,瓦仑廷神父先是被鞭打,然后被石头掷打,最后在公元270年2月14日这天被送上了绞架被绞死。4世纪以后,人们就开始纪念这个日子。
现在,中文译为“情人节”的这个日子,在西方国家里就被称为 Valentine's Day ,用以纪念那位为情人做主而牺牲的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