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世界史复习资料 (3-4)
《世界历史》第一册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开展殖民掠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和新生贵族力量日益壮大,他们要掌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来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总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生产关系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意义
:a.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1689年,为限制国王权利,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b.它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2.<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为限制国王的权利,确定议会的大权,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使以后的国王不能滥用权利,为所欲为,这就使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3.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
英国采用海盗方式,在海上进行抢劫活动.16世纪晚期,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霸权,开始在海外殖民.英法早期殖民活动主要集中在印度和北美.在殖民扩张过程中,英法荷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最后,英国战胜了荷兰和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4.来克星顿的枪声和美国独立
a. 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
b. 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整编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c. 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英属北美殖民地独立.
d. 1777年,在萨拉托加战役中,美军打败英军,是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e.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f. 意义:
1.独立战争使美国赢得了独立(1787年,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实行总统制,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它同时又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5.攻占巴士底狱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6.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和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791年6月,奥地利和普鲁士采取军事行动,帮助路易十六镇压革命,巴黎人民推翻君主统治,,9月,法国军队也把外国军队赶出国境,并宣布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资产阶级革命高潮过后,法国政局动荡,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皇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颁布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典>,对外打击反法联盟,扩张法国势力.对外战争损害了被侵略地区人民的利益,引起人民的反抗,1812年远征俄国失败,敲响了帝国的丧钟;在莱比锡战役中,法军再次惨败;1814年反法盟军开进巴黎,帝国灭亡.
7.英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促使手工工场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次革命,,它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
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海外贸易的迫切需求.
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出现于棉纺织业.
进程
a.18世纪六七十年代,珍妮纺纱机,水利纺纱等机器相继问世;80年代,水利织布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织布的效率
b.机械师瓦特制成了改良蒸气机,1785年,这种蒸气机被用来带动纺织机器,从而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c.蒸气机的使用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汽船和火车机车相继诞生.d.19世纪上半期,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8.工业革命的影响
影响
a.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c.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是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彼此联系,不可分离的整体.
9.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武装起义,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理论研究同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联系在一起,在吸收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意义:使无产阶级有了自己强大的思想武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0.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
北部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南部实行大种植园经济,以黑人奴隶为主要劳动力.双方在关税和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的矛盾不可调和.
意义:
使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11.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
1689年,彼得一世为摆脱落后状态使俄国成为近代强国,推行多方面的改革,其内容包括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推行学校教育.它实际上是一场封建农奴主推行的富国强兵改革.作用: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巩固了专制统治,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1861年改革
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所发展,但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发展极其缓慢.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维护贵族和地主的利益被迫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农奴可以出钱赎买一块份地.它实际上是一场沙皇自上而下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作用: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12.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主要内容:
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意义:
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但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世界历史》第二册
1.科学成就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成就:
a.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石油的开采和提炼,石油,电力和煤炭构成了三大能源.
b.新机器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德国的西门子创制了第一辆有轨电车;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导致了汽车和飞机的试制成功.
c.新的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 19世纪中期,发明了有线电报;19世纪晚期,有线电话和无限电报也研制成功.
影响:
大大促进了生产力,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途径.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19世纪晚期,随着生产力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其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
美国和德国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别成为世界头号,二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
英国和法国由于技术装备落后和过分依赖殖民地,经济发展缓慢,工业生产被美国,德国赶上和超过.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竭力进行武装扩张,促进了经济发展;俄国资本主义虽然有较快的发展,但由于大量封建残余的存在,仍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3.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和主要成员
同盟国集团: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后来参加到协约国一方)
协约国集团:
英国,法国,俄国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西线三大战役
1914年6月底,一个塞尔维亚青年在萨拉热窝街头刺杀了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这就是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萨拉热窝事件.
西线三大战役:
交战双方是英法和德国,分别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5.美国参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大战爆发时,美国利用中立的地位与交战国做生意,通过出售军火,提供贷款,大发横财,国力大增.1917年,在交战双方都已精疲力竭的时候,美国加入协约国,终于参战了.美国的参战无论在政治,军事还是财力方面,使协约国受益极大.
一战性质:
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6.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俄国经济陷于全面崩溃,1917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用武力镇压革命群众.1917年11月7日,在列宁亲自领导下,十月革命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推出”一战”,颁布了没收地主,寺院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的<土地法令>.
苏联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28年和1933年的两国五年计划,其重点都是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1937年苏联基本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同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确立.
7.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1919年1-6月,参加国有27个,英国,法国,美国三国成为和会的主宰.其主要内容有:同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分别和德国盟国签订一系列和约,它们和对德和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决定成立制裁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1920年成立,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列强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工具).确定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和约内容见初三<世界历史>第二册35页)
8.华盛顿会议
在美国倡议下召开,共有九国国家参加,美,英,日三国起主要作用.英,法,日,美签订了<四国条约>,相约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属地的权益.美,英,日,法,意五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了五国海军主力舰的吨位比例.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实际上成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最终确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9.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是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有三大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其内容有:金融方面,首先从金融业开始,使私人现款重新流通;农业方面,政府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耕牛,由政府拨款补偿;工业方面,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1933年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社会赈济方面,新建许多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队伍,刺激消费和生产.
评价:
a.新政取得了一定成效,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定;
b.资本主义制度没有改变,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10.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德意日三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的根本原因是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
希特勒的上台执政,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受到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标志着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1937年,德,意,日三国结成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成为“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
11.第二次世界大战
原因:
a.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意日建立和强化了法西斯专政,疯狂对外侵略;
b.英法美的纵容侵略政策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苏联军民英勇捍卫国土,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1942年初,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3年9月意大利新政府投降;
1943年中,美,英在埃及召开开罗会议,发表了<开罗宣言>,为战后处理日本问题提供了依据;美,英,苏在伊朗德黑兰举行了会议,确定了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达成重大协议:德国由美苏英分区占领;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成立联合国.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初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12.二战后苏联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措施和影响
从1946年起开始执行第四个五年计划,在斯大林领导下,集中精力恢复并发展经济,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是苏联工业的发展重点.苏联人民取得了经济振兴的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教育文化事业有较大发展,加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
13.”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1967年,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强互相间的合作,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六国发起建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欧共体”建立后,成员国数目不断增加,相互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促进了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也提高了欧共体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14.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
美国霸权政策的体现: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欧洲推行”冷战”政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
美国通过提供经济援助,抵挡苏联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冲击,控制西欧各国.
为了进一步控制西欧,对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包围,1949年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0世纪50.60年代,发动了侵略朝鲜和越南战争.
美苏争霸: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国立的增强,苏联也走上了霸权主义的道路;60年代的”古巴导弹危机”;70年代末,苏联出兵占领了阿富汗,企图建立在南亚和波斯湾地区的霸权;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美苏争霸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也给两国本身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苏联力不从心,80年代中期被迫改变称霸政策.
15.第三世界的兴起
二战后亚洲人民首先掀起民族解放运动;
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
《世界历史》第一册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开展殖民掠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和新生贵族力量日益壮大,他们要掌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来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总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生产关系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意义
:a.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1689年,为限制国王权利,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b.它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2.<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为限制国王的权利,确定议会的大权,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使以后的国王不能滥用权利,为所欲为,这就使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3.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
英国采用海盗方式,在海上进行抢劫活动.16世纪晚期,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霸权,开始在海外殖民.英法早期殖民活动主要集中在印度和北美.在殖民扩张过程中,英法荷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最后,英国战胜了荷兰和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4.来克星顿的枪声和美国独立
a. 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
b. 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整编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c. 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英属北美殖民地独立.
d. 1777年,在萨拉托加战役中,美军打败英军,是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e.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f. 意义:
1.独立战争使美国赢得了独立(1787年,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实行总统制,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它同时又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5.攻占巴士底狱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6.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和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791年6月,奥地利和普鲁士采取军事行动,帮助路易十六镇压革命,巴黎人民推翻君主统治,,9月,法国军队也把外国军队赶出国境,并宣布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资产阶级革命高潮过后,法国政局动荡,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皇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颁布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典>,对外打击反法联盟,扩张法国势力.对外战争损害了被侵略地区人民的利益,引起人民的反抗,1812年远征俄国失败,敲响了帝国的丧钟;在莱比锡战役中,法军再次惨败;1814年反法盟军开进巴黎,帝国灭亡.
7.英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促使手工工场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次革命,,它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
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海外贸易的迫切需求.
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出现于棉纺织业.
进程
a.18世纪六七十年代,珍妮纺纱机,水利纺纱等机器相继问世;80年代,水利织布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织布的效率
b.机械师瓦特制成了改良蒸气机,1785年,这种蒸气机被用来带动纺织机器,从而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c.蒸气机的使用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汽船和火车机车相继诞生.d.19世纪上半期,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8.工业革命的影响
影响
a.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c.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是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彼此联系,不可分离的整体.
9.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武装起义,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理论研究同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联系在一起,在吸收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意义:使无产阶级有了自己强大的思想武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0.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
北部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南部实行大种植园经济,以黑人奴隶为主要劳动力.双方在关税和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的矛盾不可调和.
意义:
使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11.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
1689年,彼得一世为摆脱落后状态使俄国成为近代强国,推行多方面的改革,其内容包括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推行学校教育.它实际上是一场封建农奴主推行的富国强兵改革.作用: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巩固了专制统治,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1861年改革
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所发展,但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发展极其缓慢.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维护贵族和地主的利益被迫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农奴可以出钱赎买一块份地.它实际上是一场沙皇自上而下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作用: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12.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主要内容:
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意义:
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但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世界历史》第二册
1.科学成就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成就:
a.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石油的开采和提炼,石油,电力和煤炭构成了三大能源.
b.新机器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德国的西门子创制了第一辆有轨电车;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导致了汽车和飞机的试制成功.
c.新的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 19世纪中期,发明了有线电报;19世纪晚期,有线电话和无限电报也研制成功.
影响:
大大促进了生产力,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途径.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19世纪晚期,随着生产力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其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
美国和德国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别成为世界头号,二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
英国和法国由于技术装备落后和过分依赖殖民地,经济发展缓慢,工业生产被美国,德国赶上和超过.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竭力进行武装扩张,促进了经济发展;俄国资本主义虽然有较快的发展,但由于大量封建残余的存在,仍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3.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和主要成员
同盟国集团: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后来参加到协约国一方)
协约国集团:
英国,法国,俄国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西线三大战役
1914年6月底,一个塞尔维亚青年在萨拉热窝街头刺杀了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这就是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萨拉热窝事件.
西线三大战役:
交战双方是英法和德国,分别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5.美国参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大战爆发时,美国利用中立的地位与交战国做生意,通过出售军火,提供贷款,大发横财,国力大增.1917年,在交战双方都已精疲力竭的时候,美国加入协约国,终于参战了.美国的参战无论在政治,军事还是财力方面,使协约国受益极大.
一战性质:
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6.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俄国经济陷于全面崩溃,1917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用武力镇压革命群众.1917年11月7日,在列宁亲自领导下,十月革命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推出”一战”,颁布了没收地主,寺院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的<土地法令>.
苏联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28年和1933年的两国五年计划,其重点都是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1937年苏联基本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同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确立.
7.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1919年1-6月,参加国有27个,英国,法国,美国三国成为和会的主宰.其主要内容有:同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分别和德国盟国签订一系列和约,它们和对德和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决定成立制裁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1920年成立,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列强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工具).确定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和约内容见初三<世界历史>第二册35页)
8.华盛顿会议
在美国倡议下召开,共有九国国家参加,美,英,日三国起主要作用.英,法,日,美签订了<四国条约>,相约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属地的权益.美,英,日,法,意五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了五国海军主力舰的吨位比例.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实际上成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最终确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9.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是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有三大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其内容有:金融方面,首先从金融业开始,使私人现款重新流通;农业方面,政府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耕牛,由政府拨款补偿;工业方面,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1933年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社会赈济方面,新建许多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队伍,刺激消费和生产.
评价:
a.新政取得了一定成效,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定;
b.资本主义制度没有改变,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10.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德意日三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的根本原因是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
希特勒的上台执政,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受到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标志着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1937年,德,意,日三国结成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成为“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
11.第二次世界大战
原因:
a.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意日建立和强化了法西斯专政,疯狂对外侵略;
b.英法美的纵容侵略政策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苏联军民英勇捍卫国土,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1942年初,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3年9月意大利新政府投降;
1943年中,美,英在埃及召开开罗会议,发表了<开罗宣言>,为战后处理日本问题提供了依据;美,英,苏在伊朗德黑兰举行了会议,确定了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达成重大协议:德国由美苏英分区占领;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成立联合国.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初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12.二战后苏联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措施和影响
从1946年起开始执行第四个五年计划,在斯大林领导下,集中精力恢复并发展经济,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是苏联工业的发展重点.苏联人民取得了经济振兴的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教育文化事业有较大发展,加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
13.”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1967年,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强互相间的合作,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六国发起建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欧共体”建立后,成员国数目不断增加,相互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促进了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也提高了欧共体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14.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
美国霸权政策的体现: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欧洲推行”冷战”政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
美国通过提供经济援助,抵挡苏联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冲击,控制西欧各国.
为了进一步控制西欧,对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包围,1949年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0世纪50.60年代,发动了侵略朝鲜和越南战争.
美苏争霸: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国立的增强,苏联也走上了霸权主义的道路;60年代的”古巴导弹危机”;70年代末,苏联出兵占领了阿富汗,企图建立在南亚和波斯湾地区的霸权;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美苏争霸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也给两国本身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苏联力不从心,80年代中期被迫改变称霸政策.
15.第三世界的兴起
二战后亚洲人民首先掀起民族解放运动;
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从本讲开始,进入总复习阶段。我们将对初三《社会发展简史》、初二《法律常识》、时事政治三个部份的内容,按照每讲两课的进度进行复习。
一、本讲教学内容
第一课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
第二课 奴隶社会是第一个阶级社会
二、知识结构
(一)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 达尔文的贡献
人类的起源 恩格斯的贡献
生产劳动的含义、主要特征
在生产劳动中形 制造工具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成的人类社会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人类社会与动物世界的本质区别生产劳动基础上形成社会人类社会的含义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
原始社会极端低下的生产力 对火的认识和使用
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畜牧农耕的产生和发展
生产力的含义生产力的要素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没有剥削的生产关系 产生这一生产关系的原因
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
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
没有压迫的氏族制度
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平等的氏族制度特点
没有私有观念的精神文化局限性
原始社会不是理想的黄金时代
金属工具及手工业的出现
个体劳动代替共同劳动
原始社会的解体 私有制的产生
私有制的产生和确立
氏族制度的瓦解
(二)奴隶社会是第一个阶级社会
奴隶的来源
奴隶主和奴隶的对立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
阶级产生的必然性
第一次社会大分裂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奴隶社会的确立
在阶级对立的基础上产生国家 国家的本质、奴隶制国家的本质
国家产生的原因
生产力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生产力发展的标志与主要表现
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 文字的出现和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产生这种分工的原因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和对立 产生这种分工的意义
两种劳动的对立
奴隶制剥削的基础
最野蛮的剥削制度 赤裸裸的剥削关系
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用暴力镇压奴隶的反抗
最野蛮的剥削制度和压迫制度 最残酷的压迫制 人祭或以摧残奴隶的生命来取乐精神上的统
奴隶社会后期,奴隶制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三、学习内容及能力要求
第一课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
(一)在生产劳动中形成的人类社会
1、人类的起源
识记:了解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研究论证了人猿共祖得出的科学结论。这个结论就是: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理解:正确理解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恩格斯第一次科学地阐述了:从古猿到人的转变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缓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立行走,手的形成,工具的制造,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都是长期劳动的结果。
2、制造工具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识记:了解真正的人类劳动是生产劳动。能制作和使用劳动工具,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劳动,叫做生产劳动。它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制造工具。
理解:正确理解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主要区别是动物只能依靠自身的器官,本能地从自然界取得现成的东西来生存,而人能够制造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3、生产劳动是人们之间发生各种关系的基础
识记:了解人类社会的涵义。即:人类社会是以生产劳动为基础,按照各种关系结合起来的人们的总体。
理解:正确理解人类社会和动物世界的本质区别。其本质区别,仍然是生产劳动。因为人能制造工具进行生产劳动,能积极主动地改造自然,创造新的生存条件,而动物的本能活动仅是消极地适应和利用自然界。同时,在生产劳动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关系。
识记:了解人类社会的涵义。即:人类社会是以生产劳动为基础,按照各种关系结合起来的人们总体。
(二)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
1、漫长的石器时代
识记:了解原始社会的主要工具。石器是人类制造的最初的工具,也是原始社会主要的工具。
理解:了解对火的认识和使用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这主要是对原始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面发生了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火的使用,是人类利用和掌握的第一种自然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2、畜牧农耕的产生和发展
识记:了解原始的畜牧业和原始的农业产生的时期及其原因。原始的畜牧业和农业是在新石器时代出现的。这是由于原始人在长期的采集、渔猎活动中逐步学会驯养繁殖幼兽和栽培作物,从而产生了原始畜牧业和农业。
理解:正确理解畜牧农耕的产生和发展的意义。它的产生和发展在人类生产史上影响深远,可从摆脱自然条件的限制,提供可靠的衣食之源以及为人类的定居生活创造了必备的前提条件等方面去理解。
3、关于生产力
理解:正确理解生产力的概念、所包括的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它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其中,劳动者是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统称为生产资料,是生产力中物的因素。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劳动对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三)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
1、没有剥削的生产关系
识记:了解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即:生产资料集体所有,人们在共同的生产劳动中结成原始的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平均分配消费品。
理解:正确理解生产关系的概念、所包括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生产就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的具体内容包括: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产品(消费品)如何分配。这三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是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
理解:正确理解原始社会生产关系是由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的状况下,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从而产生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
2、没有压迫的氏族制度
识记:了解氏族的概念、两个阶段的划分及其由母系氏族发展到父系氏族的原因。氏族,也叫氏族公社,是按照血统关系结成的集团,是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氏族在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由母系氏族发展到父系氏族的两个不同阶段。其原因主要是在原始社会后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男子在生产中逐渐取代妇女而居主导地位决定的。
识记:了解部落与部落联盟的构成。在氏族出现以后,几个相互通婚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为了共同的利益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
理解:正确理解氏族制度是平等的制度。在氏族公社建立了氏族议事会,它是人人平等的处理公共事务的社会组织,它是氏族全体成年男女享有平等表决权的民主集会,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处理重大事务的原则是民主决定。氏族的一切大事都通过氏族议事会共同讨论决定。氏族首领产生的方式由选举产生,氏族长和军事首领必须由氏族议事会选举产生,是为大家服务的公仆,没有特权,行使权力的凭据是依靠传统习俗和首领的威望。管理的范围限本氏族或本部落、本部落联盟。
3、没有私有观念的精神文化
识记:了解原始人朴素道德观念的形成、作用以及局限性。原始人在长期的共同劳动和生活中,逐渐养成了爱护本氏族、本部落成员,服从集体决议的集体主义等风俗习惯。这种观念对调整、巩固氏族组织起过积极作用,并证明了私有观念不是从来就有的。但原始人的集体主义,一般只局限于氏族、部落范围之内。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狭隘性。
识记:了解原始人的艺术及其作用。原始人在共同的生产和生活中,创造了原始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艺术,这是人类艺术创作历程的开端。
(四)原始社会的解体
1、金属工具及手工业的出现
识记:了解金属工具的产生。原始人在改进石器的不懈努力中,终于发现了一种既可锤炼锋刃,又能铸成不同形状的天然金属,用冷锻法打制成工具,金属工具便产生了。
理解:正确理解金属工具出现的意义。它的出现,是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的突出表现,不仅开创了人类使用金属工具的先河,大大提高了生产率,推动了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而且还带动了手工业的发展。因此,包括金属工具在内的金属制品和手工业的出现,标志着社会生产发展的新水平。将对生产关系的变革产生深刻影响。
2、私有制的产生
识记:了解私有制产生的时间和原因。私有制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其根本原因是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
理解:正确理解私有制产生的过程和确立的标志。私有制的产生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人们学会制造金属工具,提高了生产率,出现了剩余产品,使个体劳动成为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发展的趋势。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个体劳动代表着一种更高的生产力,共同劳动逐渐被个体劳动所代替。个体劳动引起生产资料私有。最后当土地开始私有就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3、氏族制度的瓦解
识记:了解商品交换的产生与发展,对氏族制度的瓦解过程起的作用。在原始社会末期,由于交换得到显著发展,产生了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发展,在氏族制度的瓦解过程中也起了主要的作用。因为它在促进私有制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分化,从而破坏了氏族成员之间的平等关系。
第二课 奴隶社会是第一个阶级社会
(一)第一次社会大分裂
1、奴隶主和奴隶的对立
识记:了解最初的奴隶主和奴隶的来源。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使剥削成为可能。氏族贵族采用最野蛮、最残酷的手段强迫别人(首先是战俘)为他们劳动,占有他们的劳动成果。这样,战俘就是最早和最主要的奴隶的来源之一;后来,还不起债务的氏族成员也成为奴隶的另一个重要来源,这些氏族贵族就成了最初的奴隶主。
识记:了解随着奴隶主和奴隶的出现,社会第一次分裂为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两大对立的阶级。奴隶主阶级是处于剥削者地位的集团,奴隶阶级是处于被剥削者地位的集团。这两个阶级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理解:正确理解阶级的产生。这应弄清阶级产生的原因、基础、条件、形成以及最初的奴隶主和奴隶的来源。要抓住阶级产生的两个条件:一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劳动产品除了维持自己生活外,还有剩余,这就有了人剥削人的可能;二是私有制的发展造成贫富分化,有的人占有大量生产资料,使人剥削人成为客观需要。重点要掌握阶级定义。形成一个观念: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阶级产生的根本原因。
理解:正确理解阶级概念,即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各个集团。这个概念有三层含义:一是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仅随生产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而产生,随生产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而消失,而且在任何时候都是一定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二是阶级是在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社会中各个集团在经济结构中所处的特定地位,是我们划分阶级的客观标准。三是阶级划分的基本标志是各个集团对生产资料的关系。
2、在阶级对立的基础上产生国家
理解:正确理解国家产生的原因和国家的本质。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原始社会就不存在国家。国家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从而必然产生阶级的时候才再现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奴隶主阶级建立起国家机器,是奴隶社会形成的标志。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这是国家的本质。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阶级的工具。
识记:了解国家形成过程的基本线索。阶级、国家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国家形成过程的基本线索是: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私有制产生,剥削不仅有可能,而且成为现实,进而阶级和阶级斗争出现,到阶级矛盾不可调和时,国家就产生了。从而奴隶社会也正式形成了。
(二)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
1、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识记:了解奴隶制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战俘不再被杀死,变成奴隶,保存了大量的劳动力。二是奴隶主占有大量的生产资料和奴隶,就有可能组织较大规模的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三是奴隶在大规模的生产劳动中利用简单的分工协作(其分工越来越细密),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熟练程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识记:了解奴隶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表现。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金属工具在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二是金属工具的使用,使农业、畜牧业发展起来。三是手工业显著发展起来。四是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
运用:运用有关史实,对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谈自己的看法。对这个问题先指出判断一种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社会制度是进步还是倒退的主要标准,不是看是否存在剥削,而是看这种新的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然后指出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确立,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及其原因。同时阐明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生产力有较大发展的表现。这就不难得出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不是历史的倒退,而是历史的进步的正确结论。
2、文字的出现
识记:了解文字出现的历史过程。奴隶社会之前没有文字,人们往往采取结绳的方法实物记事。比结绳更为进步的是图画文字。但这不是真正的文字。真正的文字是从象形文字开始的,而这种文字是在奴隶社会才出现的。世界上的文明古国,大都创造过自己的象形文字。
识记:了解文字出现的意义。这应指出文字的出现,使人类的生产经验和自然知识得到继承、积累和传播,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因此,文字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由此可见,奴隶社会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开端。
3、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和对立
识记:了解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的必然性、分工的基础和作用。在人类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由于广大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能够提供较多的剩余品,这就使社会上一部分人可以脱离体力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于是就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这种分工既是当时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为科学文化艺术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当然,应看到脑力劳动者的这一成就归根到底是建立在广大体力劳动者劳动的基础上的。
识记:了解奴隶社会的科学文化、脑力劳动者的任何成就,归根到底都是建立在广大体力劳动者(奴隶)劳动的基础上的道理。
识记:了解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对立的原因及其实质。在奴隶社会,奴隶们被剥夺了享有科学文化教育的权利,从事脑力劳动成为奴隶主阶级的特权。奴隶主脱离体力劳动,把体力劳动看作是“卑贱人”干的事。他们还利用自己所占有的科学文化知识,加强对奴隶的思想统治。这样就形成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这种对立的实质就体现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阶级对立。
(三)最野蛮的剥削制度
1、理解:正确理解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剥削的残酷性。这问题,先指出在奴隶主的强制劳动中,奴隶们要完成最大限度的无偿劳动。同时,还必须受奴隶主严密监督以及酷刑折磨,终年劳动而不得温饱,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往往被折磨得遍体残疾,过早死亡,所受到的是非人的待遇。然后指出这一切的根源在于奴隶制生产关系,进而从奴隶制生产关系三个主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加以分析说明。奴隶主不仅占有全部的生产资料,而且完全占有奴隶,这是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决定奴隶制生产关系其他两个方面的显著特点。奴隶制是一种极其残酷、野蛮的剥削制度。
2、最残酷的压迫制度(理解)
3、山穷水尽的奴隶制
理解:正确理解奴隶制生产关系从促进生产力发展转变为灾束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的原因和表现。这问题实际上是对奴隶制生产关系固有的局限性,即在奴隶劳动中故意不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的原因、过程和表现的理解。为此,一是要指出“有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的原因和表现;二是要强调“故意不使用”是其主要特征;三是明确这一局限性是“固有的”,即从来就有的、不可克服的,但在奴隶社会后期及至中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尚没有成为生产关系的主导,只是到了奴隶社会后期的那种历史条件下,才导致奴隶制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所以,奴隶制生产关系局限性明显地暴露出来的过程,也就是奴隶制生产关系从促进生产力发展转变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过程。
四、学习方法指导
1、 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去分析每一种社会现象的产生、发展到消亡的过程。如:(1)我们既要看原始社会是以公有制为基础、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又要认识到它是建立在极低的生产力水平之上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低阶段,因而不是理想的黄金时代。(2)我们既要看到一种生产关系建立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是适应并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又要看到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在这种社会的末期,旧的生产关系必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从而被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
2、 学会用生产力标准去衡量社会制度的进步与否
奴隶制度虽然是一种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存在着残酷的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但它代替原始社会,却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就因为这种制度建立以后能够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可见衡量社会制度进步与否的标准是生产力标准,而不在于这种社会是否存在剥削。
3、 抓住生产力发展的这一主线,可以看到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的产生、发展以至于消亡,都和生产力的发展紧密相关。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阶级、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文字的出现,脑、体分工,科学文化的发展,都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的。
4、 运用生产关系的基本概念,去透视和分析每一种生产关系的特点。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每一种生产关系都包括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而且可以深刻领会每一种生产关系的基础或决定其它两方面的是什么。
一、本讲教学内容
第一课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
第二课 奴隶社会是第一个阶级社会
二、知识结构
(一)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 达尔文的贡献
人类的起源 恩格斯的贡献
生产劳动的含义、主要特征
在生产劳动中形 制造工具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成的人类社会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人类社会与动物世界的本质区别生产劳动基础上形成社会人类社会的含义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
原始社会极端低下的生产力 对火的认识和使用
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畜牧农耕的产生和发展
生产力的含义生产力的要素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没有剥削的生产关系 产生这一生产关系的原因
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
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
没有压迫的氏族制度
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平等的氏族制度特点
没有私有观念的精神文化局限性
原始社会不是理想的黄金时代
金属工具及手工业的出现
个体劳动代替共同劳动
原始社会的解体 私有制的产生
私有制的产生和确立
氏族制度的瓦解
(二)奴隶社会是第一个阶级社会
奴隶的来源
奴隶主和奴隶的对立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
阶级产生的必然性
第一次社会大分裂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奴隶社会的确立
在阶级对立的基础上产生国家 国家的本质、奴隶制国家的本质
国家产生的原因
生产力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生产力发展的标志与主要表现
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 文字的出现和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产生这种分工的原因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和对立 产生这种分工的意义
两种劳动的对立
奴隶制剥削的基础
最野蛮的剥削制度 赤裸裸的剥削关系
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用暴力镇压奴隶的反抗
最野蛮的剥削制度和压迫制度 最残酷的压迫制 人祭或以摧残奴隶的生命来取乐精神上的统
奴隶社会后期,奴隶制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三、学习内容及能力要求
第一课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
(一)在生产劳动中形成的人类社会
1、人类的起源
识记:了解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研究论证了人猿共祖得出的科学结论。这个结论就是: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理解:正确理解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恩格斯第一次科学地阐述了:从古猿到人的转变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缓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立行走,手的形成,工具的制造,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都是长期劳动的结果。
2、制造工具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识记:了解真正的人类劳动是生产劳动。能制作和使用劳动工具,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劳动,叫做生产劳动。它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制造工具。
理解:正确理解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主要区别是动物只能依靠自身的器官,本能地从自然界取得现成的东西来生存,而人能够制造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3、生产劳动是人们之间发生各种关系的基础
识记:了解人类社会的涵义。即:人类社会是以生产劳动为基础,按照各种关系结合起来的人们的总体。
理解:正确理解人类社会和动物世界的本质区别。其本质区别,仍然是生产劳动。因为人能制造工具进行生产劳动,能积极主动地改造自然,创造新的生存条件,而动物的本能活动仅是消极地适应和利用自然界。同时,在生产劳动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关系。
识记:了解人类社会的涵义。即:人类社会是以生产劳动为基础,按照各种关系结合起来的人们总体。
(二)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
1、漫长的石器时代
识记:了解原始社会的主要工具。石器是人类制造的最初的工具,也是原始社会主要的工具。
理解:了解对火的认识和使用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这主要是对原始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面发生了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火的使用,是人类利用和掌握的第一种自然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2、畜牧农耕的产生和发展
识记:了解原始的畜牧业和原始的农业产生的时期及其原因。原始的畜牧业和农业是在新石器时代出现的。这是由于原始人在长期的采集、渔猎活动中逐步学会驯养繁殖幼兽和栽培作物,从而产生了原始畜牧业和农业。
理解:正确理解畜牧农耕的产生和发展的意义。它的产生和发展在人类生产史上影响深远,可从摆脱自然条件的限制,提供可靠的衣食之源以及为人类的定居生活创造了必备的前提条件等方面去理解。
3、关于生产力
理解:正确理解生产力的概念、所包括的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它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其中,劳动者是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统称为生产资料,是生产力中物的因素。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劳动对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三)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
1、没有剥削的生产关系
识记:了解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即:生产资料集体所有,人们在共同的生产劳动中结成原始的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平均分配消费品。
理解:正确理解生产关系的概念、所包括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生产就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的具体内容包括: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产品(消费品)如何分配。这三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是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
理解:正确理解原始社会生产关系是由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的状况下,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从而产生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
2、没有压迫的氏族制度
识记:了解氏族的概念、两个阶段的划分及其由母系氏族发展到父系氏族的原因。氏族,也叫氏族公社,是按照血统关系结成的集团,是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氏族在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由母系氏族发展到父系氏族的两个不同阶段。其原因主要是在原始社会后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男子在生产中逐渐取代妇女而居主导地位决定的。
识记:了解部落与部落联盟的构成。在氏族出现以后,几个相互通婚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为了共同的利益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
理解:正确理解氏族制度是平等的制度。在氏族公社建立了氏族议事会,它是人人平等的处理公共事务的社会组织,它是氏族全体成年男女享有平等表决权的民主集会,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处理重大事务的原则是民主决定。氏族的一切大事都通过氏族议事会共同讨论决定。氏族首领产生的方式由选举产生,氏族长和军事首领必须由氏族议事会选举产生,是为大家服务的公仆,没有特权,行使权力的凭据是依靠传统习俗和首领的威望。管理的范围限本氏族或本部落、本部落联盟。
3、没有私有观念的精神文化
识记:了解原始人朴素道德观念的形成、作用以及局限性。原始人在长期的共同劳动和生活中,逐渐养成了爱护本氏族、本部落成员,服从集体决议的集体主义等风俗习惯。这种观念对调整、巩固氏族组织起过积极作用,并证明了私有观念不是从来就有的。但原始人的集体主义,一般只局限于氏族、部落范围之内。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狭隘性。
识记:了解原始人的艺术及其作用。原始人在共同的生产和生活中,创造了原始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艺术,这是人类艺术创作历程的开端。
(四)原始社会的解体
1、金属工具及手工业的出现
识记:了解金属工具的产生。原始人在改进石器的不懈努力中,终于发现了一种既可锤炼锋刃,又能铸成不同形状的天然金属,用冷锻法打制成工具,金属工具便产生了。
理解:正确理解金属工具出现的意义。它的出现,是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的突出表现,不仅开创了人类使用金属工具的先河,大大提高了生产率,推动了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而且还带动了手工业的发展。因此,包括金属工具在内的金属制品和手工业的出现,标志着社会生产发展的新水平。将对生产关系的变革产生深刻影响。
2、私有制的产生
识记:了解私有制产生的时间和原因。私有制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其根本原因是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
理解:正确理解私有制产生的过程和确立的标志。私有制的产生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人们学会制造金属工具,提高了生产率,出现了剩余产品,使个体劳动成为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发展的趋势。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个体劳动代表着一种更高的生产力,共同劳动逐渐被个体劳动所代替。个体劳动引起生产资料私有。最后当土地开始私有就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3、氏族制度的瓦解
识记:了解商品交换的产生与发展,对氏族制度的瓦解过程起的作用。在原始社会末期,由于交换得到显著发展,产生了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发展,在氏族制度的瓦解过程中也起了主要的作用。因为它在促进私有制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分化,从而破坏了氏族成员之间的平等关系。
第二课 奴隶社会是第一个阶级社会
(一)第一次社会大分裂
1、奴隶主和奴隶的对立
识记:了解最初的奴隶主和奴隶的来源。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使剥削成为可能。氏族贵族采用最野蛮、最残酷的手段强迫别人(首先是战俘)为他们劳动,占有他们的劳动成果。这样,战俘就是最早和最主要的奴隶的来源之一;后来,还不起债务的氏族成员也成为奴隶的另一个重要来源,这些氏族贵族就成了最初的奴隶主。
识记:了解随着奴隶主和奴隶的出现,社会第一次分裂为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两大对立的阶级。奴隶主阶级是处于剥削者地位的集团,奴隶阶级是处于被剥削者地位的集团。这两个阶级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理解:正确理解阶级的产生。这应弄清阶级产生的原因、基础、条件、形成以及最初的奴隶主和奴隶的来源。要抓住阶级产生的两个条件:一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劳动产品除了维持自己生活外,还有剩余,这就有了人剥削人的可能;二是私有制的发展造成贫富分化,有的人占有大量生产资料,使人剥削人成为客观需要。重点要掌握阶级定义。形成一个观念: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阶级产生的根本原因。
理解:正确理解阶级概念,即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各个集团。这个概念有三层含义:一是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仅随生产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而产生,随生产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而消失,而且在任何时候都是一定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二是阶级是在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社会中各个集团在经济结构中所处的特定地位,是我们划分阶级的客观标准。三是阶级划分的基本标志是各个集团对生产资料的关系。
2、在阶级对立的基础上产生国家
理解:正确理解国家产生的原因和国家的本质。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原始社会就不存在国家。国家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从而必然产生阶级的时候才再现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奴隶主阶级建立起国家机器,是奴隶社会形成的标志。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这是国家的本质。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阶级的工具。
识记:了解国家形成过程的基本线索。阶级、国家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国家形成过程的基本线索是: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私有制产生,剥削不仅有可能,而且成为现实,进而阶级和阶级斗争出现,到阶级矛盾不可调和时,国家就产生了。从而奴隶社会也正式形成了。
(二)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
1、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识记:了解奴隶制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战俘不再被杀死,变成奴隶,保存了大量的劳动力。二是奴隶主占有大量的生产资料和奴隶,就有可能组织较大规模的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三是奴隶在大规模的生产劳动中利用简单的分工协作(其分工越来越细密),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熟练程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识记:了解奴隶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表现。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金属工具在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二是金属工具的使用,使农业、畜牧业发展起来。三是手工业显著发展起来。四是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
运用:运用有关史实,对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谈自己的看法。对这个问题先指出判断一种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社会制度是进步还是倒退的主要标准,不是看是否存在剥削,而是看这种新的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然后指出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确立,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及其原因。同时阐明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生产力有较大发展的表现。这就不难得出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不是历史的倒退,而是历史的进步的正确结论。
2、文字的出现
识记:了解文字出现的历史过程。奴隶社会之前没有文字,人们往往采取结绳的方法实物记事。比结绳更为进步的是图画文字。但这不是真正的文字。真正的文字是从象形文字开始的,而这种文字是在奴隶社会才出现的。世界上的文明古国,大都创造过自己的象形文字。
识记:了解文字出现的意义。这应指出文字的出现,使人类的生产经验和自然知识得到继承、积累和传播,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因此,文字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由此可见,奴隶社会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开端。
3、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和对立
识记:了解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的必然性、分工的基础和作用。在人类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由于广大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能够提供较多的剩余品,这就使社会上一部分人可以脱离体力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于是就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这种分工既是当时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为科学文化艺术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当然,应看到脑力劳动者的这一成就归根到底是建立在广大体力劳动者劳动的基础上的。
识记:了解奴隶社会的科学文化、脑力劳动者的任何成就,归根到底都是建立在广大体力劳动者(奴隶)劳动的基础上的道理。
识记:了解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对立的原因及其实质。在奴隶社会,奴隶们被剥夺了享有科学文化教育的权利,从事脑力劳动成为奴隶主阶级的特权。奴隶主脱离体力劳动,把体力劳动看作是“卑贱人”干的事。他们还利用自己所占有的科学文化知识,加强对奴隶的思想统治。这样就形成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这种对立的实质就体现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阶级对立。
(三)最野蛮的剥削制度
1、理解:正确理解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剥削的残酷性。这问题,先指出在奴隶主的强制劳动中,奴隶们要完成最大限度的无偿劳动。同时,还必须受奴隶主严密监督以及酷刑折磨,终年劳动而不得温饱,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往往被折磨得遍体残疾,过早死亡,所受到的是非人的待遇。然后指出这一切的根源在于奴隶制生产关系,进而从奴隶制生产关系三个主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加以分析说明。奴隶主不仅占有全部的生产资料,而且完全占有奴隶,这是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决定奴隶制生产关系其他两个方面的显著特点。奴隶制是一种极其残酷、野蛮的剥削制度。
2、最残酷的压迫制度(理解)
3、山穷水尽的奴隶制
理解:正确理解奴隶制生产关系从促进生产力发展转变为灾束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的原因和表现。这问题实际上是对奴隶制生产关系固有的局限性,即在奴隶劳动中故意不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的原因、过程和表现的理解。为此,一是要指出“有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的原因和表现;二是要强调“故意不使用”是其主要特征;三是明确这一局限性是“固有的”,即从来就有的、不可克服的,但在奴隶社会后期及至中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尚没有成为生产关系的主导,只是到了奴隶社会后期的那种历史条件下,才导致奴隶制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所以,奴隶制生产关系局限性明显地暴露出来的过程,也就是奴隶制生产关系从促进生产力发展转变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过程。
四、学习方法指导
1、 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去分析每一种社会现象的产生、发展到消亡的过程。如:(1)我们既要看原始社会是以公有制为基础、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又要认识到它是建立在极低的生产力水平之上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低阶段,因而不是理想的黄金时代。(2)我们既要看到一种生产关系建立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是适应并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又要看到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在这种社会的末期,旧的生产关系必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从而被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
2、 学会用生产力标准去衡量社会制度的进步与否
奴隶制度虽然是一种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存在着残酷的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但它代替原始社会,却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就因为这种制度建立以后能够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可见衡量社会制度进步与否的标准是生产力标准,而不在于这种社会是否存在剥削。
3、 抓住生产力发展的这一主线,可以看到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的产生、发展以至于消亡,都和生产力的发展紧密相关。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阶级、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文字的出现,脑、体分工,科学文化的发展,都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的。
4、 运用生产关系的基本概念,去透视和分析每一种生产关系的特点。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每一种生产关系都包括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而且可以深刻领会每一种生产关系的基础或决定其它两方面的是什么。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