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题(谢谢) 10

在同事聚会上,谢某借酒劲要与马某划拳,马因与其素有矛盾而谢绝,写恼羞成怒,掏出弹簧刀向马刺去,但因饮酒过多,难以控制,摔倒在地,反别马夺下刀。谢又随手抄起一把扫帚向马扑去... 在同事聚会上,谢某借酒劲要与马某划拳,马因与其素有矛盾而谢绝,写恼羞成怒,掏出弹簧刀向马刺去,但因饮酒过多,难以控制,摔倒在地,反别马夺下刀。谢又随手抄起一把扫帚向马扑去,马忍无可忍用手中的弹簧刀向谢某腹部刺去,致其死亡。问问:对马某的行为如何定性,说明理由 展开
 我来答
bdxs0519150
2011-03-07 · 知道合伙人法律行家
bdxs0519150
知道合伙人法律行家
采纳数:2711 获赞数:19666
学法、知法、护法。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应属防卫过当。谢掏刀刺马属于不法侵害,马将刀夺下后,谢的不法侵害没有停止,又操扫帚向马扑去,此时马用刀刺谢属于防卫行为,但对方扫帚这方刀,很明显不相适应;对方如果用扫帚行凶不会造成严重后果,而这方用刀将人捅死,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因此,属于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

三、防卫过当的处罚
根据刑法第20条第2款的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是防卫过当。由此可见,防卫过当之成立,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明显超过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这里的明显,是指超过必要限度的程度较大,而不是一般地超过必要限度。二是造成重大损害。这里的重大,是指造成损害十分严重,而不是造成一般的损害。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在我国刑法中,防卫过当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罪名。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对于防卫过当应当根据行为人的主观罪过与客观后果,援引相应的刑法分则条文定罪。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防卫过当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防卫过当之所以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是因为:(1)从主观上看,防卫人具有保护国家、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权利的防卫动机。虽然对于过当行为所造成的重大的危害具有罪过,但和一般犯罪相比,其主观恶性要小得多。(2)从客观上看,在防卫过当的全部损害结果中,由于存在正当防卫的前提,所以这种损害结果实际上可以分解为两部分:一是应有的损害,二是不应有的损害。防卫过当只对其不应有的危害结果承担刑事责任,而不对全部损害结果承担刑事责任。以上就是我国刑法明文规定防卫过当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主观和客观的根据,这一规定是罪刑均衡的基本原则的体现。
那么,对防卫过当如何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呢?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和司法实践的经验,我认为在对防卫过当量刑时,应考虑以下情节:
1、过当程度。过当程度的大小体现了社会危害性程度,因而影响到防卫过当的量刑。
2、防卫动机。在过当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其防卫行为是出于何种动机,例如是为保护国家、公共利益,还是保护本人利益,显然影响对防卫过当的量刑。
3、权益性质。正当防卫所保护的权益的性质,在对防卫过当量刑时,应该加以考虑。
4、社会舆论。在对防卫过当量刑时,还要考虑社会影响,既不挫伤公民正当防卫的积极性,又要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严肃性。

参考资料: 陈兴良著《刑法学》

金律1
2011-03-11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马某构成过失杀人罪
过失杀人罪:是指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的死亡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造成他人死亡。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其行为可能会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但由于轻信能够避免以致造成他人死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brave1911
2011-03-12 · TA获得超过18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1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95万
展开全部
马某夺下谢某的刀属于正当防卫,马某用刀刺谢某属于故意犯罪,故意伤害罪。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您可能需要的服务
百度律临官方认证律师咨询
平均3分钟响应 | 问题解决率99% | 24小时在线
立即免费咨询律师
12384人正在获得一对一解答
贵阳山水情深1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西安夜猫子4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苏州天空之城3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还有疑问? 马上咨询30293位在线律师,3分钟快速解答
立即免费咨询律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