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最悲伤的事情莫过于心还未死,仍然有所期待。原句为哀莫大于心死。
出自:战国时期庄子的《庄子·田子方》
原文: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译文:
最大的悲伤是心也死了,人死都比不上它。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庄子》一书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政治、社会等诸多方面。原有内篇七篇、外篇二十八、杂篇十四、解说三,五十二篇,十余万言。
郭象删减后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存三十三篇,大小寓言二百多个,六万五千九百二十字,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杂篇十一。该书包罗万象,对宇宙生成论、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价值、批判哲学等都有详尽的论述。
庄子明确否定礼教社会政治制度以及虚假文化生活,在政治上主张不同于儒家社会哲学的进路,直接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开展了以自然义、生成义、中性义为主的"道"的哲学。
天道运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在,道的哲学即是解释此原理的内涵,从而得以提出一个活泼自在的宇宙空间。透过对宇宙运行之无定限、无执着的认识,道家哲学发展出迥然不同于儒家的社会哲学,社会只是一方存在的客体。
在其中生存的人们,应有其独立自存的自由性,而不受任何意识形态的束缚。道家从维护个人利益的角度出发,在经济理论、社会实践方面创立了“齐物”的思想观点,但对于社会责任的态度并不先存立场,而能有更尊重人类自主性的态度与存在定位。
意思是最悲哀的莫过于人的没有思想或失去自由的思想,这比人死了还悲哀。现在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出自——春秋战国庄子《庄子·田子方》。
原文: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译文: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情沮丧、意志消沉到不能自拔,这比人死了还悲哀。因为庄子主张自由自在的活。
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烬,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扩展资料:
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姓庄,名周,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其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庄子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因此,庄子不但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中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庄子
推荐于2017-09-25
哀莫大于心不死?
哪一种才是最大的哀?
前句认为,心死了是这个世界上最悲哀最残酷的事情。心死了,一切都会丧失生气,变得灰暗,没有华彩。心静得没有一丝声响,不起一丝波澜。这样的心境无趣,无期。无论这世界怎样变化,风云呼啸还是艳阳高照,都与心无关。心,不过是搏动着的器官,失去了情感储存的功能。
而今日,看到了后一句,忽然明白,心死其实是一种幸福一种恩赐。心死了,无所期,于是不用再恐惧、患得患失、言不由衷,心神不宁;心死了,终于可以坚不可摧,没有了致命的弱点,排去了所有的杂念,忘记了所有的爱恨情仇,于是能够认真做好该做的事情,在没有期待中完成人生的旅程,或许生活会回赠给你更多的东西,而让无所期的心灵感受意外收获的快乐。
如果心不死呢?是不是永远浮沉?永远纠葛?永远无法安宁?期待不能实现,欲望不能被填满,需求的越来越多,活得沉重且怨愤,会不会太辛苦了些?
假设给我选择的机会,我选择心死,彻底地心死。这样,我才可以无欲无求,无所期。没有快乐没有幸福,却也不会有痛苦,不会有恐惧,不会有挣扎,就如此刻,我不会失眠,不会在如此漆黑的夜里,思考这么深奥的问题。
————————————————引自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