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简介
1920年3月6日,出生于河南郑州。1942年,创作长诗《黎明的风景》[2]。1938年,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 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反响。1952年,完成中篇小说《长空怒风》。1956年,完成电影小说《红色的风暴》[3]。1978年,创作完成了长篇小说《东方》。1982年,凭借《东方》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2008年8月24日,因病于北京逝世。2019年9月23日,长篇小说《东方》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魏巍(1920年3月6日-2008年8月24日)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中国河南郑州人。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散文作家、诗人、小说家。曾任第一届至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荣誉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朝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会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加入八路军。抗美援朝期间奔赴朝鲜前线,与志愿军战士一起生活、战斗,并发表大批文艺通讯,其中《谁是最可爱的人》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文革后魏巍坚持左派立场,2001年与其他左派人士撰联署《“七一讲话”是极其重大的政治错误事件》,批评江泽民的《三个代表》和七一讲话,因而一度失去自由,2007年后《谁是最可爱的人》也被排除于中学课本之外。
2008年8月24日,魏巍在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因肝癌病逝,享年88岁。
扩展资料
文学特点——作品思想观
魏巍年轻时是华北抗日根据地哺育出来的诗人(笔名红杨树),中年是著名的报告文学、散文作家,新时期则以篇小说《东方》、《地球的红飘带》著称。魏巍的创作,贯穿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
在这个根本点.上,魏巍以不同的艺术形式阐扬着、论证着。在魏巍笔端,,诗的语言也好,小说形象和画面也好,散文的境界和辞采也好,总是以思想的明澈、丰富和稳定为特色,以生活性的丰饶茂盛为凭依的。
魏巍作品中反映的生活异常广阔,既有对重大事件的描绘,也有对日常生活的点染; 既有对英雄人物忘我奋斗、壮怀激烈的讴歌,也有对男女间纯真爱情和自然界瑰丽景色的刻画。
既有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颂扬,也有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鞭挞。雄伟和细腻,严肃和恢谐,抒情和哲理,在他的作品中有机结合,并见迭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