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春节习俗的作文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在潮阳,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过新年,分为辞年(辞旧岁)、新年(过新年)、年过(年径开)三段。
(一)辞年——除夕围炉合家团聚
辞年,潮阳人也称过年。腊月廿三日,作为起点,开始置办节品,清扫卫生,祭拜神明。到廿四日,说是“老爷上天”,就得准备“纸马”。“纸马”,其寄意是让各路神仙骑马上天去“述职”,祈望它“上天说好话,下界保平安”。廿四日,还是祭灶日子。廿五日到除夕,家家更是忙碌欢乐。
到阴历年最后一天,人们就称“除夕”,因为多是月小,故
称“廿九夜”,也称“大年夜”。
大年除夕那天,家家户户在门口贴上新春联,家内摆满食品,有鸡鹅鸭、猪肉、猪蹄、香菇、针菜、木耳、腐枝和鲜蔬佳果。下午,必须祭拜祖宗神位,然后,老少都要洗澡。洗澡前必须摘下十二样花叶放在洗澡水中,叫“花水”。洗澡叫“新年浴”,意在洗去旧的污秽,干干净净迎新春。
华灯初上,家家户户关门“围炉”,“围炉”何必关门?这与传说古代人们于年底驱除怪兽“年”有关。因而,也叫“过年”。围炉桌上,菜肴丰盛。桌中央,摆着“火炉”俗称“宾炉”。“宾炉”是用铜、锡或铝铸打而成的一种器皿,这种器皿,在中间的火炉中盛炭火,四周热汤中放置肉丸、鱼丸,取其“丸”与“圆”谐音,寄寓合家除夕团圆。远离桑梓诸亲人,都赶在除夕来家围炉团聚。“宾炉”四周,摆满“白切鸡”、“红卤鹅”、“红蚊猪蹄”、“生炒韭菜”、“活灼鲜蚶”、朥蚊姜薯等等,这些都包含着“食鸡起家”、“食猪蹄年年有奔头”、“食韭菜长命富贵”、“食鲜蚶,钱银多多赚”等寓意。更妙趣横生的是:吃完年饭,家长要拿出事先制好的“龟粿”,让每人尝一点,以祝贺健康,来年顺遂。紧接着,家长向小孩发压岁钱,后生向长辈敬奉“压岁钱”。然后,合家便团聚在一起,开始“守岁”,共叙天伦之乐。潮阳有句俗话说:“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二)新年——欢度新春展望未耒
除夕夜零时起至正月初四日,就叫新年。新年期间,人们都穿新衣,家家煮吃甜羌薯汤,不过媳妇要敬公婆,儿女要敬父母亲先吃甜羌薯汤。然后,祭拜天地、祖先后放鞭炮。早饭后,人们就带着潮州蜜柑互相上门拜年,大家相遇说“新年康健如意”、“新年发财”等吉利话。共庆新春,展望未来。
潮州柑,潮阳人称“大吉”。“大吉”的来历是颇有情趣的。据说:古时,有一年将过新春,可是,潮州某村,全村人都突
患口干渴症,此时,有一仙人托梦于村里一位聪明美丽的少女,说:“吃了甘(古称柑桔为‘甘’),保大吉。”少女意会,立即让她妈妈先吃柑,再自己吃,母女俩奇迹般立即病就好了。四邻闻讯,互相传柑,吃了柑病愈。从此,潮州蜜柑成了带来吉利的象征。
新年期间,大街上热闹非凡,传统游艺节目“打(唱)英歌”“舞虎狮”“舞金龙”“擎标旗”“笛套锣鼓队”等,给节日添姿加彩。
到初四日,家庭中老妇,神庙中庙祝,就准备祭品、纸礼,迎接年底上天的各路神仙归人间。那就是潮俗的“廿四老爷上天,初四老爷落地”。
(三)年过——养好吃好年后余庆
年过,也称“年径开”,从初五日开始。棉城人有段俚歌,是这样唱的:
初五“年径开”
初六食“大锤”(一种油炸食物)初七人食“七样鲞羹”初八人“食斋”(吃素)初九“天公生”初十媳妇敬“大家”(婆婆)
正月初五日,称“年径开”,意即年假到一段落。从这一天起,可以撤去除夕、新年以来的祭品、供品。如存放在饭钵、米桶中的“留年龟”、摆在神案上的供品。从年前休业的商店开张了。
正月初六日,旧时家家户户都要吃“大锤”, “大锤”与“大堆”谐音,吃后表示新年财源广进。
正月初七日,俗称“人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七样蔬菜同煮的“七样羹”,这七样蔬菜是芹菜、菠菜、青葱、大蒜、
韭菜、芥菜。俗说:“吃了七样羹,食老变后生。”
正月初八日,据说是天上“众星君聚会之期”,在这一天,人间为表示虔诚,必须食斋(吃素)。另一说法是明天是“天公生”,前一天要沐浴斋戒。
正月初九日,据说是玉皇上帝诞辰。玉皇上帝,潮人称“天公”,故称“天公生”。可也有另一记载:明嘉靖四十三年 (1564)的大年三十夜,数干名倭寇入侵闽粤等东南沿海一带,正在“围炉”的老百姓立即逃上山,那率兵南来的戚继光,早有防备,立即发起进攻,用火箭射烧贼船,用土炮封住江口,更凑巧的是风吼雷击,大雨倾盆,路滑难走,倭寇被重重包围,群众认为这是“天公派天兵神将扶助”。人民与戚家军同心协力经八天八夜浴血奋战,全歼入侵之敌,凯旋而归。初九一早,人们回家园,纷纷煮甜丸庆团圆,也祭奠阵亡战士。
正月初十日是“媳妇敬‘大家’(婆婆)”。这一天,婆媳聚在一起,要互敬互让。古时,当媳妇的一定要敬公婆吃食,可公婆一定要推让,因而,有喜剧性的情节,因而潮人戏称“初十媳妇打‘大家”云云。
初十日以后,人们就准备着过元宵节了。南澳人过年
正月初一,俗称“过年”。清早,家家燃放鞭炮、俗称“开门炮”,辞去旧岁迎来新年。早餐用斋菜礼佛、拜神,合家人吃素。
平日常吃粥习惯,此日要吃干饭,含意在出远门不遇雨之
兆。这一天,人人都要说吉利话,不准恶口骂人,不准扫地、倒脏水,不准动刀、剪,不得向人家讨债务,遇上小孩打破碗碟,马上说“无禁忌、勿过是”,或“缶开嘴、大富贵”的吉利话。初二各家才祭祖吃荤,俗称“开臊”。亲朋熟识者路上见面互道“新正如意、大吉利市”。还有“初一早,初二晏,初三睡到日半挂”的俗语。初四“神落天”家家接神,午夜鞭炮连续不断,神庙香火更加旺盛,直至初五日止,俗称“初五过,各人觅工课”,人们才开始进行正常工作和生产劳动。 回答者: 华人高美 | 十四级 | 2011-3-10 18:15 | 检举
潮阳春节习俗作文450字的有没有啊
悬赏分: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4 天 5 小时 | 提问者:匿名
您不登录也可以回答问题 输入内容已经达到长度限制
还能输入 9999 字
插入图片删除图片插入地图删除地图插入视频视频地图回答即可得2分经验值,回答被采纳可同步增加经验值和财富值
参考资料:提交回答 回答 共1条
在潮阳,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过新年,分为辞年(辞旧岁)、新年(过新年)、年过(年径开)三段。
(一)辞年——除夕围炉合家团聚
辞年,潮阳人也称过年。腊月廿三日,作为起点,开始置办节品,清扫卫生,祭拜神明。到廿四日,说是“老爷上天”,就得准备“纸马”。“纸马”,其寄意是让各路神仙骑马上天去“述职”,祈望它“上天说好话,下界保平安”。廿四日,还是祭灶日子。廿五日到除夕,家家更是忙碌欢乐。
到阴历年最后一天,人们就称“除夕”,因为多是月小,故
称“廿九夜”,也称“大年夜”。
大年除夕那天,家家户户在门口贴上新春联,家内摆满食品,有鸡鹅鸭、猪肉、猪蹄、香菇、针菜、木耳、腐枝和鲜蔬佳果。下午,必须祭拜祖宗神位,然后,老少都要洗澡。洗澡前必须摘下十二样花叶放在洗澡水中,叫“花水”。洗澡叫“新年浴”,意在洗去旧的污秽,干干净净迎新春。
华灯初上,家家户户关门“围炉”,“围炉”何必关门?这与传说古代人们于年底驱除怪兽“年”有关。因而,也叫“过年”。围炉桌上,菜肴丰盛。桌中央,摆着“火炉”俗称“宾炉”。“宾炉”是用铜、锡或铝铸打而成的一种器皿,这种器皿,在中间的火炉中盛炭火,四周热汤中放置肉丸、鱼丸,取其“丸”与“圆”谐音,寄寓合家除夕团圆。远离桑梓诸亲人,都赶在除夕来家围炉团聚。“宾炉”四周,摆满“白切鸡”、“红卤鹅”、“红蚊猪蹄”、“生炒韭菜”、“活灼鲜蚶”、朥蚊姜薯等等,这些都包含着“食鸡起家”、“食猪蹄年年有奔头”、“食韭菜长命富贵”、“食鲜蚶,钱银多多赚”等寓意。更妙趣横生的是:吃完年饭,家长要拿出事先制好的“龟粿”,让每人尝一点,以祝贺健康,来年顺遂。紧接着,家长向小孩发压岁钱,后生向长辈敬奉“压岁钱”。然后,合家便团聚在一起,开始“守岁”,共叙天伦之乐。潮阳有句俗话说:“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二)新年——欢度新春展望未耒
除夕夜零时起至正月初四日,就叫新年。新年期间,人们都穿新衣,家家煮吃甜羌薯汤,不过媳妇要敬公婆,儿女要敬父母亲先吃甜羌薯汤。然后,祭拜天地、祖先后放鞭炮。早饭后,人们就带着潮州蜜柑互相上门拜年,大家相遇说“新年康健如意”、“新年发财”等吉利话。共庆新春,展望未来。
潮州柑,潮阳人称“大吉”。“大吉”的来历是颇有情趣的。据说:古时,有一年将过新春,可是,潮州某村,全村人都突
患口干渴症,此时,有一仙人托梦于村里一位聪明美丽的少女,说:“吃了甘(古称柑桔为‘甘’),保大吉。”少女意会,立即让她妈妈先吃柑,再自己吃,母女俩奇迹般立即病就好了。四邻闻讯,互相传柑,吃了柑病愈。从此,潮州蜜柑成了带来吉利的象征。
新年期间,大街上热闹非凡,传统游艺节目“打(唱)英歌”“舞虎狮”“舞金龙”“擎标旗”“笛套锣鼓队”等,给节日添姿加彩。
到初四日,家庭中老妇,神庙中庙祝,就准备祭品、纸礼,迎接年底上天的各路神仙归人间。那就是潮俗的“廿四老爷上天,初四老爷落地”。
(三)年过——养好吃好年后余庆
年过,也称“年径开”,从初五日开始。棉城人有段俚歌,是这样唱的:
初五“年径开”
初六食“大锤”(一种油炸食物)初七人食“七样鲞羹”初八人“食斋”(吃素)初九“天公生”初十媳妇敬“大家”(婆婆)
正月初五日,称“年径开”,意即年假到一段落。从这一天起,可以撤去除夕、新年以来的祭品、供品。如存放在饭钵、米桶中的“留年龟”、摆在神案上的供品。从年前休业的商店开张了。
正月初六日,旧时家家户户都要吃“大锤”, “大锤”与“大堆”谐音,吃后表示新年财源广进。
正月初七日,俗称“人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七样蔬菜同煮的“七样羹”,这七样蔬菜是芹菜、菠菜、青葱、大蒜、
韭菜、芥菜。俗说:“吃了七样羹,食老变后生。”
正月初八日,据说是天上“众星君聚会之期”,在这一天,人间为表示虔诚,必须食斋(吃素)。另一说法是明天是“天公生”,前一天要沐浴斋戒。
正月初九日,据说是玉皇上帝诞辰。玉皇上帝,潮人称“天公”,故称“天公生”。可也有另一记载:明嘉靖四十三年 (1564)的大年三十夜,数干名倭寇入侵闽粤等东南沿海一带,正在“围炉”的老百姓立即逃上山,那率兵南来的戚继光,早有防备,立即发起进攻,用火箭射烧贼船,用土炮封住江口,更凑巧的是风吼雷击,大雨倾盆,路滑难走,倭寇被重重包围,群众认为这是“天公派天兵神将扶助”。人民与戚家军同心协力经八天八夜浴血奋战,全歼入侵之敌,凯旋而归。初九一早,人们回家园,纷纷煮甜丸庆团圆,也祭奠阵亡战士。
正月初十日是“媳妇敬‘大家’(婆婆)”。这一天,婆媳聚在一起,要互敬互让。古时,当媳妇的一定要敬公婆吃食,可公婆一定要推让,因而,有喜剧性的情节,因而潮人戏称“初十媳妇打‘大家”云云。
初十日以后,人们就准备着过元宵节了。南澳人过年
正月初一,俗称“过年”。清早,家家燃放鞭炮、俗称“开门炮”,辞去旧岁迎来新年。早餐用斋菜礼佛、拜神,合家人吃素。
平日常吃粥习惯,此日要吃干饭,含意在出远门不遇雨之
兆。这一天,人人都要说吉利话,不准恶口骂人,不准扫地、倒脏水,不准动刀、剪,不得向人家讨债务,遇上小孩打破碗碟,马上说“无禁忌、勿过是”,或“缶开嘴、大富贵”的吉利话。初二各家才祭祖吃荤,俗称“开臊”。亲朋熟识者路上见面互道“新正如意、大吉利市”。还有“初一早,初二晏,初三睡到日半挂”的俗语。初四“神落天”家家接神,午夜鞭炮连续不断,神庙香火更加旺盛,直至初五日止,俗称“初五过,各人觅工课”,人们才开始进行正常工作和生产劳动。
(一)辞年——除夕围炉合家团聚
辞年,潮阳人也称过年。腊月廿三日,作为起点,开始置办节品,清扫卫生,祭拜神明。到廿四日,说是“老爷上天”,就得准备“纸马”。“纸马”,其寄意是让各路神仙骑马上天去“述职”,祈望它“上天说好话,下界保平安”。廿四日,还是祭灶日子。廿五日到除夕,家家更是忙碌欢乐。
到阴历年最后一天,人们就称“除夕”,因为多是月小,故
称“廿九夜”,也称“大年夜”。
大年除夕那天,家家户户在门口贴上新春联,家内摆满食品,有鸡鹅鸭、猪肉、猪蹄、香菇、针菜、木耳、腐枝和鲜蔬佳果。下午,必须祭拜祖宗神位,然后,老少都要洗澡。洗澡前必须摘下十二样花叶放在洗澡水中,叫“花水”。洗澡叫“新年浴”,意在洗去旧的污秽,干干净净迎新春。
华灯初上,家家户户关门“围炉”,“围炉”何必关门?这与传说古代人们于年底驱除怪兽“年”有关。因而,也叫“过年”。围炉桌上,菜肴丰盛。桌中央,摆着“火炉”俗称“宾炉”。“宾炉”是用铜、锡或铝铸打而成的一种器皿,这种器皿,在中间的火炉中盛炭火,四周热汤中放置肉丸、鱼丸,取其“丸”与“圆”谐音,寄寓合家除夕团圆。远离桑梓诸亲人,都赶在除夕来家围炉团聚。“宾炉”四周,摆满“白切鸡”、“红卤鹅”、“红蚊猪蹄”、“生炒韭菜”、“活灼鲜蚶”、朥蚊姜薯等等,这些都包含着“食鸡起家”、“食猪蹄年年有奔头”、“食韭菜长命富贵”、“食鲜蚶,钱银多多赚”等寓意。更妙趣横生的是:吃完年饭,家长要拿出事先制好的“龟粿”,让每人尝一点,以祝贺健康,来年顺遂。紧接着,家长向小孩发压岁钱,后生向长辈敬奉“压岁钱”。然后,合家便团聚在一起,开始“守岁”,共叙天伦之乐。潮阳有句俗话说:“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二)新年——欢度新春展望未耒
除夕夜零时起至正月初四日,就叫新年。新年期间,人们都穿新衣,家家煮吃甜羌薯汤,不过媳妇要敬公婆,儿女要敬父母亲先吃甜羌薯汤。然后,祭拜天地、祖先后放鞭炮。早饭后,人们就带着潮州蜜柑互相上门拜年,大家相遇说“新年康健如意”、“新年发财”等吉利话。共庆新春,展望未来。
潮州柑,潮阳人称“大吉”。“大吉”的来历是颇有情趣的。据说:古时,有一年将过新春,可是,潮州某村,全村人都突
患口干渴症,此时,有一仙人托梦于村里一位聪明美丽的少女,说:“吃了甘(古称柑桔为‘甘’),保大吉。”少女意会,立即让她妈妈先吃柑,再自己吃,母女俩奇迹般立即病就好了。四邻闻讯,互相传柑,吃了柑病愈。从此,潮州蜜柑成了带来吉利的象征。
新年期间,大街上热闹非凡,传统游艺节目“打(唱)英歌”“舞虎狮”“舞金龙”“擎标旗”“笛套锣鼓队”等,给节日添姿加彩。
到初四日,家庭中老妇,神庙中庙祝,就准备祭品、纸礼,迎接年底上天的各路神仙归人间。那就是潮俗的“廿四老爷上天,初四老爷落地”。
(三)年过——养好吃好年后余庆
年过,也称“年径开”,从初五日开始。棉城人有段俚歌,是这样唱的:
初五“年径开”
初六食“大锤”(一种油炸食物)初七人食“七样鲞羹”初八人“食斋”(吃素)初九“天公生”初十媳妇敬“大家”(婆婆)
正月初五日,称“年径开”,意即年假到一段落。从这一天起,可以撤去除夕、新年以来的祭品、供品。如存放在饭钵、米桶中的“留年龟”、摆在神案上的供品。从年前休业的商店开张了。
正月初六日,旧时家家户户都要吃“大锤”, “大锤”与“大堆”谐音,吃后表示新年财源广进。
正月初七日,俗称“人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七样蔬菜同煮的“七样羹”,这七样蔬菜是芹菜、菠菜、青葱、大蒜、
韭菜、芥菜。俗说:“吃了七样羹,食老变后生。”
正月初八日,据说是天上“众星君聚会之期”,在这一天,人间为表示虔诚,必须食斋(吃素)。另一说法是明天是“天公生”,前一天要沐浴斋戒。
正月初九日,据说是玉皇上帝诞辰。玉皇上帝,潮人称“天公”,故称“天公生”。可也有另一记载:明嘉靖四十三年 (1564)的大年三十夜,数干名倭寇入侵闽粤等东南沿海一带,正在“围炉”的老百姓立即逃上山,那率兵南来的戚继光,早有防备,立即发起进攻,用火箭射烧贼船,用土炮封住江口,更凑巧的是风吼雷击,大雨倾盆,路滑难走,倭寇被重重包围,群众认为这是“天公派天兵神将扶助”。人民与戚家军同心协力经八天八夜浴血奋战,全歼入侵之敌,凯旋而归。初九一早,人们回家园,纷纷煮甜丸庆团圆,也祭奠阵亡战士。
正月初十日是“媳妇敬‘大家’(婆婆)”。这一天,婆媳聚在一起,要互敬互让。古时,当媳妇的一定要敬公婆吃食,可公婆一定要推让,因而,有喜剧性的情节,因而潮人戏称“初十媳妇打‘大家”云云。
初十日以后,人们就准备着过元宵节了。南澳人过年
正月初一,俗称“过年”。清早,家家燃放鞭炮、俗称“开门炮”,辞去旧岁迎来新年。早餐用斋菜礼佛、拜神,合家人吃素。
平日常吃粥习惯,此日要吃干饭,含意在出远门不遇雨之
兆。这一天,人人都要说吉利话,不准恶口骂人,不准扫地、倒脏水,不准动刀、剪,不得向人家讨债务,遇上小孩打破碗碟,马上说“无禁忌、勿过是”,或“缶开嘴、大富贵”的吉利话。初二各家才祭祖吃荤,俗称“开臊”。亲朋熟识者路上见面互道“新正如意、大吉利市”。还有“初一早,初二晏,初三睡到日半挂”的俗语。初四“神落天”家家接神,午夜鞭炮连续不断,神庙香火更加旺盛,直至初五日止,俗称“初五过,各人觅工课”,人们才开始进行正常工作和生产劳动。 回答者: 华人高美 | 十四级 | 2011-3-10 18:15 | 检举
潮阳春节习俗作文450字的有没有啊
悬赏分: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4 天 5 小时 | 提问者:匿名
您不登录也可以回答问题 输入内容已经达到长度限制
还能输入 9999 字
插入图片删除图片插入地图删除地图插入视频视频地图回答即可得2分经验值,回答被采纳可同步增加经验值和财富值
参考资料:提交回答 回答 共1条
在潮阳,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过新年,分为辞年(辞旧岁)、新年(过新年)、年过(年径开)三段。
(一)辞年——除夕围炉合家团聚
辞年,潮阳人也称过年。腊月廿三日,作为起点,开始置办节品,清扫卫生,祭拜神明。到廿四日,说是“老爷上天”,就得准备“纸马”。“纸马”,其寄意是让各路神仙骑马上天去“述职”,祈望它“上天说好话,下界保平安”。廿四日,还是祭灶日子。廿五日到除夕,家家更是忙碌欢乐。
到阴历年最后一天,人们就称“除夕”,因为多是月小,故
称“廿九夜”,也称“大年夜”。
大年除夕那天,家家户户在门口贴上新春联,家内摆满食品,有鸡鹅鸭、猪肉、猪蹄、香菇、针菜、木耳、腐枝和鲜蔬佳果。下午,必须祭拜祖宗神位,然后,老少都要洗澡。洗澡前必须摘下十二样花叶放在洗澡水中,叫“花水”。洗澡叫“新年浴”,意在洗去旧的污秽,干干净净迎新春。
华灯初上,家家户户关门“围炉”,“围炉”何必关门?这与传说古代人们于年底驱除怪兽“年”有关。因而,也叫“过年”。围炉桌上,菜肴丰盛。桌中央,摆着“火炉”俗称“宾炉”。“宾炉”是用铜、锡或铝铸打而成的一种器皿,这种器皿,在中间的火炉中盛炭火,四周热汤中放置肉丸、鱼丸,取其“丸”与“圆”谐音,寄寓合家除夕团圆。远离桑梓诸亲人,都赶在除夕来家围炉团聚。“宾炉”四周,摆满“白切鸡”、“红卤鹅”、“红蚊猪蹄”、“生炒韭菜”、“活灼鲜蚶”、朥蚊姜薯等等,这些都包含着“食鸡起家”、“食猪蹄年年有奔头”、“食韭菜长命富贵”、“食鲜蚶,钱银多多赚”等寓意。更妙趣横生的是:吃完年饭,家长要拿出事先制好的“龟粿”,让每人尝一点,以祝贺健康,来年顺遂。紧接着,家长向小孩发压岁钱,后生向长辈敬奉“压岁钱”。然后,合家便团聚在一起,开始“守岁”,共叙天伦之乐。潮阳有句俗话说:“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二)新年——欢度新春展望未耒
除夕夜零时起至正月初四日,就叫新年。新年期间,人们都穿新衣,家家煮吃甜羌薯汤,不过媳妇要敬公婆,儿女要敬父母亲先吃甜羌薯汤。然后,祭拜天地、祖先后放鞭炮。早饭后,人们就带着潮州蜜柑互相上门拜年,大家相遇说“新年康健如意”、“新年发财”等吉利话。共庆新春,展望未来。
潮州柑,潮阳人称“大吉”。“大吉”的来历是颇有情趣的。据说:古时,有一年将过新春,可是,潮州某村,全村人都突
患口干渴症,此时,有一仙人托梦于村里一位聪明美丽的少女,说:“吃了甘(古称柑桔为‘甘’),保大吉。”少女意会,立即让她妈妈先吃柑,再自己吃,母女俩奇迹般立即病就好了。四邻闻讯,互相传柑,吃了柑病愈。从此,潮州蜜柑成了带来吉利的象征。
新年期间,大街上热闹非凡,传统游艺节目“打(唱)英歌”“舞虎狮”“舞金龙”“擎标旗”“笛套锣鼓队”等,给节日添姿加彩。
到初四日,家庭中老妇,神庙中庙祝,就准备祭品、纸礼,迎接年底上天的各路神仙归人间。那就是潮俗的“廿四老爷上天,初四老爷落地”。
(三)年过——养好吃好年后余庆
年过,也称“年径开”,从初五日开始。棉城人有段俚歌,是这样唱的:
初五“年径开”
初六食“大锤”(一种油炸食物)初七人食“七样鲞羹”初八人“食斋”(吃素)初九“天公生”初十媳妇敬“大家”(婆婆)
正月初五日,称“年径开”,意即年假到一段落。从这一天起,可以撤去除夕、新年以来的祭品、供品。如存放在饭钵、米桶中的“留年龟”、摆在神案上的供品。从年前休业的商店开张了。
正月初六日,旧时家家户户都要吃“大锤”, “大锤”与“大堆”谐音,吃后表示新年财源广进。
正月初七日,俗称“人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七样蔬菜同煮的“七样羹”,这七样蔬菜是芹菜、菠菜、青葱、大蒜、
韭菜、芥菜。俗说:“吃了七样羹,食老变后生。”
正月初八日,据说是天上“众星君聚会之期”,在这一天,人间为表示虔诚,必须食斋(吃素)。另一说法是明天是“天公生”,前一天要沐浴斋戒。
正月初九日,据说是玉皇上帝诞辰。玉皇上帝,潮人称“天公”,故称“天公生”。可也有另一记载:明嘉靖四十三年 (1564)的大年三十夜,数干名倭寇入侵闽粤等东南沿海一带,正在“围炉”的老百姓立即逃上山,那率兵南来的戚继光,早有防备,立即发起进攻,用火箭射烧贼船,用土炮封住江口,更凑巧的是风吼雷击,大雨倾盆,路滑难走,倭寇被重重包围,群众认为这是“天公派天兵神将扶助”。人民与戚家军同心协力经八天八夜浴血奋战,全歼入侵之敌,凯旋而归。初九一早,人们回家园,纷纷煮甜丸庆团圆,也祭奠阵亡战士。
正月初十日是“媳妇敬‘大家’(婆婆)”。这一天,婆媳聚在一起,要互敬互让。古时,当媳妇的一定要敬公婆吃食,可公婆一定要推让,因而,有喜剧性的情节,因而潮人戏称“初十媳妇打‘大家”云云。
初十日以后,人们就准备着过元宵节了。南澳人过年
正月初一,俗称“过年”。清早,家家燃放鞭炮、俗称“开门炮”,辞去旧岁迎来新年。早餐用斋菜礼佛、拜神,合家人吃素。
平日常吃粥习惯,此日要吃干饭,含意在出远门不遇雨之
兆。这一天,人人都要说吉利话,不准恶口骂人,不准扫地、倒脏水,不准动刀、剪,不得向人家讨债务,遇上小孩打破碗碟,马上说“无禁忌、勿过是”,或“缶开嘴、大富贵”的吉利话。初二各家才祭祖吃荤,俗称“开臊”。亲朋熟识者路上见面互道“新正如意、大吉利市”。还有“初一早,初二晏,初三睡到日半挂”的俗语。初四“神落天”家家接神,午夜鞭炮连续不断,神庙香火更加旺盛,直至初五日止,俗称“初五过,各人觅工课”,人们才开始进行正常工作和生产劳动。
展开全部
照广东汕头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农历十二月末就开始了。这几天是一年中最冷的几天。在这几天里,家家忙得不可开交,孩子们简直乐坏了。
农历十二月廿三,我们不像北方一样过小年。我们认为这一天是诸神回天之日,需要用糯米粉煎饼包一些糖来感谢灶神,还得把厨房收拾干净,感谢灶神这一年来让我们家衣食不缺,同时也希望来年甜甜蜜蜜、丰衣足食
过了廿三,大家更忙。必须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也是有原因的:“尘”与“陈”谐音,陈是陈旧,扫尘就念作了扫陈,就是把穷气、晦气扫出去。家家必须将肉类、菜类、鱼类等食物都准备充足—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数铺户关门,到初六才开张迎客。除夕真是热闹非凡!门外贴上一队金灿灿的对联,里屋贴着一个倒福,其含义是:运用了“倒”与“到”的谐音,“福到”就念成了“福到”。傍晚,家家户户吃团年。在街上,到处都可以闻到年饭的香味儿。远在异国他乡的亲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来团聚。
正月初一与除夕真是不一样:大街上盖满了“红地毯”,都是些除夕燃放鞭炮爆竹的红纸皮。街上很少人,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带着孩子前往亲戚朋友家拜年。这对小孩子们来说,无非是一件大好事:只要说两三句吉祥话,就可以有一些利是钱;女人们在家料理家务,不过不能扫地,这样会把福气、财气扫走。我们那儿还有唱潮剧的,要到市集上去看才可以看得到。戏台边上有一些小贩在卖一些过年玩意儿,有中国结、有香囊、铜币等等等等,有不少人去买。
多数铺户在正月初六开张,不过并没有很多事要做,铺户的伙计们可已轮流交换着去听戏、逛花市和逛街
元宵上市,似乎又一个春节将至。男女老少在这一天都要用十二叶洗澡。据说用十二叶洗澡可以驱病、驱晦气 晚上,一家人要在一起吃汤圆,希望在新的一年团团圆圆,甜甜蜜蜜。在大街上,炮响连天,鞭炮一声接着一声。店里点着蜡烛的灯各式各样,有纱灯、宫灯、玻璃灯;有的让你感受四大名著的魅力,有的让你感受神话故事的色彩······天上有时接二连三地绽放出比任何花都美却又只是昙花一现的烟花,它们为美丽的夜空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不知不觉,春节已经悄悄走去了。大家又去忙了,生活又恢复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
新的一年已逐渐拉开序幕。
农历十二月廿三,我们不像北方一样过小年。我们认为这一天是诸神回天之日,需要用糯米粉煎饼包一些糖来感谢灶神,还得把厨房收拾干净,感谢灶神这一年来让我们家衣食不缺,同时也希望来年甜甜蜜蜜、丰衣足食
过了廿三,大家更忙。必须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也是有原因的:“尘”与“陈”谐音,陈是陈旧,扫尘就念作了扫陈,就是把穷气、晦气扫出去。家家必须将肉类、菜类、鱼类等食物都准备充足—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数铺户关门,到初六才开张迎客。除夕真是热闹非凡!门外贴上一队金灿灿的对联,里屋贴着一个倒福,其含义是:运用了“倒”与“到”的谐音,“福到”就念成了“福到”。傍晚,家家户户吃团年。在街上,到处都可以闻到年饭的香味儿。远在异国他乡的亲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来团聚。
正月初一与除夕真是不一样:大街上盖满了“红地毯”,都是些除夕燃放鞭炮爆竹的红纸皮。街上很少人,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带着孩子前往亲戚朋友家拜年。这对小孩子们来说,无非是一件大好事:只要说两三句吉祥话,就可以有一些利是钱;女人们在家料理家务,不过不能扫地,这样会把福气、财气扫走。我们那儿还有唱潮剧的,要到市集上去看才可以看得到。戏台边上有一些小贩在卖一些过年玩意儿,有中国结、有香囊、铜币等等等等,有不少人去买。
多数铺户在正月初六开张,不过并没有很多事要做,铺户的伙计们可已轮流交换着去听戏、逛花市和逛街
元宵上市,似乎又一个春节将至。男女老少在这一天都要用十二叶洗澡。据说用十二叶洗澡可以驱病、驱晦气 晚上,一家人要在一起吃汤圆,希望在新的一年团团圆圆,甜甜蜜蜜。在大街上,炮响连天,鞭炮一声接着一声。店里点着蜡烛的灯各式各样,有纱灯、宫灯、玻璃灯;有的让你感受四大名著的魅力,有的让你感受神话故事的色彩······天上有时接二连三地绽放出比任何花都美却又只是昙花一现的烟花,它们为美丽的夜空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不知不觉,春节已经悄悄走去了。大家又去忙了,生活又恢复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
新的一年已逐渐拉开序幕。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