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对善的解释...求几句关于对善的解释啊...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1-03-11
展开全部
【善】 (梵kus/ala,巴kusala,藏dge-ba) 指其性安稳,能顺益此世及他世的白净法,与‘善业’相通。有时则指善业之性质,有‘道德的、正确的’意涵。此善性,与不善、无记(非善亦非不善)合称三性。《大毗婆沙论》卷五十一云(大正27·263a)∶‘若法巧便所持,能招爱果,性安隐故名善。’《俱舍论》卷十五云(大正29·80c)∶‘谓安隐业说名为善。’《成唯识论》卷五云(大正31·26b)∶‘能为此世、他世顺益,故名为善。’此等皆显示,善不仅性安隐,且能招可爱果,顺益此世及他世。 善之种类众多,诸经论说法各异,兹略述如下∶ (一)二善∶此有多种,略如下列∶ (1)有漏善与无漏善∶陈译《摄大乘论释》卷十三云,有漏善为白法,无漏善为净法。又,有漏善为未断烦恼之世间善,包括五戒、十善等,依此能招未来乐之果报;无漏善则为可断除烦恼之出世间善,亦为得涅盘菩提之善,依此不招感未来之果报。 (2)止善与行善∶智顗《法界次第初门》卷上谓,止息恶行,不恼于他,称为止善,属消极之善,如不杀生、不偷盗等;积极修行胜行,利安一切,称为行善,如布施、放生等。 (3)定善与散善∶息虑凝心而止住妄想,称为定善,乃禅定心修习之善业;策身口意而废恶修善,称为散善,乃散心所修之善业。善导《观经疏》〈玄义分〉谓《观经》所明的十六想观,前十三观摄定善,后三观摄散善。 (4)未生善与已生善∶未生善者,指未修习戒、定、慧诸善法者;已生善者,指已曾修习者。《大智度论》卷四十八云(大正25·405c)∶‘未生善法令生,已生善法令增长。’ (二)三善∶谓初善、中善、后善。此三善之说,广出于诸经论,但解说不同。《大乘广宝箧经》卷中列举声闻、菩萨之五种三善。谓身、口、意三善行,为声闻之初善。戒、定、慧三学为中善。空、无相、无愿等三三昧解脱法门为后善。不舍菩提心为菩萨之初善,不念下乘为中善,回向一切智为后善。此中,声闻三善又称小乘三善,菩萨三善又称大乘三善。 (三)四善∶《大毗婆沙论》卷五十谓善有胜义善、自性善、相应善、等起善四种。其中,‘胜义善’,又名真实善,指胜义谛门中之被称为善者,即涅盘法。‘自性善’,谓不藉他缘,其体自善者,指惭、愧及无贪、无嗔、无痴等三善根。‘相应善’,又名相属善、相杂善,指意业之善。即与前三善根相应的心心所法。‘等起善’,又称发起善,指意业所起之善。即身、口二业及不相应行之善。 (四)十一善∶指信、精进、惭、愧、无贪、无嗔、无痴、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等十一种善。乃唯识宗所立六位心所之一,此心所顺益现、未二世,故名为善。兹略述如次∶ (1)信∶谓自性清净,亦能使相应之心心所同样清净。例如∶水精珠能使浊水变清。信珠在于心,相应之心心所也都为之清净。 (2)精进∶亦称勤。勇悍无惧之意。指能耐劳苦的心,能对治懈怠、成满善事。 (3)惭∶谓回顾自身及所依之教法而心生羞耻,尊崇贤人善法而止息诸恶事。 (4)愧∶谓回顾他人之讥刺而以自己之罪恶为耻,乃不亲恶人,不作恶法。 (5)无贪∶谓对三界及三界受生之因缘厌离而无爱着。 (6)无嗔∶谓对三苦及三苦之因缘无怒恚,而有哀怜之心。 (7)无痴∶谓了知诸法之事与理。 (8)轻安∶谓身心轻利安适,伏断烦恼。 (9)不放逸∶谓防恶修善,护心不令放荡纵逸。 (10)行舍∶谓离昏沉与掉举,内心平等均衡。 (11)不害∶谓不损恼有情,内心只有拔苦的悲心。 (五)十三善∶《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三将善分别为十三种,即∶自性善、相属善、随逐善、发起善、第一义善、生得善、方便善、现前供养善、饶益善、引摄善、对治善、寂静善、等流善。就中,‘自性善’指信、惭及愧、三善根,乃至不害等十一种善之心所法;‘相属善’指与自性善相应的其他心所法;‘随逐善’指善法的习气;‘发起善’指所发的身、语二业之善;‘第一义善’指真如;‘生得善’是不经由思惟加行的任运起善;‘方便善’指闻正法如理作意而生的善;‘现前供养善’指对如来兴诸供养业;‘饶益善’指以四摄法饶益有情;‘引摄善’指以施戒等福业引摄生天之异熟,或显得涅盘之因;‘对治善’指厌坏对治、断对治等各种对治法;‘寂静善’指断尽一切烦恼的涅盘界;‘等流善’指由寂静的增上力所发起的神通等功德法。 善:是心理学上对感觉的一种描述。善良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面目慈善,一般表现为处事大度,对人对物总是替对方想,很少替自己想,一般长得体态龙钟,行动较缓慢,举手投足的力量不是很大。它的反面是“凶”。
追问
我可以再问一下..那孔子对善又是怎么解释的?最好举例出他对善解释的名言...
土匪也疯狂
推荐于2017-11-24 · TA获得超过7831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902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1534万
展开全部
极乐世界是上善人聚会一处。这里的上善人的标准是需要首先具备净业三福,如下:
第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第二: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第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其中第一条是人天善法,第二条是小乘法,第三条是大乘法。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念弥陀名号,这是一切善法中最善之法。因为弥陀名号是自性的名号,是净念。
第一条中的十善业分别是:
1、不杀生:不杀有情众生,拓展开来是不恼害众生,不让众生起烦恼。
2、不偷盗:不予取,凡是没经过别人同意或愿意就拿走的,比如逼迫、上班时间偷懒、贪小便宜等。
3、不邪淫(出家人是不淫欲):在家人是不在不正当的时间、地点行淫,或者与不正当关系者行淫,即使时间地点正当也不能过度淫欲。出家人更为严格,连正淫都不能沾染。
4、不妄语:不说假话,包括下面5-7点。
5、不两舌:不说是非。
6、不恶口:不骂人、诽谤人。
7、不绮语:不说花言巧语,不说不符合实际的但别人爱听的话,比如拍马屁、见风使舵等。
8、不贪:控制自己的贪念,减少所谓的各种爱好,一切随缘消旧业。
9、不嗔:控制自己的脾气,不可有嫉妒心,不发脾气。
10、不痴:分清善恶是非,对人事物不可过分执着和痴迷。
更多追问追答
追问
那孔子的呢?有什么名言是说他对善的解释的...
追答
中庸,中庸是中道,和佛法的善的概念是一致的,中庸就是没有对立,放下对立的概念,取不偏不倚的中道。中庸就是王道的思想,过去讲的王道就是现在讲的双赢,而对立的概念就是现在讲的竞争。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