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声音的波长。
声波可以从它的频率来量度,人耳可听的声波从20Hz到20kHz,相应的波长从17m到17mm不等;人眼的可见光从深红色的760nm波长,到紫色的390nm波长。
各种声源发生的频率千差万别,使得声波丰富多彩。例如小鼓的声波是每秒钟振动80-2000次,即频率为80-2000Hz;钢琴发声的频率范围是27.5-4096Hz;大提琴是40-700Hz。
小提琴是300-10000Hz;笛子是300-16000Hz;男低音发声的频率范围是70-3200Hz;男高音为80-4500Hz;女高音是100-6500Hz;人们普通谈话的声波频率在500-2000Hz之间。
许多动物不仅可以发出和接受声波,而且能够发出和接受超声波,有的还可以感受次声波。在声波的频率范围内,发声的频率决定着音调的高低:频率高,音调也高,声音尖锐;反之,频率低,音调也低,声音低沉。
声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显著不同。现在已经测得空气中常温常压下声波速度是344m/s,淡水中为1430m/s,海水中1500m/s,钢铁中5800m/s,铝中6400m/s,石英玻璃中5370m/s,而在橡胶中仅为30-50m/s。
介质的温度、压力变化,声速也随着改变。通常所指的常温是指20℃时的气温,当气温降到零度,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则将为331.5m/s,而气温每升高1℃,声速就增加0.607m/s。
扩展资料
根据声波频率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或超低声;
频率20Hz~20kHz的声波称为可闻声;
频率20kHz~1G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频率大于1GHz的声波称为特超声或微波超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波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声波
2023-02-21 广告
关于声音的波长就是声波。
发声体产生的振动在空气或其他物质中的传播叫做声波。声波借助各种介质向四面八方传播。
声波通常是纵波,也有横波,声波所到之处的质点沿着传播方向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声波的传播实质上是能量在介质中的传递。
声波可以理解为介质偏离平衡态的小扰动的传播。这个传播过程只是能量的传递过程,而不发生质量的传递。
如果扰动量比较小,则声波的传递满足经典的波动方程,是线性波。如果扰动很大,则不满足线性的声波方程,会出现波的色散,和激波的产生。
扩展资料:
声音始于空气质点的振动,如吉他弦、人的声带或扬声器纸盆产生的振动。这些振动一起表现为可视化波形的声波推动邻近的空气分子,而轻微增加空气压力。
压力下的空气分子随后推动周围的空气分子,后者又推动下一组分子,依此类推。
高压区域穿过空气时,在后面留下低压区域。当这些压力波的变化到达人耳时,会振动耳中的神经末梢,我们将这些振动听为声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声波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波长
波长=声音的速度÷频率 声音的速度看明白了,在常温21℃的时候是344m/s,但在温度在15℃的时候就变成340m/s,所以17000赫兹的波长为0.02m,如果两个音响相距半个波长放置,有的声音就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