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集杜甫,陆游的诗各两首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客至①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②不曾缘客扫,蓬门③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④,酒家贫只旧醅⑤。
肯⑥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⑦尽余杯。
注释:
①选自《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首诗大约作于上元二年(761)。这时,杜甫住在成都西郊外浣花溪畔的草堂里,生活比较安定。诗题下原有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明府,唐人对县令的称呼。过,拜访。
②〔花径〕这里指杜甫草堂外的一条小路,路边有野花。
③〔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意思是房子简陋。
④〔盘飧(sūn)市远无兼味〕由于距市镇远(买不到好吃的),盘子里的菜肴味道很单调。飧,熟食。兼味,多种美味佳肴。
⑤〔醅(pēi)〕未过滤的酒。
⑥〔肯〕正、恰。
⑦〔呼取〕叫过来。
旅 夜 书 怀①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②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③,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④,官应老病休⑤。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
① 选自《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永泰元年(765),杜甫的好友、成都尹严武死去,使杜甫失去了依托,只好离开成都。这首诗是他在从成都到渝州(今重庆市)、忠州(今重庆忠县)的途中写的。旅夜,旅途之夜。
②〔危樯〕高高的桅杆。危,高。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③〔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④〔名岂文章著〕我的名声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赫呢?这一句和下一句都是反其意而写的。
⑤〔官应(yīng)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罢退。杜甫实因上疏救房琯(guǎn)触怒唐肃宗而被罢官。房�(697—763),曾任宰相,后因兵败被贬。应,认为是、是。
咏 怀 古 迹①(其三)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②,生长明妃③尚有村。
一去紫台④连朔漠⑤,独留青冢⑥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⑦,环�空归月夜魂⑧。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⑨。
注释:
①选自《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咏怀古迹》共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是歌咏王昭君的。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有二说:一说,大历元年(766)作于夔州(今重庆奉节)。一说,大历三年(768)作于出峡至归州(今湖北秭归)、江陵途中。
②〔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
③〔明妃〕即王昭君,后人因避晋文帝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明妃。昭君村在归州东北40里处,相传是王昭君的出生地。
④〔紫台〕即紫宫,汉宫名。
⑤〔朔漠〕北方流沙之地。朔,北方。
⑥〔青冢(zhǒng)〕指昭君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20里处。传说边地多白草,惟独昭君墓上草色青青。冢,坟墓。
⑦〔画图省(xǐng)识春风面〕从画像上可以约略看到她的青春容貌。据《西京杂记》载:汉元帝因宫女很多,命画师一一画像供自己挑选。宫女们为得到皇帝宠幸,纷纷向画师行贿,独有王昭君自恃貌美,不肯行贿,画师故意将她画丑了,未被召幸。后匈奴单于呼韩邪来朝,求美人为阏氏(yān zhī),元帝派昭君去。临行时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元帝很后悔,但已无法挽回。省识,不识。
⑧〔环�空归月夜魂〕空有她的魂魄月夜归来。这是说昭君已死葬沙漠,不得归汉,即使月夜魂归,也是徒然。环�,古人衣带上系的玉佩,这里指代王昭君。月夜,亦作夜月。
⑨〔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千载之下,琵琶弹奏的胡乐中,还分明诉说着她的怨恨。这是指琵琶曲《昭君怨》说的,相传其词为王昭君所作。胡语,指胡人的乐曲。论,诉说。
阁夜①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②,天涯霜雪霁寒宵③。
五更鼓角④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⑤。
野哭千家闻战伐⑥,夷歌数处起渔樵⑦。
卧龙⑧跃马⑨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⑩。
注释:
①选自《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首诗是大历元年(766)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②〔岁暮阴阳催短景(yǐng)〕意思是,冬季到了,白天的时间越来越短。岁暮,冬季,一年的最后。阴阳,我国古代以向日为阳,背日为阴,这里指昼夜长短的变化。催短景,日照时间越来越短。景,影,日光。
③〔天涯霜雪霁寒宵〕漫天的霜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霁,雪止。
④〔五更鼓角〕意思是,天未明时,当地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鼓、角,都是军中的乐器,用于报时或发号施令。
⑤〔三峡星河影动摇〕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⑥〔野哭千家闻战伐〕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战伐,指崔旰(gàn)之乱。永泰元年四月,郭英(yì)继任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尹;十月,严武旧部崔旰起兵攻郭英,郭逃到简阳,被韩澄杀死。此后,效忠郭的一批武将又联合起来讨伐崔旰,蜀中大乱。
⑦〔夷歌数处起渔樵〕有好几个地方,渔人、樵夫们唱起了民歌。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⑧〔卧龙〕指诸葛亮。
⑨〔跃马〕指公孙述,字子阳,扶风人。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仗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
⑩〔人事音书漫寂寥〕人事,指交游。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漫寂寥,徒然感到寂寞。漫,徒然、白白地。
登 岳 阳 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②,乾坤日夜浮③。
亲朋无一字④,老病有孤舟⑤。
戎马关山北⑥,凭轩涕泗流。
注释:
①选自《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首诗是大历三年(768)冬,诗人自公安(今属湖北)到达岳阳(今属湖南)后写的。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
②〔吴楚东南坼(chè)〕意思是,吴、楚两地以此划分疆域:东为吴,南为楚。坼,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③〔乾坤日夜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④〔无一字〕音讯全无。字,指书信。
⑤〔老病有孤舟〕年老多病,只有孤零零的一只船伴随自己。杜甫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所以这样说。
⑥〔戎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这年八月,吐蕃以十万人进攻灵武(今宁夏中卫以北),以二万人进攻州(今陕西旬邑西)。戎马,借指战争。
度浮桥至南台1 陆游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2。
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3。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4。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5。
1. 南台是福州外闽江中的一个岛,又称南台山。浮桥是用船作桥墩架设的桥。
2. 客中:离开故乡在外。废登临:久未登山临水。
3. 九轨:九条并排的车辙;千艘:指浮桥由很多船只组成。这里用“九轨”和“千艘”来形容浮桥的宽和长,并非实指。系(jì去声),拴住,缚在一起。
4. 这两句写南台岛上所见所闻。前一句是写寺楼的钟鼓催昏报晓,是写实;后一句写墟落(村落)的云烟鉴古阅今,是写虚。虚实相映,既是写景,也是抒情。
5. 福州多榕树,有“榕城”之称,南台岛上也是榕树成荫。
此诗作于绍兴二十九年(1159),陆游三十五岁。当年秋天他调任福州决曹。此诗写诗人病后出游南台时的见闻,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情绪的变化:由于久病,懒于登临,慕名出游南台,也只是抱着“试一寻”的心理。渡江之时,看到宽广绵长的浮桥横卧波涛之上,桥上游人缓步而行,履险如平,不禁心境廓然。到达岛上,登寺楼而闻钟鼓,访墟落而赏云烟,到处是一派生机,同时也使人产生一种时光流逝、岁月匆匆之感。那种因为久病而消沉的心情一扫而空。于是醉坐榕阴,吹起横笛来抒发胸中的豪气。情景交融,虚实相映,把简练的景物描写与细腻的心理描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来,这是此诗最有特色的地方。
游山西村1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4。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5。
1. 山西村在陆游的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
2. 腊酒:腊月(即农历十二月)为过年酿造的酒。浑:一般百姓家酿的酒,酒中常残留一些糟粕,看上去浑浊不清。
3. 这两句所写的景象,在现实中常常可以看到,陆游以前的人也已写过。如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忽与前山通”;柳宗元《袁家渴记》:“舟行若穷,忽又无际”;卢纶《送吉中孚归楚州》:“暗入无路山,心知有花处”;耿湋《仙山行》:“花落寻无径,鸡鸣觉有村”;强彦文《失题》:“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王安石《江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但是陆游这两句却比前人描写更加准确,修辞更加讲究,表达更加充分,因而也更加容易感染读者。这一联本来描写的是山阴某一角落的具体景物,但后来的人却常常把它单独引用,来表达某种人生境遇、某种哲学理念。后世甚至有人把上句修改为“山穷水复疑无路”,以突出和强调对比效果。根据原诗描摹的景象,“山穷水尽”显然不对;但如果作为哲理诗看待,“山重水复”却又似乎不足以表现那种“绝处逢生”的境界。从这一联的流传与变化之中,可以看到文艺心理学和文艺社会学中一个有趣的现象。
4. 春社:古代风俗,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称为“社”日,人们吹箫击鼓,演出各种节目,摆设各种食物,向土地神“社公”祭献,以祈祷好年成。
5. 闲乘月:趁着月光闲游。无时:随时。
此诗作于宋乾道二年(1166),陆游四十二岁。前一年,他在南昌被朝廷免职,回到山阴故里。第七句的“若许”两个字,透露他对这次免职有一些不满,也对今后的复职仍抱有一些希望,因而诗人此时并不安于退居故里,也不会真的“柱杖无时夜叩门”,与普通农民一起生活。然而诗人对于农村、对于农民的生活非常热爱,所以诗里所表现的景色才会那样优美、风俗才会那样淳朴、农民才会那样可爱。寥寥数句,绘出了一幅美妙的农村风景画和农家风俗图。但是有一点却是无法用画笔描出来的,那就是作者在诗里表现的那种真挚情感。
剑门道中遇微雨1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2。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3。
1. 剑门即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东北。此诗作于从汉中赴成都的途中。
2. 征尘,旅途中沾染的灰尘。消魂:陶醉于欢乐之中或沉浸于痛苦之中,都可称为“消魂”或“销魂”。这里可以解释为兴奋。
3. 在中国文学史上,著名文学家,特别是大诗人中,原籍四川或后来进入四川居住的人很多,著名的有司马相如、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等人,这样,就有人把诗人的成名、成熟与四川联系起来,仿佛诗人一入蜀中,诗歌造诣就会提高。驴子是古代常用的交通工具,而诗人又常常把驴子写到诗里去,比如李白在华阴骑驴,杜甫自称“骑驴三十载”,当时还有人画过两人的骑驴图;李贺骑驴觅诗、贾岛骑驴赋诗和郑綮的名言“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等等,都是诗史上流传的佳话。这样,诗人与驴子又有了一种特殊的联系,仿佛驴子是诗人专用的坐骑。此时骑在驴背、身入剑门的陆游想起这些典故,于是便要自问:自己是否有资格作一个诗人?还有,自己是否只适合做一个诗人呢?
用一些特定的环境、特定的道具乃至特定的气象以及一些典故等等(就是古代诗歌理论所说的“诗料”),来塑造一种典型的形象,这是陆游的拿手好戏。比如,他用“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这短短七个字、三件事物,便塑造了一个驰骋在国防前线的壮士形象。在这首诗中,诗人则用细雨、驴、剑门,还有沾满灰尘和酒渍的衣裳,把自己描绘成一位典型的诗人形象。这些平常习见的事物,经过诗人的提炼组合,便给读者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仿佛诗人应该就是这个样子:有一些浪漫,有一些清高,有一些寒伧,还有一些颓废与痴顽……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②不曾缘客扫,蓬门③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④,酒家贫只旧醅⑤。
肯⑥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⑦尽余杯。
注释:
①选自《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首诗大约作于上元二年(761)。这时,杜甫住在成都西郊外浣花溪畔的草堂里,生活比较安定。诗题下原有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明府,唐人对县令的称呼。过,拜访。
②〔花径〕这里指杜甫草堂外的一条小路,路边有野花。
③〔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意思是房子简陋。
④〔盘飧(sūn)市远无兼味〕由于距市镇远(买不到好吃的),盘子里的菜肴味道很单调。飧,熟食。兼味,多种美味佳肴。
⑤〔醅(pēi)〕未过滤的酒。
⑥〔肯〕正、恰。
⑦〔呼取〕叫过来。
旅 夜 书 怀①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②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③,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④,官应老病休⑤。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
① 选自《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永泰元年(765),杜甫的好友、成都尹严武死去,使杜甫失去了依托,只好离开成都。这首诗是他在从成都到渝州(今重庆市)、忠州(今重庆忠县)的途中写的。旅夜,旅途之夜。
②〔危樯〕高高的桅杆。危,高。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③〔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④〔名岂文章著〕我的名声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赫呢?这一句和下一句都是反其意而写的。
⑤〔官应(yīng)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罢退。杜甫实因上疏救房琯(guǎn)触怒唐肃宗而被罢官。房�(697—763),曾任宰相,后因兵败被贬。应,认为是、是。
咏 怀 古 迹①(其三)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②,生长明妃③尚有村。
一去紫台④连朔漠⑤,独留青冢⑥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⑦,环�空归月夜魂⑧。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⑨。
注释:
①选自《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咏怀古迹》共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是歌咏王昭君的。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有二说:一说,大历元年(766)作于夔州(今重庆奉节)。一说,大历三年(768)作于出峡至归州(今湖北秭归)、江陵途中。
②〔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
③〔明妃〕即王昭君,后人因避晋文帝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明妃。昭君村在归州东北40里处,相传是王昭君的出生地。
④〔紫台〕即紫宫,汉宫名。
⑤〔朔漠〕北方流沙之地。朔,北方。
⑥〔青冢(zhǒng)〕指昭君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20里处。传说边地多白草,惟独昭君墓上草色青青。冢,坟墓。
⑦〔画图省(xǐng)识春风面〕从画像上可以约略看到她的青春容貌。据《西京杂记》载:汉元帝因宫女很多,命画师一一画像供自己挑选。宫女们为得到皇帝宠幸,纷纷向画师行贿,独有王昭君自恃貌美,不肯行贿,画师故意将她画丑了,未被召幸。后匈奴单于呼韩邪来朝,求美人为阏氏(yān zhī),元帝派昭君去。临行时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元帝很后悔,但已无法挽回。省识,不识。
⑧〔环�空归月夜魂〕空有她的魂魄月夜归来。这是说昭君已死葬沙漠,不得归汉,即使月夜魂归,也是徒然。环�,古人衣带上系的玉佩,这里指代王昭君。月夜,亦作夜月。
⑨〔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千载之下,琵琶弹奏的胡乐中,还分明诉说着她的怨恨。这是指琵琶曲《昭君怨》说的,相传其词为王昭君所作。胡语,指胡人的乐曲。论,诉说。
阁夜①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②,天涯霜雪霁寒宵③。
五更鼓角④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⑤。
野哭千家闻战伐⑥,夷歌数处起渔樵⑦。
卧龙⑧跃马⑨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⑩。
注释:
①选自《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首诗是大历元年(766)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②〔岁暮阴阳催短景(yǐng)〕意思是,冬季到了,白天的时间越来越短。岁暮,冬季,一年的最后。阴阳,我国古代以向日为阳,背日为阴,这里指昼夜长短的变化。催短景,日照时间越来越短。景,影,日光。
③〔天涯霜雪霁寒宵〕漫天的霜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霁,雪止。
④〔五更鼓角〕意思是,天未明时,当地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鼓、角,都是军中的乐器,用于报时或发号施令。
⑤〔三峡星河影动摇〕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⑥〔野哭千家闻战伐〕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战伐,指崔旰(gàn)之乱。永泰元年四月,郭英(yì)继任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尹;十月,严武旧部崔旰起兵攻郭英,郭逃到简阳,被韩澄杀死。此后,效忠郭的一批武将又联合起来讨伐崔旰,蜀中大乱。
⑦〔夷歌数处起渔樵〕有好几个地方,渔人、樵夫们唱起了民歌。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⑧〔卧龙〕指诸葛亮。
⑨〔跃马〕指公孙述,字子阳,扶风人。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仗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
⑩〔人事音书漫寂寥〕人事,指交游。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漫寂寥,徒然感到寂寞。漫,徒然、白白地。
登 岳 阳 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②,乾坤日夜浮③。
亲朋无一字④,老病有孤舟⑤。
戎马关山北⑥,凭轩涕泗流。
注释:
①选自《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首诗是大历三年(768)冬,诗人自公安(今属湖北)到达岳阳(今属湖南)后写的。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
②〔吴楚东南坼(chè)〕意思是,吴、楚两地以此划分疆域:东为吴,南为楚。坼,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③〔乾坤日夜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④〔无一字〕音讯全无。字,指书信。
⑤〔老病有孤舟〕年老多病,只有孤零零的一只船伴随自己。杜甫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所以这样说。
⑥〔戎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这年八月,吐蕃以十万人进攻灵武(今宁夏中卫以北),以二万人进攻州(今陕西旬邑西)。戎马,借指战争。
度浮桥至南台1 陆游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2。
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3。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4。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5。
1. 南台是福州外闽江中的一个岛,又称南台山。浮桥是用船作桥墩架设的桥。
2. 客中:离开故乡在外。废登临:久未登山临水。
3. 九轨:九条并排的车辙;千艘:指浮桥由很多船只组成。这里用“九轨”和“千艘”来形容浮桥的宽和长,并非实指。系(jì去声),拴住,缚在一起。
4. 这两句写南台岛上所见所闻。前一句是写寺楼的钟鼓催昏报晓,是写实;后一句写墟落(村落)的云烟鉴古阅今,是写虚。虚实相映,既是写景,也是抒情。
5. 福州多榕树,有“榕城”之称,南台岛上也是榕树成荫。
此诗作于绍兴二十九年(1159),陆游三十五岁。当年秋天他调任福州决曹。此诗写诗人病后出游南台时的见闻,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情绪的变化:由于久病,懒于登临,慕名出游南台,也只是抱着“试一寻”的心理。渡江之时,看到宽广绵长的浮桥横卧波涛之上,桥上游人缓步而行,履险如平,不禁心境廓然。到达岛上,登寺楼而闻钟鼓,访墟落而赏云烟,到处是一派生机,同时也使人产生一种时光流逝、岁月匆匆之感。那种因为久病而消沉的心情一扫而空。于是醉坐榕阴,吹起横笛来抒发胸中的豪气。情景交融,虚实相映,把简练的景物描写与细腻的心理描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来,这是此诗最有特色的地方。
游山西村1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4。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5。
1. 山西村在陆游的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
2. 腊酒:腊月(即农历十二月)为过年酿造的酒。浑:一般百姓家酿的酒,酒中常残留一些糟粕,看上去浑浊不清。
3. 这两句所写的景象,在现实中常常可以看到,陆游以前的人也已写过。如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忽与前山通”;柳宗元《袁家渴记》:“舟行若穷,忽又无际”;卢纶《送吉中孚归楚州》:“暗入无路山,心知有花处”;耿湋《仙山行》:“花落寻无径,鸡鸣觉有村”;强彦文《失题》:“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王安石《江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但是陆游这两句却比前人描写更加准确,修辞更加讲究,表达更加充分,因而也更加容易感染读者。这一联本来描写的是山阴某一角落的具体景物,但后来的人却常常把它单独引用,来表达某种人生境遇、某种哲学理念。后世甚至有人把上句修改为“山穷水复疑无路”,以突出和强调对比效果。根据原诗描摹的景象,“山穷水尽”显然不对;但如果作为哲理诗看待,“山重水复”却又似乎不足以表现那种“绝处逢生”的境界。从这一联的流传与变化之中,可以看到文艺心理学和文艺社会学中一个有趣的现象。
4. 春社:古代风俗,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称为“社”日,人们吹箫击鼓,演出各种节目,摆设各种食物,向土地神“社公”祭献,以祈祷好年成。
5. 闲乘月:趁着月光闲游。无时:随时。
此诗作于宋乾道二年(1166),陆游四十二岁。前一年,他在南昌被朝廷免职,回到山阴故里。第七句的“若许”两个字,透露他对这次免职有一些不满,也对今后的复职仍抱有一些希望,因而诗人此时并不安于退居故里,也不会真的“柱杖无时夜叩门”,与普通农民一起生活。然而诗人对于农村、对于农民的生活非常热爱,所以诗里所表现的景色才会那样优美、风俗才会那样淳朴、农民才会那样可爱。寥寥数句,绘出了一幅美妙的农村风景画和农家风俗图。但是有一点却是无法用画笔描出来的,那就是作者在诗里表现的那种真挚情感。
剑门道中遇微雨1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2。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3。
1. 剑门即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东北。此诗作于从汉中赴成都的途中。
2. 征尘,旅途中沾染的灰尘。消魂:陶醉于欢乐之中或沉浸于痛苦之中,都可称为“消魂”或“销魂”。这里可以解释为兴奋。
3. 在中国文学史上,著名文学家,特别是大诗人中,原籍四川或后来进入四川居住的人很多,著名的有司马相如、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等人,这样,就有人把诗人的成名、成熟与四川联系起来,仿佛诗人一入蜀中,诗歌造诣就会提高。驴子是古代常用的交通工具,而诗人又常常把驴子写到诗里去,比如李白在华阴骑驴,杜甫自称“骑驴三十载”,当时还有人画过两人的骑驴图;李贺骑驴觅诗、贾岛骑驴赋诗和郑綮的名言“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等等,都是诗史上流传的佳话。这样,诗人与驴子又有了一种特殊的联系,仿佛驴子是诗人专用的坐骑。此时骑在驴背、身入剑门的陆游想起这些典故,于是便要自问:自己是否有资格作一个诗人?还有,自己是否只适合做一个诗人呢?
用一些特定的环境、特定的道具乃至特定的气象以及一些典故等等(就是古代诗歌理论所说的“诗料”),来塑造一种典型的形象,这是陆游的拿手好戏。比如,他用“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这短短七个字、三件事物,便塑造了一个驰骋在国防前线的壮士形象。在这首诗中,诗人则用细雨、驴、剑门,还有沾满灰尘和酒渍的衣裳,把自己描绘成一位典型的诗人形象。这些平常习见的事物,经过诗人的提炼组合,便给读者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仿佛诗人应该就是这个样子:有一些浪漫,有一些清高,有一些寒伧,还有一些颓废与痴顽……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玄都坛歌,寄元逸人」杜甫
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故人今居子午谷,
独在阴崖结茅屋。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常风寒。
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知君此计成长往,
芝草琅玕日应长。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
「今夕行(自齐赵西归至咸阳作)」杜甫
今夕何夕岁云徂,更长烛明不可孤。咸阳客舍一事无,
相与博塞为欢娱。冯陵大叫呼五白,袒跣不肯成枭卢。
英雄有时亦如此,邂逅岂即非良图。
君莫笑刘毅从来布衣愿,家无儋石输百万。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故人今居子午谷,
独在阴崖结茅屋。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常风寒。
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知君此计成长往,
芝草琅玕日应长。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
「今夕行(自齐赵西归至咸阳作)」杜甫
今夕何夕岁云徂,更长烛明不可孤。咸阳客舍一事无,
相与博塞为欢娱。冯陵大叫呼五白,袒跣不肯成枭卢。
英雄有时亦如此,邂逅岂即非良图。
君莫笑刘毅从来布衣愿,家无儋石输百万。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作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内容】: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作品】:春望
【内容】: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年代】:南宋
【作者】:陆游
【作品】:剑门道中遇微雨
【内容】:
衣上征尘杂酒痕,
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
【年代】:南宋
【作者】:陆游
【作品】:临安春雨初霁
【内容】: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作者】:杜甫
【作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内容】: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作品】:春望
【内容】: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年代】:南宋
【作者】:陆游
【作品】:剑门道中遇微雨
【内容】:
衣上征尘杂酒痕,
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
【年代】:南宋
【作者】:陆游
【作品】:临安春雨初霁
【内容】: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07-04-10
展开全部
杜甫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玄都坛歌,寄元逸人」杜甫
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故人今居子午谷,
独在阴崖结茅屋。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常风寒。
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知君此计成长往,
芝草琅玕日应长。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杜甫《月夜》赏析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玄都坛歌,寄元逸人」杜甫
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故人今居子午谷,
独在阴崖结茅屋。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常风寒。
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知君此计成长往,
芝草琅玕日应长。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杜甫《月夜》赏析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 杜甫``(月夜忆舍弟) 杜甫(天末怀李白)
戊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凉风起天来,君子意如何?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陆游 (
戊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凉风起天来,君子意如何?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陆游 (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