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第八课的课后练习(下)
2011-03-14
展开全部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
《童年的发现》讲述了作者在九岁的时候通过思考、观察,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这篇文章理解起来不难,因此,我让学生通过初读感知、自读自悟、讨论交流等环节,很快理解了课文,明白了道理。但在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时,难住了。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这句话一语双关。其一,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谁让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呢?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作者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发明与发现的人列在一起,这是真正能让自己得到安慰的理由。这句话可以作为作者对童年发信一事的评说吧。当然,话里不乏愤慨的成分。
在讲这句话的意思时,我问:“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结果无一人举手。我又换了一种问法:“‘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是说什么意思?”我充满期待地看着学生,大家还是面面相觑,没有人举手发言。我心里不禁有点着急了。但是我知道,不能发急,如果发急,学生更会不知所措。我就灵机一动,又降低了难度,问:“你知道世界上那些重大的发明与发现受到过嘲笑、驱逐或迫害吗?”这样一提示,有一个学生马上举手发言:“我们上一学期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中的伽利略,就是因为说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遭到了大家的嘲笑,大家都等着看他的笑话。”
这个同学这样一说,打开了大家的思路,大家纷纷举手,有的说哥白尼坚持日心说,遭到教会法庭的审判;有的说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是哥白尼的推崇者,他坚持日心说,而且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被教会监禁7年,最后被活活烧死……
在学生列举出了一系列事例之后,我接着引导:
“‘太阳中心说’,一个多么重大的科学发现,尽管它是正确的,但由于人们当时认识有限,眼界狭小,科学家们为此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啊!看来,作者的说法不无道理。那么,作者为什么这样想,这跟他有什么关系?”
生:“这是因为他现在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他发现了胎儿发育的规律,却被老师误解,轰出了教室。这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迫害呀!”
生:“对,让他丢了面子,还受到身体上的惩罚。”
师:“虽然这种‘风险’远没有刚才我们说的几位科学家那么严重,但这种‘驱逐’无论在身体和心理上,对一个孩子来所都是难以承受的。它让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也使这段让‘我’颇引以为自豪的、本来应该留下美好回忆的童年往事,多了不愉快的记忆。这是让人非常遗憾的事情。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他对老师的做法很不满。”
生:“他有点气愤。”
生:“他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因为没有人理解他,老师认为他是个坏孩子,同学们嘲笑他。
学生们谈到这里,已经完全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我最后总结:“是啊,无论如何,这个结果还是让人不愉快的。如果这个老师不误解他的笑声,而是了解他笑的原因,对他的发现给予大力的赞扬,那结果该多么美好啊!”
课堂中,我们常会遇到学生思路不畅的情况,教学本课便是如此。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教师要随机应变,灵活处理课堂中的意外情况。我们虽然可以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但再有预见性的教师也不可能预料到课堂偶发情况的出现;再周密的教案,也不可能为偶发情况事先设计好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步骤,因为教学环境不是完全封闭的,更何况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交流活动,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情况,教师也不可能完全预见到。所以,我想说,让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摸索、思考、积淀,不断地充实自己,在课堂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
《童年的发现》讲述了作者在九岁的时候通过思考、观察,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这篇文章理解起来不难,因此,我让学生通过初读感知、自读自悟、讨论交流等环节,很快理解了课文,明白了道理。但在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时,难住了。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这句话一语双关。其一,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谁让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呢?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作者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发明与发现的人列在一起,这是真正能让自己得到安慰的理由。这句话可以作为作者对童年发信一事的评说吧。当然,话里不乏愤慨的成分。
在讲这句话的意思时,我问:“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结果无一人举手。我又换了一种问法:“‘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是说什么意思?”我充满期待地看着学生,大家还是面面相觑,没有人举手发言。我心里不禁有点着急了。但是我知道,不能发急,如果发急,学生更会不知所措。我就灵机一动,又降低了难度,问:“你知道世界上那些重大的发明与发现受到过嘲笑、驱逐或迫害吗?”这样一提示,有一个学生马上举手发言:“我们上一学期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中的伽利略,就是因为说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遭到了大家的嘲笑,大家都等着看他的笑话。”
这个同学这样一说,打开了大家的思路,大家纷纷举手,有的说哥白尼坚持日心说,遭到教会法庭的审判;有的说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是哥白尼的推崇者,他坚持日心说,而且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被教会监禁7年,最后被活活烧死……
在学生列举出了一系列事例之后,我接着引导:
“‘太阳中心说’,一个多么重大的科学发现,尽管它是正确的,但由于人们当时认识有限,眼界狭小,科学家们为此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啊!看来,作者的说法不无道理。那么,作者为什么这样想,这跟他有什么关系?”
生:“这是因为他现在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他发现了胎儿发育的规律,却被老师误解,轰出了教室。这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迫害呀!”
生:“对,让他丢了面子,还受到身体上的惩罚。”
师:“虽然这种‘风险’远没有刚才我们说的几位科学家那么严重,但这种‘驱逐’无论在身体和心理上,对一个孩子来所都是难以承受的。它让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也使这段让‘我’颇引以为自豪的、本来应该留下美好回忆的童年往事,多了不愉快的记忆。这是让人非常遗憾的事情。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他对老师的做法很不满。”
生:“他有点气愤。”
生:“他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因为没有人理解他,老师认为他是个坏孩子,同学们嘲笑他。
学生们谈到这里,已经完全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我最后总结:“是啊,无论如何,这个结果还是让人不愉快的。如果这个老师不误解他的笑声,而是了解他笑的原因,对他的发现给予大力的赞扬,那结果该多么美好啊!”
课堂中,我们常会遇到学生思路不畅的情况,教学本课便是如此。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教师要随机应变,灵活处理课堂中的意外情况。我们虽然可以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但再有预见性的教师也不可能预料到课堂偶发情况的出现;再周密的教案,也不可能为偶发情况事先设计好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步骤,因为教学环境不是完全封闭的,更何况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交流活动,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情况,教师也不可能完全预见到。所以,我想说,让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摸索、思考、积淀,不断地充实自己,在课堂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