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震的资料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关于地震资料
小于里氏2.5级的地震,人们一般不易感觉到,称为小震或微震;
里氏2.5-5.0级的地震,震中附近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称为有感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十几万次;
大于里氏5.0级的地震,会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称为破坏性地震。里氏4.5级以上的地震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监测到。
有记录以来,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19时11分发生在南美洲智利的里氏8.9级地震。灾情:死亡5700多人,损失5000万美元。
主震发生后的余震都分布在主震附近的一定范围内,这个区域称为余震区.这个范围是多大示余震中最高级而定,一般说来余震区的范围远远小于震区的范围。
地震预测到如今还是探索性研究项目,特别是中、短期或临震前的预测尚处于探索阶段,远远没有到可以实用的程度。一些学者对实现地震预报抱有怀疑,对于用行政手段组织地震预测持保留态度。
地震预测的科学前提是认识地震孕育和发生的物理过程,包括地球介质物理、力学性质的异常变化。但是人类对地震成因和地震发生的规律还知之甚少,主要是因为地震是宏观自然界中大规模的深层的变动过程,不同于实验室中单纯的可控条件下进行的样品试验,其影响因素过于复杂,还可能有人类未知的因素存在。人们所能做的是在地面上观测某些物理量,这种观测通常是不完全的和不完善的。在当代科学技术条件下,人们还不能深入地球内部直接或间接观测深层介质的物理状态 ,因为测量过程本身就将打破原有的状态。而所能观测的物理量异常变化是否与地震的发生真正相关还不能确知 。这就是地震预测研究所以进展缓慢的真实原因。
小于里氏2.5级的地震,人们一般不易感觉到,称为小震或微震;
里氏2.5-5.0级的地震,震中附近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称为有感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十几万次;
大于里氏5.0级的地震,会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称为破坏性地震。里氏4.5级以上的地震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监测到。
有记录以来,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19时11分发生在南美洲智利的里氏8.9级地震。灾情:死亡5700多人,损失5000万美元。
主震发生后的余震都分布在主震附近的一定范围内,这个区域称为余震区.这个范围是多大示余震中最高级而定,一般说来余震区的范围远远小于震区的范围。
地震预测到如今还是探索性研究项目,特别是中、短期或临震前的预测尚处于探索阶段,远远没有到可以实用的程度。一些学者对实现地震预报抱有怀疑,对于用行政手段组织地震预测持保留态度。
地震预测的科学前提是认识地震孕育和发生的物理过程,包括地球介质物理、力学性质的异常变化。但是人类对地震成因和地震发生的规律还知之甚少,主要是因为地震是宏观自然界中大规模的深层的变动过程,不同于实验室中单纯的可控条件下进行的样品试验,其影响因素过于复杂,还可能有人类未知的因素存在。人们所能做的是在地面上观测某些物理量,这种观测通常是不完全的和不完善的。在当代科学技术条件下,人们还不能深入地球内部直接或间接观测深层介质的物理状态 ,因为测量过程本身就将打破原有的状态。而所能观测的物理量异常变化是否与地震的发生真正相关还不能确知 。这就是地震预测研究所以进展缓慢的真实原因。
展开全部
人们通过感觉和仪器觉察到的地面振动叫地震。地震是地壳错动和破裂所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造成的振动,是地球内部的一种自然现象。
(一) 地震三要素:发震时间、发震地点、震级大小。
(二) 震源: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震动源叫震源。
(三) 震中:震源在地面的投影区域叫震中。
(四) 震级:地震学上说明和衡量地震强弱的一种量度。我国使用的是国际通用的"里氏震级"。
(五) 烈度:地震学上用来衡量地震地面造成的灾害影响或者破坏程度的一种量度。我国1980年制定的烈度表分为Ⅰ~XII(1-12)级。
(六) 地震的应急处理:
1、震前准备:学习地震知识,掌握防震措施;不轻信谣言;
2、震时求生:牢固的家俱设备下,房屋内侧角,小垮度房是临时避险的场所。不盲目跳窗;不拥挤在楼梯过道;不躲在高楼烟囱边。
3、震后自救:要有信心和勇气,清理身上被压物,想法远离危险区,要保持体力,不盲目呼叫,用敲击方法与外界保持联系等待救援。 要积极寻找代用食物和水,创造生存条件。
4、积极互救:
听仔细:要注意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
挖的准:要大致确定位置后再抢救,不乱挖。
救得法:先头部、后身体,不强拉硬拖。
(一) 地震三要素:发震时间、发震地点、震级大小。
(二) 震源: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震动源叫震源。
(三) 震中:震源在地面的投影区域叫震中。
(四) 震级:地震学上说明和衡量地震强弱的一种量度。我国使用的是国际通用的"里氏震级"。
(五) 烈度:地震学上用来衡量地震地面造成的灾害影响或者破坏程度的一种量度。我国1980年制定的烈度表分为Ⅰ~XII(1-12)级。
(六) 地震的应急处理:
1、震前准备:学习地震知识,掌握防震措施;不轻信谣言;
2、震时求生:牢固的家俱设备下,房屋内侧角,小垮度房是临时避险的场所。不盲目跳窗;不拥挤在楼梯过道;不躲在高楼烟囱边。
3、震后自救:要有信心和勇气,清理身上被压物,想法远离危险区,要保持体力,不盲目呼叫,用敲击方法与外界保持联系等待救援。 要积极寻找代用食物和水,创造生存条件。
4、积极互救:
听仔细:要注意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
挖的准:要大致确定位置后再抢救,不乱挖。
救得法:先头部、后身体,不强拉硬拖。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