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种子选择
尽量选择形态健康、长势良好的松树,在8-10月份开展采种工作,采种完成后,对种子进行有效处理,经过晾晒之后放置在干燥的位置保存,防止出现发霉、变质的情况 。
2、土地处理
育苗地应选择土壤疏松、土层深厚的沙壤土,地势平坦、排水良好、有灌溉条件的地块为好。在3-4月份对苗圃进行平整处理;结合苗圃的实际情况,确定苗圃的种植形式,并做好全面的消毒工作,但还要保证苗圃中的肥力满足松树的生长需求 。
3、种子催芽
催芽前要在40℃的温水下进行泡种,采用冬季室内层积沙藏及催芽。沙藏催芽应在土壤上冻前进行。
选择干净且门窗完好的房屋进行全面消毒,把已消毒且湿度为60%左右的纯沙堆放室内,用纯布袋将种子与沙按1:3的比例装好,使沙和种子体积占布袋总体积的30%~40%,然后将布袋平摊层埋沙中,沙堆上覆草帘,注意通风保湿防冻。翌年当种子有40%~50%裂口时即可播种。
4、苗期管理
播后25天~30天幼苗带壳出土,约15天壳自行脱落,此期要防止鸟兽破坏。当松树的幼苗全部出齐以后,一定要重视遮阴的作用,尽量将透光度控制在60%。与此同时,间苗的时间要选择在6月中下旬与7月的中上旬,而且每米留苗的数量尽量控制在100株。
除此之外,在出苗以后,应每亩地施加5 kg 的硫铵。最后,在8月份要适当地施用磷钾肥,而且抚育的过程中也要对松苗立枯病进行有效地预防。
扩展资料:
一般情况下松树对于肥料的需求并不是很大,但是为了能够尽快的促进其生长,需要给其使用一些肥料,在每年的8月至10月进行两次施肥工作,肥料不要太多。
肥料过多对于松树的生长是极为不利的,会使得松树出现暂停生长或是畸形生长,所以再给松树盆景施肥的时候,需要控制好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松树
2021-10-07 · 百度认证:沭阳县长景园林苗木场官方账号,三农领域爱好者
松树的种植方法:
一、种植时间的选择
对于松树的移植最重要的是要正确掌握挖桩、种植的季节。
因为松树最活跃的生长(发根)期在2--4月,所以这个时候的移植是最合适的,其次是季节上,俗话说冷松热柏,栽松树要在冷的时候栽。一般秋末比初春效果好,初春又比比晚春、初夏好。
二、土壤的选择
由于松树喜酸怕涝,所以松树移栽我们最好要选择通气、透水性好微酸性的土壤。如果土壤含碱高,有可能造成死亡。
当然我们还要尽可能多的保留树根部原土和细根。这样对于松树而言其根际环境差异就相对来说会小很多。
三、树苗的选择
松树移栽宜用小苗,越小成活率越高。 但其景观效果较差。对于较大的松树,如果是苗圃中的健壮松树,成本就相对较高。由于山上的松树生长时间较长,有着较好的树形,而且相对苗圃同等规格的松树,成本比较低。所以很多人移栽松树都会选择山苗,但山苗的移栽成活率却往往十分的低:
直接从山上挖掘的大树,它们多数为自然播种成苗,并生长了至少20年以上。这种树是未经移植过的,其根系较深,支、侧根不会很发达,挖苗时根系不够完整,土坨带土少,伤根多而不规整。这样的树直接下山栽植,通常成活很困难。
归纳一下,山苗移栽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有:
1. 根系破坏严重
挖树时断根多,保存的细小根、吸收根不足,栽植的自然条件又有变化,根部吸收水分和养分不能满足枝叶需要。
2. 环境差异较大
植株已在山上生长20年以上,适应了山上的温度、湿度、土壤营养条件、无严重污染的环境;移到山下后一切都有变动,再加上根系不好,土壤状况也有差异。
3. 栽植后管理不到位
栽植后的管理,如浇水不及时、浇水不足或浇水过多,挖掘伤根而又未进行树体修剪,形成冠大根小不平衡。
所以说,山苗应经过人工缓苗后再进行移植:
自然生长树,应挖后就近栽植,生长2至3年,待其根系恢复后再移下山;或者提前一年进行进行环挖,到来年再裁断主根,进行采挖。
四、适当的修剪
挖苗伤根多时,所以一定要适当修剪树冠;松树为轮状分枝,可根据不同轮状枝错开修枝,以保证根冠比合适。
五、栽植应浅栽,浇水要适度
对于松树的种植有一种说法叫做“十死九涝”,大家上网可以搜一下关于松树的生理特性就会发现松树是一种喜干怕涝的树种。所以说对于松树的种植,浇水一定要适度,浇第1和第2遍水时要透,以后就要控制,不是特别干旱就不浇。
特别在草坪上种植的松树因浇水而导致死亡的事常有发生。为避免水多,可于定植时浅栽,树穴一定要回填土,然后压实,将土球1/3栽入,然后四周培土。喷水多时可以向外排走流向低处。土壤含水量控制在7%至14%之间,最有利于松树生长,超过这一限度,达到16%的土壤含水量,时间稍久(10天以上)就会导致松树死亡。原因是根系呼吸受阻,缺氧窒息而死。
白皮松又名白骨松、三针松、白果松,是松科松属常绿乔木。白皮松适应性强,深根性,寿命长;四季常青,树姿优雅,白鳞银铠,极富观赏性;对二氧化硫及烟尘的污染有较强的抗性,亦具一定抗氧化氢及氯气的能力,其分泌物能在几分钟内杀死有害细菌,是良好的环保树种。 种子收集
白皮松球果9月~10月成熟,球果出种率10%,种子千粒重150克~160克,每公斤种子粒数6000粒~7000粒。采种应选择优良母树,采收的球果需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摊晒,待果鳞开裂后用棍棒敲打,收集到种子后要及时去杂风干。纯净的种子要放在通风良好、干燥、低温的地方进行储藏。当年种子尽量用于当年育苗,陈种子育苗发芽率降低30%~60%。
育苗地选择
育苗地应选择土壤疏松、土层深厚的沙壤土,地势平坦、排水良好、有灌溉条件的地块为好。白皮松根系具有菌根菌共生,菌根菌对促进苗木生长具有良好作用,即可以促进苗木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提高苗木的抗旱、抗病能力。因此,白皮松育苗地宜连作。
种子沙藏及催芽
采用冬季室内层积沙藏及催芽。沙藏催芽应在土壤上冻前进行。选择干净且门窗完好的房屋进行全面消毒,把已消毒且湿度为60%左右的纯沙堆放室内,用纯布袋将种子与沙按1:3的比例装好,使沙和种子体积占布袋总体积的30%~40%,然后将布袋平摊层埋沙中,沙堆上覆草帘,注意通风保湿防冻。翌年当种子有40%~50%裂口时即可播种。
育苗方式采用容器育苗或高低床育苗。苗床育苗采用条播,每亩播种量40~50公斤,播后覆盖塑料薄膜或稻草,覆盖的稻草应用1%浓度的福尔马林或多菌灵溶液消毒。
苗期管理
播后25天~30天幼苗带壳出土,约15天壳自行脱落,此期要防止鸟兽破坏。种壳脱落后应加强立枯病的预防,每周用多菌灵、硫酸亚铁2次~3次交替喷洒幼苗。用硫酸亚铁的浓度为0.3%~0.5%水溶液,前面一人喷药,后面一人紧跟喷水冲洗,否则容易发生药害。幼苗生长过程中要适时适量浇水,注意松土除草。
白皮松幼苗生长缓慢,第一年苗高仅4厘米~5厘米,第二年10厘米左右,4年~5年生苗高30厘米~40厘米,10年生苗高1米左右。苗木在培养过程中要经过2次~3次移植才能培育成大苗。通常1年~2年生苗进行第一次移植,再培育1年~2年上山造林。5年生苗进行第二次移植,8年~10年生苗进行第三次移植。经过第三次移植后,就可以应用于园林绿化。
由于原产地地理分布的差异,在原产中国的松树中,樟子松、新疆五针松、偃松最耐寒,对热量要求最低。红松对热量要求也较低。赤松、油松、白皮松、华山松、高山松、黄山松、巴山松为暖温带和亚热带高海拔地区树种,对热量要求中等。马尾松、云南松、乔松和思茅松分布于更靠南的地区,要求较高的热量。南亚松是热带松树,对热量的要求最高。对湿润条件的要求,五针松一般高于二针松,但也因种而异。例如同为五针松的红松和华山松,前者比后者要求更湿润的条件;同为二针松的赤松和马尾松对湿润状况的要求高于油松和云南松。这与地理分布上随经度而发生的替代现象有关。
对土壤的要求
松树可以生长在各种不同的土壤上。因针叶灰分含量低,能忍耐贫瘠土壤,但以种在疏松肥沃土壤上的生产力高。湿润地区的松树大多适宜酸性土壤。而有些松树,如白皮松和油松,则能适应含钙量多和pH高的土壤。松树根系有菌根菌共生。主要为外生菌根的菌丝体形成鞘,包围着短的侧根,有利于根系对水分和养料的吸收。因而诱发菌根发育对有些松树造林的成败至关重要。大多数松树不能生长在盐渍土上,因而不能靠近海滨生长。但是有些松树如由日本引种到中国的黑松,具有较强的抗盐能力。
耐阴性和树种更替
大多数松树尤其是二针松是喜光树种,耐阴性弱。其外形表现是树冠稀疏,自然整枝高;生理上表现为补偿点低;在成林特性上多为先锋树种。当原始林遭到破坏或火灾后,它们很易发展起来而占据裸露空间。如中国南部地区常绿阔叶林破坏后,很易由马尾松或云南松代替。但这些松林并不稳定的,当它们形成适当的森林环境后,又为一些比较耐阴的基本成林树种出现的主要是山杨和桦树等阔叶树,而后才出现红松,并由于红松具有耐阴和长寿的特点,最后又恢复它的优势地位。除了红松与山杨、桦树的互相更替外,还有蒙古栎(柞树)与红松互相更替的现象。
抗旱性
松树具有旱生结构:叶狭窄,角质层发达,表面积与容积之比小,气孔下陷,厚壁组织充分发育。在生理上,它们和中生的阔叶树种相比,更能忍耐缺水而不受伤害。在生态上,松树是旱生植物。在不同气候区分布的各种松树多半都能生长在多石的、土层浅薄的干旱生境。一般来说,二针松抗旱性比五针松强。过多的土壤水分对松树生长不利。
生长发育
松树的生长过程因树种而异。油松、马尾松、云南松早期生长较快,但达到数量成熟期则较晚;它们在5年生以前,树高和直径生长较慢,5~20年为生长极盛期。天然林红松在50年生前的胸径生长缓慢,50~100 年为胸径生长旺盛时期,之后仍能维持较高速度,到200年以后才显著降低;树高生长旺盛时期在100年左右;材积数量成熟龄则在 300年左右。在人工林中,红松早期生长显著加快,一般胸径和树高仅在10年前生长较慢,10~30年生长即达到旺盛时期。南亚松的生长过程和其他一些热带松树一样具丛草状阶段,发芽后至4年生,苗茎高生长非常缓慢,而粗生长快,形成的茎如胡萝卜,针叶浓密如草丛,顶芽藏在叶丛中;经过丛草状阶段以后,高生长突然加快,每年可长80~130厘米。云南松幼时也具丛草状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