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印度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因地理条件不同形成三个文明发祥地,其文化有何异同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美索不达米亚分两个部分,南边叫巴比伦尼亚,北边叫亚述。就今天来说,两河流域相当于今天的伊拉克一带。
两河流域文明时代最早的居民是苏美尔人。他们在公元前4000年以前就来到了这里。两河流域的最初文明就是他们建立的。属于塞姆语系的阿卡德人、巴比伦人(阿摩列伊人)、亚述人以及迦勒底人,继承和发展了苏美尔人的成就,使两河流域的文明成为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一页。其中巴比伦人的成就最大,因此,两河流域的文明又被称为巴比伦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起源于两河流域南部。这里是两河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同埃及的尼罗河一样,两河也是定期泛滥,时涨时落,只有建设起堤坝沟梁来蓄水排涝,人们才能耕种收获。两河流域的居民主要使用牛、驴拉着木犁耕地,最主要的农作物是大麦和椰枣。印度河文明包括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两个大城市以及100多个较小的城镇和村庄。两个大城市方圆都超过5公里(3哩),由其规模可推测是两个大邦的政治中心或是一个大帝国轮流以两地为京城(印度历史上原是有一国两都之制的),但也可能是哈拉帕继摩亨佐-达罗之后成为京城所在地,因为摩亨佐-达罗不止一次受到大洪水的破坏。在卡提阿瓦(Kathiawar)以及更往南的南部文化区比主要的印度河地区略迟开发,这种文化有文字,字符约有250~500个,部分已被试作解读,此种语言已暂被归入达罗毗荼(Dravidian)语族。该文明的中心时期约在西元前2500~前1700年,但在前2千纪出现的南部地区文化可能延续到更晚的时候。黄河文明,是发端于垣曲盆地,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上游地区。以彩陶为典型器物,跨越母系和父系两个氏族社会的农耕文化。它以最早在河南渑池黄河南岸台地上的仰韶村被发现而称仰韶文化。距今大约有8000年至5000年左右。它与稍晚的发端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长江中游的巫山大溪口文化,山东大汶口文化,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等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了范围更广的龙山文化和夏商周文化,也即今天的华夏文明。它的分布区域达80多万平方公里,它是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希腊文明、印度恒河文明总和的两倍。它是世界上唯一以语言文字传承到今天的史前文化。
两河流域文明时代最早的居民是苏美尔人。他们在公元前4000年以前就来到了这里。两河流域的最初文明就是他们建立的。属于塞姆语系的阿卡德人、巴比伦人(阿摩列伊人)、亚述人以及迦勒底人,继承和发展了苏美尔人的成就,使两河流域的文明成为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一页。其中巴比伦人的成就最大,因此,两河流域的文明又被称为巴比伦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起源于两河流域南部。这里是两河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同埃及的尼罗河一样,两河也是定期泛滥,时涨时落,只有建设起堤坝沟梁来蓄水排涝,人们才能耕种收获。两河流域的居民主要使用牛、驴拉着木犁耕地,最主要的农作物是大麦和椰枣。印度河文明包括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两个大城市以及100多个较小的城镇和村庄。两个大城市方圆都超过5公里(3哩),由其规模可推测是两个大邦的政治中心或是一个大帝国轮流以两地为京城(印度历史上原是有一国两都之制的),但也可能是哈拉帕继摩亨佐-达罗之后成为京城所在地,因为摩亨佐-达罗不止一次受到大洪水的破坏。在卡提阿瓦(Kathiawar)以及更往南的南部文化区比主要的印度河地区略迟开发,这种文化有文字,字符约有250~500个,部分已被试作解读,此种语言已暂被归入达罗毗荼(Dravidian)语族。该文明的中心时期约在西元前2500~前1700年,但在前2千纪出现的南部地区文化可能延续到更晚的时候。黄河文明,是发端于垣曲盆地,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上游地区。以彩陶为典型器物,跨越母系和父系两个氏族社会的农耕文化。它以最早在河南渑池黄河南岸台地上的仰韶村被发现而称仰韶文化。距今大约有8000年至5000年左右。它与稍晚的发端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长江中游的巫山大溪口文化,山东大汶口文化,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等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了范围更广的龙山文化和夏商周文化,也即今天的华夏文明。它的分布区域达80多万平方公里,它是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希腊文明、印度恒河文明总和的两倍。它是世界上唯一以语言文字传承到今天的史前文化。
展开全部
黄河源位于青海的腹地。河源一为扎曲,二为约古宗
列曲,三是卡日曲。扎曲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干涸,而卡日曲最长是以五个泉眼开始的,流域面积也最大,在旱季也不干涸,其那扎胧查河是黄河的正源。约古宗列曲,仅有一个泉眼,是一个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的椭圆形盆地,内有100多个小水泊,似繁星点点,又似粒粒晶莹的珍珠。 星宿海,历史上曾被用来表示整个黄河源头地区,实际上可以说是黄河出山东行后第一个加油站。这个“海”是一个盆形湿地,东西长约30公里左右,南北的距离较短,仅几公里至十几公里之间。说是“海”并非到处有水,而是在盆地中相对更低洼的地方聚集有水,拥有众多的大大小小水坑和水塘,多到用满天星斗来比拟也不显得过分。灌木有的长到一米高,鱼类繁多,水鸟成群,湖边的草滩上还有黄羊、野驴不时出现。 约古宗列曲,仅有一个泉眼。这是黄河的源头地区,旅游者在这里根本无法想象黄河之宗竟不是滔滔洪水,而是一股股细微的清泉和一片有许多砂砾野草的温林荒滩。
编辑本段断流危机
据黄河1919年以来水文观测资料统计,黄河下游在1972年以前,除1938年在花园口扒口改道和1960年6月由于花园口枢纽大坝截流及1960年12月由于三门峡枢纽景观(20张)关闸蓄水造成黄河下游断流外,没有出现过断流现象.黄河自然断流始于1972年,断流主要发生在黄河下游的山东河段.在1972—1996年的25年间,有19年出现河干断流,平均4年3断流.尤其是80年代中期后(1987年后),几乎连年出现断流,其断流时间不断提前,断流范围不断扩大,断流频次、历时不断增加.1995年,地处河口段的利津水文站,断流历时长达122d,断流河长上延至河南开封市以下的陈桥村附近,长度达683km,占黄河下游(花园口以下)河道长度的80%以上.1996年,地处济南市郊的泺口水文站于2月14日就开始断流,比历史上断流最早的1995年又提前了85 d;利津水文站该年先后断流7次,历时达132d,比历史上断流历时最长的1995年又增加了10d,1996年是有史以来黄河断流时间最早、历时最长的年份
黄河源星宿海巨变
2010年3月31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阿里巴巴发布厅,北京大学战略研究所、北京大学MBA校友会举行了一次特别的发布会,发布的内容是两张照片:这两张照片分别拍摄于2009和2010年。图片拍摄的内容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的正源:星宿海和姜根迪如冰川。图片的拍摄者是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曲向东和他“2度计划”考察队的队友新加坡RH能源公司董事长王海荣先生。他们带着七十年代著名摄影家茹遂初先生拍摄的两地的照片,分别于2009年2010年两上高原,进入三江源地区考察,寻找茹遂初先生拍摄的地点。终于2010年3月15日成功抵达长江正源的姜根迪如冰川,完成了考察拍摄目的。 从他们现场发布的图片来看,三十多年沧桑变化,黄河正源的星宿海已经名不符实,过去星罗棋布的美丽的湖泊风景,现在已经变成干涸的湖底、荒芜的戈壁;而在长江正源的姜根迪如冰川,则明显可以看到大片的冰川退缩融化。 看了这两张图片,也不禁让人联想起正在发生的西南地区干旱。这一切到底因为什么?全球气候变暖是否导致这些现象的直接原因?人类的生活生产是否是真正的罪魁祸首?与会的学者、专家与“2度计划三江源考察队”的曲向东、王海荣从这些话题引发了更加深入的探讨,甚至不乏激烈的争论。
编辑本段断流的危害
黄河下游的频繁断流已直接影响到依靠黄河供水的城乡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特别是胜利油田用水,并使水环境容量减小,加重了黄河水污染和水环境的恶风景(15张)化。特别是造成下游河床淤高,不仅“小水大灾”,更时时存在着决口改道的危患,严重威胁着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加重河口地区土地盐碱化,河口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使美丽富饶的黄河三角洲日渐贫瘠。这对黄河流域当前乃至下一世纪的经济发展将产生深刻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断流加剧所引起的水荒和下游决口的威胁交加,将动摇社会稳定,其后患无穷。 一、给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危害 黄河下游1972~1996年因断流和供水不足造成工农业经济损失累计约268亿元,年均损失逾11亿元。90年代,由于断流日趋严重,年均损失已达36亿元。农田受旱面积累计470万公顷,减产粮食986亿公斤。胜利油田因减少注水,减产原油数十万吨。黄河水每年给山东带来的经济效益达100亿元,由于断流而影响了山东经济发展,1997年那次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断流,给山东省造成上百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滨州地区,仅1992~1998年的7年间,由断流和污染造成工农业损失158亿元,其中农业损失4亿元,全区还投入抗旱资金35亿元。黄河断流使三角洲面临严重水资源危机,将直接影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黄河断流,也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山东东营、滨州、德州等城市经常由于供水不足,采取限时限量供水。 二、对沿河特别是河口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海岸侵蚀后退。由于入海泥沙减少,使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为以净蚀退为主,造成海岸后退。 2.地下水环境恶化。由于地表淡水补给减少和地下淡水用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咸水入侵,水质恶化。在黄河入海口,由于近年来黄河入海水量大减,引起海水倒灌。山东省东营市的领导同志说,黄河是东营180万人的生命河,黄河一旦断流,这里将是一片毫无生机的盐碱滩。 3.地表水环境容量减少,污染加重。由于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地表水减少,使主要河流的污染物浓度不但超过了渔业用水水质标准,而且在一些支流的中下游河段已达到或超过鱼类致死浓度,许多河段鱼类基本绝迹。 4.河口地区土地盐碱化、沙化,使湿地生态系统退化。黄河三角洲地表植被十分脆弱、极易演替。植被以草地为主,现有各类草地218万平方公里,其中天然草场185万平方公里,由于断流,不仅土壤盐碱化,使草地向盐生植被退化,而且还影响人工草地生长。 5.河口地区及近海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种群和遗传多样性丧失。断流使三角洲湿地水环境失衡,严重威胁湿地保护区数千种水生生物、上百种野生植物、180多种鸟类的生存和繁衍,造成生物种群数量减少,结构趋向简单。断流使渤海水域失去重要的饵料来源,影响海洋生物繁衍,十多种鱼类不能洄游等。 三、黄河断流带来的另一严重后果是主河槽的淤积、萎缩。 黄河断流,改变了河道冲刷模式泥沙淤积使河道萎缩,河床抬高,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悬河,降低了行洪能力,增加了决口和改道的风险,威胁着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目前,黄河下游主河槽呈现出“浅碟子状”,平滩流量由过去每秒6000立方米降为不足3000立方米,汛期一旦来大水,洪水就会轻而易举地越出河槽,在横比降远大于纵比降的“二级悬河”形势下,洪水甚至是中小洪水在滩区极易形成“横河”、“斜河”、“滚河”,使黄河下游两岸大堤防不胜防。 四、更为严重的是断流加剧所引起的水荒和下游决口的威胁交加,一旦遇上天灾民生将难以为继,所导致的后果让人难以想象。
编辑本段音乐专辑
专辑中文名: 黄河源
专辑英文名: Yellow River The Story 艺术家: 纯音乐 音乐类型: 民乐 发行时间: 2007年 地区: 大陆,香港 唱片公司:百利唱片有限公司 唱片编号:BCDS06004 唱片品质:鉴听级发烧名盘 专辑介绍: 《黄河源》是百利唱片公司最新推出的一张以SACD形式发行的一张音乐专辑。当中的音乐都是采集于黄河流域的中原民众与边疆少数民族,在日常生活与劳动中产生的优美的民歌、民谣,而专辑收录了包括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四省的民歌、民谣共12首乐曲,当中有大家熟悉的《在那遥远的地方》、《下四川》、《花儿与少年》、《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走西口》等歌曲,特别的是这些歌曲都经过特别的改编,真乐器和MIDI融合在一起,罗晶、杜聪、钱军、徐巍、韩雷等四十多位中乐高手联手演出,加入电子鼓及深沉低频音效,达至完美发烧境界,使到这些歌曲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更能让大家领略到中华民族丰富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人文文华。
列曲,三是卡日曲。扎曲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干涸,而卡日曲最长是以五个泉眼开始的,流域面积也最大,在旱季也不干涸,其那扎胧查河是黄河的正源。约古宗列曲,仅有一个泉眼,是一个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的椭圆形盆地,内有100多个小水泊,似繁星点点,又似粒粒晶莹的珍珠。 星宿海,历史上曾被用来表示整个黄河源头地区,实际上可以说是黄河出山东行后第一个加油站。这个“海”是一个盆形湿地,东西长约30公里左右,南北的距离较短,仅几公里至十几公里之间。说是“海”并非到处有水,而是在盆地中相对更低洼的地方聚集有水,拥有众多的大大小小水坑和水塘,多到用满天星斗来比拟也不显得过分。灌木有的长到一米高,鱼类繁多,水鸟成群,湖边的草滩上还有黄羊、野驴不时出现。 约古宗列曲,仅有一个泉眼。这是黄河的源头地区,旅游者在这里根本无法想象黄河之宗竟不是滔滔洪水,而是一股股细微的清泉和一片有许多砂砾野草的温林荒滩。
编辑本段断流危机
据黄河1919年以来水文观测资料统计,黄河下游在1972年以前,除1938年在花园口扒口改道和1960年6月由于花园口枢纽大坝截流及1960年12月由于三门峡枢纽景观(20张)关闸蓄水造成黄河下游断流外,没有出现过断流现象.黄河自然断流始于1972年,断流主要发生在黄河下游的山东河段.在1972—1996年的25年间,有19年出现河干断流,平均4年3断流.尤其是80年代中期后(1987年后),几乎连年出现断流,其断流时间不断提前,断流范围不断扩大,断流频次、历时不断增加.1995年,地处河口段的利津水文站,断流历时长达122d,断流河长上延至河南开封市以下的陈桥村附近,长度达683km,占黄河下游(花园口以下)河道长度的80%以上.1996年,地处济南市郊的泺口水文站于2月14日就开始断流,比历史上断流最早的1995年又提前了85 d;利津水文站该年先后断流7次,历时达132d,比历史上断流历时最长的1995年又增加了10d,1996年是有史以来黄河断流时间最早、历时最长的年份
黄河源星宿海巨变
2010年3月31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阿里巴巴发布厅,北京大学战略研究所、北京大学MBA校友会举行了一次特别的发布会,发布的内容是两张照片:这两张照片分别拍摄于2009和2010年。图片拍摄的内容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的正源:星宿海和姜根迪如冰川。图片的拍摄者是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曲向东和他“2度计划”考察队的队友新加坡RH能源公司董事长王海荣先生。他们带着七十年代著名摄影家茹遂初先生拍摄的两地的照片,分别于2009年2010年两上高原,进入三江源地区考察,寻找茹遂初先生拍摄的地点。终于2010年3月15日成功抵达长江正源的姜根迪如冰川,完成了考察拍摄目的。 从他们现场发布的图片来看,三十多年沧桑变化,黄河正源的星宿海已经名不符实,过去星罗棋布的美丽的湖泊风景,现在已经变成干涸的湖底、荒芜的戈壁;而在长江正源的姜根迪如冰川,则明显可以看到大片的冰川退缩融化。 看了这两张图片,也不禁让人联想起正在发生的西南地区干旱。这一切到底因为什么?全球气候变暖是否导致这些现象的直接原因?人类的生活生产是否是真正的罪魁祸首?与会的学者、专家与“2度计划三江源考察队”的曲向东、王海荣从这些话题引发了更加深入的探讨,甚至不乏激烈的争论。
编辑本段断流的危害
黄河下游的频繁断流已直接影响到依靠黄河供水的城乡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特别是胜利油田用水,并使水环境容量减小,加重了黄河水污染和水环境的恶风景(15张)化。特别是造成下游河床淤高,不仅“小水大灾”,更时时存在着决口改道的危患,严重威胁着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加重河口地区土地盐碱化,河口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使美丽富饶的黄河三角洲日渐贫瘠。这对黄河流域当前乃至下一世纪的经济发展将产生深刻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断流加剧所引起的水荒和下游决口的威胁交加,将动摇社会稳定,其后患无穷。 一、给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危害 黄河下游1972~1996年因断流和供水不足造成工农业经济损失累计约268亿元,年均损失逾11亿元。90年代,由于断流日趋严重,年均损失已达36亿元。农田受旱面积累计470万公顷,减产粮食986亿公斤。胜利油田因减少注水,减产原油数十万吨。黄河水每年给山东带来的经济效益达100亿元,由于断流而影响了山东经济发展,1997年那次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断流,给山东省造成上百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滨州地区,仅1992~1998年的7年间,由断流和污染造成工农业损失158亿元,其中农业损失4亿元,全区还投入抗旱资金35亿元。黄河断流使三角洲面临严重水资源危机,将直接影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黄河断流,也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山东东营、滨州、德州等城市经常由于供水不足,采取限时限量供水。 二、对沿河特别是河口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海岸侵蚀后退。由于入海泥沙减少,使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为以净蚀退为主,造成海岸后退。 2.地下水环境恶化。由于地表淡水补给减少和地下淡水用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咸水入侵,水质恶化。在黄河入海口,由于近年来黄河入海水量大减,引起海水倒灌。山东省东营市的领导同志说,黄河是东营180万人的生命河,黄河一旦断流,这里将是一片毫无生机的盐碱滩。 3.地表水环境容量减少,污染加重。由于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地表水减少,使主要河流的污染物浓度不但超过了渔业用水水质标准,而且在一些支流的中下游河段已达到或超过鱼类致死浓度,许多河段鱼类基本绝迹。 4.河口地区土地盐碱化、沙化,使湿地生态系统退化。黄河三角洲地表植被十分脆弱、极易演替。植被以草地为主,现有各类草地218万平方公里,其中天然草场185万平方公里,由于断流,不仅土壤盐碱化,使草地向盐生植被退化,而且还影响人工草地生长。 5.河口地区及近海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种群和遗传多样性丧失。断流使三角洲湿地水环境失衡,严重威胁湿地保护区数千种水生生物、上百种野生植物、180多种鸟类的生存和繁衍,造成生物种群数量减少,结构趋向简单。断流使渤海水域失去重要的饵料来源,影响海洋生物繁衍,十多种鱼类不能洄游等。 三、黄河断流带来的另一严重后果是主河槽的淤积、萎缩。 黄河断流,改变了河道冲刷模式泥沙淤积使河道萎缩,河床抬高,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悬河,降低了行洪能力,增加了决口和改道的风险,威胁着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目前,黄河下游主河槽呈现出“浅碟子状”,平滩流量由过去每秒6000立方米降为不足3000立方米,汛期一旦来大水,洪水就会轻而易举地越出河槽,在横比降远大于纵比降的“二级悬河”形势下,洪水甚至是中小洪水在滩区极易形成“横河”、“斜河”、“滚河”,使黄河下游两岸大堤防不胜防。 四、更为严重的是断流加剧所引起的水荒和下游决口的威胁交加,一旦遇上天灾民生将难以为继,所导致的后果让人难以想象。
编辑本段音乐专辑
专辑中文名: 黄河源
专辑英文名: Yellow River The Story 艺术家: 纯音乐 音乐类型: 民乐 发行时间: 2007年 地区: 大陆,香港 唱片公司:百利唱片有限公司 唱片编号:BCDS06004 唱片品质:鉴听级发烧名盘 专辑介绍: 《黄河源》是百利唱片公司最新推出的一张以SACD形式发行的一张音乐专辑。当中的音乐都是采集于黄河流域的中原民众与边疆少数民族,在日常生活与劳动中产生的优美的民歌、民谣,而专辑收录了包括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四省的民歌、民谣共12首乐曲,当中有大家熟悉的《在那遥远的地方》、《下四川》、《花儿与少年》、《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走西口》等歌曲,特别的是这些歌曲都经过特别的改编,真乐器和MIDI融合在一起,罗晶、杜聪、钱军、徐巍、韩雷等四十多位中乐高手联手演出,加入电子鼓及深沉低频音效,达至完美发烧境界,使到这些歌曲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更能让大家领略到中华民族丰富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人文文华。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长江中下游为农耕文化,美索不达平原和印度河应该为草原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 适宜的温带或热带气候。 2 丰富的水源。 3 肥沃的土地。
OK
OK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