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真东渡的历史意义

如题只听说他去了好几次日本,还很有影响力... 如题
只听说他去了好几次日本,还很有影响力
展开
 我来答
朝幻土黑家0p
2007-04-10 · TA获得超过21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鉴真,是唐朝著名的和尚。

鉴真原姓淳于,14岁时在扬州出家。由于他刻苦好学,中年以后便成为有学问的和尚。724年,他应日本僧人邀请,先后6次东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754年到达日本。他留居日本10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他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同去的人,有懂艺术的,有懂医学的。他们也把自己的所学用于日本。鉴真根据中国唐代寺院建筑的样式,为日本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的方案。经过两年,唐招提寺建成了。这是日本著名的佛教建筑。

763年,鉴真在日本奈良逝世,被安葬在唐招提寺。鉴真的弟子还为他塑造了一尊干漆坐像,至今仍存放在唐招提寺里,成为日本的“国宝”。

鉴真东渡,对促进中日关系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时鉴真东渡日本是违法唐朝国禁的私下行为,国家不调度过海大船供他东渡,因此仅能租用私人的近海小船,这是前五次东渡失败的原因

唐天宝12年即公元753年12月20日,66岁高龄并且双目失明的鉴真和尚,在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一行的陪同下,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在5次东渡失败后,第6次东渡日本终于成功,踏上了日本的国土。
鉴真,俗姓淳于,江苏扬州江阴县人,出身佛徒家庭,708年21岁时在长安实际寺受戒,正式取得僧籍。5年以后,一直到他东渡为止的40年中,他讲经、建寺、造像,由他授戒的僧侣先后达4万多人,其中有不少是以后成名的高僧。733年,他被誉为江淮一带的授戒大师,在佛徒中的地位很高,成为一方的宗首。
七、八世纪时的中国,即盛唐时代,阶级矛盾比较缓和,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和技术各方面都有很大成就,因此周围国家都派遣使节、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日本当时处于奴隶社会,封建制的萌芽已逐渐增长。7世纪以后随着和中国交往的增加,他们直接向中国派遣使团和留学生,学习中国的经验。743年,日本学问僧荣睿、普照到扬州请鉴真东渡弘法。荣睿、普照是733年由日本派遣,来中国邀高僧去日本传法授戒的。他们经过10年的访察,才找到了鉴真。鉴真当时已55岁,为了弘扬佛法,传播唐代文化,欣然接受了荣睿、普照的邀请,决定东渡日本。
第一次东渡日本,鉴真和弟子祥彦等21人从扬州出发,因受到官厅干涉而失败。第二次东渡他买了军船,采办了不少佛像、佛具、经疏、药品、香料等,随行的弟子和技术人员达85人之多。可是船出长江口,就受风击破损,不得不返航修理。
第三次出海,航行到舟山海面又因触礁而告失败。
公元744年,鉴真准备由福州出海,可是在前往温州途中被官厅追及,强制回扬州,第四次东渡又没有成功。
748年6月27日,鉴真进行第五次东渡,他从扬州出发,在舟山群岛停泊三个月后横渡东海时又遇到台风,在海上漂流了14天后,到了海南岛南端的崖县。在辗转返回扬州途中,弟子祥彦和日本学僧荣睿相继去世,鉴真本人也因长途跋涉,暑热染病,双目失明。
鉴真未因失明而灰心丧志,又过了5年,66岁高龄的失明老人,毅然决定再度出航。753年10月19日,他离开扬州龙兴寺,11月16日乘第二艘遣唐使船从沙洲的黄泗浦出发,直驶日本。12月20日中午,这位夙志不变、决心东渡弘法的盲僧,终于踏上了日本的土地,在鹿儿岛县川边郡坊津町的秋目浦上陆,随行的有普照、法进和思托等人。
40多天后,鉴真一行到达当时的京都奈良,受到天皇为首的举国上下的盛大欢迎,轰动日本全国。他在日本生活了10年,于763年5月初6日在日本圆寂,终年76
xllishuai
推荐于2016-11-10 · TA获得超过105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0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第二个我就对于未来的预期,我个人觉得,对这个戏我持坚定的乐观态度,我觉得这部戏在日本会引起反响,会成为一个文化事件,为什么会这样?包括在中国的圈子里面,我觉得这部作品也会成为一个精典,就是需要一点时间,要靠舆论宣传一段时间,会成为赋予历史意味的事件,因为他出现了一种历史和现实的契合,出现了历史与现实对话的碰撞,1500年前,开元天宝交接之年,当时我们是强盛,不仅经济强盛,而且文化强盛,构筑了中华民族挥之不去的记忆情景,盛唐景象,所以才有万般到这里学习,一批一批日本的留学生,那么1500年过去了,将近1500年的落后的挨打的被动的局面已去。我感觉20年前推出这个戏不会有什么历史话语,经过多次的摩擦,突然在今天出现了这种,我觉得1500年前的历史话题,历史影像和当下的历史文化氛围出现了暗合,所以我觉得会成为一种文化使命,因为以鉴真为代表,这是我的预期,我觉得在这一点上,这个作品带来了绝对不停留在《鉴真东渡》作品本身的艺术线上,而是他带来一种文化现象,文化话题,超越了这个作品本身,这恐怕是创造者会始料不及的,因为这是历史给我们提供的这个机会。

  第三个,我觉得这部作品也有成功之处,这种历史轮回的是一个成功的历史形象,对编剧和导演来说,因为我是编剧出身,首先也向编剧表达敬意,第二向导演表达敬意,我觉得这个作品写鉴真确实很难,想起了我们现在的一些作品,和写英雄人物和领袖人物一样,写鉴真和尚,鉴真大师因为他是文化杰出人物,高山仰止,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看高低各不同”。抓住了历史时空中的形象,又抓住了超越历史时空的形象。开元天宝年五次东渡而未果,这是具体的历史时空,而九死不悔的精神,重信仰轻欲望这是超越了历史的时空。大净化,大弘扬,这一切比主旋律更主旋律,现在看来,这个艺术形象还是比较成功的,刚才各位领导都说过了,我就不再重复了。

  另外结构也有值得称道之处,鉴真和他的众多弟子,包括四个日本的留学生,普照、荣睿等等四个弟子,他们和鉴真的关系,作为纬线,在经线和纬线交织的过程当中也体现的很充分。

  现在我说了这么多好话,这是我真心的感受,我觉得现在这个戏的不足,第一点,所有的人物目标太明确了,按理说生活本身是带有一定模糊性的,允许艺术处理一下,应该有模糊的,你这所有的作品目标特别明确,鉴真也好,普照也好,荣睿也好都是东渡,目标明确,他就没有了这种跌宕起伏,没有了其他的生活的质感和丰厚性。

  第二个,我觉得缺少对人物局限性的可行性的描写,你没有展示他在历史时空当中的困境,展现的情感的局限性,展现鉴真的困惑和超越。然后鉴真除了困惑,还有一种悲凉,已经身陷绝境,九死一生已经没有任何希望,那么鉴真作为一个具体的人,毕竟不是神,而对他悲凉,悲苦的心境,了无描写,没有这个描写就没有对悲凉心境的超越产生大悲悯,由凡入圣,作为主旋律作品,就会使公信力下降,把所有的人当圣人来写,为什么?很多电视剧爱写世俗英雄,世俗的情感,就是这样的。而鉴真在那个年代,也不是一出场就是一个圣人。写局限性,对局限性的超越才变成永恒,超越那个历史时空的人格境界,人格魅力,人格理想,才成为我们伟大的文化使者,文化财富。如果加上这一点,更是一个力作。

  第三点,后景不丰富,时代后景不丰富,生活后景也一样,你想盛唐的景色,长安的繁华,应该给我们一种五彩斑斓的一种文化积淀和氛围,剧情给我们太简单的处理,这些都影响了作为肉身的鉴真大师的艺术形象。

  第四点,缺少细节的展示。没有很好对细节的咏叹。

  第五点,还有具体的文化用语需要再推敲,如“阿难”的发音不对。

  总之,我觉得这个作品会遭到蓦然回首的一种惊艳现象,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溥玉芬邗琴
2019-12-11 · TA获得超过3.7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3万
采纳率:34%
帮助的人:786万
展开全部
听真的还是假的?
假的是: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佛教更为广泛的传播到东亚地区,对日本的宗教和文化事业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增进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
真的是:当时鉴真东渡日本是违反唐朝国禁的私下行为,国家不调度过海大船供他东渡,无奈下只好使用小船,前后共经历了5次失败,鉴真本人也因长途跋涉,暑热染病,双目失明。第6次因为搭乘了日本谴唐使的大船才得以抵达日本。
不管历史上怎么说,我认为在当时看来,鉴真东渡这一行为无疑是违法而且十分愚蠢的,
虽说当时是盛唐时期,但是我相信在华夏大地上希望得到鉴真帮助的人,绝对比倭寇要多得多,他抛弃自己的同胞不顾国家法令跑去以自己的心血喂养一头畜生,无疑是很愚蠢的行为,无论是从唐朝时看,还是从现在看,鉴真的行为都直接或间接导致了数百年后中国人民所承受的苦难,(虽然他的初衷是好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7月的启明星
2007-04-11 · TA获得超过14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4万
展开全部
加强了大唐帝国和日本的友好关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香萱雪儿
2007-04-15
知道答主
回答量:8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促进了中日双方经济文化交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8)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