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的全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在世界上有着悠久的历史,1934年-1935年,前苏联就开始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中学数学竞赛,并冠于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名称,而第一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于1959年在布加勒斯特举办。
奥数可以激发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简单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它用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扩展资料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国内的奥数竞赛,国际间的奥数竞赛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奥数在其它一些国家并不表现出“病入膏肓”,相反,奥数成了一些国家发现杰出数学人才的平台。1894年,匈牙利通过决议准备数学竞赛,这一赛事的正面作用是明显的,发现了一大批有潜力的人才,其中包括著名力学家冯·卡门,著名经济学家、1994年因博弈论而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豪尔绍尼等鼎鼎大名的人物。
中国的奥数教育问题很多,一方面存在着片面追求难、怪、偏等有违教育规律的问题,另一方面,一些学校规定奥数获奖学生可以优先获得教育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教育公平,奥数教育“特权”的存在,也直接导致一些家长和老师对奥数“顶礼膜拜”,却丝毫不顾及学生是否对奥数有兴趣,不管有没有兴趣,都得跟着奥数的“魔棒”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奥林匹克数学竞赛
奥数: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或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简称奥数。
1934年和1935年,苏联开始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中学数学竞赛,并冠以数学奥林匹克的名称,1959年在布加勒斯特举办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作为一项国际性赛事,由国际数学教育专家命题,出题范围超出了所有国家的义务教育水平,难度大大超过大学入学考试。
有关专家认为,只有5%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奥林匹克数学,而能一路过关斩将冲到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顶峰的人更是凤毛麟角。2012年8月21日,北京采取多项措施坚决治理奥数成绩与升学挂钩。
奥数对青少年的脑力锻炼有着一定的作用,可以通过奥数对思维和逻辑进行锻炼,对学生起到的并不仅仅是数学方面的作用,通常比普通数学要深奥些。
扩展资料:
奖项介绍
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是国际青少年数学大赛,在世界上影响非常之大。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目的是:发现鼓励世界上具有数学天份的青少年,为各国进行科学教育交流创造条件,增进各国师生间的友好关系。
这一竞赛1959年由东欧国家发起,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助;第一届竞赛由罗马尼亚主办,1959年7月22日至30日在布加勒斯特举行,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和苏联共7个国家参加竞赛。
以后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都是每年7月举行(中间只在1980年断过一次),参赛国从1967年开始逐渐从东欧扩展到西欧、亚洲、美洲,最后扩大到全世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奥林匹克数学竞赛
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在的学生但凡报了补习班课外班的,其中一个必然会有数学。中国有句俗语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足以证明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而奥数更是数学中的高端层次。
很多人虽然对奥数有很多质疑,但是还是给自己的孩子报了奥数班,学奥数,也是有不少好处的。一可以促进学生在校成绩的全面提高,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 二是可以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优势,培养自信;第三可以打好理科的基础,对未来的学习会有一个很大的助益。
中国的奥数成绩在国际上也是享有盛名的,比如说在第35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深圳有7名学生获得金牌,4名学生入选国家队集训,其中蔡子熙更是连续三年蝉联金牌,两次入选国家队,如今已经被北大预录取。
很多人可能会问,奥数作为一种数学竞赛,真的能挖掘出数学天才吗?在我看来,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学奥数的不一定都是数学天才,但是奥数学得好的,肯定是数学天才。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就好比说,奥数或者数学的竞赛,是一种筛选,最终留到最后的人,肯定是数学方面天赋异禀的人,有的时候,你不得不承认,人的智商是有区别的,没有一定的天赋,即使经过刻苦的训练,即使你再努力,也最终会碰到智商的天花板,通过竞赛的筛选,能够脱颖而出的学子,肯定都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的,这样的学生,不是天才还是什么呢?
不过,并不是说,天才就一定能够成功,并且在数学上有一定的建树,爱因斯坦都说了,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这句话到底强调的是努力还是天赋这里暂且不论)我们现在讨论的,就是竞赛能不能筛选出天才选手,选出这些选手,再经过一定的培养、训练,并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这才可以让他们的成就,更进一步。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下您的精彩评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奥数可以激发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简单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它用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扩展资料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国内的奥数竞赛,国际间的奥数竞赛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奥数在其它一些国家并不表现出“病入膏肓”,相反,奥数成了一些国家发现杰出数学人才的平台。1894年,匈牙利通过决议准备数学竞赛,这一赛事的正面作用是明显的,发现了一大批有潜力的人才,其中包括著名力学家冯·卡门,著名经济学家、1994年因博弈论而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豪尔绍尼等鼎鼎大名的人物。
中国的奥数教育问题很多,一方面存在着片面追求难、怪、偏等有违教育规律的问题,另一方面,一些学校规定奥数获奖学生可以优先获得教育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教育公平,奥数教育“特权”的存在,也直接导致一些家长和老师对奥数“顶礼膜拜”,却丝毫不顾及学生是否对奥数有兴趣,不管有没有兴趣,都得跟着奥数的“魔棒”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奥林匹克数学竞赛
“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1934年和1935年,前苏联开始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中学数学竞赛,并冠以数学奥林匹克的名称,1959年在布加勒斯特举办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作为一项国际性赛事,由国际数学教育专家命题,出题范围超出了所有国家的义务教育水平,难度大大超过大学入学考试。有关专家认为,只有5%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奥林匹克数学,而能一路过关斩将冲到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顶峰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近年来,我国各种以远远高于课堂数学教学内容为主的各种课外数学提高班、培训班纷纷冠以“奥数”的名号,使得“奥数”培训逐渐脱离奥赛选手选拔的轨道,凸显出泛大众化的特征。虽然不少知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工作者发出了谨防“奥数”走偏的呼声,但“奥数”成绩与中学升学之间的微妙关系使得“奥数”内涵的扩大化趋势难以阻挡。凡是各学校、团体主办的各种杯赛针对性极强的课外数学培训统统披上了“奥数”的外衣,脱离课本、强调技巧成了“奥数”的代名词。
奥林匹克数学,就是为了赢得奥数比赛胜利进行的教育、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