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于建设一支能够在新世纪新阶段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的党员领导干部队伍。胡锦涛总书记根据新时期我党要完成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造就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那么,新时期的党员领导干部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呢?对此,很多领导和学者都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其中有政治坚定、学识渊博方面的要求,也有追求创新、团结民主方面的要求,更有心系群众、勤俭清廉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都关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那在当前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领导干部除应具备传统的能力素质外,还应提升哪些方面的新素质和新能力呢?笔者看来,至少应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一、要具备忧患意识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忧患意识,在自然灾害、社会动乱、异族侵凌和阶级斗争的反复敲击锤打中不断延续的忧患意识,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重要支柱。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党的四代领导核心都堪称增强忧患意识的典范,并多次告诫全党形势越好越要增强忧患意识。从国家来看,保持忧患意识,就是清醒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清醒认识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清醒认识共产党人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就一个地区来说,保持一种忧患意识,能够让我们从安乐中预见危机、从有利中发现不利、从挑战中看到希望,未雨绸缪,积极主动。当前,面对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新任务,党员领导干部如何增强忧患意识,笔者以为,除了要做到在思想上先人一着、能力上胜人一筹、工作上快人一拍、自律上严人一等外,还应突出以下四个方面:
1、要强化本领恐慌感。6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我们的队伍里有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感,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学习本领,这是我们许多干部迫切需要的。”毛泽东这些语重心长的告诫在今天读来仍有很强的针对性。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对建设学习型政党作出了战略部署,并强调“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从工作实际看,一个党员领导干部要驾驭全局并卓有成效地领导所管辖的区域,完全凭经验、凭上级的指示精神、凭周围的智囊团出谋划策已远远不够,必须要有学者的卓识、清晰的思路、独特的见解、科学的判断。因此,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各级领导干部都应有一种“本领恐慌感”,自觉视学习为一种觉悟、修养、境界、责任、作为。不仅要用科学理论来武装头脑,而且要用社科知识来充盈自己。通过学习,获得科学的理论知识,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获得做事的知识和本领,以及做人的道德和诀窍。
2、要重塑话语新形象。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要求领导干部直接面对公众,更多地利用软权力来执政,所以领导干部必须学会说话,学会做群众工作。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告别官话、大话和套话,建立以亲民、真实、个性化为特征的全新的话语体系,不断塑造好自己的话语形象。
3、要保持适当压力度。铁人王进喜说:“一个人每天都要工作,如果责任心不强,就没有压力,就轻飘飘地过去了。我们要对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自己负责,就应该有压力。” 有了一定的压力,我们才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开拓创新的勇气、求真务实的作风、艰苦奋斗的传统和敢于负责的精神。从推进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新任务看,也要求我们领导干部有那么一股子气、一股子劲,努力把党的路线方针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领导干部应保持适度的压力,说到底是我们党承担的历史使命和所从事的事业决定的。党的十七大根据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举伟大旗帜和带领人民在本世纪前20年实现的奋斗目标要求,号召全党同志保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精神状态。笔者认为,新时期领导干部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离不开来自于目标任务的压力。
4、要增强工作预见性。预见性是对事物未来走向的认知与把握,即见事早、反应快,走一步、看两步,抓当前、想长远。增强预见能力首先要切实提高综合素质。包含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应变能力、判断能力、分辨能力等。只有提高综合素质,才能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针对可能出现的新变化,作出正确的预测。其次要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不能走马观花,而应全面、深入、细致,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不能蜻蜓点水,而应持之以恒,做到日积月累。只有长期积累,占有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才能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把握工作变化的趋势而进行预测。再次要不断总结经验、掌握科学方法。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是提高预见能力的有效方式。工作中所得到的感性认识有真有伪,必须经常对已获得的感性认识进行筛选,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辨析,从一般事物中概括出带有普遍规律性的东西,作为提高预见性的参考。领导干部还应及时了解当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成果,使工作的预测更为科学、有效。
二、要具备博大胸怀
胸怀是一种品质,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文化。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具备博大的胸怀,才能做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也才能直面人生,成就功业。
1、要有世界眼光。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上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直面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至今仍在发酵中的美国次贷危机,以及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事实无不在告诫我们,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在经济全球化中趋利避害,是各级领导干部必不可少的素质。检验一个干部是否具备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能力,要看其能否从国际国内形势的相互联系中把握发展方向,能否从国际国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化解风险、用好机遇,能否从国际国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能否从国际国内因素的综合作用中掌握发展全局。比如,近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出现了境外企业撤资甚至“半夜出逃”现象。这些地方的领导是否洞悉由来,有了科学的应对之策?再如,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美元持续贬值,中国出口高增长脚步放缓,全球物价上涨和中国物价涨幅过大“双碰头”,在这种复杂困难的形势下实施宏观调控,调什么?怎么调?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旁观者清”。但是,从目前的世界形势来看,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关键在于当局者清,对世界大局有清醒的判断,对困难有清醒的认识,对战略有清醒的把握,对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和突发事件,也有清醒而完备的预案。
2、要有大局观念。顾全大局是我们党的传统作风,是领导者必备的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大局观,把强调全局的统一性和讲求工作的创造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既是领导者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树立大局观念,就是要站高一些,看远一些,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鼻尖尖。如今的领导干部,不仅要有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还要有环球同凉热的胸怀。例如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在职权范围内,更自觉更认真地做好工作,就是在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大局作贡献。
3、要有民主意识。领导干部要善于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重大问题要集体研究决定,不但要团结与自己意见一致的人,而且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一起工作,做一个团结共事的开明人。要充分发挥领导者在促进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作用,着力形成上齐下顺、同心同德、聚力合心的工作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就是选择。是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经过反复的调研,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但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当作最后的结论。想法即便是相对成熟的,也还要讨论,让大家对将要的决策进行会诊。因为每一个人的角度不同、立场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见解,这些不同的见解是提醒,是补充。因此,领导干部要有容人之量、荐才之德、热诚之心、谦虚之怀,要做民主集中制的表率。
4、要有科学理念。在新的发展阶段,一些长期积累的问题和发展中暴露出的深层次矛盾困扰着我们,一些与科学发展观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制约着科学发展。这些问题既表现在认识上,也凸现在实践过程中。因而,推进科学发展需要我们科学执政。在发展理念上,要坚持以人为本,尽量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需求,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在发展模式上,要敢于扬弃与先发地区同业竞争、同构发展的“熟路”,依靠资源大量消耗、能源换取经济增长的“老路”,经济发展较快、老百姓得实惠较少的“狭路”,注重从实际出发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在发展的价值追求上,不急功近利,要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多做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在发展的保障措施上,要注重建设低成本政府、优质政府、专业化政府和电子化政府。
三、要具备发展能力
十七大报告把科学发展观高度概括为“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科学内涵是贯穿党的十七大精神、继往开来的思想灵魂,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战略、发展布局、发展动力、发展目的认识,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水平的体现。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作为领导干部,重要的是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不断提升科学发展的能力。
1、要有统筹发展的能力。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领导干部要善于当“班长”、要学会“弹钢琴”、要胸中有数等见解,即使今天读来,也都相当鲜活,使人既有所悟,也有所得。对此,领导干部在具体工作中,应放远眼光、放宽视角、放高目标、找准定位、理清思路,着力统筹发展能力的提高,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协调好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等的关系。
2、要有真抓实干的能力。一是抓好典型。典型示范、解剖麻雀是老传统,也是一个被实践证明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抓典型可以使人学有榜样、比有参照、赶有目标。要善于发现典型,通过深入基层和群众,把最具有说服力和代表性的人和事发掘出来;要善于培养典型,对挖掘出来的典型,要进行扶持、引导,达到抓一点带一片的目的;要善于推广典型,把典型经验变成面上做法。二是抓好重点。抓重点,就是要求我们抓工作分清轻重缓急,正确处理一般、重点与重中之重的关系,抓好那些制约、影响、决定全局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即抓大事,从事务圈中解脱出来,抓住各项工作的“牛鼻子”,集中充足的人力、充分的物力、充实的财力、充沛的精力进行重点解决;抓战略,要吃透上情的基础上,对全局性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研究,拿出发展战略、推进战略和机动战略来;抓关键,善于在推进落实中权衡利弊、比较分析、总结得失,抓住决策落实中的关键问题,以卓有成效的新工作、新思路、新措施带动各项工作的落实。三是抓好制度。没有具体的制度和机制、没有必要的检查和措施、没有完善的激励和约束,再好的愿望、再好的部署、再好的目标,也会流于空谈。要建立健全和完善有关制度,把责任、标准、进度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奖章要挂在具体人的脖子上,板子要打在具体人的屁股上。
3、要有开拓创新的能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推动新发展的根本思想武器。党的十七大根据世情国情和党情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本身就是开拓创新的成果。同时,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书本无现成答案,域外无模式借鉴,只有坚持开拓创新,才能闯出新的天地,开创新的局面。开拓创新关键是要培养三种精神:一是首创精神。要敢为天下先,对任何工作都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摈弃只说不干、光说不练、坐而论道的习惯;摈弃观望、怕犯错误和承担责任、等着别人办好试点再干的思想。二是探索精神。正如温州人所说;“没有模式就是模式。”要善于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用大思路、大气魄、大手笔、大动作谋划工作,勇于在实践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三是实干精神。邓小平说:“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因此,我们要把好的思路和措施凝聚到一起,落实到“干”字上,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评论,允许在探索中有失误,不允许无所作为。正如仇和所说:“我看腐败有三种:第一种是贪污,第二种是决策失误造成经济损失,第三种就是宁愿少干事,甚至不干事,保证不出事,四平八稳,按年龄大小、皱纹多少、胡子长短排除等提拨。”而且后两种比第一种造成的损失更大,更可恶。仇和的这个观点当然可以讨论,但真要想干事,总是有办法的。
4、要有坚守信用的能力。信用与信任是政府和社会秩序的基石。政府信用对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良性运行具有主导责任。而一旦政府不守信用,它对社会信用的损害将是致命的。最几个月,互联网进行了一个社会信用等级的调查。让人感到意外和担忧的是,政府官员以82.3%的得票率,再一次被网民选为信用最差的群体。因此,在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信用应成为官员最有价值的政绩。同时,也进一步理解了海门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坚持将“诚信”作为海门招商引资第一资源的良苦用心。
四、要具备赤子情怀
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强化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根本目的,多次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领导宗旨。这充分说明,“为民”不仅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因此,领导干部要善怀爱民之心,善谋利民之策,善做利民之事,善行利民之举。
1、要尊重民众的知情权和表达权。2007年有两个事件是会被载入史册的。一是陕西的华南虎事件,二是厦门PX事件。前者让人们清晰地看到了公众利用自己的力量(包括通过媒体)不断揭示真相,实现自己的知情权和表达权的精彩过程,后者则使这一过程最后呈现出一个多方满意的结局,成为环保领域率先实现“民意决定”民主决策的开局之力作。厦门PX事件再次表明,假如没有有效的公众参与的管道,民众将世代承受的环境成本以及政府与民众之间为对立与不信任付出的成本的都会极其高昂。在公共管理理论里有一个高压阀的概念:有畅通的渠道让大家发言,民众情绪就会得到疏导,人们将更加趋于理性、克制和让步。一味压制,高压锅就会爆炸。厦门PX事件最终走向良性轨道,正是市民广泛参与媒体自由讨论、政府机关兼听则明、政府和人民互相学习、互相提升的结果。而陕西的华南虎事件告诉我们: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人、任何组织和力量都无法长久地掩盖和粉饰真相,也无法长久地剥夺或削减公众的知情权和表达权。传统的“一夫当关,万夫莫言”的“一言堂”历史正在我们的社会中渐行渐远,在互联网这个“人人都是记者”的“自媒体时代”,在人们的市场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创新意识、和谐意识普遍得到增强的今天,我们没有必要再遮遮掩掩,完全可以对一些所谓的敏感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公开的探讨,旗帜鲜明地引导群众正确地认识事物的实质。“理论只要彻底就一定能够说服人”。
2、要有无为的思想。老子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说的“无为”,当然不是什么都不做,听任命运的摆布,而是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笔者认为,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领导干部应具备“无为”思想,通过“无为”思想,达到“有为”、“富民”的目的。一是不强制,政府不为而民为。政府“无为”,就是简政放权,按市场规律搞经济建设,用市场杠杆去调节生产,而不能用政府行为代替市场杠杆,不能用强迫命令、下指标的方式“逼民致富”。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过去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的事情,这是违背科学管理的。因此,作为领导干部,你不需要干涉群众的具体经营行为,你只需要告诉群众:放手去干!二是解民忧,有所为有所不为。西方政治学中有这样的观点:政府充当的是守夜人的角色,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当然,这管得最少,不是不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即群众发展经济需要你做什么,你就去做什么;群众遇到了什么困难,你就帮助解决什么困难;群众想不到的,你就提醒群众想到;群众想做而做不到的,你就帮助群众做到,但不需要你亲自去游泳,去越俎代庖。三是重规范,依法作为而不乱为。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领导干部的职责,就是自己依法办事,让群众发展经济。政府的“无为”,就是放权于民、让利于民,依法办事不率性而为。
3、要有敬畏的心态。在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举行2008年秋季开学典礼上,李源潮同志在开学讲话中指出,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一要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三要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敬畏历史,就是尊重历史,放眼长远,科学发展,干一些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事。敬畏百姓,就是不忘人民,服务人民,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敬畏人生,就是公道正派、清正廉洁。让广大群众真切感受到我们的公道正派不是对一时一事的态度,而是个人一生一世坚持和追求的处世原则,从而形成崇高的个人威望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一、要具备忧患意识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忧患意识,在自然灾害、社会动乱、异族侵凌和阶级斗争的反复敲击锤打中不断延续的忧患意识,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重要支柱。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党的四代领导核心都堪称增强忧患意识的典范,并多次告诫全党形势越好越要增强忧患意识。从国家来看,保持忧患意识,就是清醒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清醒认识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清醒认识共产党人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就一个地区来说,保持一种忧患意识,能够让我们从安乐中预见危机、从有利中发现不利、从挑战中看到希望,未雨绸缪,积极主动。当前,面对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新任务,党员领导干部如何增强忧患意识,笔者以为,除了要做到在思想上先人一着、能力上胜人一筹、工作上快人一拍、自律上严人一等外,还应突出以下四个方面:
1、要强化本领恐慌感。6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我们的队伍里有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感,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学习本领,这是我们许多干部迫切需要的。”毛泽东这些语重心长的告诫在今天读来仍有很强的针对性。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对建设学习型政党作出了战略部署,并强调“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从工作实际看,一个党员领导干部要驾驭全局并卓有成效地领导所管辖的区域,完全凭经验、凭上级的指示精神、凭周围的智囊团出谋划策已远远不够,必须要有学者的卓识、清晰的思路、独特的见解、科学的判断。因此,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各级领导干部都应有一种“本领恐慌感”,自觉视学习为一种觉悟、修养、境界、责任、作为。不仅要用科学理论来武装头脑,而且要用社科知识来充盈自己。通过学习,获得科学的理论知识,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获得做事的知识和本领,以及做人的道德和诀窍。
2、要重塑话语新形象。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要求领导干部直接面对公众,更多地利用软权力来执政,所以领导干部必须学会说话,学会做群众工作。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告别官话、大话和套话,建立以亲民、真实、个性化为特征的全新的话语体系,不断塑造好自己的话语形象。
3、要保持适当压力度。铁人王进喜说:“一个人每天都要工作,如果责任心不强,就没有压力,就轻飘飘地过去了。我们要对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自己负责,就应该有压力。” 有了一定的压力,我们才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开拓创新的勇气、求真务实的作风、艰苦奋斗的传统和敢于负责的精神。从推进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新任务看,也要求我们领导干部有那么一股子气、一股子劲,努力把党的路线方针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领导干部应保持适度的压力,说到底是我们党承担的历史使命和所从事的事业决定的。党的十七大根据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举伟大旗帜和带领人民在本世纪前20年实现的奋斗目标要求,号召全党同志保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精神状态。笔者认为,新时期领导干部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离不开来自于目标任务的压力。
4、要增强工作预见性。预见性是对事物未来走向的认知与把握,即见事早、反应快,走一步、看两步,抓当前、想长远。增强预见能力首先要切实提高综合素质。包含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应变能力、判断能力、分辨能力等。只有提高综合素质,才能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针对可能出现的新变化,作出正确的预测。其次要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不能走马观花,而应全面、深入、细致,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不能蜻蜓点水,而应持之以恒,做到日积月累。只有长期积累,占有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才能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把握工作变化的趋势而进行预测。再次要不断总结经验、掌握科学方法。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是提高预见能力的有效方式。工作中所得到的感性认识有真有伪,必须经常对已获得的感性认识进行筛选,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辨析,从一般事物中概括出带有普遍规律性的东西,作为提高预见性的参考。领导干部还应及时了解当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成果,使工作的预测更为科学、有效。
二、要具备博大胸怀
胸怀是一种品质,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文化。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具备博大的胸怀,才能做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也才能直面人生,成就功业。
1、要有世界眼光。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上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直面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至今仍在发酵中的美国次贷危机,以及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事实无不在告诫我们,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在经济全球化中趋利避害,是各级领导干部必不可少的素质。检验一个干部是否具备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能力,要看其能否从国际国内形势的相互联系中把握发展方向,能否从国际国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化解风险、用好机遇,能否从国际国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能否从国际国内因素的综合作用中掌握发展全局。比如,近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出现了境外企业撤资甚至“半夜出逃”现象。这些地方的领导是否洞悉由来,有了科学的应对之策?再如,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美元持续贬值,中国出口高增长脚步放缓,全球物价上涨和中国物价涨幅过大“双碰头”,在这种复杂困难的形势下实施宏观调控,调什么?怎么调?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旁观者清”。但是,从目前的世界形势来看,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关键在于当局者清,对世界大局有清醒的判断,对困难有清醒的认识,对战略有清醒的把握,对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和突发事件,也有清醒而完备的预案。
2、要有大局观念。顾全大局是我们党的传统作风,是领导者必备的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大局观,把强调全局的统一性和讲求工作的创造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既是领导者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树立大局观念,就是要站高一些,看远一些,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鼻尖尖。如今的领导干部,不仅要有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还要有环球同凉热的胸怀。例如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在职权范围内,更自觉更认真地做好工作,就是在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大局作贡献。
3、要有民主意识。领导干部要善于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重大问题要集体研究决定,不但要团结与自己意见一致的人,而且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一起工作,做一个团结共事的开明人。要充分发挥领导者在促进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作用,着力形成上齐下顺、同心同德、聚力合心的工作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就是选择。是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经过反复的调研,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但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当作最后的结论。想法即便是相对成熟的,也还要讨论,让大家对将要的决策进行会诊。因为每一个人的角度不同、立场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见解,这些不同的见解是提醒,是补充。因此,领导干部要有容人之量、荐才之德、热诚之心、谦虚之怀,要做民主集中制的表率。
4、要有科学理念。在新的发展阶段,一些长期积累的问题和发展中暴露出的深层次矛盾困扰着我们,一些与科学发展观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制约着科学发展。这些问题既表现在认识上,也凸现在实践过程中。因而,推进科学发展需要我们科学执政。在发展理念上,要坚持以人为本,尽量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需求,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在发展模式上,要敢于扬弃与先发地区同业竞争、同构发展的“熟路”,依靠资源大量消耗、能源换取经济增长的“老路”,经济发展较快、老百姓得实惠较少的“狭路”,注重从实际出发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在发展的价值追求上,不急功近利,要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多做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在发展的保障措施上,要注重建设低成本政府、优质政府、专业化政府和电子化政府。
三、要具备发展能力
十七大报告把科学发展观高度概括为“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科学内涵是贯穿党的十七大精神、继往开来的思想灵魂,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战略、发展布局、发展动力、发展目的认识,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水平的体现。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作为领导干部,重要的是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不断提升科学发展的能力。
1、要有统筹发展的能力。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领导干部要善于当“班长”、要学会“弹钢琴”、要胸中有数等见解,即使今天读来,也都相当鲜活,使人既有所悟,也有所得。对此,领导干部在具体工作中,应放远眼光、放宽视角、放高目标、找准定位、理清思路,着力统筹发展能力的提高,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协调好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等的关系。
2、要有真抓实干的能力。一是抓好典型。典型示范、解剖麻雀是老传统,也是一个被实践证明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抓典型可以使人学有榜样、比有参照、赶有目标。要善于发现典型,通过深入基层和群众,把最具有说服力和代表性的人和事发掘出来;要善于培养典型,对挖掘出来的典型,要进行扶持、引导,达到抓一点带一片的目的;要善于推广典型,把典型经验变成面上做法。二是抓好重点。抓重点,就是要求我们抓工作分清轻重缓急,正确处理一般、重点与重中之重的关系,抓好那些制约、影响、决定全局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即抓大事,从事务圈中解脱出来,抓住各项工作的“牛鼻子”,集中充足的人力、充分的物力、充实的财力、充沛的精力进行重点解决;抓战略,要吃透上情的基础上,对全局性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研究,拿出发展战略、推进战略和机动战略来;抓关键,善于在推进落实中权衡利弊、比较分析、总结得失,抓住决策落实中的关键问题,以卓有成效的新工作、新思路、新措施带动各项工作的落实。三是抓好制度。没有具体的制度和机制、没有必要的检查和措施、没有完善的激励和约束,再好的愿望、再好的部署、再好的目标,也会流于空谈。要建立健全和完善有关制度,把责任、标准、进度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奖章要挂在具体人的脖子上,板子要打在具体人的屁股上。
3、要有开拓创新的能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推动新发展的根本思想武器。党的十七大根据世情国情和党情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本身就是开拓创新的成果。同时,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书本无现成答案,域外无模式借鉴,只有坚持开拓创新,才能闯出新的天地,开创新的局面。开拓创新关键是要培养三种精神:一是首创精神。要敢为天下先,对任何工作都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摈弃只说不干、光说不练、坐而论道的习惯;摈弃观望、怕犯错误和承担责任、等着别人办好试点再干的思想。二是探索精神。正如温州人所说;“没有模式就是模式。”要善于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用大思路、大气魄、大手笔、大动作谋划工作,勇于在实践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三是实干精神。邓小平说:“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因此,我们要把好的思路和措施凝聚到一起,落实到“干”字上,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评论,允许在探索中有失误,不允许无所作为。正如仇和所说:“我看腐败有三种:第一种是贪污,第二种是决策失误造成经济损失,第三种就是宁愿少干事,甚至不干事,保证不出事,四平八稳,按年龄大小、皱纹多少、胡子长短排除等提拨。”而且后两种比第一种造成的损失更大,更可恶。仇和的这个观点当然可以讨论,但真要想干事,总是有办法的。
4、要有坚守信用的能力。信用与信任是政府和社会秩序的基石。政府信用对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良性运行具有主导责任。而一旦政府不守信用,它对社会信用的损害将是致命的。最几个月,互联网进行了一个社会信用等级的调查。让人感到意外和担忧的是,政府官员以82.3%的得票率,再一次被网民选为信用最差的群体。因此,在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信用应成为官员最有价值的政绩。同时,也进一步理解了海门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坚持将“诚信”作为海门招商引资第一资源的良苦用心。
四、要具备赤子情怀
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强化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根本目的,多次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领导宗旨。这充分说明,“为民”不仅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因此,领导干部要善怀爱民之心,善谋利民之策,善做利民之事,善行利民之举。
1、要尊重民众的知情权和表达权。2007年有两个事件是会被载入史册的。一是陕西的华南虎事件,二是厦门PX事件。前者让人们清晰地看到了公众利用自己的力量(包括通过媒体)不断揭示真相,实现自己的知情权和表达权的精彩过程,后者则使这一过程最后呈现出一个多方满意的结局,成为环保领域率先实现“民意决定”民主决策的开局之力作。厦门PX事件再次表明,假如没有有效的公众参与的管道,民众将世代承受的环境成本以及政府与民众之间为对立与不信任付出的成本的都会极其高昂。在公共管理理论里有一个高压阀的概念:有畅通的渠道让大家发言,民众情绪就会得到疏导,人们将更加趋于理性、克制和让步。一味压制,高压锅就会爆炸。厦门PX事件最终走向良性轨道,正是市民广泛参与媒体自由讨论、政府机关兼听则明、政府和人民互相学习、互相提升的结果。而陕西的华南虎事件告诉我们: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人、任何组织和力量都无法长久地掩盖和粉饰真相,也无法长久地剥夺或削减公众的知情权和表达权。传统的“一夫当关,万夫莫言”的“一言堂”历史正在我们的社会中渐行渐远,在互联网这个“人人都是记者”的“自媒体时代”,在人们的市场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创新意识、和谐意识普遍得到增强的今天,我们没有必要再遮遮掩掩,完全可以对一些所谓的敏感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公开的探讨,旗帜鲜明地引导群众正确地认识事物的实质。“理论只要彻底就一定能够说服人”。
2、要有无为的思想。老子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说的“无为”,当然不是什么都不做,听任命运的摆布,而是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笔者认为,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领导干部应具备“无为”思想,通过“无为”思想,达到“有为”、“富民”的目的。一是不强制,政府不为而民为。政府“无为”,就是简政放权,按市场规律搞经济建设,用市场杠杆去调节生产,而不能用政府行为代替市场杠杆,不能用强迫命令、下指标的方式“逼民致富”。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过去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的事情,这是违背科学管理的。因此,作为领导干部,你不需要干涉群众的具体经营行为,你只需要告诉群众:放手去干!二是解民忧,有所为有所不为。西方政治学中有这样的观点:政府充当的是守夜人的角色,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当然,这管得最少,不是不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即群众发展经济需要你做什么,你就去做什么;群众遇到了什么困难,你就帮助解决什么困难;群众想不到的,你就提醒群众想到;群众想做而做不到的,你就帮助群众做到,但不需要你亲自去游泳,去越俎代庖。三是重规范,依法作为而不乱为。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领导干部的职责,就是自己依法办事,让群众发展经济。政府的“无为”,就是放权于民、让利于民,依法办事不率性而为。
3、要有敬畏的心态。在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举行2008年秋季开学典礼上,李源潮同志在开学讲话中指出,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一要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三要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敬畏历史,就是尊重历史,放眼长远,科学发展,干一些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事。敬畏百姓,就是不忘人民,服务人民,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敬畏人生,就是公道正派、清正廉洁。让广大群众真切感受到我们的公道正派不是对一时一事的态度,而是个人一生一世坚持和追求的处世原则,从而形成崇高的个人威望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