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
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里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转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指导
指导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跳出以“我”为中心的怪圈,对他人要热忱、坦率、谦虚、友爱;要为人宽厚,能屈能伸,生活中不斤斤计较;能正确对待各种不公平的现象,能容人、让人、能冷静处事,能理智待人。
(2)挫折承受力与意志的培养
教育学生能承受挫折,经得起打击;培养学生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的奋斗精神不因一时的挫折而消沉;在艰苦环境下不悲观、不气馁;能吃苦耐劳,能意志坚强地坚持工作、学习、生活;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理素质。
(3)健康人格的教育
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定性的关键时期。对他们进行健康人格的培育,包括提高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增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良好的性格,形成广泛的兴趣,提高对困难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掌握正确的心理防御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2024-05-11 广告
推荐于2018-05-19 · 知道合伙人交通运输行家
大学生是一个较特殊的群体,社会对大学生寄托了很高的期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2001年3月16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3年,教育部、团中央正式确立每年5月25日为“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呼吁全社会关注大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由此可见,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为了全面更好的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全面了解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全面提高大学生心里素质,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符合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才能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首先我们从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所处的位置开始分析: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
产生大学生心里健康问题的原因:
大学时代是人生最充满激情,最丰富多彩的时期。这个时期意味着开始脱离父母和家庭,开始谋划和构建自己独立的生活方式和心理世界。这个时期也就是人们常说
的“心理断奶”的关键期。在这个过程中,种种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再加上我国社会正处在社会转型与变革的时代背景,一些来自社会的影响和自身的缺陷使得大学生存在许多心理问题。据资料表明,大学生的抑郁,焦虑、强迫、人际关系,人格障碍,精神疾病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在16-30%之间。国家教委曾对12.6万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和测试,发现存在明显心理障碍者达20-23%,每年全国高校学生因失恋,考试失败,人际冲突,生活受挫等自杀者达数十人之多。另外,随着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增加,心理问题将更加突出。第 一,人际关系问题是大学生遇到的首要问题。据调查,相当一部分学生从校门到校门,缺乏人际交往经验,缺乏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勇气,
面对各种各样的活动,既充满了兴趣又担心失败,久而久之,甚至回避参与,妨碍了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其次,情绪变化问题。由于年青,阅历少,对问题的看法较偏激,对事物的认识也不足。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能力较低,所以易于感情用事,喜怒无常,情绪好时待人处事合情合理。情绪差时,拒人于千里之外。
第
二,学业问题也是困扰他们的一个大问题。进入大学以后,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课,
还自学一些社会急需的课程,再加上辅修专业的学习,计算机、英语过级考试的重压,长期处于紧张的苦读和临战之中,压力过大,学习效果不佳,长此下去引发神经紧张,失眠,考试焦虑等问题。
第三,恋爱与性的问题也是我们不容回避的问题。大学生大都在生理成熟期,性意识增强。这时期渴望与异性交往。但又由于性心理的不完全成熟,生活经验不足,对青春期的性冲动和性要求理解不当,会产生一些紧张,恐惧、羞涩,甚至不正确的行为。此外,就业竞争压力过大,家庭经济困难,生理缺陷等方面造成的心理问题也值得重视。
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代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的栋梁,他们不仅需要有为社会做贡献的真才实学,更需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康的心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身体、心理发展的需要,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更关系着国民精神面貌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在高等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需要,是促进大学生意志、个性、气质等发展的需要;更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改善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目前,部分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的阻碍了大学生智力潜能的发挥,阻碍了他们学业的进步、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和人际之间的正常交往。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和教育发展有着深远而重要的意义。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 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我们应采取的措施: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生的,
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养成和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15%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里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转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四、积极探索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最佳方法: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是某个时期的特殊任务,它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重在建设,立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网络和体系。为了使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有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在具体工作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课程体系之中,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入课程计划之中,根据心理健康发展的目标体系,编写教材和学习指导书,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普及必要的心理学、心理卫生学知识,提高大学生对心理素质教育的认识;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心理训练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对自身的情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针对不同阶段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预防教育。使他们学会自我调节,活动内容和形式应该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可操作性和趣味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吸引力和教育能力。
第二、优化教育环境,开展各种活动。除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外,还要利用广播、校园网、院报、校刊、板报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不定期举行学生热点问题讨论,如新生入学时的角色适应,中年级的学习问题、交友问题、应届生的择业问题,聘请有关专家举办讲座,让学生及时了解新知识、新动态,举办心理健康活动周,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尤其是团体训练,如:意志训练、适应训练、角色互换等,在活动中强化参与意识。
第三,倡导主体自我教育,树立其主体意识,并体现其主体参与,其教育目的才得以实现。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须积极倡导主体自我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启发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课外教育指导中,辅导员老师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多种社团活动,
使学生不断提高自我生存、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自我认知的能力,使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并学会运用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消除心理困惑,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变化,以一颗平常心面对自己、面对集体、面对社会。从而把“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的外在教育要求转化为大学生追求健康心理的自觉行动。
第四、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要设立心理咨询中心,提高心理咨询的科学性,专业人员坐诊,制定规章制度和日程安排;为一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运用心理学和有关理论及技术,帮助他们自强自立,提高应付挫折和各种不幸事件的能力,或是使来访者产生某种转变;同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大学生的心理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建立心理档案,才能做到在思想工作中对症下药。实施心理普查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信息,对一些问题学生进行追踪,而一些特别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应转送专业医院进行相应的治疗。
第五、建立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从目前来看,我国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参差不齐,这些教师有的学的是心理学专业、有的是医学专业、有的是思政专业或其它专业,而且以兼职居多,工作量大,学习进修机会少,专业能力比较欠缺,有必要对这些教师进行培训。另外在高校中,还应对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行有关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也可以改进工作方法,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 对大学阶段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及时疏导、宣泄、转移,走预防之路远胜过“亡羊补牢”。
综上所述,为帮助大学生摆脱青春期的各种困扰,适应来自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类压力挑战,培养其健全人格,促成其全面发展,适时在我国高校中普及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已成当务之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复杂的环境和艰巨的任务。从国际环境来看,经济全球化的迅猛推进,不同文明、文化、生活方式的融合与冲突、矛盾和困惑十分突出;从国内环境来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利益关系、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社会思想空前活跃、
多变和复杂;从科学技术的发展看,信息网络技术及传播手段发生重大变革,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和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场
所,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从高校教育自身来看,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群体的规模、素质、结构及其社会地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交费上学、
自主择业,家庭贫富差距等,使得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更加突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需要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把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当做大事来抓,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大学生是一个较特殊的群体,社会对大学生寄托了很高的期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2001年3月16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3年,教育部、团中央正式确立每年5月25日为“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呼吁全社会关注大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由此可见,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为了全面更好的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全面了解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全面提高大学生心里素质,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符合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才能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首先我们从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所处的位置开始分析: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
产生大学生心里健康问题的原因:
大学时代是人生最充满激情,最丰富多彩的时期。这个时期意味着开始脱离父母和家庭,开始谋划和构建自己独立的生活方式和心理世界。这个时期也就是人们常说
的“心理断奶”的关键期。在这个过程中,种种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再加上我国社会正处在社会转型与变革的时代背景,一些来自社会的影响和自身的缺陷使得大学生存在许多心理问题。据资料表明,大学生的抑郁,焦虑、强迫、人际关系,人格障碍,精神疾病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在16-30%之间。国家教委曾对12.6万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和测试,发现存在明显心理障碍者达20-23%,每年全国高校学生因失恋,考试失败,人际冲突,生活受挫等自杀者达数十人之多。另外,随着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增加,心理问题将更加突出。第 一,人际关系问题是大学生遇到的首要问题。据调查,相当一部分学生从校门到校门,缺乏人际交往经验,缺乏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勇气,
面对各种各样的活动,既充满了兴趣又担心失败,久而久之,甚至回避参与,妨碍了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其次,情绪变化问题。由于年青,阅历少,对问题的看法较偏激,对事物的认识也不足。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能力较低,所以易于感情用事,喜怒无常,情绪好时待人处事合情合理。情绪差时,拒人于千里之外。
第
二,学业问题也是困扰他们的一个大问题。进入大学以后,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课,
还自学一些社会急需的课程,再加上辅修专业的学习,计算机、英语过级考试的重压,长期处于紧张的苦读和临战之中,压力过大,学习效果不佳,长此下去引发神经紧张,失眠,考试焦虑等问题。
第三,恋爱与性的问题也是我们不容回避的问题。大学生大都在生理成熟期,性意识增强。这时期渴望与异性交往。但又由于性心理的不完全成熟,生活经验不足,对青春期的性冲动和性要求理解不当,会产生一些紧张,恐惧、羞涩,甚至不正确的行为。此外,就业竞争压力过大,家庭经济困难,生理缺陷等方面造成的心理问题也值得重视。
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代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的栋梁,他们不仅需要有为社会做贡献的真才实学,更需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康的心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身体、心理发展的需要,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更关系着国民精神面貌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在高等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需要,是促进大学生意志、个性、气质等发展的需要;更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改善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目前,部分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的阻碍了大学生智力潜能的发挥,阻碍了他们学业的进步、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和人际之间的正常交往。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和教育发展有着深远而重要的意义。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 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我们应采取的措施: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生的,
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养成和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15%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里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转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四、积极探索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最佳方法: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是某个时期的特殊任务,它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重在建设,立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网络和体系。为了使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有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在具体工作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课程体系之中,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入课程计划之中,根据心理健康发展的目标体系,编写教材和学习指导书,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普及必要的心理学、心理卫生学知识,提高大学生对心理素质教育的认识;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心理训练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对自身的情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针对不同阶段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预防教育。使他们学会自我调节,活动内容和形式应该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可操作性和趣味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吸引力和教育能力。
第二、优化教育环境,开展各种活动。除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外,还要利用广播、校园网、院报、校刊、板报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不定期举行学生热点问题讨论,如新生入学时的角色适应,中年级的学习问题、交友问题、应届生的择业问题,聘请有关专家举办讲座,让学生及时了解新知识、新动态,举办心理健康活动周,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尤其是团体训练,如:意志训练、适应训练、角色互换等,在活动中强化参与意识。
第三,倡导主体自我教育,树立其主体意识,并体现其主体参与,其教育目的才得以实现。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须积极倡导主体自我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启发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课外教育指导中,辅导员老师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多种社团活动,
使学生不断提高自我生存、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自我认知的能力,使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并学会运用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消除心理困惑,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变化,以一颗平常心面对自己、面对集体、面对社会。从而把“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的外在教育要求转化为大学生追求健康心理的自觉行动。
第四、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要设立心理咨询中心,提高心理咨询的科学性,专业人员坐诊,制定规章制度和日程安排;为一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运用心理学和有关理论及技术,帮助他们自强自立,提高应付挫折和各种不幸事件的能力,或是使来访者产生某种转变;同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大学生的心理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建立心理档案,才能做到在思想工作中对症下药。实施心理普查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信息,对一些问题学生进行追踪,而一些特别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应转送专业医院进行相应的治疗。
第五、建立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从目前来看,我国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参差不齐,这些教师有的学的是心理学专业、有的是医学专业、有的是思政专业或其它专业,而且以兼职居多,工作量大,学习进修机会少,专业能力比较欠缺,有必要对这些教师进行培训。另外在高校中,还应对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行有关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也可以改进工作方法,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 对大学阶段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及时疏导、宣泄、转移,走预防之路远胜过“亡羊补牢”。
综上所述,为帮助大学生摆脱青春期的各种困扰,适应来自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类压力挑战,培养其健全人格,促成其全面发展,适时在我国高校中普及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已成当务之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复杂的环境和艰巨的任务。从国际环境来看,经济全球化的迅猛推进,不同文明、文化、生活方式的融合与冲突、矛盾和困惑十分突出;从国内环境来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利益关系、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社会思想空前活跃、
多变和复杂;从科学技术的发展看,信息网络技术及传播手段发生重大变革,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和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场
所,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从高校教育自身来看,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群体的规模、素质、结构及其社会地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交费上学、
自主择业,家庭贫富差距等,使得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更加突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需要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把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当做大事来抓,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经常开展针对班级、宿舍的团体活动,并针对大学生关注的主题,如人际、恋爱、职业等等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3,培训各班心理委员,让他们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并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及时发现有困扰的学生寻求帮助。
4,对于出现心理问题或危机的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