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 我来答
sussiLOVEssica
推荐于2019-10-25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2
采纳率:60%
帮助的人:2.9万
展开全部
  1. 一词多义

  • 夫:

  • 1)予观夫巴陵胜状:那

    2)夫环而攻之:句首发语词,可不译

    3)未几,夫鼾声起:丈夫

  • 观:

  • 1)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雄伟景象

  • 极:

  • 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尽

    2)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穷尽

    3)感极而悲者矣:十分,特别

  • 去:

  • 1)去国怀乡:离开

    2)西蜀之去南海:距离

    3)委而去之:逃离,逃亡

  • 或:

  • 1)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2)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 空:

  • 1)浊浪排空:天空

    2.)长烟一空:消散

  • 通:

  • 1)政通人和:顺利

    2)北通巫峡:通向,通往

2.通假字

  • 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

  •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委托,嘱咐

3.词类活用

  • 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 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作郡的长官)

  • 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指说别人坏话)

  •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指贤明之人)

  • 锦鳞游泳(代词,用锦鳞代指鱼群)

4.古今异义

  • 气象万千(古义:事态; 古义:天气变化)

  • 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义:景象;今义:看)

  • 横无际涯(古义:广远;今义:与“竖”相对)

  • 浊浪排空(古义:冲向天空;今义:全部去除掉)

  • 予观夫巴陵胜状(古义: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义:丈夫,夫人)

  • 前人之述备矣(古义:详尽;今义:准备)

  • 增其旧制(古义:规模;今义:制度)

参考链接: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

文章通过对洞庭湖的侧面描写衬托岳阳楼。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决定了文章叙议结合的风格。

《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岳阳楼记》

百度网友6bb8900
2019-01-20 · TA获得超过765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067
展开全部

通假字:

1.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托付)

2.百废具兴(通“俱”,全,都)

一词多义:

1.以 来:属予作文以记之
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观 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景色: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一 数字“1”的意思:一碧万顷
全:长烟一空

4.开 放晴:连月不开
打开:开我东阁门
开设,设置:旁开小窗

5.则 那么:然则何时而乐耶
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6.极 极点:感极而悲者矣
尽:此乐何极

7.或 有时候:而或长烟一空
或许,也许:或异二者之为

8.为 行为,活动:或异二者之为
做,为:全石以为底

9.空 天空:浊浪排空
消散:长烟一空

10.通 顺利:政通人和
通向:北通巫峡

11.和 和乐:政通人和
和煦:至若春和景明

12.极 尽:南极潇湘
十分:感极而悲者矣

词类活用:

1.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动词作形容词,被贬谪的)    

5.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别人说坏话)   

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7.而或长烟一(空)(形容词作动词,消散)    

8.(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北;向南)    

9.或异二者之(为)(动词活用作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

古今异义:
微 古义:没有. 例句:微斯人
今义:细小.

气象 古义:景象. 例句:气象万千
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越 古义:及,到. 例句:越明年.
今义:越过.

制 古义:规模.例句:增其旧制.
今义:制度.

备 古义:完全,详尽. 例句:前人之述备矣.
今义:准备.

景 古义:日光.例句:至若春和景明.
今义:景物.

尝 古义:曾经.例句: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今义:品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lzq91514
推荐于2017-11-24 · TA获得超过72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9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4万
展开全部
文言现象
一词多义
夫 1)予观夫巴陵胜状 那 2)夫环而攻之 发语词,不译 3)未几,夫鼾声起 丈夫 观 1)予观夫巴陵胜状 看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雄伟景象 极 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尽 2)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此乐何极 穷尽 3)感极而悲者矣 十分 去 1)去国怀乡 离开 2)西蜀之去南海 距离 3)委而去之 逃离,逃亡 或: 1.而或长烟一空 有时 2.或以钱币乞之《伤仲永》有人 空: 1。浊浪排空 天空 2. 长烟一空 消散 通: 1.政通人和 顺利 2 ,北通巫峡 通向
词类活用
1.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作郡的长官) 5.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说别人坏话) 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古今异义
1.气象万千(古义:事态 今义:天气变化) 2.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 今义:微小)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景象;今:看) 4.横无际涯(古:广远;今:与“竖”相对) 5.浊浪排空(古:冲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 6.予观夫巴陵胜状(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
通假字
1.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托付) 2.百废具兴(通“俱”,全,都)
编辑本段诗词鉴赏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八百里洞庭湖,南接湘、资、沅、澧四水,北分松滋、太平等长江支流,烟波浩淼,湖山辉映,自古以 来就是令人神往的江山胜地;岳阳古称巴陵,位于洞庭湖与长江汇合之处,枕山带湖,为巴、蜀、荆、襄之要冲。北宋庆历六年(1046),一代名臣范仲淹应朋友之约,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千古名文《岳阳楼记》于是诞生。 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寓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第2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一“衔”一“吞”,何等的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从时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 3~4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奔涌跳跃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3段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这是一个引发议论的词,又表明了虚拟的情调,而这种虚拟又是对无数实境的浓缩、提炼和升华,颇有典型意义。“若夫”以下描写了一种悲凉的情境,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这里用四字短句,层层渲染,渐次铺叙。霪雨、阴风、浊浪构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无光,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怎能不令过往的“迁客骚人”有“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之情呢? 第4段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写,虽然仍为四字短句,色调却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作者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的句式、节奏与上一段大体相仿,却也另有变奏。“而或”一句就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气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楼也”的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 第5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凉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 《古文观止》的作者总评本文说:“岳阳楼大观,已被前人写尽。先生更不赘述,止将登楼者览物之情写出悲喜二意,只是翻出后文忧乐一段正论。”这一评语确实道出了本文的精神实质。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15258.htm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cc4a47
2019-09-19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02
展开全部
不是我还说呢好像你打开这么急行吧飞机超级长开发可惜哦我Pro听哦充卡天哪,就充卡饭卡充卡哇咔咔四喜凯撒抗打击等级等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