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主题征文
2个回答
2011-03-19
展开全部
因为我们认识到,一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能提高和改善三门峡市居民生活的质量,是三门峡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必由之路。二是三门峡通过发展城市森林,能够把三门峡建设成为生态系统完整、城区绿化成网、城郊森林环抱、城乡协调发展、林水相依、人与森林和谐共存的现代化、高水平的生态文明城市。三是发展城市森林已经成为三门峡城市居民缓解压力、调节心情、促进健康的有效手段。四是有助于三门峡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和人文资源禀赋,通过将黄河文化与城市森林建设有机结合,深入挖掘地方仰韶文化、虢国文化、道教文化对城市森林的深层次影响,形成独具三门峡地方特色的城市森林,增强城市整体竞争力。五是三门峡主要地貌特征属山区,而广大山区农民的增收致富主要靠林业,在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前提下,通过城市森林建设,积极发展城郊生态经济型林业,提高林业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满足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需求。
记者:三门峡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有哪些优势?
张建友:三门峡市创建森林城市至少有四大优势。首先是地理优势。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豫、晋、陕3省交界处,交通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境内有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郑西高铁客运专线、310国道、209国道等。其次是物种优势。三门峡境内有小秦岭、伏牛山、熊耳山、崤山等多条山脉,地貌复杂,动植物资源丰富。全市有植物2100多种,有秦岭冷杉、连香树等2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树种;还有野生陆栖脊椎动物140多种,珍稀保护动物26种,主要有金钱豹、苏门羚、大鲵等。再次是林业优势。全市现有林业用地面积68.6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6.73%,居河南省第一位。建成区绿地面积达1116.5公顷,城市绿化率42.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2平方米。最后是基础优势。这里面包含:一是森林资源增长迅速。近年来,三门峡市林地面积和林木蓄积量迅速增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体系框架初步形成。二是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实现了造林绿化跨越式发展的新突破。三是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通过多项林业工程的实施,三门峡市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每年冬季,上万只白天鹅从寒冷的北方飞到三门峡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越冬,吸引着国内外成千上万的游客和新闻媒体来三门峡观赏白天鹅,成为了三门峡市的“一张名片”。四是林业产业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市着力推进工业原料林、经济林、种苗花卉和森林旅游“四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林板一体化、果品加工、花卉苗木、森林食品、森林药材和生物质能源等六大产业,切实提高三门峡市林业产业化水平。五是城市森林生态网络格局初步形成。2000年以来,我市建立城郊绿化义务植树基地65个。加快城郊森林公园开发步伐,初步形成了以吃、住、游、购、娱为一体的森林旅游业,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凸现。六是森林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截至目前,全市已经通过并颁布了《三门峡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三门峡市森林公园管理条例》等许多地方性法规,森林资源林政管理、森林防火等工作不断加强。
记者:听到你谈的这些优势条件,很为你们高兴,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中,你们还存在哪些困难?
张建友:困难当然很大啊,我认为主要是下面几点:一是森林资源总量有待进一步增加,我市森林资源总体质量较低,区域发展较不平衡。全市有林地以纯林为主,混交林比例偏低,结构简单。森林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森林资源多集中西部的卢氏、灵宝。二是城区绿化有待于进一步提升,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展,城市框架的拉大,城市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等都出现了数量上、规模上的不足、管护成本过高等问题突出,已影响到城市绿地生态效能的充分发挥。三是产业富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如产业结构不合理,林业龙头企业发展水平不高,加工水平和档次低,品牌优势力不强等。四是资源管理和开发水平有待于强化,由于造林树种较为单一,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形势仍然较为严峻,有待于加强森林资源和病虫害监测,强化资源管护手段的信息化建设。
记者:克服困难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三门峡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方向、措施是什么?
张建友:我们三门峡人首先是建设理念明确,根据我市区域特色和自然特征,构筑“林在城中建,城在山水间”的生态城市格局。把三门峡建设成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生产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人文乐土和宜居家园。其次是我们的建设目标明确,通过实施城区绿色空间扩展工程、南山森林景观建设工程、黄河沿岸景观林建设工程、城市生态组团建设工程、乡村人居林建设工程、绿色通道建设工程、生态旅游建设工程、林业产业工程、森林湿地资源保育工程和森林资源安全工程等建设项目,全面推进三门峡森林城市建设。三是建设布局明确,以三门峡中心城区为核心,打造“一城二带三区四极多廊多点”的市域森林城市发展总体布局框架,通过这些明确的布局,使我市的城市森林建设取得明显的成效。四是建设工程明确,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将完成10项工程的建设。这10项工程是中心城区绿色空间建设工程、城郊绿色生态空间建设工程、县(市)城区绿化建设工程、村镇人居林建设工程、绿色廊道网络体系建设工程、森林旅游建设工程、林业产业工程、森林与湿地资源保育工程、矿区植被恢复与重建工程、森林资源安全工程。通过实施上述10项工程以后,三门峡一定会以“黄河水畔森林城,休闲宜居三门峡”的新面貌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并造福于子孙后代。
记者:三门峡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有哪些优势?
张建友:三门峡市创建森林城市至少有四大优势。首先是地理优势。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豫、晋、陕3省交界处,交通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境内有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郑西高铁客运专线、310国道、209国道等。其次是物种优势。三门峡境内有小秦岭、伏牛山、熊耳山、崤山等多条山脉,地貌复杂,动植物资源丰富。全市有植物2100多种,有秦岭冷杉、连香树等2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树种;还有野生陆栖脊椎动物140多种,珍稀保护动物26种,主要有金钱豹、苏门羚、大鲵等。再次是林业优势。全市现有林业用地面积68.6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6.73%,居河南省第一位。建成区绿地面积达1116.5公顷,城市绿化率42.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2平方米。最后是基础优势。这里面包含:一是森林资源增长迅速。近年来,三门峡市林地面积和林木蓄积量迅速增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体系框架初步形成。二是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实现了造林绿化跨越式发展的新突破。三是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通过多项林业工程的实施,三门峡市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每年冬季,上万只白天鹅从寒冷的北方飞到三门峡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越冬,吸引着国内外成千上万的游客和新闻媒体来三门峡观赏白天鹅,成为了三门峡市的“一张名片”。四是林业产业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市着力推进工业原料林、经济林、种苗花卉和森林旅游“四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林板一体化、果品加工、花卉苗木、森林食品、森林药材和生物质能源等六大产业,切实提高三门峡市林业产业化水平。五是城市森林生态网络格局初步形成。2000年以来,我市建立城郊绿化义务植树基地65个。加快城郊森林公园开发步伐,初步形成了以吃、住、游、购、娱为一体的森林旅游业,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凸现。六是森林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截至目前,全市已经通过并颁布了《三门峡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三门峡市森林公园管理条例》等许多地方性法规,森林资源林政管理、森林防火等工作不断加强。
记者:听到你谈的这些优势条件,很为你们高兴,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中,你们还存在哪些困难?
张建友:困难当然很大啊,我认为主要是下面几点:一是森林资源总量有待进一步增加,我市森林资源总体质量较低,区域发展较不平衡。全市有林地以纯林为主,混交林比例偏低,结构简单。森林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森林资源多集中西部的卢氏、灵宝。二是城区绿化有待于进一步提升,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展,城市框架的拉大,城市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等都出现了数量上、规模上的不足、管护成本过高等问题突出,已影响到城市绿地生态效能的充分发挥。三是产业富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如产业结构不合理,林业龙头企业发展水平不高,加工水平和档次低,品牌优势力不强等。四是资源管理和开发水平有待于强化,由于造林树种较为单一,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形势仍然较为严峻,有待于加强森林资源和病虫害监测,强化资源管护手段的信息化建设。
记者:克服困难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三门峡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方向、措施是什么?
张建友:我们三门峡人首先是建设理念明确,根据我市区域特色和自然特征,构筑“林在城中建,城在山水间”的生态城市格局。把三门峡建设成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生产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人文乐土和宜居家园。其次是我们的建设目标明确,通过实施城区绿色空间扩展工程、南山森林景观建设工程、黄河沿岸景观林建设工程、城市生态组团建设工程、乡村人居林建设工程、绿色通道建设工程、生态旅游建设工程、林业产业工程、森林湿地资源保育工程和森林资源安全工程等建设项目,全面推进三门峡森林城市建设。三是建设布局明确,以三门峡中心城区为核心,打造“一城二带三区四极多廊多点”的市域森林城市发展总体布局框架,通过这些明确的布局,使我市的城市森林建设取得明显的成效。四是建设工程明确,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将完成10项工程的建设。这10项工程是中心城区绿色空间建设工程、城郊绿色生态空间建设工程、县(市)城区绿化建设工程、村镇人居林建设工程、绿色廊道网络体系建设工程、森林旅游建设工程、林业产业工程、森林与湿地资源保育工程、矿区植被恢复与重建工程、森林资源安全工程。通过实施上述10项工程以后,三门峡一定会以“黄河水畔森林城,休闲宜居三门峡”的新面貌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并造福于子孙后代。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