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材料二中你可以看出商鞅还具有什么精神?(2分) (3)请写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图1:“立木取信”图2:商鞅舌战群臣材料一: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
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图1:“立木取信” 图2: 商鞅舌战群臣
材料一: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资治通鉴》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请回答:
(1)看图片1和材料一中“立木取信”的故事,说说商鞅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做?(2分)这对你在做人方面有什么启示?(2分)
(2)从材料二中你可以看出商鞅还具有什么精神?(2分)
(3)请写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6分)结合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谈谈群臣为何反对商鞅变法?(2分)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商鞅变法有何影响。(3分) 展开
图1:“立木取信” 图2: 商鞅舌战群臣
材料一: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资治通鉴》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请回答:
(1)看图片1和材料一中“立木取信”的故事,说说商鞅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做?(2分)这对你在做人方面有什么启示?(2分)
(2)从材料二中你可以看出商鞅还具有什么精神?(2分)
(3)请写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6分)结合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谈谈群臣为何反对商鞅变法?(2分)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商鞅变法有何影响。(3分) 展开
展开全部
商鞅精神:他为使国家及时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不畏艰辛和强权,敢于向落后的旧势力挑战的精神。
变法内容: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只有买卖。
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3.建立县制,由国军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义(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变法内容: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只有买卖。
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3.建立县制,由国军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义(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