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如何写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人们经常接触记叙文。干部汇报工作进展情况,民警讲述交通事故原委,医生介绍患者病历,应聘者提供自传,法官陈述案情,记者报道新闻,老干部回忆革命历史,新战士总结成长过程,诸如此类的活动,倘若形成文字,便是在写记叙文。反之,倘若接受别人传递的上述文字信息,便是在阅读记叙文了。
在中小学语文课本中,记叙文的比重始终占居首位。
“要完全地反映整个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内部的现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乃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第268页)因此,要准确地回答什么是记叙文的问题,就必须对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形式、文章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以及给文章分类的标准等一系列的问题,做一番全面的、科学的考察。
文章是一种精神产品,是生活中的各种客观现实反映到作者头脑中的产物。所谓文章的内容,指的就是作者所表现的客观事物和由客观事物引发的主观感受这样两个方面。文章中表现的客观事物,大体上有三种基本类型:(一)人、事、景、物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中的状态——静止的状态或运动的状态;(二)人、事、景、物可以凭惜感官感知的具体形象;(三)人、事、景、物中所包含的文化知识性因素。文章中表现的主观感受,大体上有两种基本类型:(一)作者对外界事物的内心体验;(二)作者对外界事物的见解和主张。这两个方面和五种基本类型,大致包括了所有文章的全部内容。
文章的形式,从总体上看,首先是文章所采用的表达方式。不同的内容,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文章的内容,既然可以区分为客观事物和主观感受两个方面,那么,与之相适应的表达方式也必然可以同样区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客观表达方式,用来表现客观事物,另一方面是主观表达方式,用来表现主观感受。客观表达方式有三种基本类型:(一)记叙,用来表现人、事、景、物的静止状态或运动状态;(二)描写,用来表现人、事、景、物的具体形象;(三)说明,用来表现人、事、景、物的文化知识性因素。主观表达方式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抒情,用来表现作者的内心体验;(二)议论,用来表现作者的见解或主张。
文章内容和表达方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总结归纳如下表:
在弄清了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之后,我们再来谈谈给文章进行分类的标准问题。
文章是反映客观事物和主观感受的精神产品。客观事物和主观感受的多样性,再加上文章写作目的、社会功能、刊出方式、篇幅长短等诸方面的差异,就使得文章系统犹如仲春时节的花圃,色彩斑斓、姿态万千。因此,要给众多的文章分类,很难指望应用一个标准、一次获得成功。事实上,给文章分类正如给生物分类一样,必须分层次地进行,在不同层次上,分别使用不同的标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文章系统中每个家族和每个家族中的绝大多数成员,都能各就各位,归属恰当。
目前,在各种文章学、写作学的著作中和广大教师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大家共同认为表达方式应该是对文章进行分类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基本的依据。但是,对于表达方式应该成为第一个层次的分娄标准还是应该成为第二个层次的分类标准,人们的看法并不一致。于是,这就导致产生了“广义记叙文”和“狭义记叙文”两个不同的概念。
一种主张认为,表达方式应该成为对所有文章进行第一次分类的标准,可以将全部文章区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几个大的门类。凡是以记叙文作为主要表达方式而写成的文章,都可以称为记叙文。这样,记叙文中既包括写真人真事的新闻、通讯、“三史”、传记等非文学体裁的文章,也包括小话、剧本等应用艺术虚构写成的叙事类文学作品。这就是所谓的“广义记叙文”。
另一种主张认为,首先应该将“文学’与“文章’加以区别,然后在“文章”的范围内以表达方式作为进行第二次分类的标准。这样,同样可以区分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几个大的门类。不过,按照这种主张划定的记叙文这一门类中,排除了应用艺术虚构写成的小说、剧本等叙事类文学作品,而只包含写真人真事的非文学作品了。这就是所谓的“狭义记叙文”。
这两种主张虽然各有其理论依据,但又都面临着无法自圆其说的难题。前者在“以记叙作为主要表达方式”这一点上求得了统一,却无法排除“真实”与“虚构”的对立。后者坚决排除了“真实”与“虚构”的对立,却又能难保持“非文学作品”的统一,因为相当大量的写“真人真事”的散文并不是“非文学作品”。
鉴于上述两种主张都存在无法自圆其说的矛盾,有人提出了一种在理论上并无特殊建树,但在实际上却可以行得通的主张。这就是把记叙文界定为“以记叙作为主要表达方式而写成的文章”(非文学作品)和反映真人真事的散文、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考虑到多数中学语文教师和相当一部分教学参考资料,都在事实上赞同这种主张,本书在为以下各章选取例文时,也将依照这一原则办理。
总之,通过探讨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形式、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给文章进行分类的标准等问题,我们已经对什么是记叙文的问题做出了回答,这就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写成的文章就是记叙文。上面涉及的界定记叙文内涵的三种见解虽然各有不同,但对于“以记叙作为主要表达方式写成的文章就是记叙文”这一个基本观点,大家的认识还是基本一致的。我们不妨就以这个基本一致的共同认识,做为研究记叙文的出发点。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记叙文固然以记叙作为主要表达方式,它还可以(甚至可以说是经常需要)同时应用其他表达方式。不过,使用其他表达方式写成的文字,无论数量多么大、质量多么高,它们在记叙文中却只能处于血肉或枝叶的地位,作为记叙文骨架、主干的表达方式依然是记叙。忽略了这一点,阅读记叙文时,就可能理不清文章的思路、脉络;写作记叙文时,就可能喧宾夺主、偏离主题.
【写作指导】
记叙文(Narration)是以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主的一种文体。它是写作训练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一般说来,它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即以人物为中心组织材料,围绕这个人物可以写一件事,也可写几件事;
二是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即以事件为中心组织材料,围绕中心事件可以写一个人,也可以写几个人;
三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
但应注意的是,在一篇记叙文中,写人、写景、写事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不能截然分开,但各有侧重。
【基本要求】
1. 交代清楚人物(who/whom)、时间(when)、地点(where)、事由(what)。
2. 按故事或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依次叙述。
3. 主题鲜明,内容清楚。
文章中的故事应有头有尾,要写出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结束的过程。确切地说,在记叙时要把与一件事物有关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等因素交代清楚,才能给人一种完整的认识和印象。
4. 层次分明,有条有理。
记叙时,要有开头,正文及结尾。有时涉及几个人或几件事,一件事往往牵涉到相关的次要事情;有时一件大事中还包括小事,这就要对记叙的事情做出分析,分清主线和副线,围绕主线安排副线。
5. 详略得当,主次适宜。
记叙事情时,要注意主题鲜明突出,清楚具体,内容感人深刻。写人时,要抓住典型事例、典型行动和表现。对中心事件和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地方,要详细叙述;次要的东西,就少写或不写。
【注意事项】
1. 仔细审题,确定主题。文章的目的、内容、结构层次以及语言的运用,都要围绕主题进行。
2. 根据情景提示和主题,安排文章的结构层次,用每段的首句即主题句来指明段落的中心思想。安排好关键的主题句,就会使中心更加突出,眉目清楚。
3. 要进行审题,根据内容需要,确定好句子的种类、句型结构和习惯表达。这样可以避免中国式的英语,提高语言的正确性。初写时,多模仿句型写简单句,循序渐进,逐步深化。
4.句子时态要在上下文中有相关性、连续性;要与表达内容一致。
5.写作前最好有个简明扼要的提纲,使自己的写作有章可循。审题后要先写出草稿,经过修改之后,再正式成文。
在中小学语文课本中,记叙文的比重始终占居首位。
“要完全地反映整个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内部的现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乃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第268页)因此,要准确地回答什么是记叙文的问题,就必须对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形式、文章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以及给文章分类的标准等一系列的问题,做一番全面的、科学的考察。
文章是一种精神产品,是生活中的各种客观现实反映到作者头脑中的产物。所谓文章的内容,指的就是作者所表现的客观事物和由客观事物引发的主观感受这样两个方面。文章中表现的客观事物,大体上有三种基本类型:(一)人、事、景、物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中的状态——静止的状态或运动的状态;(二)人、事、景、物可以凭惜感官感知的具体形象;(三)人、事、景、物中所包含的文化知识性因素。文章中表现的主观感受,大体上有两种基本类型:(一)作者对外界事物的内心体验;(二)作者对外界事物的见解和主张。这两个方面和五种基本类型,大致包括了所有文章的全部内容。
文章的形式,从总体上看,首先是文章所采用的表达方式。不同的内容,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文章的内容,既然可以区分为客观事物和主观感受两个方面,那么,与之相适应的表达方式也必然可以同样区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客观表达方式,用来表现客观事物,另一方面是主观表达方式,用来表现主观感受。客观表达方式有三种基本类型:(一)记叙,用来表现人、事、景、物的静止状态或运动状态;(二)描写,用来表现人、事、景、物的具体形象;(三)说明,用来表现人、事、景、物的文化知识性因素。主观表达方式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抒情,用来表现作者的内心体验;(二)议论,用来表现作者的见解或主张。
文章内容和表达方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总结归纳如下表:
在弄清了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之后,我们再来谈谈给文章进行分类的标准问题。
文章是反映客观事物和主观感受的精神产品。客观事物和主观感受的多样性,再加上文章写作目的、社会功能、刊出方式、篇幅长短等诸方面的差异,就使得文章系统犹如仲春时节的花圃,色彩斑斓、姿态万千。因此,要给众多的文章分类,很难指望应用一个标准、一次获得成功。事实上,给文章分类正如给生物分类一样,必须分层次地进行,在不同层次上,分别使用不同的标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文章系统中每个家族和每个家族中的绝大多数成员,都能各就各位,归属恰当。
目前,在各种文章学、写作学的著作中和广大教师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大家共同认为表达方式应该是对文章进行分类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基本的依据。但是,对于表达方式应该成为第一个层次的分娄标准还是应该成为第二个层次的分类标准,人们的看法并不一致。于是,这就导致产生了“广义记叙文”和“狭义记叙文”两个不同的概念。
一种主张认为,表达方式应该成为对所有文章进行第一次分类的标准,可以将全部文章区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几个大的门类。凡是以记叙文作为主要表达方式而写成的文章,都可以称为记叙文。这样,记叙文中既包括写真人真事的新闻、通讯、“三史”、传记等非文学体裁的文章,也包括小话、剧本等应用艺术虚构写成的叙事类文学作品。这就是所谓的“广义记叙文”。
另一种主张认为,首先应该将“文学’与“文章’加以区别,然后在“文章”的范围内以表达方式作为进行第二次分类的标准。这样,同样可以区分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几个大的门类。不过,按照这种主张划定的记叙文这一门类中,排除了应用艺术虚构写成的小说、剧本等叙事类文学作品,而只包含写真人真事的非文学作品了。这就是所谓的“狭义记叙文”。
这两种主张虽然各有其理论依据,但又都面临着无法自圆其说的难题。前者在“以记叙作为主要表达方式”这一点上求得了统一,却无法排除“真实”与“虚构”的对立。后者坚决排除了“真实”与“虚构”的对立,却又能难保持“非文学作品”的统一,因为相当大量的写“真人真事”的散文并不是“非文学作品”。
鉴于上述两种主张都存在无法自圆其说的矛盾,有人提出了一种在理论上并无特殊建树,但在实际上却可以行得通的主张。这就是把记叙文界定为“以记叙作为主要表达方式而写成的文章”(非文学作品)和反映真人真事的散文、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考虑到多数中学语文教师和相当一部分教学参考资料,都在事实上赞同这种主张,本书在为以下各章选取例文时,也将依照这一原则办理。
总之,通过探讨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形式、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给文章进行分类的标准等问题,我们已经对什么是记叙文的问题做出了回答,这就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写成的文章就是记叙文。上面涉及的界定记叙文内涵的三种见解虽然各有不同,但对于“以记叙作为主要表达方式写成的文章就是记叙文”这一个基本观点,大家的认识还是基本一致的。我们不妨就以这个基本一致的共同认识,做为研究记叙文的出发点。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记叙文固然以记叙作为主要表达方式,它还可以(甚至可以说是经常需要)同时应用其他表达方式。不过,使用其他表达方式写成的文字,无论数量多么大、质量多么高,它们在记叙文中却只能处于血肉或枝叶的地位,作为记叙文骨架、主干的表达方式依然是记叙。忽略了这一点,阅读记叙文时,就可能理不清文章的思路、脉络;写作记叙文时,就可能喧宾夺主、偏离主题.
【写作指导】
记叙文(Narration)是以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主的一种文体。它是写作训练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一般说来,它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即以人物为中心组织材料,围绕这个人物可以写一件事,也可写几件事;
二是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即以事件为中心组织材料,围绕中心事件可以写一个人,也可以写几个人;
三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
但应注意的是,在一篇记叙文中,写人、写景、写事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不能截然分开,但各有侧重。
【基本要求】
1. 交代清楚人物(who/whom)、时间(when)、地点(where)、事由(what)。
2. 按故事或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依次叙述。
3. 主题鲜明,内容清楚。
文章中的故事应有头有尾,要写出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结束的过程。确切地说,在记叙时要把与一件事物有关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等因素交代清楚,才能给人一种完整的认识和印象。
4. 层次分明,有条有理。
记叙时,要有开头,正文及结尾。有时涉及几个人或几件事,一件事往往牵涉到相关的次要事情;有时一件大事中还包括小事,这就要对记叙的事情做出分析,分清主线和副线,围绕主线安排副线。
5. 详略得当,主次适宜。
记叙事情时,要注意主题鲜明突出,清楚具体,内容感人深刻。写人时,要抓住典型事例、典型行动和表现。对中心事件和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地方,要详细叙述;次要的东西,就少写或不写。
【注意事项】
1. 仔细审题,确定主题。文章的目的、内容、结构层次以及语言的运用,都要围绕主题进行。
2. 根据情景提示和主题,安排文章的结构层次,用每段的首句即主题句来指明段落的中心思想。安排好关键的主题句,就会使中心更加突出,眉目清楚。
3. 要进行审题,根据内容需要,确定好句子的种类、句型结构和习惯表达。这样可以避免中国式的英语,提高语言的正确性。初写时,多模仿句型写简单句,循序渐进,逐步深化。
4.句子时态要在上下文中有相关性、连续性;要与表达内容一致。
5.写作前最好有个简明扼要的提纲,使自己的写作有章可循。审题后要先写出草稿,经过修改之后,再正式成文。
展开全部
记叙文的结构
一、记叙文的一般结构
文章结构指的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主要包括开头和结尾、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等等。它们在体现文章结构的总体设计中,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一)记叙文的开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篇文章的开头是很重要的。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记叙文常见的开头方法:
(1)交代事件基本要素的叙述法
《挥手之间》的开头,交代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
日清早,从青凉山望下去,见有不少人顺着山上大路朝东门外飞机场走去。"
(2)开门见山、揭示主题的点题法
《背影》一文的开头写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就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样的开头简洁明快,直截了当,读了开头,能立刻抓住文章的中心。
(3)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描写法
《驿路梨花》的开头描写了自然环境:"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春色中。"渲染了哀牢山中深远迷茫的气氛,对后文写边疆军民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起了反面衬托的作用。
《多收了三五斗》描写的是社会环境:"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船里满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齐着船舷的菜叶和垃圾被白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的,填没了这只船和那只船的空隙。"这段描写给人留下的印象是船多、米多,暗示了丰收的年景。而这种丰收景象与后文农民的遭遇与失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主题。
(4)引人入胜的悬念法。
就是从事件过程或人物经历中截取最关键,最紧张、最能吸引读者的一个情节做为文章的开头,然后再依次记叙事件发生发展或人物行为经历的始末。
(5)有关名言、警句、诗歌的引用法
名言开路,就是开头先引用名言、格言或警句,用以揭示文章的主题,然后再以所引用的名言、格言、警句为中心,组织材料,展开记叙。
例如,《琐忆》一文的开头是: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子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
这里引用的诗句,就是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尽管文章中所记叙的都是琐细的事情,但所有的事情又能以小见大,体现诗句中的精神。
(6)表达写作目的的动机交代法
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记述了各界人士悼念鲁迅的隆重场面,表达了人们对鲁迅的崇敬与怀念。文章的开头即交代了写作的动机,奠定了文章悲痛与激动的感情基调:"朋友,你要我告诉你一些关于那个老人的最后的事情。我现在不想说什么话,实在我也不能够说什么。我只给你写下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我永远不能忘却的事情。"交代了写作目的的开头,多见于运用倒叙的方法、回忆往事的文章。
(7)首段设问法首段设问,就是在开头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再针对问题,逐步展开记叙。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开头三段构成一个层次,用来提出"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问题,从而引出下文的记叙。运用这种技法,要注意提出的问题必须紧扣文章的题材或主题,否则,下文的记叙就无所依托了。
文章开头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不过提示了其中常见的几种。在写作当中,有时并不能单一地使用某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兼而有之。究竟使用什么方法开头,要从文章的整体构思出发考虑,要从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通篇安排整体设计,选择最恰当的开头方法。
一、记叙文的一般结构
文章结构指的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主要包括开头和结尾、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等等。它们在体现文章结构的总体设计中,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一)记叙文的开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篇文章的开头是很重要的。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记叙文常见的开头方法:
(1)交代事件基本要素的叙述法
《挥手之间》的开头,交代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
日清早,从青凉山望下去,见有不少人顺着山上大路朝东门外飞机场走去。"
(2)开门见山、揭示主题的点题法
《背影》一文的开头写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就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样的开头简洁明快,直截了当,读了开头,能立刻抓住文章的中心。
(3)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描写法
《驿路梨花》的开头描写了自然环境:"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春色中。"渲染了哀牢山中深远迷茫的气氛,对后文写边疆军民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起了反面衬托的作用。
《多收了三五斗》描写的是社会环境:"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船里满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齐着船舷的菜叶和垃圾被白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的,填没了这只船和那只船的空隙。"这段描写给人留下的印象是船多、米多,暗示了丰收的年景。而这种丰收景象与后文农民的遭遇与失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主题。
(4)引人入胜的悬念法。
就是从事件过程或人物经历中截取最关键,最紧张、最能吸引读者的一个情节做为文章的开头,然后再依次记叙事件发生发展或人物行为经历的始末。
(5)有关名言、警句、诗歌的引用法
名言开路,就是开头先引用名言、格言或警句,用以揭示文章的主题,然后再以所引用的名言、格言、警句为中心,组织材料,展开记叙。
例如,《琐忆》一文的开头是: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子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
这里引用的诗句,就是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尽管文章中所记叙的都是琐细的事情,但所有的事情又能以小见大,体现诗句中的精神。
(6)表达写作目的的动机交代法
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记述了各界人士悼念鲁迅的隆重场面,表达了人们对鲁迅的崇敬与怀念。文章的开头即交代了写作的动机,奠定了文章悲痛与激动的感情基调:"朋友,你要我告诉你一些关于那个老人的最后的事情。我现在不想说什么话,实在我也不能够说什么。我只给你写下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我永远不能忘却的事情。"交代了写作目的的开头,多见于运用倒叙的方法、回忆往事的文章。
(7)首段设问法首段设问,就是在开头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再针对问题,逐步展开记叙。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开头三段构成一个层次,用来提出"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问题,从而引出下文的记叙。运用这种技法,要注意提出的问题必须紧扣文章的题材或主题,否则,下文的记叙就无所依托了。
文章开头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不过提示了其中常见的几种。在写作当中,有时并不能单一地使用某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兼而有之。究竟使用什么方法开头,要从文章的整体构思出发考虑,要从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通篇安排整体设计,选择最恰当的开头方法。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