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那些爱国科学家的故事?

要科学家的故事,不要废话!故事简短,悬赏高!... 要科学家的故事,不要废话!故事简短,悬赏高! 展开
 我来答
帐号已注销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6-12-01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7万
采纳率:63%
帮助的人:1.5亿
展开全部
  苏步青

  贫贱难移赤子恋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早年留学日本,1931年获得博士学位。日本不少名牌大学以高薪聘请他,但他想到出国留学是为了祖国掌握科学,就一一辞谢,毅然回国。回国后,他在浙江大学执教,竟一连四个月领不到工资,穷得连饭都难吃饱,而当时日本的帝国大学还答应他保留半年的工资。贫贱难移爱国心,苏步青毫无再去日本之意。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大学又打电报,请他前去任教。出于民族大义,他一口回绝道:“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国。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

  钱三强
  威武不屈壮士心

  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早年在法国研究原子理论。1948年,他提出回国,导师和同事都再三劝说,挽留。国民政府驻华大使,恶狠狠地威协说:“看他能上得大陆的岸,那才怪呢!”这意思很清楚:如果钱三强坚持要回祖国,国民党特务就会在半路上暗下毒手。钱三强不顾个人安危,置生死于度外,果断而机智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为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钱伟长
  钱伟长的两次“NO”
  1939年7月,钱伟长在昆明考取公费留英,当时由于英德宣战,改去加拿大。1940年1月钱伟长手续办齐后登上英轮,发现护照上竟有日本领事馆的签字,因当时日本正发动侵华战争,而船经神户港,没有日本领事馆的签字会有麻烦。“NO,我们不去了!”钱伟长等留学生一起20几本护照扔给了那人英国人。半年后,他们重办护照再登程。
  1943年钱伟长获多伦多大学博士,旋去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喷气推进研究所任工程师,不仅又当上了领导600多人的“洋官”。抗战胜利后,他甘愿放弃优厚的待遇回国,他拖家带口在北平的几所大学兼课勉强糊口。1947年美国的那个研究所又邀请他去,表格上有一句话:“一旦美中宣战,本人绝对效忠美国。”他当即写下了大的“NO”。

  李四光

  “我要回国,不要美金”
  1948年,李四光接受国际地质学会的邀请来到英国,发表了《新华夏海的诞生,轰动了欧州。一天清晨,李四光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12月2日沈阳解放,……”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多年的梦想就要成真了,新中国就诞生了!在剑桥大学中国留学生举行的年会上,他激动地说:“我虽然60岁了,身体一直不好,但我一定要回到祖国去,把自己的余生贡献给新中国!”但是此举触怒了国民党当局。国民党驻英国大使馆秘书找到李四光,掏出了一张五千美金的支票,说:“你向世界发表个公开声明,否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又威胁说:“你如果不肯,我将采取必要措施,将你扣留在国外》。”李四光听罢气愤至极,当即严厉斥责,:“我归国之心能用金钱收买吗?我要回国,不要美金!”经历了千辛万苦,李四光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实现了他为中国效力的愿望。

  钱学森

  “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
  远在1950年,被外国人称为“能抵五个师”的钱学森博士,已是美国大学的终身教授和实验中心主任。他配备有世界第一流搞科研的技术设备,享有非常优裕的生活条件。如果从追求个人的科研成果来说,那真是“得天独厚”。但他毅然冲破美国的种阻挠,回到祖国,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创造中国人的火箭、导弹事业。有人问他为什么归心似箭,他说:“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有人问他中国既无人才又无设备,搞火箭导弹能行吗?他回答是:“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钱学森的誓言实现了,中国卫星上天了,洲际导弹可以同外国“比武”了

  酆云鹤

  麻类纤维专家酆云鹤不卖专利
  我国著名麻类纤维专家酆云鹤,8岁时就给人家当佣人,16岁时懂得一些救国道理,便立志学习救国本领。她以惊人的毅力,3年学完了6年的小学课程,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济南女子初师和北京女子高师。学习期间她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大学二年级时,她又考取了官费留学,到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学习化学工程,并获得了这所大学第一个她化学博士学位。回国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决心到德国学习爆炸学,希望学习用草类纤维造廉价炸药技术,以打击侵略者。仅仅用了两年时间,他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用草类纤维制造出人造丝的发明家。莱比锡大学闻讯后立即提出以高职称换取她的论文,日本资本家也提出用高价和总工程师的条件换取她的发明专利。酆云鹤说:“不卖,我要留给我的祖国。”
喜欢小薇
2011-03-20 · TA获得超过471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62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18万
展开全部
钱学森(1911.12.11~今)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浙江杭州人,生于上海,汉族,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今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前身的一部分),1934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大学学习。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并从事火箭研究。
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当时一位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因此钱学森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
1955年10月冲破种种阻力回国后,在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等职。现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等职业。
钱学森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钱学森曾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技协会主席。1991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早年在法国研究原子理论。1948年,他提出回国,导师和同事都再三挽留。国民党特务更是威协他如果坚持要回祖国,就会在半路上暗下毒手。钱三强不顾个人安危,置生死于度外,果断而机智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为我国原子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60年代,我国的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使全国人民为之振奋,使敌视中国的人震惊,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力和国际地位。为研制两弹立下不朽功勋的科学家邓稼先是一位为国舍己的人。
邓稼先,21岁便在学生运动中担任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26岁在美国成为“娃娃博士”;取得学位后第九天便毅然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
1958年,国家下达了研制原子弹的命令。这是一项绝对保密的工作。年轻的邓稼先被选为主要研制者之一。他深感自己责任重大,说:“为了完成这项任务,死了也值得。”
从此,他开始了秘密的研制工作,人们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一切出头露面的事都没有他参加,连他的妻子和亲人也不知道他在哪里工作,在做什么。他也只能把对亲人的感情埋在心里,过着长期的独身生活。和他同时代的同学,有许多成了有成就有名气的科学家、活动家,他的名字却没多少人知道。后来,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人们仍然不知道邓稼先就是两弹的元勋。有一次,他的好友、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回国探亲,点名要见他。两个人会面后,杨振宁问他在哪里工作,又问起爆炸原子弹的事。他只能回答是在京外单位工作,丝毫没讲自己正是造原子弹的。
邓稼先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10年的单身汉生活,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他虽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发的险要时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员身边,既加强了管理,又给作业者以极大的鼓励。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
长期艰苦工作损害了邓稼先的身体。1986年,他患癌症病逝。一直到报上发布了他去世的消息,全国人民才知道邓稼先这个名字。他不图个人的名和利,舍弃了个人的幸福,几十年默默无闻地为国家大业奋斗,却从不后悔。临终前,他欣慰地说:“我可以瞑目了。” 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党和国家授予他的“五一”劳动奖章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却永远闪耀着光芒。只要这世界上还有中国人,就会有人记得岳飞文天祥,就会有人记得――邓稼先!

“同学们,听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四万万五千万的父老兄弟在向我们召唤,五千年的光辉在向我们召唤!”“回去吧!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我们还犹豫什么?彷徨什么?我们该马上回去了。”
这段话,摘自著名科学家朱光亚55年前的一封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公开信。这封信,发表在纽约《留美学生通讯》第三卷第八期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读着这样一封激情澎湃的信,我们似乎依然能听到一个年轻科学家怦怦跳动的心音,感受到他火一样的爱国激情,感受到新中国的诞生当时在海外莘莘学子中间产生的巨大反响,感受到朱光亚及其他青年科学家们“漫卷诗书喜欲狂”的自豪和喜悦。1950年的朱光亚,是个年仅26岁的青年科学家,共和国的召唤,让他激情难抑,他拒绝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物质生活待遇,拒绝了美国经济合作总署(ECA)的救济金,毅然告别女友取道香港回国。回国前夕,他与51名留美同学联名发出了这封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公开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xyh200812386
2018-03-27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143
引用樊广中的回答:
  苏步青

  贫贱难移赤子恋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早年留学日本,1931年获得博士学位。日本不少名牌大学以高薪聘请他,但他想到出国留学是为了祖国掌握科学,就一一辞谢,毅然回国。回国后,他在浙江大学执教,竟一连四个月领不到工资,穷得连饭都难吃饱,而当时日本的帝国大学还答应他保留半年的工资。贫贱难移爱国心,苏步青毫无再去日本之意。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大学又打电报,请他前去任教。出于民族大义,他一口回绝道:“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国。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

  钱三强
  威武不屈壮士心

  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早年在法国研究原子理论。1948年,他提出回国,导师和同事都再三劝说,挽留。国民政府驻华大使,恶狠狠地威协说:“看他能上得大陆的岸,那才怪呢!”这意思很清楚:如果钱三强坚持要回祖国,国民党特务就会在半路上暗下毒手。钱三强不顾个人安危,置生死于度外,果断而机智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为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钱伟长
  钱伟长的两次“NO”
  1939年7月,钱伟长在昆明考取公费留英,当时由于英德宣战,改去加拿大。1940年1月钱伟长手续办齐后登上英轮,发现护照上竟有日本领事馆的签字,因当时日本正发动侵华战争,而船经神户港,没有日本领事馆的签字会有麻烦。“NO,我们不去了!”钱伟长等留学生一起20几本护照扔给了那人英国人。半年后,他们重办护照再登程。
  1943年钱伟长获多伦多大学博士,旋去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喷气推进研究所任工程师,不仅又当上了领导600多人的“洋官”。抗战胜利后,他甘愿放弃优厚的待遇回国,他拖家带口在北平的几所大学兼课勉强糊口。1947年美国的那个研究所又邀请他去,表格上有一句话:“一旦美中宣战,本人绝对效忠美国。”他当即写下了大的“NO”。

  李四光

  “我要回国,不要美金”
  1948年,李四光接受国际地质学会的邀请来到英国,发表了《新华夏海的诞生,轰动了欧州。一天清晨,李四光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12月2日沈阳解放,……”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多年的梦想就要成真了,新中国就诞生了!在剑桥大学中国留学生举行的年会上,他激动地说:“我虽然60岁了,身体一直不好,但我一定要回到祖国去,把自己的余生贡献给新中国!”但是此举触怒了国民党当局。国民党驻英国大使馆秘书找到李四光,掏出了一张五千美金的支票,说:“你向世界发表个公开声明,否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又威胁说:“你如果不肯,我将采取必要措施,将你扣留在国外》。”李四光听罢气愤至极,当即严厉斥责,:“我归国之心能用金钱收买吗?我要回国,不要美金!”经历了千辛万苦,李四光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实现了他为中国效力的愿望。

  钱学森

  “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
  远在1950年,被外国人称为“能抵五个师”的钱学森博士,已是美国大学的终身教授和实验中心主任。他配备有世界第一流搞科研的技术设备,享有非常优裕的生活条件。如果从追求个人的科研成果来说,那真是“得天独厚”。但他毅然冲破美国的种阻挠,回到祖国,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创造中国人的火箭、导弹事业。有人问他为什么归心似箭,他说:“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有人问他中国既无人才又无设备,搞火箭导弹能行吗?他回答是:“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钱学森的誓言实现了,中国卫星上天了,洲际导弹可以同外国“比武”了

  酆云鹤

  麻类纤维专家酆云鹤不卖专利
  我国著名麻类纤维专家酆云鹤,8岁时就给人家当佣人,16岁时懂得一些救国道理,便立志学习救国本领。她以惊人的毅力,3年学完了6年的小学课程,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济南女子初师和北京女子高师。学习期间她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大学二年级时,她又考取了官费留学,到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学习化学工程,并获得了这所大学第一个她化学博士学位。回国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决心到德国学习爆炸学,希望学习用草类纤维造廉价炸药技术,以打击侵略者。仅仅用了两年时间,他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用草类纤维制造出人造丝的发明家。莱比锡大学闻讯后立即提出以高职称换取她的论文,日本资本家也提出用高价和总工程师的条件换取她的发明专利。酆云鹤说:“不卖,我要留给我的祖国。”
展开全部
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SanPDF
2019-09-29 · TA获得超过188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8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6.3万
展开全部
李四光爱国故事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早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苦读六年,取得了地质学硕士学位。他的老师鲍尔敦教授劝他留下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后再回国。

李四光谢绝了老师的好意,他回答说:不,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尽快贡献给我的祖国。”1920年回国工作,直到年抗日战争爆发为止。后来,一度出国,在国外仍坚持地质学的研究工作。

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毅然从英国回国,作为新中国的地质部长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卓越功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2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