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奋是生物机体的一种状态转变的过程。任何一种刺激(声、光、电、机械和冷热等)只要达到一定强度都会引起相应一些兴奋性高的细胞兴奋,并伴有细胞膜电位变化,但是此时邻近未受刺激的部位,膜外仍是正电,膜内仍是负电,在细胞表面,兴奋部位与静息部位之间出现电位差,产生了由未兴奋部位的正电荷向兴奋部位的负电荷的电流。
兴奋的表现:全身跃跃欲试,处于随时战斗的状态:全身的器官活跃、敏感 ,眼见细小,耳听细微,脑转急速,情绪高昂,躯体敏捷……
扩展资料
兴奋是生物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所产生反应,这反应会以信号的方式在神经系统内传递。兴奋是最奇妙的感觉之一。兴奋才能打造精品、创造成绩,减少错误。
兴奋的负面问题:有人为了出成绩而使用兴奋剂,是不正当竞争而且损伤身体,故不可取;兴奋之后必然抑制,故应该该兴奋时兴奋,该抑制时抑制,张弛适度;兴奋时应该清醒、冷静,避免冲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兴奋 (心理学名词)
在细胞表面,兴奋部位与静息部位之间出现电位差,产生了由未兴奋部位的正电荷向兴奋部位的负电荷的电流;膜内则产生相反方向的电流,构成了一个电流的回路。这种作用反复进行下去,就使兴奋从一处传到另一处。
人类所有的感觉都是通过神经元和其之间的神经递质来完成的。静息状态下,神经元细胞膜对钾离子有较大的通透性,而对钠离子的通透性较差,所以致使膜内略带负电。当然,任何静止都是相对的运动。当神经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迅速变化,带正电的钠离子会进入里面,这样,就变成了内高于外。
扩展资料
静息时细胞膜只对K+有通透性,由于细胞内K+浓度高而向细胞外扩散,使膜的内、外两侧出现电位差,即细胞内较负,细胞外较正。当K+外流造成的电位差或电场力达到某一数值时,细胞内外的浓度差所造成的K+净外流便停止,于是膜两侧电位差将不再增加而达到平衡。
按伯恩斯坦设想,细胞的静息电位就等于K+的平衡电位。伯恩斯坦假定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细胞膜暂时“破裂”,所有离子都能通过,因此,膜两侧的电位差暂时消失。兴奋过后,膜又恢复到仅对K+离子通透,膜电位也跟着回复到原先的静息值。
所以在兴奋过程中细胞外可记录到一个负电位变化波。但在当时,人们还不可能对细胞的跨膜电位进行直接测量,细胞内K+浓度也是一个未知数。
神经纤维的传导早在1791年,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发现兴奋传导实际上是一种生物电现象。
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科学家发现乌贼的巨大神经纤维是实验的理想材料,
它粗大的轴突直径可达1毫米,使测量电位差的微电极易于插入,为开展实验提供了方便。实验方法: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图示取两个微电极,一个插入神经纤维内,一个接到神经纤维膜表面,用微伏计测出膜内外的电位差,即电势差。结果显示: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
为什么会出现电位差呢?
很早人们就发现神经纤维膜内外存在着离子浓度的差异。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Na+离子和K+离子的浓度差:膜内的K+离子浓度远高于膜外,Na+离子浓度则相反。在细胞未受刺激时,也就是静息状态时,膜内的K+离子很容易通过载体通道蛋白顺着浓度梯度大量转运到膜外,从而形成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膜上的Na+离子载体通道蛋白被激活,Na+离子通透性增强,大量Na+离子内流,使膜两侧电位差倒转,即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则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具体分析兴奋传导的过程并分步演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画。
静息时,膜内和膜外的电位处于何种状态?
分析:静息时,由于K+离子外流膜内电位为负,膜外电位为正。
受刺激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分析并回答:由于Na+离子内流,兴奋部位膜内外迅速发生了一次电位变化
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则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邻近未兴奋部位仍然维持原来的外“正”内“负”,那么,兴奋部位与原来
未兴奋部位之间将会出现怎样变化?
引导:试着用物理课上电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个问题,并就膜外和膜内情况分
别说明。在神经纤维膜外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了电位差,于是就有了电荷的移动,在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之间也形成了电位差,也有电荷的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电流方向如何呢?学生: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在膜内则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从而形成了局部电流回路。
引导学生观察相邻的未兴奋部位: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邻的未兴奋部位发
生上述同样的电位变化,又产生局部电流,如此依次进行下去,兴奋不断向前传导,而已经兴奋部位又不断依次恢复原静息电位。兴奋就按照这样的方式沿着神经纤维迅速向前传导。
完整演示动画并让学生归纳和复述:
兴奋传导过程:刺激→膜电位变化→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实质: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
我们分析了当兴奋从树突经胞体传向轴突时的传导方向,如果在一条离体神
经纤维中段施加一适宜刺激,传导方向又是怎样呢?
从物理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兴奋部位与两侧未兴奋部位都存在电位差,所
以刺激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结论:传递特点——双向性。兴奋传导受机械压力,冷冻,电流,化学药物等因素的影响而受到干扰或阻断。
2.兴奋的传递
当兴奋传导到神经纤维的末梢时,又是怎样到达下一个神经元呢?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突触是指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
元相接触的部位。(演示动画)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成杯状和球状,叫做突触小体。这些突触小体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突触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即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出后膜是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和树突膜;突触间隙是突触前膜和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突触小体内靠近前膜处含有大量的突触小泡,泡内含有高浓度的化学物质——递质,例如乙酰胆碱。递质有兴奋性的也有抑制性的。
将动画还原到较为宏观的两个神经元之间去观察突触。
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蛋白接受递质的化学刺激,引起突触后膜的膜电位改变。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而传递给了另一个神经元。突触后膜的受体对递质有高度的选择性。
学生再次观察动画模拟过程,复述,概括。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兴奋→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由于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就是说: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这种单向传递使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能有规律地进行。
如果是分无髓纤维神经上的和有髓纤维神经上的兴奋传导呢?
传导分为神经纤维传导是双向的 和 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