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保的资料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1.关于环保的资料
环保是现代生活中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基础做起.
首先,要大量宣传,提高人们的觉悟与认识,加强环保意识.
其次,要进行废物回收利用,减少对森林树木的砍伐.还要加强对
的处理,少使用
.
最后,要对清洁方面作改进.使市容更整洁.
为了地球的明天,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要好好地保护环境.于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实行
袋装化.这样不仅能减少
的工作量,还能更好地起到
,减少污染,节约资源.
买菜时,少用塑料袋,尽量用竹篮子.
用笔尽量用可换芯的,减少
外壳的浪费与垃圾量.
外出吃饭尽量不用一次性
.
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 垃圾过剩与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下)海浴室中的科学
从喝
想起
时下,
正成为一种潮流.尽管媒介不只一次地介绍过
的种种弊端,但"
"族仍然日益扩大.
饮用水不单单指
,还包括矿泉水,
甚至太空水等等. 而我们喝着长大的自来水则成了相对的"非饮用水". 我们并不排除目前饮用水风靡,炒作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它反映了当前
的严重已经到了难以下口的程度.
有报道说:"据报道979年对全国798座城镇的调查, 全国日污水
为国为民258万吨, 其中
占用819,
占据199. 1989年对全国代表大会854个城镇进行调查,每天的
达365.3亿吨.其中
达成协议5.5亿吨. 这些废水绝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污染了江河湖海.
此外, 更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每个
面前.上海的
江,50年代中期(1958年)之前是一条水质清澈,鱼虾成群的河道,1962年水质开始受到污染, 1963年开始出现为期22天的黑臭期,1988年上升到场29天,占全年约2/3, 水质不合格江段占64.5km,占全长113.5km的56.99%.
的危害是不是
的.
,水质恶化对人体健康和人类生活,生产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洁净的人能给人们带来葱茏花木,
,恬静舒适,美丽如画的优美环境,给人们带来宁静,愉悦和和平.但是今天污染了的水给人们带来的是痛苦,恐怖和灾难.为了使生活更美好,让秀丽的山水永驻人间,让清水长流不断,人们已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防止
的重要性.
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 垃圾过剩与
从喝
想起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浴室中的科学
2.2005年,一场“环保风暴”在
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
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环境恶化
中国的
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
。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目前,中国的
土地已达267.4万多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
威胁,而且
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
七大
系中,完全没有
的水质已超过40%。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姚江、
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
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
中国平均1万元的
,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还有大量的
。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
全国1/3的
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
侵蚀。经济发达的浙江省,
已达到100%。
发生的频率,上海达11%,江苏大概为12%。
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
、
、绍兴、
、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90%。
在中国,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硫
为1200万~1400万吨。而2003年,全国二氧化硫排
就达到2158.7万吨,比2002年增长12%,其中工业排
增加了14.7%。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
,全国仅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将达2100万吨以上,全部排
将超过大气
1倍以上,这对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将是一场严重灾难。
1月27日,瑞士
上有人预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中国。
治理污染陷于两难有一种说法,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控制好环境,在环保方面的投入须达到GDP的1.5%以上。但这是在环境保护本来就非常良好的情况下,在中国,根据上海的经验,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环境,环保投入须占到GDP的3%以上。而在过去20年里,中国每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最近几年也只有1%多一点。环保是一种“奢侈性消费”,投入大,对GDP贡献小,因此,一些本应用于环保方面的
,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国在环境问题上进退两难:再不治理,未来无法保障;真要治理,则需大规模投入,眼前的经济又难以承受。
有人算过,云南
周边的企业在过去20年间,总共只创造了几十亿元产值,但要初步恢复
水质,至少得花几百亿元,这是全云南省一年的
。
的小
,20年累计产值不过500亿元。但要治理其带来的污染,即使是干流达到起码的灌溉用水标准也需要投入3000亿元。要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的三类水质,不仅花费是个可怕的数字,时间也至少需要100年。
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就微观角度说,在过去20年里,国内制造业在无法依靠技术进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只能朝两个方面挖潜:一是工资,二是环保。最简单的事,例如水泥生产,要达到起码的环保要求,每吨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
的5%。
每年排放的废水超过10亿立方米,如要处理,则每吨需花费1.2~1.8元。提高生产成本5%。而绝大多数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么高的
。因此只能在环保问题上打游击:或是不建任何
设施:或是建立以后就当摆设,白天把污水放到处理池里,晚上没人时就排放到河里,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大笔成本。在市场的无序化竞争中,这5%的成本。往往就决定了企业的盈与亏、
。
而中国在环保执法上的两高一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也助长了这种倾向。通常的情况是,环保部门为取证一件违法偷排事件,需耗费50万元,而最终落到违法企业头上的罚款,则只有区区5万元,包括正在劲刮的所谓“环保风暴”。
一些投资数十亿元的特大电站项目,违反
擅自开工建设,最后的罚款也不过20万元。区区20万元罚款,对于一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来说,简直是
。这样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谈何震慑力?因此《环保法》历来被人称为“豆腐法”。
一场环保风暴将涉及数十万家企业,由此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大批企业的破产倒闭,大量人员失业,企业成本大幅提高,国内
迅速地突破两位数。因此,无论是宏观成本,还是微观成本,实际上都无法承受。
四个因素阻碍环境治理对环保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总结出了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到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炼、小
、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项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现蔓延的趋势。
其次,部分
在
中,片面强调简化审批,限期办理相关手续。而不管项目是否会存在污染情况,只要来投资就批准,个别地方在
环境影响审批中存在“
意志”、“先上车,后买票”等违法现象。
再次,环评质量亟待提高。有些环评单位不坚持科学评价,不敢以客观的事实和科学的数据说话,评价结论含糊,
,将项目的环境可行性与否的结论推给审批部门,甚至极个别的环评单位
,编造、伪造数据,或者隐瞒事实,严重影响
的落实,使环境影响评价流于形式,丧失了第三方咨询机构起码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最后,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工作开展不足。我国目前的
是政府主导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去监管数量庞大的
,显然力不从心。
其实,环评法遇到的阻力更有背后的
在驱使。
掀起真正的“环保风暴”
中国是一个在环境上回旋余地极小的大国,又是一个在全球资源、市场基本被瓜分完毕后崛起的一个后起国家。中国没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国家那样,等到环境恶劣到极点后再来治理。
但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别人走过的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国不可避免的也会走一遭。
世界各国的历史已经表明,在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会有一个环境污染随
同步高速增长的时期,尤其是重化
:但当GDP增长到一定程度,随着
高级化,以及居民环境支付意愿的增强。污染水平在到达转折点后就会随着GDP的增长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
之下,此即所谓
,当年日本的发展过程就是这一规律。
毫无疑问,中国没有可能跨越这样一个重化
。因为中国的人口太多,国家太大,无法像芬兰那样,在本国制造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借助于全球化分工,直接进入高科技时代。
上世纪90年代末,笔者曾回过
老家,小时候那种清清河水,坐着船就可到达四乡八镇的情景已一去不复返了。而令笔者吃惊的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竟然是最普通的
。在中国,即使不发展工业,由人口增长带来的污染物,也足以使环境恶化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是治理这样的污染,也需要大笔投资,需要有经济基础。
中国在治理污染问题上,
,需要依法办事,制止恶性环保事件的发生,延缓环境恶化的速度。
3.我们应该持一种怎样的环保观
我们应该持一种怎样的生态环保观和资源开发观?环保和资源开发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体吗?我看不是。因为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因此科学的生态环保和资源开发是能够做到
的。
我相信所有关注环境问题的人都怀着一颗为了我们的子孙万代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的赤诚之心。我们也不应怀疑那些为了让贫困地区的人尽早脱贫致富而去开发利用
的人,他们同样也有着一颗保证和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生存的
。只不过极力主
护的人考虑的是整个人类长远的生存问题,而积极主张开发的人要解决的却是当前局部地区人民的生存问题。我们有理由剥夺局部地区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权吗?
,在各环保组织的宣传努力下,广大公民已经有了一定环保意识,这是各环保组织和人士的功劳,但有环保意识并不等于懂得了环保。我们还有很多人虽然有了环保意识,但出于对自身眼前利益的的考虑和贪图享受,并不愿意自觉地去遵守环保准则。例如,我们一些已经无需为自己的温饱担忧问题的人,为了尝一尝野味,穿戴高档皮毛时装,显耀自己的富有,于是促成并刺激了野生动植物交易市场的产生和发展,使我们对
的开发利用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真正该受到指责的应是那些衣食无忧的消费者,而不是那些衣食无着,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去索取
的人,也不应去指责那些为了让贫困地区的人民尽快摆脱困境而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人。
为什么环境问题至少在
以前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而现在却成了一个越来越影响人类自身生存的全球紧迫性问题?这是因为在过去,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及产生的各类垃圾还没有超出大自然的承受力,而现在,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利用及大量的生活和工业垃圾已经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这又是怎么造成的呢?是人类在解决温饱问题后,对物质和精神享受
的不断追求。要彻底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遏制人们这一不断膨胀的享乐欲望。因此我们在宣传环保和揭露环境问题时,最重要的应该是在我们这些衣食无忧,享受着现代文明生活的城市人中提倡一种为富济贫的
,过一种简约的生活。那些生活在贫困落后地区的人,他们的生活已经够落后简约了,已经简约到了难以维持生计的地步了。该如何解决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呢?
我们应该反对那种
的,极端的环保思想。这种思想表面看上去很正确,也极能
,实际上却是非常自私和不负责任的,因为他们剥夺了贫困落后地区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权。
在偏远的贫困落后地区,当地的人打猎,伐树,烧荒,那是为了生存。也正是因为现代文明的曙光还没有照射到他们,所以还沿袭着这一落后的生活方式。在这样的生存状况下,不打猎伐树,请问你让他们吃什么?烧什么?用什么?对这些地区
及当地居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我们的一些环保者总爱
的加以指责,而且常犯一个善意的错误,那就是:你们不能砍伐这的
,不能捕杀野生动物,不能在这的江河上建
,保留这的原始风貌,你们可以通过开发绿色旅游来带动经济的发展啊。但是在当前我们国民素质和环保意识还不高的情况下,旅游真是绿色的吗?开发旅游就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吗?让我们来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吧。1.过去当地人只产生少量的
,而且几乎没有不可降解的垃圾;而现在由于大量游客的涌入,带来了大量的
,特别是那些过去当地极少见到的塑料
袋;请问这是谁之过?2.由于游客们要品尝当地的野味,原来不存在的野生动植物交易运营而生了;过去当地人只是少量地捕杀和挖掘野生动植物,满足自家食用就行了;现在为了满足游客的需要,也为了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他们开始大量捕杀和挖掘野生动植物了;请问这是谁之过?3.过去当地人,民风淳朴,待人真诚;而现在伴随着各色游客而来的各种
的山外文化,及不法商贩带来的各种
和花样百出的坑人,骗人的手段,让当地人
,从此民风不再淳朴,待人不再真诚;请问这是谁之过?
云南的
景区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中央电视台曾报道过。然而这个报道仅仅只是简单地指责了当地的有关政府部门,有几个人想过这一切是谁带来的呢?这种情况几乎所有景区都未能幸免。在此我并不是反对开发旅游,我想说的是,开发旅游并不是解决环保与发展的万能药,搞不好,开展旅游比开发自然资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大。而实际上旅游本身也是对自然资源的一种利用,因此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是能不能和该不该得问题,而是怎样开发的问题。
环保是现代生活中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基础做起.
首先,要大量宣传,提高人们的觉悟与认识,加强环保意识.
其次,要进行废物回收利用,减少对森林树木的砍伐.还要加强对
的处理,少使用
.
最后,要对清洁方面作改进.使市容更整洁.
为了地球的明天,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要好好地保护环境.于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实行
袋装化.这样不仅能减少
的工作量,还能更好地起到
,减少污染,节约资源.
买菜时,少用塑料袋,尽量用竹篮子.
用笔尽量用可换芯的,减少
外壳的浪费与垃圾量.
外出吃饭尽量不用一次性
.
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 垃圾过剩与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下)海浴室中的科学
从喝
想起
时下,
正成为一种潮流.尽管媒介不只一次地介绍过
的种种弊端,但"
"族仍然日益扩大.
饮用水不单单指
,还包括矿泉水,
甚至太空水等等. 而我们喝着长大的自来水则成了相对的"非饮用水". 我们并不排除目前饮用水风靡,炒作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它反映了当前
的严重已经到了难以下口的程度.
有报道说:"据报道979年对全国798座城镇的调查, 全国日污水
为国为民258万吨, 其中
占用819,
占据199. 1989年对全国代表大会854个城镇进行调查,每天的
达365.3亿吨.其中
达成协议5.5亿吨. 这些废水绝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污染了江河湖海.
此外, 更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每个
面前.上海的
江,50年代中期(1958年)之前是一条水质清澈,鱼虾成群的河道,1962年水质开始受到污染, 1963年开始出现为期22天的黑臭期,1988年上升到场29天,占全年约2/3, 水质不合格江段占64.5km,占全长113.5km的56.99%.
的危害是不是
的.
,水质恶化对人体健康和人类生活,生产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洁净的人能给人们带来葱茏花木,
,恬静舒适,美丽如画的优美环境,给人们带来宁静,愉悦和和平.但是今天污染了的水给人们带来的是痛苦,恐怖和灾难.为了使生活更美好,让秀丽的山水永驻人间,让清水长流不断,人们已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防止
的重要性.
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 垃圾过剩与
从喝
想起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浴室中的科学
2.2005年,一场“环保风暴”在
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
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环境恶化
中国的
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
。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目前,中国的
土地已达267.4万多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
威胁,而且
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
七大
系中,完全没有
的水质已超过40%。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姚江、
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
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
中国平均1万元的
,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还有大量的
。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
全国1/3的
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
侵蚀。经济发达的浙江省,
已达到100%。
发生的频率,上海达11%,江苏大概为12%。
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
、
、绍兴、
、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90%。
在中国,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硫
为1200万~1400万吨。而2003年,全国二氧化硫排
就达到2158.7万吨,比2002年增长12%,其中工业排
增加了14.7%。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
,全国仅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将达2100万吨以上,全部排
将超过大气
1倍以上,这对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将是一场严重灾难。
1月27日,瑞士
上有人预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中国。
治理污染陷于两难有一种说法,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控制好环境,在环保方面的投入须达到GDP的1.5%以上。但这是在环境保护本来就非常良好的情况下,在中国,根据上海的经验,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环境,环保投入须占到GDP的3%以上。而在过去20年里,中国每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最近几年也只有1%多一点。环保是一种“奢侈性消费”,投入大,对GDP贡献小,因此,一些本应用于环保方面的
,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国在环境问题上进退两难:再不治理,未来无法保障;真要治理,则需大规模投入,眼前的经济又难以承受。
有人算过,云南
周边的企业在过去20年间,总共只创造了几十亿元产值,但要初步恢复
水质,至少得花几百亿元,这是全云南省一年的
。
的小
,20年累计产值不过500亿元。但要治理其带来的污染,即使是干流达到起码的灌溉用水标准也需要投入3000亿元。要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的三类水质,不仅花费是个可怕的数字,时间也至少需要100年。
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就微观角度说,在过去20年里,国内制造业在无法依靠技术进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只能朝两个方面挖潜:一是工资,二是环保。最简单的事,例如水泥生产,要达到起码的环保要求,每吨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
的5%。
每年排放的废水超过10亿立方米,如要处理,则每吨需花费1.2~1.8元。提高生产成本5%。而绝大多数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么高的
。因此只能在环保问题上打游击:或是不建任何
设施:或是建立以后就当摆设,白天把污水放到处理池里,晚上没人时就排放到河里,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大笔成本。在市场的无序化竞争中,这5%的成本。往往就决定了企业的盈与亏、
。
而中国在环保执法上的两高一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也助长了这种倾向。通常的情况是,环保部门为取证一件违法偷排事件,需耗费50万元,而最终落到违法企业头上的罚款,则只有区区5万元,包括正在劲刮的所谓“环保风暴”。
一些投资数十亿元的特大电站项目,违反
擅自开工建设,最后的罚款也不过20万元。区区20万元罚款,对于一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来说,简直是
。这样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谈何震慑力?因此《环保法》历来被人称为“豆腐法”。
一场环保风暴将涉及数十万家企业,由此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大批企业的破产倒闭,大量人员失业,企业成本大幅提高,国内
迅速地突破两位数。因此,无论是宏观成本,还是微观成本,实际上都无法承受。
四个因素阻碍环境治理对环保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总结出了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到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炼、小
、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项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现蔓延的趋势。
其次,部分
在
中,片面强调简化审批,限期办理相关手续。而不管项目是否会存在污染情况,只要来投资就批准,个别地方在
环境影响审批中存在“
意志”、“先上车,后买票”等违法现象。
再次,环评质量亟待提高。有些环评单位不坚持科学评价,不敢以客观的事实和科学的数据说话,评价结论含糊,
,将项目的环境可行性与否的结论推给审批部门,甚至极个别的环评单位
,编造、伪造数据,或者隐瞒事实,严重影响
的落实,使环境影响评价流于形式,丧失了第三方咨询机构起码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最后,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工作开展不足。我国目前的
是政府主导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去监管数量庞大的
,显然力不从心。
其实,环评法遇到的阻力更有背后的
在驱使。
掀起真正的“环保风暴”
中国是一个在环境上回旋余地极小的大国,又是一个在全球资源、市场基本被瓜分完毕后崛起的一个后起国家。中国没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国家那样,等到环境恶劣到极点后再来治理。
但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别人走过的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国不可避免的也会走一遭。
世界各国的历史已经表明,在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会有一个环境污染随
同步高速增长的时期,尤其是重化
:但当GDP增长到一定程度,随着
高级化,以及居民环境支付意愿的增强。污染水平在到达转折点后就会随着GDP的增长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
之下,此即所谓
,当年日本的发展过程就是这一规律。
毫无疑问,中国没有可能跨越这样一个重化
。因为中国的人口太多,国家太大,无法像芬兰那样,在本国制造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借助于全球化分工,直接进入高科技时代。
上世纪90年代末,笔者曾回过
老家,小时候那种清清河水,坐着船就可到达四乡八镇的情景已一去不复返了。而令笔者吃惊的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竟然是最普通的
。在中国,即使不发展工业,由人口增长带来的污染物,也足以使环境恶化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是治理这样的污染,也需要大笔投资,需要有经济基础。
中国在治理污染问题上,
,需要依法办事,制止恶性环保事件的发生,延缓环境恶化的速度。
3.我们应该持一种怎样的环保观
我们应该持一种怎样的生态环保观和资源开发观?环保和资源开发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体吗?我看不是。因为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因此科学的生态环保和资源开发是能够做到
的。
我相信所有关注环境问题的人都怀着一颗为了我们的子孙万代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的赤诚之心。我们也不应怀疑那些为了让贫困地区的人尽早脱贫致富而去开发利用
的人,他们同样也有着一颗保证和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生存的
。只不过极力主
护的人考虑的是整个人类长远的生存问题,而积极主张开发的人要解决的却是当前局部地区人民的生存问题。我们有理由剥夺局部地区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权吗?
,在各环保组织的宣传努力下,广大公民已经有了一定环保意识,这是各环保组织和人士的功劳,但有环保意识并不等于懂得了环保。我们还有很多人虽然有了环保意识,但出于对自身眼前利益的的考虑和贪图享受,并不愿意自觉地去遵守环保准则。例如,我们一些已经无需为自己的温饱担忧问题的人,为了尝一尝野味,穿戴高档皮毛时装,显耀自己的富有,于是促成并刺激了野生动植物交易市场的产生和发展,使我们对
的开发利用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真正该受到指责的应是那些衣食无忧的消费者,而不是那些衣食无着,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去索取
的人,也不应去指责那些为了让贫困地区的人民尽快摆脱困境而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人。
为什么环境问题至少在
以前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而现在却成了一个越来越影响人类自身生存的全球紧迫性问题?这是因为在过去,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及产生的各类垃圾还没有超出大自然的承受力,而现在,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利用及大量的生活和工业垃圾已经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这又是怎么造成的呢?是人类在解决温饱问题后,对物质和精神享受
的不断追求。要彻底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遏制人们这一不断膨胀的享乐欲望。因此我们在宣传环保和揭露环境问题时,最重要的应该是在我们这些衣食无忧,享受着现代文明生活的城市人中提倡一种为富济贫的
,过一种简约的生活。那些生活在贫困落后地区的人,他们的生活已经够落后简约了,已经简约到了难以维持生计的地步了。该如何解决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呢?
我们应该反对那种
的,极端的环保思想。这种思想表面看上去很正确,也极能
,实际上却是非常自私和不负责任的,因为他们剥夺了贫困落后地区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权。
在偏远的贫困落后地区,当地的人打猎,伐树,烧荒,那是为了生存。也正是因为现代文明的曙光还没有照射到他们,所以还沿袭着这一落后的生活方式。在这样的生存状况下,不打猎伐树,请问你让他们吃什么?烧什么?用什么?对这些地区
及当地居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我们的一些环保者总爱
的加以指责,而且常犯一个善意的错误,那就是:你们不能砍伐这的
,不能捕杀野生动物,不能在这的江河上建
,保留这的原始风貌,你们可以通过开发绿色旅游来带动经济的发展啊。但是在当前我们国民素质和环保意识还不高的情况下,旅游真是绿色的吗?开发旅游就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吗?让我们来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吧。1.过去当地人只产生少量的
,而且几乎没有不可降解的垃圾;而现在由于大量游客的涌入,带来了大量的
,特别是那些过去当地极少见到的塑料
袋;请问这是谁之过?2.由于游客们要品尝当地的野味,原来不存在的野生动植物交易运营而生了;过去当地人只是少量地捕杀和挖掘野生动植物,满足自家食用就行了;现在为了满足游客的需要,也为了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他们开始大量捕杀和挖掘野生动植物了;请问这是谁之过?3.过去当地人,民风淳朴,待人真诚;而现在伴随着各色游客而来的各种
的山外文化,及不法商贩带来的各种
和花样百出的坑人,骗人的手段,让当地人
,从此民风不再淳朴,待人不再真诚;请问这是谁之过?
云南的
景区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中央电视台曾报道过。然而这个报道仅仅只是简单地指责了当地的有关政府部门,有几个人想过这一切是谁带来的呢?这种情况几乎所有景区都未能幸免。在此我并不是反对开发旅游,我想说的是,开发旅游并不是解决环保与发展的万能药,搞不好,开展旅游比开发自然资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大。而实际上旅游本身也是对自然资源的一种利用,因此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是能不能和该不该得问题,而是怎样开发的问题。
苏州蓝湖
2024-07-25 广告
2024-07-25 广告
蓝湖环保的污水处理技术独树一帜,融合前沿科技,高效精准地清除废水中的各类污染物,确保出水品质远超国家及行业标准,甚至实现废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该技术成熟稳健,运行成本经济合理,为企业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苏州蓝湖提供
展开全部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们珍惜、节约资源时喊的一个口号。可是,又该怎样才能真正做到节约资源呢?为什么要大力推荐节约呢?下面请听听我的心声吧!
先说水资源。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平方米左右,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水量为2100多立方米,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就有400多座缺水。特别是西部地区缺水非常严重,一些山区地方连人、畜饮水都非常困难。
我国的用水面临着严峻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比如:用完水后,要拧紧水龙头,以免造成“一江清水向东流”的浪费现象,如果发现水龙头坏了,要及时修理,避免损失大量的水,大家也别小看废弃的电池,因为一粒纽扣电池会污染600吨的水,如果你把它扔到水里,水将无法饮用。我们应该把电池收集起来,送往回收站,这样既可以避免污染水源,又使电池得到回收,一举两得。大家不能只是口头说说而已,要行动起来呀!
不仅仅要节约用水,还要节省森林资源。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覆盖率只有18.21%,相当于世界森林平均覆盖率的61.52%;全国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森林蓄积分别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和六分之一。森林质量不高,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只有84.73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4.86%。
这就是森林资源向我们发出的警报!我们要节约利用森林资源,首先,不能乱扔稿纸,也不拿没写过的纸张折飞机之类的小工艺品,更不要乱砍乱伐,任意践踏花草树木,要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不使用一次性的东西,如纸杯、木块等等。在学校,我们要建立“绿色银行”,捡起以前丢弃的纸屑、小手帕等。外出就餐时,自带勺子、筷子。同学们,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节约利用我们有限的森林资源。
我们生活中到处都离不开电。电,给我们带来各种便利,但是我们要节约用电,因为电几乎是由烧标准煤产生的,而在我国储藏的煤只够开采100年了!大家想想,100年以后,我们的子孙后代该怎么办呢?所以,我们要节约用电。首先,从自我做起,我牢记“人来灯开,人走灯灭”,盛夏时节,开空调时,不要把温度调得太低,适合就可以了。平时的照明灯,尽可能用节能灯,因为普通灯泡把大量的电能转化为了热量,只有小数转为光线,而节能灯把电能几乎转化为了光明。
“珍惜资源,崇尚节约”,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为了我们的明天更美好,请快快行动起来吧!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是地球母亲,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春天。4月22日,当第37个“世界地球日”踏着春天的舞步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善待地球母亲,应该怎样珍惜地球母亲赐予我们的万里春光。
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是这个春天的主旋律。
但是,当前在我国,无论土地资源还是矿产资源,其保护、利用和永续利用的形势,都不容我们乐观。我们不得不问一问:地球的春天,是永远的吗?
尽管我们实行的是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可在一些地方,乱占乱用农地和基本农田的事,还时不时地发生;我们大大小小的城市,由钢筋混凝土铺就的“大饼”,仍在一个劲儿地向四面八方扩张,吞噬着周围的万顷粮田……
尽管矿产资源供给已经成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制约瓶颈,可在一些地方,以浪费和破坏资源为标志的无证小矿山,仍在不停地乱采滥挖;即使在大矿山,“吃一半扔一半”的粗放开采方式也还在继续;乱堆乱放的尾矿,不但使本来可以利用的矿产资源惨遭抛弃,还可能在雨季形成泥石流,变为摧毁田地、庄稼和百姓生命财产的杀手;矿山采空区的地面塌陷和地裂缝,不但使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也威胁着他们的居住安全;我们本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可生产和生活用水还在被随意地挥霍着,珍贵的地下水被过量开采或者污染着;我们的能源已经十分短缺了,可雨后春笋般新建住房的粗放供暖,仍在浪费着油和煤炭资源……
在土地、矿产资源供求全面紧张的今天,我们必须改变国土资源利用粗放、效率低下、浪费严重的现状。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要求我们在战略机遇与矛盾凸显并存的关键时期,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广阔的世界眼光,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十一五”期间国家立下了几个必须达到的约束性硬指标:耕地保有量保持1.2亿公顷,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预期性)。现在,各级政府和企业正在为实现这些目标努力,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要为实现这些目标努力。资源短缺、能源危机就在我们身边,“电荒”、“油荒”、“煤荒”、“水荒”等等,正无时不刻在困扰着我们。珍惜资源靠你我他。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使我们摆脱快速发展中的资源困境,走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
珍惜资源,保护资源,节约资源,人人有责。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珍惜地球母亲赐予我们的一切自然资源,使我们的家园年年春光灿烂……
相关报道:
云南整顿矿产资源开发 初步遏制"六乱"蔓延势头
记者日前从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了解到:自去年9月以来启动的全省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取得实效,初步遏制了乱占、乱采、乱卖、乱批、乱收、乱管“六乱”蔓延的势头。
据介绍,通过对违法违规开采行为进行全面排查和处理,全省共清理出无证非法采矿行为2240起,越层越界开采110起,责令停产整顿588个,取缔非法采矿点2545个,追缴矿产资源补偿费11.8万元,处以罚款278万元,没收矿产品1.5万吨,注销和吊销采矿许可证89个,给予行政处罚1661人,追究刑事责任67人,严厉打击了乱挖滥采、破坏环境、无证非法采矿行为。通过全面核实证照,全省现设置有效探矿权2824个,登记总面积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6.5%。各州、市、县政府通过组织联合执法,对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中的徇私舞弊、失职渎职、公职人员参与或变相参与办矿的行为进行了初步清查。到目前为止,共查出41人涉嫌参与办矿、入股分红。针对去年出现的矿产勘查“虚热”现象,有关方面按照“六条原则”和“十个不批”的办法,组织力量,进行集中甄别处理,迄今已处理发证近千件。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资源消耗40年内翻一番
4月19日上午世界自然基金会(WFF)公布了《亚太区2005生态足迹与自然财富报告》。报告显示亚太区人民耗损资源的速度接近该地区自然资源复原速度的两倍。从1961年到2001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的增长几乎超出了原来的一倍。这也就意味着中国消耗的资源在40年中翻了一番。报告的发布者表示,尽管如此,中国的国家生态足迹却比较稳定。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节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习惯了大白天办公室里灯火通明,习惯了居室中空调大开四季如春,习惯了洗碗时的长流水,复印机旁的废纸张……还有,习惯了这一切方便舒适背后的大手大脚、随心所欲。
因此,当国务院提出2004年到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当隔膜已久的“节约”二字不断重复于我们的耳边时,一些人觉得“不习惯”。
有人说,节约是生产力低下的自然经济时代的产物,在物质丰富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重提节约是否不合时宜?有人说消费是生产的牵引机,是现代化列车不可缺少的车轮,倡导向节约型社会转型是否守旧落伍?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节约?
不加节制的资源浪费撼动生存根基
节约与浪费是相对的,今天我们重提节约,是因为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浪费正在撼动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
我们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不到平均数的1/4,600多个城市里有400多个供水不足,但我们珍惜水了吗?
农业是水资源的用水大户,也是水资源的浪费大户。在我国,“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农业灌溉方式仍在普遍沿用,灌溉用水的一半在输水过程中就渗漏了,利用率仅为40%左右,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水平。
因为现有用水设施技术落后,目前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3立方米、美国是8立方米、日本只有6立方米;我们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55%左右,而发达国家平均为75%—85%。
生活中人们对水资源的浪费同样肆无忌惮。实验表明,一个水龙头如果一秒钟漏滴一滴水,一年便滴掉360吨水,而我国多数城市输配水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水损失高达20%以上,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项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全国每年浪费水资源更在100亿立方米以上。北京市仅一年的洗车耗水量,就相当于一个多昆明湖或6个北海的蓄水量。
我们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5,我们要用不到世界耕地面积1/10的土地,养活世界1/4的人口。但各种名目的“圈地运动”却使我们的耕地锐减,光是小小的实心黏土砖,就能一年毁掉8万—10万亩良田,仅砖厂侵占土地就达400万亩。
在粗放使用、无端浪费中,能源也进入了紧缺时代。石油、天然气、铜、铝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的最低值,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25。目前中国每万元工业生产值比发达国家多消耗近40%的能源和矿产资源,除了科学技术落后的因素外,人为浪费是一个大漏洞。
无论是亚洲金融危机,还是非典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都未能阻挡我国经济高歌猛进的态势。但是,从去年席卷全国的能源紧张、原材料价格全面上涨开始,人们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我国经济正饱受资源约束之痛。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重要资源紧缺必将受制于人,关键时候,资源可能是用钱也买不到的。
迫在眉睫的资源危机敲响自然警钟
乘坐在高速发展的经济列车上,面对越来越丰富的物质生活,我们时常感到一种满足:捉襟见肘的日子过去了,生活越来越红火。
但当我们知道,今天的富裕生活是要靠过度耗用资源来实现,今天的发展是要用子孙后代的生存权利来换取时,我们还能如此坦然地粗手大脚地生活吗?
“原以为你无限宽广,不在乎失去一片荫凉。原以为你有无穷宝藏,不在乎掠走一点安详。原以为你无比坚强,谁知你的泪在流淌。原以为你母爱无疆,谁知你渐渐失去力量。”
现存资源的匮乏与穷绝,未来发展的需求与压力,让我们必须静心聆听自然的警示。在接连遭遇“煤荒”、“电荒”、“油荒”之后,国人初尝资源短缺的苦涩。在排队购买蜡烛的烦躁中,在忽然陷入黑暗的恐慌中,警钟其实已经敲响!
地质学家经过几十年的勘测证实,因为巨大的人口基数,因为飞速的经济发展,中国已成为“资源弱国”。50年后中国除了煤炭外,几乎所有的矿产资源都将出现严重短缺,其中50%左右的资源面临枯竭。有识之士警告,2010年中国将进入严重缺水时代,我们的孩子将不得不为我们今天的挥霍付出沉重的代价。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资源不足将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大困难,也将成为损坏我们美好生活的最大隐患。
其实,在发展的车轮下,如何应对资源短缺的挑战已经是一个世界性课题。在世界各国,节约已经成为一种风潮,不少国家的资源节约保护意识已经融入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那是一些远比我们富裕得多的国家,但他们对于资源利用的精打细算,让我们汗颜。
美国是资源大国,他们的国民消费水平位居世界之首。但美国学生的课本是重复利用的,一本教科书要至少用8个学生,平均使用寿命5年。我国课本的使用寿命却只有半年!我国现有在校中小学生2.2亿人,目前人手一册的课本若能连续使用5年,扣除成本,可节约的资金便相当可观!而在课本循环使用过程中,又将有多少森林可以幸免于难!
我们的近邻韩国人已经节约到牙齿了,因为珍惜资源,他们研制出以土豆淀粉或江米面为原料的食品牙签。像餐馆用的一次性台布、旅馆用的一次性洗漱用品等,在韩国早已没了踪影。
一次性筷子本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却严禁砍伐自己国土上的树木来做一次性筷子,他们使用的这种木筷都是从中国进口的,用过之后,又将筷子加工生产成纸浆出口中国换取外汇。
惠普是世界知名的大公司,实力雄厚财大气粗,但他们却在办公室里设了“备用箱”和“再生箱”,只用过一面的纸张都放在备用箱中,其他人可以再利用那纸的背面,两面都用过的纸则放入再生箱中回收。在全球的爱普生任何一家公司里,所有双面用的打印纸在用完之后还必须用于粘贴各种报销票据。
这些看起来锱铢必较甚至有些精细琐碎的行为背后,是一个越来越得到认同的共识:再富裕也没有权利浪费资源。
节约资源依赖每个人的行动
积羽沉舟,在我们这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果每个人都不注意节约资源,那么我们的资源储备将无法承载中华民族的发展之舟;
滴水成河,如果13亿人口的中国真正做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它所汇集的力量将不仅是我们国家走向未来的支撑,也是我们民族对于地球和人类的馈赠。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生活中杜绝浪费之事人人可为,可以节约之处俯首即是。
淋浴擦肥皂时关掉水龙头,洗一次澡可以节约60升水;用口杯接水刷牙,只有0.5升水,如果让水龙头开着5分钟,则要浪费45升水;厕所使用节水型器具,每次可节约4—5升水;洗菜时用盆接水洗,而不是开着水龙头,一顿饭可节省100升水……
全国13亿人口每人少用一双一次性木筷,意味着成千上万亩森林免遭砍伐厄运。全国每个家庭每天少用一个塑料袋,可以节省大量的石油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好纸800千克,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还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能源,减少35%的水污染。
如果采用节能光源,我们的照明用电量将下降60%,一年可节约740亿千瓦时电能,相当于节约2989万吨标准煤。如果把国内现有的1.3亿台冰箱全部换成节电冰箱,每年可节电431.32亿千瓦时,相当于半个三峡水电站的发电量……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每个人的手里都紧握着珍贵的“资源”,掌握着对这些民族发展“命脉”生杀予夺的权力,成之毁之、爱之损之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行动。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党和政府曾经大力倡导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滴油、一斤煤、一寸布的精神。现在经济发展了,收入增加了,日子好过了,但那种节俭精神不仅没有过时,反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更加丰富的意义。
“俭以养德”,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直以节俭为值得彰扬的美德。今天,我们的20字公民道德纲要也将勤俭节约大书其中。
选择节俭,不仅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追寻一种精神品质,更是确立了一条走向未来的道路。
它的名字叫可持续发展。
先说水资源。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平方米左右,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水量为2100多立方米,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就有400多座缺水。特别是西部地区缺水非常严重,一些山区地方连人、畜饮水都非常困难。
我国的用水面临着严峻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比如:用完水后,要拧紧水龙头,以免造成“一江清水向东流”的浪费现象,如果发现水龙头坏了,要及时修理,避免损失大量的水,大家也别小看废弃的电池,因为一粒纽扣电池会污染600吨的水,如果你把它扔到水里,水将无法饮用。我们应该把电池收集起来,送往回收站,这样既可以避免污染水源,又使电池得到回收,一举两得。大家不能只是口头说说而已,要行动起来呀!
不仅仅要节约用水,还要节省森林资源。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覆盖率只有18.21%,相当于世界森林平均覆盖率的61.52%;全国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森林蓄积分别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和六分之一。森林质量不高,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只有84.73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4.86%。
这就是森林资源向我们发出的警报!我们要节约利用森林资源,首先,不能乱扔稿纸,也不拿没写过的纸张折飞机之类的小工艺品,更不要乱砍乱伐,任意践踏花草树木,要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不使用一次性的东西,如纸杯、木块等等。在学校,我们要建立“绿色银行”,捡起以前丢弃的纸屑、小手帕等。外出就餐时,自带勺子、筷子。同学们,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节约利用我们有限的森林资源。
我们生活中到处都离不开电。电,给我们带来各种便利,但是我们要节约用电,因为电几乎是由烧标准煤产生的,而在我国储藏的煤只够开采100年了!大家想想,100年以后,我们的子孙后代该怎么办呢?所以,我们要节约用电。首先,从自我做起,我牢记“人来灯开,人走灯灭”,盛夏时节,开空调时,不要把温度调得太低,适合就可以了。平时的照明灯,尽可能用节能灯,因为普通灯泡把大量的电能转化为了热量,只有小数转为光线,而节能灯把电能几乎转化为了光明。
“珍惜资源,崇尚节约”,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为了我们的明天更美好,请快快行动起来吧!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是地球母亲,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春天。4月22日,当第37个“世界地球日”踏着春天的舞步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善待地球母亲,应该怎样珍惜地球母亲赐予我们的万里春光。
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是这个春天的主旋律。
但是,当前在我国,无论土地资源还是矿产资源,其保护、利用和永续利用的形势,都不容我们乐观。我们不得不问一问:地球的春天,是永远的吗?
尽管我们实行的是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可在一些地方,乱占乱用农地和基本农田的事,还时不时地发生;我们大大小小的城市,由钢筋混凝土铺就的“大饼”,仍在一个劲儿地向四面八方扩张,吞噬着周围的万顷粮田……
尽管矿产资源供给已经成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制约瓶颈,可在一些地方,以浪费和破坏资源为标志的无证小矿山,仍在不停地乱采滥挖;即使在大矿山,“吃一半扔一半”的粗放开采方式也还在继续;乱堆乱放的尾矿,不但使本来可以利用的矿产资源惨遭抛弃,还可能在雨季形成泥石流,变为摧毁田地、庄稼和百姓生命财产的杀手;矿山采空区的地面塌陷和地裂缝,不但使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也威胁着他们的居住安全;我们本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可生产和生活用水还在被随意地挥霍着,珍贵的地下水被过量开采或者污染着;我们的能源已经十分短缺了,可雨后春笋般新建住房的粗放供暖,仍在浪费着油和煤炭资源……
在土地、矿产资源供求全面紧张的今天,我们必须改变国土资源利用粗放、效率低下、浪费严重的现状。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要求我们在战略机遇与矛盾凸显并存的关键时期,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广阔的世界眼光,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十一五”期间国家立下了几个必须达到的约束性硬指标:耕地保有量保持1.2亿公顷,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预期性)。现在,各级政府和企业正在为实现这些目标努力,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要为实现这些目标努力。资源短缺、能源危机就在我们身边,“电荒”、“油荒”、“煤荒”、“水荒”等等,正无时不刻在困扰着我们。珍惜资源靠你我他。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使我们摆脱快速发展中的资源困境,走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
珍惜资源,保护资源,节约资源,人人有责。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珍惜地球母亲赐予我们的一切自然资源,使我们的家园年年春光灿烂……
相关报道:
云南整顿矿产资源开发 初步遏制"六乱"蔓延势头
记者日前从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了解到:自去年9月以来启动的全省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取得实效,初步遏制了乱占、乱采、乱卖、乱批、乱收、乱管“六乱”蔓延的势头。
据介绍,通过对违法违规开采行为进行全面排查和处理,全省共清理出无证非法采矿行为2240起,越层越界开采110起,责令停产整顿588个,取缔非法采矿点2545个,追缴矿产资源补偿费11.8万元,处以罚款278万元,没收矿产品1.5万吨,注销和吊销采矿许可证89个,给予行政处罚1661人,追究刑事责任67人,严厉打击了乱挖滥采、破坏环境、无证非法采矿行为。通过全面核实证照,全省现设置有效探矿权2824个,登记总面积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6.5%。各州、市、县政府通过组织联合执法,对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中的徇私舞弊、失职渎职、公职人员参与或变相参与办矿的行为进行了初步清查。到目前为止,共查出41人涉嫌参与办矿、入股分红。针对去年出现的矿产勘查“虚热”现象,有关方面按照“六条原则”和“十个不批”的办法,组织力量,进行集中甄别处理,迄今已处理发证近千件。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资源消耗40年内翻一番
4月19日上午世界自然基金会(WFF)公布了《亚太区2005生态足迹与自然财富报告》。报告显示亚太区人民耗损资源的速度接近该地区自然资源复原速度的两倍。从1961年到2001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的增长几乎超出了原来的一倍。这也就意味着中国消耗的资源在40年中翻了一番。报告的发布者表示,尽管如此,中国的国家生态足迹却比较稳定。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节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习惯了大白天办公室里灯火通明,习惯了居室中空调大开四季如春,习惯了洗碗时的长流水,复印机旁的废纸张……还有,习惯了这一切方便舒适背后的大手大脚、随心所欲。
因此,当国务院提出2004年到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当隔膜已久的“节约”二字不断重复于我们的耳边时,一些人觉得“不习惯”。
有人说,节约是生产力低下的自然经济时代的产物,在物质丰富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重提节约是否不合时宜?有人说消费是生产的牵引机,是现代化列车不可缺少的车轮,倡导向节约型社会转型是否守旧落伍?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节约?
不加节制的资源浪费撼动生存根基
节约与浪费是相对的,今天我们重提节约,是因为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浪费正在撼动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
我们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不到平均数的1/4,600多个城市里有400多个供水不足,但我们珍惜水了吗?
农业是水资源的用水大户,也是水资源的浪费大户。在我国,“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农业灌溉方式仍在普遍沿用,灌溉用水的一半在输水过程中就渗漏了,利用率仅为40%左右,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水平。
因为现有用水设施技术落后,目前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3立方米、美国是8立方米、日本只有6立方米;我们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55%左右,而发达国家平均为75%—85%。
生活中人们对水资源的浪费同样肆无忌惮。实验表明,一个水龙头如果一秒钟漏滴一滴水,一年便滴掉360吨水,而我国多数城市输配水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水损失高达20%以上,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项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全国每年浪费水资源更在100亿立方米以上。北京市仅一年的洗车耗水量,就相当于一个多昆明湖或6个北海的蓄水量。
我们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5,我们要用不到世界耕地面积1/10的土地,养活世界1/4的人口。但各种名目的“圈地运动”却使我们的耕地锐减,光是小小的实心黏土砖,就能一年毁掉8万—10万亩良田,仅砖厂侵占土地就达400万亩。
在粗放使用、无端浪费中,能源也进入了紧缺时代。石油、天然气、铜、铝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的最低值,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25。目前中国每万元工业生产值比发达国家多消耗近40%的能源和矿产资源,除了科学技术落后的因素外,人为浪费是一个大漏洞。
无论是亚洲金融危机,还是非典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都未能阻挡我国经济高歌猛进的态势。但是,从去年席卷全国的能源紧张、原材料价格全面上涨开始,人们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我国经济正饱受资源约束之痛。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重要资源紧缺必将受制于人,关键时候,资源可能是用钱也买不到的。
迫在眉睫的资源危机敲响自然警钟
乘坐在高速发展的经济列车上,面对越来越丰富的物质生活,我们时常感到一种满足:捉襟见肘的日子过去了,生活越来越红火。
但当我们知道,今天的富裕生活是要靠过度耗用资源来实现,今天的发展是要用子孙后代的生存权利来换取时,我们还能如此坦然地粗手大脚地生活吗?
“原以为你无限宽广,不在乎失去一片荫凉。原以为你有无穷宝藏,不在乎掠走一点安详。原以为你无比坚强,谁知你的泪在流淌。原以为你母爱无疆,谁知你渐渐失去力量。”
现存资源的匮乏与穷绝,未来发展的需求与压力,让我们必须静心聆听自然的警示。在接连遭遇“煤荒”、“电荒”、“油荒”之后,国人初尝资源短缺的苦涩。在排队购买蜡烛的烦躁中,在忽然陷入黑暗的恐慌中,警钟其实已经敲响!
地质学家经过几十年的勘测证实,因为巨大的人口基数,因为飞速的经济发展,中国已成为“资源弱国”。50年后中国除了煤炭外,几乎所有的矿产资源都将出现严重短缺,其中50%左右的资源面临枯竭。有识之士警告,2010年中国将进入严重缺水时代,我们的孩子将不得不为我们今天的挥霍付出沉重的代价。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资源不足将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大困难,也将成为损坏我们美好生活的最大隐患。
其实,在发展的车轮下,如何应对资源短缺的挑战已经是一个世界性课题。在世界各国,节约已经成为一种风潮,不少国家的资源节约保护意识已经融入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那是一些远比我们富裕得多的国家,但他们对于资源利用的精打细算,让我们汗颜。
美国是资源大国,他们的国民消费水平位居世界之首。但美国学生的课本是重复利用的,一本教科书要至少用8个学生,平均使用寿命5年。我国课本的使用寿命却只有半年!我国现有在校中小学生2.2亿人,目前人手一册的课本若能连续使用5年,扣除成本,可节约的资金便相当可观!而在课本循环使用过程中,又将有多少森林可以幸免于难!
我们的近邻韩国人已经节约到牙齿了,因为珍惜资源,他们研制出以土豆淀粉或江米面为原料的食品牙签。像餐馆用的一次性台布、旅馆用的一次性洗漱用品等,在韩国早已没了踪影。
一次性筷子本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却严禁砍伐自己国土上的树木来做一次性筷子,他们使用的这种木筷都是从中国进口的,用过之后,又将筷子加工生产成纸浆出口中国换取外汇。
惠普是世界知名的大公司,实力雄厚财大气粗,但他们却在办公室里设了“备用箱”和“再生箱”,只用过一面的纸张都放在备用箱中,其他人可以再利用那纸的背面,两面都用过的纸则放入再生箱中回收。在全球的爱普生任何一家公司里,所有双面用的打印纸在用完之后还必须用于粘贴各种报销票据。
这些看起来锱铢必较甚至有些精细琐碎的行为背后,是一个越来越得到认同的共识:再富裕也没有权利浪费资源。
节约资源依赖每个人的行动
积羽沉舟,在我们这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果每个人都不注意节约资源,那么我们的资源储备将无法承载中华民族的发展之舟;
滴水成河,如果13亿人口的中国真正做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它所汇集的力量将不仅是我们国家走向未来的支撑,也是我们民族对于地球和人类的馈赠。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生活中杜绝浪费之事人人可为,可以节约之处俯首即是。
淋浴擦肥皂时关掉水龙头,洗一次澡可以节约60升水;用口杯接水刷牙,只有0.5升水,如果让水龙头开着5分钟,则要浪费45升水;厕所使用节水型器具,每次可节约4—5升水;洗菜时用盆接水洗,而不是开着水龙头,一顿饭可节省100升水……
全国13亿人口每人少用一双一次性木筷,意味着成千上万亩森林免遭砍伐厄运。全国每个家庭每天少用一个塑料袋,可以节省大量的石油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好纸800千克,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还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能源,减少35%的水污染。
如果采用节能光源,我们的照明用电量将下降60%,一年可节约740亿千瓦时电能,相当于节约2989万吨标准煤。如果把国内现有的1.3亿台冰箱全部换成节电冰箱,每年可节电431.32亿千瓦时,相当于半个三峡水电站的发电量……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每个人的手里都紧握着珍贵的“资源”,掌握着对这些民族发展“命脉”生杀予夺的权力,成之毁之、爱之损之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行动。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党和政府曾经大力倡导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滴油、一斤煤、一寸布的精神。现在经济发展了,收入增加了,日子好过了,但那种节俭精神不仅没有过时,反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更加丰富的意义。
“俭以养德”,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直以节俭为值得彰扬的美德。今天,我们的20字公民道德纲要也将勤俭节约大书其中。
选择节俭,不仅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追寻一种精神品质,更是确立了一条走向未来的道路。
它的名字叫可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http://piaomiaochch.bokee.com/2641534.html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说说是那个方面的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