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去一个中学当实习老师了,可自己居然还没有什么心理准备,也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准备,要注意些什么?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要弄清楚教学理念这个概念,先得从理念开始。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理念”这个概念在大陆的教育文献中使用并不多,或者说几乎没有。在此之前,“理念”一词是一个哲学术语,而且只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哲学体系里的一个哲学用语而已。在柏拉图那里,“理念”是指“独立存在于事物与人心之外的一般概念,它是事物的原型,事物不过是理念的不完善的‘摹本’或‘影子’。事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他们‘分有’了理念,理念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的,是唯一真实的存在。”(《辞海》第1367页)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大陆与港台学者间接触的增多,大陆学者从港台借用了这个概念。考察港台学术界使用这个概念的历史,最早在1987至1988年间,因为1987年以前的港台教育著作中还没有见到这个术语的使用,当然,也可能因为作者考察的范围还不够广泛。总之,根据现有的考察,我们可以暂时得出这样的结论,即“理念”一词的使用港台先与大陆,而港台最早使用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大陆最早使用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在使用“理念”一词以前,教育界使用那个概念来表达相同或类似的思想呢?现在我们说教育理念,以前我们则说教育观念,以前我们强调观念要新,而现在我们说理念要新。
一、 理念的词源学分析
《辞海》(1989)对“观念”一词的解释有两条,一是“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二是“观念(希腊文idea)。通常指思想。有时亦指表象或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辞海》第1367页)通过对英文idea的考察发现,-ide有时用作后缀,表示“……化合物”或“合成物”。而idea一词的英文含义却有10条之多,这里仅列出其中的4条用法。(1)主意、念头、思想、计划、打算、意见(A picture in the mind);(2)想象,模糊想法(a guess, feeling of probability); (3)理念,理性概念,观念(a philosophical use, means a perfect and eternal archetype of which reality is an imperfect copy.);(4)理解(understanding)。
这些用法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一般意义上的观念或观点,比如我们可以说,“我有一个想法、看法、意见、念头”或“我的观点、想法、意见是……”;二是哲学意义上的观念,或学说。而我们所使用的往往是一般意义上的观点或观念,也就是我们对教育、对教学等的看法,所持有的信念。
为了更好的理解“理念”一词的含义,我们从英文中寻找其对等词,或者说我们都把那些英语词汇翻译成“理念”。实际上,我们经常把idea一词译为“观点、看法、主意、想法”,而很少把它译为“观念”。“观念”一词的英文对等词有这样一些: concept、conception、 idea、 notion、 thought、和 impression。在这几个词里面,Concept和 conception用于大范围内的成形的思想,意思是“在脑海中形成的公式化想法;系统而确切的思想或观念”,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概念”。比如我们都熟悉的“新概念英语”(new concept English)。其实我们也可译成“新理念英语”,只不过在1980年代时我们不用“理念”这个词表达一种新思想、新思维。idea是综合性最强,应用最广的一个,有时候,它可以表示一种“映像”(image),或者是一种从一点点信息中设想的,而从未觉察的东西。Thought一词是指明显的智力活动,特别是指经过思考和推理后得出的结论,与单纯的观察、感觉或愿望不同。Notion一般指模糊的、笼统的甚至是荒谬的想法。Impression则指外界刺激物在头脑中留下的模糊的观念、记忆或者信念。在英语里,用来表达教育教学观念或理念的除了上面的词以外,用得最多的是philosophy、perspective和creed这几个词,在一些场合也用rationale。比如 teaching perspectives, teaching philosophy, 或者my philosophy of teaching, personal perspectives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最为典型的是杜威(1897)的“My pedagogic creed”(我的教育信条)。[①] Philosophy在这种情况下不是“哲学”的意思,而是对某人或事物的基本看法和持有的观点。Perspective在此种情况下的含义除了“观点、观念、看法、想法”之外,还有“视野、图景”的意思。
综上,无论是汉语的用法,还是英语的用法,“理念”实际上就是我们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看法和信念。在很多情况下,理念和观念都是可以互用的。比如:“一是认为新的教育理念是外在于信息技术的,因此存在两个彼此独立的对象:教育观念和信息技术,前者凌驾于后者之上,教育观念对信息技术有一种支配作用,教育信息化就变成了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其实情况正好相反,在今天日新月异发展着的信息技术中早已蕴含着我们需要去领悟的教育新理念,是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教育理念并激发我们的教育想象力,而不是教育理念提供了信息技术发挥的方向。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改革就是揭示内含于信息技术中的新观念并使其彰显为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这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转型’;二是恐惧技术对人的控制,……。”[②] 在这里作者实际上是将“理念”与“观念”相互借用的。这也说明“理念”就是我们常说的“观念”。
由此我们可以类推,教学理念就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学理念很重要,因为它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可以这样说,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教学行为受教学理念支配。通俗地说就是“态度决定一切”。
二、教学理念的层次
顾明远(2001)在《国际教育新理念》一书中将教育理念分为三个层次:宏观教育理念、一般教育理念、教与学的理念。宏观教育理念从理论上论述当今教育领域的两大宏观理念: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它是其他层次教育理念的基础,对其他教育理念居于支配地位;一般教育理念介绍环境教育、生态教育、合作教育、全民教育、建构主义教育等教育理念,体现当今时代的特点;有关教与学的理念是更为具体、更具可操作性的教育理念,对指导广大中小学教师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③] 这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使人们既能从宏观上了解新的教育理念,又能在实际工作中实施这些新的理念。同时,这也表明教学理念和教育理念并不是一回事。相对于教育理念而言,教学理念是一个下位概念,教育理念包涵了教学理念。此外,这种层次划分方法还说明教学理念是处于最低层次的一些更为具体的、可操作的教育理念。这种层次划分对人们更好的理解教育理念有一定的帮助,但也有些绝对化,因为即使是处在最低层次的教学理念,其原理性、指导性和理论性也是很强的,而且我们有时很难将一个教育理念和教学理念严格区分开来,他们在很多情境下就是一回事,因为我们很难将教育活动和教学活动区别开来。所以,本文试图依据教学理念的可操作程度以及学科的不同将教学理念分为理论层面、操作层面与学科等三个层次的教学理念。
理论层面的教学理念
理论层面的教学理念是人们对知识、教学、学习和学生的总的、一般的看法,它摆脱了具体的一时、一事、个别情景、具体学科的复杂性,达到对教学、学习、学生等的理性的理解与解释。这种理念对教学、学习、学生、知识的理解更综合。有人可能不知道怎样去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但他可以谈他对教学的看法、观点。也就是说他有理论。下面是一位教师的教学理念:“当我开始思考教学的时候,我想起了马克▪土温的一句格言:‘不要让学校妨碍教育’。我认为,教育要达到的目标是不能仅仅靠说教、死记硬背、简单的直线式计划来得到的(即,传统的学校教育)。一句话,教育者要从传统的教育模式转向学生有效学习的模式。帮助学生学会成为具有批判能力的思想者,有效的问题解决者,这样他们才能在职业生涯中成为有效的竞争者。[④] 这是一个一般意义上,或理论层面上的教学理念,反映出这位教师对学习的看法。理论或观念层面的教学理念对操作层面的教学理念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具有方向性。一个人只有具备了理论层面的教学理念才能使自己不迷失方向。现在,大多数的教师都能非常容易地说出很多时尚的新词,比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自主、探究、研究、问题解决式地学习”、“改变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等等,但是当他面对学生的时候仍然是控制学生、讲授式教学。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所拥有的这些新理念仍然是片断的、凌乱的、浅层次的。一方面,没有上升到观念、信念的层次,另一方面,又缺乏操作性,不足以指导他们的教学活动。
操作层面的教学理念
操作层面的教学理念是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运用某些教育学的、心理学的或者学科的理论,把某种理论具体化、实践化。前面所说的那位教师为了能够把教学“转向学生的有效学习”进而将其理论层面的理念转向操作层面的理念,即怎样具体实施自己的教学行为。
精心准备教学;
熟悉我所教的学科;
了解我的学生;
必要时进行个别化指导;
鼓励学生参与;
把教学质量放在首位;
使用的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使用信息技术演示教学内容的有用性;
学生在行动中学习得最好;
经常变换教学方法;
创造一个公正但有严格要求的学习环境;
做与教学有关的研究;
使学习成为愉快的活动。[⑤]
再比如学习迁移理论认为,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是有影响的,这种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⑥] 这是一种理论,是一种理念,而要把它应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要使其能够操作。怎么实践呢?珀金斯和萨洛蒙(Perkins and Salomon,1988)指出,迁移首先要使学生学习的过程与将要迁移的情境相似,换句话说,学生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态度情感的情境要和运用这些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的情境相似,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将会用到这些知识,就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学习。[⑦] 其次,为了能够顺利地实现迁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最好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本身进行反思,使所学内容能够在真实的、新的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得到应用,而不是仅仅告诉学生记住所学内容。
学科教学理念
学科教学理念既包含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知识、教学活动等总的看法,也包含了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看法,因为对学科的看法会深深地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我们经常看到的学科教师间互不相让或互不往来的现象就是由于教师的学科教学理念不同而造成的。毫无疑问,每一个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而且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这些理念贯彻到教学活动中,但是,由于过分地或者片面地夸大学科的作用、知识的作用,就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学科理念,要树立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是单纯某一门学科的教学就能达到的理念。同时,还要明确学科教学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完美人格。下面是一位生物教师的教学理念:“一般而言,学生从生物课上必须获得三方面的收获,他们应该获得(1)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2)一些科学研究的新发现;(3)如何将科学信息进行交流。”[⑧] 这位生物老师将他对学科和学生发展的理解融合在了他的教学理念中,他没有将教学的目标确定在知识的掌握上,而是定位在学生对方法的掌握和学生本身的发展上,可以想象他的生物课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境。
总而言之,任何教师都要具有明确的教学理念,这些教学理念可以是不同层次的,有时候,教师的教学理念是综合在一起的,既可以是观念性的,又可以是操作性的。学科教学理念在表达对学科认识的同时,必须有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态度和观点。
三、教学理念的表达
教学理念能否指导教学实践,能否成为教师的教学行动指南,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明确,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一般而言,表达得越简洁、越有条理,就越能对行为起到向导作用。所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反映了教师个人的价值观和他对学生需要的考虑,实际上,一个明确表达的教学理念就是对下面几个问题的回答:
学习是怎样发生的?最好用隠喻表示,比如“学习就像……。”
什么是教学?
教学活动结束时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达到这个目标?
实现目标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为什么是这样的目标、用这种方法、达到这种程度?
每个人表达的教育教学理念都不相同,教学理念应该是个性化的,有些比较笼统,有些比较具体。一般来说,都使用第一人称、陈述句。教学理念的表述可长可短,可以是一句话,或一段话。迄今为止,最长的明确表达的个性化的教育理念要数杜威(1897)的《我的教育信条》。杜威在阐述他的教育理念时在每一段的开始都用了“我相信……”这样的句式。
另外,每一个明确表达的教学理念并不是要包罗万象,下面的提示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为什么我用这种方法教学?
为什么我要当一名教师?
什么动机驱使我选择教书这个职业生涯?
我怎样定义一个好的教师?什么样的经验形成这样的定义?
我对学习和教学的信念是什么?
我希望学生从我的课堂上获得什么?
为什么我选择这样或那样的教学策略、方法?
为什么我要选择特定的作业要学生完成?
我用什么样的隠喻表达学习和教学?为什么?
总之,对于教育工作者和教师而言,教学理念就是他们对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知识价值、学生本性的最根本的理性的认识和看法。教学理念有层次之分,观念层面上的教学理念虽然较为笼统、一般,但却更能达到本质,更具全面性、原则性;操作层面的教学理念对于教学活动来说更具指导意义,但却比较零碎、片面;学科层面的教学理念不仅是对学科作用的认识,更要包含对学生、学习的认识;明确表达的教学理念实际上是对“知识是什么、学习是什么、学生是什么”这几个根本问题的回答。
我的教学理念
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教学工作经验上可以说是不太熟悉的。但我知道,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应该不
断的求学,不断的进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工作业绩来 。我认为:
课堂教学必须树立起这样的理念:
1. 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教育灵魂的意识。
2. 必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本素养。
3. 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4. 必须结合学科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制高点。
5. 必须把教改实验和教育科研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生产力。
6. 必须强化应用意识,把学科教学置身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科技生活的广阔背景之中。
7. 必须强化情感体验,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在前瞻性理念的导引下,我们应注意:
1. 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实现培养目标与学科教学目标的统一。
2. 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情感体验的统一。
3. 知识技能的传授与综合素质培养的统一。
4. 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与其它学科知识沟通的统一。
5. 传统的媒体教学与现代技术整合的统一。
6. 研究性问题设计与学生民主参与的统一。
7. 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统一。
8. 个体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统一。
教师是教学设计者,指导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研
究者几实践者的统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新任务,新问题呼唤着教学的新思路,深入研究怎样实施新课程标准。
1. 课标解读、把握理念
2. 备课指导、解剖教材
3. 课堂教学
4. 确立标准
5. 典型示范
6. 观摩研讨
7. 课题研究、敲定方案
目前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课程教学必将使教学理念、
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技术诸方面带来一次深刻的变革。作为教研工作者,一定要站在改革的潮头,跟上课程改革的 发展形式,成为课程改革的研究者、实践者和培训者。
在使用“理念”一词以前,教育界使用那个概念来表达相同或类似的思想呢?现在我们说教育理念,以前我们则说教育观念,以前我们强调观念要新,而现在我们说理念要新。
一、 理念的词源学分析
《辞海》(1989)对“观念”一词的解释有两条,一是“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二是“观念(希腊文idea)。通常指思想。有时亦指表象或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辞海》第1367页)通过对英文idea的考察发现,-ide有时用作后缀,表示“……化合物”或“合成物”。而idea一词的英文含义却有10条之多,这里仅列出其中的4条用法。(1)主意、念头、思想、计划、打算、意见(A picture in the mind);(2)想象,模糊想法(a guess, feeling of probability); (3)理念,理性概念,观念(a philosophical use, means a perfect and eternal archetype of which reality is an imperfect copy.);(4)理解(understanding)。
这些用法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一般意义上的观念或观点,比如我们可以说,“我有一个想法、看法、意见、念头”或“我的观点、想法、意见是……”;二是哲学意义上的观念,或学说。而我们所使用的往往是一般意义上的观点或观念,也就是我们对教育、对教学等的看法,所持有的信念。
为了更好的理解“理念”一词的含义,我们从英文中寻找其对等词,或者说我们都把那些英语词汇翻译成“理念”。实际上,我们经常把idea一词译为“观点、看法、主意、想法”,而很少把它译为“观念”。“观念”一词的英文对等词有这样一些: concept、conception、 idea、 notion、 thought、和 impression。在这几个词里面,Concept和 conception用于大范围内的成形的思想,意思是“在脑海中形成的公式化想法;系统而确切的思想或观念”,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概念”。比如我们都熟悉的“新概念英语”(new concept English)。其实我们也可译成“新理念英语”,只不过在1980年代时我们不用“理念”这个词表达一种新思想、新思维。idea是综合性最强,应用最广的一个,有时候,它可以表示一种“映像”(image),或者是一种从一点点信息中设想的,而从未觉察的东西。Thought一词是指明显的智力活动,特别是指经过思考和推理后得出的结论,与单纯的观察、感觉或愿望不同。Notion一般指模糊的、笼统的甚至是荒谬的想法。Impression则指外界刺激物在头脑中留下的模糊的观念、记忆或者信念。在英语里,用来表达教育教学观念或理念的除了上面的词以外,用得最多的是philosophy、perspective和creed这几个词,在一些场合也用rationale。比如 teaching perspectives, teaching philosophy, 或者my philosophy of teaching, personal perspectives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最为典型的是杜威(1897)的“My pedagogic creed”(我的教育信条)。[①] Philosophy在这种情况下不是“哲学”的意思,而是对某人或事物的基本看法和持有的观点。Perspective在此种情况下的含义除了“观点、观念、看法、想法”之外,还有“视野、图景”的意思。
综上,无论是汉语的用法,还是英语的用法,“理念”实际上就是我们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看法和信念。在很多情况下,理念和观念都是可以互用的。比如:“一是认为新的教育理念是外在于信息技术的,因此存在两个彼此独立的对象:教育观念和信息技术,前者凌驾于后者之上,教育观念对信息技术有一种支配作用,教育信息化就变成了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其实情况正好相反,在今天日新月异发展着的信息技术中早已蕴含着我们需要去领悟的教育新理念,是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教育理念并激发我们的教育想象力,而不是教育理念提供了信息技术发挥的方向。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改革就是揭示内含于信息技术中的新观念并使其彰显为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这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转型’;二是恐惧技术对人的控制,……。”[②] 在这里作者实际上是将“理念”与“观念”相互借用的。这也说明“理念”就是我们常说的“观念”。
由此我们可以类推,教学理念就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学理念很重要,因为它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可以这样说,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教学行为受教学理念支配。通俗地说就是“态度决定一切”。
二、教学理念的层次
顾明远(2001)在《国际教育新理念》一书中将教育理念分为三个层次:宏观教育理念、一般教育理念、教与学的理念。宏观教育理念从理论上论述当今教育领域的两大宏观理念: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它是其他层次教育理念的基础,对其他教育理念居于支配地位;一般教育理念介绍环境教育、生态教育、合作教育、全民教育、建构主义教育等教育理念,体现当今时代的特点;有关教与学的理念是更为具体、更具可操作性的教育理念,对指导广大中小学教师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③] 这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使人们既能从宏观上了解新的教育理念,又能在实际工作中实施这些新的理念。同时,这也表明教学理念和教育理念并不是一回事。相对于教育理念而言,教学理念是一个下位概念,教育理念包涵了教学理念。此外,这种层次划分方法还说明教学理念是处于最低层次的一些更为具体的、可操作的教育理念。这种层次划分对人们更好的理解教育理念有一定的帮助,但也有些绝对化,因为即使是处在最低层次的教学理念,其原理性、指导性和理论性也是很强的,而且我们有时很难将一个教育理念和教学理念严格区分开来,他们在很多情境下就是一回事,因为我们很难将教育活动和教学活动区别开来。所以,本文试图依据教学理念的可操作程度以及学科的不同将教学理念分为理论层面、操作层面与学科等三个层次的教学理念。
理论层面的教学理念
理论层面的教学理念是人们对知识、教学、学习和学生的总的、一般的看法,它摆脱了具体的一时、一事、个别情景、具体学科的复杂性,达到对教学、学习、学生等的理性的理解与解释。这种理念对教学、学习、学生、知识的理解更综合。有人可能不知道怎样去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但他可以谈他对教学的看法、观点。也就是说他有理论。下面是一位教师的教学理念:“当我开始思考教学的时候,我想起了马克▪土温的一句格言:‘不要让学校妨碍教育’。我认为,教育要达到的目标是不能仅仅靠说教、死记硬背、简单的直线式计划来得到的(即,传统的学校教育)。一句话,教育者要从传统的教育模式转向学生有效学习的模式。帮助学生学会成为具有批判能力的思想者,有效的问题解决者,这样他们才能在职业生涯中成为有效的竞争者。[④] 这是一个一般意义上,或理论层面上的教学理念,反映出这位教师对学习的看法。理论或观念层面的教学理念对操作层面的教学理念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具有方向性。一个人只有具备了理论层面的教学理念才能使自己不迷失方向。现在,大多数的教师都能非常容易地说出很多时尚的新词,比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自主、探究、研究、问题解决式地学习”、“改变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等等,但是当他面对学生的时候仍然是控制学生、讲授式教学。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所拥有的这些新理念仍然是片断的、凌乱的、浅层次的。一方面,没有上升到观念、信念的层次,另一方面,又缺乏操作性,不足以指导他们的教学活动。
操作层面的教学理念
操作层面的教学理念是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运用某些教育学的、心理学的或者学科的理论,把某种理论具体化、实践化。前面所说的那位教师为了能够把教学“转向学生的有效学习”进而将其理论层面的理念转向操作层面的理念,即怎样具体实施自己的教学行为。
精心准备教学;
熟悉我所教的学科;
了解我的学生;
必要时进行个别化指导;
鼓励学生参与;
把教学质量放在首位;
使用的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使用信息技术演示教学内容的有用性;
学生在行动中学习得最好;
经常变换教学方法;
创造一个公正但有严格要求的学习环境;
做与教学有关的研究;
使学习成为愉快的活动。[⑤]
再比如学习迁移理论认为,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是有影响的,这种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⑥] 这是一种理论,是一种理念,而要把它应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要使其能够操作。怎么实践呢?珀金斯和萨洛蒙(Perkins and Salomon,1988)指出,迁移首先要使学生学习的过程与将要迁移的情境相似,换句话说,学生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态度情感的情境要和运用这些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的情境相似,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将会用到这些知识,就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学习。[⑦] 其次,为了能够顺利地实现迁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最好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本身进行反思,使所学内容能够在真实的、新的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得到应用,而不是仅仅告诉学生记住所学内容。
学科教学理念
学科教学理念既包含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知识、教学活动等总的看法,也包含了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看法,因为对学科的看法会深深地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我们经常看到的学科教师间互不相让或互不往来的现象就是由于教师的学科教学理念不同而造成的。毫无疑问,每一个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而且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这些理念贯彻到教学活动中,但是,由于过分地或者片面地夸大学科的作用、知识的作用,就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学科理念,要树立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是单纯某一门学科的教学就能达到的理念。同时,还要明确学科教学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完美人格。下面是一位生物教师的教学理念:“一般而言,学生从生物课上必须获得三方面的收获,他们应该获得(1)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2)一些科学研究的新发现;(3)如何将科学信息进行交流。”[⑧] 这位生物老师将他对学科和学生发展的理解融合在了他的教学理念中,他没有将教学的目标确定在知识的掌握上,而是定位在学生对方法的掌握和学生本身的发展上,可以想象他的生物课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境。
总而言之,任何教师都要具有明确的教学理念,这些教学理念可以是不同层次的,有时候,教师的教学理念是综合在一起的,既可以是观念性的,又可以是操作性的。学科教学理念在表达对学科认识的同时,必须有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态度和观点。
三、教学理念的表达
教学理念能否指导教学实践,能否成为教师的教学行动指南,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明确,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一般而言,表达得越简洁、越有条理,就越能对行为起到向导作用。所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反映了教师个人的价值观和他对学生需要的考虑,实际上,一个明确表达的教学理念就是对下面几个问题的回答:
学习是怎样发生的?最好用隠喻表示,比如“学习就像……。”
什么是教学?
教学活动结束时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达到这个目标?
实现目标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为什么是这样的目标、用这种方法、达到这种程度?
每个人表达的教育教学理念都不相同,教学理念应该是个性化的,有些比较笼统,有些比较具体。一般来说,都使用第一人称、陈述句。教学理念的表述可长可短,可以是一句话,或一段话。迄今为止,最长的明确表达的个性化的教育理念要数杜威(1897)的《我的教育信条》。杜威在阐述他的教育理念时在每一段的开始都用了“我相信……”这样的句式。
另外,每一个明确表达的教学理念并不是要包罗万象,下面的提示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为什么我用这种方法教学?
为什么我要当一名教师?
什么动机驱使我选择教书这个职业生涯?
我怎样定义一个好的教师?什么样的经验形成这样的定义?
我对学习和教学的信念是什么?
我希望学生从我的课堂上获得什么?
为什么我选择这样或那样的教学策略、方法?
为什么我要选择特定的作业要学生完成?
我用什么样的隠喻表达学习和教学?为什么?
总之,对于教育工作者和教师而言,教学理念就是他们对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知识价值、学生本性的最根本的理性的认识和看法。教学理念有层次之分,观念层面上的教学理念虽然较为笼统、一般,但却更能达到本质,更具全面性、原则性;操作层面的教学理念对于教学活动来说更具指导意义,但却比较零碎、片面;学科层面的教学理念不仅是对学科作用的认识,更要包含对学生、学习的认识;明确表达的教学理念实际上是对“知识是什么、学习是什么、学生是什么”这几个根本问题的回答。
我的教学理念
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教学工作经验上可以说是不太熟悉的。但我知道,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应该不
断的求学,不断的进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工作业绩来 。我认为:
课堂教学必须树立起这样的理念:
1. 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教育灵魂的意识。
2. 必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本素养。
3. 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4. 必须结合学科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制高点。
5. 必须把教改实验和教育科研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生产力。
6. 必须强化应用意识,把学科教学置身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科技生活的广阔背景之中。
7. 必须强化情感体验,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在前瞻性理念的导引下,我们应注意:
1. 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实现培养目标与学科教学目标的统一。
2. 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情感体验的统一。
3. 知识技能的传授与综合素质培养的统一。
4. 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与其它学科知识沟通的统一。
5. 传统的媒体教学与现代技术整合的统一。
6. 研究性问题设计与学生民主参与的统一。
7. 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统一。
8. 个体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统一。
教师是教学设计者,指导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研
究者几实践者的统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新任务,新问题呼唤着教学的新思路,深入研究怎样实施新课程标准。
1. 课标解读、把握理念
2. 备课指导、解剖教材
3. 课堂教学
4. 确立标准
5. 典型示范
6. 观摩研讨
7. 课题研究、敲定方案
目前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课程教学必将使教学理念、
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技术诸方面带来一次深刻的变革。作为教研工作者,一定要站在改革的潮头,跟上课程改革的 发展形式,成为课程改革的研究者、实践者和培训者。
展开全部
看一下你要教的科目咯~
作为中学生,我们都很喜欢实习来的老师。毕竟总是面对老师那张脸,早就受不了啦!能换一个老师,无论如何都是好事。其实我们不会注重【实习老师】教的能力,毕竟你们是实习,教得好会高兴;教不好也无所谓。
如果能用你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我们,会比什么都有效!(小窍门:学校的老师一般都有年龄了,实习老师一般都年轻些。你呢,可以大谈流行的事,谈流行的歌~必定大受欢迎!!!)
Best wishes!
作为中学生,我们都很喜欢实习来的老师。毕竟总是面对老师那张脸,早就受不了啦!能换一个老师,无论如何都是好事。其实我们不会注重【实习老师】教的能力,毕竟你们是实习,教得好会高兴;教不好也无所谓。
如果能用你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我们,会比什么都有效!(小窍门:学校的老师一般都有年龄了,实习老师一般都年轻些。你呢,可以大谈流行的事,谈流行的歌~必定大受欢迎!!!)
Best wishes!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其实最大的困难就是战胜自己,你会好运的.祝福你。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只要想着”我能行!”
失败了,也想着”再来一次,好吗?我能行!”
失败了,也想着”再来一次,好吗?我能行!”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