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双全的辛弃疾随笔怎么写,快点

 我来答
czxw0150
2014-09-20 · 超过63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4万
展开全部
文武双全的辛弃疾,永远的英雄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享年67岁,南宋词人,小时初次看到他的词是《鹧鸪天》,标题是“代人赋”:陌上柔桑破嫩芽, 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 斜日寒林点暮鸭。 山远近,路横斜, 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 春在溪头荠菜花。 便惊为天人,其词清新,淡朴,散发着沁人的泥土芳香,便爱上他的词,后来读了很多他的作品,发觉他的词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他的爱国词有很多,如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还有: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虏 ,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辛弃疾是位抗金勇士,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最让人佩服的是他只带50人大白天从5万金兵大营大摇大摆将叛徒抓走斩首,就是现在任何特种部队都望尘莫及!真是有胆有实,这在历史上也罕见,何况是个文人。我们来看看: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22岁的辛弃疾也在家乡聚众二千举起了武装斗争的义旗, 起义胜利后,他立即把队伍带到了山东投奔耿京,附近义军首领王世隆、张安国等人叛变杀死了耿京,投降了金人,辛弃疾带领着王世隆和忠义军马全福等共50人,直奔金兵大营,张安国正在州府中与金将酣饮。叛徒张安国想我这边现有金兵和我带过来的部队有5万人不怕,辛弃疾、王世隆等人,一见张安国出来,猛地扑了上去,一下子把他打翻在地上,勇士们冲上来,迅速把他捆个结结实实,扔到了马背上。旁边的驻军来不及反应过来,看着眼前雪亮的刀子呆住了。看着50名猛士,那些金兵早已吓得魂飞魄散,各自将部队往后撤开,准备逃走,等金人已经集结起队伍,准备作战,辛弃疾等早已向南奔去,砍下了叛徒的狗头,历史就是这样的,让人不可思议,文人的辛弃疾如此勇猛。 晚年的辛弃疾,还时常回忆起自己青年时代的戎马生涯和报国壮志,他写下了《破阵子》词: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生后名。可怜白发生! 1207年秋天,68岁的辛弃疾正在病重的时候,朝廷又来诏命,要他出来任职儿女们看着辛弃疾的病越来越沉重,都小心地照看着他。九月十日,辛弃疾憔悴的脸上忽然现出了一些神采,他此时如同又飞骑在战场上,对着金人砍杀,马儿不停地奔跑着,身后成千上万的大军跟着自己向北冲锋,旌旗飘扬,杀声震天……。 “杀贼!杀贼!杀贼!杀……!” 儿女们听得辛弃疾的大声叫喊忽地停了,再看,他已经停止了呼吸。 悲哉!文武双全的辛弃疾,天地奇人啊,可惜 。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谊,与之砥励气节,切磋学问。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有很多评议时局,议论世事,关心国家命运,陈述恢复大业,批判投降苟合的词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也偶作情词,但绝不拘泥作态,如: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这首如此美丽 传颂千古的词很多人都想不到,这是到5万金兵大营抓叛徒的辛弃疾所作。 就武的来说,他没有遇到一个好的时代,软弱的南宋就知道议和,主战的人士受到打压,辛弃疾只能说生不逢时,由此想开来,我想到了现在的我们的国家,一个小越南如此嚣张,但我想可能很多人不懂政治,现在必须这样做,我们大展雄威的时候不远了。 辛弃疾就文学水平来说,他的清新和豪放的两种词风如此的美,我认为超过了苏轼。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洪迈《稼轩记》)。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三岁。 辛弃疾初来南方,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赵构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所以在他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曾热情洋溢地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尽管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广为传诵,但已经不愿意再打仗的朝廷却反映冷淡,只是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于是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这显然与辛弃疾的理想大相径庭,虽然他干得很出色,但由于深感岁月流驰、人生短暂而壮志难酬,内心却越来越感到压抑和痛苦。 而对于庸俗圆滑、面对民族危亡无所作为的官僚,辛弃疾有一种出于本能的厌恶,在《千年调》中他勾勒了这类人物的丑态:“卮酒向人时,和气先倾倒。最要然然可可,万事称好。” 然而正是这样的人充斥官场,把持权位,引导着一条苟且偷安的道路。他愤慨地写道:“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卜算子》) 当辛弃疾带领不多的人马冲过战场烽火来到南方时,怀着满腔热血,渴望一展宏图,却不料从此陷落在碌碌无为的境地,这使他感到难以忍受的苦闷和悲愤。在他南归的第十二年重游当年南归的首站建康时,他写下了著名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这是对山河破碎的悲哀,对壮志成空的悲哀;岁月无情地流去,因这种悲哀更显得怵目惊心。然而即使词人在写他的孤独和悲哀,写他的痛苦和眼泪,我们仍然看到他以英雄自许、绝不甘沉没的心灵。而直到他晚年出任镇江知府时,所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仍是一面浩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一面追忆自己青年时代的战斗生涯,表示出不甘衰老、犹有可为的壮烈情怀正是因为他经历了许多世事沧桑,积蓄了太多太深的苦闷,深知人生的无奈,才“欲说还休”。他只能在恬静的田园乡村中为自己的感情寻找寄寓,抚慰饱受创伤的心灵,这是一个英雄人物在一个平庸苟且的社会中的不得已的选择。理解这一点,才能明白辛弃疾写这一类词时真正的心态。 辛词辛魂,,国脉所系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栽家谱. 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 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 前几年我去了济南,有两个辛弃疾纪念馆,一个是济南历城区四风闸辛弃疾故里,一个是大明湖辛稼轩祠堂。我先去的后者。几天一直在跑,早晨起得也比较晚,九点多从家里出发,先到了洪家楼,也就是济南市区和历城区的交界处。在这里需要乘坐历城7路或历城14路直达四风闸,但因为修路的缘故历城14路不路过那里了,所以坐车前一定先问一下司机师傅!另外,虽然历城公交刚刚和济南公交整合,但还是显得不够规范,班次说是半小时一班,但不怎么规律,车里也不怎么干净,还要准备好3元的车票钱,直接投币。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虽然去四风闸方向是往东,但需要在路北的终点站坐车,因为这些历城公交是在终点站放下乘客后,接着上返程的乘客,再到下一个路口后调头直接返程,所以不要在路南等车!不停!(害得我眼睁睁看着一辆历城7路开走了)历城7路可能会先在一个小车站的停车场等一阵,到正点再正式发车。10点多一点坐上车,加上等车的二十分钟,大约11点十多分到了四风闸。上次3月份坐历城14路来的,就在稼轩故里旁停的,这次远些,要打听一下。看到有小店,买了两把香,一包火柴,一块还是两块,反正挺便宜。 终于到稼轩故里,“辛弃疾故居”刚被漆成红字了,还有欢迎横幅,只是农民伯伯晒的粮食实在有些不是地方。门前冷落,展览馆内落满尘土,展品破旧,令人心寒. 现在人谁还会关心这个,这个社会很现实了,这种永远不能在平庸中度过人生的英雄本色,伴随了辛弃疾的一生,也始终闪耀在他的词中。它奏响了宋词的最强音。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