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藏经阁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敦煌研究在世界
敦煌学与红学曾并称当世两大显学,与红学相比,敦煌学更具国际性。据刘永增介绍,目前世界上有二三十个国家设有敦煌研究机构,因此也有“敦煌在中国,研究在世界”的说法。但是刘永增认为研究敦煌学需要很高的学术水平为基础,其中包括佛学、历史学、艺术学及少数民族文字学等,敦煌学入门很难,很多大学生毕业三四年也无法参与研究工作。
敦煌是中国汉唐时期中原与中亚、南亚以及西方交通的重要通道,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中起到桥梁作用,因此也吸引着世界的学者。敦煌学的兴起也与19世纪的世界范围内的探险热有关,此前国内总评价这些探险家是特务、军事间谍等,其实只是中间有少部分人有这种不良目的,而目前对这批探险家的评价也有所缓和,如称斯坦因是“骗卖”敦煌文物。
沙州、敦煌不能混用
电视连续剧《大敦煌》是导演陈家林倾力打造的“一部带有传奇色彩的历史正剧”,有关敦煌的历史记载较少,该剧中大部分的情节都是虚构的。刘永增向记者表示因为时间原因,目前自己只看了其中的四集。在观看过程中刘永增发现该剧在描写宋朝时段时,关于敦煌的称谓有些混乱。敦煌早在汉武帝时期就得名,汉代的敦煌郡到宋代时已经改为瓜沙二州。瓜州市今安西县,沙州是今敦煌县。而在电视剧中却把瓜州与敦煌并提,显然是不符合历史的。沙州此后又几易其名,恢复敦煌的旧称是清朝的事了。
藏经洞是古人的垃圾箱?
探险家斯坦因,1907年来到了敦煌,几经周折,终于买通了王道士,当斯坦因进入藏经洞时,眼前的一切使他惊喜不已,那密密麻麻的手抄本几乎堆得有3米高。斯坦因从中挑选了许多好的写本、绢画等,拉了满满24箱写本和5箱艺术品,经过长途跋涉,于1909年运到了英国伦敦,入藏伦敦大英博物馆。斯坦因根据洞窟中有相当数量的写本碎片、经帙布、经卷木轴等提出“废弃说”,认为藏经洞是作为寺院废弃文书的一个场所。日本学者藤枝晃也认为,印刷佛经流行后,卷轴也是废弃。
《大敦煌》采用的主流观点
关于电视剧《大敦煌》对藏经阁由来的表述,刘永增认为该剧采用的是学界主流观点——“避难说”。刘永增介绍说,目前大多数人赞同藏经阁是西夏入侵敦煌时被人封闭的,这一观点也是法国探险家伯希和最早提出的,当年伯希和在敦煌翻检了大部分汉字文卷,据他统计文卷中最晚出现的纪年是998年,且藏经洞内没有发现西夏文写本,因此伯希和认为藏经洞是为避西夏人1035年的入侵,在非常情况下仓皇封闭的。目前发现最晚的写本纪年卷子是1002年,与伯希和的发现差不多。此后日本人井上靖曾写过一部小说《敦煌》,也采信的是这个观点。刘永增表示对藏经洞的由来还有很多观点,但都是一些猜测,因为没有具体历史记录,这只能是一个永远的谜。
敦煌学与红学曾并称当世两大显学,与红学相比,敦煌学更具国际性。据刘永增介绍,目前世界上有二三十个国家设有敦煌研究机构,因此也有“敦煌在中国,研究在世界”的说法。但是刘永增认为研究敦煌学需要很高的学术水平为基础,其中包括佛学、历史学、艺术学及少数民族文字学等,敦煌学入门很难,很多大学生毕业三四年也无法参与研究工作。
敦煌是中国汉唐时期中原与中亚、南亚以及西方交通的重要通道,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中起到桥梁作用,因此也吸引着世界的学者。敦煌学的兴起也与19世纪的世界范围内的探险热有关,此前国内总评价这些探险家是特务、军事间谍等,其实只是中间有少部分人有这种不良目的,而目前对这批探险家的评价也有所缓和,如称斯坦因是“骗卖”敦煌文物。
沙州、敦煌不能混用
电视连续剧《大敦煌》是导演陈家林倾力打造的“一部带有传奇色彩的历史正剧”,有关敦煌的历史记载较少,该剧中大部分的情节都是虚构的。刘永增向记者表示因为时间原因,目前自己只看了其中的四集。在观看过程中刘永增发现该剧在描写宋朝时段时,关于敦煌的称谓有些混乱。敦煌早在汉武帝时期就得名,汉代的敦煌郡到宋代时已经改为瓜沙二州。瓜州市今安西县,沙州是今敦煌县。而在电视剧中却把瓜州与敦煌并提,显然是不符合历史的。沙州此后又几易其名,恢复敦煌的旧称是清朝的事了。
藏经洞是古人的垃圾箱?
探险家斯坦因,1907年来到了敦煌,几经周折,终于买通了王道士,当斯坦因进入藏经洞时,眼前的一切使他惊喜不已,那密密麻麻的手抄本几乎堆得有3米高。斯坦因从中挑选了许多好的写本、绢画等,拉了满满24箱写本和5箱艺术品,经过长途跋涉,于1909年运到了英国伦敦,入藏伦敦大英博物馆。斯坦因根据洞窟中有相当数量的写本碎片、经帙布、经卷木轴等提出“废弃说”,认为藏经洞是作为寺院废弃文书的一个场所。日本学者藤枝晃也认为,印刷佛经流行后,卷轴也是废弃。
《大敦煌》采用的主流观点
关于电视剧《大敦煌》对藏经阁由来的表述,刘永增认为该剧采用的是学界主流观点——“避难说”。刘永增介绍说,目前大多数人赞同藏经阁是西夏入侵敦煌时被人封闭的,这一观点也是法国探险家伯希和最早提出的,当年伯希和在敦煌翻检了大部分汉字文卷,据他统计文卷中最晚出现的纪年是998年,且藏经洞内没有发现西夏文写本,因此伯希和认为藏经洞是为避西夏人1035年的入侵,在非常情况下仓皇封闭的。目前发现最晚的写本纪年卷子是1002年,与伯希和的发现差不多。此后日本人井上靖曾写过一部小说《敦煌》,也采信的是这个观点。刘永增表示对藏经洞的由来还有很多观点,但都是一些猜测,因为没有具体历史记录,这只能是一个永远的谜。
展开全部
1900年6月22日,中国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敦煌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圆箓在清理积沙时,无意中发现了藏经洞,并挖出了公元四至十一世纪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文物五万余件……
这一发现为研究中国及中亚古代历史、地理、宗教、经济、政治、民族、语言、文学、艺术、科技提供了数量极其巨大、内容极为丰富的珍贵资料。后经英、 莫高窟第17窟 窟门 晚唐
法、日、美、俄等国探险家的盗窃掠夺,藏经洞绝大部分文物不幸流散到世界各地,仅剩下少部分留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藏经洞是莫高窟17窟的俗称。此窟原为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时 洪辩像 莫高窟第17窟北壁
开造,为当时河西都僧统洪辩的影窟。约在11世纪,西夏统治敦煌时期,元代统治者占领敦煌以前,莫高窟的僧徒们,考虑到战争的灾难,于是就把寺院历代保存下来的经卷、文书、档案以及佛像画等全部封存在此洞里,然后外筑补壁,并绘壁画掩人耳目。后因僧徒也逃战争之难未归,洞窟颓废,年久日深,洞窟甬道被风沙淤塞,竟因此幽闭近8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莫高窟道士王圆,率人“以流水疏通三层洞沙”,秘室始现于世,并谓之“藏经洞”。藏经洞出土了敦煌遗书中最大宗文献,尤为历史文化名城锦上添花。它又成为分别研究起自东汉、中经两晋、北魏、西魏、梁朝、北周、隋、唐、五代、北宋、西夏、下至元朝、涵盖各朝代文明的重要资料。敦煌学家姜亮夫教授认为“整个中国文化都在敦煌卷子中表现出来”。首先发现敦煌遗书的重要价值者,是我国的金石学家叶昌炽,他在《语石》中,不仅录述莫高窟碑石,且对敦煌遗书作了颇为独到的阐述。该窟发现数以万计的古代佛经、道经及世俗文书等,是研究我国近两千年学术文化发展的宝贵文献,历史之积文终成后世之瑰宝,实为我国学术及世界学术之大幸。
这一发现为研究中国及中亚古代历史、地理、宗教、经济、政治、民族、语言、文学、艺术、科技提供了数量极其巨大、内容极为丰富的珍贵资料。后经英、 莫高窟第17窟 窟门 晚唐
法、日、美、俄等国探险家的盗窃掠夺,藏经洞绝大部分文物不幸流散到世界各地,仅剩下少部分留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藏经洞是莫高窟17窟的俗称。此窟原为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时 洪辩像 莫高窟第17窟北壁
开造,为当时河西都僧统洪辩的影窟。约在11世纪,西夏统治敦煌时期,元代统治者占领敦煌以前,莫高窟的僧徒们,考虑到战争的灾难,于是就把寺院历代保存下来的经卷、文书、档案以及佛像画等全部封存在此洞里,然后外筑补壁,并绘壁画掩人耳目。后因僧徒也逃战争之难未归,洞窟颓废,年久日深,洞窟甬道被风沙淤塞,竟因此幽闭近8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莫高窟道士王圆,率人“以流水疏通三层洞沙”,秘室始现于世,并谓之“藏经洞”。藏经洞出土了敦煌遗书中最大宗文献,尤为历史文化名城锦上添花。它又成为分别研究起自东汉、中经两晋、北魏、西魏、梁朝、北周、隋、唐、五代、北宋、西夏、下至元朝、涵盖各朝代文明的重要资料。敦煌学家姜亮夫教授认为“整个中国文化都在敦煌卷子中表现出来”。首先发现敦煌遗书的重要价值者,是我国的金石学家叶昌炽,他在《语石》中,不仅录述莫高窟碑石,且对敦煌遗书作了颇为独到的阐述。该窟发现数以万计的古代佛经、道经及世俗文书等,是研究我国近两千年学术文化发展的宝贵文献,历史之积文终成后世之瑰宝,实为我国学术及世界学术之大幸。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