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于敏简介:
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后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于敏把原子核理论分为三个层次,即实验现象和规律、唯象理论和理论基础。在平均场独立粒子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名人评价:
于敏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科学家 钱三强)
原子核理论是于敏自己在国内搞的,他是开创性的,是出类拔萃的人,是国际一流的科学家。(科学家 彭桓武)
于敏在氢弹研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科学家 朱光亚)
于敏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是“中国的氢弹之父”。(诺贝尔奖得主、核物理学家玻尔)
颁奖词: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89岁高龄的于敏。
五字概括:报国心皎洁
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 孙丽娜
朱敏才、孙丽娜夫妇简介:
朱敏才,1942年出生于贵州黄平县,毕业于贵州大学外语系,在商务部工作了近40年,曾任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经济商参赞;孙丽娜女士拥有近40年教育工作经验,是我国第一批小学英语教师。2005年,夫妇俩在北京退休后相继到黔西南州望谟县第二小学、兴义市马岭镇尖山小学、贵阳市孟关乡世华小学、遵义县龙坪镇裕民小学和中心村小学支教。
颁奖词: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
五字概括:为霞尚满天
"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
赵久富简介:
2010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十堰市郧县余嘴村成为被定为当地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村支书赵久富以大局为重,主动放弃留下来的名额,告别80岁高堂,认真细致作好移民工作,带领61户村民搬迁到团风镇移民新村。
2014年,跨世纪工程南水北调正式通水。此时,南水北调移民第一村十堰郧县余嘴村支书赵久富带领着移民新村的村民早已安定下来,大家也都找到比过去更多的致富出路。
50年前,南水北调一期移民开始时,七岁的赵久富跟随父母搬迁到了余嘴村,2010年,他成了村里移民的第一责任人。这里有61户要外迁到千里之外的黄冈。家园难舍,故土难离,移民工作最难张嘴。按照住房在海拔172米以下需要外迁的标准,赵久富可以选择留下,但他还是主动选择了外迁黄冈。赵久富80多岁的父母亲决定不跟儿子外迁到黄冈,但他们支持儿子带头外迁。
村支书带头外迁,61户村民陆续签了搬迁协议,2010年的4月30日,移民搬迁对队伍就要出发了,家家户户开始收拾家当装车。赵久富党旗挂在了自家外墙上,这是他在余嘴村当村支书的第26个年头,也是他在余嘴村当村支书的最后一天。赵久富的母亲拄着拐杖步行了5公里,来到了移民现场。母子遥望,赵久富不敢流泪,怕耽误了移民的行程。
2013年,余嘴村变成蓄满清水的库区。而移民们在赵久富的带领下,在新的家园也走上了致富路。
颁奖词: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他是湖北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赵久富,带领村民重找致富路。
五字概括:量与江海宽
好心人“炎黄”:张纪清
张纪清简介:
2014年11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老人张纪清被送到医院。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
1987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1000元的捐款用于敬老院的建设,捐款人署名是“炎黄”。当时这笔捐款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工资。从此以后的27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27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
2014年11月,这位好心人“炎黄”终于现身了,他就是张纪清。张纪清出生贫苦,改革开放后成了镇上首个万元户。手里有了些钱他就开始捐款。之后,他又干回了老本行会计,拿的是死工资,可是捐款却没有中断。张纪清在家里明确表态,钱会用到别人最需要的地方,子女的钱自己去挣。现在张纪清每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当教师的老伴还有些退休金,两口子一直生活俭朴,现在还住着过去的老房子,但是依旧捐款。
张纪清坦言署名“炎黄”是不想让被帮助的人有负担,他说“我们做一点点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张纪清就是“炎黄”,这个秘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并一直支持着他。这份坚持27年的凡人善举成就了大爱,在这个冬天带给很多人温暖。
颁奖词: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他是江苏江阴市民张纪清,27年署名“炎黄”捐款,建敬老院、希望小学。
五字概括:涓滴见沧海
于敏简介:
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后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于敏把原子核理论分为三个层次,即实验现象和规律、唯象理论和理论基础。在平均场独立粒子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名人评价:
于敏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科学家 钱三强)
原子核理论是于敏自己在国内搞的,他是开创性的,是出类拔萃的人,是国际一流的科学家。(科学家 彭桓武)
于敏在氢弹研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科学家 朱光亚)
于敏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是“中国的氢弹之父”。(诺贝尔奖得主、核物理学家玻尔)
颁奖词: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89岁高龄的于敏。
五字概括:报国心皎洁
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 孙丽娜
朱敏才、孙丽娜夫妇简介:
朱敏才,1942年出生于贵州黄平县,毕业于贵州大学外语系,在商务部工作了近40年,曾任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经济商参赞;孙丽娜女士拥有近40年教育工作经验,是我国第一批小学英语教师。2005年,夫妇俩在北京退休后相继到黔西南州望谟县第二小学、兴义市马岭镇尖山小学、贵阳市孟关乡世华小学、遵义县龙坪镇裕民小学和中心村小学支教。
颁奖词: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
五字概括:为霞尚满天
"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
赵久富简介:
2010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十堰市郧县余嘴村成为被定为当地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村支书赵久富以大局为重,主动放弃留下来的名额,告别80岁高堂,认真细致作好移民工作,带领61户村民搬迁到团风镇移民新村。
2014年,跨世纪工程南水北调正式通水。此时,南水北调移民第一村十堰郧县余嘴村支书赵久富带领着移民新村的村民早已安定下来,大家也都找到比过去更多的致富出路。
50年前,南水北调一期移民开始时,七岁的赵久富跟随父母搬迁到了余嘴村,2010年,他成了村里移民的第一责任人。这里有61户要外迁到千里之外的黄冈。家园难舍,故土难离,移民工作最难张嘴。按照住房在海拔172米以下需要外迁的标准,赵久富可以选择留下,但他还是主动选择了外迁黄冈。赵久富80多岁的父母亲决定不跟儿子外迁到黄冈,但他们支持儿子带头外迁。
村支书带头外迁,61户村民陆续签了搬迁协议,2010年的4月30日,移民搬迁对队伍就要出发了,家家户户开始收拾家当装车。赵久富党旗挂在了自家外墙上,这是他在余嘴村当村支书的第26个年头,也是他在余嘴村当村支书的最后一天。赵久富的母亲拄着拐杖步行了5公里,来到了移民现场。母子遥望,赵久富不敢流泪,怕耽误了移民的行程。
2013年,余嘴村变成蓄满清水的库区。而移民们在赵久富的带领下,在新的家园也走上了致富路。
颁奖词: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他是湖北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赵久富,带领村民重找致富路。
五字概括:量与江海宽
好心人“炎黄”:张纪清
张纪清简介:
2014年11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老人张纪清被送到医院。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
1987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1000元的捐款用于敬老院的建设,捐款人署名是“炎黄”。当时这笔捐款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工资。从此以后的27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27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
2014年11月,这位好心人“炎黄”终于现身了,他就是张纪清。张纪清出生贫苦,改革开放后成了镇上首个万元户。手里有了些钱他就开始捐款。之后,他又干回了老本行会计,拿的是死工资,可是捐款却没有中断。张纪清在家里明确表态,钱会用到别人最需要的地方,子女的钱自己去挣。现在张纪清每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当教师的老伴还有些退休金,两口子一直生活俭朴,现在还住着过去的老房子,但是依旧捐款。
张纪清坦言署名“炎黄”是不想让被帮助的人有负担,他说“我们做一点点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张纪清就是“炎黄”,这个秘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并一直支持着他。这份坚持27年的凡人善举成就了大爱,在这个冬天带给很多人温暖。
颁奖词: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他是江苏江阴市民张纪清,27年署名“炎黄”捐款,建敬老院、希望小学。
五字概括:涓滴见沧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