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魏书·食货志》材料二高祖初谋南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 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魏书·李冲传》 材料三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拔。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怎样的改革措施?其实行的前提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高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他采取了什么策略?反映了怎样的实质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从材料中找出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
 我来答
滋小味iS5M
2014-12-07 · 超过69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3
采纳率:33%
帮助的人:64.8万
展开全部
(1)推行均田制。国家掌握大量无主荒地。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抑制土地兼并,促进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孝文帝迁都洛阳。目的是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以南征为借口,反映了改革面临很大的阻力。
(3)实行汉制,采用汉姓。鲜卑族是黄帝的后代。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