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中考只有90天了 我总是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 尤其是理科 希望可以有好的复习提纲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中考物理复习提纲
一、物理定律、原理: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2、阿基米德原理 3、光的发射定律
4、欧姆定律 5、焦耳定律 6、能量守恒定律
二、物理规律: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光的折射规律 3、凸透镜成像规律
4、两力平衡的条件和运用 5、力和运动的关系 6、液体压强特点
7、物体浮沉条件 8、杠杆平衡条件 9、分子动理论
10、做功与内能改变的规律 11、安培定则 12、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13、磁极间的作用规律 14、串、并联电路的电阻、电流、电压、电功、电功率、电热的分配规律
三、应记住的常量:
1、热: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
体温计的量程:35℃~42℃ 分度值为0.1℃
水的比热:C水=4.2×103J/(kg.℃)
2、速度:1m/s=3.6km/h
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V=340m/s V固>V液>V气
光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电磁波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3×108m/s
3、密度:ρ水=ρ人=103kg/m3 ρ水>ρ冰 ρ铜>ρ铁>ρ铝
1g/cm3=103kg/m3 1L=1dm3 1mL=1cm3
g=9.8N/kg
4、一个标准大气压:P0=1.01×105Pa=76cm汞柱≈10m水柱
5、元电荷的电量:1e=1.6×10-19C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蓄电池的电压:2V
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照明电路的电压:220V 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我国交流电的周期是0.02s,频率是50Hz,每秒换向100次。
1度=1Kw.h=3.6×106 J
四、物理中的不变量: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2、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质的吸收的热量、质量、温度改变无关。
3、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跟燃料的燃烧情况、质量、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
4、电阻:是导体的一种属性,它由电阻自身情况(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而跟所加的电压的大小,通过电流的大小无关。
5、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不变,跟路程的多少,时间长短无关。
五、生活中的物理模型:
1、连通器:如水壶、水位计、船闸等。
2、杠杆:如撬棒、天平、杆秤、独轮车、铡刀等。
3、轮轴:如板手、螺丝刀、自行车的车把等。
六、物理公式
序号 物理量 计算公式 备注
1 速度 υ= S / t 1m / s = 3.6 Km / h 声速340m / s 光速3×108 m /s
2 温度 t : 摄氏度(0c)
3 密度 ρ= m / V 1 g / c m3 = 103 Kg / m3
4 合力 F = F1 - F2
F = F1 + F2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反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同
5 压强 p = F / S=ρg h p = F / S适用于固、液、气
p =ρg h适用于固体中的柱体
p =ρg h可直接计算液体压强
1标准大气压 = 76 cmHg柱 = 1.01×105 Pa = 10.3 m水柱
6 浮力 ①F浮 = F上 - F下
②F浮 = G – F
③漂浮、悬浮:F浮 = G
④F浮 = G排 =ρ液g V排
⑤据浮沉条件判浮力大小 计算浮力的步骤:
(1)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
(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处于什么状态
(3)找出合适的公式计算浮力
物体浮沉条件(前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①F浮>G(ρ液>ρ物)上浮至漂浮 ②F浮 =G(ρ液 =ρ物)悬浮
③F浮 < G(ρ液 < ρ物)下沉
7 杠杆平衡 F1 L1 = F2 L 2 杠杆平衡条件也叫杠杆原理
8 滑轮组 F = G / n
F =(G动 + G物)/ n
S = nh (υF = nυG) 理想滑轮组
忽略轮轴间的摩擦
n: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
9 斜面公式 F L = G h 适用于光滑斜面
10 功 W = F S = P t 1J = 1N•m = 1W•s
11 功率 P = W / t = Fυ 1KW = 103 W,1MW = 103KW
12 有用功 W有用 = G h(竖直提升)= F S(水平移动)= W总 – W额 =ηW总
13 额外功 W额 = W总 – W有 = G动 h(忽略轮轴间摩擦)= f L(斜面)
14 总功 W总= W有用+ W额 = F S = W有用 / η
15 机械效率 η= W有用 / W总=G /(n F)
= G物 /(G物 + G动) 定义式
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
16 热量 Q=Cm△t Q=qm
17 欧姆定律 I=U/R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18 焦耳定律 Q=I2Rt 适用于所有电路的电热计算
19
电功
定义式—W=UIt=Pt(普适)
导出式—W=I2Rt;(串)
W=(U2/R)t;(并) (1)使用公式时,各物理量通常都采用国际单位。
(2)对于物理量的定义式还需其物理意义。
(3)注意公式的适用范围
(4)会灵活对基本公式进行变形
20 电功率 定义式——P=W/ t=UI (普适)
导出式——P=I2R;(串) P=U2/R;(并)
21 串联电路 I=I1=I2 U=U1+U2 R=R1+R2
22 并联电路 I=I1+I2 U=U1=U2
1/R=1/R1+1/R2
R=R1R2 /(R1+R2)
七、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
1、控制变量法:该方法是研究某一物理量(或某一物理性质)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控制其他各项因素都不变,只改变某一因素,从而得到这一因素是怎样影响这一物理量的。这是物理学中最重要,使用最普遍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用这种方法的有:(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2)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3)影响滑动摩擦力打小的因素;(4)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5)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6)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7)影响动能 势能大小的因素;(8)物体吸收放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9)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10)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1)电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2)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13)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14)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15)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16)通电导体的磁场中受力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2、类比法:把某些抽象,不好理解的感念类比为形象容易理解的概念,如:把电流类比为水流,电压类为水压;声波类比为水波;
3、转换法:某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不好直接研究,就通过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来间接研究它叫转换法,如:研究电流的大小转换为研究它所表现出来的热效应的大小;研究分子的运动转换为研究扩散现象;眼看不见的磁场转换为它所产生的力的作用来认识它。
4、等效法:某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不好直接研究,就通过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来间接研究它叫转换法,如:研究电流的大小转换为研究它所表现出来的热效应的大小;研究分子的运动转换为研究扩散现象;眼看不见的磁场转换为它所产生的力的作用来认识它。如用可以总电阻代替各个分电阻(根据对电流的阻碍效果相同)、用合力代替各个分力(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5、建模法:用实际不存在的形象描述客观存在的物质叫假想模型法,如:用光线来描述光的穿传播规律;用假想液片法来推导液体压公式:用磁感线表示磁场的分布特点等。
6、比较法:如对串、并联电路特点的比较、对电动机和发电机进行比较等。
7、理想实验法:在实验的基础上尽心合理的猜想和假设进一步推理的科学方法,如: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而推理出来的定律;人民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贺也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而得出的结论。
如牛顿第一定律。
8、分类法:如物体可分为固、液、气;触电的形式可分为单线触电和双线触电等。
9、图像法:如晶体的熔化、凝固图像;导体的电压和电流图像;运动物体的路程和时间图像。
10、逆向思维法: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场之后,法拉第思考——既然能“电生磁”,那么,反过来能不能:“磁声电”?这是一种逆向思维法。
八、物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九、问答题
1、 跳远运动员都是先跑一段距离才起跳,这是为什么?
答:利用惯性,跳起后身体还要保持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以增大跳远的距离,所以运动员先跑一段距离才起跳。
2、 锯,剪刀,斧头,用过一段时间就要磨一磨,为什么?
答:锯,剪刀,斧头,用过一段时间就要磨一磨是为了使它们的齿或刀锋利而减小受力面积,使用时用同样的力可增大压强。
3、 把塑料衣钩紧贴在光滑的墙壁面上就能用它来挂衣服或书包。这是什么道理?
答:塑料挂衣钩紧贴墙面时,塑料吸盘与墙壁间的空气被挤出,大气压强把塑料吸盘紧压在墙壁上。挂衣服或书包后,吸盘与墙壁产生的摩擦力以平衡衣服或书包的重力,所以能挂住衣服或书包。
4、 钢笔吸水时,把笔上的弹簧片按几下,墨水就吸到橡皮管里去了 是什么原因?
答:按下弹簧片时,橡皮内的一部分空气被挤出,放手后因橡皮管要恢复原状使管内空气压强低于管外大气压强,墨水被管外大气压强压进水管内。
5、 用高压锅煮饭菜比用普通锅煮饭菜熟得快,为什么?
答;因为水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增大,沸点升高,煮饭菜时高压锅的气压比普通锅内的气压高,所以水沸腾时高压锅内的温度高于普通锅内的温度,温度越高,饭菜越快熟。
6、 你在皮肤上擦一点酒精会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什么问题?
答:在皮肤上擦一点酒精,就会感到凉,这是因为酒精蒸发时,从身体吸收了热量,使皮肤的温度降低感到凉。
7、 用久了的白炽灯泡会发黑,为什么?
答:因为钨丝受热产生升华现象,然后钨的气体又在灯泡壁上凝华的缘故,所以用久了的白炽灯泡会发黑。
8、 冬天,人在感觉手冷的时候,可以用搓手的办法使手变热,也可以把手插进裤袋里使手变热,这两种办法各是通过什么方式使手得到热量的?
答:搓手通过做功得到热;手插进裤袋用体温把手暖热,这是通过热传递得到热。
9、 冬天人们从外面进屋后,总喜欢用口对着双手哈气,同时还爱两手相互摩擦,这是为什么?
答:冬天室外很冷,人的双手总是裸露,而人口呼出的气温近于人的体温,对手哈气,可使手吸收口中呼出的气的热量;双手互相摩擦,摩擦力做功,增加手的内能,都可以使手变得温暖。
10、 在北方的冬天,*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暖和的室内后,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为什么?
答:冬天,眼镜片在室外是冷的,进入暖和的屋子里后,屋子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遇到冷镜片后液化(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
11、 安装照明电路时,如果装保险丝时拧得不紧,往往容易熔断。为什么?
答:如果保险丝拧得不紧,保险丝和接线柱的接触电阻就会增大,通电时,保险丝和接线柱的接触部分冰会发热,时间长了就容易熔断。
12、 电炉丝热得发红,但跟电炉丝连接的铜导线都不怎么热,为什么?
答:因为铜导线和电炉丝串联,根据Q=I2Rt,通过的电流是相等的,但铜导线电阻比电炉丝的电阻小得多,所以电炉丝热得发红,而铜导线却不怎么热。
化学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 Cu2(OH)2CO3—
6、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通的是直流电。
(O2、H2、CO2、CO、C)
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干冰是CO2固体。(碳酸气)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甲烷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2、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的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生铁和钢主要成分都是铁,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3、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难或不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CO2、HCl、NH3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CO、N2、(NO)只能用排水法
4、①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方程式)
KClO3— KMnO4—
工业上制制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原理:利用N2、 O2的沸点不同,N2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
②实验室制H2的方法是:常用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
(不能用浓硫酸和硝酸,原因:氧化性太强与金属反应不生成H2而生成H2O)(也不能用镁:反应速度太快了;也不能用铁:反应速度太慢了;也不能用铜,因为不反应)Zn+H2SO4—
Zn+HCl—
工业上制H2的原料:水、水煤气(H2、CO)、天然气(主要成分CH4)
③实验室制CO2的方法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不能用浓盐酸(产生的气体不纯含有HCl),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 CaCO3+ HCl— 工业上制CO2的方法是:煅烧石灰石 CaCO3—
5、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
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
③(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用于发令枪)
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氧化镁。(用于照明弹等)
⑤(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⑥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⑦CO和O2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⑧CH4和O2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酒精燃烧 C2H5OH+ O2—
甲醇燃烧 CH3OH+ O2—
6、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
① 可燃性 H2+ O2—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CO+ O2— H2的爆炸极限为4——74.2%
C+ O2— (氧气充足) C+ O2— (氧气不足)
②还原性 H2+CuO— 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出现
C+ CuO— 黑色变成红色,同时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CuO—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7、CO2 ①与水反应: CO2+H2O— (紫色石蕊变红色)
②与碱反应: CO2+Ca(OH)2— (检验CO2的方程式)
③与灼热的碳反应:CO2+C—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
①除杂:CO[CO2] 通入石灰水 CO2+Ca(OH)2—
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CuO—
CaO[CaCO3]只能煅烧 CaCO3—
②检验:CaO[CaCO3]加盐酸 CaCO3+ HCl—
③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
H2、O2、CO2:用燃着的木条
[(H2、CO2),(O2、CO2),(CO、CO2)]用石灰水
8、酒精C2H5OH,又名乙醇,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
醋酸又名乙酸,CH3COOH,同碳酸一样,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无水醋酸又称冰醋酸。
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其中气体矿物燃料是:天然气,固体矿物燃料是煤,氢气是理想燃料(来源广,放热多,无污染)。
(铁)
1、铁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是电和热的导体。
2、铁生绣实际上是铁、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红棕色)。全世界每年因生绣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1/4。
3、防止铁制品生绣的方法: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②在铁制品的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具体操作是:①在其表面刷油漆,②在其表面涂油,③金属制品表面镀上其它金属,④通过化学反应使铁制品的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4、黑色金属:Fe、Mn、Cr(铬) 有色金属:除前三种以外都是,如Cu、Zn、Al
5、合金(混合物):是由一种金属与其它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铁的合金有:生铁和钢(混合物)
生铁的含碳量在2%—4.3%之间,钢的含碳量在0.03%—2%之间。
生铁分为白口铁、灰口铁和球墨铸铁,球墨铸铁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某些场合可以代替钢。 钢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
6、炼铁的主要设备是高炉,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还原剂一氧化碳从铁的氧化物中将铁还原出来。(不能:置换)
炼钢设备:转炉、电炉、平炉。 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氧气或铁的氧化物把生铁中所含的过量的碳和其它杂质转变为气体和炉渣而除去。
7、白口铁的用途:用于炼钢、灰口铁的用途制造化工机械和铸件。
低碳钢和中碳钢用来制造机械零件,钢管。高碳钢用来制刀具、量具和模具。
8、锰钢中合金元素为锰,韧性好,硬度大;不锈钢中合金元素为铬、镍,抗腐蚀性好;硅钢中合金元素为硅,导磁性好;钨钢中合金元素为钨,耐高温,硬度大。
9、导电性:银>铜>铝,铝和锌在空气中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可阻止进一步氧化。铜生锈是铜和水、氧气、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钛耐腐蚀性好。
(溶液)
1、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①加水②升温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熟石灰对温度例外
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
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温
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2、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可溶物质的溶解度1g—10g,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1g,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3、分离:KCl和MnO2方法为过滤,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NaCl和KNO3方法为结晶,步骤:溶解、冷却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NaCl)。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比较大的物质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KNO3、CuSO4)
冷却饱和CuSO4溶液析出晶体的化学式为CuSO4•5H2O。
4、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盐酸中溶质是HCl,石灰水中溶质为Ca(OH)2,食盐水中溶质为Na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O4,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溶质为CuSO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C2H5OH。
(组成与结构)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如: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D(氯分子)(A、Cl B、Cl- C、2Cl D、Cl2)。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一般的氢原子无中子)。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2、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③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④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⑤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⑥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⑦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硅和碳。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非金属气体单质如H2、O2、N2、Cl2等、共价化合物、一些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磷、硫等。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共价化合物是由非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组成,如CO2、H2O、SO3、HCl、H2SO4。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离子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如NaCl、CaCl2、MgS、NaF、ZnSO4。构成氯酸钾的微粒是K+、ClO3-。
3、决定元素的种类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即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者核电荷数不同);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如Fe、Fe2+、Fe3+因核电荷数相同,都称为铁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
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Ne、HF、H2O、NH3、CH4。
已知RO32-有32个电子,则R的质子数为:R+8×3+2=32
(质量守恒定律)
1、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小结:在化学反应中:
一定不变的是: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②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④原子的种类⑤原子的数目⑥原子的质量;
一定改变的是: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表示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可以去网上找一些相关的复习资料!但是我劝你还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多做习题!才能有进步!祝你取得良好成绩!
一、物理定律、原理: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2、阿基米德原理 3、光的发射定律
4、欧姆定律 5、焦耳定律 6、能量守恒定律
二、物理规律: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光的折射规律 3、凸透镜成像规律
4、两力平衡的条件和运用 5、力和运动的关系 6、液体压强特点
7、物体浮沉条件 8、杠杆平衡条件 9、分子动理论
10、做功与内能改变的规律 11、安培定则 12、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13、磁极间的作用规律 14、串、并联电路的电阻、电流、电压、电功、电功率、电热的分配规律
三、应记住的常量:
1、热: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
体温计的量程:35℃~42℃ 分度值为0.1℃
水的比热:C水=4.2×103J/(kg.℃)
2、速度:1m/s=3.6km/h
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V=340m/s V固>V液>V气
光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电磁波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3×108m/s
3、密度:ρ水=ρ人=103kg/m3 ρ水>ρ冰 ρ铜>ρ铁>ρ铝
1g/cm3=103kg/m3 1L=1dm3 1mL=1cm3
g=9.8N/kg
4、一个标准大气压:P0=1.01×105Pa=76cm汞柱≈10m水柱
5、元电荷的电量:1e=1.6×10-19C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蓄电池的电压:2V
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照明电路的电压:220V 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我国交流电的周期是0.02s,频率是50Hz,每秒换向100次。
1度=1Kw.h=3.6×106 J
四、物理中的不变量: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2、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质的吸收的热量、质量、温度改变无关。
3、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跟燃料的燃烧情况、质量、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
4、电阻:是导体的一种属性,它由电阻自身情况(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而跟所加的电压的大小,通过电流的大小无关。
5、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不变,跟路程的多少,时间长短无关。
五、生活中的物理模型:
1、连通器:如水壶、水位计、船闸等。
2、杠杆:如撬棒、天平、杆秤、独轮车、铡刀等。
3、轮轴:如板手、螺丝刀、自行车的车把等。
六、物理公式
序号 物理量 计算公式 备注
1 速度 υ= S / t 1m / s = 3.6 Km / h 声速340m / s 光速3×108 m /s
2 温度 t : 摄氏度(0c)
3 密度 ρ= m / V 1 g / c m3 = 103 Kg / m3
4 合力 F = F1 - F2
F = F1 + F2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反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同
5 压强 p = F / S=ρg h p = F / S适用于固、液、气
p =ρg h适用于固体中的柱体
p =ρg h可直接计算液体压强
1标准大气压 = 76 cmHg柱 = 1.01×105 Pa = 10.3 m水柱
6 浮力 ①F浮 = F上 - F下
②F浮 = G – F
③漂浮、悬浮:F浮 = G
④F浮 = G排 =ρ液g V排
⑤据浮沉条件判浮力大小 计算浮力的步骤:
(1)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
(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处于什么状态
(3)找出合适的公式计算浮力
物体浮沉条件(前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①F浮>G(ρ液>ρ物)上浮至漂浮 ②F浮 =G(ρ液 =ρ物)悬浮
③F浮 < G(ρ液 < ρ物)下沉
7 杠杆平衡 F1 L1 = F2 L 2 杠杆平衡条件也叫杠杆原理
8 滑轮组 F = G / n
F =(G动 + G物)/ n
S = nh (υF = nυG) 理想滑轮组
忽略轮轴间的摩擦
n: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
9 斜面公式 F L = G h 适用于光滑斜面
10 功 W = F S = P t 1J = 1N•m = 1W•s
11 功率 P = W / t = Fυ 1KW = 103 W,1MW = 103KW
12 有用功 W有用 = G h(竖直提升)= F S(水平移动)= W总 – W额 =ηW总
13 额外功 W额 = W总 – W有 = G动 h(忽略轮轴间摩擦)= f L(斜面)
14 总功 W总= W有用+ W额 = F S = W有用 / η
15 机械效率 η= W有用 / W总=G /(n F)
= G物 /(G物 + G动) 定义式
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
16 热量 Q=Cm△t Q=qm
17 欧姆定律 I=U/R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18 焦耳定律 Q=I2Rt 适用于所有电路的电热计算
19
电功
定义式—W=UIt=Pt(普适)
导出式—W=I2Rt;(串)
W=(U2/R)t;(并) (1)使用公式时,各物理量通常都采用国际单位。
(2)对于物理量的定义式还需其物理意义。
(3)注意公式的适用范围
(4)会灵活对基本公式进行变形
20 电功率 定义式——P=W/ t=UI (普适)
导出式——P=I2R;(串) P=U2/R;(并)
21 串联电路 I=I1=I2 U=U1+U2 R=R1+R2
22 并联电路 I=I1+I2 U=U1=U2
1/R=1/R1+1/R2
R=R1R2 /(R1+R2)
七、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
1、控制变量法:该方法是研究某一物理量(或某一物理性质)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控制其他各项因素都不变,只改变某一因素,从而得到这一因素是怎样影响这一物理量的。这是物理学中最重要,使用最普遍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用这种方法的有:(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2)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3)影响滑动摩擦力打小的因素;(4)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5)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6)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7)影响动能 势能大小的因素;(8)物体吸收放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9)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10)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1)电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2)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13)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14)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15)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16)通电导体的磁场中受力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2、类比法:把某些抽象,不好理解的感念类比为形象容易理解的概念,如:把电流类比为水流,电压类为水压;声波类比为水波;
3、转换法:某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不好直接研究,就通过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来间接研究它叫转换法,如:研究电流的大小转换为研究它所表现出来的热效应的大小;研究分子的运动转换为研究扩散现象;眼看不见的磁场转换为它所产生的力的作用来认识它。
4、等效法:某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不好直接研究,就通过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来间接研究它叫转换法,如:研究电流的大小转换为研究它所表现出来的热效应的大小;研究分子的运动转换为研究扩散现象;眼看不见的磁场转换为它所产生的力的作用来认识它。如用可以总电阻代替各个分电阻(根据对电流的阻碍效果相同)、用合力代替各个分力(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5、建模法:用实际不存在的形象描述客观存在的物质叫假想模型法,如:用光线来描述光的穿传播规律;用假想液片法来推导液体压公式:用磁感线表示磁场的分布特点等。
6、比较法:如对串、并联电路特点的比较、对电动机和发电机进行比较等。
7、理想实验法:在实验的基础上尽心合理的猜想和假设进一步推理的科学方法,如: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而推理出来的定律;人民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贺也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而得出的结论。
如牛顿第一定律。
8、分类法:如物体可分为固、液、气;触电的形式可分为单线触电和双线触电等。
9、图像法:如晶体的熔化、凝固图像;导体的电压和电流图像;运动物体的路程和时间图像。
10、逆向思维法: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场之后,法拉第思考——既然能“电生磁”,那么,反过来能不能:“磁声电”?这是一种逆向思维法。
八、物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九、问答题
1、 跳远运动员都是先跑一段距离才起跳,这是为什么?
答:利用惯性,跳起后身体还要保持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以增大跳远的距离,所以运动员先跑一段距离才起跳。
2、 锯,剪刀,斧头,用过一段时间就要磨一磨,为什么?
答:锯,剪刀,斧头,用过一段时间就要磨一磨是为了使它们的齿或刀锋利而减小受力面积,使用时用同样的力可增大压强。
3、 把塑料衣钩紧贴在光滑的墙壁面上就能用它来挂衣服或书包。这是什么道理?
答:塑料挂衣钩紧贴墙面时,塑料吸盘与墙壁间的空气被挤出,大气压强把塑料吸盘紧压在墙壁上。挂衣服或书包后,吸盘与墙壁产生的摩擦力以平衡衣服或书包的重力,所以能挂住衣服或书包。
4、 钢笔吸水时,把笔上的弹簧片按几下,墨水就吸到橡皮管里去了 是什么原因?
答:按下弹簧片时,橡皮内的一部分空气被挤出,放手后因橡皮管要恢复原状使管内空气压强低于管外大气压强,墨水被管外大气压强压进水管内。
5、 用高压锅煮饭菜比用普通锅煮饭菜熟得快,为什么?
答;因为水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增大,沸点升高,煮饭菜时高压锅的气压比普通锅内的气压高,所以水沸腾时高压锅内的温度高于普通锅内的温度,温度越高,饭菜越快熟。
6、 你在皮肤上擦一点酒精会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什么问题?
答:在皮肤上擦一点酒精,就会感到凉,这是因为酒精蒸发时,从身体吸收了热量,使皮肤的温度降低感到凉。
7、 用久了的白炽灯泡会发黑,为什么?
答:因为钨丝受热产生升华现象,然后钨的气体又在灯泡壁上凝华的缘故,所以用久了的白炽灯泡会发黑。
8、 冬天,人在感觉手冷的时候,可以用搓手的办法使手变热,也可以把手插进裤袋里使手变热,这两种办法各是通过什么方式使手得到热量的?
答:搓手通过做功得到热;手插进裤袋用体温把手暖热,这是通过热传递得到热。
9、 冬天人们从外面进屋后,总喜欢用口对着双手哈气,同时还爱两手相互摩擦,这是为什么?
答:冬天室外很冷,人的双手总是裸露,而人口呼出的气温近于人的体温,对手哈气,可使手吸收口中呼出的气的热量;双手互相摩擦,摩擦力做功,增加手的内能,都可以使手变得温暖。
10、 在北方的冬天,*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暖和的室内后,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为什么?
答:冬天,眼镜片在室外是冷的,进入暖和的屋子里后,屋子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遇到冷镜片后液化(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
11、 安装照明电路时,如果装保险丝时拧得不紧,往往容易熔断。为什么?
答:如果保险丝拧得不紧,保险丝和接线柱的接触电阻就会增大,通电时,保险丝和接线柱的接触部分冰会发热,时间长了就容易熔断。
12、 电炉丝热得发红,但跟电炉丝连接的铜导线都不怎么热,为什么?
答:因为铜导线和电炉丝串联,根据Q=I2Rt,通过的电流是相等的,但铜导线电阻比电炉丝的电阻小得多,所以电炉丝热得发红,而铜导线却不怎么热。
化学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 Cu2(OH)2CO3—
6、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通的是直流电。
(O2、H2、CO2、CO、C)
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干冰是CO2固体。(碳酸气)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甲烷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2、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的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生铁和钢主要成分都是铁,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3、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难或不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CO2、HCl、NH3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CO、N2、(NO)只能用排水法
4、①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方程式)
KClO3— KMnO4—
工业上制制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原理:利用N2、 O2的沸点不同,N2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
②实验室制H2的方法是:常用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
(不能用浓硫酸和硝酸,原因:氧化性太强与金属反应不生成H2而生成H2O)(也不能用镁:反应速度太快了;也不能用铁:反应速度太慢了;也不能用铜,因为不反应)Zn+H2SO4—
Zn+HCl—
工业上制H2的原料:水、水煤气(H2、CO)、天然气(主要成分CH4)
③实验室制CO2的方法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不能用浓盐酸(产生的气体不纯含有HCl),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 CaCO3+ HCl— 工业上制CO2的方法是:煅烧石灰石 CaCO3—
5、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
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
③(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用于发令枪)
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氧化镁。(用于照明弹等)
⑤(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⑥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⑦CO和O2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⑧CH4和O2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酒精燃烧 C2H5OH+ O2—
甲醇燃烧 CH3OH+ O2—
6、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
① 可燃性 H2+ O2—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CO+ O2— H2的爆炸极限为4——74.2%
C+ O2— (氧气充足) C+ O2— (氧气不足)
②还原性 H2+CuO— 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出现
C+ CuO— 黑色变成红色,同时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CuO—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7、CO2 ①与水反应: CO2+H2O— (紫色石蕊变红色)
②与碱反应: CO2+Ca(OH)2— (检验CO2的方程式)
③与灼热的碳反应:CO2+C—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
①除杂:CO[CO2] 通入石灰水 CO2+Ca(OH)2—
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CuO—
CaO[CaCO3]只能煅烧 CaCO3—
②检验:CaO[CaCO3]加盐酸 CaCO3+ HCl—
③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
H2、O2、CO2:用燃着的木条
[(H2、CO2),(O2、CO2),(CO、CO2)]用石灰水
8、酒精C2H5OH,又名乙醇,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
醋酸又名乙酸,CH3COOH,同碳酸一样,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无水醋酸又称冰醋酸。
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其中气体矿物燃料是:天然气,固体矿物燃料是煤,氢气是理想燃料(来源广,放热多,无污染)。
(铁)
1、铁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是电和热的导体。
2、铁生绣实际上是铁、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红棕色)。全世界每年因生绣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1/4。
3、防止铁制品生绣的方法: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②在铁制品的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具体操作是:①在其表面刷油漆,②在其表面涂油,③金属制品表面镀上其它金属,④通过化学反应使铁制品的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4、黑色金属:Fe、Mn、Cr(铬) 有色金属:除前三种以外都是,如Cu、Zn、Al
5、合金(混合物):是由一种金属与其它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铁的合金有:生铁和钢(混合物)
生铁的含碳量在2%—4.3%之间,钢的含碳量在0.03%—2%之间。
生铁分为白口铁、灰口铁和球墨铸铁,球墨铸铁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某些场合可以代替钢。 钢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
6、炼铁的主要设备是高炉,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还原剂一氧化碳从铁的氧化物中将铁还原出来。(不能:置换)
炼钢设备:转炉、电炉、平炉。 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氧气或铁的氧化物把生铁中所含的过量的碳和其它杂质转变为气体和炉渣而除去。
7、白口铁的用途:用于炼钢、灰口铁的用途制造化工机械和铸件。
低碳钢和中碳钢用来制造机械零件,钢管。高碳钢用来制刀具、量具和模具。
8、锰钢中合金元素为锰,韧性好,硬度大;不锈钢中合金元素为铬、镍,抗腐蚀性好;硅钢中合金元素为硅,导磁性好;钨钢中合金元素为钨,耐高温,硬度大。
9、导电性:银>铜>铝,铝和锌在空气中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可阻止进一步氧化。铜生锈是铜和水、氧气、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钛耐腐蚀性好。
(溶液)
1、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①加水②升温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熟石灰对温度例外
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
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温
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2、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可溶物质的溶解度1g—10g,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1g,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3、分离:KCl和MnO2方法为过滤,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NaCl和KNO3方法为结晶,步骤:溶解、冷却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NaCl)。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比较大的物质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KNO3、CuSO4)
冷却饱和CuSO4溶液析出晶体的化学式为CuSO4•5H2O。
4、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盐酸中溶质是HCl,石灰水中溶质为Ca(OH)2,食盐水中溶质为Na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O4,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溶质为CuSO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C2H5OH。
(组成与结构)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如: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D(氯分子)(A、Cl B、Cl- C、2Cl D、Cl2)。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一般的氢原子无中子)。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2、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③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④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⑤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⑥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⑦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硅和碳。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非金属气体单质如H2、O2、N2、Cl2等、共价化合物、一些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磷、硫等。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共价化合物是由非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组成,如CO2、H2O、SO3、HCl、H2SO4。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离子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如NaCl、CaCl2、MgS、NaF、ZnSO4。构成氯酸钾的微粒是K+、ClO3-。
3、决定元素的种类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即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者核电荷数不同);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如Fe、Fe2+、Fe3+因核电荷数相同,都称为铁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
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Ne、HF、H2O、NH3、CH4。
已知RO32-有32个电子,则R的质子数为:R+8×3+2=32
(质量守恒定律)
1、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小结:在化学反应中:
一定不变的是: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②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④原子的种类⑤原子的数目⑥原子的质量;
一定改变的是: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表示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可以去网上找一些相关的复习资料!但是我劝你还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多做习题!才能有进步!祝你取得良好成绩!
展开全部
可以串联一下书上的知识,找张往年的卷,然后解答,找一下自己的不足,术业有专攻,然后要多看课本,辅助的书不要太多的去干涉你的课本知识,中考毕竟是全方面的,高难的题目不要过多的去浪费时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做任何事都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和计划,每天应该做些什么应明确。理科看练结合,以练为主,但别去钻难题,毕竟中考难度不会太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