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婆的资料

最好简单一点,别太长了... 最好简单一点,别太长了 展开
 我来答
徽州举人
2011-03-21 · TA获得超过132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3.6万
展开全部
黄道婆,又名黄婆或黄母,宋末元初知名棉纺织家。由于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

黄道婆(1245—1330年),宋末元初知名棉纺织家。又名黄婆,黄母,汉族。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市华泾镇)人。出身贫苦,少年受封建家庭压迫流落崖州(今海南岛),以道观为家,劳动、生活在黎族姐妹中,并师从黎族人学会运用制棉工具和织崖州被的方法。元代元贞年间(1295—1296)重返故乡,在松江府以东的乌泥泾镇,教人制棉,传授和推广“捍(搅车,即轧棉机)、弹(弹棉弓)、纺(纺车)、织(织机)之具和“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织造技术。她所织的被褥巾带,其上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粲然若写”。由于乌泥泾和松江一带人民迅速掌握了先进的织造技术,一时“乌泥泾被不胫而走,广传于大江南北”。当时的太仓、上海等县都加以仿效。棉纺织品五光十色,呈现了空前盛况。黄道婆去世以后,松江府曾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松江布有“衣被天下”的美称。1330年卒。松江人民感念她的恩德,在顺帝至元二年(1336),为她立祠,岁时享祀。后因战乱,祠被毁。至正二十二年(1362)乡人张守中重建并请王逢作诗纪念。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张之象塑其像于宁国寺。清嘉庆年间,上海城内渡鹤楼西北小巷,立有小庙。黄道婆墓在上海县华泾镇北面的东湾村,于1957年重新修建并立有石碑。上海的南市区曾有先棉祠,建黄道婆禅院。上海豫院内,有清咸丰时作为布业公所的跋织亭,供奉黄道婆为始祖。在黄道婆的故乡乌泥泾,至今还传颂着:“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二匹布”的歌谣。
北京金瑞博
2024-08-15 广告
PIC/S,即药品检查合作计划(Pharmaceutical Inspection Convention and Pharmaceutical Inspection Co-operation Scheme),是一个由多个国家药品监管机构组成...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北京金瑞博提供
百度网友b502f78a196
2012-03-07
知道答主
回答量: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800
展开全部
黄道婆,又名黄婆或黄母,宋末元初知名棉纺织家。由于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

黄道婆(1245—1330年),宋末元初知名棉纺织家。又名黄婆,黄母,汉族。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市华泾镇)人。出身贫苦,少年受封建家庭压迫流落崖州(今海南岛),以道观为家,劳动、生活在黎族姐妹中,并师从黎族人学会运用制棉工具和织崖州被的方法。元代元贞年间(1295—1296)重返故乡,在松江府以东的乌泥泾镇,教人制棉,传授和推广“捍(搅车,即轧棉机)、弹(弹棉弓)、纺(纺车)、织(织机)之具和“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织造技术。她所织的被褥巾带,其上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粲然若写”。由于乌泥泾和松江一带人民迅速掌握了先进的织造技术,一时“乌泥泾被不胫而走,广传于大江南北”。当时的太仓、上海等县都加以仿效。棉纺织品五光十色,呈现了空前盛况。黄道婆去世以后,松江府曾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松江布有“衣被天下”的美称。1330年卒。松江人民感念她的恩德,在顺帝至元二年(1336),为她立祠,岁时享祀。后因战乱,祠被毁。至正二十二年(1362)乡人张守中重建并请王逢作诗纪念。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张之象塑其像于宁国寺。清嘉庆年间,上海城内渡鹤楼西北小巷,立有小庙。黄道婆墓在上海县华泾镇北面的东湾村,于1957年重新修建并立有石碑。上海的南市区曾有先棉祠,建黄道婆禅院。上海豫院内,有清咸丰时作为布业公所的跋织亭,供奉黄道婆为始祖。在黄道婆的故乡乌泥泾,至今还传颂着:“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二匹布”的歌谣。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青味笑尽肉7816
2012-03-06 · TA获得超过5.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9万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663万
展开全部
黄道婆(1245—1330年),宋末元初知名棉纺织家。又名黄婆,黄母,汉族。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市华泾镇)人。出身贫苦,少年受封建家庭压迫流落崖州(今海南岛),以道观为家,劳动、生活在黎族姐妹中,并师从黎族人学会运用制棉工具和织崖州被的方法。元代元贞年间(1295—1296)重返故乡,在松江府以东的乌泥泾镇,教人制棉,传授和推广“捍(搅车,即轧棉机)、弹(弹棉弓)、纺(纺车)、织(织机)之具和“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织造技术。她所织的被褥巾带,其上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粲然若写”。由于乌泥泾和松江一带人民迅速掌握了先进的织造技术,一时“乌泥泾被不胫而走,广传于大江南北”。当时的太仓、上海等县都加以仿效。棉纺织品五光十色,呈现了空前盛况。黄道婆去世以后,松江府曾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松江布有“衣被天下”的美称。1330年卒。松江人民感念她的恩德,在顺帝至元二年(1336),为她立祠,岁时享祀。后因战乱,祠被毁。至正二十二年(1362)乡人张守中重建并请王逢作诗纪念。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张之象塑其像于宁国寺。清嘉庆年间,上海城内渡鹤楼西北小巷,立有小庙。黄道婆墓在上海县华泾镇北面的东湾村,于1957年重新修建并立有石碑。上海的南市区曾有先棉祠,建黄道婆禅院。上海豫院内,有清咸丰时作为布业公所的跋织亭,供奉黄道婆为始祖。在黄道婆的故乡乌泥泾,至今还传颂着:“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二匹布”的民谣。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cjh15983656934
2012-03-05
知道答主
回答量: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519
展开全部
评价 封建正史对科学技术有着一种无知的轻蔑,再加上对下层劳动人民的顽固偏见,所以对黄道婆这样一位伟大的纺织革新家及其杰出贡献,正史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这是我国历史学的普遍性的遗憾。但人民是公正的,“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两匹布。”这是上海一带劳动人民世代相传的一首歌谣。这首歌谣歌颂的就是表达了人们对黄道婆为我国棉纺织技术作出卓越贡献的感激。黄道婆对棉纺织技术的巨大贡献,赢得了当地劳动人民深情的热爱和永久的纪念。黄道婆死后,大家举行了隆重的公葬,并且在乌泥泾镇替她修建祠堂,叫先棉祠。以后其他许多地方也先后为她修建祠堂,(上海县港口镇建有黄母祠)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对这位棉纺织业的先驱者的感激和怀念。解放后,上海人民为纪念这位杰出的劳动妇女,在1957年4月,重新修整了黄道婆的墓,并且树立了新的墓碑,在碑上铭刻着她的光辉业绩。黄道婆是我国古代劳动妇女勤奋、聪明、慈爱、无私的杰出典型,她的名字和功绩将永远留在广大人民的记忆中。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863428129
2013-03-24 · TA获得超过13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万
展开全部
中文名:黄道婆别名:黄婆、黄母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松江府乌泥泾镇出生日期:约1245年职业:纺织女工主要成就:教人制棉
推广搅车、弹棉弓、纺车等器具
传授“错纱配色”等技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