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音乐之都)的详细资料!!有哪些名人在那出生? 5
14个回答
展开全部
维也纳(德语:Wien),(英语:Vienna)奥地利首都,2011年8月30日,在最新一期全球最适合居住城市报告中,维也纳在全球最适合人居的城市排名第二位。享誉世界的文化名城,既有“音乐之都”的盛誉,许多音乐家都在此度过大部分生涯,至今博物馆里还有他们的手迹和创作的乐谱。又有以精美绝伦、风格各异的建筑而赢得的“建筑之都”的美称;又以历史悠久被称为“文化之都”;以精妙绝伦的装饰而被称为“装饰之都”。维也纳的新年音乐会已成为国际性的音乐盛会。位于奥地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 lu)维也纳盆地之中,三面环山,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而过,四周环绕着著名的维也纳森林。面积414.65平方公里,人口170万(2008年统计),占全国人口五分之一以 小约翰·施特劳斯塑像
上。西欧至巴尔干半岛的铁路枢纽,多瑙河港。维
维也纳(12张)也纳还是多瑙河第一个流经的大城市,因此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夏天还举行露天音乐会。每一家都会在合家欢乐时演奏古典音乐。更有趣的是,在政府会议前后,也都要演奏一曲。 维也纳是一个城市,也是一个州。这个州的面积仅是全国领土的百分之零点五,但是全奥地利的人口有五分之一集中在这里。维也纳是奥地利共和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奥地利联邦议会、国民议会、总统府、总理府、国家政府各部委和最高司法机构都聚集在这个城市里。同时,维也纳市还享有重要的国际地位。联合国和石油输出国组织都在维也纳设有办公机构。维也纳是昔日奥匈帝国的首都,以往的豪华气派尚存。她是欧洲最古老和最重要的文化、艺术和旅游城市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维也纳人把满目疮痍的城市重建起来。如今,维也纳的所有历史建筑都得到了整修。随着奥地利加入欧盟,维也纳重新成为东西欧商业和经济往来的中心。对于游客来说,维也纳有着千姿百态的面貌。音乐崇拜者会为一场音乐会而不远万里,前来拜访音乐的圣殿。对于许多游人来说,漫步在迷人的多瑙河畔是十分让人向往的。地理环境 维也纳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一个盆地里,面积414.65平方公里,是奥地利最小的一个联邦州,也是唯一一个不同其他国家相邻的联邦州。由于维也纳的重要地位,它是拥有全奥地利最大交通和建筑面积的联邦州,11.3%的面积是建筑用地,11.1%为道路交通,2.2%为铁路的轨道。维也纳也是绿化 维也纳合恩布龙宫
面积最大的联邦州,绿化面积117.76平方公里,覆盖率28.4%。河流和湖泊面积19.1平方公里,占4.6%,仅次于布尔根兰州。维也纳也是奥地利种植葡萄的四个联邦州之一,葡萄园占面积的1.7%。森林覆盖率为16.6%,农业用地占15.8%。维也纳共分为23个行政区。 维也纳之所以能够成为中欧最重要和最大的城市之一,应当归功于它优越的地理位置。维也纳位于阿尔卑斯山的东北麓和维也纳盆地西北部之间,维也纳是从多瑙河的南部发展起来的,现在拓展到了多瑙河的两岸,是东西向多瑙河航线和南北向琥珀之路的交叉点。 自从1989年铁幕降下以后,奥地利同北部和东部邻国的交通和经济关系明显发展,与东欧之间的距离之近引人注目,维也纳距离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仅六十公里,这是欧洲除梵蒂冈城与罗马以外,两个国家首都之间的最近距离。 维也纳的海拔从151米的多瑙河上的罗堡岛(Lobau),到542米的维也纳森林中的最高峰。维也纳的东面是三月河(Ma 维也纳
rch)平原,东南面是多瑙河草原国家公园。维也纳的西北面、西面和西南面被维也纳森林环绕,森林一直延伸到市区。多瑙河流经维也纳市内,除了多瑙河,从维也纳森林中还有许多小河流入市区,其中包括维也纳河。西面的山岭连接着南面的冰河走廊,这个地区是维也纳的葡萄种植区。 维也纳的居民区主要集中在空气质量较好的城市西部,而工业区则集中在城市东部,维也纳森林环抱市区,多瑙河从市区静静地流过。著名的维也纳森林从西、北、南三面环绕着城市,辽阔的东欧平原从东面与其相对,到处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维也纳环境优美,景色迷人,素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
编辑本段多瑙河的女神
维也纳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环境优美,景色迷人,冬温夏凉。东阿尔卑斯山支脉维也纳林山伸展于西郊,绿林成片。山之西是华丽住宅区,有花园及葡萄园围绕。多瑙河流贯市内,水碧山秀,风景如画。登上城西的阿尔卑斯山麓,波浪起伏的“维也纳森林”尽收眼底;城东面对多瑙河盆地,可远眺喀尔巴阡山闪耀的绿色峰尖。北面宽阔的草地宛如一块特大绿色绒毡,碧波粼粼的多瑙河蜿蜒穿流其间。房屋顺山势而建,重楼连宇,层次分明。登高远望,各种风格的教堂建筑给这青山碧水的城市蒙上一层古老庄重的色彩。市内街道呈辐射环状,宽50米,两旁林荫蔽日的环形大道以内为内城。内城卵石街道,纵横交错,很少高层房屋,
维也纳夜景(20张)多为巴罗克式、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中世纪的圣斯特凡大教堂和双塔教堂的尖顶耸入云端,其南塔高138米,可俯瞰全市。香布伦宫为哈布斯堡王朝的夏宫,有希腊式建筑、雕像及喷泉。多瑙河及多瑙运河间的岛上有大公园。1869年建成的国立歌剧院,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1857年建的57米宽、4公里长的环形大道两旁为博物馆、市政厅、国会、大学和国家歌剧院等重要建筑,成为欧洲最优美的城市通道之一。环形大道与另一相平行的环行路之间为中间层,这一带为商业区、住宅区、也有宫殿、教堂等夹建其间。第二环形路外为外层,市西有幽雅的公园,美丽的别墅以及其它宫殿建筑。在这众多的宫殿中,以位于城西南部的舍恩布龙宫引入注目,这是奥地利历史上繁荣时期的一个遗迹。城区东南部的“美景宫”为18世纪初卡尔皇帝为抵抗土耳其入侵立下战功的欧根亲王所造。东北郊和南郊是工业区,有冶金、机械、汽车、铁路车辆、化工等部门,服装及印刷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 莫扎特塑像
编辑本段城市人口
20世纪初期,维也纳曾经是世界第六大都市,维也纳的人口在奥匈帝国时期(1867年—1918年)快速增长,曾经拥有二百万人口,在当时是仅次于伦敦、纽约和巴黎的世界第四大城市,当时的维也纳聚集了很多从这个帝国其他部份的移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捷克人返回他们的祖国,这导致这个城市的人口减少,维也纳失去了四分之一的人口。在接下来的移民时期,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口拥有斯拉夫和匈牙利姓氏。现在维也纳城市人口为170万(2008年统计)。
编辑本段维也纳交通
航空
维也纳国际机场也称施威夏特机场(Schwechat),机场距离市区16公里,交通方便。目前,已经开通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国内大施威夏特机场城市和许多国际城市的航班。到奥地利其它城市,如萨尔茨堡、格拉茨和茵斯布鲁克等也有航班。 维也纳机场与许多机场不同,出发和到达的人都在一个大厅内,到达的客人需要穿过等待出发的人群,沿着“Arrival”标识走,到达底层后就可以看到边防站。 从机场到市区很方便,有多种交通工具可以选择:机场巴士、机场特快列车和出租车。
铁路
到奥地利各地旅游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就是火车。维也纳火车条件好,而且干净、准时、速度快。从维也纳出发,游客一般选择的线路有以下几种: 维也纳—林茨—萨尔茨堡(进入德国) 维也纳-布鲁克安德莫尔(Bruck an der Mur)-克拉根福—菲拉赫(进入意大利) 从维也纳到萨尔茨堡约3小时20分,一等舱74.4欧元,二等舱46.6欧元,到格拉茨2小时40分,一等舱52.6欧元,二等舱34欧元,到林茨3小时28分,一等舱46.8欧元,二等舱30.6欧元,到茵斯布鲁克6小时,一等舱92欧元,二等舱62.8欧元。 ⊿ 奥地利铁路卡 适用奥地利联邦铁路所有路线,在有效期15天内的任意三天连续旅行中有效。可以与旅行社联系购买。 ⊿ 欧洲铁路卡 奥地利是欧洲铁路系统的一部分。凭欧洲铁路优惠卡可以在任何奥地利联邦铁路线和多瑙河航务运输线上得到50%的优惠,也适用于点与点之间的全票价。欧洲铁路卡可在欧洲以外的地方购得。
水运
多瑙河联接维也纳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两个首都,航运是两个首都之间一种非常实用的运输方式。从维也纳顺流航行到布达佩斯需要5小时,从布达佩斯逆流航行到维也纳需要6小时20分钟。
编辑本段气候特点
维也纳属中欧型气候。西部受大西洋影响,冬夏温差和昼夜温差大且多雨,东部为大陆气候,温差小,雨量亦少。阿尔卑斯山地区寒冬季节较长,夏季比较凉爽,7月平均气温为14-19℃,最高温度一般为32℃。 维也纳同时受到来自西面的海洋性气候和来自东面的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属于过渡性气候。维也纳的降水量很小,干旱期较长,冬季较其他奥地利城市温暖,城市中心的平均气温10.4℃,城市郊区约9.8℃,平均降水量约600毫米,一年约有60天是夏天,70天是冰冻期,天气寒冷异常,非常寒冷。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维也纳是一座拥有18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维也纳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居住。凯尔特人在约公元前500年建立维也纳,称其为“Vedunia”。公元15年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前线城市,用来防卫北边的日耳曼部落,罗马人称其为“Vindobona”。公元1世纪罗马人曾在这里建立城堡,公元881年以“维尼亚”首见记载,十二世纪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十三世纪末至1918年是哈布斯堡王朝的首都,以后是奥地利首都。到1137年成为奥地利公国的首邑。此后维也成为神圣罗马帝国(1278年起)的首都。13世纪末,随着哈布斯堡皇族兴起,发展迅速,宏伟的哥特式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15世纪以后成为罗马帝国的首都和欧洲的经济中心。16世纪和17世纪奥斯曼帝国每次入侵欧洲都在维也纳被阻挡。18世纪,玛丽亚·铁列西娅母子当政期间热衷于改革,打击教会势力,推动社会进步,同时带来艺术的繁荣,使维也纳逐渐成为欧洲古典音乐的中心,获得了“音乐城”的美名。随著19世纪奥匈帝国的强盛,维也纳也成为当时欧洲一个重要的都会,成为奥地利帝国(1806年起)和奥匈帝国(1867年起)的首都。1873年维也纳举办了为期106天的世界博览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奥地利再度和纳粹德国合并,战后,奥地利和维也纳,跟德国和柏林一样,遭到英、美、法、苏四国划分四个控制区管理,直至1955年奥地利再度获得独立为止。冷战时期,维也纳是国际间谍活动的温床,因为它是位于东西方集团之间的中立国。
史前时代,罗马时代,中世纪
考古发现维也纳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新石器时代起已有人居住在维也纳盆地,维也纳良好的天气条件和富饶的土地资源为新石器时代的农民提供了很好的居住环境,铸造石器所需的赤褐色和绿色的石块也能在维也纳开采到。铜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同样也在维也纳留下了人类居住的痕迹。 约公元前500年,凯尔特人在现在维也纳的位置上建立起一座名为“Vedunia”的居住区,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在多瑙河附近(现在维也纳的市中心)驻扎军队并建立城市,以守护潘诺尼亚行省的边界。罗马人一直呆到了5世纪,5世纪初维也纳曾发生了一场毁灭性的火灾,接下来的记载出现在881年同马扎尔人的战斗。955年,东法兰克王国国王奥托一世在勒赫菲尔德战役中击败了马扎尔人,标志着维也纳和奥地利的崛起。
巴本堡王朝时代
976年,巴本堡家族的利奥波德一世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二世封为巴伐利亚东部边区(马克)的藩侯(封疆伯),这块匈牙利边境上的封地后来演变为奥地利。996年史书上第一次出现“奥地利”这个名称,Ostarrichi意为“东部马克”。11世纪维也纳已经是一座重要的贸易城市,1155年亨利二世将维也纳作为首都,一年后的1156年9月17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授予奥地利亨利二世以小特权,将奥地利从一个附属于巴伐利亚的藩侯领地提升到独立的公爵国,而维也纳成为公国的首都。维也纳在1221年继恩斯之后成为奥地利第二座享有发展经济权利的城市,途径维也纳的商人必须将他们的货品在城市内提供销售,这使得维也纳很快成为多瑙河通往威尼斯道路上一座至关重要的贸易城市。
哈布斯堡王朝时代
哈布斯堡王朝在维也纳有几百年的统治历史,维也纳在这一时期发展成为欧洲的文化和政治中心。 1278年哈布斯堡的德意志国王鲁道夫一世(1273年至1291年在位)在多次征讨后战胜了巴本堡王朝波希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开始了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奥地利的历史。但在维也纳,哈布斯堡王朝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建立统治地位,奥托卡二世在1278年的战斗中阵亡后,他在维也纳的支持者势力依旧强大,发动了多场反对德意志国王阿尔布雷希特一世(1298年至1308年在位)的起义,而接替阿尔布雷希特一世的卢森堡王朝亨利七世(1308年至1313年在位,1312年至1313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将首都定在布拉格,维也纳的城市发展进入了阴影。 维也纳歌剧院
此后鲁道夫四世(1358年至1365年奥地利公爵)颁布实施一系列经济政策,使得维也纳恢复了生机,他在1365年建立了维也纳大学,并下令建造维也纳的斯蒂芬大教堂,他为维也纳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也因此被誉为“维也纳的建造者”,但是此后他参与了对哈布斯堡继承权的争夺,这使得维也纳不断发生骚乱,经济呈现衰退。 1438年奥地利公爵阿尔布雷希特二世(1404年至1439年奥地利公爵,1438年至1439年德意志国王)被选为德意志国王后,维也纳再次成为首都,但是他在任期间发生了1421年至1422年对维也纳犹太人的第一次大规模驱逐和迫害。 软弱的腓特烈三世(1440年至1493年德意志国王,1452年至1493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457年至1493年奥地利大公)在与匈牙利国王匈雅提·马加什的战争中,失去了包括维也纳的几乎全部奥地利领地。1556年匈牙利和波希米亚并入哈布斯堡后,维也纳最终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
两次维也纳之围和巴洛克的辉煌时代
1529年奥斯曼帝国第一次围攻维也纳,奥地利人依靠中世纪时期遗留下的城墙,艰难地抵御了土耳其人的进攻,在流行病突发和冬季提前到来的情况下,土耳其人被迫撤军。土耳其人的围城暴露出了维也纳城防御的薄弱,因此从1548年起维也纳决定改造成一座由11栋堡垒和1条壕沟构成的要塞。这个决定后来被证明是明智的,1683年土耳其人第二次围攻维也纳,改造后的要塞保卫了维也纳长达两个月,直到波兰国王扬·索别斯基出兵相援,解除了第二次维也纳之围,也导致奥斯曼帝国开始了衰落。 经历了土耳其人的两次围攻之后,维也纳开始了辉煌的建设时代,在重建的过程中继续展现巴洛克艺术风格,贵族们纷纷在城墙内建造花园和宫殿,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王子欧根的贝尔佛第宫。 美景宫(贝尔佛第宫)
在经历了1679年和1713年的两次大虫害传染病导致的人口大衰减以后,维也纳的人口持续增加,1724年达到15万,1790年突破20万,在这个时代,维也纳建立了第一批工厂,铺设了城市下水道和街道清洁系统,改善了城市的卫生条件。维也纳也是最早一批引入住宅标号制度和国家邮政系统的城市。在约瑟夫二世(1780年至1790年奥地利大公,1765年至1790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在1783年对城市管理进行了改革,他引入了城市公务员制度,还将内城的墓地迁出城市。 卡尔大教堂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维也纳很快成了欧洲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海顿、萨列里、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将维也纳古典主义推向顶峰。
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维也纳
在法国大革命战争中,维也纳先后两次被拿破仑的军队占领。 第一次发生在1805年11月13日,法国军队未受到抵抗,不费吹灰之力地进了维也纳,维也纳的市民们甚至好奇地欢迎了他们。弗朗茨二世在此前的1804年戴上奥地利皇冠,以回应拿破仑的称帝,成为奥地利的第一位皇帝,开始了奥地利帝国的历史。而拿破仑在1806年解散了神圣罗马帝国,弗朗茨二世不得不摘下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冠,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1792年至1806年在位)。 1809年拿破仑第二次占领维也纳,但是这次他遭到了顽强的抵抗,攻占维也纳后不久便在阿斯佩恩战役中尝到首次大败的滋味。拿破仑最终战败后,1814年9月18日至1815年6月9日在维也纳会议召开,这是一次由奥地利外交家克莱门斯·梅特涅发起的欧洲列强的外交会议,旨在为拿破仑战败后重新调整欧洲政治地图。 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也对维也纳产生了影响,3月13日首先爆发了德国三月革命,迫使总理克莱门斯·梅特涅下台,然后又在10月6日发生维也纳十月起义,最终被皇帝的军队镇压。
1873年维也纳世界博览会
维也纳在1850年开始扩建,再次呈现辉煌,在奥匈帝国建立的1867年,“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了奥地利最出名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这段辉煌在1873年维也纳的第5届世界博览会达到顶峰,博览会展现了空前的建筑设计。虽然奥匈帝国进入了它的尾声,但是这段时期维也纳也再次攀上以维也纳现代主义为代表的文化巅峰,城市建筑上发起新艺术运动,绘画突出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和埃贡·席勒(Egon Schiele)的表现主义,音乐方面则有马勒和莱哈尔,勋伯格、韦伯恩和阿尔班·贝尔格的“维也纳第二乐派”,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开创了精神分析学。 小约翰·施特劳斯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奥地利第一共和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没有直接波及到维也纳,但是旷日持久的战争引起了粮食和衣物的供应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宣告了哈布斯堡王朝6个世纪统治的终结和奥匈帝国的解体,1918年11月12日在维也纳议会前德意志奥地利共和国成立,1919年改名为奥地利共和国,即奥地利第一共和国。 奥地利几乎一半的人口居住在维也纳所在的下奥地利州,其他6个联邦州担心被下奥地利州长久掌握主导权,此外在社会民主主义的维也纳和保守主义的下奥地利州其他地区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政治对立,1921年奥地利决定将维也纳从下奥地利州分立出来,维也纳在1922年成为奥地利的一个联邦州。与此同时,1919年维也纳引入男女平等选举,从此社会民主主义在城市参议院、州议会和地方议会的选举中始终获得绝对多数,维也纳因此被称为“红色维也纳”。 维也纳莫扎特塑像
奥地利第一共和国时期,维也纳经历了1918年至1925年的通货膨胀、1929的世界经济危机和高失业率。此外,保守主义的奥地利联邦政府逐年削减奥地利的税收支持。 1933年希特勒上台,1938年作为德国帝国总理的希特勒进军并吞并奥地利,结束奥匈帝国的历史,建立了纳粹的独裁统治。
纳粹统治下的维也纳
二战时建造的6个钢筋混凝土大型防空炮台之一,现仍存在于维也纳市内。 1908年19岁的希特勒曾两次报考维也纳艺术学院,均未被录取,只能在维也纳靠做零活和出售临摹画糊口,他在维也纳受到了泛日耳曼民族党的影响。希特勒后来声称,“维也纳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我一生中最艰苦的学校。在那里形成的世界观和人生哲学,日后成了我一切行动的坚实基础。除了我当时打下的基础以外,后来很少再需要学习什么东西,也不需要改变什么东西”,而这种世界观和人生哲学就是“人类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并非基于人道的原则,而是仅凭最野蛮的斗争……假使你不奋斗,则你也就无法生存”。 希特勒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使得早已在维也纳埋下几百年的反犹太主义在20世纪死灰复燃,德国进军奥地利后不久,雅利安人种的维也纳人开始不由自主地威胁、折磨和抢劫犹太人种的维也纳人,将他们从家里赶出去。1938年11月9日至10日凌晨被称为“水晶之夜”,开始了纳粹对犹太人有组织的屠杀,维也纳共有92所犹太会堂遭到摧毁,仅有一处幸免于难。 纳粹一方面将现代艺术定义为“堕落的艺术”(德语:Entartete Kunst),另一方面大力宣传维也纳的“德意志文化”,比如在1941年隆重庆祝莫扎特逝世(1791)150周年时。“奥地利”的名字从历史文献中消失,只有1819年在维也纳成立的奥地利第一储蓄银行仍当时保留着这个名字。 1944年3月17日盟军第一次空袭维也纳,整个城市的五分之一被毁。1945年4月2日维也纳被宣布成为纳粹的防守区,女人和孩子被要求离开这座城市,这意味着战争到了白热化的阶段,苏联军队距离维也纳仅剩下数公里。维也纳战役持续了八天,4万人丧生。维也纳的斯蒂芬大教堂在空袭和战争中未受损坏,但却在一次洗劫中陷入火海。
盟军占领和奥地利第二共和国
维也纳在二战结束后被苏联占领,不久苏联红军开始新建城市管理机构,先是由共产党人担任临时市长,在3天后由奥地利社会民主党人接替。1945年4月27日,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奥地利人民党和奥地利共产党的代表在维也纳市政厅宣布奥地利独立,4月29日占领当局将议会大厦移交给临时新政府,“奥地利民主共和国”重建。1945年秋,苏联允许其他三个同盟国军队进入维也纳,美国、英国、法国和苏联共同占领维也纳,直至1955年5月15日奥地利国家条约签署,盟军撤出,奥地利才完全独立。 同奥地利和西欧的其他城市一样,维也纳在二战后马歇尔计划的帮助下,经历了经济复苏和城市重建。
匈牙利十月事件至今
1956年发生匈牙利十月事件,反对共产党当局的起义失败后,大批匈牙利人逃亡西方,维也纳接收了许多匈牙利人。维也纳在1968年布拉格之春后又接收了许多捷克人和苏联人。 维也纳逐渐向国际性的城市发展。1957年国际原子能机构成为1945年后第一个进驻维也纳的国际组织,维也纳从1965年起是石油输出国组织和发展基金会的驻地,1961年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和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在维也纳举行高峰会谈,1979年美国总统卡特和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在维也纳会面,1980年维也纳国际中心即联合国城成为联合国的第三个驻地,维也纳定位成国际会议和解决国际冲突的城市。
编辑本段政治地位
除纽约和日内瓦外,维也纳为第三个联合国城市。1979年建成的奥地利国际中心又称“联合国城”,气势雄伟,是许多联合国机构的集中地。它曾是长期称霸欧洲的哈布斯堡王朝的中央机构所在地;1814年奥地利首相兼外交大臣梅特涅在旷日持久的维也纳会议上施展阴谋诡诈的政治权术;1815年俄、普、奥3国皇帝缔结所谓“神圣同盟”,力图扑灭资产阶级革命;1848年在欧洲大革命的影响下,维也纳发生街垒战,梅特涅逃亡伦敦;1867年成为称雄欧洲大国奥匈帝国的首都;20世纪30年代初,希特勒一跃而为德国纳粹的头目,1938年3月率军长驱直入维也纳,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拉开序幕,战争期间,全城遭到53次轮番轰炸,不少古典建筑被毁;1955年5月苏、美、英、法4国与奥地利在“美景宫”会议厅签订了《重建独立和民主的奥地利国家条约》,从而结束了长达10年的4国占领状态;1955年10月26日,奥地利议会宣布宪法性法律“永久中立”,这一天被定为国庆日。 贝多芬塑像
奥地利号称“欧洲的心脏”,维也纳则是“心脏的心脏”。自古以来,维也纳就是连结东西欧的交通枢纽和来往于波罗的海和亚得里亚海之间的重要通道。
编辑本段经济中心
在欧盟范围内,维也纳是生活质量很高、犯罪率很低的城市,根据2007年的数据,维也纳在欧盟最富有的城市中位居第五,仅次于伦敦、卢森堡城、布鲁塞尔和汉堡。维也纳也被称为“到东欧的跳板”,因为维也纳和它的企业同中欧及东欧具有良好的关系,在2004年欧盟东扩的背景下,许多外国大企业将他们在中欧和东欧国家的业务交由维也纳的分部处理,或者在维也纳开设代理机构,从维也纳出发开发中欧和东欧市场,比如法国建筑材料巨头拉法基集团、德国的汉高、雷韦集团(REWE Group)和拜尔斯道夫公司(Beiersdorf AG)。有些外国企业则收购在维也纳的奥地利企业以便进军中欧和东欧市场,比如荷兰饮料大亨喜力收购奥地利最大的啤酒公司,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收购奥地利信贷银行(Bank Austria Creditanstalt)。而奥地利本土大企业也多将总部设在维也纳,其中包括奥地利几乎所有的银行,奥地利石油天然气集团(OMV AG)、全球最大制砖商维内贝格(Wienerberger)和奥地利电信公司(Telekom Austria)。维也纳证券交易所是奥地利的唯一一所证券交易所。 维也纳16%的面积由约900家企业经营农业,每年生产约50000吨蔬菜,包括番茄、辣椒、黄瓜、色拉菜和小萝卜。它们按季节供应了维也纳70%和奥地利56%的新鲜蔬菜。
上。西欧至巴尔干半岛的铁路枢纽,多瑙河港。维
维也纳(12张)也纳还是多瑙河第一个流经的大城市,因此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夏天还举行露天音乐会。每一家都会在合家欢乐时演奏古典音乐。更有趣的是,在政府会议前后,也都要演奏一曲。 维也纳是一个城市,也是一个州。这个州的面积仅是全国领土的百分之零点五,但是全奥地利的人口有五分之一集中在这里。维也纳是奥地利共和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奥地利联邦议会、国民议会、总统府、总理府、国家政府各部委和最高司法机构都聚集在这个城市里。同时,维也纳市还享有重要的国际地位。联合国和石油输出国组织都在维也纳设有办公机构。维也纳是昔日奥匈帝国的首都,以往的豪华气派尚存。她是欧洲最古老和最重要的文化、艺术和旅游城市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维也纳人把满目疮痍的城市重建起来。如今,维也纳的所有历史建筑都得到了整修。随着奥地利加入欧盟,维也纳重新成为东西欧商业和经济往来的中心。对于游客来说,维也纳有着千姿百态的面貌。音乐崇拜者会为一场音乐会而不远万里,前来拜访音乐的圣殿。对于许多游人来说,漫步在迷人的多瑙河畔是十分让人向往的。地理环境 维也纳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一个盆地里,面积414.65平方公里,是奥地利最小的一个联邦州,也是唯一一个不同其他国家相邻的联邦州。由于维也纳的重要地位,它是拥有全奥地利最大交通和建筑面积的联邦州,11.3%的面积是建筑用地,11.1%为道路交通,2.2%为铁路的轨道。维也纳也是绿化 维也纳合恩布龙宫
面积最大的联邦州,绿化面积117.76平方公里,覆盖率28.4%。河流和湖泊面积19.1平方公里,占4.6%,仅次于布尔根兰州。维也纳也是奥地利种植葡萄的四个联邦州之一,葡萄园占面积的1.7%。森林覆盖率为16.6%,农业用地占15.8%。维也纳共分为23个行政区。 维也纳之所以能够成为中欧最重要和最大的城市之一,应当归功于它优越的地理位置。维也纳位于阿尔卑斯山的东北麓和维也纳盆地西北部之间,维也纳是从多瑙河的南部发展起来的,现在拓展到了多瑙河的两岸,是东西向多瑙河航线和南北向琥珀之路的交叉点。 自从1989年铁幕降下以后,奥地利同北部和东部邻国的交通和经济关系明显发展,与东欧之间的距离之近引人注目,维也纳距离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仅六十公里,这是欧洲除梵蒂冈城与罗马以外,两个国家首都之间的最近距离。 维也纳的海拔从151米的多瑙河上的罗堡岛(Lobau),到542米的维也纳森林中的最高峰。维也纳的东面是三月河(Ma 维也纳
rch)平原,东南面是多瑙河草原国家公园。维也纳的西北面、西面和西南面被维也纳森林环绕,森林一直延伸到市区。多瑙河流经维也纳市内,除了多瑙河,从维也纳森林中还有许多小河流入市区,其中包括维也纳河。西面的山岭连接着南面的冰河走廊,这个地区是维也纳的葡萄种植区。 维也纳的居民区主要集中在空气质量较好的城市西部,而工业区则集中在城市东部,维也纳森林环抱市区,多瑙河从市区静静地流过。著名的维也纳森林从西、北、南三面环绕着城市,辽阔的东欧平原从东面与其相对,到处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维也纳环境优美,景色迷人,素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
编辑本段多瑙河的女神
维也纳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环境优美,景色迷人,冬温夏凉。东阿尔卑斯山支脉维也纳林山伸展于西郊,绿林成片。山之西是华丽住宅区,有花园及葡萄园围绕。多瑙河流贯市内,水碧山秀,风景如画。登上城西的阿尔卑斯山麓,波浪起伏的“维也纳森林”尽收眼底;城东面对多瑙河盆地,可远眺喀尔巴阡山闪耀的绿色峰尖。北面宽阔的草地宛如一块特大绿色绒毡,碧波粼粼的多瑙河蜿蜒穿流其间。房屋顺山势而建,重楼连宇,层次分明。登高远望,各种风格的教堂建筑给这青山碧水的城市蒙上一层古老庄重的色彩。市内街道呈辐射环状,宽50米,两旁林荫蔽日的环形大道以内为内城。内城卵石街道,纵横交错,很少高层房屋,
维也纳夜景(20张)多为巴罗克式、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中世纪的圣斯特凡大教堂和双塔教堂的尖顶耸入云端,其南塔高138米,可俯瞰全市。香布伦宫为哈布斯堡王朝的夏宫,有希腊式建筑、雕像及喷泉。多瑙河及多瑙运河间的岛上有大公园。1869年建成的国立歌剧院,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1857年建的57米宽、4公里长的环形大道两旁为博物馆、市政厅、国会、大学和国家歌剧院等重要建筑,成为欧洲最优美的城市通道之一。环形大道与另一相平行的环行路之间为中间层,这一带为商业区、住宅区、也有宫殿、教堂等夹建其间。第二环形路外为外层,市西有幽雅的公园,美丽的别墅以及其它宫殿建筑。在这众多的宫殿中,以位于城西南部的舍恩布龙宫引入注目,这是奥地利历史上繁荣时期的一个遗迹。城区东南部的“美景宫”为18世纪初卡尔皇帝为抵抗土耳其入侵立下战功的欧根亲王所造。东北郊和南郊是工业区,有冶金、机械、汽车、铁路车辆、化工等部门,服装及印刷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 莫扎特塑像
编辑本段城市人口
20世纪初期,维也纳曾经是世界第六大都市,维也纳的人口在奥匈帝国时期(1867年—1918年)快速增长,曾经拥有二百万人口,在当时是仅次于伦敦、纽约和巴黎的世界第四大城市,当时的维也纳聚集了很多从这个帝国其他部份的移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捷克人返回他们的祖国,这导致这个城市的人口减少,维也纳失去了四分之一的人口。在接下来的移民时期,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口拥有斯拉夫和匈牙利姓氏。现在维也纳城市人口为170万(2008年统计)。
编辑本段维也纳交通
航空
维也纳国际机场也称施威夏特机场(Schwechat),机场距离市区16公里,交通方便。目前,已经开通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国内大施威夏特机场城市和许多国际城市的航班。到奥地利其它城市,如萨尔茨堡、格拉茨和茵斯布鲁克等也有航班。 维也纳机场与许多机场不同,出发和到达的人都在一个大厅内,到达的客人需要穿过等待出发的人群,沿着“Arrival”标识走,到达底层后就可以看到边防站。 从机场到市区很方便,有多种交通工具可以选择:机场巴士、机场特快列车和出租车。
铁路
到奥地利各地旅游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就是火车。维也纳火车条件好,而且干净、准时、速度快。从维也纳出发,游客一般选择的线路有以下几种: 维也纳—林茨—萨尔茨堡(进入德国) 维也纳-布鲁克安德莫尔(Bruck an der Mur)-克拉根福—菲拉赫(进入意大利) 从维也纳到萨尔茨堡约3小时20分,一等舱74.4欧元,二等舱46.6欧元,到格拉茨2小时40分,一等舱52.6欧元,二等舱34欧元,到林茨3小时28分,一等舱46.8欧元,二等舱30.6欧元,到茵斯布鲁克6小时,一等舱92欧元,二等舱62.8欧元。 ⊿ 奥地利铁路卡 适用奥地利联邦铁路所有路线,在有效期15天内的任意三天连续旅行中有效。可以与旅行社联系购买。 ⊿ 欧洲铁路卡 奥地利是欧洲铁路系统的一部分。凭欧洲铁路优惠卡可以在任何奥地利联邦铁路线和多瑙河航务运输线上得到50%的优惠,也适用于点与点之间的全票价。欧洲铁路卡可在欧洲以外的地方购得。
水运
多瑙河联接维也纳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两个首都,航运是两个首都之间一种非常实用的运输方式。从维也纳顺流航行到布达佩斯需要5小时,从布达佩斯逆流航行到维也纳需要6小时20分钟。
编辑本段气候特点
维也纳属中欧型气候。西部受大西洋影响,冬夏温差和昼夜温差大且多雨,东部为大陆气候,温差小,雨量亦少。阿尔卑斯山地区寒冬季节较长,夏季比较凉爽,7月平均气温为14-19℃,最高温度一般为32℃。 维也纳同时受到来自西面的海洋性气候和来自东面的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属于过渡性气候。维也纳的降水量很小,干旱期较长,冬季较其他奥地利城市温暖,城市中心的平均气温10.4℃,城市郊区约9.8℃,平均降水量约600毫米,一年约有60天是夏天,70天是冰冻期,天气寒冷异常,非常寒冷。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维也纳是一座拥有18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维也纳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居住。凯尔特人在约公元前500年建立维也纳,称其为“Vedunia”。公元15年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前线城市,用来防卫北边的日耳曼部落,罗马人称其为“Vindobona”。公元1世纪罗马人曾在这里建立城堡,公元881年以“维尼亚”首见记载,十二世纪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十三世纪末至1918年是哈布斯堡王朝的首都,以后是奥地利首都。到1137年成为奥地利公国的首邑。此后维也成为神圣罗马帝国(1278年起)的首都。13世纪末,随着哈布斯堡皇族兴起,发展迅速,宏伟的哥特式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15世纪以后成为罗马帝国的首都和欧洲的经济中心。16世纪和17世纪奥斯曼帝国每次入侵欧洲都在维也纳被阻挡。18世纪,玛丽亚·铁列西娅母子当政期间热衷于改革,打击教会势力,推动社会进步,同时带来艺术的繁荣,使维也纳逐渐成为欧洲古典音乐的中心,获得了“音乐城”的美名。随著19世纪奥匈帝国的强盛,维也纳也成为当时欧洲一个重要的都会,成为奥地利帝国(1806年起)和奥匈帝国(1867年起)的首都。1873年维也纳举办了为期106天的世界博览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奥地利再度和纳粹德国合并,战后,奥地利和维也纳,跟德国和柏林一样,遭到英、美、法、苏四国划分四个控制区管理,直至1955年奥地利再度获得独立为止。冷战时期,维也纳是国际间谍活动的温床,因为它是位于东西方集团之间的中立国。
史前时代,罗马时代,中世纪
考古发现维也纳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新石器时代起已有人居住在维也纳盆地,维也纳良好的天气条件和富饶的土地资源为新石器时代的农民提供了很好的居住环境,铸造石器所需的赤褐色和绿色的石块也能在维也纳开采到。铜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同样也在维也纳留下了人类居住的痕迹。 约公元前500年,凯尔特人在现在维也纳的位置上建立起一座名为“Vedunia”的居住区,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在多瑙河附近(现在维也纳的市中心)驻扎军队并建立城市,以守护潘诺尼亚行省的边界。罗马人一直呆到了5世纪,5世纪初维也纳曾发生了一场毁灭性的火灾,接下来的记载出现在881年同马扎尔人的战斗。955年,东法兰克王国国王奥托一世在勒赫菲尔德战役中击败了马扎尔人,标志着维也纳和奥地利的崛起。
巴本堡王朝时代
976年,巴本堡家族的利奥波德一世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二世封为巴伐利亚东部边区(马克)的藩侯(封疆伯),这块匈牙利边境上的封地后来演变为奥地利。996年史书上第一次出现“奥地利”这个名称,Ostarrichi意为“东部马克”。11世纪维也纳已经是一座重要的贸易城市,1155年亨利二世将维也纳作为首都,一年后的1156年9月17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授予奥地利亨利二世以小特权,将奥地利从一个附属于巴伐利亚的藩侯领地提升到独立的公爵国,而维也纳成为公国的首都。维也纳在1221年继恩斯之后成为奥地利第二座享有发展经济权利的城市,途径维也纳的商人必须将他们的货品在城市内提供销售,这使得维也纳很快成为多瑙河通往威尼斯道路上一座至关重要的贸易城市。
哈布斯堡王朝时代
哈布斯堡王朝在维也纳有几百年的统治历史,维也纳在这一时期发展成为欧洲的文化和政治中心。 1278年哈布斯堡的德意志国王鲁道夫一世(1273年至1291年在位)在多次征讨后战胜了巴本堡王朝波希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开始了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奥地利的历史。但在维也纳,哈布斯堡王朝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建立统治地位,奥托卡二世在1278年的战斗中阵亡后,他在维也纳的支持者势力依旧强大,发动了多场反对德意志国王阿尔布雷希特一世(1298年至1308年在位)的起义,而接替阿尔布雷希特一世的卢森堡王朝亨利七世(1308年至1313年在位,1312年至1313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将首都定在布拉格,维也纳的城市发展进入了阴影。 维也纳歌剧院
此后鲁道夫四世(1358年至1365年奥地利公爵)颁布实施一系列经济政策,使得维也纳恢复了生机,他在1365年建立了维也纳大学,并下令建造维也纳的斯蒂芬大教堂,他为维也纳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也因此被誉为“维也纳的建造者”,但是此后他参与了对哈布斯堡继承权的争夺,这使得维也纳不断发生骚乱,经济呈现衰退。 1438年奥地利公爵阿尔布雷希特二世(1404年至1439年奥地利公爵,1438年至1439年德意志国王)被选为德意志国王后,维也纳再次成为首都,但是他在任期间发生了1421年至1422年对维也纳犹太人的第一次大规模驱逐和迫害。 软弱的腓特烈三世(1440年至1493年德意志国王,1452年至1493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457年至1493年奥地利大公)在与匈牙利国王匈雅提·马加什的战争中,失去了包括维也纳的几乎全部奥地利领地。1556年匈牙利和波希米亚并入哈布斯堡后,维也纳最终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
两次维也纳之围和巴洛克的辉煌时代
1529年奥斯曼帝国第一次围攻维也纳,奥地利人依靠中世纪时期遗留下的城墙,艰难地抵御了土耳其人的进攻,在流行病突发和冬季提前到来的情况下,土耳其人被迫撤军。土耳其人的围城暴露出了维也纳城防御的薄弱,因此从1548年起维也纳决定改造成一座由11栋堡垒和1条壕沟构成的要塞。这个决定后来被证明是明智的,1683年土耳其人第二次围攻维也纳,改造后的要塞保卫了维也纳长达两个月,直到波兰国王扬·索别斯基出兵相援,解除了第二次维也纳之围,也导致奥斯曼帝国开始了衰落。 经历了土耳其人的两次围攻之后,维也纳开始了辉煌的建设时代,在重建的过程中继续展现巴洛克艺术风格,贵族们纷纷在城墙内建造花园和宫殿,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王子欧根的贝尔佛第宫。 美景宫(贝尔佛第宫)
在经历了1679年和1713年的两次大虫害传染病导致的人口大衰减以后,维也纳的人口持续增加,1724年达到15万,1790年突破20万,在这个时代,维也纳建立了第一批工厂,铺设了城市下水道和街道清洁系统,改善了城市的卫生条件。维也纳也是最早一批引入住宅标号制度和国家邮政系统的城市。在约瑟夫二世(1780年至1790年奥地利大公,1765年至1790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在1783年对城市管理进行了改革,他引入了城市公务员制度,还将内城的墓地迁出城市。 卡尔大教堂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维也纳很快成了欧洲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海顿、萨列里、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将维也纳古典主义推向顶峰。
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维也纳
在法国大革命战争中,维也纳先后两次被拿破仑的军队占领。 第一次发生在1805年11月13日,法国军队未受到抵抗,不费吹灰之力地进了维也纳,维也纳的市民们甚至好奇地欢迎了他们。弗朗茨二世在此前的1804年戴上奥地利皇冠,以回应拿破仑的称帝,成为奥地利的第一位皇帝,开始了奥地利帝国的历史。而拿破仑在1806年解散了神圣罗马帝国,弗朗茨二世不得不摘下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冠,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1792年至1806年在位)。 1809年拿破仑第二次占领维也纳,但是这次他遭到了顽强的抵抗,攻占维也纳后不久便在阿斯佩恩战役中尝到首次大败的滋味。拿破仑最终战败后,1814年9月18日至1815年6月9日在维也纳会议召开,这是一次由奥地利外交家克莱门斯·梅特涅发起的欧洲列强的外交会议,旨在为拿破仑战败后重新调整欧洲政治地图。 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也对维也纳产生了影响,3月13日首先爆发了德国三月革命,迫使总理克莱门斯·梅特涅下台,然后又在10月6日发生维也纳十月起义,最终被皇帝的军队镇压。
1873年维也纳世界博览会
维也纳在1850年开始扩建,再次呈现辉煌,在奥匈帝国建立的1867年,“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了奥地利最出名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这段辉煌在1873年维也纳的第5届世界博览会达到顶峰,博览会展现了空前的建筑设计。虽然奥匈帝国进入了它的尾声,但是这段时期维也纳也再次攀上以维也纳现代主义为代表的文化巅峰,城市建筑上发起新艺术运动,绘画突出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和埃贡·席勒(Egon Schiele)的表现主义,音乐方面则有马勒和莱哈尔,勋伯格、韦伯恩和阿尔班·贝尔格的“维也纳第二乐派”,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开创了精神分析学。 小约翰·施特劳斯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奥地利第一共和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没有直接波及到维也纳,但是旷日持久的战争引起了粮食和衣物的供应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宣告了哈布斯堡王朝6个世纪统治的终结和奥匈帝国的解体,1918年11月12日在维也纳议会前德意志奥地利共和国成立,1919年改名为奥地利共和国,即奥地利第一共和国。 奥地利几乎一半的人口居住在维也纳所在的下奥地利州,其他6个联邦州担心被下奥地利州长久掌握主导权,此外在社会民主主义的维也纳和保守主义的下奥地利州其他地区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政治对立,1921年奥地利决定将维也纳从下奥地利州分立出来,维也纳在1922年成为奥地利的一个联邦州。与此同时,1919年维也纳引入男女平等选举,从此社会民主主义在城市参议院、州议会和地方议会的选举中始终获得绝对多数,维也纳因此被称为“红色维也纳”。 维也纳莫扎特塑像
奥地利第一共和国时期,维也纳经历了1918年至1925年的通货膨胀、1929的世界经济危机和高失业率。此外,保守主义的奥地利联邦政府逐年削减奥地利的税收支持。 1933年希特勒上台,1938年作为德国帝国总理的希特勒进军并吞并奥地利,结束奥匈帝国的历史,建立了纳粹的独裁统治。
纳粹统治下的维也纳
二战时建造的6个钢筋混凝土大型防空炮台之一,现仍存在于维也纳市内。 1908年19岁的希特勒曾两次报考维也纳艺术学院,均未被录取,只能在维也纳靠做零活和出售临摹画糊口,他在维也纳受到了泛日耳曼民族党的影响。希特勒后来声称,“维也纳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我一生中最艰苦的学校。在那里形成的世界观和人生哲学,日后成了我一切行动的坚实基础。除了我当时打下的基础以外,后来很少再需要学习什么东西,也不需要改变什么东西”,而这种世界观和人生哲学就是“人类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并非基于人道的原则,而是仅凭最野蛮的斗争……假使你不奋斗,则你也就无法生存”。 希特勒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使得早已在维也纳埋下几百年的反犹太主义在20世纪死灰复燃,德国进军奥地利后不久,雅利安人种的维也纳人开始不由自主地威胁、折磨和抢劫犹太人种的维也纳人,将他们从家里赶出去。1938年11月9日至10日凌晨被称为“水晶之夜”,开始了纳粹对犹太人有组织的屠杀,维也纳共有92所犹太会堂遭到摧毁,仅有一处幸免于难。 纳粹一方面将现代艺术定义为“堕落的艺术”(德语:Entartete Kunst),另一方面大力宣传维也纳的“德意志文化”,比如在1941年隆重庆祝莫扎特逝世(1791)150周年时。“奥地利”的名字从历史文献中消失,只有1819年在维也纳成立的奥地利第一储蓄银行仍当时保留着这个名字。 1944年3月17日盟军第一次空袭维也纳,整个城市的五分之一被毁。1945年4月2日维也纳被宣布成为纳粹的防守区,女人和孩子被要求离开这座城市,这意味着战争到了白热化的阶段,苏联军队距离维也纳仅剩下数公里。维也纳战役持续了八天,4万人丧生。维也纳的斯蒂芬大教堂在空袭和战争中未受损坏,但却在一次洗劫中陷入火海。
盟军占领和奥地利第二共和国
维也纳在二战结束后被苏联占领,不久苏联红军开始新建城市管理机构,先是由共产党人担任临时市长,在3天后由奥地利社会民主党人接替。1945年4月27日,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奥地利人民党和奥地利共产党的代表在维也纳市政厅宣布奥地利独立,4月29日占领当局将议会大厦移交给临时新政府,“奥地利民主共和国”重建。1945年秋,苏联允许其他三个同盟国军队进入维也纳,美国、英国、法国和苏联共同占领维也纳,直至1955年5月15日奥地利国家条约签署,盟军撤出,奥地利才完全独立。 同奥地利和西欧的其他城市一样,维也纳在二战后马歇尔计划的帮助下,经历了经济复苏和城市重建。
匈牙利十月事件至今
1956年发生匈牙利十月事件,反对共产党当局的起义失败后,大批匈牙利人逃亡西方,维也纳接收了许多匈牙利人。维也纳在1968年布拉格之春后又接收了许多捷克人和苏联人。 维也纳逐渐向国际性的城市发展。1957年国际原子能机构成为1945年后第一个进驻维也纳的国际组织,维也纳从1965年起是石油输出国组织和发展基金会的驻地,1961年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和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在维也纳举行高峰会谈,1979年美国总统卡特和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在维也纳会面,1980年维也纳国际中心即联合国城成为联合国的第三个驻地,维也纳定位成国际会议和解决国际冲突的城市。
编辑本段政治地位
除纽约和日内瓦外,维也纳为第三个联合国城市。1979年建成的奥地利国际中心又称“联合国城”,气势雄伟,是许多联合国机构的集中地。它曾是长期称霸欧洲的哈布斯堡王朝的中央机构所在地;1814年奥地利首相兼外交大臣梅特涅在旷日持久的维也纳会议上施展阴谋诡诈的政治权术;1815年俄、普、奥3国皇帝缔结所谓“神圣同盟”,力图扑灭资产阶级革命;1848年在欧洲大革命的影响下,维也纳发生街垒战,梅特涅逃亡伦敦;1867年成为称雄欧洲大国奥匈帝国的首都;20世纪30年代初,希特勒一跃而为德国纳粹的头目,1938年3月率军长驱直入维也纳,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拉开序幕,战争期间,全城遭到53次轮番轰炸,不少古典建筑被毁;1955年5月苏、美、英、法4国与奥地利在“美景宫”会议厅签订了《重建独立和民主的奥地利国家条约》,从而结束了长达10年的4国占领状态;1955年10月26日,奥地利议会宣布宪法性法律“永久中立”,这一天被定为国庆日。 贝多芬塑像
奥地利号称“欧洲的心脏”,维也纳则是“心脏的心脏”。自古以来,维也纳就是连结东西欧的交通枢纽和来往于波罗的海和亚得里亚海之间的重要通道。
编辑本段经济中心
在欧盟范围内,维也纳是生活质量很高、犯罪率很低的城市,根据2007年的数据,维也纳在欧盟最富有的城市中位居第五,仅次于伦敦、卢森堡城、布鲁塞尔和汉堡。维也纳也被称为“到东欧的跳板”,因为维也纳和它的企业同中欧及东欧具有良好的关系,在2004年欧盟东扩的背景下,许多外国大企业将他们在中欧和东欧国家的业务交由维也纳的分部处理,或者在维也纳开设代理机构,从维也纳出发开发中欧和东欧市场,比如法国建筑材料巨头拉法基集团、德国的汉高、雷韦集团(REWE Group)和拜尔斯道夫公司(Beiersdorf AG)。有些外国企业则收购在维也纳的奥地利企业以便进军中欧和东欧市场,比如荷兰饮料大亨喜力收购奥地利最大的啤酒公司,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收购奥地利信贷银行(Bank Austria Creditanstalt)。而奥地利本土大企业也多将总部设在维也纳,其中包括奥地利几乎所有的银行,奥地利石油天然气集团(OMV AG)、全球最大制砖商维内贝格(Wienerberger)和奥地利电信公司(Telekom Austria)。维也纳证券交易所是奥地利的唯一一所证券交易所。 维也纳16%的面积由约900家企业经营农业,每年生产约50000吨蔬菜,包括番茄、辣椒、黄瓜、色拉菜和小萝卜。它们按季节供应了维也纳70%和奥地利56%的新鲜蔬菜。
展开全部
维也纳三杰
海 顿——交响乐之父
约瑟夫.海顿 (1732一1809),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十八世纪欧洲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他的音乐作品体裁广泛,涉及声乐、器乐各个领域,尤其对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的形成、完善和发展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是世人公认的“交响乐之父”和“弦乐四重奏奠基人”。
代表作:《告别》、《时钟》、《狩猎》、《惊愕》、《军队》、《伦敦》、《牛顿》等
贝多芬——乐圣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乐圣”。 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他在自己短短的五十七年生涯里,为人类留下了无价的音乐宝藏,因此,世人尊称他为“乐圣”。
代表作:《欢乐颂》、《命运交响曲》、《热情奏鸣曲》、《月光曲》、《暴风雨奏鸣曲》、《田园交响曲》等。
莫扎特
主要作品:
歌剧 《费加罗的婚礼》
《唐.璜》
《魔笛》
交响乐 《 降E调第39号交响曲》〈帝王〉
《G小调第40号交响曲》
《C大调第41号交响曲》〈丘比特〉
协奏曲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四号 》
《降B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五号》
《C大调钢琴协奏曲第21号 》
《A大调钢琴协奏曲第23号 》
其它 《弦乐四重奏〈狩猎〉》
维也纳历史中心
维也纳历史中心
英文:Historic Centre of Vienna
类别:文化遗产
入选时间:2001
维也纳是从早期的哥特人和罗马人定居点发展起来的,后成为奥匈帝国首都,那是已经带有浓郁的中世纪巴洛克色彩。从早期著名的"维也纳乐派"一直到20世纪初,维也纳一直在欧洲乐坛上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维也纳还是建筑艺术精华的汇聚地,包括巴洛克风格的城堡和庭院,还有建于19世纪晚期的环城大道。沿着壮丽宽阔的林荫环城大道散布着维也纳最重要的名胜古迹,既有宏伟的楼群,也有纪念碑和各式公园。
所属地区: 奥地利
作为中世纪欧洲最大的三座城市之一的维也纳,至今仍保持着昔日显赫的地位。维
也纳是世界名城,奥地利首都,以“音乐之都”闻名遐迩。位于奥地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多瑙河畔,多瑙河贯穿全城,内城的古街道,纵横交错,很少高层房屋,多为巴罗克式、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中世纪的圣斯特凡大教堂和双塔教堂的尖顶,高138米。以及其他宫殿建筑。
圣斯特凡大教堂是维也纳市中心的哥特式教堂,也是欧洲最高的几座哥特式古建筑
之一,带有东欧教堂的浓厚地方色彩。在教堂顶盖外面,绘有大面积的色彩缤纷的图案纹,有“维也纳的精魂”之称。公元1304年始建,两个世纪后竣工,被认为是其几百年建筑艺术大成之杰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毁,战后重建,历时10年,于1958年基本恢复旧观。大教堂由1座主体楼和3座楼塔组成,以南塔最为壮观,高138米,成锥体形直插云天。
霍夫堡宫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宫苑。坐落在首都维也纳的市中心,1696年动工
,1713年落成,历时10余年。它是奥卡尔皇帝为欧根亲王建造的。欧很亲王原是法国贵族,后来成了率领奥地利军队击退土耳其入侵的民族英雄。在皇宫前的英雄广场上竖有他跃马英雄铜像。他是一位深懂建筑艺术的武将,建筑师按照他的设想建造了一座仿法国凡尔赛宫的古典宫殿。这也是一座富丽堂皇巴罗克式的建筑,是欧洲最为壮观的宫殿之一。
遴选理由;
标准(ii) 维也纳古城历史悠久,城中风格迥异的的历史建筑述说着20世纪维也纳社会不断发展,价值观不断转变的历史进程。
标准(iv) 欧洲三个重要的文化和政治发展阶段:中世纪时代、巴洛克时期和。“创建期”(Grunderzeit)在维也纳的城市发展和历史建筑中得到充分展示。
标准(vi) 从16世纪开始,维也纳就成为举世公认的“欧洲音乐之都”。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维也纳是从早期的哥特和罗马人定居点发展起来的,到中世纪时期,已经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奥匈帝国)的首都,带有浓郁的巴洛克色彩。从早期伟大的“维也纳乐派”到20世纪初叶的“创建期”(Grunderziet),维也纳一直在欧洲乐坛上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维也纳还是建筑艺术精华的汇聚地,包括巴洛克风格的城堡和庭院,还有建于19世纪晚期的环城大道,沿着这条壮丽宽阔的林荫大道散布着维也纳最重要名胜古迹::胡浮堡皇宫、博物馆和人民公园等。
介绍:
维也纳是奥地利首都,位于奥地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多瑙河畔,四周环绕着著名的维也纳森林,南面是深幽的山谷和开阔的平原,是一座典雅、美丽、清洁的花园城市。维也纳的历史始于公元1世纪的罗马帝国,罗马人曾经在此建立城堡。1137年为奥地利公国首邑。1278年,哈布斯堡(Habsburger)家族于奥地利开始其长达7世纪的帝国,定都维也纳维也纳,使之迅速发展。宏伟的哥特式建筑也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15世纪以后,维也纳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和欧洲的经济中心。18世纪,玛利亚·特蕾西亚母子当政期间热衷于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同时也带来艺术的繁荣。维也纳的19世纪为其最辉煌的时期,版图日益扩大,但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的来临,即为王朝历史划上了句号,奥地利帝国及维也纳亦随之失去昔日光彩。二次大战期间,维也纳遭受战火严重破坏,战后更被美国、英国、法国和苏联共同占领了十年之久。1955年,奥地利签定条约成为中立国后,维也纳再度发展起来,并成为奥地利最重要的商业及交通中心。
在维也纳的历史建筑中,最负盛名的是霍夫堡皇宫,它在德文中的意思是宫廷城堡的意思。这座皇家的城堡座落在维也纳内城。哈布斯堡王朝正是在这里统治庞大的奥匈帝国的。霍夫堡皇宫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一二七九年,每一代皇帝几乎都对自己的宫殿做了改建或扩建。在长达七百年的历史中,这里记载着玛丽亚 特蕾西亚女皇开明统治的帝国盛世,记载着约瑟夫二世继承母业大刀阔斧实行改革的辉煌业绩,当然也记载了弗兰茨一世皇帝为了平息和拿破仑的纷争而下嫁女儿的耻辱,记载了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皇帝时代多民族国家由盛而衰的景象。霍夫堡皇宫是欧洲各种建筑风格的见证人。无论是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还是上纪末的仿古典式风格,霍夫堡皇宫都把它们汇集在一起。皇宫依地势而建,分上它、下它两部分,各有一个花园。上它是帝王办公、迎宾和举行盛大活动的地方,下它作为起居接借宿用。全宫有1400间装饰奇异的房间,镶嵌在一个四字形庞大的建筑群里。其中44间厅室装饰尤为富丽堂皇。拿破仑曾两度住进这座皇宫,这里还保存着他的真容画像和他的遗物。宫殿内的“奥地利画廊”珍藏着中世纪到现代的绘画和雕塑名作,这里实际上是奥地利宫廷美术博物馆,素有城中之城的美名。奥地利哈布斯堡正室的避暑离宫,又称"美泉宫",位于首都维也纳西南部。美泉宫得名于一眼泉水,这里原是一片开阔的绿地。有一次,马蒂亚斯皇帝狩猎至此,饮一泉水,心神清爽,称此泉为“美丽泉”。70多年后,即1743年,玛丽姬·特蕾西亚女王下令在此建宫,这里便出现了气势磅礴的宫殿和巴罗克式花园。面积2.6万平方米,仅次于法国凡尔赛宫。 宫内有1400个房间,有44间是洛可可式,优雅别致,但大多数是巴罗克式。宫中专门有东方古典式建筑,如嵌镶紫檀、黑檀、象牙的中国式房间和用泥金和涂漆装饰的日本式房间。房间内部的装饰品也以东方风格统一协调,四壁和天花板上镶嵌着陶瓷器。在琳琅满目的陶瓷器摆设中,有中国青瓷、明朝万历彩瓷大盘等。
维也纳还被称为世界音乐的圣殿。她象一块巨大的磁石,不仅把众多的音乐家吸引到此地,而且还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指挥家和演奏家。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维也纳爱乐乐团,这一连串辉煌的名字使全世界音乐爱好者为之倾倒。整个维也纳城,犹如一座巨型的音乐圣殿,在这里体验到的心灵交流是不必用语言沟通的……音乐之友协会于一八六七年责成特奥费尔·翰森设计一座音乐厅。两年之后,一座仿文艺复兴式风格的建筑诞生了。在线条清晰的暗红色立面的背后,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大厅,大厅内有三十座镀金的女神立像,因此音乐大厅也常常被人称作金色大厅。音乐厅落成之后,就成了世界最著名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出地点了。这座音乐大厅专门上演大型音乐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每年一度的新年音乐会了。
美景宫——这是一座有“观景宫殿”美称的建筑。窗外绝美的风景为它赢得了这个富有诗意的冠名。从18世纪宫殿建成直至今天,美景宫窗外风景不变,优雅如常。维也纳的精美绝仑没有因时代的变迁而减色。
维也纳的街区依多瑙河而建。围绕维也纳旧市区的环形大道是一条著名的街道。在它的周围,分布着维也纳最引以为豪的历史性建筑。
建筑、美术、音乐、文学……维也纳历史中心区物化了欧洲所有杰出的才能,体现了欧洲人高超的艺术品位。维也纳厚重的历史积淀,使它无愧于“欧洲宝石箱”的称号。风格协调、堪称艺术品的维也纳历史中心区,2001年被登录为世界遗产。
霍夫堡皇宫位于市中心。建于13世纪的这座皇宫,在长达600年的时间里一直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宫城。遵循新君主不能住在上一代皇帝住过的房间里的传统,这里的宫殿经过多次的改建、扩建,呈现出各时代的建筑特点与风格。有尊雕像是嫁到哈布斯堡家族并且成为皇妃的伊利莎白。曾经逃出令人窒息的皇宫,走上放浪形骸之路的伊丽莎白,是一位具有悲剧性的传说中的美女。伊利莎白对于自身美的执着追求到了病态的地步。房间里陈列的各种体操器械,都是伊利莎白为了保持理想体型而日常使用的。伊丽莎白也是皇族中第一个安装浴缸的人。然而,伊丽莎白的丈夫——弗朗西斯・约瑟夫皇帝的寝室却极为朴素。他厌恶奢华,认为那些既没有意义也毫无必要。弗朗西斯•约瑟夫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他简朴的寝室里度过。1857年,他下达了改造维也纳的皇帝令。首都改造的主要工程是拆除环绕四周的城墙。进入19世纪,维也纳的人口急增,城市改造已势在必行。在拆除的城墙遗址上修建了环形道路。在新修的宽阔的道路两旁,维也纳的代表性建筑物一个接一个建了起来。
歌剧院是沿环形大道建起的第一个建筑物。议会大厦深受古希腊风格的影响。议会大厦后面耸立的尖塔是维也纳市政厅。这是与议会大厦截然不同的新哥特式建筑。这一带可以说是“建筑形式的大熔炉”。在众多的欧洲剧场当中,被认为最有格调的就是这座皇家剧院。皇家剧院内特设的皇帝专用楼梯,只允许弗朗西斯・约瑟夫一个人使用。这座将几个时代的装饰风格完美结合在一起的剧场受到弗朗西斯・约瑟夫皇帝的特别喜爱。楼梯上方的天井画引人注目。那里是19世纪末,年轻的克利姆特创作的生地壁画。
克利姆特的艺术成就受到皇帝的赞赏并被授予勋章。然而,他对此殊荣并不以为然,却在鼓动一场新的、体现时代要求的艺术潮流。有座装饰着金色月桂叶的圆屋顶建筑是新艺术分离派的展览馆。分离派是19世纪末涌现出的一种新艺术浪潮。新艺术浪潮的领导者就是著名的克利姆特。地下陈列室展示的是克利姆特以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欢乐颂”为主题的壁画。这也是他的代表作。克利姆特的作品刻画了人类怀有的各种欲望。其表现力震撼着每一位观赏者。
德国的大文豪席勒曾经说过:“总想被所有的人喜爱是一种恶习”。克利姆特所追求的崭新的艺术正是应了这句话。以维也纳为舞台的新浪潮,也波及到了建筑界。
这是有分离派建筑家奥托・瓦格纳设计的集体公寓,墙面上装饰着花纹。瓦格纳也尝试过让新的“美”扎根于维也纳。瓦格纳的代表作是邮政储蓄局。为了使阳光充分地照射进来,屋顶全部安装成玻璃。这个独具匠心的设计让当时的人们不禁发出惊叹。其实,这个全玻璃的屋顶设计还饱含了瓦格纳的一个心愿,那就是为生活在冬季漫长的维也纳人争取尽可能多的光亮,功能性强而且实用的东西才是赏心悦目的。瓦格纳的这个主张贯彻到了每一个细处。
就在环形大道建成时,一位音乐家在维也纳开始名声大振。这位音乐家就是被称为圆舞曲之王的约翰・施特劳斯。在皇帝的离宫,每晚都举行盛大的舞会。舞会上回响着施特劳斯美妙的旋律。施特劳斯优雅轻快的旋律牢牢地抓住了人们的心。人们说“没有施特劳斯,维也纳将无法生存”。
霍夫堡皇宫可以称之为旧维也纳的标志性建筑。与霍夫堡皇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皇宫对面的一幢建筑。它摒弃了一切繁琐的装饰,以简明清新的风格矗立在人们面前。这是由从美国归来的建筑家阿道夫・罗斯设计的罗斯大楼。不做任何装饰,只有整齐排列的窗户。这个简洁的设计给当时那些习惯于巴洛克式建筑的人们以强烈的震撼。但正是这幢罗斯大楼,宣告了近代建筑新时代的开始。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维也纳成为世界文化中心之一的19世纪后半期,也正是它政治凋零的时期。奥地利帝国在内外矛盾的困扰下,缓缓地走向了衰退。而它给世界留下的是欧洲宝石夺目的光辉……
海 顿——交响乐之父
约瑟夫.海顿 (1732一1809),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十八世纪欧洲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他的音乐作品体裁广泛,涉及声乐、器乐各个领域,尤其对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的形成、完善和发展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是世人公认的“交响乐之父”和“弦乐四重奏奠基人”。
代表作:《告别》、《时钟》、《狩猎》、《惊愕》、《军队》、《伦敦》、《牛顿》等
贝多芬——乐圣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乐圣”。 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他在自己短短的五十七年生涯里,为人类留下了无价的音乐宝藏,因此,世人尊称他为“乐圣”。
代表作:《欢乐颂》、《命运交响曲》、《热情奏鸣曲》、《月光曲》、《暴风雨奏鸣曲》、《田园交响曲》等。
莫扎特
主要作品:
歌剧 《费加罗的婚礼》
《唐.璜》
《魔笛》
交响乐 《 降E调第39号交响曲》〈帝王〉
《G小调第40号交响曲》
《C大调第41号交响曲》〈丘比特〉
协奏曲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四号 》
《降B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五号》
《C大调钢琴协奏曲第21号 》
《A大调钢琴协奏曲第23号 》
其它 《弦乐四重奏〈狩猎〉》
维也纳历史中心
维也纳历史中心
英文:Historic Centre of Vienna
类别:文化遗产
入选时间:2001
维也纳是从早期的哥特人和罗马人定居点发展起来的,后成为奥匈帝国首都,那是已经带有浓郁的中世纪巴洛克色彩。从早期著名的"维也纳乐派"一直到20世纪初,维也纳一直在欧洲乐坛上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维也纳还是建筑艺术精华的汇聚地,包括巴洛克风格的城堡和庭院,还有建于19世纪晚期的环城大道。沿着壮丽宽阔的林荫环城大道散布着维也纳最重要的名胜古迹,既有宏伟的楼群,也有纪念碑和各式公园。
所属地区: 奥地利
作为中世纪欧洲最大的三座城市之一的维也纳,至今仍保持着昔日显赫的地位。维
也纳是世界名城,奥地利首都,以“音乐之都”闻名遐迩。位于奥地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多瑙河畔,多瑙河贯穿全城,内城的古街道,纵横交错,很少高层房屋,多为巴罗克式、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中世纪的圣斯特凡大教堂和双塔教堂的尖顶,高138米。以及其他宫殿建筑。
圣斯特凡大教堂是维也纳市中心的哥特式教堂,也是欧洲最高的几座哥特式古建筑
之一,带有东欧教堂的浓厚地方色彩。在教堂顶盖外面,绘有大面积的色彩缤纷的图案纹,有“维也纳的精魂”之称。公元1304年始建,两个世纪后竣工,被认为是其几百年建筑艺术大成之杰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毁,战后重建,历时10年,于1958年基本恢复旧观。大教堂由1座主体楼和3座楼塔组成,以南塔最为壮观,高138米,成锥体形直插云天。
霍夫堡宫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宫苑。坐落在首都维也纳的市中心,1696年动工
,1713年落成,历时10余年。它是奥卡尔皇帝为欧根亲王建造的。欧很亲王原是法国贵族,后来成了率领奥地利军队击退土耳其入侵的民族英雄。在皇宫前的英雄广场上竖有他跃马英雄铜像。他是一位深懂建筑艺术的武将,建筑师按照他的设想建造了一座仿法国凡尔赛宫的古典宫殿。这也是一座富丽堂皇巴罗克式的建筑,是欧洲最为壮观的宫殿之一。
遴选理由;
标准(ii) 维也纳古城历史悠久,城中风格迥异的的历史建筑述说着20世纪维也纳社会不断发展,价值观不断转变的历史进程。
标准(iv) 欧洲三个重要的文化和政治发展阶段:中世纪时代、巴洛克时期和。“创建期”(Grunderzeit)在维也纳的城市发展和历史建筑中得到充分展示。
标准(vi) 从16世纪开始,维也纳就成为举世公认的“欧洲音乐之都”。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维也纳是从早期的哥特和罗马人定居点发展起来的,到中世纪时期,已经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奥匈帝国)的首都,带有浓郁的巴洛克色彩。从早期伟大的“维也纳乐派”到20世纪初叶的“创建期”(Grunderziet),维也纳一直在欧洲乐坛上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维也纳还是建筑艺术精华的汇聚地,包括巴洛克风格的城堡和庭院,还有建于19世纪晚期的环城大道,沿着这条壮丽宽阔的林荫大道散布着维也纳最重要名胜古迹::胡浮堡皇宫、博物馆和人民公园等。
介绍:
维也纳是奥地利首都,位于奥地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多瑙河畔,四周环绕着著名的维也纳森林,南面是深幽的山谷和开阔的平原,是一座典雅、美丽、清洁的花园城市。维也纳的历史始于公元1世纪的罗马帝国,罗马人曾经在此建立城堡。1137年为奥地利公国首邑。1278年,哈布斯堡(Habsburger)家族于奥地利开始其长达7世纪的帝国,定都维也纳维也纳,使之迅速发展。宏伟的哥特式建筑也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15世纪以后,维也纳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和欧洲的经济中心。18世纪,玛利亚·特蕾西亚母子当政期间热衷于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同时也带来艺术的繁荣。维也纳的19世纪为其最辉煌的时期,版图日益扩大,但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的来临,即为王朝历史划上了句号,奥地利帝国及维也纳亦随之失去昔日光彩。二次大战期间,维也纳遭受战火严重破坏,战后更被美国、英国、法国和苏联共同占领了十年之久。1955年,奥地利签定条约成为中立国后,维也纳再度发展起来,并成为奥地利最重要的商业及交通中心。
在维也纳的历史建筑中,最负盛名的是霍夫堡皇宫,它在德文中的意思是宫廷城堡的意思。这座皇家的城堡座落在维也纳内城。哈布斯堡王朝正是在这里统治庞大的奥匈帝国的。霍夫堡皇宫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一二七九年,每一代皇帝几乎都对自己的宫殿做了改建或扩建。在长达七百年的历史中,这里记载着玛丽亚 特蕾西亚女皇开明统治的帝国盛世,记载着约瑟夫二世继承母业大刀阔斧实行改革的辉煌业绩,当然也记载了弗兰茨一世皇帝为了平息和拿破仑的纷争而下嫁女儿的耻辱,记载了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皇帝时代多民族国家由盛而衰的景象。霍夫堡皇宫是欧洲各种建筑风格的见证人。无论是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还是上纪末的仿古典式风格,霍夫堡皇宫都把它们汇集在一起。皇宫依地势而建,分上它、下它两部分,各有一个花园。上它是帝王办公、迎宾和举行盛大活动的地方,下它作为起居接借宿用。全宫有1400间装饰奇异的房间,镶嵌在一个四字形庞大的建筑群里。其中44间厅室装饰尤为富丽堂皇。拿破仑曾两度住进这座皇宫,这里还保存着他的真容画像和他的遗物。宫殿内的“奥地利画廊”珍藏着中世纪到现代的绘画和雕塑名作,这里实际上是奥地利宫廷美术博物馆,素有城中之城的美名。奥地利哈布斯堡正室的避暑离宫,又称"美泉宫",位于首都维也纳西南部。美泉宫得名于一眼泉水,这里原是一片开阔的绿地。有一次,马蒂亚斯皇帝狩猎至此,饮一泉水,心神清爽,称此泉为“美丽泉”。70多年后,即1743年,玛丽姬·特蕾西亚女王下令在此建宫,这里便出现了气势磅礴的宫殿和巴罗克式花园。面积2.6万平方米,仅次于法国凡尔赛宫。 宫内有1400个房间,有44间是洛可可式,优雅别致,但大多数是巴罗克式。宫中专门有东方古典式建筑,如嵌镶紫檀、黑檀、象牙的中国式房间和用泥金和涂漆装饰的日本式房间。房间内部的装饰品也以东方风格统一协调,四壁和天花板上镶嵌着陶瓷器。在琳琅满目的陶瓷器摆设中,有中国青瓷、明朝万历彩瓷大盘等。
维也纳还被称为世界音乐的圣殿。她象一块巨大的磁石,不仅把众多的音乐家吸引到此地,而且还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指挥家和演奏家。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维也纳爱乐乐团,这一连串辉煌的名字使全世界音乐爱好者为之倾倒。整个维也纳城,犹如一座巨型的音乐圣殿,在这里体验到的心灵交流是不必用语言沟通的……音乐之友协会于一八六七年责成特奥费尔·翰森设计一座音乐厅。两年之后,一座仿文艺复兴式风格的建筑诞生了。在线条清晰的暗红色立面的背后,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大厅,大厅内有三十座镀金的女神立像,因此音乐大厅也常常被人称作金色大厅。音乐厅落成之后,就成了世界最著名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出地点了。这座音乐大厅专门上演大型音乐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每年一度的新年音乐会了。
美景宫——这是一座有“观景宫殿”美称的建筑。窗外绝美的风景为它赢得了这个富有诗意的冠名。从18世纪宫殿建成直至今天,美景宫窗外风景不变,优雅如常。维也纳的精美绝仑没有因时代的变迁而减色。
维也纳的街区依多瑙河而建。围绕维也纳旧市区的环形大道是一条著名的街道。在它的周围,分布着维也纳最引以为豪的历史性建筑。
建筑、美术、音乐、文学……维也纳历史中心区物化了欧洲所有杰出的才能,体现了欧洲人高超的艺术品位。维也纳厚重的历史积淀,使它无愧于“欧洲宝石箱”的称号。风格协调、堪称艺术品的维也纳历史中心区,2001年被登录为世界遗产。
霍夫堡皇宫位于市中心。建于13世纪的这座皇宫,在长达600年的时间里一直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宫城。遵循新君主不能住在上一代皇帝住过的房间里的传统,这里的宫殿经过多次的改建、扩建,呈现出各时代的建筑特点与风格。有尊雕像是嫁到哈布斯堡家族并且成为皇妃的伊利莎白。曾经逃出令人窒息的皇宫,走上放浪形骸之路的伊丽莎白,是一位具有悲剧性的传说中的美女。伊利莎白对于自身美的执着追求到了病态的地步。房间里陈列的各种体操器械,都是伊利莎白为了保持理想体型而日常使用的。伊丽莎白也是皇族中第一个安装浴缸的人。然而,伊丽莎白的丈夫——弗朗西斯・约瑟夫皇帝的寝室却极为朴素。他厌恶奢华,认为那些既没有意义也毫无必要。弗朗西斯•约瑟夫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他简朴的寝室里度过。1857年,他下达了改造维也纳的皇帝令。首都改造的主要工程是拆除环绕四周的城墙。进入19世纪,维也纳的人口急增,城市改造已势在必行。在拆除的城墙遗址上修建了环形道路。在新修的宽阔的道路两旁,维也纳的代表性建筑物一个接一个建了起来。
歌剧院是沿环形大道建起的第一个建筑物。议会大厦深受古希腊风格的影响。议会大厦后面耸立的尖塔是维也纳市政厅。这是与议会大厦截然不同的新哥特式建筑。这一带可以说是“建筑形式的大熔炉”。在众多的欧洲剧场当中,被认为最有格调的就是这座皇家剧院。皇家剧院内特设的皇帝专用楼梯,只允许弗朗西斯・约瑟夫一个人使用。这座将几个时代的装饰风格完美结合在一起的剧场受到弗朗西斯・约瑟夫皇帝的特别喜爱。楼梯上方的天井画引人注目。那里是19世纪末,年轻的克利姆特创作的生地壁画。
克利姆特的艺术成就受到皇帝的赞赏并被授予勋章。然而,他对此殊荣并不以为然,却在鼓动一场新的、体现时代要求的艺术潮流。有座装饰着金色月桂叶的圆屋顶建筑是新艺术分离派的展览馆。分离派是19世纪末涌现出的一种新艺术浪潮。新艺术浪潮的领导者就是著名的克利姆特。地下陈列室展示的是克利姆特以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欢乐颂”为主题的壁画。这也是他的代表作。克利姆特的作品刻画了人类怀有的各种欲望。其表现力震撼着每一位观赏者。
德国的大文豪席勒曾经说过:“总想被所有的人喜爱是一种恶习”。克利姆特所追求的崭新的艺术正是应了这句话。以维也纳为舞台的新浪潮,也波及到了建筑界。
这是有分离派建筑家奥托・瓦格纳设计的集体公寓,墙面上装饰着花纹。瓦格纳也尝试过让新的“美”扎根于维也纳。瓦格纳的代表作是邮政储蓄局。为了使阳光充分地照射进来,屋顶全部安装成玻璃。这个独具匠心的设计让当时的人们不禁发出惊叹。其实,这个全玻璃的屋顶设计还饱含了瓦格纳的一个心愿,那就是为生活在冬季漫长的维也纳人争取尽可能多的光亮,功能性强而且实用的东西才是赏心悦目的。瓦格纳的这个主张贯彻到了每一个细处。
就在环形大道建成时,一位音乐家在维也纳开始名声大振。这位音乐家就是被称为圆舞曲之王的约翰・施特劳斯。在皇帝的离宫,每晚都举行盛大的舞会。舞会上回响着施特劳斯美妙的旋律。施特劳斯优雅轻快的旋律牢牢地抓住了人们的心。人们说“没有施特劳斯,维也纳将无法生存”。
霍夫堡皇宫可以称之为旧维也纳的标志性建筑。与霍夫堡皇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皇宫对面的一幢建筑。它摒弃了一切繁琐的装饰,以简明清新的风格矗立在人们面前。这是由从美国归来的建筑家阿道夫・罗斯设计的罗斯大楼。不做任何装饰,只有整齐排列的窗户。这个简洁的设计给当时那些习惯于巴洛克式建筑的人们以强烈的震撼。但正是这幢罗斯大楼,宣告了近代建筑新时代的开始。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维也纳成为世界文化中心之一的19世纪后半期,也正是它政治凋零的时期。奥地利帝国在内外矛盾的困扰下,缓缓地走向了衰退。而它给世界留下的是欧洲宝石夺目的光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维也纳
多瑙河的女神——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世界名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Vienna)位于奥地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维也纳盆地之中,三面环山,多瑙河穿城而过,四周环绕着著名的维也纳森林。人口156.3万人(2000年)。
公元1世纪,罗马人曾在此建立城堡。1137年为奥地利公国首邑。13世纪末,随着哈布斯堡皇族兴起,发展迅速,宏伟的哥特式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15世纪以后,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和欧洲的经济中心。18世纪,玛丽亚·铁列西娅母子当政期间热衷于改革,打击教会势力,推动社会进步,同时带来艺术的繁荣,使维也纳逐渐成为欧洲古典音乐的中心,获得了“音乐城”的美名。
维也纳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环境优美,景色诱人。登上城西的阿尔卑斯山麓,波浪起伏的“维也纳森林”尽收眼底;城东面对多瑙河盆地,可远眺喀尔巴阡山闪耀的绿色峰尖。北面宽阔的草地宛如一块特大绿色绒毡,碧波粼粼的多瑙河蜿蜒穿流其间。房屋顺山势而建,重楼连宇,层次分明。登高远望,各种风格的教堂建筑给这青山碧水的城市蒙上一层古老庄重的色彩。市内街道呈辐射环状,宽50米,两旁林荫蔽日的环形大道以内为内城。内城卵石街道,纵横交错,很少高层房屋,多为巴罗克式、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中世纪的圣斯特凡大教堂和双塔教堂的尖顶耸入云端,其南塔高138米,可俯瞰全市。环形大道两旁为博物馆、市政厅、国会、大学和国家歌剧院等重要建筑。环形大道与另一相平行的环行路之间为中间层,这一带为商业区、住宅区、也有宫殿、教堂等夹建其间。第二环形路外为外层,市西有幽雅的公园,美丽的别墅以及其它宫殿建筑。在这众多的宫殿中,以位于城西南部的舍恩布龙宫引入注目,这是奥地利历史上繁荣时期的一个遗迹。城区东南部的“美景宫”为18世纪初卡尔皇帝为抵抗土耳其入侵立下战功的欧根亲王所造。
维也纳的名字始终是和音乐连在一起的。许多音乐大师,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约翰·斯特劳斯父子、格留克和勃拉姆斯都曾在此度过多年音乐生涯。海顿的《皇帝四重奏》,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月光奏鸣曲》、《英雄交响曲》,舒伯特的《天鹅之歌》、《冬之旅》,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著名乐曲均诞生于此。许多公园和广场上矗立着他们的雕像,不少街道、礼堂、会议大厅都以这些音乐家的名字命名。音乐家的故居和墓地常年为人们参观和凭吊。如今,维也纳拥有世界上最豪华的国家歌剧院、闻名遐迩的音乐大厅和第一流水平的交响乐团。每年1月1日在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金色大厅举行新年音乐会。
除纽约和日内瓦外,维也纳为第三个联合国城市。1979年建成的奥地利国际中心又称“联合国城”,气势雄伟,是许多联合国机构的集中地。它曾是长期称霸欧洲的哈布斯堡王朝的中央机构所在地;1814年奥地利首相兼外交大臣梅特涅在旷日持久的维也纳会议上施展阴谋诡诈的政治权术;1815年俄、美、奥3国皇帝缔结所谓“神圣同盟”,力图扑灭资产阶级革命;1848年在欧洲大革命的影响下,维也纳发生街垒战,梅特涅逃亡伦敦;1867年成为称雄欧洲大国奥匈帝国的首都;20世纪30年代初,希特勒一跃而为德国纳粹的头目,1938年3月率军长驱直入维也纳,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拉开序幕,战争期间,全城遭到53次轮番轰炸,不少古典建筑被毁;1955年5月苏、美、英、法4国与奥地利在“美景宫”会议厅签订了《重建独立和民主的奥地利国家条约》,从而结束了长达10年的4国占领状态;1955年10月16日,奥地利议会宣布宪法性法律“永久中立”,这一天被定为国庆日。
奥地利号称“欧洲的心脏”,维也纳则是“心脏的心脏”。自古以来,维也纳就是连结东西欧的交通枢纽和来往于波罗的海和亚得里亚海之间的重要通道。
维也纳-历史文化之都:维也纳永远充满多姿多彩吸引人的文化节目。无论是古典音乐或现代戏剧,电影,舞导演出或歌剧,音乐剧,艺术展览或音乐会及演唱会-无论您何时驾临,您都能有无限的发掘及深刻的印象。您也可以悠闲的坐在闻名世界,气氛浓厚的维也纳咖啡厅喝杯咖啡,或拜访一流的传统葡萄酒场(Heurige)。在维也纳您更可品尝到欧洲各国,美味高级的烹饪技术。
维也纳-音乐之都:几世纪以来音乐一直都离不开维也纳,与它紧紧相连。它是孕育出音乐天才莫札特,贝多芬,舒伯特和约翰史特劳斯的圣地。维也纳悠久的音乐遗产延续至今。闻名全世界的维也纳交响乐团和维也纳儿童合唱团在世界各地的巡回演出中永远得到爆满观众的热烈掌声。而维也纳音乐学院不断的孕育出在国际音乐界中脱颖而出的乐者。除此之外,维也纳丰富活跃的现代热门音乐舞台及场所吸 引了不少的年轻人。如果您喜欢音乐,维也纳绝对让您无法忘怀。
历史人口
20世纪初期,维也纳曾经是世界第六大都市;维也纳的人口在奥匈帝国时期(1867年—1918年)快速增长,当时的维也纳聚集了很多从这个帝国其他部份的移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捷克人返回他们的祖国,这导致这个城市的人口减少。在接下来的移民时期,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口拥有斯拉夫和匈牙利姓氏
多瑙河的女神——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世界名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Vienna)位于奥地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维也纳盆地之中,三面环山,多瑙河穿城而过,四周环绕着著名的维也纳森林。人口156.3万人(2000年)。
公元1世纪,罗马人曾在此建立城堡。1137年为奥地利公国首邑。13世纪末,随着哈布斯堡皇族兴起,发展迅速,宏伟的哥特式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15世纪以后,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和欧洲的经济中心。18世纪,玛丽亚·铁列西娅母子当政期间热衷于改革,打击教会势力,推动社会进步,同时带来艺术的繁荣,使维也纳逐渐成为欧洲古典音乐的中心,获得了“音乐城”的美名。
维也纳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环境优美,景色诱人。登上城西的阿尔卑斯山麓,波浪起伏的“维也纳森林”尽收眼底;城东面对多瑙河盆地,可远眺喀尔巴阡山闪耀的绿色峰尖。北面宽阔的草地宛如一块特大绿色绒毡,碧波粼粼的多瑙河蜿蜒穿流其间。房屋顺山势而建,重楼连宇,层次分明。登高远望,各种风格的教堂建筑给这青山碧水的城市蒙上一层古老庄重的色彩。市内街道呈辐射环状,宽50米,两旁林荫蔽日的环形大道以内为内城。内城卵石街道,纵横交错,很少高层房屋,多为巴罗克式、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中世纪的圣斯特凡大教堂和双塔教堂的尖顶耸入云端,其南塔高138米,可俯瞰全市。环形大道两旁为博物馆、市政厅、国会、大学和国家歌剧院等重要建筑。环形大道与另一相平行的环行路之间为中间层,这一带为商业区、住宅区、也有宫殿、教堂等夹建其间。第二环形路外为外层,市西有幽雅的公园,美丽的别墅以及其它宫殿建筑。在这众多的宫殿中,以位于城西南部的舍恩布龙宫引入注目,这是奥地利历史上繁荣时期的一个遗迹。城区东南部的“美景宫”为18世纪初卡尔皇帝为抵抗土耳其入侵立下战功的欧根亲王所造。
维也纳的名字始终是和音乐连在一起的。许多音乐大师,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约翰·斯特劳斯父子、格留克和勃拉姆斯都曾在此度过多年音乐生涯。海顿的《皇帝四重奏》,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月光奏鸣曲》、《英雄交响曲》,舒伯特的《天鹅之歌》、《冬之旅》,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著名乐曲均诞生于此。许多公园和广场上矗立着他们的雕像,不少街道、礼堂、会议大厅都以这些音乐家的名字命名。音乐家的故居和墓地常年为人们参观和凭吊。如今,维也纳拥有世界上最豪华的国家歌剧院、闻名遐迩的音乐大厅和第一流水平的交响乐团。每年1月1日在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金色大厅举行新年音乐会。
除纽约和日内瓦外,维也纳为第三个联合国城市。1979年建成的奥地利国际中心又称“联合国城”,气势雄伟,是许多联合国机构的集中地。它曾是长期称霸欧洲的哈布斯堡王朝的中央机构所在地;1814年奥地利首相兼外交大臣梅特涅在旷日持久的维也纳会议上施展阴谋诡诈的政治权术;1815年俄、美、奥3国皇帝缔结所谓“神圣同盟”,力图扑灭资产阶级革命;1848年在欧洲大革命的影响下,维也纳发生街垒战,梅特涅逃亡伦敦;1867年成为称雄欧洲大国奥匈帝国的首都;20世纪30年代初,希特勒一跃而为德国纳粹的头目,1938年3月率军长驱直入维也纳,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拉开序幕,战争期间,全城遭到53次轮番轰炸,不少古典建筑被毁;1955年5月苏、美、英、法4国与奥地利在“美景宫”会议厅签订了《重建独立和民主的奥地利国家条约》,从而结束了长达10年的4国占领状态;1955年10月16日,奥地利议会宣布宪法性法律“永久中立”,这一天被定为国庆日。
奥地利号称“欧洲的心脏”,维也纳则是“心脏的心脏”。自古以来,维也纳就是连结东西欧的交通枢纽和来往于波罗的海和亚得里亚海之间的重要通道。
维也纳-历史文化之都:维也纳永远充满多姿多彩吸引人的文化节目。无论是古典音乐或现代戏剧,电影,舞导演出或歌剧,音乐剧,艺术展览或音乐会及演唱会-无论您何时驾临,您都能有无限的发掘及深刻的印象。您也可以悠闲的坐在闻名世界,气氛浓厚的维也纳咖啡厅喝杯咖啡,或拜访一流的传统葡萄酒场(Heurige)。在维也纳您更可品尝到欧洲各国,美味高级的烹饪技术。
维也纳-音乐之都:几世纪以来音乐一直都离不开维也纳,与它紧紧相连。它是孕育出音乐天才莫札特,贝多芬,舒伯特和约翰史特劳斯的圣地。维也纳悠久的音乐遗产延续至今。闻名全世界的维也纳交响乐团和维也纳儿童合唱团在世界各地的巡回演出中永远得到爆满观众的热烈掌声。而维也纳音乐学院不断的孕育出在国际音乐界中脱颖而出的乐者。除此之外,维也纳丰富活跃的现代热门音乐舞台及场所吸 引了不少的年轻人。如果您喜欢音乐,维也纳绝对让您无法忘怀。
历史人口
20世纪初期,维也纳曾经是世界第六大都市;维也纳的人口在奥匈帝国时期(1867年—1918年)快速增长,当时的维也纳聚集了很多从这个帝国其他部份的移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捷克人返回他们的祖国,这导致这个城市的人口减少。在接下来的移民时期,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口拥有斯拉夫和匈牙利姓氏
参考资料: 网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瑙河的女神——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世界名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Vienna)位于奥地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维也纳盆地之中,三面环山,多瑙河穿城而过,四周环绕着著名的维也纳森林。人口156.3万人(2000年)。
公元1世纪,罗马人曾在此建立城堡。1137年为奥地利公国首邑。13世纪末,随着哈布斯堡皇族兴起,发展迅速,宏伟的哥特式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15世纪以后,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和欧洲的经济中心。18世纪,玛丽亚·铁列西娅母子当政期间热衷于改革,打击教会势力,推动社会进步,同时带来艺术的繁荣,使维也纳逐渐成为欧洲古典音乐的中心,获得了“音乐城”的美名。
维也纳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环境优美,景色诱人。登上城西的阿尔卑斯山麓,波浪起伏的“维也纳森林”尽收眼底;城东面对多瑙河盆地,可远眺喀尔巴阡山闪耀的绿色峰尖。北面宽阔的草地宛如一块特大绿色绒毡,碧波粼粼的多瑙河蜿蜒穿流其间。房屋顺山势而建,重楼连宇,层次分明。登高远望,各种风格的教堂建筑给这青山碧水的城市蒙上一层古老庄重的色彩。市内街道呈辐射环状,宽50米,两旁林荫蔽日的环形大道以内为内城。内城卵石街道,纵横交错,很少高层房屋,多为巴罗克式、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中世纪的圣斯特凡大教堂和双塔教堂的尖顶耸入云端,其南塔高138米,可俯瞰全市。环形大道两旁为博物馆、市政厅、国会、大学和国家歌剧院等重要建筑。环形大道与另一相平行的环行路之间为中间层,这一带为商业区、住宅区、也有宫殿、教堂等夹建其间。第二环形路外为外层,市西有幽雅的公园,美丽的别墅以及其它宫殿建筑。在这众多的宫殿中,以位于城西南部的舍恩布龙宫引入注目,这是奥地利历史上繁荣时期的一个遗迹。城区东南部的“美景宫”为18世纪初卡尔皇帝为抵抗土耳其入侵立下战功的欧根亲王所造。
维也纳的名字始终是和音乐连在一起的。许多音乐大师,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约翰·斯特劳斯父子、格留克和勃拉姆斯都曾在此度过多年音乐生涯。海顿的《皇帝四重奏》,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月光奏鸣曲》、《英雄交响曲》,舒伯特的《天鹅之歌》、《冬之旅》,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著名乐曲均诞生于此。许多公园和广场上矗立着他们的雕像,不少街道、礼堂、会议大厅都以这些音乐家的名字命名。音乐家的故居和墓地常年为人们参观和凭吊。如今,维也纳拥有世界上最豪华的国家歌剧院、闻名遐迩的音乐大厅和第一流水平的交响乐团。每年1月1日在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金色大厅举行新年音乐会。
除纽约和日内瓦外,维也纳为第三个联合国城市。1979年建成的奥地利国际中心又称“联合国城”,气势雄伟,是许多联合国机构的集中地。它曾是长期称霸欧洲的哈布斯堡王朝的中央机构所在地;1814年奥地利首相兼外交大臣梅特涅在旷日持久的维也纳会议上施展阴谋诡诈的政治权术;1815年俄、美、奥3国皇帝缔结所谓“神圣同盟”,力图扑灭资产阶级革命;1848年在欧洲大革命的影响下,维也纳发生街垒战,梅特涅逃亡伦敦;1867年成为称雄欧洲大国奥匈帝国的首都;20世纪30年代初,希特勒一跃而为德国纳粹的头目,1938年3月率军长驱直入维也纳,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拉开序幕,战争期间,全城遭到53次轮番轰炸,不少古典建筑被毁;1955年5月苏、美、英、法4国与奥地利在“美景宫”会议厅签订了《重建独立和民主的奥地利国家条约》,从而结束了长达10年的4国占领状态;1955年10月16日,奥地利议会宣布宪法性法律“永久中立”,这一天被定为国庆日。
奥地利号称“欧洲的心脏”,维也纳则是“心脏的心脏”。自古以来,维也纳就是连结东西欧的交通枢纽和来往于波罗的海和亚得里亚海之间的重要通道。
参考资料: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9/12/content_559447.htm
世界名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Vienna)位于奥地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维也纳盆地之中,三面环山,多瑙河穿城而过,四周环绕着著名的维也纳森林。人口156.3万人(2000年)。
公元1世纪,罗马人曾在此建立城堡。1137年为奥地利公国首邑。13世纪末,随着哈布斯堡皇族兴起,发展迅速,宏伟的哥特式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15世纪以后,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和欧洲的经济中心。18世纪,玛丽亚·铁列西娅母子当政期间热衷于改革,打击教会势力,推动社会进步,同时带来艺术的繁荣,使维也纳逐渐成为欧洲古典音乐的中心,获得了“音乐城”的美名。
维也纳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环境优美,景色诱人。登上城西的阿尔卑斯山麓,波浪起伏的“维也纳森林”尽收眼底;城东面对多瑙河盆地,可远眺喀尔巴阡山闪耀的绿色峰尖。北面宽阔的草地宛如一块特大绿色绒毡,碧波粼粼的多瑙河蜿蜒穿流其间。房屋顺山势而建,重楼连宇,层次分明。登高远望,各种风格的教堂建筑给这青山碧水的城市蒙上一层古老庄重的色彩。市内街道呈辐射环状,宽50米,两旁林荫蔽日的环形大道以内为内城。内城卵石街道,纵横交错,很少高层房屋,多为巴罗克式、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中世纪的圣斯特凡大教堂和双塔教堂的尖顶耸入云端,其南塔高138米,可俯瞰全市。环形大道两旁为博物馆、市政厅、国会、大学和国家歌剧院等重要建筑。环形大道与另一相平行的环行路之间为中间层,这一带为商业区、住宅区、也有宫殿、教堂等夹建其间。第二环形路外为外层,市西有幽雅的公园,美丽的别墅以及其它宫殿建筑。在这众多的宫殿中,以位于城西南部的舍恩布龙宫引入注目,这是奥地利历史上繁荣时期的一个遗迹。城区东南部的“美景宫”为18世纪初卡尔皇帝为抵抗土耳其入侵立下战功的欧根亲王所造。
维也纳的名字始终是和音乐连在一起的。许多音乐大师,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约翰·斯特劳斯父子、格留克和勃拉姆斯都曾在此度过多年音乐生涯。海顿的《皇帝四重奏》,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月光奏鸣曲》、《英雄交响曲》,舒伯特的《天鹅之歌》、《冬之旅》,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著名乐曲均诞生于此。许多公园和广场上矗立着他们的雕像,不少街道、礼堂、会议大厅都以这些音乐家的名字命名。音乐家的故居和墓地常年为人们参观和凭吊。如今,维也纳拥有世界上最豪华的国家歌剧院、闻名遐迩的音乐大厅和第一流水平的交响乐团。每年1月1日在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金色大厅举行新年音乐会。
除纽约和日内瓦外,维也纳为第三个联合国城市。1979年建成的奥地利国际中心又称“联合国城”,气势雄伟,是许多联合国机构的集中地。它曾是长期称霸欧洲的哈布斯堡王朝的中央机构所在地;1814年奥地利首相兼外交大臣梅特涅在旷日持久的维也纳会议上施展阴谋诡诈的政治权术;1815年俄、美、奥3国皇帝缔结所谓“神圣同盟”,力图扑灭资产阶级革命;1848年在欧洲大革命的影响下,维也纳发生街垒战,梅特涅逃亡伦敦;1867年成为称雄欧洲大国奥匈帝国的首都;20世纪30年代初,希特勒一跃而为德国纳粹的头目,1938年3月率军长驱直入维也纳,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拉开序幕,战争期间,全城遭到53次轮番轰炸,不少古典建筑被毁;1955年5月苏、美、英、法4国与奥地利在“美景宫”会议厅签订了《重建独立和民主的奥地利国家条约》,从而结束了长达10年的4国占领状态;1955年10月16日,奥地利议会宣布宪法性法律“永久中立”,这一天被定为国庆日。
奥地利号称“欧洲的心脏”,维也纳则是“心脏的心脏”。自古以来,维也纳就是连结东西欧的交通枢纽和来往于波罗的海和亚得里亚海之间的重要通道。
参考资料: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9/12/content_559447.htm
参考资料: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9/12/content_559447.htm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奥地利首都、著名音乐城市、国际旅游胜地维也纳,位于国境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多瑙河畔,座落在维也纳盆地中,蓝色的多瑙河从市区静静流过,水秀山青,风景幽雅。著名的维也纳森林从西、北、南三面环绕着城市,辽阔的东欧平原从东面与其相对,到处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登上阿尔卑斯山麓,维也纳森林波浪起伏,尽收眼底。从多瑙河盆地可以远眺喀尔巴阡山闪耀的绿色峰尖,辽阔的平原犹如一幅特大的绿毯,碧波粼粼的多瑙河穿流其间。维也纳环境优美,景色诱人,素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
维也纳是一座拥有18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公元1世纪罗马人曾在这里建立城堡,到1137年成为奥地利公园的首邑。13世纪末期,城内出现大批宏伟的哥特式建筑,15世纪以后成为罗马帝国的首都和欧洲的经济中心。18世纪,随着艺术的繁荣,维也纳作为“音乐城市”闻名遐迩。
维也纳城区占地面积41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50万,房屋顺山势而建,布局层次分明,各种风格的教堂错落其间,使这座山青水碧的城市保持着浓厚的古老庄重色彩。维也纳从内城向外城依次展开,分为3层。内城即老城,这里街道狭窄,卵石铺路,纵横交错,两旁多为巴罗克式、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中世纪的圣斯特凡大教堂和双塔教堂的尖塔耸立蓝天,在高层建筑不多的城区显得格外醒目。围绕内城的内环城线,宽达50米,路边生长着各种树木,两旁有博物馆、市政厅、国会、大学和国家歌剧院等重要建筑。内环城线与外环城线之间是城市的中间层,这儿是密集的商业区和住宅区,其间也有教堂、宫殿等建筑。外环城路的南面和东面是工业区,西面是别墅区、公园区、宫殿等,一直延伸到森林的边缘。城市北面,多瑙河紧贴内城而流,在多瑙河与多瑙河运河之间,有一片岛状地带,这里有公园、游艺场、体育场、码头、车站等。座落在城市北面的多瑙公园,也是游人云集的地方。多瑙公园内有一座耸入云天的多瑙塔,塔高252米,塔内装有两部快速电梯,游客只须用45秒钟便可从塔底到达塔顶。塔顶设有室内咖啡馆和室外咖啡座,从塔顶四周眺望,远方的阿尔卑斯山的英姿和多瑙河两岸的美景尽收眼底,随着塔顶的自动旋转,40分钟内可将维也纳全城景色一览无余。这里既有繁华都市景色,又有山林田园风光,游人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赞叹道:“美啊!维也纳。”
只要提起维也纳,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顿、约翰•施特劳斯等这些音乐大师的名字,因为这里是著名圆舞曲华尔兹的故乡,也是欧洲许多著名古典音乐作品的诞生地,一直享有世界音乐名城的盛誉。18世纪这里是欧洲古典音乐“维也纳乐派”的中心,19世纪是舞蹈音乐的主要发祥地,世界各地许多著名音乐家曾来这里居住,从事创作和演出活动。漫步维也纳市区,几乎到处可以看见一座座造型逼真的音乐家雕像,城市许多街道、公园、剧院、会议厅等都是用世界著名音乐家的名字命名的。
维也纳内环城路是音乐大师们的雕塑像最集中的地方。
在这条环城路的城市公园里,竖立着奥地利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的雕像。施特劳斯以创作三节拍的圆舞曲华尔兹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华尔兹之王”。在施特劳斯一生中,还以优美的音乐语言创作了大量描绘维也纳人情风貌的著名乐曲,如《蓝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莫扎特的雕像座落在内环城路皇宫公园的中心,他是奥地利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在短暂的36年生涯中,有1/3时间是在维也纳度过的,他的许多著名歌剧,如《魔笛》、《费加罗的婚礼》、《后宫的诱逃》等都是在维也纳期间写成的。贝多芬的雕像耸立在内环城路上的一个广场中央,他是德国人,青年时代来到维也纳,度过了自己大半生,创作了《英雄交响曲》等许许多多名作。
维也纳是一座拥有18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公元1世纪罗马人曾在这里建立城堡,到1137年成为奥地利公园的首邑。13世纪末期,城内出现大批宏伟的哥特式建筑,15世纪以后成为罗马帝国的首都和欧洲的经济中心。18世纪,随着艺术的繁荣,维也纳作为“音乐城市”闻名遐迩。
维也纳城区占地面积41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50万,房屋顺山势而建,布局层次分明,各种风格的教堂错落其间,使这座山青水碧的城市保持着浓厚的古老庄重色彩。维也纳从内城向外城依次展开,分为3层。内城即老城,这里街道狭窄,卵石铺路,纵横交错,两旁多为巴罗克式、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中世纪的圣斯特凡大教堂和双塔教堂的尖塔耸立蓝天,在高层建筑不多的城区显得格外醒目。围绕内城的内环城线,宽达50米,路边生长着各种树木,两旁有博物馆、市政厅、国会、大学和国家歌剧院等重要建筑。内环城线与外环城线之间是城市的中间层,这儿是密集的商业区和住宅区,其间也有教堂、宫殿等建筑。外环城路的南面和东面是工业区,西面是别墅区、公园区、宫殿等,一直延伸到森林的边缘。城市北面,多瑙河紧贴内城而流,在多瑙河与多瑙河运河之间,有一片岛状地带,这里有公园、游艺场、体育场、码头、车站等。座落在城市北面的多瑙公园,也是游人云集的地方。多瑙公园内有一座耸入云天的多瑙塔,塔高252米,塔内装有两部快速电梯,游客只须用45秒钟便可从塔底到达塔顶。塔顶设有室内咖啡馆和室外咖啡座,从塔顶四周眺望,远方的阿尔卑斯山的英姿和多瑙河两岸的美景尽收眼底,随着塔顶的自动旋转,40分钟内可将维也纳全城景色一览无余。这里既有繁华都市景色,又有山林田园风光,游人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赞叹道:“美啊!维也纳。”
只要提起维也纳,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顿、约翰•施特劳斯等这些音乐大师的名字,因为这里是著名圆舞曲华尔兹的故乡,也是欧洲许多著名古典音乐作品的诞生地,一直享有世界音乐名城的盛誉。18世纪这里是欧洲古典音乐“维也纳乐派”的中心,19世纪是舞蹈音乐的主要发祥地,世界各地许多著名音乐家曾来这里居住,从事创作和演出活动。漫步维也纳市区,几乎到处可以看见一座座造型逼真的音乐家雕像,城市许多街道、公园、剧院、会议厅等都是用世界著名音乐家的名字命名的。
维也纳内环城路是音乐大师们的雕塑像最集中的地方。
在这条环城路的城市公园里,竖立着奥地利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的雕像。施特劳斯以创作三节拍的圆舞曲华尔兹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华尔兹之王”。在施特劳斯一生中,还以优美的音乐语言创作了大量描绘维也纳人情风貌的著名乐曲,如《蓝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莫扎特的雕像座落在内环城路皇宫公园的中心,他是奥地利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在短暂的36年生涯中,有1/3时间是在维也纳度过的,他的许多著名歌剧,如《魔笛》、《费加罗的婚礼》、《后宫的诱逃》等都是在维也纳期间写成的。贝多芬的雕像耸立在内环城路上的一个广场中央,他是德国人,青年时代来到维也纳,度过了自己大半生,创作了《英雄交响曲》等许许多多名作。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