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回答
展开全部
linux下的vm(虚拟内存)和windows下的作用是一样的,均是防止真实内存资源不足准备的.
linux的vm相关参数介绍
1. 保证linux有足够的物理内存,可以调整vm的如下参数
vm.min_free_kbytes=409600;//默认值是3797,保证物理内存有足够空闲空间,防止突发性换页
vm.vfs_cache_pressure=200;//默认是100,增大这个参数设置了虚拟内存回收directory和i-node缓冲的倾向,这个值越大。越易回收
vm.swappiness=40 //缺省60,减少这个参数会使系统尽快通过swapout不使用的进程资源来释放更多的物理内存
一般在rac的配置环境中配置这三个参数,可以防止换页引起节点短暂无响应,导致节点重启
2. 改善io系统的性能
overcommit_memory = 0
vm.overcommit_ratio = 10 //默认值是50,用于虚拟内存的物理内存的百分比
vm.dirty_ratio = 20 //默认值是40,为了保持稳定,持续的写入,把这个值调整的小一些,经验值是20
vm.dirty_background_ratio //缺省数值是500,也就是5秒,如果系统要求稳定持续的写,可以适当降低该值,把峰值的写操作平均多次,也避免宕机丢失更多的数据
vm.dirty_expire_centisecs //缺省是3000,也就是30秒,如果系统写操作压力很大,可以适当减小该值,但也不要太小;建议设置为 1500
vm的相关参数在/proc/sys目录下
相关命令
sysctl -p //修改vm参数后,运行这个命令可以立即生效
sysctl -a //查看所有的vm参数
与磁盘IO子系统有关的
/proc/sys/vm/dirty_ratio
这个参数控制文件系统的文件系统写缓冲区的大小,单位是百分比,表示系统内存的百分比,
表示当写缓冲使用到系统内存多少的时候,开始向磁盘写出数据。增大之会使用更多系统内
存用于磁盘写缓冲,也可以极大提高系统的写性能。但是,当你需要持续、恒定的写入场合
时,应该降低其数值,一般启动上缺省是 10。下面是增大的方法:
echo '40' > /proc/sys/vm/dirty_ratio
/proc/sys/vm/dirty_background_ratio
这个参数控制文件系统的pdflush进程,在何时刷新磁盘。单位是百分比,表示系统内存的百
分比,意思是当写缓冲使用到系统内存多少的时候,pdflush开始向磁盘写出数据。增大之会
使用更多系统内存用于磁盘写缓冲,也可以极大提高系统的写性能。但是,当你需要持续、恒
定的写入场合时,应该降低其数值,一般启动上缺省是 5。下面是增大的方法:
echo '20' > /proc/sys/vm/dirty_background_ratio
/proc/sys/vm/dirty_writeback_centisecs
这个参数控制内核的脏数据刷新进程pdflush的运行间隔。单位是 1/100 秒。缺省数值是500,
也就是 5 秒。如果你的系统是持续地写入动作,那么实际上还是降低这个数值比较好,这样可
以把尖峰的写操作削平成多次写操作。设置方法如下:
echo "200" > /proc/sys/vm/dirty_writeback_centisecs
如果你的系统是短期地尖峰式的写操作,并且写入数据不大(几十M/次)且内存有比较多富裕,那么应该增大此数值:
echo "1000" > /proc/sys/vm/dirty_writeback_centisecs
/proc/sys/vm/dirty_expire_centisecs
这个参数声明Linux内核写缓冲区里面的数据多“旧”了之后,pdflush进程就开始考虑写到磁盘中去。
单位是 1/100秒。缺省是 3000,也就是 30 秒的数据就算旧了,将会刷新磁盘。对于特别重载的写
操作来说,这个值适当缩小也是好的,但也不能缩小太多,因为缩小太多也会导致IO提高太快。建
议设置为 1500,也就是15秒算旧。
echo "1500" > /proc/sys/vm/dirty_expire_centisecs
当然,如果你的系统内存比较大,并且写入模式是间歇式的,并且每次写入的数据不大(比如几十M),
那么这个值还是大些的好。
与网络IO子系统有关的
/proc/sys/net/ipv4/tcp_retrans_collapse
这个参数控制TCP双方Window协商出现错误的时候的一些重传的行为。但是在老的2.6的核
(<2.6.18)里头,这个重传会导致kernel oops,kernel panic,所以,如果出现有
tcp_retrans_*样子的kernel panic,可以把这个参数给设置成0:
echo '0' > /proc/sys/net/ipv4/tcp_retrans_collapse
提高Linux应对短连接的负载能力
在存在大量短连接的情况下,Linux的TCP栈一般都会生成大量的 TIME_WAIT 状态的socket。
你可以用下面的命令看到:
netstat -ant| grep -i time_wait
有时候,这个数目是惊人的:
netstat -ant|grep -i time_wait |wc -l
可能会超过三四万。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修改 linux kernel 的 tcp time wait的时间,缩短之,
有个 sysctl 参数貌似可以使用,它是 /proc/sys/net/ipv4/tcp_fin_timeout,缺省值是 60,
也就是60秒,很多网上的资料都说将这个数值设置低一些就可以减少netstat 里面的TIME_WAIT状态,
但是这个说法是错误的。经过认真阅读Linux的内核源代码,我们发现这个数值其实是输出用的,
修改之后并没有真正的读回内核中进行使用,而内核中真正管用的是一个宏定义,在
$KERNEL/include/net/tcp.h里面,有下面的行:
#define TCP_TIMEWAIT_LEN (60*HZ) /* how long to wait to destroy TIME-WAIT
* state, about 60 seconds */
而这个宏是真正控制 TCP TIME_WAIT 状态的超时时间的。如果我们希望减少 TIME_WAIT 状态的数目
(从而节省一点点内核操作时间),那么可以把这个数值设置低一些,根据我们的测试,设置为 10
秒比较合适,也就是把上面的修改为:
#define TCP_TIMEWAIT_LEN (10*HZ) /* how long to wait to destroy TIME-WAIT
* state, about 60 seconds */
然后重新编译内核,重启系统即可发现短连接造成的TIME_WAIT状态大大减少:
netstat -ant | grep -i time_wait |wc -l
一般情况都可以至少减少2/3。也能相应提高系统应对短连接的速度。
/proc/irq/{number}/smp_affinity
在多 CPU 的环境中,还有一个中断平衡的问题,比如,网卡中断会教给哪个 CPU 处理,
这个参数控制哪些 CPU 可以绑定 IRQ 中断。其中的 {number} 是对应设备的中断编号,
可以用下面的命令找出:
cat /proc/interrupt
比如,一般 eth0 的 IRQ 编号是 16,所以控制 eth0 中断绑定的 /proc 文件名是
/proc/irq/16/smp_affinity。上面这个命令还可以看到某些中断对应的CPU处理的次数,
缺省的时候肯定是不平衡的。
设置其值的方法很简单,smp_affinity 自身是一个位掩码(bitmask),特定的位对应特
定的 CPU,这样,01 就意味着只有第一个 CPU 可以处理对应的中断,而 0f(0x1111)
意味着四个 CPU 都会参与中断处理。
几乎所有外设都有这个参数设置,可以关注一下。
这个数值的推荐设置,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让专门的CPU处理专门的中断是效率最高的,比如,
给磁盘IO一个CPU,给网卡一个CPU,这样是比较合理的。
linux的vm相关参数介绍
1. 保证linux有足够的物理内存,可以调整vm的如下参数
vm.min_free_kbytes=409600;//默认值是3797,保证物理内存有足够空闲空间,防止突发性换页
vm.vfs_cache_pressure=200;//默认是100,增大这个参数设置了虚拟内存回收directory和i-node缓冲的倾向,这个值越大。越易回收
vm.swappiness=40 //缺省60,减少这个参数会使系统尽快通过swapout不使用的进程资源来释放更多的物理内存
一般在rac的配置环境中配置这三个参数,可以防止换页引起节点短暂无响应,导致节点重启
2. 改善io系统的性能
overcommit_memory = 0
vm.overcommit_ratio = 10 //默认值是50,用于虚拟内存的物理内存的百分比
vm.dirty_ratio = 20 //默认值是40,为了保持稳定,持续的写入,把这个值调整的小一些,经验值是20
vm.dirty_background_ratio //缺省数值是500,也就是5秒,如果系统要求稳定持续的写,可以适当降低该值,把峰值的写操作平均多次,也避免宕机丢失更多的数据
vm.dirty_expire_centisecs //缺省是3000,也就是30秒,如果系统写操作压力很大,可以适当减小该值,但也不要太小;建议设置为 1500
vm的相关参数在/proc/sys目录下
相关命令
sysctl -p //修改vm参数后,运行这个命令可以立即生效
sysctl -a //查看所有的vm参数
与磁盘IO子系统有关的
/proc/sys/vm/dirty_ratio
这个参数控制文件系统的文件系统写缓冲区的大小,单位是百分比,表示系统内存的百分比,
表示当写缓冲使用到系统内存多少的时候,开始向磁盘写出数据。增大之会使用更多系统内
存用于磁盘写缓冲,也可以极大提高系统的写性能。但是,当你需要持续、恒定的写入场合
时,应该降低其数值,一般启动上缺省是 10。下面是增大的方法:
echo '40' > /proc/sys/vm/dirty_ratio
/proc/sys/vm/dirty_background_ratio
这个参数控制文件系统的pdflush进程,在何时刷新磁盘。单位是百分比,表示系统内存的百
分比,意思是当写缓冲使用到系统内存多少的时候,pdflush开始向磁盘写出数据。增大之会
使用更多系统内存用于磁盘写缓冲,也可以极大提高系统的写性能。但是,当你需要持续、恒
定的写入场合时,应该降低其数值,一般启动上缺省是 5。下面是增大的方法:
echo '20' > /proc/sys/vm/dirty_background_ratio
/proc/sys/vm/dirty_writeback_centisecs
这个参数控制内核的脏数据刷新进程pdflush的运行间隔。单位是 1/100 秒。缺省数值是500,
也就是 5 秒。如果你的系统是持续地写入动作,那么实际上还是降低这个数值比较好,这样可
以把尖峰的写操作削平成多次写操作。设置方法如下:
echo "200" > /proc/sys/vm/dirty_writeback_centisecs
如果你的系统是短期地尖峰式的写操作,并且写入数据不大(几十M/次)且内存有比较多富裕,那么应该增大此数值:
echo "1000" > /proc/sys/vm/dirty_writeback_centisecs
/proc/sys/vm/dirty_expire_centisecs
这个参数声明Linux内核写缓冲区里面的数据多“旧”了之后,pdflush进程就开始考虑写到磁盘中去。
单位是 1/100秒。缺省是 3000,也就是 30 秒的数据就算旧了,将会刷新磁盘。对于特别重载的写
操作来说,这个值适当缩小也是好的,但也不能缩小太多,因为缩小太多也会导致IO提高太快。建
议设置为 1500,也就是15秒算旧。
echo "1500" > /proc/sys/vm/dirty_expire_centisecs
当然,如果你的系统内存比较大,并且写入模式是间歇式的,并且每次写入的数据不大(比如几十M),
那么这个值还是大些的好。
与网络IO子系统有关的
/proc/sys/net/ipv4/tcp_retrans_collapse
这个参数控制TCP双方Window协商出现错误的时候的一些重传的行为。但是在老的2.6的核
(<2.6.18)里头,这个重传会导致kernel oops,kernel panic,所以,如果出现有
tcp_retrans_*样子的kernel panic,可以把这个参数给设置成0:
echo '0' > /proc/sys/net/ipv4/tcp_retrans_collapse
提高Linux应对短连接的负载能力
在存在大量短连接的情况下,Linux的TCP栈一般都会生成大量的 TIME_WAIT 状态的socket。
你可以用下面的命令看到:
netstat -ant| grep -i time_wait
有时候,这个数目是惊人的:
netstat -ant|grep -i time_wait |wc -l
可能会超过三四万。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修改 linux kernel 的 tcp time wait的时间,缩短之,
有个 sysctl 参数貌似可以使用,它是 /proc/sys/net/ipv4/tcp_fin_timeout,缺省值是 60,
也就是60秒,很多网上的资料都说将这个数值设置低一些就可以减少netstat 里面的TIME_WAIT状态,
但是这个说法是错误的。经过认真阅读Linux的内核源代码,我们发现这个数值其实是输出用的,
修改之后并没有真正的读回内核中进行使用,而内核中真正管用的是一个宏定义,在
$KERNEL/include/net/tcp.h里面,有下面的行:
#define TCP_TIMEWAIT_LEN (60*HZ) /* how long to wait to destroy TIME-WAIT
* state, about 60 seconds */
而这个宏是真正控制 TCP TIME_WAIT 状态的超时时间的。如果我们希望减少 TIME_WAIT 状态的数目
(从而节省一点点内核操作时间),那么可以把这个数值设置低一些,根据我们的测试,设置为 10
秒比较合适,也就是把上面的修改为:
#define TCP_TIMEWAIT_LEN (10*HZ) /* how long to wait to destroy TIME-WAIT
* state, about 60 seconds */
然后重新编译内核,重启系统即可发现短连接造成的TIME_WAIT状态大大减少:
netstat -ant | grep -i time_wait |wc -l
一般情况都可以至少减少2/3。也能相应提高系统应对短连接的速度。
/proc/irq/{number}/smp_affinity
在多 CPU 的环境中,还有一个中断平衡的问题,比如,网卡中断会教给哪个 CPU 处理,
这个参数控制哪些 CPU 可以绑定 IRQ 中断。其中的 {number} 是对应设备的中断编号,
可以用下面的命令找出:
cat /proc/interrupt
比如,一般 eth0 的 IRQ 编号是 16,所以控制 eth0 中断绑定的 /proc 文件名是
/proc/irq/16/smp_affinity。上面这个命令还可以看到某些中断对应的CPU处理的次数,
缺省的时候肯定是不平衡的。
设置其值的方法很简单,smp_affinity 自身是一个位掩码(bitmask),特定的位对应特
定的 CPU,这样,01 就意味着只有第一个 CPU 可以处理对应的中断,而 0f(0x1111)
意味着四个 CPU 都会参与中断处理。
几乎所有外设都有这个参数设置,可以关注一下。
这个数值的推荐设置,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让专门的CPU处理专门的中断是效率最高的,比如,
给磁盘IO一个CPU,给网卡一个CPU,这样是比较合理的。
展开全部
虚拟内存什么作用应该不用说了吧,就是充当内存。
Linux的虚拟内存也就是交换空间(SWAP)吧!
1 查看系统swap space大小:
linux-jian:~ #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377 180 197 0 19 110
-/+ buffers/cache: 50 327
Swap: 572 0 572
2 查看当前的swap空间(file(s)/partition(s)):
linux-jian:~ # swapon -s
等价于
linux-jian:~ # cat /proc/swaps
3 添加交换空间
两种选择:添加一个交换分区或添加一个交换文件。推荐你添加一个交换分区;不过,若你没有多少空闲空间可用,则添加交换文件。
3.1 添加一个交换分区
步骤如下:
a 使用fdisk来创建交换分区(假设 /dev/sdb2 是创建的交换分区)
b 使用 mkswap 命令来设置交换分区:
mkswap /dev/sdb2
c 启用交换分区:
swapon /dev/sdb2
d 写入/etc/fstab,以便在引导时启用:
/dev/sdb2 swap swap defaults 0 0
3.2 添加一个交换文件
a 创建大小为512M的交换文件:
dd if=/dev/zero of=/swapfile1 bs=1024 count=524288
b 使用 mkswap 命令来设置交换文件:
mkswap /swapfile1
c 启用交换分区:
swapon /swapfile1
d 写入/etc/fstab,以便在引导时启用:
/swapfile1 swap swap defaults 0 0
新添了交换分区并启用它之后,请查看 cat /proc/swaps 或 free 命令的输出来确保交换分区已被启用了。
4 删除交换空间:
a 禁用交换分区:
swapoff /dev/sdb2
b 从 /etc/fstab 中删除项目;
c 使用fdisk或yast工具删除分区。
Linux的虚拟内存也就是交换空间(SWAP)吧!
1 查看系统swap space大小:
linux-jian:~ #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377 180 197 0 19 110
-/+ buffers/cache: 50 327
Swap: 572 0 572
2 查看当前的swap空间(file(s)/partition(s)):
linux-jian:~ # swapon -s
等价于
linux-jian:~ # cat /proc/swaps
3 添加交换空间
两种选择:添加一个交换分区或添加一个交换文件。推荐你添加一个交换分区;不过,若你没有多少空闲空间可用,则添加交换文件。
3.1 添加一个交换分区
步骤如下:
a 使用fdisk来创建交换分区(假设 /dev/sdb2 是创建的交换分区)
b 使用 mkswap 命令来设置交换分区:
mkswap /dev/sdb2
c 启用交换分区:
swapon /dev/sdb2
d 写入/etc/fstab,以便在引导时启用:
/dev/sdb2 swap swap defaults 0 0
3.2 添加一个交换文件
a 创建大小为512M的交换文件:
dd if=/dev/zero of=/swapfile1 bs=1024 count=524288
b 使用 mkswap 命令来设置交换文件:
mkswap /swapfile1
c 启用交换分区:
swapon /swapfile1
d 写入/etc/fstab,以便在引导时启用:
/swapfile1 swap swap defaults 0 0
新添了交换分区并启用它之后,请查看 cat /proc/swaps 或 free 命令的输出来确保交换分区已被启用了。
4 删除交换空间:
a 禁用交换分区:
swapoff /dev/sdb2
b 从 /etc/fstab 中删除项目;
c 使用fdisk或yast工具删除分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你说的虚拟内存就是swap,Swap分区,即交换区,Swap空间的作用可简单描述为:当系统的物理内存不够用的时候,就需要将物理内存中的一部分空间释放出来,以供当前运行的程序使用。那些被释放的空间可能来自一些很长时间没有什么操作的程序,这些被释放的空间被临时保存到Swap空间中,等到那些程序要运行时,再从Swap中恢复保存的数据到内存中。这样,系统总是在物理内存不够时,才进行Swap交换。其实,Swap的调整对Linux服务器,特别是Web服务器的性能至关重要。通过调整Swap,有时可以越过系统性能瓶颈,节省系统升级费用。
swap可以通过安装时分配swap分区,或者通过mkswap命令手动添加
swap可以通过安装时分配swap分区,或者通过mkswap命令手动添加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1-03-22
展开全部
不要开机,有设置的地方,虚拟内存其实就跟现实一样的,你设置了多少,那么它就会占用物理内存,如果配置太低,不建议用虚拟机,也用不了,罪多也就让你开一台虚拟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虚拟内存所为了防止内存溢出缓冲的一个空间
dd if=/dev/zero of=/home/swap bs=1024 count=1024000 #创建一个swap文件
mkswap /home/swap #格式化swap空间格式
swapon /home/swap #开启使用swap空间(使用swapoff swapfile命令关闭)
free -m 查看内存
dd if=/dev/zero of=/home/swap bs=1024 count=1024000 #创建一个swap文件
mkswap /home/swap #格式化swap空间格式
swapon /home/swap #开启使用swap空间(使用swapoff swapfile命令关闭)
free -m 查看内存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