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结题报告
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2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无脚鸟╰(⇀‸↼)╯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向TA提问 私信TA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6742
获赞数:132164
现在为上海海事大学学生,在学习上有一定的经验,擅长数学。
向TA提问 私信TA
关注
展开全部
一、课题的提出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在全体数学课题组成员的不懈努力下,我校于2012年6月,成功申请了市级数学课题“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研究”。
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好老师,兴趣是孩子们成长的内在动力。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学困生在学习上表现出困难、畏惧等各种各样行为及心理问题。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学困生是教师平时教学中难以回避的一个教学难题。无论什么样的班级里,无论哪门学科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学困生,他们给教师的教带来了一定的不和谐音符,给自己学习也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从而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我校是一所乡镇小学,共19个班。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农村及外来务工子女。近几年来,虽然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然而,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学校的数学成绩与市区兄弟学校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因为在学习及能力方面还有一大批学生没有脱“困”。为了向市区兄弟学校靠拢,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我们必须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且时刻关注学困生的成长。因此,依托着学校的指导思想“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同学都有进步!”本课题研究旨在帮助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和心理困境。通过研究,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数学学习兴趣。
二、课题的界定
1、本课题所涉及的学困生,是指由于各种不同原因表现为学习上难以达到教师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与实际教学目标有一定差距的学生。而这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可塑的,在一定的补救前提下,他们是可以转化“不良”现象的。
2、本课题研究重在帮助学困生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的诱导,培养他们学习动机,重新唤起他们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他们数学学习主动性。
3、转化学困生的对策:要全面提高学困生素质,必须为学困生做思想转化工作,必须要弄清学困生存在的学“困”原因在哪里,而后方可对症“下药”,通过老师的帮扶,最终使学困生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一套适合我校各年级实际情况乃至农村小学学困生爱好数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尊重和关爱每一位学困生,让他们由“厌学”到“学有收获”,再到“乐于学习”,最后到“爱学”。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学困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
1、学习动机水平低
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
2、学习兴趣不强
他们上课不能认真倾听,作业不能认真及时完成。
3、对数学学习情感消极
他们见到数学课或数学老师心理就产生抵触情绪。
4、学习意志薄弱
他们办事喜欢虎头蛇尾,易半途而废。
二弄清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不喜欢学数学。
2、学习基础差,跟不上班。
3、学校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够合理。
4、留守儿童无人看管。
5、来务工子女流动性大。
6、不完整、不和谐的家庭及社会环境对学困生心理的负面影响。
三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困生学习欲望。
2、创设条件,促其参与,多为学困生搭建展示平台。
3、加强学困生意志的培养,保持学习愿望的持久性。
4、开展互帮互学活动,座位的排列让中、好生与他们搭配,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5、家长和老师积极配合,督促孩子努力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挖掘学困生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为了达成研究既定目标,课题筹备期间我们精选一(3)班,二(3)班,四(2)及五(1)四个实验班,精选了年轻、业务能力强的朱银霞、康娜、赵长隽、丁春莲四位教师为这些班级的数学老师,跟班进行研究,并从各班选出5位因学习数学习惯不好、数学学习兴趣不强的学生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他们中有男生、有女生,有留守儿童,有单亲子女,他们分别是:
一(3)班:吴思远 崔 骏 汪思语 陈腾飞 胡佳悦
二(3)班:昝 轲 郑乐胜 嵇 念 程 龙 查志诚
四(2)班:王 勇 曹思睿 汪欣雨 张 容 金 广
五(1)班:方 杰 吴龙庆 陈嘉豪 汪家兴 丁 豪
2、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运用:
①文献研究法:主要在起始阶段,通过查阅、收集、分析、综合有关学困生的文献材料,视频资料等、获取所需利用的信息。
②调查法。主要在起始阶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困生学习现状及成因,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③实验法。通过准实验的方法,实施制定的课堂实验计划,在实验中观察学生学习兴趣变化,总结规律,构建对策体系。
④行动研究法。设计教学活动方案,进行行动实施,对研究的设想及方案进行完善。
⑤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⑥个案研究法。对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个案分析、分类研究,跟踪调查评价,写出个案研究报告、进行有效的帮扶。
六、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为2012年6月~2014年6月,其过程如下:
准备阶段:(2012.06----2012.12)
1、确定课题;
2、组织实验队伍,精挑细选参与研究教师,明确课题具体研究内容及各自分工:由课题负责人教导处主任陈文妹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工作,负责课题的开题、中期以及结题报告的完稿,并负责课题的新闻报道工作;综合组教研组长吴跃军老师负责研究前期表格的设置由,总务处主任何升根负责(因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需要,吴跃军老师改教科学,课题组重新挑选了何升根主任为课题组成员)后期的表格的设置,并负责课题中期、结题报告的初稿;数学教研组长康娜、丁春莲两位老师负责课题组的资料收集工作;康娜、丁春莲、朱银霞、赵长隽四位老师为实验班级的老师,收集整理实验数据,帮扶学困生;
3、精挑细选参与的研究班级,并确定研究对象;
4、召开专项会议,研究实验方案,收集、查阅有关文献资料;
5、撰写开题报告,为初期研究工作做好准备。
实施阶段:(2012.12----2013.12)
1、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
2、开展实验研究:
a、建立学困生档案袋;根据各班的学困生进行了学困生转化问卷调查(教师卷)、学困生家长问卷调查、学困生同学间的问卷调查以及学困生自己的问卷调查,实验教师根据这四份问卷调查收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制成学困生转化教师评价表,并根据这些数据填写处学困生学情登记表,并制定出详细的帮扶计划;
b、根据帮扶计划,参与实验的教师开始对学困生进行课内、课外的帮扶活动,整个研究过程中,实验老师对学困生的帮扶记录在案的达到80人次;
c、课题组的研讨课也同时进行,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分学期共开展了17次研讨课,课题组成员全程参与听课、评课,执教者撰写了教学反思;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打下扎实的基础;
d、教学随记,课题组成员除了上研讨课、对学困生进行课内外的帮扶外,还将平时帮扶过程中的点滴感受形成文字,发布于自己的博客上;
e、每学期,课题组都定期召开课题专项会议,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分学期共开展了9次专项会议,会议上,课题组成员对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与此同时,课题组还进行沙龙式研讨,交流研究心得,研究阶段研究步骤,总结过程性经验。
总结阶段:(2013.12---2014.06)
实验教师写出帮扶总结,收集研究过程资料,写结题报告,整理汇编研究成果,形成优秀案例集等。
七、研究成果
近两年的研究实践,我们发现当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发生变化,当教学、学习环境上升,当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时,学困生的学习潜能将被大大激发与放大。课题组成员也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对很多教育理念有了新的理解,尤其是如何帮扶学困生。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在全体数学课题组成员的不懈努力下,我校于2012年6月,成功申请了市级数学课题“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研究”。
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好老师,兴趣是孩子们成长的内在动力。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学困生在学习上表现出困难、畏惧等各种各样行为及心理问题。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学困生是教师平时教学中难以回避的一个教学难题。无论什么样的班级里,无论哪门学科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学困生,他们给教师的教带来了一定的不和谐音符,给自己学习也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从而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我校是一所乡镇小学,共19个班。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农村及外来务工子女。近几年来,虽然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然而,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学校的数学成绩与市区兄弟学校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因为在学习及能力方面还有一大批学生没有脱“困”。为了向市区兄弟学校靠拢,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我们必须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且时刻关注学困生的成长。因此,依托着学校的指导思想“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同学都有进步!”本课题研究旨在帮助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和心理困境。通过研究,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数学学习兴趣。
二、课题的界定
1、本课题所涉及的学困生,是指由于各种不同原因表现为学习上难以达到教师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与实际教学目标有一定差距的学生。而这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可塑的,在一定的补救前提下,他们是可以转化“不良”现象的。
2、本课题研究重在帮助学困生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的诱导,培养他们学习动机,重新唤起他们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他们数学学习主动性。
3、转化学困生的对策:要全面提高学困生素质,必须为学困生做思想转化工作,必须要弄清学困生存在的学“困”原因在哪里,而后方可对症“下药”,通过老师的帮扶,最终使学困生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一套适合我校各年级实际情况乃至农村小学学困生爱好数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尊重和关爱每一位学困生,让他们由“厌学”到“学有收获”,再到“乐于学习”,最后到“爱学”。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学困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
1、学习动机水平低
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
2、学习兴趣不强
他们上课不能认真倾听,作业不能认真及时完成。
3、对数学学习情感消极
他们见到数学课或数学老师心理就产生抵触情绪。
4、学习意志薄弱
他们办事喜欢虎头蛇尾,易半途而废。
二弄清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不喜欢学数学。
2、学习基础差,跟不上班。
3、学校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够合理。
4、留守儿童无人看管。
5、来务工子女流动性大。
6、不完整、不和谐的家庭及社会环境对学困生心理的负面影响。
三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困生学习欲望。
2、创设条件,促其参与,多为学困生搭建展示平台。
3、加强学困生意志的培养,保持学习愿望的持久性。
4、开展互帮互学活动,座位的排列让中、好生与他们搭配,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5、家长和老师积极配合,督促孩子努力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挖掘学困生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为了达成研究既定目标,课题筹备期间我们精选一(3)班,二(3)班,四(2)及五(1)四个实验班,精选了年轻、业务能力强的朱银霞、康娜、赵长隽、丁春莲四位教师为这些班级的数学老师,跟班进行研究,并从各班选出5位因学习数学习惯不好、数学学习兴趣不强的学生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他们中有男生、有女生,有留守儿童,有单亲子女,他们分别是:
一(3)班:吴思远 崔 骏 汪思语 陈腾飞 胡佳悦
二(3)班:昝 轲 郑乐胜 嵇 念 程 龙 查志诚
四(2)班:王 勇 曹思睿 汪欣雨 张 容 金 广
五(1)班:方 杰 吴龙庆 陈嘉豪 汪家兴 丁 豪
2、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运用:
①文献研究法:主要在起始阶段,通过查阅、收集、分析、综合有关学困生的文献材料,视频资料等、获取所需利用的信息。
②调查法。主要在起始阶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困生学习现状及成因,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③实验法。通过准实验的方法,实施制定的课堂实验计划,在实验中观察学生学习兴趣变化,总结规律,构建对策体系。
④行动研究法。设计教学活动方案,进行行动实施,对研究的设想及方案进行完善。
⑤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⑥个案研究法。对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个案分析、分类研究,跟踪调查评价,写出个案研究报告、进行有效的帮扶。
六、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为2012年6月~2014年6月,其过程如下:
准备阶段:(2012.06----2012.12)
1、确定课题;
2、组织实验队伍,精挑细选参与研究教师,明确课题具体研究内容及各自分工:由课题负责人教导处主任陈文妹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工作,负责课题的开题、中期以及结题报告的完稿,并负责课题的新闻报道工作;综合组教研组长吴跃军老师负责研究前期表格的设置由,总务处主任何升根负责(因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需要,吴跃军老师改教科学,课题组重新挑选了何升根主任为课题组成员)后期的表格的设置,并负责课题中期、结题报告的初稿;数学教研组长康娜、丁春莲两位老师负责课题组的资料收集工作;康娜、丁春莲、朱银霞、赵长隽四位老师为实验班级的老师,收集整理实验数据,帮扶学困生;
3、精挑细选参与的研究班级,并确定研究对象;
4、召开专项会议,研究实验方案,收集、查阅有关文献资料;
5、撰写开题报告,为初期研究工作做好准备。
实施阶段:(2012.12----2013.12)
1、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
2、开展实验研究:
a、建立学困生档案袋;根据各班的学困生进行了学困生转化问卷调查(教师卷)、学困生家长问卷调查、学困生同学间的问卷调查以及学困生自己的问卷调查,实验教师根据这四份问卷调查收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制成学困生转化教师评价表,并根据这些数据填写处学困生学情登记表,并制定出详细的帮扶计划;
b、根据帮扶计划,参与实验的教师开始对学困生进行课内、课外的帮扶活动,整个研究过程中,实验老师对学困生的帮扶记录在案的达到80人次;
c、课题组的研讨课也同时进行,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分学期共开展了17次研讨课,课题组成员全程参与听课、评课,执教者撰写了教学反思;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打下扎实的基础;
d、教学随记,课题组成员除了上研讨课、对学困生进行课内外的帮扶外,还将平时帮扶过程中的点滴感受形成文字,发布于自己的博客上;
e、每学期,课题组都定期召开课题专项会议,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分学期共开展了9次专项会议,会议上,课题组成员对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与此同时,课题组还进行沙龙式研讨,交流研究心得,研究阶段研究步骤,总结过程性经验。
总结阶段:(2013.12---2014.06)
实验教师写出帮扶总结,收集研究过程资料,写结题报告,整理汇编研究成果,形成优秀案例集等。
七、研究成果
近两年的研究实践,我们发现当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发生变化,当教学、学习环境上升,当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时,学困生的学习潜能将被大大激发与放大。课题组成员也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对很多教育理念有了新的理解,尤其是如何帮扶学困生。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