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册语文期中考试的复习资料 人教版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文学常识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2、《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小说《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台湾女作家。“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语带双关,一方面指夹竹桃的败落;另一方面象征爱花的爸爸离开了人世。本文有两条线索:主线是爸爸爱花,副线是毕业典礼。
3、《丑小鸭》的作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他的童话作品另外还有《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等160多篇。本文中的丑小鸭最突出的特点是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和追求。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史称“俄罗斯之父”,他的诗歌代表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未选择的路》作者是弗罗斯特,美国诗人。他常被称为是“交替性诗人”。著名诗作有《白桦树》、《修墙》等。
5、《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所谓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他们的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所以也称“唐宋散文八大家”,其文章不但震撼唐宋文坛, 而且是后世散文的楷模,彪炳于文学之林。
6、《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词作者是光未然,原名张光年。《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作品由《黄河船夫曲》《黄河颂》等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7、《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都德,这篇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小弗郎士、韩麦耳先生的形象,表现了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标题《最后一课》指最后一堂法语课,不仅指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蕴含着悲怆的气氛和悲愤的情绪,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意思。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成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作者是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标题的含义是:只有雄健的国民才能改变艰难的国运,要以雄健的精神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本文用了一系列的比喻:用长江大河比民族生命进程。用扬子江黄河比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用“浩浩荡荡”比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的顺利发展;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比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用“浊流滚滚,一泻千里”比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9、《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辽宁昌图人。现代作家。文章题目的含义是作者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10、《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诗歌塑造了木兰深明大义、不贪图功名利禄的品质和爱国精神。 “乐府”是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的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机构。《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一起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壁,简称“乐府双壁”。
11、邓嫁先是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贡献。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2、闻一多是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中。
13、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九部,另有歌剧、戏剧、钢琴协奏曲等。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福楼拜是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等。屠格涅夫是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前夜》、《父与子》等。都德是法国作家,我们曾学过分创作的小说《最后一课》。左拉是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小酒店》等。歌德是德国作家,代表作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等。
15、《孙权劝学》选取自北宋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编年体通史的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文言文导航
(一)、《伤仲永》
1.出处: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2.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3.内容理解: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4.字词句:
A.字音:环谒〔ye〕 泯〔min〕然 称〔chen〕 夫〔fu〕
B. 词义:
⑴.通假字: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②.贤于材人远矣: “材”通“才”,才能。
③.未尝识书具: “尝”同“曾”,曾经。
⑵.古今异义:
①.是: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自从”,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今为判断词。
②.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eg:或以钱币乞之;今义为或许。
③.文理:古义是文采和道理,eg: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⑶.一词多义:
①.自:a.自己,eg:并自为其名;b.从,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②.闻:a.听说,eg:余闻之也久;b.名声,eg: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其:a.这,eg:其诗以养父母;b.他的,eg:稍稍宾客其父。
④.并:a.连词,并且,eg:并自为其名;b.副词,全,都,eg: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⑤.名:a.名词,名字,eg:并自为其名;b.动词,说出,eg:不能名其一处也。
⑥.宾客:a.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eg:稍稍宾客其父;b.名词,客人,eg: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⑦.就:a.动词,完成,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b.动词,从事,做,eg:蒙乃始就学。
⑧.然:a.代词,这样,eg:父利其然也;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eg:泯然众人矣。
⑨.于:a.介词,此,eg:贤于材人远也;b.介词,在,eg:与厅事之东北角。
⑩.为:a.动词,作为,eg:其读以养父母,收族为意;b.动词,成为,eg:卒之为众人。
⑩.夫:a.指示代词,那些,eg:今夫不受之天;b.名词,丈夫,eg:夫起大呼。
⑷.词语活用:
①.忽啼求之(啼,哭着,动词作状语。) ②.父异焉(异,奇怪,形容词作动词。)
③.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④.父利其然(利,作动词。)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作状语;环谒,四处拜访。)
⑸.重点词语翻译:
①.世隶耕(隶,属于。) ②. 不至:没有达到(要求)。 ③.称前时之闻(称,相当。) ④.通悟:通达聪慧。 ⑤.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⑥.彼其:他。 ⑦.泯然:完全。
⑧.贤于材人:胜过有才能的人;贤,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金溪百姓方仲永,世代务农。
②.省略句:a.不使学。(即“不使之学”,省略宾语) 不让方仲永学习。
b.令作诗。(即“令其做诗”,省略宾语) 我叫方仲永作诗。
c.还自扬州。(省略主语“我”) (我)从扬州回乡。
d.受之天。(“之”后省略“于”) 先天得到的。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同乡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币求仲永题诗。
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县里的人,不让他学习。
⑤.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的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⑥.其诗以养其父母,收族为意: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此,指定事物叫他作诗,他立即写成。
⑧.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叫他做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跟以前听说的相当了。
⑨.今夫不受之天,故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之成为普通人就完了吗?
(二)、《木兰诗》
1.出处:又叫《木兰辞》,这是南北朝时北方名歌中的一首 叙事诗 ,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首诗后经文人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二者异曲同工,互相辉映,对后代的文学艺术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2.字词句:
A.字音:机杼〔zhu〕 鞍鞯〔an jiang〕 辔〔pei〕头 鸣溅溅〔jian〕 金柝〔tuo〕 阿姊〔zi〕 霍霍〔huo〕 可汗〔ke han〕 贴:军帖〔tie〕;贴〔tie〕黄花;字帖〔tie〕
B.词义:
⑴.通假字:
①.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粘贴。 ②.出门看火伴:“火”通“伙”。
⑵.古今异义:
①.爷:古义指父亲,eg: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②.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③.但:古义为只,副词,eg: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④.郭:古义为外城,eg: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
⑶.一词多义:
市:a.集市,eg:东市买鞍马;b.买,eg: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买:a.买(东西), eg:东市买骏马;b.雇,租,eg:欲买舟而下。
⑷.词语活用:
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
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⑷.重点词语翻译:
①.旦:早晨。 ②.溅溅:流水声。 ③. 胡骑:胡人的战马。
④.强,有余。 ⑤.不用:不愿做。 ⑥. 扶将:扶持。
⑦.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财物。
C.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②. 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
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跨越关山岭(疾行)如飞。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寒冷的月光照射着铠甲。将军(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壮士(转战)多年(凯旋而)归来。
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对着窗户,梳理着乌云般(美丽)的头发,对着镜子(在前额)贴上花黄。
3、 木兰在买骏马和马具的时,为什么要分东南西北?难道是在一个地方买不齐?
东西南北是排比铺陈的写法,为了渲染紧张有序的准备工作。
4、 文中两次写“不闻•••但闻•••”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用对比写出木兰在征途上思念亲人的细腻感情,同时与“鸣溅溅”“鸣啾啾”共同渲染出了征途中的悲凉气氛。
5、 木兰辞官回家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现了什么性格?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上次之多,她辞官表明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孙权劝学
1.出处:选自《资治通鉴》
2.作者: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
3.字词句:
A.词义:
⑴.古今异义:
①.但,古义为只,eg:但当涉猎;今为转折连词。 ②.治,古义为研究,eg: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为治理。 ③.博士,古义为官职,eg: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为学位。
⑵.一词多义:
①.以:a.用,eg:以军中多务;b.与“为”译为“认为”,eg: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当:a.掌管,eg:当除掌事;b.应当,eg:但当涉猎。
③.见:a.知道,eg:见往事耳(了解历史罢了。);b.认清,识别,eg: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看见,见渔人,乃大惊。
④.若:a.动词,比得上,eg:孰若孤;b.介词,好象,eg:仿佛若有光。
⑤.之:a.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eg: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助词,的,eg:于厅事之东北角。
⑶.重点词语翻译:
①.当涂:当道,当权。 ②.辞:推托。 ③.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
④.才略:政治或军事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⑤.涉猎:粗略地阅读。
⑥.刮目相看: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⑥.更:更新。
⑶.成语
①.吴下阿蒙:比喻学识尚浅。 ②.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倒装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何见事”应“见事何”,疑问句宾语前置。)
老兄你为什么看事情的变化这么晚呢?
②.省略句:肃遂拜蒙母。(“拜”后省略介词“于”。)
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是想让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博士吗?
④.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不过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懂得过去的教训罢了。
D.备注:本文以对话为主,语言形象,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是的口吻、神态和心理。详略得当。
四、现代文导航
第一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复习重点
1、文体(散文)、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题解。
2、第二段要求理解并掌握:A、分层次。B、写景角度:动植物、声色形味、动静结合、高低、远近、虚实、总分。C、写法:排比、拟人、对偶、比喻。D、作用:流露喜爱赞美之情,突出乐园 。
3、美女蛇故事的作用:故事虽虚构但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乐园的情趣。
4、捕鸟的细节描写:交代了时间、条件、方法、收获、经验。一连串动作描写写出了捕鸟的乐趣,抒发了兴奋喜悦之情。
5、第九段:A、作用:过渡段,承上启下。表达对百草园的依依不舍之情。B、修辞:排比、拟人、反复。
6、写三味书屋生活:A、肃穆气氛。B、问问题老师不答。C、不允许游玩。D、读难理解的古文。E、因内容枯燥学生上课搞小动作。
7、中心。
重点背诵: (一)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第一段中的“似乎”与“确凿”字面上看是矛盾的,你认为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似乎”表示作者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完全肯定,因为对“最末次的相见”来说,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模糊,然而回忆儿童时的生活,却又历历在目,“确凿”表示完全肯定的。
2、 在“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儿时的作者在此发生了的三件趣事具体哪三件?
趣事:翻断砖、按斑蝥、拔何首乌的根、摘覆盆子 。
第二段景物描写突出了景物各自的特点,写菜畦、桑葚突出它们的色彩;写皂荚树、木莲的果实和何首乌的根突出它们的形状;写蝉、油蛉、蟋蟀突出它们的声音;描写覆盆子则突出其味道。
3、写景物有恰当的顺序,本段也如此。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不必说”“也不必说”是由低处到高处,由植物到动物,由静景到动景;“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是由整体到局部,又由动物到植物。
4、调动所有感官,多角度的写景,加上恰当的用词,能使文章生动、精彩。本段写景作者便是多角度的写景,请说说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描写的,至少举一个例。
味觉、听觉、视觉、触觉(举例略)
5、①“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的声音悦耳。
②“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中的“伏”能否换成“趴”,为什么?
不能,“伏”体现了黄蜂肥胖的特点。
③“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所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覆盆子的形状。
6、第二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7、作者把百草园景物描写得生机盎然,情景交融,其目的在于
表现“我”幼年时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后文的三味书屋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封建教育束缚、阻碍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8、作者写吃了像人形的何首乌根便可以成仙,是由于
赋予百草园神话般的色彩,妙趣横生
9、文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的句式,其目的是
用这样的句式可先作概括的介绍,然后突出泥墙根一带的景物。
(二)
1.课文详写了捕鸟的 时间 、 地点 、 工具 、 条件 、 方法 、收获 。
2.写出捕鸟的一系列动词,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扫、支、撒、系、牵、拉。生动传神地再现了捕鸟的过程和方法。
3.课文记叙“冬日雪地捕鸟”对表现文章中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作者写百草园冬天给爱玩的儿童带来乐趣,再次暗点“乐园”,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突出了中心。
4.课文第9段所用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心理描写 ; 排比、拟人;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表达了对家人的埋怨,对百草园的眷恋,对去书塾的不情愿
第二课 《爸爸的花儿落了》
复习重点
1、 1.文体(小说)、作者(林海音,小名英子、台湾著名女作家)、选自代表作品小说〈〈城南旧事〉〉、题意双关、主人公(我,英子,不是作者)。
2.课文写作线索:A、-爸爸爱花——主线,起主导作用。B、毕业典礼——副线,推动情节发展,对主线起烘托、映衬、推动的作用。
3.顺叙与插叙相结合的写法:顺叙——写毕业典礼的过程。插叙——A、去医院探望爸爸的情形。B、六年前因赖床而迟到的情形。C、爸爸爱花的情形。D、爸爸鼓励“我”闯练学汇款的情形。这些记叙描写突出了爸爸的严厉、关爱,表明了“我”已经长大了。
4、伏笔的作用:前后呼应,结构完整。
5、“花”的含义:有象征的意义——爸爸身体健康时花开得挺旺;爸爸病危时,成为对子女的关怀、鼓励;爸爸辞世时,花儿落了。
重点背诵: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 ……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文中“爸爸的花儿落了”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凋谢,另一方面指生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
2、找出文段中暗示爸爸即将去世的句子。(至少一个)
“快回家去……为什么呀?”“旁边的夹竹桃……很不像样。”
3.“我”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从课文中摘抄语句)
“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从来没有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4、“爸爸的花儿虽然落了,但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你认为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对。在爸爸爱的浇灌和孕育下,虽“花落”但“果熟”,我的成长,我在坚强,是对他最好的报答。
5.从全文来看,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爱花,表面严厉实际上充满爱心,很重感情。
第七课 《最后一课》
复习重点
1、文体(小说)、作者、主人公(小弗郎士)、主题(爱国精神)。
2、理清故事情节。
3、小弗郎士在小说中的作用:A、既是主人公,又是线索人物。B、起贯串故事情节的作用。C、起到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
4.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
5.重点研读的段落:第20、21、24——29段。
6.人物思想性格。
7.写法:A、对比。B、前呼后应。C、以小见大。D、烘托手法。
重点背诵: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 人物:①文章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小弗朗士出是一个怎么样的儿童?
由贪玩不爱学习但能管住自己慢慢开始热爱法语,热爱祖国,民族自尊心不断升华憎恨敌人的一个在不断成长的儿童形象。
②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韩麦尔先生,韩麦尔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物?
外貌、动作、神态、语言;他是一个恪尽职守,热爱学生,热爱祖国,道德高尚的老师。
2.情节:本文 “宣布下课”属于小说的哪个情节?
高潮结局
3.环境:文中有多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自然环境: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
1.韩麦尔今天为什么穿戴的和平常不一样?
纪念最后一课,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2.镇上的人的表现为什么又和平常不一样?
感谢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2、《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小说《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台湾女作家。“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语带双关,一方面指夹竹桃的败落;另一方面象征爱花的爸爸离开了人世。本文有两条线索:主线是爸爸爱花,副线是毕业典礼。
3、《丑小鸭》的作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他的童话作品另外还有《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等160多篇。本文中的丑小鸭最突出的特点是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和追求。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史称“俄罗斯之父”,他的诗歌代表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未选择的路》作者是弗罗斯特,美国诗人。他常被称为是“交替性诗人”。著名诗作有《白桦树》、《修墙》等。
第十二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复习重点
1、文体(散文)、作者臧克家。
2、线索:A、叙事线索——说和做。B、感情线索——表敬仰赞美之情。
3、文章的中心句:“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
4.闻一多的主要事迹和形象。 5.掌握文中的 比喻句、过渡句与议论句。
6、写法:A、夹叙夹议。B、结构严谨。C、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2、《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小说《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台湾女作家。“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语带双关,一方面指夹竹桃的败落;另一方面象征爱花的爸爸离开了人世。本文有两条线索:主线是爸爸爱花,副线是毕业典礼。
3、《丑小鸭》的作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他的童话作品另外还有《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等160多篇。本文中的丑小鸭最突出的特点是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和追求。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史称“俄罗斯之父”,他的诗歌代表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未选择的路》作者是弗罗斯特,美国诗人。他常被称为是“交替性诗人”。著名诗作有《白桦树》、《修墙》等。
5、《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所谓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他们的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所以也称“唐宋散文八大家”,其文章不但震撼唐宋文坛, 而且是后世散文的楷模,彪炳于文学之林。
6、《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词作者是光未然,原名张光年。《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作品由《黄河船夫曲》《黄河颂》等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7、《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都德,这篇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小弗郎士、韩麦耳先生的形象,表现了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标题《最后一课》指最后一堂法语课,不仅指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蕴含着悲怆的气氛和悲愤的情绪,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意思。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成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作者是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标题的含义是:只有雄健的国民才能改变艰难的国运,要以雄健的精神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本文用了一系列的比喻:用长江大河比民族生命进程。用扬子江黄河比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用“浩浩荡荡”比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的顺利发展;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比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用“浊流滚滚,一泻千里”比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9、《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辽宁昌图人。现代作家。文章题目的含义是作者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10、《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诗歌塑造了木兰深明大义、不贪图功名利禄的品质和爱国精神。 “乐府”是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的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机构。《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一起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壁,简称“乐府双壁”。
11、邓嫁先是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贡献。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2、闻一多是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中。
13、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九部,另有歌剧、戏剧、钢琴协奏曲等。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福楼拜是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等。屠格涅夫是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前夜》、《父与子》等。都德是法国作家,我们曾学过分创作的小说《最后一课》。左拉是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小酒店》等。歌德是德国作家,代表作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等。
15、《孙权劝学》选取自北宋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编年体通史的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文言文导航
(一)、《伤仲永》
1.出处: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2.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3.内容理解: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4.字词句:
A.字音:环谒〔ye〕 泯〔min〕然 称〔chen〕 夫〔fu〕
B. 词义:
⑴.通假字: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②.贤于材人远矣: “材”通“才”,才能。
③.未尝识书具: “尝”同“曾”,曾经。
⑵.古今异义:
①.是: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自从”,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今为判断词。
②.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eg:或以钱币乞之;今义为或许。
③.文理:古义是文采和道理,eg: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⑶.一词多义:
①.自:a.自己,eg:并自为其名;b.从,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②.闻:a.听说,eg:余闻之也久;b.名声,eg: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其:a.这,eg:其诗以养父母;b.他的,eg:稍稍宾客其父。
④.并:a.连词,并且,eg:并自为其名;b.副词,全,都,eg: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⑤.名:a.名词,名字,eg:并自为其名;b.动词,说出,eg:不能名其一处也。
⑥.宾客:a.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eg:稍稍宾客其父;b.名词,客人,eg: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⑦.就:a.动词,完成,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b.动词,从事,做,eg:蒙乃始就学。
⑧.然:a.代词,这样,eg:父利其然也;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eg:泯然众人矣。
⑨.于:a.介词,此,eg:贤于材人远也;b.介词,在,eg:与厅事之东北角。
⑩.为:a.动词,作为,eg:其读以养父母,收族为意;b.动词,成为,eg:卒之为众人。
⑩.夫:a.指示代词,那些,eg:今夫不受之天;b.名词,丈夫,eg:夫起大呼。
⑷.词语活用:
①.忽啼求之(啼,哭着,动词作状语。) ②.父异焉(异,奇怪,形容词作动词。)
③.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④.父利其然(利,作动词。)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作状语;环谒,四处拜访。)
⑸.重点词语翻译:
①.世隶耕(隶,属于。) ②. 不至:没有达到(要求)。 ③.称前时之闻(称,相当。) ④.通悟:通达聪慧。 ⑤.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⑥.彼其:他。 ⑦.泯然:完全。
⑧.贤于材人:胜过有才能的人;贤,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金溪百姓方仲永,世代务农。
②.省略句:a.不使学。(即“不使之学”,省略宾语) 不让方仲永学习。
b.令作诗。(即“令其做诗”,省略宾语) 我叫方仲永作诗。
c.还自扬州。(省略主语“我”) (我)从扬州回乡。
d.受之天。(“之”后省略“于”) 先天得到的。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同乡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币求仲永题诗。
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县里的人,不让他学习。
⑤.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的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⑥.其诗以养其父母,收族为意: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此,指定事物叫他作诗,他立即写成。
⑧.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叫他做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跟以前听说的相当了。
⑨.今夫不受之天,故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之成为普通人就完了吗?
(二)、《木兰诗》
1.出处:又叫《木兰辞》,这是南北朝时北方名歌中的一首 叙事诗 ,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首诗后经文人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二者异曲同工,互相辉映,对后代的文学艺术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2.字词句:
A.字音:机杼〔zhu〕 鞍鞯〔an jiang〕 辔〔pei〕头 鸣溅溅〔jian〕 金柝〔tuo〕 阿姊〔zi〕 霍霍〔huo〕 可汗〔ke han〕 贴:军帖〔tie〕;贴〔tie〕黄花;字帖〔tie〕
B.词义:
⑴.通假字:
①.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粘贴。 ②.出门看火伴:“火”通“伙”。
⑵.古今异义:
①.爷:古义指父亲,eg: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②.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③.但:古义为只,副词,eg: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④.郭:古义为外城,eg: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
⑶.一词多义:
市:a.集市,eg:东市买鞍马;b.买,eg: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买:a.买(东西), eg:东市买骏马;b.雇,租,eg:欲买舟而下。
⑷.词语活用:
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
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⑷.重点词语翻译:
①.旦:早晨。 ②.溅溅:流水声。 ③. 胡骑:胡人的战马。
④.强,有余。 ⑤.不用:不愿做。 ⑥. 扶将:扶持。
⑦.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财物。
C.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②. 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
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跨越关山岭(疾行)如飞。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寒冷的月光照射着铠甲。将军(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壮士(转战)多年(凯旋而)归来。
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对着窗户,梳理着乌云般(美丽)的头发,对着镜子(在前额)贴上花黄。
3、 木兰在买骏马和马具的时,为什么要分东南西北?难道是在一个地方买不齐?
东西南北是排比铺陈的写法,为了渲染紧张有序的准备工作。
4、 文中两次写“不闻•••但闻•••”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用对比写出木兰在征途上思念亲人的细腻感情,同时与“鸣溅溅”“鸣啾啾”共同渲染出了征途中的悲凉气氛。
5、 木兰辞官回家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现了什么性格?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上次之多,她辞官表明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孙权劝学
1.出处:选自《资治通鉴》
2.作者: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
3.字词句:
A.词义:
⑴.古今异义:
①.但,古义为只,eg:但当涉猎;今为转折连词。 ②.治,古义为研究,eg: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为治理。 ③.博士,古义为官职,eg: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为学位。
⑵.一词多义:
①.以:a.用,eg:以军中多务;b.与“为”译为“认为”,eg: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当:a.掌管,eg:当除掌事;b.应当,eg:但当涉猎。
③.见:a.知道,eg:见往事耳(了解历史罢了。);b.认清,识别,eg: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看见,见渔人,乃大惊。
④.若:a.动词,比得上,eg:孰若孤;b.介词,好象,eg:仿佛若有光。
⑤.之:a.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eg: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助词,的,eg:于厅事之东北角。
⑶.重点词语翻译:
①.当涂:当道,当权。 ②.辞:推托。 ③.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
④.才略:政治或军事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⑤.涉猎:粗略地阅读。
⑥.刮目相看: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⑥.更:更新。
⑶.成语
①.吴下阿蒙:比喻学识尚浅。 ②.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倒装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何见事”应“见事何”,疑问句宾语前置。)
老兄你为什么看事情的变化这么晚呢?
②.省略句:肃遂拜蒙母。(“拜”后省略介词“于”。)
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是想让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博士吗?
④.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不过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懂得过去的教训罢了。
D.备注:本文以对话为主,语言形象,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是的口吻、神态和心理。详略得当。
四、现代文导航
第一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复习重点
1、文体(散文)、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题解。
2、第二段要求理解并掌握:A、分层次。B、写景角度:动植物、声色形味、动静结合、高低、远近、虚实、总分。C、写法:排比、拟人、对偶、比喻。D、作用:流露喜爱赞美之情,突出乐园 。
3、美女蛇故事的作用:故事虽虚构但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乐园的情趣。
4、捕鸟的细节描写:交代了时间、条件、方法、收获、经验。一连串动作描写写出了捕鸟的乐趣,抒发了兴奋喜悦之情。
5、第九段:A、作用:过渡段,承上启下。表达对百草园的依依不舍之情。B、修辞:排比、拟人、反复。
6、写三味书屋生活:A、肃穆气氛。B、问问题老师不答。C、不允许游玩。D、读难理解的古文。E、因内容枯燥学生上课搞小动作。
7、中心。
重点背诵: (一)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第一段中的“似乎”与“确凿”字面上看是矛盾的,你认为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似乎”表示作者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完全肯定,因为对“最末次的相见”来说,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模糊,然而回忆儿童时的生活,却又历历在目,“确凿”表示完全肯定的。
2、 在“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儿时的作者在此发生了的三件趣事具体哪三件?
趣事:翻断砖、按斑蝥、拔何首乌的根、摘覆盆子 。
第二段景物描写突出了景物各自的特点,写菜畦、桑葚突出它们的色彩;写皂荚树、木莲的果实和何首乌的根突出它们的形状;写蝉、油蛉、蟋蟀突出它们的声音;描写覆盆子则突出其味道。
3、写景物有恰当的顺序,本段也如此。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不必说”“也不必说”是由低处到高处,由植物到动物,由静景到动景;“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是由整体到局部,又由动物到植物。
4、调动所有感官,多角度的写景,加上恰当的用词,能使文章生动、精彩。本段写景作者便是多角度的写景,请说说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描写的,至少举一个例。
味觉、听觉、视觉、触觉(举例略)
5、①“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的声音悦耳。
②“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中的“伏”能否换成“趴”,为什么?
不能,“伏”体现了黄蜂肥胖的特点。
③“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所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覆盆子的形状。
6、第二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7、作者把百草园景物描写得生机盎然,情景交融,其目的在于
表现“我”幼年时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后文的三味书屋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封建教育束缚、阻碍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8、作者写吃了像人形的何首乌根便可以成仙,是由于
赋予百草园神话般的色彩,妙趣横生
9、文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的句式,其目的是
用这样的句式可先作概括的介绍,然后突出泥墙根一带的景物。
(二)
1.课文详写了捕鸟的 时间 、 地点 、 工具 、 条件 、 方法 、收获 。
2.写出捕鸟的一系列动词,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扫、支、撒、系、牵、拉。生动传神地再现了捕鸟的过程和方法。
3.课文记叙“冬日雪地捕鸟”对表现文章中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作者写百草园冬天给爱玩的儿童带来乐趣,再次暗点“乐园”,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突出了中心。
4.课文第9段所用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心理描写 ; 排比、拟人;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表达了对家人的埋怨,对百草园的眷恋,对去书塾的不情愿
第二课 《爸爸的花儿落了》
复习重点
1、 1.文体(小说)、作者(林海音,小名英子、台湾著名女作家)、选自代表作品小说〈〈城南旧事〉〉、题意双关、主人公(我,英子,不是作者)。
2.课文写作线索:A、-爸爸爱花——主线,起主导作用。B、毕业典礼——副线,推动情节发展,对主线起烘托、映衬、推动的作用。
3.顺叙与插叙相结合的写法:顺叙——写毕业典礼的过程。插叙——A、去医院探望爸爸的情形。B、六年前因赖床而迟到的情形。C、爸爸爱花的情形。D、爸爸鼓励“我”闯练学汇款的情形。这些记叙描写突出了爸爸的严厉、关爱,表明了“我”已经长大了。
4、伏笔的作用:前后呼应,结构完整。
5、“花”的含义:有象征的意义——爸爸身体健康时花开得挺旺;爸爸病危时,成为对子女的关怀、鼓励;爸爸辞世时,花儿落了。
重点背诵: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 ……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文中“爸爸的花儿落了”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凋谢,另一方面指生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
2、找出文段中暗示爸爸即将去世的句子。(至少一个)
“快回家去……为什么呀?”“旁边的夹竹桃……很不像样。”
3.“我”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从课文中摘抄语句)
“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从来没有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4、“爸爸的花儿虽然落了,但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你认为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对。在爸爸爱的浇灌和孕育下,虽“花落”但“果熟”,我的成长,我在坚强,是对他最好的报答。
5.从全文来看,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爱花,表面严厉实际上充满爱心,很重感情。
第七课 《最后一课》
复习重点
1、文体(小说)、作者、主人公(小弗郎士)、主题(爱国精神)。
2、理清故事情节。
3、小弗郎士在小说中的作用:A、既是主人公,又是线索人物。B、起贯串故事情节的作用。C、起到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
4.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
5.重点研读的段落:第20、21、24——29段。
6.人物思想性格。
7.写法:A、对比。B、前呼后应。C、以小见大。D、烘托手法。
重点背诵: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 人物:①文章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小弗朗士出是一个怎么样的儿童?
由贪玩不爱学习但能管住自己慢慢开始热爱法语,热爱祖国,民族自尊心不断升华憎恨敌人的一个在不断成长的儿童形象。
②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韩麦尔先生,韩麦尔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物?
外貌、动作、神态、语言;他是一个恪尽职守,热爱学生,热爱祖国,道德高尚的老师。
2.情节:本文 “宣布下课”属于小说的哪个情节?
高潮结局
3.环境:文中有多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自然环境: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
1.韩麦尔今天为什么穿戴的和平常不一样?
纪念最后一课,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2.镇上的人的表现为什么又和平常不一样?
感谢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2、《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小说《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台湾女作家。“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语带双关,一方面指夹竹桃的败落;另一方面象征爱花的爸爸离开了人世。本文有两条线索:主线是爸爸爱花,副线是毕业典礼。
3、《丑小鸭》的作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他的童话作品另外还有《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等160多篇。本文中的丑小鸭最突出的特点是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和追求。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史称“俄罗斯之父”,他的诗歌代表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未选择的路》作者是弗罗斯特,美国诗人。他常被称为是“交替性诗人”。著名诗作有《白桦树》、《修墙》等。
第十二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复习重点
1、文体(散文)、作者臧克家。
2、线索:A、叙事线索——说和做。B、感情线索——表敬仰赞美之情。
3、文章的中心句:“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
4.闻一多的主要事迹和形象。 5.掌握文中的 比喻句、过渡句与议论句。
6、写法:A、夹叙夹议。B、结构严谨。C、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